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新纺织业面临的困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温总理以“出手要快、出拳要狠、目标要准、作风要实”的16字方针,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基本方针、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构性减税、支农惠农政策,也包括4万亿基础项目投资等。正是这些政策的出台,确保了中国经济保持了8,7%的增长,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的企稳回升。09年棉纺织、色织工业运行总的说来是:产品产量、效益、投资全面回升;出口形势仍不乐观,经济效益呈现复苏,但全面好转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定。全年行业运行呈企稳回升态势
2009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明显,纱线2393万吨;化纤产量2726万吨,增长最为突出;毛线32,5万吨;毛机织物4,95亿米;布产量567,4亿米,其中牛仔布29亿米,增长3,5%,色织布31,5亿米,增长5%;服装237,5亿件,增长6,94%。与上半年负增长相比,多数产品产量保持了逐月增长,产销率达到97,6%。内销比重逐年增加,07年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内销比重从2000年占67%增加到77%,08年纺织内销比重达到79%,09年纺织内销比重达到80%。
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减缓。2009年纺织服装出口1713,3亿美。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全年出口626,02亿美元,下降12,77%,降幅与上月比减缓1,6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品出口180,14亿美元,下降13,48,降幅比上月减缓2,9个百分点。出口严重下降反映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增跃乏力,危机仍然影响国际经济。
经济效益回升。2009年l―11月统计,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42万亿元,纺织工业利润达1331,5亿元,比08年增长25,3%,平均利润率4,039%,比去年同期增长0,59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50,37亿元,增长14,12%,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棉纺织业利润率达到3,94%,比同比上升0,53个百分点。从利润结构来看,规模以上l 1701户棉纺织企业统计,两极分化仍比较严重,利润主要是占l,3的企业完成的。l,3企业(4186户)完成利润330,2亿元,占棉纺织全行业利润的94,25%左右,2/3企业(7050)利润只有7,08亿元,平均利润率只有0,17%,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这说明大多数企业仍然面临困难。投资增长,中部地区投资加快。2009年纺织工业投资3102亿元,同比增长13,86%,同比增幅上升7,1个百分点,投资明显回升。棉纺织工业也出现投资增长形势,棉纺织行业投资794,2亿元,增长1 1,25%,与上年同期投资下降5,86%相比,增幅上升17,1个百分点。2009年棉纺织业投资总额增长,仍使产业先进的设备拥有率继续提高,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1.1亿锭,各种类型的紧密纺已达到430万锭,同比增长了19,4%,清梳联增加215套,配套纱锭达500多万锭;自动络筒机增加2152台,其中进口1270台,进口量同比下降28.3%。无梭织机增加2.3万多台,其中进口6015台,尽管进口量同比下降48.28/%,但国产无梭织机的增长使行业无梭织机比重从上年的42.10%提高到42.84%。转杯纺纱机进口78台,下降13.33%。这些国内外21世纪最新设备,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且增速有望比2009年进一步提高,将继续对纺织行业的回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仍然存在。2010年纺织行业回升向好,但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定,还没有出现根本好转。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原料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增加。二是金融信贷方面,虽然2010年国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但随着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强,近期央行已两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能出现“适度紧缩”,纺织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会突出。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案件明显上升,各国都矛头指向中国。四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加大,会进一步增加纺织行业出口的难度。五是招工难,棉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是不争的事实,工资水平偏低,招进来留不住,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这将成为困扰棉纺织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
2010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要点
2009年中国棉纺织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纺织经济的增长,下降的势头减缓,效益回升。新的科学发展时期,那种忽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盲目扩大低水平的加工能力、忽视生态环境的治理、片面依靠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应当改变。
技术改造工作仍然是企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坚持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是纺织产业振兴、升级的有效手段。棉纺织行业除了过去公布的淘汰建国前和“1”字头全部纺织设备外,又公布了“A”字头细纱机也在淘汰系列。并提出采取“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各地政府都有分解任务,不能按期淘汰任务的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1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2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3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纺织行业协会殛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超级秘书网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置、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3.2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经过遭遇特殊困境的2012年,2013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既带着经济是否会出现回暖的期盼,又面临着可能还将持续的恶劣大环境。
“2013年对于震纶棉纺来说是一个过得艰难而又扎实的年份,市场持续疲软,国内纺织行业产能过剩,东南亚竞争对手低价冲击。”沈耀华这样说:“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抱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开拓并服务好客户。”
洗牌年里力博发展
2013年,震纶棉纺的整体运行状态保持平衡,通过全公司上下的努力,全年的产销情况都比较好。除了限电和洪灾,部分分厂停机几天以外,其余时间里,所有分厂全部机台全部满负荷运转生产,并且实现全年产销平衡。
