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种植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机械化;烟草种植;影响
引言
我国自1982年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烟草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为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通过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烟草使烟草种植效率和面积带来了空前的全面提高。用现代机械化理念引领烟草的生产,用科学技术改进烟叶生产,在烟草种植的技术上的改造和质量品质上得到提高,使烟叶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实现烟叶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优点。
1 烟草农业的概念
烟草种植是农业的一部分,烟草农业表现了农业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用机械化进行烟叶生产,用现展理念引领烟叶生产,培养新型烟叶生产,使用机械化生产,使烟草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使烟草农业的质量和品质得到提升。
2 烟草种植机械化
2.1 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性 现代烟草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有: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机械化承担了人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解放了人力的负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能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不仅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能节水、节肥等以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化能够改善农民生产时的工具,对于播种、施肥、收获和大规模的防治病虫害等环节机械化都能够完成;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机械化既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还能提高农民生活地不断富裕又促进了农村乡风建设和农民素质也不断提高,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等等。从中所述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2 机械化烟草种植的特点 机械化烟草种植的特点有: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烟草种植过程中完全靠手工及简单的工具来完成,烟农的工作量比较大,由于烟草的种植期较短,要在短期之内栽下烟苗对于烟农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工作。通过发展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机械种植来代替人工种植,大大提高烟农的工作效率,减轻烟农的工作量;不仅不影响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还能大大缩短烟草收获时间。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烟农经济收入。传统烟草种植都是人工来进行栽种,劳动力投入较大,而且在种植过程中烟农的生产效率得不到保证,烟农的很大收入都投资在种植在烟草上,所以发展机械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还能降低大大的成本。机械化种植率也比较高,大大的提高烟农的经济收入。
加快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烟草农业机械化,可以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烟草生产,大大减轻了其负担,不仅可以使多余的劳动力进行其他农业生产,还大大加快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或进行二三行业的投入,使二三行业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使其快速发展。
3 机械化种植烟草的意义
3.1 能够有效的解决农业资源与发展的矛盾 中国农业发展现在面临很大问题,如耕地的不断减少、水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脆弱等等许多问题。而烟叶种植却需要优越的环境,所以机械化生产不仅能改变这些缺点,还能对烟草种植业得到快速提高,保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烟草种植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3.2 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现代烟草业的发展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时期,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地完成完整的产业链。
3.3 减轻烟农的劳动率 机械化的大量普及,不仅能提高烟农的生产水平,还能提高经济的收入,以促进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提高烟草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机械化生产不仅能提高烟草种植的效率,还能提高烟草的质量,已达到国际的销量和竞争力。
4 结语
烟草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烟农的生 产效率,还可以提高烟农的经济收入,为我国烟草行业提高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烟草烟草种植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烟草农业机械化可以带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烟草业的快速发展,还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明.广西靖西县烤烟生产现状与发展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7.
[2]张文友.优质烤烟生产实用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 2006:60-86.
1 农产品总量平衡
种植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我国己经连续6年增产。截止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5.28亿吨,比2000年增加6653万吨,增幅达14.4%;人均粮食产量为399公斤,比2000年增加了9%。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为570公斤,城镇及农村人均主要农产品消费量分别为76公斤和199公斤。农产品总量供给相对宽裕。
2 品种结构仍待完善
我国种植品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我国小麦、稻谷作为主粮供给非常充足;但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幅较大,饲料需求迅速发展大幅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量,玉米供给停滞不前导致玉米供给偏紧;在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下国产大豆产量每况愈下,国内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达70%:棉花种植面积增长缓慢,而近年来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加,棉花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糖料作物产量波动较大,近10年来食品饮料行业产能扩张迅猛,对食糖的需求越来越大,食糖供不求已是不争事实。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将是种植业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农产品价格稳步提高
