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嫁接的关键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
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穗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交换,从而提高接穗的品质,使棉花达到抗寒抗病、生长速度快、早熟、丰产和改善品质的目的。现将棉花嫁接优势及关键嫁接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1棉花嫁接的优越性
1.1提高棉花的抗逆性
经过5年的调查发现,由于嫁接中采用的砧木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可以提高棉花根系的生活力和吸收肥水的能力,增强其对低温和高温的抵抗能力,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丰产性,延长棉花的生育时间,增加棉花的产量。2010年射阳县清明中期至谷雨后期连续20多天的低温阴湿,常规棉大部分重育第2次苗,而嫁接棉一次育苗成功。在大暑的连续高温天气下,嫁接棉的落铃率也不到30%,远低于常规棉[1-2]。
1.2增加棉花的抗病性
选择的砧木为海岛棉,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土传病害的抗性更为突出。2009年以不耐黄萎病的湘杂3号为接穗,特庸镇兴胜村张万顺家102株嫁接棉中,发生黄萎病的只有1株;千秋镇滨兴村吴承奎家550株嫁接棉,发生黄萎病的15株,均低于相邻常规棉发病率30%左右。2010年以鲁研棉39号、鄂棉10号、中棉46号做接穗,在盐城市盐都区大岗镇歧山村和射阳县洋马镇北邗村2处同时嫁接,未发生枯萎病、黄萎病和其他病害。
1.3促进早结桃,提高产量
嫁接的棉花由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交换,植株生长旺盛,促进了花芽分化,现蕾早。一般3片真叶时移栽,栽后10 d左右开始现蕾,棉桃充实快。2010年9月14日即白露后第6天,考察洋马镇北邗村的嫁接棉发现中下部平均有56个棉桃,上部刚至开花盛期,用常规棉的生长规律“白露花不归家”来衡量,产量基本确定。但10月12日再实地察看发现,每株棉花上部有棉桃15~20个,棉桃数量平均为72个/株,且桃壳呈深褐色,壳表皆有成熟的红褐色斑纹,几乎没有青色嫩桃,大部分可于11月中旬吐絮结束。以盐都区歧山村史乃宏家0.43 hm2嫁接棉测算,中棉46铃重6 g,籽棉产量为6.6 t/hm2。在2010年夏秋多雨的年份,夺得棉花高产,充分显示出杂交棉的优越性。
2嫁接关键技术
2.1制钵
选择土质肥沃、偏粘性的土壤,入冬后耕翻作床。苗床宽1.3 m左右(根据薄膜宽度灵活掌握),长度根据田块长短而定。床深12 cm,四周开排水沟,做好畹埂。3月20—30日在备好的钵床里取土制钵,加拌15%复合肥和杀菌剂,喷水搅拌均匀,以手握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宜。制钵器直径7.0~7.5 cm。将制成的钵整齐排放在钵床内,盖好薄膜,等待播种。
2.2播种
海岛棉于4月5—10日播种,陆地棉推迟7 d播种,播种前6 h分3~4次对钵体喷水,喷水量以小木棒从上至下戳透为标准。陆地棉与海岛棉播量为1粒/穴,播后覆盖1层湿土,轻压实,喷除草剂,搭架盖膜,四周用土封严踏实,防风揭膜。
2.3棚苗管理
播种封棚后10 d内不揭膜。棉苗出土80%左右时,晴天8:00左右将棚南侧用砖头垫起小通风,阴天低温潮湿不通风,如中午有太阳也要小通风。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封棚。随气温上升,通风时间逐步延长,晴天8:00左右揭膜,16:00—17:00左右封棚。第15天后,晴天白天全揭膜,夜间灵活掌握,阴雨天低温中午前后也要通风。15 d后要炼苗,晴天昼夜都要揭膜,阴雨天棚膜不揭,适当通风。
2.4嫁接时间
依棉苗长势情况在5月10—21日嫁接。砧木海岛棉第3片真叶长至一元硬币大,露出一心,陆地棉第1片真叶一元硬币大,露出一心时为最佳嫁接时间。嫁接在室内进行,共有5个环节:①海岛棉保留2片子叶,切去2片子叶以上茎叶;②取陆地棉一元硬币大的真叶和一心;③在保留2片子叶的海岛棉茎的中心垂直向下切长约1 cm口子,将取下一叶一心的陆地棉茎的两侧各削1刀,插入砧木海岛棉的切口中,在2片子叶下的结合部捆紧[3-4];④嫁接好的棉苗,及时移入床内,成排摆放,钵与钵隙间填上表层土,浇足水分,立即盖膜封棚,并盖上遮阳网封紧;⑤用遮阳网盖6~7 d,在此期间如晴天,可在避风向阳棚子的侧面观察苗床水分情况,如发现水分不足,要再喷1次水,立即封棚保温,7 d后逐步揭遮阳网,并由小通风过渡到全通风,炼苗,准备大田移栽。
2.5移栽后田间管理
一是按常规棉操作,二是按嫁接棉生长规律管理。实践证明,不锄草、不中耕、不打老叶、不抹赘芽、迟打顶、中轻后重化控的的管理方法,能够达到嫁接棉无限果枝、有限
果枝、零式果枝同时存在,结桃多、高产、稳产的目的。
3参考文献
[1] 郭香墨,刘金生.棉花良种引种指导[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2] 李红辉,李健强,王爱英.乌苏市棉花示范区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01.