在这特殊的一年中,震纶由上至下,从采购、生产、内部管理到销售,每个部门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决策层每天都要对市场、客户和生产进行密切关注和研究,以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性,从而根据最新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最准确的决策。
对于沈耀华来说也一样,这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他要根据原料市场的走势及时而又尽可能准确地作出自己的采购决策,带领着内贸、外贸两个销售团队,从宣传推广到展会,从客户谈判到客户服务,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步工作。
“2013年是一个洗牌年,好的企业会坚持下来,差的企业则将被加速淘汰。”沈耀华分析,东南亚的低成本优势必将使很大一部分较为基础的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而在中国东南沿海高成本地区能够生存发展的企业,就必须是在每个纺织分段行业中较为高端的企业。
去年,纺纱企业减产关门的数量很多。以最简便的气流纺为主的企业已经很难盈利,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同时产能过剩。相比之下,工艺技术复杂,对生产管理要求较高的产品种类,则继续有着相对较好的加工费收入。
震纶棉纺是将粘胶、TR、莫代尔、竹纤维这四大类纤维,在气流纺,涡流纺,环锭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五大类纺纱工艺上覆盖做全的企业。并且,每个工艺都朝着行业最高品质水平瞄准。因此,震纶的产品售价在市场上属于相对高位。
“所以,去年企业整体效益仍旧不错。”沈耀华的语气,显得举重若轻。
静心思考降耗提效
在低迷的环境中,沈耀华一直在让自己思考。在他看来,不利的环境在促使着企业管理者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不停地思考,思考如何在自己分管的部门,做出更好的成绩。
往年纺织品原料的价格变化幅度较大,以粘胶短纤为例,一年中可能从12000元每吨涨至20000多元一吨,然后又回落下来。所以在以前,如何判断原料价格走势,是采购中最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在低谷时采购大量的库存。”沈耀华的思索得出了很多想法:“但在这两年,原料价格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行情中,上下波动的幅度通常只有几百元。这样我们就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做法去做,那样不仅不会得利,反而会占用太多的资金。”
生产中,沈耀华静下心来,对每一个工段,每个机种,每一个操作环节进行分析,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思考如何设计提高挡车工看台率,降低用工成本,以及如何降低机台能耗等等。
销售中,沈耀华则在努力思考如何把有限的广告费花得最为有效。震纶2013年的销售额预计将为十亿元以上,而震纶规划的营销费用为1%,沈耀华算了一笔账:这一千万,拿去电视台做个广告就没了,但能有多大的效果却不好说。因此,沈耀华认为,需要认识到企业面对的客户究竟在哪里,“他们会出现在哪里,我们就把我们的营销推广做到哪里。”沈耀华加强了对各纺织面料市场的展会投入、广告投入以及人员推广力度。全年共参加展会20余次,投入高速广告30余座,在这些“客户会出现的地方”,综合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磨砺之后更显成熟
“企业现在面对的,我认为主要是成本和产能过剩两个大问题。”
沈耀华认为,国内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已经连续几年,中国的黏胶纱线出口不到印尼的一半。我国现在出口纱则面临两种状况:一种是亏本比印尼便宜出口,一种是做印尼做不到的高品质出口。
在如此差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行业各条生产线上的企业却仍然在不断扩张,或者有新的企业进入。从PTA到纺丝纺纱,再到织造的新项目大项目,不停地进行投产。拿纺纱来说,在吴江,只单涡流纺一项,2013年新上的项目就有近十个,两年时间预计新增涡流纺近千台。这个规模相当于把全球的涡流纺产能翻番。而涡流纺气流纺这些纺纱工艺,大规模企业间的成本、质量差异很小,售价也不会相差太大。产能过剩之后,就会造成所有企业都是低价售卖,甚至只能亏本卖。
这两个问题,今后将持续困扰着纺纱企业。而沈濯华正在努力做的,就是持续让自己的企业做到“优质、高效、低消耗”。控制以及继续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同质产品的规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
但即使现在面临内外环境的各种压力,对于今后,沈耀华却显得并不悲观:“纺织品产能过剩,不可逆;中国相对于东南亚的高成本,不可逆。经济环境再好,都不能改变这些情况。作为我们纺织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等行情的企业是没希望的企业。积极应对纺织品产业的全球新格局才是我们要做的。”沈耀华的话落地铿锵。他清楚知道,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积极的开发新产品,这些是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去做的。
10月30日,国内印染助剂龙头企业传化股份与国内最大的印花设计交易网站瓦栏文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国内纺织印花行业首个众创空间,并致力于将其培育成全球花型设计服务第一平台,助力传统纺织制造实现智慧转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女士,柯桥区委书记徐国龙出席会议并先后发表精彩致辞。
当前,我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进入结构转型、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包括纺织业在内的实体制造业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对此,徐冠巨在致辞中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要坚定发展信心。他还剖析了传化物流的成功案例,鼓励参会企业积极拥抱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对于此次合作,徐冠巨表示,牵手瓦栏既是集团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有助于推动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提升发展,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要从规模和成本优势转变为科技和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提升迫在眉睫。李斌红女士指出设计创意是将科技创新的技术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便于纺织企业把握大众创新带来的设计灵感和商业机会。她对传化与瓦栏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集成创新的实践,更是传统制造业拥抱互联网的典范之举。她不仅希望瓦栏能够成为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平台,更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纺织面料花型设计的时尚引导者与策源地。
徐国龙在致辞中指出,瓦栏文化与传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是对“互联网+”新趋势的一次精准把握,有利于加快推动传统纺织产业转型提升,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会上,浙江瓦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国平介绍了瓦栏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蓝图。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创意总监李雷、传化化工印花项目总经理霍佩贞女士则分别从时尚和科技两个维度解析了最新花型流行趋势和印花技术发展趋势。
互联网+设计:瓦栏领衔纺织印花行业首个众创空间
在快时尚和个性化消费时代,由创意决定的产品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正在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余国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提前洞察了这一行业趋势,瓦栏文化自2011年起便搭建了花型在线交易的个性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出纺织印花行业首个网络“众创空间”。目前,已有超过1100家花型设计工作室在此落户,集聚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队伍,每天有上万个原创设计花型在瓦栏网平台展示,花型数量总计超过12万幅。据ALEXA统计,每天平台访问人数超过10万人,是印花行业当之无愧的最大网上入口。