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对稻谷、小麦实施实施最低收购价制度,并每年保持一定增长幅度,另我国还对大豆、玉米、油菜籽等农产品实施临时收储制度,以保护农民种植收益,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运行。近年来小麦、稻谷、玉米价格稳步上行,大豆价格受国外进口大豆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棉花、白糖价格受产量大小年影响而振荡加剧。2009年以来,受国内极端天气影响,粮食作物生产受灾比较严重,而下游需求一直延续稳定增长态势,玉米、棉花、糖料作物出现供求偏紧的态势,价格涨幅较大。
4 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机械化程度情况,近10年来,我国农用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2008年主要农用机械总动力为82190万千瓦,比1998年增加了82%;年度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16%、56%、17.6%。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改革30年来,我国培育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500多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2~3次大规模更新换代,超级稻、矮秆小麦等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为提高粮食单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超级稻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跨越,另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44%。
5 种植区域化格局已然形成
1)粮食主产区基本形成。粮食生产中水稻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南和东南地区,北方粳稻则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小麦主要集中于黄淮海的冀鲁豫三省和西北地区,玉米主要集中于东北和冀鲁豫三省区。
2)经济作物产区初步形成。棉花形成三大产区,新疆棉花主产区、冀鲁豫棉花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棉花主产区。花生、油菜和大豆为主的三大植物油料生产带已经形成并基本稳定,冀鲁豫三省花生区域生产格局基本稳定:长江中下游油菜籽生产稳步上升:内蒙古和东北大豆生产基本稳定。北方甜菜产区、南方甘蔗生产区。蔬菜产区基本稳定,南方产区地位提高。苹果形成西北、黄淮海鲜食与加工兼用和东北加工专用型二大苹果生产带。
二、种植业发展趋势
1 种植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体制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现在国家允许土地流转利于土地向农业种植能手集中,也利于农业科技推广,从而实现连片种植、专业化管理、发挥适度规模经济效益。
2 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区域转移,不仅可以引导种植业合理布局,也可以解决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另外加工企业延伸至种植环节,可以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区),延伸了种植业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带建设水平和质量。如河南、河北的小麦加工,吉林的玉米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在全国均居于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种植业投入产出分析
从成本利润率来看,油料作物、苹果成本利润率最高,在50%以上;粮食作物成本利润率一般在30%左右;糖料作物中,甜菜优于甘蔗;棉花由于价格波动性较大,2008年出现种植亏损的情况。
从每亩纯收益来看,种植苹果的收益最高,近2000元/亩;其次是油菜籽、甜菜,在300-400元/亩之间;再其次是稻谷,近300元/亩;再次是大豆、玉米、小麦,在200元左右波动。尽管大多农产品成本利润率在30%以上,但由于规模较小,农民总体收益较小,若以全国每户农民2亩地,作物种植季为一年两熟制,以每亩平均种植收益在300元/亩来计算,那么一年的总收益也不过1200元。这与农民外出打工收益相比实在少的可怜。近年来,种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种子、农药、化肥价格越来越高。进一步吞噬了农民种植收益。
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1 行业内上市公司比较
根据申万研究的行业分类,种植业领域共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丰乐种业、登海种业、敦煌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从事种子的研制及销售;*ST香梨从事果蔬生产;新农开发、新赛股份从事棉花种植及相关业务:北大荒从事粮食作物生产。*ST中农目前暂停上市且资产重组可能性较大,我们将其剔除。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共计11项财务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息税前利润(X1)、资产报酬率(X2)、净资产收益率(X3)、每股收益(X4);现金获得能力指标包括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5)、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X6);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X7)、总资产周转率(X8);偿债能力指标包括速动比率(X9)、资产负债率(X10);成长能力指标包括资本积累率(X11)。财务绩效测算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实现。巴特利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六年数据的显著性都为0.00,说明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观测期间内有4年数据通过了检验。结合整个数据观测期间的经济环境波动情况,笔者认为因子分析法仍然是适用的。将2007—2012年各年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测算后,各年度都提取了4个公因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由上可以看出,在不同年份各个财务指标在公因子上的载荷是不同的。波动始自2009年,并在后续年份出现了回复的趋势。而2009年正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粮食主产区旱情突出,时间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农作物受灾严重。这印证了环境的变化会造成不同年份数理分析结果的不一致,也进一步揭示出,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年度对农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具体来说,盈利因子基本总是第一公因子。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农业企业总绩效的考核中,盈利能力总是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现金获得因子是第二公因子。成长能力指标总是加载在第一或第二公因子上。偿债能力因子在研究窗口期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排序变化,说明该因子对于环境波动最为敏感。
二、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1、农业产业链条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差异性分析采用ANOVA分析测试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的企业,其绩效表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相伴概率为0.934,满足ANOVA分析的前提条件。从ANOVA结果显示,方差检验的F值为7.217,相伴概率为0.001,说明农业生产链条不同位置的企业间绩效存在差异。假设1成立。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以进一步确定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企业之间绩效的差异程度。结果显示:在3个生产链条环节中,种业与种植业行业差异显著;种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之间绩效有差异,但其显著性不如种业与种植业行业差异;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无差异。可以推断在农业产业链条上,种植业的绩效水平显著落后于种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