[3] 张玲.优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02.
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
果树嫁接成活的关键技术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字】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以及规模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这种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所居住的建筑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几十年里的房屋建筑由于设计比较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的需求,但是这些传统的建筑还是具有其相应的使用功能,如果对过去的老建筑进行全部拆除的话,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扰乱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还牵涉到一定的利益,再加上我国是一个经济底子比较薄以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更显得不切实际了。因此,我们要从经济性、地域性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对当下的房屋在其结构上进行加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住房供需矛盾,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土地的使用。
一、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原因
在进行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运用在很多的状况之下,并且这些出现状况的建筑结构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以及原因,经过相关总结得出两大类:第一类,因为房屋建筑的功能发生着改变、没有一个合理的房屋建筑设计、对设计房屋建筑的规范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等都会使房屋建筑的结构不能满足当下房屋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及使用耐久度的需求。第二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不断开发房屋建筑,城市里能够使用的土地日趋紧张起来,我们应该秉着发展节约型的社会以及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态度,对现有的房屋建筑进行重新的评价以及回收利用,利用新型技术来对房屋建筑的外貌以及功能进行改变。
二、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是一项具有一定严谨性的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建筑行业得到多年的持续发展以及创新的更迭,其本身具有着独特的建筑魅力。随着我国技术科学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建筑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即是一种具有多方位与多元化的综合发展。在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存在着许多过去传统的工艺方法与手段,这些传下来的方法都是经过前人的长年研究得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传统的工艺方法以及手段进行持续的学习以及不断的创新,并且在对待此工艺技术发展必须秉着严谨的态度。然而,新型的材料、设备以及工艺的产生也相应的促进了新型方法的产生,将新方法与旧方法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为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一)碳纤维的加固技术
其主要是指通过对碳纤维以及结构胶进行运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在众多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中,这是其中一种相对比较合算经济的加固技术。其所使用的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以及新型的材料。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具有非常强的耐侵蚀性、使用寿命比较长、相对于其他几种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而言非常的轻巧,这也是一种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以及具有特殊性质的技术。这种加固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例如、功能性比较强、方便快捷、占用的土地面积少以及不需要特别的管理监控。这种加固技术相对其他加固技术而言,被运用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这种加固技术的造价非常低、使用寿命也比较长以及工艺制作简单,因此,也深受众多设计者的喜欢。目前我国能够生产碳纤维的企业非常多,并且资源比较丰富,这就能够为各个客户提供需要的资源。
(二)结构粘钢的加固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胶黏剂的使用将钢板稳固的粘贴在房屋建筑结构的外部,以此来实现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的效果。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加固技术,能够有效发挥钢这一物质的特性与优点,并且这种技术的性能也比较优秀。结构粘钢技术所需要的空间限制比较小,并且当房屋建筑工程竣工以后,能够有效的维持房屋建筑的本来的面貌,对房屋建筑的外部环境以及外观的影响也比较小。这种加固技术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性,那就是施工用时少、周期相对比较短。这种加固技术对于原材料的要求也比较低,工艺制作比较简单,并且运用此技术进行施工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对外部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当加固完成以后的房屋建筑几乎与之前房屋建筑的外观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
