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多元化

在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中,始终存在着课程体系单一、教学方式老旧以及教学评价体系落后的问题,限制着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希望可以找到一条多元化的计算机教育道路。

一、高校实施计算机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因此即使是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也同样需要接受多元化的计算机教育,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高校全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入手来开展教学,给予高校学生更多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中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操作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阶段就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能够快速地适应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工作岗位,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多元化的计算机实践学习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1]。

二、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单一。从当前高校当中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课程体系比较单一,没能体现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虽然在高校中几乎每个专业都要有计算机这门课程,但是大多数都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来设置的,每学期的课时比较短,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学习需求,而且课程教学的内容有些脱离现代化企业的工作实际,甚至有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在开展计算机学科课程时,所选用的教材里面内容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缺乏新鲜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自然很差,而且在计算机实践课中,由于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Windows10系统,只能在落后的XP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因此造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逃课率很高[2]。(2)教学方式老旧。在现有的教学阶段,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教学方式老旧的问题,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都和高校的重视力度不够,学校中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差,教师能力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来给他们上课的计算机教师往往身上肩负着几个学院教学重担,因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和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分身乏术,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准备不足,教学互动不多,还是教师在教室前面为学生播放幻灯片,学生可以下面记笔记,但是更多的学生是在做自己的事,上课玩手机、睡觉,课堂气氛并不活跃,一味地“满堂灌”教学,极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不多,自然也就不能将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性的计算机上机操作当中,学生缺乏课堂上的学习思考,学生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也不能获得及时的解决[3]。(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除了课程体系单一和教学方式老旧的问题以外,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当中,还存在着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的问题,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考核形式还是以期末的出题考试形式来完成,教师会给学生划一些考试重点,或者高校学生可以向上一届的学长、学姐借一些笔记,就可以基本上获得考试的主要内容,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知识点就可以了。这种教学评价体系自然无法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进行计算机学习效果评价时,也缺乏师生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内容,不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际表现,使得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缺少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因此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也体现不出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掌握水平,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哪方面存在不足。

三、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多元化教育对策

(1)课程体系多元化。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多元化教育发展,我们也应该从三方面着手来开展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活动,首先是要促进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来学习有关学科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比如说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计算机金融软件操作系统来对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处理以及核算,对于小学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使用计算机photoshopCS5以及adobeflash9.0动画制作软件来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还要会使用多媒体播放软件和投影仪,使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还可以在学校安排的教学内容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计算机课程的学分制体系,既可以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分,也能让学生接触并练习自己在今后工作岗位中需要应用到的计算机操作技术[4]。(2)教学方式多元化。在让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发展时,可以分别从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两方面来进行改善,在理论课程教学时,学校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当在多媒体CAI教室当中来开展教学,设计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教学课件,添加一些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视频,多组织一些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多多提问,能够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提出质疑,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要及时提出来,计算机教师可以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目表情,来营造出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在上机操作实验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练习和讨论活动中,更好地活跃思维,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不断完善的计算机实践课的上机操作内容[5]。(3)教学评估多元化。在促进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时,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来设计不同的考试内容,而且还要将理论知识的考核同上机操作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例如针对金融类专业学生,可以考核他们的现代化企业金融管理软件的使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可以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导航、购票软件,能够熟练使用酒店管理系统,针对新闻媒体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具有书面撰稿能力以外,还可以在各种新媒体软件上进行广告宣传,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工具和互联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的营销推广能力,因此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考核系统要更加多元化,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评估的结果能够展现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增加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以及学生自评元素,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身身上的不足。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实施计算机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有目的地加强计算机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以及教学评估多元化建设,提升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邢婷,邵雪航,秦秀媛.教育转型视角下计算机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OL].电子测试,2016,(03):147+151.

[2]邓玉洁.教育转型视角下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231+233.

[3]朱玲梅.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上的重要应用[J].电子制作,2015,(03):118.

