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各高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使学生的室内设计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餐饮空间设计属于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一类,同样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餐饮空间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将课程内容融入具体的实践环境。这导致学生缺乏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也没有进行过设计场地的测量和分析,对房屋建造的结构不够了解,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流程等理解不够深刻,无法进行具体的餐饮空间设计。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在培养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同时,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设计者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时通常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容易产生抄袭的现象。

二、新课改中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定位

新课改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定位中,要求学生在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并进行实践之后,掌握室内装饰餐饮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方式方法,掌握基础的设计理论,提升自身的设计技能。同时,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此外,设置的专业课程有设计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构造与材料、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AutoCAD工程制图、Photoshop图像处理、3dsMAX室内渲染等。

三、餐饮空间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目前,餐饮空间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在项目导向的基础上,打破以往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进真实的教学案例,并且根据室内空间设计的程序,将对应的设计内容划分给各个设计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设计,以完成任务。

1.采用工作室制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高校工作室的环境中,将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与课程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师按照真实的企业设计师承接设计任务的过程进行教学,采用项目导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设计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

2.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企业真实的项目中选取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然后以所选取的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为主导,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完成项目任务,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在提升设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真实的项目任务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在设计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

3.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餐饮空间设计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及时解答,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实验时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设计,学生互相探讨,教师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探讨。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设计实践,教师给学生示范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演示图例认识设计实践,从而大致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师生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培养默契,这样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理解得更加深刻,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手绘技能和电脑技能等。

4.加强对本地地域文化的调研

餐饮空间设计具有特殊性,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地理条件,以人们的喜好为基础,从而设计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将民俗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入餐饮设计,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四、结语

教师在讲授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时,不仅要讲解课本中的理论内容,还应结合当前室内装饰市场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教、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青青.基于项目课程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陶”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为个案切入.大众文艺,2016(18).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设计

1 引言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对调节市场住房供给,保证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保障性住房特点,针对性的对居住空间进行设计,满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的同时,提高其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很有必要的。

2 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城市的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拉动拉动铸铁、钢材、水泥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对拉动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带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和兴起,促进全国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2 保障性住房建设特点

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建设相比,从建设理念、设计要求、标准、以及市场运作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首先是保障性。保障性住房是建设是民生工程,是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和居住条件的一项惠民政策,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次是经济性。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不追求豪华、高档的设计,其材料的选取、绿化、景观的设计,空间的利用等都以经济性为主要原则,以满足基本居住条件为根本要求,力求通过最优的设计、合理的搭配设计最佳的居住空间,满足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基本的居住要求。

第三是适用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考虑经济性的同时同样要满足适用性和便利性,整个居住空间的布局功能明确,空间利用率高,居住的总体统一性要高,同时,整个居住区的物业服务要与其他住宅小区完全相同,户内的原有配套设施以适用性为主。

2.3 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总结分析大量城市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的案例可以发现,目前的保障性住房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在建筑的选址上存在问题。由于城市中心区段土地供应量的短缺,以及政府考虑土地出让收益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都分布在偏离城区中心的城市边缘地段,公交系统、地铁轨道系统延伸度较差,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短期内无法健全,影响了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二)建筑单体设计存在不足。大量小户型内走道设计的保障性住房较普遍,光线昏暗且非常不开敞,简单的设计处理使人的行为活动变得异常不舒适,同时,单体建筑套型设计简单化,未考虑小户型住宅中弹性空间的设置、多样化的选择等设计方向,卫生间、厨房设计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储藏空间设计缺乏。(三)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存在不足。通过分析发现,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外部空间缺乏活动设置以及必要配套设施、缺乏无障碍设计,整个社区的居住缺乏安全性;在空间利用上,空间利用效率低、材料选用不经济、空间类型单调使得整个保障性住房居住舒适度大打折扣。(四)在整体性规模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发现,目前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需求。

3 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3.1 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外部居住空间设计上,保障性住房设计要遵循在满足居住主体的基本户外活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当地材料为主或以再生性材料来降低造价;其次,遵循适宜原则,适应物质空间的同时,适宜整个区域中的居住主体;第三是外部空间的设计要遵循活动原则,在设计上要有无障碍设计。在内部空间设计上,保障性住房要保证居者的可变性强,满足居住者的特殊需求,同时在私密与安全性上进行权衡,遵循节约与舒适性并存原则,并对现有住房评价量化。