(三)化学植筋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结构的化学植筋加固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具有非常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的运用,以此使螺杆与钢筋能够充分与混凝土产生紧固的握力,从而使房屋建筑通过这种加固技术能够达到之前预期的效果。这种加固技术的主要步骤为:首先进行的就是定位,然后根据所定的位来进行钻孔,当钻孔完成以后就对其进行清洁以及清理,其次把钢筋需要植入的部分进行有效的支撑,并且通过运用锚定胶来对其支撑角度以及方向进行控制,最后当植入的钢筋真正固化以后,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检验以及养护。
(四)注浆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结构的注浆加固技术是一种主要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这种加固技术产生的年份比较久远,随着时代、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加固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更新,设备也越来越完善。注浆加固技术主要的特点有:通过相对比较慢速以及相对比较低压的方式对建筑结构进行灌浆。这种加固技术能够对裂缝的细微部分进行灌浆;能够对注浆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根据裂缝的实际大小来灌浆,还能够有效的调节注浆的压力;能够对注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观察。注浆加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工程加固以及防水的本来面目进行了改变,以此有效减免其中比较复杂的过程步骤。
(五)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结构的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技术主要是一种在建筑物的构架中间进行一些支撑点、横梁以及托架的增设的技术,以此来对房屋建筑的受力进行改变,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承受力,从而实现对房屋原结构进行加固的效果。我们能够通过不同的分类元素而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能够通过受力点的不同划分为弹性支点以及刚性支点这两种类型的形式,能够通过支撑点的受力情况的不同划分为预应力支撑与非预应力支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形式。改变受力体系的加固技术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加固效果,还能够有效的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承受力进行提高,但是在房屋建筑的外观上就有着很大的影响。
(六)增大加固技术以及增大截面加固技术
房屋建筑结构的增大加固技术主要是指当结构构件出现弯曲的时候,在其弯曲的上面或者下面重新加上一层混凝土,于此同时还要增加对应的钢筋,这是一种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技术。增大加固技术在整个工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并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增大截面加固技术主要是指在房屋建筑结构的外部上增加一层混凝土,使其截面面积增大,以此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加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建筑行业里传统的方法之一,并且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运用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因此,这种加固技术时常对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进行加固,但是这种加固技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以及操作这种加固技术的工作量也比较大。
参看文献:
[1]张启炳.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21):149,158.
[2]朱超前,岳从军.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探析[J].中华民居,2012,(5):953-954.
[3]邵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浅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7):283-284.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注意问题
框架剪力墙是现在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有大大的作用。因此,掌握有关剪力墙施工的先进技术,提高施工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来说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提高剪力墙施工的质量,首先要对剪力墙的结构特征有科学的了解,然后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施工,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从全面做起,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技术。
一、其结构特征
1.受力的特征
第一,若剪力墙的结构是独立而成的,可以将其看成是在地面垂直建设的悬臂梁,它有一定的变形曲线,它变形的曲线形式主要是弯曲型,在结构层之间的变形特征是,上层变形比较大,下层变形比较小。
第二,纯框架的剪力墙也可以当做是一个悬臂梁来看待,不过这种悬臂梁布置实体的,它的内部是空腹的,主要是由剪力引起形变,变形的曲线一般情况下是剪切型的,结构层间变形的特征是下层变化比较大,上层变化比较小。
第三,一般的情况下,框架剪力墙都是弯剪型的变形曲线。
2.其刚度的特征
如果剪力墙基底的弯矩是总弯矩量的23%,那么就可以将其性能当成是近似纯框架的结构性能,应该按照框架的结构来进行抗震等级的划分以及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若剪力墙的基底弯矩在总弯矩量的80%左右,也就是所框架的部分所承担的弯矩只有大约20%,可以将其根据剪力墙的结构采取相应抗震构造措施。
二、在实际中施工技术
1.钢筋的保护厚度以及间距的施工
