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黄疸日常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患儿胆红素升高,并且有继发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危险,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患者即使幸存也会出现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2],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出生10~27 d,平均日龄(17.2±4.1)d;体重2~10 kg,平均(3.7±1.3)kg;血清胆红素251~597 μmol/L,平均(271.2±22.4)μmol/L。研究男57例、女33例;出生9~26 d,平均日龄(16.8±3.8)d;体重2~9 kg,平均(3.5±1.1)kg;血清胆红素247~586 μmol/L,平均(267.1±21.3)μmol/L。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为出生24 h确诊有皮肤黄疸;治疗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之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次照射8~10 h,连续照射间隔12 h,同时按5 mg/kg体重口服鲁米,每日3次。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营养护理、对证护理和照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抚摸护理、游泳护理、光照护理等。患儿出生24 h后,于脐部贴好防水脐贴,在专业护理人员协助下将患儿置于室温26~28℃,水温37~40℃的游泳池中进行游泳运动,1次/d,在患儿游泳结束后,对患儿全身进行轻柔的抚摸。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变化。疗效标准[3]:患儿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为痊愈;患儿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为有效;患儿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未下降甚至升高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痊愈5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40例、有效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相比,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6.12±2.11)d,血清胆红素平均含量(110.63±11.12)μmol/L;对照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8.74±2.63)d,血清胆红素平均含量(169.47±18.96)μmol/L。两组相比,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胆红素产生多,但是肝细胞摄取和加工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入肠道的胆红素经过肠肝循环又被大量重吸收导致体内胆红素潴留引起黄疸。新生儿黄疸除皮肤不同程度的黄疸外,根据病因的不同还会引起感染、贫血、肝脾大、甚至胎儿水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体质,促进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促进黄疸消退,可起到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昌辉,吴青,李茂军,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6.
[2]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3]杨丽清,江英.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6-2747.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疾病预防
1 引 言
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妇产科学中,新生儿特指包括出生当天在内至生后28天的活产婴儿,新生儿期间是婴儿脱离母体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过渡阶段[1]。一方面,新生儿组织器官发育未完善,难以完全适应外界崭新环境;另一方面,多数产妇为初产妇[2],又多为独生子女,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若护理不当,极易导致新生儿发病甚至死亡。作为妇产科工作者,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责任重大,肩负着幼小生命体的安康及新生儿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因而其技能水平及周到细致的服务至关重要。结合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笔者认为,对新生儿的普通护理、疾病预防两个方面是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必要加以认真探究和深入临床实践。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总体与样本 研究总体为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出生的新生儿;研究样本为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分娩出生的90例新生儿。
2.2 入选标准 胎龄在37至42周之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无先天性畸形及疾病,其母亲没有妊娠并发症,且愿意母乳喂养新生儿。
