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2-02

呕吐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因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喂养不当等原因引起,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其他年龄组小儿不尽相同。为了探讨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本文对我院近期新生儿呕吐病例94例进行了护理与观察,现总结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9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1.68:1;胎龄29~41周,体重1.35kg~4.4kg,早产儿38例,其中体重

1.2 临床表现。94例均具有频繁呕吐,喷射状呕吐4例,非喷射状呕吐90例,含胆汁21例,伴呕血5例,腹胀19例,发热14例,吸入综合征8例,水电解质紊乱7例,发病于生后数天内的早期呕吐58例,中晚期呕吐36例。

1.3 病因与治疗。

1.3.1 病因。①内科性疾患(61例64.89%)。其中咽下综合症31例(32.98%),喂养不当8例(8.51%),胃食道返流8例(8.51%),胎粪性便秘5例(5.32%),感染性疾病5例(5.32%),幽门痉挛4例(4.26%)。②外科性疾患(33例35.1%)。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14例(14.98%),先天性巨结肠7例(7.45%),肥厚性幽门狭窄4例(4.26%),不全性肠梗阻3例(3.19%),胃扭转3例(3.19%),食管闭锁2例(2.13%),闭锁2例(2.13%)。

1.3.2 治疗方法。采用、饮食、洗胃、胃肠减压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胃肠动力药(吗叮宁、普瑞博思、红霉素)和抑酸剂(西咪替丁)。外科手术治疗5例。

1.4 转归。内科疾病组痊愈17例,转好9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0例。外科疾病组痊愈16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2例。

2 临床护理

2.1 病人的护理。

2.1.1 病情观察。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上消化道疾患引起的呕吐物中均无胆汁,为乳汁及乳凝块,多伴有溢乳和吞咽困难。若呕吐物中含有咖啡色样液体,应当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发生。含有大量胆汁,腹胀不明显或仅有胃型,则病变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呕吐物为棕褐色粪便样物质,病变大多在乙状结肠、直肠或[1]。观察小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哭声、精神状态、有无脱水、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等。将观察所得详细记录。

2.1.2 洗胃与胃肠减压。由于在新生儿早期呕吐中咽下综合征约占1/6[1],以及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胃内血液贮存对胃粘膜刺激引起呕吐。所以针对相应病因给予1%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洗胃,清理胃肠后呕吐即可缓解。对于呕吐频繁伴严重腹胀,可持续进行胃肠减压。

2.1.3 及饮食治疗。采用上半身抬高15~30度向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诊断未明确前,尤以考虑到有外科性疾病,或有中度以上脱水时,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排除以上情况,可给予饮食调整疗法,少量多次进食。足月儿按需喂养,早产儿采用定时、定量喂养,喂奶后保持固定。

2.1.4 药物治疗的观察。普瑞博思因早产儿服用后有延长间期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近年来关于在儿科应用有争议,所以应用此药前要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或猝死家族史,用药前、中、后进行心电图检查[2]。

2.1.5 呕吐症状的护理。护理新生儿呕吐应注意观察,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呕吐后要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时将口角、面部、颈下、耳后等处的呕吐物清洗干净。呕吐物玷污的内衣和包被及时更换,以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暖。

2.2 健康教育。

2.2.1 一般指导。将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呕吐的原因,以及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告诉家长,使他们对新生儿呕吐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对于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进行喂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并教会母亲采用正确方法,姿势来喂养婴儿,减少呕吐的发生。

2.2.2 喂养指导。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孩子含住整个及大部分乳晕,喂哺后将小儿竖起,轻叩后背,防止溢乳,然后取右侧卧位,幽门痉挛者要立位哺乳后取半卧位。如发现哺乳方法不正确,应及时纠正。

2.3 出院指导。告知家长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长期性。治疗好转出院的患儿仍需每日坚持治疗,减少哭闹。早产儿少量多次进食,足月儿按需喂哺。营养不良患儿鼓励母乳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教会家长在患儿呕吐后如何正确处理,辨别有无发绀。每日监测体重,评估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3 小结