2、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差异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测试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绩效表现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表4中可以看出F的相伴概率0.907,因此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相应地,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剔除种植业企业的绩效值后,对剩余的104个绩效数据重新进行T检验,结果仍为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假设2成立。
三、结论
1、狭义农业生产链条上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表现有较为显著差异最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种植业绩效表现是最差的。具体分析发现,种植业企业在研究窗口期表现最差的是营运因子。这说明制约种植业绩效表现的主要是企业的资产营运效率和效益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企业资产结构问题、资产运行状态及管理效果等。而相比于农业生产链条上的种业和加工业企业,种植业企业的资产规模是最庞大的。因此,资产规模庞大与要求不断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成为目前制约种植业企业绩效改善的主要矛盾。种植业企业要想改善财务绩效就应该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
[关键词]种植业生产;标准体系;发展现状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06-01
新时期,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国开始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标准来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设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本文主要对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发展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参考和帮助。
一、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现状
2012年,农业部提出加强农产品安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产品安全要“产出来”和“管出来”相结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升为一项全过程治理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已基本达到生产全过程、全产品类型的覆盖,标准共计293项,按照产品种类可以分为基础通用、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豆类、高粱、薯类等)、蔬菜、水果、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等)、茶类及其他(棉花、食用菌、牧草、甘蔗等)标准;按照标准类别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按照生产环节可以分为种苗繁育、种植过程、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收获标准。我国种植业产品中,以粮食、蔬菜和水果类标准数量较多,制修订力度最大,而基础通用类标准较为薄弱;从标准类别看,农业行业标准数量远高于国家标准数[1]。
二、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规划乱、制定多、管理少
到目前为止,对各级标准、各类标准的制定主体、归口单位、单位等均未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造成标准多的扎堆,少的没有。有的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基本相同,这些标准后又同时存在,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采标效率。标准制定从征求指南、指南、制定、评审、这一链条运行顺畅,而制定后出现信息链条的断裂,现行标准缺乏评价体系,标准制定者和使用者之间无法有效沟通,标准的采用率、实施效果等没有统一的查询或信息反馈平台,造成标准制定数量多,后期管理少,使标准无法高效、可持续地运行。
(二)标准重复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出现类似的同种标准,例如柑橘栽培的相关标准有GB/Z26580-2011《柑橘生产技术规范》,也有NY/T975-2006《柑橘栽培技术规程》、NY/T5015-2002《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NY/T976-2006《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等,这种重复反映出标准制定和主体间的交叉。
(三)针对新兴模式的标准较少
2015年国务院从国家鹇圆忝媪ν啤盎チ网+农业”计划,使其成为业内外的热点话题。早在这一国家政策出台前,“互联网+农业”的部分领域已是一片红海。“互联网+农业”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的挑战,首要问题是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缺乏标准引导,呈现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的局面,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一些区域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设施栽培标准化程度低,只有NY5294-200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1个标准,且仅仅涉及设施蔬菜的产地环境要求,相关生产过程无标可依。
三、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产品为单元,以过程为链条的标准体系
对当前标准按统一的原则进行梳理,这一原则就是“以产品为单元,以过程为链条”,这也正是一个健全的标准体系应有的格局。第一步是要对产品进行分类,分类要与主管部门各司局的职责分工保持一致,然后针对产品绘制生产流程图;第二步是按产品分类建立标准分卷,按生产流程图建立系列标准;第三步是按产品分类确定标准级别,全国性的大宗农产品建立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标准,小宗农产品、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仅建立地方标准;第四步按标准级别确立标准的明细程度。国家级标准仅规定基础性的通则,而地方标准则应细化到具体的技术和参数。
(二)推进新兴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
农业新兴模式的标准化、产业化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标准,引导形成一种统一谋划、稳步推进的格局,才能切实实现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为实现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发展的较早阶段就有标可依,需要制度、技术和资金3个方面的保证。首先,制度上应文件化、程序化该类标准的制定机制,开辟该类标准制定的专用通道,保证从征求指南、指南、制定、评审、这一链条运行顺畅且高效。第二,技术上,一方面洋为中用,借鉴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国外先进标准体系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特色改进,加快我国该类模式基础数据的研究。第三,资金支持多且专。针对新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资金支持需要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要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最终实现一个首席和一个团队带动一个模式、一个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三)推进以污染物控制为目标的生产过程安全管控标准的制定