红桃A花型工作室主人李建平是最早一批入驻网站的创客设计师。进驻平台以来,他的男装花型设计逐渐受到市场追捧,优衣库、波司登、BEAR、L2等品牌纷纷指定他为个性化定制花型设计师。同时,由于瓦栏推出的是零成本创业政策,也有很多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院、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在读或毕业不久的学生,这些新创客们在瓦栏的平台上迅速成长。毕业后即入驻平台的洁越创意沈洁,第1个月才收入了600元,通过持续地推出原创花型,现在其月均收入已超过8000元。
强强联手:传化股份战略入股瓦栏发力创意平台
一个花型设计的“众创空间”,为什么引来了国内印染助剂龙头传化股份的关注?
传化化学集团董事长吴建华指出,作为一个有30年积淀的制造业企业,传化对行业和市场的把握有着天然的敏感。未来的时代,是一个拼创意的时代。谁能把创意运用得淋漓尽致,谁就能掌握下一波纺织服装发展的制高点,引领时尚潮流前沿。而瓦栏正是行业内第1个通过“互联网+设计”的模式集聚海量创意智慧,使设计师和面料开发商乃至品牌服装商无缝对接,改变传统纺织印染行业供应链的平台。
作为一个新兴的创业服务平台和O2O平台,如何发挥印花设计第一门户优势,迅速抢占市场空间,与实力企业合作,加速做强产业,无疑是一条捷径。瓦栏经过了第1轮迅猛发展的创业期,在互联网以速度致胜的时代,也面临着如何迅速转化市场机遇与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紧迫课题。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536.74亿m,近25%为印花布。平均5000m一个花型,需要花型200万个,花型市场需求达10亿级。
瓦栏文化董事长陈建定认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传化与瓦栏在目标客户上具有高度重合性,产业优势上具有极强互补性,双方合作后可以快速扩大市场影响,建立纺织印染行业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地位,实现共赢。
多方受益:纺织品个性定制打开想象空间
“互联网+”对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创造纺织产业新生态。而“传化”与“瓦栏”的联姻,对纺织服装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颇具启发意义。
对传化来说,瓦栏平台沉淀大量后台数据,传化可以据此进行纺织服装行业趋势分析,提高对产业链下游趋势的把握和快速响应,提前研究开发和储备一体化的印染加工技术解决方案,研发工作将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引领;同时,也可以帮助现有客户带来超值的业务订单,从而提升客户业务量,增强客户黏性。
对瓦栏来说,传化股份近30年在纺织印染领域深耕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资金品牌实力,将为这个全国最大的花型交易平台开启二次腾飞之路。
一、理论归纳
(一)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及纺织品服装面临的主要绿色壁垒。目前,国际上对“绿色壁垒”通常表述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环境壁垒”,是指各国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本国关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的非关税壁垒。它是专门针对WTO协议中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设置。这些法规和措施,一方面促进纺织品服装产品更加环保,更加适合人类使用;另一方面也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自由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之一。WTO协议有关贸易与环境规定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WTO协议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有些条文规定中概念界定不明确。如,《1994年GATT》第20条“一般例外”中的(b)款,该条款规定:“只要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不对国际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任何成员方都有权采取“保护人、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又如,《技术贸易协议》中规定各成员方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有权在不超越保护所需程度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其中,“不合理的”、“必要的措施”、“所需的程度”、“适当的措施”等概念都未定量描述。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使得“绿色壁垒”被滥用,从而成为保护的手段。二是WTO框架下的“环保优先权”。所谓“环保优先权”是允许各国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者“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由,可以例外背离一般自由贸易原则,采取贸易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措施。《1994年GATT》、《技术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等均以不同形式认同“环保优先权”。因此,“环保优先权”在一定意义上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强制性绿色标志及要求ISO14000体系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等。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存在两类绿色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有些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纺织品服装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SO14000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工业化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以环境标准等为手段推行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构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措施。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相当大一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我们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美欧等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非关税壁垒,尤其是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这无疑增加了我国纺织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通过设置“绿色壁垒”,一些发达国家成功地削弱了我国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据了解,国内每年有多达74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阻于“绿色壁垒”。
1、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准入的直接影响