很多因素或疾病可引起新生儿呕吐,呕吐是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有时也是疾病严重程度的表现。因呕吐物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导致营养不良[2]。所以新生儿呕吐的防治不容忽视,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家长科学喂养,减少呕吐的发生并合理的护理,对于新生儿期的保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湿疹的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衣着保暖因素、甚至包括阳光紫外线因素,但湿疹不是严重的疾病,主要和婴儿消化肠道系统发育不全有关。湿疹在我们国家婴儿发病率约为7%左右,欧美国家17%,日本24%。所以越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的宝宝越是容易发病。湿疹分干燥性和溢出性,1岁以内的宝宝主要是溢出性即象我家宝贝这样破皮出水,大孩子主要为干性既皮屑型。

3分治疗和7分护理:要用医院配的含激素的药膏(尤卓尔或地塞米松)配合氧化锌糊剂起收敛作用,很多家长担心医院配的药膏含激素,但医院配的适合婴儿的激素含量都很低是安全的涂抹患处,当然事先最好要清洗并冷敷患处(我们分别在上海长海医院配了尤卓尔,在上海新华医院配了蓝白膏,其中蓝膏是氧化锌油糊需要冷藏)在宝宝患处皮肤收敛,湿疹症状有所回复时应逐步减少含激素药膏的涂抹。

保湿很重要,涂抹药膏后用,大量婴儿保湿护肤品涂抹保湿婴儿皮肤,同时控制环境湿度在50%左右,很多家长发现宝宝湿疹患处破皮流水,不正确地以为要保持皮肤干燥,这样反而会加剧宝宝瘙痒症状。正确的做法是要经常用消毒的温开水和纱布清洗患处,对破皮处涂抹百多邦或蓝药膏,促使破皮处收敛,然后用大量的保湿护肤品涂抹在上面。

控制饮食但不能控制营养,是说妈妈刺激性食物不要吃,给婴儿喂辅食一定要一样一样添加,而且量由少渐多,观察婴儿是否有过敏反应,婴儿一定不要喂得过饱。

切记,湿疹或奶癣宝宝一定要保持皮肤湿润,奶癣和湿疹通常会发生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节,到夏天就不太常见了。在湿疹好转,停止涂抹激素药膏后,家长一定仍要保证宝宝皮肤保湿滋润。使用美国原产的燕麦保湿霜是非常好的选择,改保湿霜专为婴儿娇嫩的皮肤配制,原料来自天然燕麦,无味,可给宝宝全身涂抹。保湿滋润得当可防止宝宝湿疹反复发作。

对于患有婴儿湿疹的患儿,其家长的细心护理是促进其康复的有力保障。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护理这样的患儿呢?主要应注意做到以下9点:

1、如果孩子出现了湿疹,母亲在母乳喂养期间要忌吃鱼、虾、蟹、鸡蛋以及辛辣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饮酒。

2、患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果患儿是吃牛奶,则要多加水少加糖,而且牛奶煮沸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此外,患儿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进行治疗。

3、要避免让有刺激性的物质接触孩子的皮肤,尤其是不能接触孩子的湿疹,也不要在患处涂擦油脂丰富的护肤品。同时,要禁止用肥皂和过烫的水清洗患处。

4、应保持适宜的室温,因为室温过高会使湿疹的瘙痒感加重。

5、平时要给孩子穿松软、宽大的棉织品或细软布料的内衣,避免穿化纤织物,而且内、外衣均要忌羊毛织物以及绒线衣衫。婴儿的尿布应勤洗勤换。

6、可给患儿口服0.2%的苯海拉明糖浆,给药的剂量应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2毫克计算,每天分3~4次服用。也可给患儿口服扑尔敏,给药剂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35毫克计算,每天分3~4次服用。

7、对面积不大、病情较轻的湿疹,可在患处涂擦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如皮炎平软膏、复方地塞米松霜等),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不宜涂擦得太厚。对脂溢型湿疹患儿,只需在其患处经常涂擦一些植物油(如茶油等),即可使痂皮逐渐软化脱落。对有皮肤糜烂的患儿,可先用洁菌灵洗液清洗掉渗出液,然后在患处涂擦氯锌油(每天涂2~3次);或者先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患处,然后再外涂氧化锌油剂(每天涂2~3次),待渗液减少后可改为只外涂硼锌糊,每天涂2~3次,直至痊愈。有继发感染时,还可外涂一些抗生素药物,如新霉素软膏、百多邦等。