3.2 保障性住房规划空间组织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设置应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的框架下,遵循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对建筑用地、容积率、建筑面积、绿化、建筑高度、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首先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要尽快改变被城市边缘化的趋势,在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要逐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设覆盖度,以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选址上要根据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房屋类型、不同的面积标准采取不同的价格,以满足不同基层的低收入者对住房需求。

其次保障性住宅规划组织结构要采用组团式开发的模式,满足低收入者对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和依赖性强的要求,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加大商业配套面积,形成综合百货、超市、肉菜市场、零售店的多层级商业设施体系,有效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如商场、公交、供水、供电等,在提高低收入者居住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保障性住房的整体建设成本。

最后,注重公共交通设施体系规划。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对公共交通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在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未覆盖规划区的前提下,规划除了设置公交首末站外,以公交站点300米的服务半径为原则,在居住区其他区域考虑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停靠站位置靠近小区出入口甚至引入社区,减少居民步行距离,方便居民出行。

3.3 保障性住房绿化体系设计

保障性住宅的位置偏离市中心和核心商业圈一定的距离,给保障性住宅建设公园、庭院、街道绿化和各种绿地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住宅区内部应该设置基本绿化环境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住宅区内的绿地规划,应该根据住宅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以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绿化的布置应遵循满足居民基本需要的原则,草地和经济树种为主,铺地的面积不宜过大,活动场地等设施应该集中布置在小区中心。

4 结论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按照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保证保障性住宅建设设计符合适应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的住宅性能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王茹.早期建筑师对城市低收入住宅的探索[J].工业建筑,2007,(04)25-27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Abstract] Urban waterfront op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Providing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the residents and so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How to improve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ory waterfront open space designed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now facing designers.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开放空间 环境行为研究 金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 City open space;waterfront open space;environment behavior research;Jinhuacity

一、引言

城市滨水区的开放是城市重点开放的区域,是城市意象和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又是城市开放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给居民提供休闲场所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如何利用环境行为学理论提高滨水开放空间的设计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已成为现今设计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金华市滨水开放空间进行研究,通过运用行为观察法和问卷访谈法等环境行为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现场实地调察、访谈和问卷、了解不同地段、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段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从人的行为心理入手,在使用者的行为研究中,寻求环境――行为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滨水开放空间环境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以使用者的行为及心理作为设计的评价要素,试图对滨水开放空间建设的得失进行总结,对金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设计、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归纳滨水开放空间环境特征,可为今后的其他滨水开放空间环境设计及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二、研究框架

1.基本概念

芦原义信所定义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齐藤纯一的《公共性》中论及公共性空间指:“不受任何时间所限、向所有人开放、允许不同活动的空间环境。”[ 齐藤纯一.公共性]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城市滨水区是说“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相互辉映,成为一体,成为独特的城市用地”。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城市滨水区域面向城市居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场所特征。

2.研究对象

金华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三江六岸是金华主城区最主要的自然景观带,规划通过江、堤、园、路及环境小品建设成三条人工与自然相融的绿色轴线,体现出山抱城、城依水、水映城的山水城市景观特色。“三江六岸”可分四个片区,十五个区段。“四个片区”分别为江北片区、江南片区、江东片区和白龙桥片区,建成后有绿地面积为 309 万平方米。自 1995 年以来,根据分片实施。本研究主要范围为金华市主城滨水开放空间。

金华市主城滨水空间主要有婺州公园和八咏公园组成,这一地段处于城区中心,全长1700米是江北片区3200米沿江景观带的核心地段,是金华市主城区优美的天际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是金华三江(武义江、义乌江、金华江)六岸的重要景观带,与在建的燕尾洲区域和五百滩区域一起,构成金华城市景观系统的绿核,规划设计对于反映金华市的整体风貌和一个城市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金华市城乡建设志编纂委员会主编.金华市城乡建设志]

3.研究方法

环境行为学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taction)之间的关系,因此其应用性更强,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和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

本研究以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环境行为学理论

滨水公共空间概况――>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统计分析――>结论

反馈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调查方法之一,在问卷调研中首先对问卷的内容设置进行精心的编排,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对问卷调查的对象进行分年龄段,分不同性别等进行分类,便于统计和范围广泛。同时结合访谈进行。重点的访谈有助于或者更多的信息,访谈的内容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文化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在过程中尽量避免专业术,力求使更多的获得使用者的客观感受。通过问卷和访谈,从而了解使用者对滨水开放空间的真实感受情况以及评价。