2.3 排除标准 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新生儿均不作为研究样本:①新生儿需供氧或使用辅助呼吸者;②新生儿的母亲在一周内有发热、感冒等身体不适情况发生;③新生儿的母亲有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现象发生。
3 护理方法
笔者对研究样本的90例新生儿,采取人性化护理,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新生儿患病,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使其平安度过新生儿期。
3.1 普通护理
3.1.1 脐带护理 新生儿的脐部是细菌入侵其身体内部的主要途径[4],因而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关键一环。脐部护理重点在于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前,需按时用消毒棉签蘸浓度为75%的酒精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再选用已消毒的干纱布覆盖脐带表面,通过医用绷带将纱布固定其上。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生脐部沾染新生儿尿液,需立即对脐部进行消毒并更换敷料。新生儿脐带在一周左右脱落后,仍需保持脐部的清洁与干燥,至此无需再使用敷料进行覆盖。
3.1.2 保温护理 将新生儿放入温暖柔软的棉被中,室温不宜过低,应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度之间。定期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的理想状态为保持36-37度之间。若新生儿出现面红耳赤,其体表温度超过37.5度,则表明室温稍高或过度保暖。在对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要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体表面积,尽量避免热量流失。最后需注意新生儿的居室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在55%-65%之间。
3.1.3 喂养护理 新生儿脱离母体约半小时后即可让其吸吮乳汁,提早哺乳不仅有益新生儿的营养健康,更能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和子宫复旧。在新生儿喂养中,常发生溢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护理。方法一:在喂奶后30分钟内将新生儿轻轻直立抱起,让新生儿的头部依靠在产妇肩部,产妇一手托着新生儿的臀部,一手呈空心状态从新生儿腰部以从下向上的方向轻叩新生儿背部,排出其吸吮乳汁时吞入胃部的多余气体,时间在5至7分钟为宜,轻叩完毕需将新生儿以右侧卧位的方式置于干净的新生儿护理床上。方法二:发生溢奶时,应第一时间清除新生儿口腔及鼻腔中溢出的奶液,如新生儿为仰睡,可将其翻侧过身,让溢出的奶液流出,避免呛入气管;如新生儿嘴角或鼻腔有奶液流出时,应立即用纯棉、吸湿力强的毛巾擦拭干净,而后按方法一轻叩其背部约4-6分钟。
3.1.4 衣着护理 新生儿的衣服应当尽量选择纯棉、柔软的面料,保证衣服的舒适和宽松,若是旧衣服,要洗净并消毒。新生儿穿衣时,要仔细检查其各部位的皮肤表面,看是否有擦伤的地方,若出现擦伤,要立即护理治疗,避免出现感染。由于新生儿尿量少、尿次频,需勤换尿片,每次为新生儿进行哺乳前后均需更换洁净的尿片,每次大便后需使用温水洗净并擦干臀部后再置换新的洁净尿片。对女婴在换洗时需注意由前往后洗,尽量避免外阴感染等。如有条件,尽量人工定期把尿,以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3.2 疾病预防
3.2.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首先是做好预防。产妇分娩前应避免呼吸道感染,产后新生儿及产妇的房间需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消毒,要尽量避免人员近距离探望产妇及孩子,尤其是患有或有呼吸道疾病史的人。分娩后,在新生儿第一声啼哭前应立即清理呼吸道,避免羊水等吸入。其次是对呼吸道感染轻症新生儿的护理。若表现为轻微的流涕等症状,其他状况良好,可正常哺乳,但在哺乳前需观察新生儿的鼻道,有异物应清理干净,同时哺乳不宜过量,每次需定量,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来弥补哺乳量。
3.2.2 生理性黄疸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时需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新生儿出现巩膜、皮肤或其粘膜出现黄染,但睡眠及精神状态稳定,大小便正常,可建议产妇适量增加液体摄入量,以辅助新生儿从母体得到足够的水分进而改善其体内代谢水平;二是若黄疸逐日加重,其手、脚心亦出现黄染,但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等无异常,则需建议产妇停止母乳喂养,时间2-3天为宜,待黄疸症状减轻后再继续母乳喂养;三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可游泳和抚触,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黄疸排除。
3.2.3 破伤风的防范与护理 一是产妇生产过程中,医生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行无菌操作,从而将新生儿患破伤风的概率降至最低。二是医护人员需指导新生儿家属对居室严格清扫与消毒,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患此病的概率[3]。
4 结束语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及悉心照料下,90例样本中除1例新生儿出现肺炎并需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余新生儿均在正常时间出院。由此我们坚信,通过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范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
[2] 孙少华.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2):87.
[3]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9,56(6):63-64.