8、家长要避免婴儿在患病期间与患有单纯性疱疹的人接触,以免患儿并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二次剪脐;明胶海绵;残端;脐周;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婴儿脐部感染和出血,自然脱落时间长或脐部渗出液体多,有异味,给新生儿家长造成困扰,增加精神负担[1]。二次剪脐又称脐带残端切除术,即在新生儿出生后36~48h左右,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已基本干枯的脐带平根部剪断,从而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带感染及脱落时的出血几率及脐炎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我院6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正确进行脐部护理,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至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600例,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母亲均无宫内感染。依据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A组:新生脐带自然脱落。

(2)根据文献婴儿二次剪脐应在出生后36~48h左右最佳[2],故将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依时间分别分为出生后、36h(B1组)、48h(B2组)三组。

1.2 方法

1.2.1 传统断脐方法 胎儿出生后1~2min,用75%酒精消毒脐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排除脐疝情况,采用自行改良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气门芯胶圈,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脐带,距结扎远端1cm处断脐,挤出残余血液,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燥后,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1.2.2 二次剪脐方法 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再无菌技术操作。晨间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至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有齿镊夹住脐带残端,然后用无菌手术剪刀沿脐根部气门芯上方处剪去脐带残端,注意不要损伤脐轮周围皮肤。用75%酒精再次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有渗血者敷以明胶海绵,胎毒清愈脐贴覆盖脐部。观察新生儿二次剪脐后24h内脐部创面有无渗血,每天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及创面干燥愈合情况。

1.2.3 护理方法 每日行常规护理。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防止厌氧菌感染,再用75%乙醇清洁脐带残端与脐周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

1.2.4 评价方法 观察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脐轮与周围皮肤有红肿、渗液、异味);脐部出血及渗血;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干燥,无渗液、异味,脐收缩至脐轮以内)。

1.2.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

新生儿二次剪脐护理方式(B1、B2组)与A组比较,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缩短(p

2.2 传统断脐法让脐带自然脱落,细心护理。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后形成创面,有不同程度渗血或渗出。出生后第5天统计脐带渗血情况,A、B1、B2组分别发生26例、5例、4例,(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3%、2.5%、2%);脐带分泌物渗出情况,A、B1、B2组分别发生40例、9例、7例,(渗出率分别为20%、24.55%、3.5%)。A组脐带渗血渗出发生率较各组均高(P

2.3 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脐带感染情况比较

传统断脐法发生感染21例(发生率为10.5%)。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B1、B2组)分别发生2例,1例(发生率分别为1.0%,0.5%)。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各组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断脐法组。其中B1、B2组感染率最低(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二次剪脐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减少感染率,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时间最佳为36~48h。见表2。

3 讨论

3.1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的意义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法通过人为干预有如下优点:(1)脐周愈合早,利于在医院内完成专业护理,减少出院后人为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机会。(2)脐带残端脱落早,减少并发症。传统脐带自然脱落护理方法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较二次剪脐法长。B组采用二次剪脐法,较A组明显缩短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的产生。(3)减少脐带残端在自然坏死、脱落过程中产生的炎性分泌物,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0%~87.5%,而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3]。

3.2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最佳时机选择 有资料表明24h组新生儿因剪脐时间稍早,脐带未干燥,血管未完全闭合,胶质含水分多,脐带潮湿,剪脐后残端易发生渗血、渗液。72h组因剪脐时间较晚,脐带过干、过硬,增加剪脐难度,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且残留脐带坏死、脱落需要一定过程,故第5天仍有分泌物的情况较多,产妇出院后因缺乏脐部护理知识,未能进行脐部护理,致脐部残留分泌物,增加了感染机会。[4]因此,本试验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时机为产后36~48h左右,其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短,脐部感染率低,脐部出血及渗血少。但特殊情况如脐带本身粗大或水肿者,因创面过大、残端未干枯或结扎紧度不够、脐血管未闭合等因素影响,容易出血,应将二次剪脐时间适当延后。