[4]李永.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多元化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248-249.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近年来世界IT业泡沫经济的出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同样甚至更大的挑战:从人才市场提供的需求信息来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培养的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是对未知领域知识进行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提供学生练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验环境,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督促、组织和管理,是保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关键。

3.4 建立创新基地,丰富课外科技活动

建立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外科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

2)提供学生练习环境: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创新基地”平台。为每个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指导、督促、组织和管理。

3)参与和举办各类竞赛: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或作品大奖赛,对获奖作品及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3.5建设实习基地,加强专业实习效果

就近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加强已有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习环节,加强实习效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生实习、科研合作、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服务地方经济,开创地方高校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4. 建立“复合型”、“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4.1 大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高校应有计划的定期选派优秀的理论教师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战培训,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积累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

4.2 积极推进“请进来”的进程

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兼职教师制度,从其他院校请来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或者给学生讲课,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特别是技术性、操作性较强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这样既可使学生获得大量最新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4.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执教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获取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为实现较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结束语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以及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合理、系统的设计,并提出了在技能讲座、实验课程、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专业实习五大环节上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综合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提出了对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该方案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6,(8)

[2]徐德民.面向21 世纪高等工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38

[3]张小川,刘加玲.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0)

[4]张卫东.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评估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新能力 大学生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等院校历来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场所,负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责任,全方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我国的各高校还没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创新活动尚处于发展和研究阶段。因此,本文探索在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文研究价值

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已大大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及各种能力、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内涵。但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上的研究仍然没有将其置于自主创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对于专业市场的定位,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和创造型人才。具体价值如下:

(1)置于自主创业背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

(2)通过更完善的更适合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能更容易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快速有效地建设和培养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构建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强的教师阵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服务。

(4)自主创业背景下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创新就业问题。

3自主创业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级部分学生为试点,参加试点学生为16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3人。具体做法是通过升级我校传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改进计算机核心课程素质培养;寻求更适合计算机专业具有自主创业、社会实践教学基本程序;开展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和使用辅助教学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培养,并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保障体系。

本次研究是在充分分析当前就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式下,通过调研其他高校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出适合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在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成果对其他高校和专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从自主创业背景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学生创业能力,完善自主创业型自学习理论基础,同时改进和完善了现有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实习、各种企业培训等多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环节。目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自己到已经签约的单位实习,其余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习。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专门设置了创新实验室,并配置了最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同时配备了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加试点的这些学生,平时没有课,就到实验室参加一些项目的开发与制作,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点学生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在我校举办的第六届“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竞赛活动中,这些试点学生擦出创新的火花,撰写我校三小申报书,成功申报我校三小项目10余项。

在教学内容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老师也进行了调整,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及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及应用项目教学法,提出更适合高校、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创新和自我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对提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作用如下:

(1)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和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多种语言在表达同一个算法思想、解决问题方法、异同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应用(如:多种语言的混合编程等),进而找到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层次和专业需求地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通过分初、中、高以及实战型等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3)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战工程项目的各种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适合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等,同时也要求教师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4)通过彻底研究一个最典型的例题,从数据结构、语法、算法、优化、规范化编写代码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编程思想,同时有效节约学生和教师为熟悉不同例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学习体会计算机编程语言,从而更快更准更有效定位学习兴趣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选择,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高效率地学习。

4 小结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

为了贯彻与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鼓励教师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最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就的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我校将加快推行双语教学进度,为此特制定了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并在我校计算机教学当中进行了初步实践。

1双语教学的目标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教师综合运用两种语言完成教学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主要指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结合汉语的学科教学。

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学科的各专业课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保证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计算机教学”而非“英语教学”。应该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渗透到计算机课程中的教学。双语教学,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外语教授专业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是首要目标,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是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最终达到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双赢”的目的。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传输国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把国外开放式、自主式教育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外语。要正确处理在双语教学中,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外语的关系,应当坚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提高外语阅读理解能力、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外语写作能力为辅的原则。

综上所述,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更新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立足全球。

2 双语教学中的学科选择

教育部提出双语教学时,主要针对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生命学科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太快的时代特征。

我校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选择了计算机学科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这主要是由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而计算机最先进的概念、理论、技术、应用等大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

为了更快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了解专业动态,我们必须具备查阅英文资料和文献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目前我国培养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趋势和必要手段。计算机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知识更新非常快,要使师生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和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必要引进最新的优秀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以弥补中译本教材的滞后性。

3 双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

在双语教学中,课程的选择和课程设置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认为:

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如数学、物理等原则上不适合双语教学。专业核心课程最好在精选国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要注意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有选择的开展少量课程的双语教学。

