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Zhejiang Jour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7307

国内刊号:33-1098/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块教学法中职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03-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肩负着为特定的工作岗位培养合格的第一线的操作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的重任。但目前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学制有所缩短,许多基础文化课程的学时相应都有所删减,许多专业都没办法针对本专业的特定要求单独开设与专业相关的生物化学课程。比如在笔者授课的学校,目前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均开设了化学课程,但开设时间均选择在第一学期,选用的教材和授课教师也是一样的;这样就没办法传授给学生更贴近其专业的化学知识。那就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摆在了中职教师面前――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除了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够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传授给学生一定量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摆在中职学校教师的难题,也是需要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和解决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结合笔者在中职学校授课的经验,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尝试着采用模块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模块的组合,传授各学生一定量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二、模块教学法在我校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

模块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方法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我国职教界曾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宽基础、活模块" 的教育模式适用于我校目前化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授课教师可以在园艺和畜牧兽医专业先设置一些知识和技能通用的模块,也就是"宽基础",然后再根据这两个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知识模块,也就是"活模块"。大致的使用方法是,两个专业在早期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共通的模块,在深入的细致学习之后,再学习一些两个专业有所区别的专业模块。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课时数内,既让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也能让学生学会了一定量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三、模块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知识模块

笔者任教的中职学校目前选用的化学教材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的《化学(农林牧渔类)》。如果采取模块教学法,首先应划分知识模块;根据笔者多年的授课经验,可先划分为两大知识模块,也就是化学基础知识模块和化学应用知识模块,具体划分可根据表1-1进行:

模块1化学基础知识 模块2化学应用知识

表1-1

全书一共有十一章,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分成了两大知识模块。前三章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溶液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可以划分为化学基础知识模块,这一模块的知识主要为基础性的化学知识,是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都应该掌握的共通的化学基础知识。后面的八章划分为化学应用知识,根据知识的内容和相互的联系,再划分为了定量分析及滴定分析技术、有机化合物基本知识和生物大分子和营养三个小模块;这三个模块的知识主要是以应用为主,也是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要,进行相对有一定区别的教学。

2、化学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

化学基础知识模块是该门课程的所有知识中最基础的部分,是进行后面的化学应用知识模块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化学基础知识模块突出一个"宽"字,要在本模块的授课中强化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通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化学基础知识模块涵盖了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溶液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诸多方面的化学知识,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素质,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教师在进行这个知识模块的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以保证后面的化学应用知识模块教学的顺利进行。

3、化学应用知识模块的教学

化学应用知识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该模块的知识,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根据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要进行相对有一定区别的教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了基本理论的讲授后,应该根据两个专业的专业需要和专业特点,在知识的应用、案例和实验教学中做出区分。这一知识模块操作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4、按模块区分考核重点

在化学基础知识模块考核方面,因为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的授课内容是一致的,可以选用同样的方式和题目进行考核。但针对化学应用知识模块式,因为在授课过程中已经根据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要进行区别授课,每个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力实体,每个专业的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后,授课教师就应该进行侧重点相对不一样的考核,及时检验两个专业的学生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模块2.1定量分析及滴定分析技术这一模块的技能考试中,针对园艺专业,可重点考核学生肥料中某种元素含量的测定;但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则可以重点考核饲料中某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根据模块区分考核重点和难点,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利于教师根据每个模块教学中专业侧重点的不同来进行侧重点和难点也相对不同的考核,利于学生根据专业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学习和复习;也利于教师及时根据两个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辅导。

四、模块教学法在我校化学课程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模块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程教学的应用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这也是其他学校的要进行模块教学时会遇到的问题。

1、制定相对合理和科学的划分模块的标准

在中职化学课程的授课中,目前还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进行模块划分的明确和公认的标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要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自行制定相对科学和合理的划分模块的标准。

笔者本次划分模块的标准是根据知识的特点,先划分了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通用的化学基础知识模块;再根据两个专业的专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划分了在知识的应用、案例和实验教学中做出区分的化学应用知识模块。

2、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同一门课程,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做出有针对性的区分教学,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选取不同的知识的应用、案例和实验教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进行该项教学改革的过程之前,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教师定期到养殖场和种植园实践的机制,通过学校组织教师到养殖场和种植园的不同部门轮岗工作、挂职实践的方法,增加教师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师通过到养殖场和种植园各部门各岗位实践,充分了解不同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各教学模块所需的教学内容,积累各教学模块所需知识和案例,丰富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且使教学更贴近各专业实际运用的需要。

五、结语

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结合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和笔者本人的授课经验,将模块教学法运用于中职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能改变以往化学课程在园艺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一刀切"的教学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相对更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如果其他中职学校的某些课程也需要进行该项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条件,不断地探索实践,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吴艳芳.浅谈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8,(2)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摘要: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面临就业难、生源奇缺的窘境,专业要发展,必须解决经费短缺、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差等问题。无需讳言,近几年,随着小范围个体养殖业大滑坡,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出现,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这就对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畜牧师兽医专业的现状又令人堪忧。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 专业性 生源 师资 实习

经济建设的腾飞,为职教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畜牧兽医专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的出路在哪里?在于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乘着国家发展职教事业的东风,迎接职教事业的春天。