3.3 研究中未评估剪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如剪脐操作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水平不一,脐部发育不良等因素造成残留或损伤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国内护理同仁也在二次剪脐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兰晓娥等[5]提出根据脐带残端胶质的性状判断剪脐的最佳时机,剪脐出血率明显降低。此外,国内护理同仁在肯定二次剪脐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探索了断脐器械的改进。复旦大学顾春怡等[6]报道了一次性脐带剪断器SCC23应用于新生儿断脐,取代了传统的多步骤操作,较传统方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操作繁琐、脐残端渗血、脐周感染等问题,是一种安全而实用的方法。

4 结论

新生儿脐带处理原则为止血可靠,防止感染,促进脐残端及早脱落[7]。传统气门芯摘脐留有脐带残端0.5cm,残端自然脱落时间为5~15d,甚至更长,残端在机化过程中有胶质渗出,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而发生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8]。采用二次剪脐法,则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及脐炎的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对600例新生儿应用二次剪脐法的临床观察,与传统剪脐法相比,在降低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及缩短脐部平均愈合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用二次剪脐法能明显降低新生儿脐炎和脐部出血,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对提高产科的医护质量和新生儿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也有积极的防范作用,是产科中较理想的脐带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党利梅.两种新生儿脐带残端护理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医学,2011,2,6(6):208-209

[2]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16(6A): 54-55.

[3]许同梅,倪月.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2969-2970

[4]叶晓辉,冉琼,崔茜.新生儿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护理分析[J].西南军医,2012,3(14):366-367

[5]兰晓娥,洪惠珠,姚美蓉,等.新生儿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 36-37.

[6]顾春怡,张铮.脐带剪断器 SCC23 应用于新生儿断脐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 1672-7088.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87―02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胎龄34-41周,日龄14-28天。

2 方法

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缺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以及使用酶诱导剂(口服鲁米那+2.5%的可拉明),静脉滴注古拉定及血浆、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2.2 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的;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239.4 μmol/L(10~14 mg/dl)[1],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 μmol/L(10 mg/dl)者;产前已经确诊Rh血型不和溶血病[2],出生后一旦出现黄疸的,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2.1蓝光照射治疗前的器械准备:蓝光箱是上海制造的蓝鸟8502型,波长为425~475 nm,蓝光灯管上下共12只(20 W/只)。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50~70 cm,每只灯管使用时间200 h。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 ℃~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

2.2.2 光疗前的患儿准备:向患儿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属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小块尿布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色不透光纸片或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为了防止脱落,用胶布固定于两鬓边。

2.3 护理方法

2.3.1 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小时翻身1次,每3 h作一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及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洁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对特别烦躁的患儿用鲁米那镇静。

2.3.2 喂养: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时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母乳代用品。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用早产儿奶粉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厌食、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安装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

2.4 光疗后的护理:(1)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

3 结果

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30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的为10 h,最长4天(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平均消退时间2.4天。治疗中出现烦躁的28例,呕吐14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腹泻24例(绿色稀水便),发热5例(与箱温过高有关),皮疹4例,青铜症0例。所有病例均无抽搐及窒息,无红臀,无皮肤损伤、眼睛损伤,无一例青铜症,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4 讨论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目前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的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蓝光治疗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而把握好蓝光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对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光疗别要注意水及钙剂的补充,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箱温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洁霉素眼药滴眼,预防结膜炎。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治疗中出现青铜症、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工作人员为保护自己眼睛,应戴墨镜操作,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新生儿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45例新生儿窒息的患儿,新生儿胎岭1~6 d,其中男30例,女15例,轻度窒息者33例,重度窒息者12例。

1.2方法 都给予建立自主呼吸、保暖、预防感染治疗,44例患儿7~10 d治愈出院,有1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继续康复治疗14 d治愈出院。

2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

2.1清理呼吸道 建立通常的气道。在建立通气之前,必须首先清理呼吸道,使之通畅。操作者要求熟练、敏捷、轻巧,在最短时间内吸净气管内的吸入物。急救器材.药物的准备和护理人员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对清理呼吸道的抢救至关重要。