2.行为观察法

在环境行为的调查中,行为观察法是指我们对特定环境场所与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直接的观察与记录,并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指导环境场地规划设计的依据。在具体的行为观察过程中,经常采用观察与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摄影、图片、表格、以及数据统计等。

行为观察法通常有叙事型和检验表型两种:

行为观察法在实际运用中有叙事型和检验表型两种:叙事型观察法是指对原始的环境行为活动状态进行再现的一种模式,强调再现观察者看到的具体环境行为情况,对特定的环境行为进行记录;检验表型观察法按照时间取样,采用的是相当孤立的分类观察模式,按照特定时间,对特定环境行为模式进行记录。

场所环境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不同的场所环境往往出现特定的环境行为模式,我们进行行为场所观察的意图是了解:(1)行为场所的存在情况;(2)使用者对场地的利用;(3)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之间的关系;(4)空间形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时,环境行为还与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在特定时间内往往存在特定的行为。

3.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对场所实际情况的一种重要的量化评价方法,利用通过调研手段搜集的数据和表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环境场所与人的行为心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对大量的调研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整理,通过数据之间的公式推导得出有用的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法可以把各种错综复杂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来掌握影响环境行为的场所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具体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用信息。

三、结论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如何将城市滨水资源更好的为使用者共享,需要深入研究分析不同使用者真实需求。在对滨水开放空间的利用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要联系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够实现。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运用行为观察和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金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分析探讨,力求结论可以更加的客观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70

【2】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齐藤纯一著.公共性【M】.岩波书店,1995.

【4】金华市城乡建设志编纂委员会主编.金华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201-207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学艺术教育;室内设计

一、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大二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设计中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展示空间中的元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具体形象塑造转换能力与图纸的平面设计能力,使学生独立设计出空间,并对空间的体量、材质比例和色彩有更直观的体会。这一课程在整个本科教学环节中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设计色彩、设计基础、设计素描等基础性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Ⅱ、室内陈设设计、室内建筑设计规范等专业课程。对比前后课程关系可知: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偏向于设计基础,主要为绘画基础与构成要素教学,偏向于美学艺术类教育体系;后续课程则偏向于专业理论学习,特别体现在建筑设计规范、防火规范以及由室内设计Ⅱ开始的工装设计课程中。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二、设计学科特质

讨论室内设计的学科特质,可以从学科的实际应用及运用前景方面切入。室内设计专业应用于室内空间的塑造而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设计始终是围绕人这个中心讨论的,人则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存在于三维空间中,所以设计师设计并通过施工完成的空间并非只是一种静态的、供观赏的或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而存在的作品,而是动态的、随着时间流动、能介入人们生活的存在。所以,设计与其他传统的美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或工艺品有着显著的区别。空间的设计是需要介入人们生活的,因此,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空间的设计就不能只使用艺术的手段,也需要运用物质的技术手段,才可创造出功能合理且美观舒适的物质空间,使其成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室内设计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学科门类,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而形成的学科,涉及的自然社科类学科包括物理基础、材料学、人机工学、建筑工程技术、心理学等。

三、美学艺术教育与设计教育的联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室内设计专业由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纳入现代艺术设计学科演化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的设计类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绘画基础教学、图案以及工艺美术教学。随着现代设计教育概念的引入,由绘画基础加三大构成的新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成现在的设计教育体系。其中,绘画基础教学一直得以保留,说明了室内设计专业需要辩证地看待美学艺术教育,设计学科本身也有着开展美学艺术教学的必要性。1.美学艺术教育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支撑体现。传统的美学艺术教育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支撑主要体现在视觉表现层面。设计表达:绘画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是学生对于空间造型审美与立面上二维平面形式的美感塑造能力的提升,并且使其在三维空间中能够熟练地把控整体的视觉表现效果。空间构成:运用美学艺术中的构成原理可以在空间内合理地分割块体,或在平面上对布局适当把控,塑造出具有和谐感的构成比例关系。色彩基础:运用美学艺术的色彩原理,结合心理学中的人对色彩的认知理论,能更好地创造出合适的空间。计算机设计表现:结合艺术表现形式与新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美术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巧,更准确地表达出室内设计中的形体,并结合建模软件及渲染插件,快速展示设计图的光影效果和渲染效果。2.从室内设计学科视角认识美学艺术教育。由于学科发展,不少高校的室内设计学科从美术学院中剥离而来,或由工艺美术类专业演化而来,因此,美学艺术与设计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过去一段时期,室内设计学科的定位较为模糊,部分教师容易在室内设计专业简单地使用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设计教学,进而导致了“美术教育为室内设计学科基础”的错误判断。这无疑弱化了室内设计学科的理性特质,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由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毕业生的反馈可以证实,过于偏向审美而忽视材料特性,力学结构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工艺、技术等问题而无法完成,导致项目投标失败或最终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部分教师因美术专业出身而惯常使用美术教育思维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从室内设计学科的源头把控好美学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比例。