学生在高年级所学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或选修课程在有合适的教材时可以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应该起到对大学高年级学生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的作用,做到每学期都有双语教学的课程。但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一学期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不能太多,一般不要超过2门课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选择专业核心课程和高年级专业课程,还要注意课程的前后衔接问题。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设置如下:

第五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以中文开出,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讲述方法是从OSI参考模型的底层向高层进行,重点讲述底三层,选用中文版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教材。

第六学期,开设“TCP/IP协议”课程,以双语形式开出,主要学习TCP/IP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相关协议及各层的技术,这是双语教学的入门级,让学生逐步适应用外语思维和用外语来获取最新的知识,讲述方法是从TCP/IP参考模型的顶层向底层进行,重点讲述高层协议及相关技术,选用外文版的《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Third Edition),James F.Kurose & Keith W.Ross教材。

第七学期,开设“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课程,以双语形式开出,主要学习网络原理、网络相关技术在实际的网络工程中的应用,这是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延续,也是网络应用的提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网络知识,从外文网站获取最新的网络技术。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教材选用、课堂讲述、板书、作业、考试、辅导答疑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4.1教材选用

在选用教材上,可以考虑两种模式:如果国内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国外课程体系接近,采用“外版教材+中文参考书”的模式;如果国内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国外课程体系相差较远,采用“中文教材+外版参考书”的模式。

使用原版教材一般具有以下优势:能够比较快的跟上国际先进的技术发展;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外版教材一般实用性较强,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并且习题质量较高;但国外教材的编写思维跳跃,不同于国内教材的条理清晰,并且在一些内容上叙述得过于详细,反而觉得累赘。

国外相当多的大学教材大都是一流学者撰写的,作者既是学者、又是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国外教材使用3~4年,作者就会根据技术的变化添加或者更新内容。一般来说,国外的教材质量普遍优于国内,好教材也多。但是,国外教材价格普遍偏高。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教材科专门作了外版教材选用及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在双语教学中要选用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国外原版或属于国家影印版的外文教材。选用国外原版的教材,采取租赁教材的方式,由教材科向学生适当收租赁费,课程结束后由教材科收回保管,下届学生继续使用;若学生自愿购买,可给予书价20%的补贴;选用国家影印版的教材,学校给予10%的补贴向学生出售。

4.2课堂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采用“教师讲中文+学生读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多媒体)+外文网站自学”的形式;二是采用“教师讲外文+学生读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多媒体)+外文网站自学”的形式;三是采用“教师讲外文(交流和简单熟悉的内容)和中文(细节难点解释)+外文板书(多媒体)+外文网站自学”的形式。

4.3作业考试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外语水平低的学生允许用中文来完成作业;对外语水平高的学生要求用外文完成作业;当然也可以布置作业时用外文题目,学生作答用中文的形式,作业要求用E-mail提交。

在双语教学中,对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外文题目+中英文作答+外文字典+闭卷”的形式。具体可以这样规定:试题中所有试题均为英文书写,学生可以选择英文或中文答题,英文答题酌情加5~1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可带英文字典,卷面 100 分,以 80 分计入总成绩,其余 20 分可以是作业和实验成绩。

4.4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提供相关课程的外文网站服务,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流,交流语言可以用中文或英文,也可以通过E-mail进行答疑和讨论。

4.5双语教学模式

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实际情况,可采用以汉语为主教学、双语教学和以外语为主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

4.5.1汉语为主教学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汉语讲课,辅以中文或外文的板书、课件进行。在授课中,适量布置外文作业,考试用外文出题,可以用中文答题,考试时可以带英文字典。辅导答疑可以用中文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在推行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采用,让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

4.5.2双语教学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用英文讲授与中文解释相结合的方式授课,采用外文电子教案与中文板书推导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外语授课比例在 50%以上,作业的外文比例不低于50%,考试中外文出题和答题内容不低于50%。辅导答疑,可以用英文或中文,主要以英文为主。这种方式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如果条件允许目前主要推荐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双语教学。

4.5.3外语为主教学模式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要求全部用外语授课(可以用少量的中文解释),辅以外文板书、课件,用外文布置作业和提交外文作业,考试全部用外文出题和答题,这就是完全的外语教学。这种模式主要训练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为了配合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把教学要求和电子教案在网上公布,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

这种方式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当然最好是直接请国外教师上课。目前,大多数学校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第二种双语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