2.2建立有效的呼吸 即达到足够的肺泡通气和换气,保证婴儿样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对轻度窒息者,清理呼吸道后立即轻拍足底、臀部或湿干毛巾擦身,患儿一般会很快出现啼哭和自主呼吸,全身隋况迅速改善。对重度窒息者,应尽快吸净气道后立即用面罩气囊进行间歇正压给氧。

2.3恢复、维持正常循环功能 一旦建立通气,助手应立即听心率。如心率>100次/min,可继续正压给氧。如果心率为60~100次/min,分经1~2 min,正压给氧仍未见循环改善,应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心率≥80次/min,方可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4药物的应用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纠正酸中毒,强心、升压脱水利尿等治疗窒息的重要措施,常用药物有升压药、脱水剂和碱性溶液等药物。

2.5病情观察 经过紧急复苏抢救后,患儿虽建立了自主呼吸,但必须加强对心率、呼吸状态皮肤颜色的观察和监测。

3复苏后的护理

3.1注意保温 环境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应在55%~65%。如室温低应置保温箱内,根据患儿的体重和体温随时调节温箱温度,一般箱温在30℃~32℃,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在无温箱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保暖方法。每24 h测体温1次并记录。病室应保持环境安定空气流通,减少一切声响对患儿的刺激。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应右侧卧位为宜,以利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再度引起窒息。若患儿剧烈呕吐,上半身及头肩部可稍高,使腹部内脏下降,有利于胸腔扩张,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患儿若有呕吐,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3吸氧 患儿复苏后其肺泡或支气管内仍然残留粘液。影响气体交换,仍需给予氧气吸入直到皮肤完全红润,呼吸平稳为止。但新生儿吸氧浓度不宜过高,以30%~40%为宜,如浓度过高,时间过长易致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还能使红细胞易于破坏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贫血更为明显。

3.4预防医院感染 对患儿应实行保护行隔离,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医院感染。

3.5预防出血 应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预防出血,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药物改善组织缺氧状况,促进组织恢复[1]。

3.6病情观察

3.6.1心电监护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等各项指标 正常新生儿的心率在120~140次/min。若心率增快或心率减慢提示患儿病情加重。正常新生儿的呼吸均匀40~60次/min,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不规则呼吸或暂停现象,应考虑呼吸窘迫结合征,如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时属于重症,提示有严重的肺部张或肺透明膜病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抢救。血压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属于一种休克状态,必然影响血压,足月新生儿出生血压为9.3/5.3 Kpa(70/40 mmHg)如收缩压低于5.3 Kpa(40 mmHg)或继续下降时,提示新生儿周围循环衰竭在加重,应立即补液改善休克状态。

3.6.2皮肤颜色 复苏后患儿呼吸和心率明显改善皮肤颜色应为粉红色。如患儿颜面颜色仍然青紫或灰白说明患儿仍缺氧,病情无好转,需继续吸氧及采取其他措施。

3.6.3哭声 患儿大声哭泣可以促使肺泡充分扩张,对气体交换有力窒息复苏的表现。哭泣无回声.微弱或尖叫,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3.6.4睡眠 健康新生儿在喂奶或交换尿布后即能安静入睡。如患儿表现不安,双目不闭或跟球斜视.震颤.凝视.肢体紧张或抽搐都应想到脑水肿或脑出血的可能,相反嗜睡或昏迷也提示颅内出血。

3.6.5呕吐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吞入羊水或粘液,出生后常有轻度呕吐,呕吐物为白色粘液。如呕吐频繁则应考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的可能。呕吐物是咖啡样时应想到胃肠道出血的可能。

3.6.6对治疗的反应 对复苏后的新生儿都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执行中护士对药物的剂量,静滴速度,用药时间应严格掌握用药后反应,药物的效果等应密切观察。

3.6.7喂养与营养 在病情未得到控制之前,可适当延期哺乳,在延期哺乳时以静脉营养供给热能,对吸吮吞咽能力差的婴儿可先采取滴管喂养。

3.6.8加强一般的护理和消毒隔离。

3.6.9记录 对复苏后的新生儿需要详细做好护理记录(必要时记录24 h出入水量)。认真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整体护理,准确及时填写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每1~2 h将患儿病情、治疗、疗效及护理内容等记录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