第一,对板钢筋的保护层,要使用强度相同的混凝土垒块来进行控制,保护层的厚度一般是15mm和25mm两种,将其中心放置在22''绑线上,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将混凝土块垒绑在钢筋上,并且要保证均匀。
第二,在墙与梁柱之间相连接的地方,在预留处要用筛网封闭,也就是在20mm宽,40—50mm长的岔口处,等到支顶板的时候,要进行浇筑,还要保证不能有接搓。
第三,在进行柱筋的施工的时候,要用卡具来控制其保护层的厚度。以设计的柱截面的尺寸以及所用的钢筋想直径,用角钢制成控制柱筋厚度所用的卡具。将柱的截面尺寸作为卡具的外边缘尺寸,将其保护层的厚度作为卡具内边缘的尺寸。然后用钢筋将柱的主筋之间的间距固定,对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四,要控制剪力墙钢筋之间的间距。对剪力墙横向以及纵向的钢筋间距要用焊接钢筋卡具的办法来进行控制。
2.其模板施工技术
第一,对面积较大的剪力墙模板牢固性以及平整度的控制。在对大面积剪力墙的混凝土施工之前,墙体的模板使用的是定型的钢模板,此外,还要设计剪力墙的模板,确定支架模板的方案。用钢拉片将内外剪力墙的模板连接起来,使用钢管对模板进行加固,横肋单管要放在内侧,在外侧布置竖肋双管,并且要用螺栓拉杆将其扣紧,使整个模板以竖肋作为基础和横肋紧靠在一起,要保证保证模板比较牢固。
第二,对框架的梁和柱端部的尺寸要进行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梁的配模现浇的时候,在梁的端部说使用的阴角膜,要从梁的两端相中间来进行配置,将与模数不符合的模板向梁的中间排列,将梁侧梆的模板和顶模连在一起加固成一个整体,保证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的时候,梁端不会发生位移。
第三,在顶板支模的方向使用的是竹胶板,这种板有其独特的优点,不会有吃浆的情况,不容易发生变形,在将混凝土拆模之后,有比较好的观感效果,可以使天棚混凝土有清水墙的效果。在进行支内脚手的时候,要作出水平线,将梁的水平标高控制好,这样能够保证现浇板的底部不会下沉,也不会有挠度产生。
第四,在门窗的洞口之处,要用竹胶板制成一个与洞口的尺度和宽度相同的四角框。使之与剪力墙相连接,四角框的四个角要用角钢进行固定,这样可以保证门窗的洞口尺寸。
三、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中部以及顶部楼层的配筋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进行工程计算的时候,不会考虑到在进行层加载的时候,会对轴向的变形所产生的影响有偏大的估计,因此而导致顶层楼面的内力值会偏大,配筋会增大很多。在考虑对施工模拟的加载时,轴向变形会对中部楼层产生很大的影响,会造成配筋率偏小,另外混凝土还会发生徐变作用,导致了房屋在建成之后,会有内力的变化,这样会使中部楼层的配筋会更偏小。
2.对局部部件的受风影响要进行复核
在建筑的高层,风力比较大,并且变化也比较大,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风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阵风,在这时,建筑物会同时受到动力及静力的双重影响。所以在施工的时候,要考虑到阵风的影响,使建筑结构的刚度以及强度可以适应要求,防止风力的影响造成局部的破坏,防止在风力反复不断的作用之下构件会发生疲劳破坏。
3.在进行结构布置的时候尽量简单
在布置剪力墙的应力的时候,要做到每一处的应力都比较均匀,并且对断面的均匀受力比较有利,尽量使结构的质量以及刚度的中心接近,减少因地震的影响而发生扭转。对于长度较长的房屋,尽量不要在两边设置纵向的剪力墙;要保证电梯以及楼梯井组成的抗测力核心区的楼面以及墙体梁板有足够的强度。
4.对混凝土要有养护措施
在墙的模板拆除之后,要及时在墙的表面涂上两道保护剂,来保证混凝土不会早期脱水。另外,还要制作比较标准的养护箱来进行养护,还配置了对养护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调节的仪器,对混凝土的养护条件进行控制,使其施工的质量有了可进行检查的依据。
5.控制材料的质量
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首先,对材料供应的厂家要做评审,要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来供应材料。此外,在材料进场之前来对其进行检验,要检查材料的外观以及出场证明,经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场。最后,对原材料要进行取样复试,保证材料绝对合格。
6.设计以及构造要合理
设计以及构造的要对结构延性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结构的延性指的是结构的承载力不下降的情况之下,形变承受力的大小。结构有比较好的延性,则其变形能力比较好,抗震性能也就比较好。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其延性。
7.控制漏浆
在施工的过程中,现浇混凝土的楼板都使用了竹胶板,可能会出现模板的拼接不严密和漏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已经支架完毕的模板的接缝处要用胶带将板缝密封住,以防止漏浆的情况出现。
四、结语:
剪力墙是现在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保证其施工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施工中,要运用现在的先进技术,进行框架剪力墙的合理施工,提高其质量。作为建筑人员,对于剪力墙的施工更要熟练掌握,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马正道,周芹. 浅谈如何有效控制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位移[J]. 科技资讯. 2011(05)
[2]吴杰. 论高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J]. 企业家天地. 2011(05)
[3]王永春.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分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04)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要点
混凝土建筑是当今社会建筑领域最为普遍的建筑类型,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很容易产生各种质量问题,例如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不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则可能使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下降。当建筑物的梁、柱以及楼板所放配筋达不到工程建筑质量标准时,会影响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建筑结构中便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当混凝土建筑出现上述问题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加固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修补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的加固技术有很多,但加固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与建筑结构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加固技术,制定适合建筑结构的最佳加固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步骤