以污染物削减控制为目标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安全管控标准的制定与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例如CAC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除一般通用性的安全评估、安全监控、卫生操作规程外,还有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操作准则,CAC/RCP系列标准均是针对过程控制的操作规程,包括一系列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准则和一系列保证过程卫生的生产加工规范。美国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制定国家计划等方式确保生产安全。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安全管控标准也应作为国家层面制定的标准,部分强制实施,部分可以推荐。首先,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估。包括我国农产品污染物来源的调查分析,污染物累积规律和残留风险的研究,污染物控制方法与技术的开发等。第二步,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污染物发生现状以及风险评估的数据资料确定标准的执行级别。大宗农产品的重要污染物(污染重或危害大)的过程安全管控应作为强制标准,其他可作为推荐标准。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农业标准模式,用于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给当前的种植业生产发展提高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玫瑰;种植;注意事项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自然科学课题“皖北旱地小麦秸秆腐熟剂的选择级麦秸直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KJ2014A254)
中图分类号: S68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42
玫瑰被赋爱情的含义,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如此,玫瑰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其治疗肝胃不和、促进消化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我国玫瑰的种植区域较广,玫瑰种植园遍布全国,但在玫瑰的种植过程中,注意种植要领,才能实现玫瑰种植成活率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加。
1玫瑰种植技术概述
1.1 玫瑰的内涵
我国是玫瑰的原产地,玫瑰属于蔷薇花科,并且枝干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一般情况下有小叶5~9片,玫瑰花瓣呈倒卵形,多数情况下呈现出紫红色和白色两种,在人工培育的情况下现有较多颜色。玫瑰每年的花期只有一次,所以很少用玫瑰进行育种。玫瑰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花朵可以用来提炼食品和玫瑰精油,对于化妆品行业、食品行业以及一些精细化工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玫瑰的种植技巧
玫瑰的繁育方法较多,通常采用扦插法、播种法、压条法以及嫁接法等。扦插法是玫瑰繁育最主要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较高,具体是将玫瑰的枝条插入沙土中进行繁殖,严格控制玫瑰的生存环境,并给予相应的生长激素刺激,保证玫瑰枝条有效生长。对于培育玫瑰新品种来说,则采用播种法,需要将玫瑰的种子放置在一个塑料袋中,在塑料袋中还需要放置一些湿润的沙土,保证塑料袋内的温度在20度左右,持续1个月的时间,能够实现种子的有效发芽和种植。压条法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空中压条法和地面压条法。前者主要是直接让枝条在空中生根,后者是需要将玫瑰的枝条芽下划伤,之后将有划伤的枝条埋入培养的沙土中,促进枝条发芽生出新的根系。嫁接法可以采用芽接、根接以及枝接三种,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
2玫瑰种植需要注意的要点
2.1 栽种的环境
玫瑰的生长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栽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在春季或者是秋季落叶之后,温度相对较为稳定,对于玫瑰的种植最为合适,可以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栽种。最好是将玫瑰种植在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这样不容易积水,能保证玫瑰生长必需的水分,还能使玫瑰接受足够的光照,对于玫瑰花朵的开放大有裨益。种植玫瑰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玫瑰根部距离地面约15厘米,这样能提高玫瑰种植的成活率,并且容易在新的环境中生根发芽。
2.2 温度和光照控制
玫瑰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较为温暖的环境。因此在玫瑰植株栽种之后,需要保证每天植株能够接收到充足的阳光。一般来说,玫瑰每天的生长至少需要4小时的光照,对于一些光照时间较长的地区,应该给予相应的遮阳处理,才能保证玫瑰的正常生长。玫瑰植株本身是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对周围的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如果要想保证玫瑰的生命力,尤其是花朵在开放时较为娇艳,就需要保证玫瑰栽种的环境温度在12℃~28℃之间,在这个环境温度之下,玫瑰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
2.3 水肥控制要点
在玫瑰栽种之前,应该保证种植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玫瑰的种植对于水肥的要求不是很多,在整个玫瑰种植周期中,保证三次或者以上的施肥过程即可。如果是在秋季落叶之后进行玫瑰的栽种,则需要进行一些施肥操作,玫瑰在入冬之后对土壤中的养分需求量会逐渐提升。给玫瑰浇水不要过于频繁,这时玫瑰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低,即使是夏季最好20天浇1次水,否则容易烂根。值得注意是,由于种植的季节不同,对于肥料和水分的需求量也会有差距,在浇水或者施肥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玫瑰种植面积的大小,进行水肥量的把握和调整。
3结语
玫瑰的种植相对于娇贵的植物来说,还比较容易养活的。只要在种植的过程中,注意方法就能够保证玫瑰的成活率。在种植的过程中有意R地对玫瑰进行修剪,这样不仅能保证玫瑰本身的生命力,还能实现玫瑰花朵的多次开放,对于玫瑰花期的延长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还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但对于玫瑰的修剪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能随意修剪,否则会导致玫瑰植株的枯萎与衰败。在玫瑰种植的过程中还有较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影响着玫瑰的生长与发育。本文就玫瑰栽种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部分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玫瑰种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民.和田玫瑰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4(03):36-37.
[2]吴雪廷,付文锋.野花组合种植应用注意事项[J].中国花卉园艺,2014(08):36.
[3]程文娟.玫瑰种植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6):42-43.
[4]马艳敏. 刍议玫瑰种植与注意事项[J]. 北京农业,2015(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