(1)环境标准及法规。环境标准是有关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本国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或法规,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自1990年奥地利率先制定环保纺织品标准后,发达国家相继推出纺织品环保法规和生态检验。如,1996年9月荷兰颁布禁用染料的有关法律;欧盟于1997年8月禁止使用致癌的芳胺合成的偶氮染料,1998年又制定一个ASOUN9000标准,对26大类的消费品,尤其是纺织品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标准。有资料显示,环境标准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不利影响。如,2004年底我国30万件出口夹克衫因其上面小拉链的重金属量超过欧洲国家环保标准遭到其退货,损失几百万美元。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具有协调一致并且相互承认的特点,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它们约占我国出口贸易额的90%,所以发达国家统一的环保标准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形成很大威胁。
(2)过高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及其门槛。环境标志是依据有关环境标准、指标和规定,由指定的认定机构确认通过并颁发标志证书,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某些环保要求,目的是对产品的全过程环境行为进行控制管理。自1978年德国率先推行环境标志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种正在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关于纺织品生态标志OKO-TEXSTANDARD100、MST、GUT、ECOMARK、CLAN、FATION等10多种,这些标志对纺织品上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既广又严,从PH值、染色牢度、甲醛残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等化学刺激和致病因素,到安全性和阻燃要求等多方面都有规定。另外,发达国家与环境标志配套的标准水平是动态的,它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使同一产品类别中的大部分产品难以达到要求。欧盟日前决定采用发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新标准,与欧盟市场上纺织品服装领域的其他“绿色”标签相比,生态标签要求更加严格,对产品各方面的限制内容更加广泛,这无疑会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造成很大困难。
(3)成本内在化要求。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治理的费用计入成本。从理论上讲,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消除环境成本,在同等经济与技术水平的贸易伙伴之间,其实施可以保障和促进自由贸易,但由于经济与技术水平客观差异,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环境标准的高低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特别是当环境成本影响到产品竞争力时,发达国家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环保标准产品是在进行“环境倾销”,是在国际市场上不公平地获得贸易优势,严重威胁到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比如,2005年7月我国和欧盟、美国发生的贸易摩擦。因此,发达国家希望采用环境补贴或环境倾销的名义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竞争力。
2、绿色壁垒对纺织品竞争力的间接影响。与市场准入限制相比,绿色壁垒对纺织品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双重性。在短期内,绿色壁垒会削弱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因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获得市场准入的机会,不得不增加有关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另外,还要调整纺织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相应增加。这些额外的污染防治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出口纺织品的成本,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从长期来看,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绿色壁垒的短期压力会逐渐变成刺激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积极研制和开发清洁安全无害的绿色技术,特别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行业,从而获得因资源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提高而带来的创新补偿(产品补偿和加工过程的补偿)和先动优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推动纺织品服装行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不断改善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结构。
二、理论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我国出口到他国的纺织品价格低,严重影响他国纺织品在本国的竞争力。因此,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力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本国市场和纺织业的目的。
(二)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似乎还没有对绿色贸易壁垒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前几年我国已开展了ISO14000认证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还远远不够,仅仅处于起始阶段。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纺织企业是难以面对国际上不断发展强化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国际标准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深入了解。此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限制大都发生在欧盟及美国。
(三)我国纺织品的相对弱质性。发达国家利用信息产业成果从事技术及资本密集型纺织品的生产,产品侧重个性化、流行化、环保化和高档化。我国的纺织品单位产品价值较低,创汇能力差。虽然我国纺织业正逐步向产业升级目标努力,但出口的纺织品多为无品牌的中低档产品,质量不高、增加值不高。而且我国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三、严峻的出口形势
(一)较弱的自主创新能力
1、自主品牌少。目前,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创建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自有品牌只占产业价值链的10%左右,其余的35%和55%的盈利分别由品牌和渠道环节瓜分。例如,世界多数名牌服装产品在浙江、江苏均有生产,但是在国际市场却很少见到浙江、江苏企业的自主品牌。相比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终端商,生产企业获取的利润一般不足5%。
2、研发投入少。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新技术要靠企业投资。但我国纺织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业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市场销售额的10%。如果能把全行业销售收入的1%用于开发研究,一年的研发投入就可达到240亿元。2004年纺织工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0.247%,服装行业0.16%,化纤行业0.47%,比例明显过低。
3、引进投入与再创新比例低。虽然引进带来了技术进步,但是没有多少效益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日本、韩国引进再创新的投入比重是1∶16;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的工业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引进投入和再创新的比例仅1∶0.3。引进技术的单位很少有真正创新的成果。