1、资料收集与勘察现场
相关资料的收集、 勘察现场是整个加固工程的基础工作,有助于掌握、熟悉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分析及判断。还需进入建筑工程的现场,对实际工程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业主新的使用要求,应作好记录。
2、结构性能的鉴定及质量检测
检测工作,需通过拥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来完成,还需提出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书面检测报告。鉴定的工作,需由原工程设计单位或拥有更高资质等级的单位来完成,还需在经过充分的验算、分析后提出鉴定意见书。
3、选择方案
在加固方案的制定时,应考虑到经济、工期要求、环境等相关因素,并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与准则,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使用要求以及检测、鉴定的结果,既而决定相对适宜的加固方案。
4、加固设计
在加固方案确定后,应进一步深入的进行加固方案施工图的设计,并提出更为详细的加固施工图纸。在进行加固图纸的设计时,需注意保证新旧结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及连接,尽可能的发挥新旧结构的共同作用。在加固设计文件的使用前,还需经过法定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的审查。
5、施工组织
在实施加固工程前,需先熟悉结构加固图纸的内容,根据其内容全面的考虑实际的现场情况,从而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其方案需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与操作流程,对加固工程的施工有着指导、组织的作用。
6、施工
加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加固工程专项施工资质。
7、验收
在竣工后, 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 施工、 设计等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在验收时,需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测。
二、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要点
1、加大截面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在适筋范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工艺较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作业时间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外包钢加固
外包钢加固法是用乳胶水泥、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或焊接等方法在梁柱四周包型钢进行加固,分干式外包钢和湿式外包钢两种形式,外包钢法可以显著增加构件的承载力,提高加固构件的刚度和延性。对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选用外包钢加固法比较适宜,它对加固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外观影响很小,承载能力提高较大,对静力加固的结构必须考虑结构二次受力问题。外包钢加固法中一般选用低强钢材,这样可以减少加固构件的应力和应变滞后现象而充分发挥后加部分的潜力;为提高二次组合结构结合面的粘结性能,保证新旧两部分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加固结构所用水泥及混凝土,要求收缩性小,最好微膨胀,与原构件的粘结性好,早期强度高。对加固结构新用的粘结剂,要求粘结强度、可灌性好、收缩性小、耐老化等。外包钢加固柱具有良好的塑性,延迟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加固柱两端的施工工艺质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处理好钢材在端部与原构件间的锚固处理。根据已有的大量试验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外包角钢加固柱可以明显提高原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随着应力历史的增大而减小,在加固结构设计中须考虑应力的影响。
3、粘贴钢板法
外粘型钢加固法
圆形组件,如混凝土柱或两个面包钢作为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柱,大多在四个角处加固处理,与饰面板和侧面形成一个整体的四角。像这样的结构,如护套扁平钢箍的方法。外粘型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加固节点处。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不会造成更多的负荷增加,提高了抗震能力,我们可以使用的钢箍,效地提高了最终的应变和混凝土砖和混凝土约束剪切能力,结构变形能力大大提高;如果是带包钢的框架柱,改变弱柱强梁,容易施工。
4、喷射混凝土法
其采用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的空气或别的动力源,将经过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合料,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硬化凝结。对于混凝土、刚才、砖石,其喷射混凝土有着很高的黏合强度、耐久性以及较高的力学性能,并可在结合面上传递拉应力与剪应力。
5、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综上所述,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承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此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