一、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学生到学校除学文化课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专业课,而专业课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的生物系毕业,他们在普教中可以胜任,在畜牧兽医专业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林院校毕业生因种种原因难以走上教师的岗位,尤其是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更缺。讲医的不能给猪“去势”,讲畜牧的不会解剖,像这样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能达到技能传授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的不足,实验实习设备短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是形成学生技能不够强的关键因素。有许多教师是由普通高中调入职校的,往往用普通高中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注意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与实践接触较少。随着小养殖的滑坡,就业形势严峻,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职业中学的生源存在问题,畜牧专业又是既脏又累的专业,生源奇缺,许多学校自动降低门槛,来者不拒,许多未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进入学校,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较差的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尤难,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这样一来,招生更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理论扎实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或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②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去学习。这样一来,会使教学功底更深厚,同时接受外界的先进的饲养技术,开拓视野,为畜牧兽医专业打下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③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界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只要学校有两三杆“大旗”飘舞,不愁学生踏不破门槛。以上三点是畜牧兽医专业办好的前提,也就是现在说的校本培训,是恢复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的方法之一。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饲养实习,疾病诊治实习,畜禽解剖实习等,实习需要资金和实习动物,离开生产实习基地根本不行。把学生编排成实习小组,定期到各部室轮流实习,这样以来,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将来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开门教学,走向社会

对群众带来的有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预防注射,兽医教师带一组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我们每年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还不定期地带学生参观西农大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1.1教师因素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指导者。学生的实践能力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生产实践加以培养,而目前有不少教师仍以“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以经验为主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没有从根本改变,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同时现在不少年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应届毕业生,导致“黑板养猪,教室谈病”依然大行其道,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2学生因素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在高考、中考中成绩不理想、不想读书、又不想做事的学生,本来基础知识欠缺,加之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叛逆心里强,不少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实践课程和实习不太在乎,经常抱着“不用上课,我一样会放牛”,“养殖场太脏、太累,我根本不愿意干”等认识,导致实践能力提升受制。

1.3社会因素目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不少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存在偏见,在招人、用人时设置相应的门槛,几乎将他们拒之门外,导致学生学习、就业积极性不高,间接地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2.1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在教学内容、方法上,应该做到以岗定教、以需定学;应该从职业岗位能力入手,确定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突出本专业的能力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的前提下,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删旧增新,精选教材内容,体现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在教学上必须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等方法,代之以训练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加大实训基地如设备、仪器、耗材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2.2教师方面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努力培养一支师德好、精通业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教师再教育制度、从企事业单位外聘等入手,通过“传、帮、带”、进修、函授、攻读学位、学历教育、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交流学习等途径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工作,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突出职教师资特色,现实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培养目标。

2.3学生方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作为提高实践能力的主体,应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基础知识匮乏、实践教学不重视等不足,充分利用在实训基地、企业、兽医院、养殖场等地的实习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4社会方面社会应该营造一种正常的氛围,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摒弃唯“学历论”等陈旧观念。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强等特点,应该建立以实践能力为选人用人重要标准的人才观,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由于基层兽医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防疫任务重、防疫风险大、待遇低,年劳动报酬在10000元左右,除去个人应缴纳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支出,远远低于当前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既留不住人才,又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导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且大部分村级防疫员是靠传统拜师学艺或参加部门短期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资格,这样的专业理论根基,面对养殖业方式的改变、快速发展的动物防疫技术和现代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一些人已显得力不从心。加大乡镇兽医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综合素质,是确保畜禽防疫工作质量的前提。在改革之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隶属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每年春秋防疫开始之前,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规范化技术操作等。改革后,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聘请,防疫员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技术培训工作由防疫监督员负责,难以较好地完成培训之重任。

2冷链体系不达标造成的免疫质量低下问题

2008年以后,为确保免疫抗体保护,鄂州市以中央扩大内需防疫基层设施建设项目为标准,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免疫抗体保护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苗储藏量的加大,疫苗保存难度也逐步加大。虽说有的乡镇每年购买了部分疫苗冷链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疫苗质量和防疫效果,但在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部分乡镇存在畜牧服务中心疫苗冷藏冷冻设施不足和村级防疫员配备保温箱不齐全的现象,村级防疫人员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加之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用无效苗的现象屡有发生,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鄂州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养殖资格条件审查、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和防疫监管上作了大量工作,多次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呼吁,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2012年仅在治理“小”、“脏”、“乱”养殖场上,就依法严格取缔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但在某些方面依然需要相关部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尽快解决现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3建议

3.1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疫意识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采取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和“规范化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创”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改变目前畜禽饲养分散、管理粗放、防疫条件差等落后饲养方式,推进标准化养殖、集约化养殖,达到畜禽养殖“四级联创”规模要求,从源头上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使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依法防疫、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防群控”,进而树立全民防疫、科学养殖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建立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资格准入机制。

3.2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基层防疫队伍

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以来,鄂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创新畜牧兽医管理机制,迅速改革完善了当年的基层防疫体系改革工作,以“以钱养事”机制设立乡镇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成立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和待遇,公开进行了人员招聘,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基层防疫存在的问题。但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畜牧兽医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及时间的推移,乡镇防疫监管不力、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等问题随之呈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遗症”也随之出现。因此,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当前基层防疫队伍是当务之急,要以即将出台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全员配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积极稳妥推进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

3.3落实政策,提高乡镇防疫人员待遇

乡镇防疫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长期工作在动物防疫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承担的主体。有必要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工资待遇,提升参与动物防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之前,妥善解决部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村级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问题,确保国家设立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落实到位。要把合理提高和兑现防疫员工资作为有效提高防疫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将工资、养老保险金统筹考虑在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防疫工作能成为防疫员可以依托的终身职业,增强防疫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解决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过程中,建议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力争全程参与,为基层技术队伍争取政策和待遇,避免出现基层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待遇被克扣的现象,以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使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3.4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水平

在当前防疫工作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呈现,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要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满足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人员专业化、技能化水平,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2013年来,随着“专班防疫、整体推进”防疫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防疫质量和效能,使鄂州市传统单人防疫成为历史。但在防疫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和责任大的原因,造成防疫模式参差不齐,防疫质量有高有低,有必要在春秋集中防疫之前,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必要时可与大专院校定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提高防疫水平。

3.5增加冷链体系建设,夯实防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