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进行阅读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成功加人世贸组织,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英语教育的现状还是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通过阅读教学,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二、掌握初中学生的阅读心理

我们都学过心理学。知道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位教师都离不开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英语教师也一样,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所经过的阶段,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易事,首先教师授课时必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心理条件。

三、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为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语法解决“说得对”的问题,语言解决“说得好”的问题,语篇解决“说得全”的问题,而学生的应变能力则解决“说得巧”的问题。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被动地掌握语言形式或语言结构,而是有交际愿望和交际目的的。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用以下方法:

1.复述课文。这是初中英语阅读的基本要求,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师板书中的关键词语、句子,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

2.表演课文、对话。现在的教材随处可见这种练习.即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这样。既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了课文.又让他们对英语语言文化有了切身体会。可以是同桌表演、邻桌表演、小组表演、男女生表演等第,形式多种多样,只要学生愿意参与就行。

3.让学生在课文的结尾进行创造性的补写课文。将大大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补写课文中没有结尾的故事.或者改写课文的结尾。写的形式可长可短,或者让他们口头叙述亦可,不一定非要写出来。在说的过程中如果有不会的英语甚至可用汉语(当然应少用)。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4.大声朗读课文

读课文在汉语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学也可以借鉴。可以让学生读单词、短语、重点句子,甚至全文朗读。通过读可以规范学生的语音语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学生脑子里有许多现成的句子、短文,这样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一个台阶。

5.阅读后的书写巩固

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这些进步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笔头练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抄写每课的生词.可以是对话填空,可以是听写填空。可以是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可以是根据首字母完成句子,也可以是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等等。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让他们复述课文内容。或者是每天写日记.或者是每天写一句话。这些笔头练习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的基础知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都会迎刃而解。

6.分段朗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语音语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先请成绩好的同学朗读课文,也可分组朗读,其他的学生认真昕,并尽量找出发音的错误且纠正。这样既加深了课文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四、写作练习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范文第2篇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反思,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像这种态度,情感,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属于只能意会的知识的传授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套用可表达性知识的教学经验。所以,开放与创新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最鲜明的要求。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只有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能充分发挥学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所以,“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放养式” 阅读教学法就是开放性阅读教学。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开放性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小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着人文性与艺术性,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体验知识和感受知识,以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在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放松和信任的状态下,他们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才能够获得解放,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等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建议”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传统的阅读教学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违背了阅读规律。

(三)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

“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没有任何需求,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阅读量,但即使完成了,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

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

1.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低段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里所谓的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小小的船》时,一张月夜星空图,一个小姑娘做在月亮上的投影片,再配以歌曲《月亮船》,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学生欣赏着画面,随着乐曲朗读,学生的感情融入了美妙的夜景之中。

2.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如,我在教学《我应该自豪才对》《争论的故事》《半截蜡烛》时,让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轻松、愉快的表演,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蓝鲸》一课,学生知道了蓝鲸已濒临灭绝的境地,由此,一个课后作业产生了:为保护蓝鲸设计一条广告或一幅宣传画。一次次活动中,学生展示了个性,发挥了主体性。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范文第3篇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只有把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学习方式,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内容入手

新课标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命题,强调的都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在内容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朗读”、“揣摩”、“理解”。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认知方面来说,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则是要求学生从默读到朗读,再到揣摩、理解的教学指导过程。

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则是指导朗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朗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朗读有别于默读,它是在默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朗读,从而对文章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阅读教学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的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亦即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朗读”、“揣摩”、“理解”的阅读方法。

二、从主题入手

以上我从内容入手,谈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首先通过默读、朗读、揣摩,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接着,我从主题入手谈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过程学习。

通过朗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使心中的轮廓更透彻、鲜明。对教师来说,这是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而学生则是从认识的起始,到认识的入门,最后使认识飞跃升华的认识过程。

我们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对文章局部的分析,首要任务是品味重点字、词、句。教学中,我们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精确、形象、生动的词、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之,语文阅读,只有首先对课文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词、句、段;也只有对局部的字、词、句、段作深入的理解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中心。

三、从语言的比较入手

我再从语言的比较入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在语言上,可以通过诵咏、品味、感悟来感受文章韵味。可以引导学生按具体概括具体的步骤品味文章。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重要性 培养方法