四、室内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商业设计;建筑设计;营销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体这一商业地产类项目的塔尖极致形态必将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过,由于城市综合体的体量等相对较大,其对策划、设计、招商、运营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商业综合体的投资和决策也务必要更加理性,一旦考虑不周,就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在城市综合体商业设计中的实践经验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城市综合体的相关理论

城市综合体在不同的文献中有着不同的定义,而认清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是对其进行商业设计的必要前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城市综合体指的是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而在《美国建筑百科全书》中主要是指在一个位置上具有单个和多个功能的一组建筑。结合城市的相关概念,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中心由于其不同功能的需要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它不再是单一的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的和谐组合。在当前的现实中,百分之六十五的建筑综合体的功能主要是酒店、办公、公寓和商业,这也显示了建筑功能区呈现出组合的特点。而在总的形式,如文娱、交通、展览、餐饮等多个方面也发挥着相应的价值,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把握着人文的需求,各个功能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呈现出多功能、高效率的特点,这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需要拥有一个方便、快捷、经济、多种功能结合的综合体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而城市作为一个载体,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城市综合体应用而生。

三、城市综合体建筑的主要特点

总体来说,城市综合体建筑主要具备以下几种主要的特点:

首先,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空间尺度往往比较大,在通常情况下,城市综合体建筑往往和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总量、城市规模,而且与城市的主干道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建筑体量一般比较大,对于设计师的主要要求便是考量设计师掌控能力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城市综合体建筑的交通呈现树形化与立体化。从业态和交通构成上,人流、车流形成立体的交通组 织,将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及建筑内部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机联系,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且,城市综合体的机电设备系统往往配置比较复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的运用必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该种背景必然会对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管理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设计要点分析

(1)重视商业策划

在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设计之前,进行商业策划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商业策划中,需要首先进行商业定位、市场定位、投资模拟分析以及预招商等等。通过仔细而又充分的前提调研,会给商业综合体的定位提供重要的依据。比如,商业综合体所处的位置是否为配套齐全、居住生活条件优越的区域,或者传统的商业、金融环境如何等。设计师要紧密结合商业综合体所在的区域客观情况做好商业策划工作,通过紧密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结合,从而合理安排不同性质、类型的商业,以达到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一体化的整合设计理念

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都采用着“前期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传统模式,而很多商业项目也在沿袭这个模式,不过该种方式很容易造成施工重复、工期拖延以及投资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不过更重要的是,该种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商业环境效果。因此,需要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引入商业形象概念、综合体内外景观、标识和色彩等内容。而在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形象设计中,主要需要考虑到建筑造型、建筑表皮、灯光景观、广告展示、标识系统,以及商业细节把控。比如,下图为北京三里屯Village商业综合体就是对建筑表皮进行了细致的考虑:

再如,下图为杭州万象城,其综合对标识系统进行了考虑:

同时还要加强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而且需要极高的各专业的协调配合。而这给人一种比较分散的感觉,其实在国外先进的国家中都已经普遍采用了建筑设计、商业形象、色彩、室内外环境景观以及标识等一体化的整合设计理念,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事半功倍。明显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并非城市综合体设计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已。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的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设计体系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其还不太完善,但是在规划、建筑、景观以及室内都有着较为成熟的条件,能够引导商业项目向着更加成功与高效的方向前进。

(3)专业化的营销与管理

商业综合体和一般的建筑相比,其在建筑体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使得其需要专业化的营销招商与运营管理操作。专业化的营销与管理主要包括营销策划、市场推广、招商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重要内容,这是商业地产成功与否在执行层面的关键与核心所在。而与此同时,城市综合体运营管理系统的建立、物业管理、团队组建以及资产管理等等,都和城市商业综合体能否长期而且良性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五、结束语

总之,商业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设计并非是商业设计的全部,仅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尤其重视其他商业色彩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同时,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与城市产生紧密的联系,因此,还要从整体角度上把控二者的协调和互通。

参考文献:

[1]周智勇. 关于大型城市综合体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J]. 江西建材,2015,22:20+23.

[2]李峰. 浅谈中小型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J]. 中外建筑,2014,1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