5 双语教学的政策支持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尝试,要想很好地开展双语教学,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支持。其中,教师的素质与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要针对双语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定合理的评价办法和教学评估体系,另外,还要对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

5.1双语教学师资保证

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最佳人选。

二是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三是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与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

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第二种途径比较可行。也就是说,学校每年选派一批具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专业课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外语培训和双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培训。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建立双语教师长期教育体系,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到国外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语言和专业进修。

在双语教师的培训中,应该注意:第一,双语教师的培训应持久化、定期化;第二,双语教师的培训不是简单的语言培训问题,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第三,双语教师要逐步走向专业化,并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证机制。

5.2双语教学评估体系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

目前一些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管理者”为评价主体,以“被管理者”为评价对象,形成了强势管理方式下的被动教学,有失公正。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用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例如从评价主体来看,若仅仅由学科教师评价,由于语言障碍,不可能对双语学科教学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外语教师由于不了解某一专业学科的学科标准,也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何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双语教学的诊断和激励机制成为双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优化双语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建立交际型的评价系统,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评价活动,更好地突出在学与教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评价主体上,打破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民主而又客观的多元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三者有机结合,以自我评价为基石,才会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

5.3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鼓励教师能够踊跃地投身双语教学,要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教学工作量核算、备课时间等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我校对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核算作了相应的调整。如,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按计划课时,学校给予每计划学时5至10元的补贴。另外,还以政策保障坚持教改研究和成果奖励“双管齐下”。学校将教学改革、教学奖励同双语教学改革联系起来。在校内教改课题立项中,学校优先将双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为资助重点,教改的支持带动了一批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在立项经费的资助下,教师在双语课程设置、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实现了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6 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推行双语教学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探索中进行尝试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双语教学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赵艳红,邵定宏.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探究.中国大学教学, 2005,8.

[2] 张同乐,程鹂.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Vol.30 No.1.

[3] 廖舸.关于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Vol.8 No.1.

[4] 张兴强,陈佩江.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探析.中国科技信息, 2006,4.

[5] 王红霞,刘丽,《计算机网络原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大众科技,2006,8.

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范文第5篇

所谓的实践性不只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毫无实践性可言,学生的实践性是不可能有所提高的。因此,在进行实践性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实践性是所有一切的先决条件。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只是单纯地进行记忆,没有一个自主内化的过程,即便是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内化,但是也没有真正地去运用。显而易见,没有运用的知识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完全不能代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首先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以及实训的教学设计工作,同时也要对软件、素材等教学材料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应用。另外,还要注意计算机机房设备的及时检修和维护等等,确保在实践过程中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在实训前,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此次实训的具体任务,结合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所能涉及的一些资料和材料,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地写出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加实训,在实践中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减少课前无准备、课中无控制、课后无总结的随意性实践课,确保实践课高效顺利地完成。

2.训练课中的控制工作

在训练课进行的同时,教师要对全过程加以掌控,细化到每一个任务的步骤,手把手地交给学生实践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主地掌握实践的真谛。在实训课上,学生因为是带着任务进行实训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掌握,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训,集思广益,并且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安排每个实训小组进行实训结果汇报总结,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示并加以解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演示和解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建议。

3.实训后的效果评估工作

在实训后一定要安排一个实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来唱主角,让他们自主发现在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实训效果的影响等等,这是学生对实训的一个反思过程,对于学生更好地内化实训内容有着极其深刻的帮助。另外,在这个评估过程中,教师要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不要仅仅拘泥于眼前的成绩,要注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某一方面的特质。根据这些来加以鼓励和重点培养,从而切实地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二、实践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

在实践教学中,最为可贵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是有效完成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而这些不是仅靠教师的鼓舞和带动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上下工夫,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理念的丰富多样是针对因材施教而言的,学生之间良莠不齐,个性和性格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以赛促学

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一些技能大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2.学以致用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机的使用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把自己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例如,一些简单软件的操作和基本程序的开发,抑或是一些简单的系统检测等等,这些虽然都是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应用,但是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会逐步加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校企联合项目实战

很多企业存在着计算机方面的难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服务公司来为其服务,学校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互助合作的关系,我们为企业进行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服务,企业为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战的舞台,让学生去体会职场氛围,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

三、实践教学反思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