阅读是了解各类信息的必要步骤,也是积累知识、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路径选择。对高中生而言,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帮助学生们学好所有功课的前提。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显然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以学生参与为主体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既而进行正确、科学地阅读。因此,学生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这也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教学理念必须要充分得以坚持的理由。

鉴于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是正确引领和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出发点,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为主旨,要在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鉴赏评价等具体的实践环节上,通过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一一展开。

但话说回来,要想实现上述目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一定的技巧。依我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可以强化对美文的美读,即在美文的朗读中体验作品的抒情性情感。其次,要通过略读、速读等快速阅读技能实践,培养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感知课文内容,提取和筛选有价值信息。最后还要通过默读、精读等技能实践,引导学生们深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进而从多角度深入理解课文本身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层次感要明显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要将文章彻底读懂。这其中包括对文章本身蕴涵的重要信息的提取,对作者语言魅力的感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准确总结和概括。

针对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鉴赏和评价。有鉴赏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疑惑,有疑惑才有焦点讨论,有焦点讨论才能刺激学生积极寻求解决意见冲突的办法。

不过,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方式方法,实现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层次梯度。倘若老师自己都没有读懂文章本身的内涵,没有摸清楚作者本身的语言及内容逻辑,再多的阅读教学付出,到最后都是徒劳的,起不到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的道理,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每个人平等、自由发言的机会,不能存在任何偏见;要善于鼓励每个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在相关争议的辩论中积极发言;要通过轻松的引导,让学生们都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形成畅所欲言、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不断创新阅读模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倡导“阅读――研讨――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具体理念和做法如下。

首先,阅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应该被列为学生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具体过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并及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及评价。

其次,研讨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深化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最后,“创新”是在前期阅读、研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然后放进一个筐子里进行整体思考,即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总体而言,“阅读”是基础,“研讨”是条件,“创新”是结果。在“创新”这个环节,关键在于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逆向思维。

四.加大课外阅读拓展

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低,近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主要的原因还是具体的方法不对。

如何进行阅读教育范文第5篇

1.阅读前的语言输入阶段――激活背景,语言准备

我们读前活动语言铺垫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节奏和效率,阅读前导入要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1 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所教学的篇章内容,利用相关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了解篇章细节内容的欲望,讨论与此相关的话题。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是一单元介绍假期的各种活动等相关知识的文章。在读前仔细分析一下插图,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Do you like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学生本身就对假期很感兴趣,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学生纷纷举手和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知识,教师在大家争论最激烈或者趣味正浓的时候适时引出要学习的阅读篇章,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欲望。

1.1.2 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其阅读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文化是基础,文化因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障碍。例如:七年级下册学习关于端阳节的阅读材料时,所以我先播放与此相关的幻灯片出示这节日所吃的食品,辅以这些图片简单介绍人们如何过这个传统的节日。我还将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元宵节进行对比,西方的Christmas与中国的Spring Festival进行对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1.1.3 利用阅读文章中的图片,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平时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进行预测。阅读前我呈现故事的题目或一组图片,设置一系列疑问,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猜一猜故事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七年级英语下册阅读文章中涉及现在进行时,我先出示一组图片,然后提问:This girl is Jenny. What does she want? Who is that young man? What is he doing? Who is that old woman? What is she doing? 让学生观察图片中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Jenny 都和谁在说话以及她的神情和动作,预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最后给图片进行排序,达到对故事的整体理解。

2.阅读后的语言输出阶段--提升综合能力

所谓的阅读后阶段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目的是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2.1 按照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把握故事脉络的技能。学习完文章后,我会根据所学语篇的主题、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设计相关练习,设计练习时注意活动的基础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2 拓展演练,培养能力。平时我让学生根据挂图和板书的关键词语复述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还可以分配角色,表演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改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

3.阅读中的任务活动――深化认知过程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感知整个语篇的意义,并了解语篇的细节内容。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体现教师指导作用的过程。

3.1 整体呈现,初步感知。整体语言教学论提倡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知整个语篇全过程的意义。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学生在阅读中只要是不影响理解文章整体含义,在整体感知环节中,可以通过跳读来完成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感知。

3.2 分段阅读,培养技能,了解语篇的细节。学生初步感知整体内容后,教师引领学生采用跳读、寻读等多种方式理解细节内容,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寻读与略读不同的是,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寻找问题的答案,如从文章中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如时间、地点、数字或者原因等。在寻找特定信息的寻读中,学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文章的细节。在细节阅读环节中,我一般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捕捉文中的细节。细读文章,对于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单词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