4、技术和技术设备落后。我国纺织业利用高新技术及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化纤品种很少,产品附加值低,在全球产业链中还处在加工制造阶段,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能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关键技术装备也相对落后,2004年底棉纺织机中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仅占25%和21%,发达国家都在90%左右。
(二)下降的低成本优势
1、人民币汇率升值与纺织品出口退税。纺织业出口依存度高,受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较大。由于我国的纺织产品在国际上还有价格优势,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至少有一半通过适度提价被转嫁到进口商身上。根据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的利润就将减少7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会使棉纺织行业营业利润下降24%,毛纺织行业下降16%,而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到的损失最大,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8%以上或持续升值,整个纺织业的议价能力会明显下降,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对整个纺织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企业生产、流通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2%影响到2006年全纺织行业利润21亿元。
2、原材料价格与其他成本上涨。我国棉花市场在进口配额的有效调剂下,供应量稳定,价格没有大的波动,但棉花原料总体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受国际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化纤行业效益受到严重挤压。投资增长、其他地区及产业分流、工资缺乏吸引力导致纺织业劳工短缺加剧,人工成本上升。而劳动力成本的增长直接促使部分微利企业的退出和行业增长模式的转变。纺织行业用水量居中国制造业的首位,印染废水排放量也居制造业前列,而废水回收率仅7%,这离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差距很远,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配额的有偿流动也增加了出口成本。2006年受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了22.73%,行业始终维持低效益运行。目前,纺织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3.7%,仅为全国工业利润率的65%左右。
(三)有待完善的市场秩序
1、市场竞争不规范。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加剧部分地区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和原料供求矛盾,出现盲目投资、出口无序问题,也出现无序竞争、把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现象,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由于整个纺织产品分类繁多,缺乏全国性统一的、透明的报价系统,使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极为被动。
2、企业缺乏忧患意识。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国内纺织企业大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对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了解不深,也不按此标准生产和认证。企业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一旦发生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应诉,或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
四、纺织服装绿色壁垒对策
我们要理性对待“绿色壁垒”,更新服装贸易的理念,开辟和探讨应对“绿色壁垒”的新思路。
(一)全面认识“绿色壁垒”,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正当、合理的“绿色壁垒”通过适当的贸易限制和禁止来约束国际贸易,作为外部力量强制各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贸易利益,起到促进人类发展的作用。我们要在认识“绿色壁垒”对我国服装贸易负面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绿色壁垒”的合理性。一方面通过宣传、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认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有关环保法规,从法律上强制性地促使纺织品企业改进技术,从事绿色生产。
(二)把握发展趋势,调整竞争策略。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纺织品不仅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热点,也成为21世纪纺织服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2003年全球绿色消费超过3,000万美元,绿色生态服饰已开始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喜欢购买绿色产品的人超过50%。而与此同时,设置各种绿色壁垒不仅成为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压力、减少进口冲击、保护本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对服装主要出口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迫使他们在如何破除这些壁垒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以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竞争格局的调整已成为必然,重新洗牌已经开始。而我国服装业由于设备落后、技术薄弱,为改变以量取胜,以低价争市场的发展状况,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环保产品少。因此,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彻底改变以往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经营贸易模式,而转向以质量和服务的模式,以顺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三)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已从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等转向更注重安全,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并且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适应这种潮流也将是应对绿色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国服装业应大力开发绿色纺织品,培养新的竞争优势即生态优势。从原辅材料的生产到成品的开发都必须强化环保意识,进行清洁生产,实现产品的绿色化。一是要进行绿色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环保的产品;二是实施绿色生产。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和使用各种“绿色原料”(如有机棉、彩棉等),从源头上解决纺织品出口受困于“绿色壁垒”现状,同时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型染整技术,并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三是实行绿色包装。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四是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努力争取获得国际“环境标志”,环境标志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其是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
(四)做好绿色认证工作。与周边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企业在绿色认证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测协会颁发给亚洲地区服装纺织企业Oeko-Tex standard认证中,目前仅有200多家获得此认证,而我国现有服装企业近10万多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这样的认证状况,显然是极不相称的。这也反映出我国服装企业面对席卷世界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锐性,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概念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我们以后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使企业及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应通过立法程序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推广使用。应制定实施这种标准的管理法规,使工作规范化,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认证。
(五)完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在保护人身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制定的法令法规很少,即使已制定的也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也不够完善。不同的行业、部门各自制定不同的要求,没有严格统一与国际接轨的强制性标准。服装行业所拥有的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决策方法手段在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检验市场接轨等方面还处于落后水平。因此,我国应抓紧通过立法、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以建立我国自己的服装“绿色”保障机制。
(六)收集绿色壁垒信息。以前由于各方面信息不灵,收集国外服装新标准、新规定的信息很少,特别是涉及环境保护、生命安全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而出口企业一旦碰到了,就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必须积极收集国外关于绿色壁垒的措施和信息,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相应地,要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信息渠道和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全面了解绿色壁垒的最新动态。企业在获得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信息的基础上,应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壁垒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以突破外国的绿色壁垒。
五、具体应对措施
绿色壁垒的双重性决定了对其采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对正当的绿色壁垒,即WT0 规则所允许的,我们应采取积极态度去适应,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善于运用正当的绿色壁垒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而对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即以环境保护为名,实行贸易保护的做法,可通过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
(一)加快认证步伐,主动应对绿色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壁垒。面对绿色技术壁垒和社会责任标准壁垒,我国纺织服装业不要被动适应,而要主动应对。为此,企业要从保护环境、关注人类健康角度出发,推行绿色生态纺织品服装生产,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直至废弃使用后消亡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并争取最终获得绿色技术标准认证。与此同时,要不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关注员工健康和安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薪酬,维护工会权利,主动申请SA8000标准认证。
(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环境事务,抵制以“环境保护”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有影响的大国,应当与发展中国家主动协调在环境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协调、谈判及规则的制定,争取与发达国家公平对话的地位,打破发达国家制定标准而形成的技术壁垒,努力弥补现存国际规则中的缺陷,消除歧视性壁垒的合法性依据。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如“利益均享”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发展中国家间组织,在制定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谈判中强调发展中国家应享有差别与更优惠的待遇,抵制发达国家提出的过高环境标准,要求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以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建立体现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随着WTO运行逐步从“实力导向”转为“规则导向”,我国在新一轮多边贸易与环境谈判中,应针对世界环境保护新动向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带来的潜在影响,制定出符合发展中国家现状和合理要求的详尽而公正的多边环境贸易规则。
(三)尽快实现国家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鼓励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供求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体制。如果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以后的国际贸易纠纷中可取得较为优势的地位,而现在我国涉及的国际贸易纠纷中绿色壁垒贸易纠纷占据很大的比例。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盟的一些国家对我国多种产品的反倾销除了成本问题外,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产品的安全、环境等。而因欧盟国家认为我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致使我国在国际谈判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实现国家的市场经济。
(四)雅戈尔集团并购Smart和新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并购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服装公司,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国际级的管理技能,充分利用国外公司的营销网络,还可以学习到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国际上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为由阻碍我们纺织与服装的出口贸易。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