随着母婴同室的普遍建立,母乳喂养得以大力推广。新生儿护理工作模式已有过去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婴儿室集中护理.转变为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1,2]。由于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她们关心的重点。并且产妇多数初为人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3]。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护理难点
1.1授乳知识缺乏
首先是哺乳方法,不知如何操作,产前缺乏必要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大多数产妇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2-3d才开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儿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动早吸吮亦不能很好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不了解,顾虑乳汁少而加喂糖水或牛奶等。另外由于新生儿较长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认为新生儿并不饥饿或认为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每天小于4次)。不足以刺激乳汁的分泌而乳量少,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4]。
1.2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缺乏
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下列情况;(1)认为室内不宜通风,对新生儿包裹太厚,保暖过度,导致体温过热。(2)注重新生儿睡头型(后脑勺扁平)常取平卧位,造成溢乳或呕吐。(3)留恋传统蜡烛包,用绳子捆扎新生儿的四肢。(4)所谓给新生儿“清胎热”,即使用黄连,金银花露等,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用乳汁擦新生儿的眼睛,认为可治结膜炎。(5)对新生儿脐带的”暴露法”护理不够理解。
1.3缺乏正常的新生儿生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生理性黄疸等生理表现缺乏了解,并对此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2护理对策
2.1传授哺乳知识。认真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知识及早吸吮、早分泌的道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初乳具有的免疫功能及产妇乳汁分泌的自身调节功能,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特别对初产妇,医护人员要多次讲解、示范,使之熟练掌握。在讲解的同时给予早吸吮指导,告诉产妇有效的早吸吮可提早乳汁分泌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的哺乳信心,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实现母乳喂养。在母婴同室内禁用奶粉奶瓶,同时嘱产妇要按需哺乳,新生儿睡眠超过3h,尤其在夜间,一定要催醒哺乳。
2.2及时讲解新生儿生理性表现
新生儿的生理性表现是产妇及家属集中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讲解的主要内容。(1)生后1-3d!由于新生儿摄入少,排出水分相对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不超过6%-9%;3d后体重开始回升,如体重下降超过10%,要观察乳汁量和新生儿吸吮情况,加强喂哺。(2)生后2-3d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出现生理性黄疸,5-6d达高峰,10-14d消退,不需处理。(3)生后3-5d新生儿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乳腺肿胀,2-3周后消退,嘱产妇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5-7d女婴阴道可出现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d可自然停止.通过及时讲解,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紧张焦虑心理.
2.3讲解科学育儿常识
使她们自觉接受新知识,转变旧观念。①母婴同室内空气要清新流通,每日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室温保持在22'C -24 C ,湿度以55%-66%为宜,新生儿衣着和包被以四肢温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C -37'C :②新生儿因消化道的解剖特点易发生滋奶,哺乳后30min内宜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以头高脚低位抱人怀中或轻拍新生儿后背,使胃内多余气体排出,以减少溢奶;③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四肢逐渐伸展,应取消捆绑式包被,更换柔软宽松的衣裤,以便于哺乳,增加新生儿活动量,促进其健康发育;④暴露脐带护理。即出生3d沐浴后不再包扎脐部,只需用家而康棉签擦拭脐轮及脐带残端,1-2次/d,保持干燥、清洁至脱落;⑤由于胎儿在宫内受羊水刺激或通过产道时接触含有细菌的粘液,出生后可出现结膜浮肿或炎性分泌物,可用金霉素眼液滴眼3次/d, 2-3 d可治愈。
参考文献
[1]张俊茹.母婴同室探视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E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97.
[2]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E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和哺乳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健康指导,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5年3月始开展产后访视工作。范围是城区内在我院分娩的产妇960例,年龄20~36岁的初产妇及经产妇。文化程度最低为小学,最高为研究生。包括城镇居民、打工族、工薪阶层、个体户等群体。新生儿970人(包括10对双胞胎)。访视时间:分别在产后7天、14天进行家庭访视。
1.2 访视内容:(1)产妇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子宫复旧情况、恶露的颜色、量、性状、气味、腹部切口和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母乳喂养及情况。(2)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新生儿的精神状况、食欲、排便及睡眠情况,查看新生儿皮肤有无湿疹、感染,有无臀红、新生儿黄疸,询问黄疸程度,黄疸消退时间,脐带是否脱落,有无出血及感染,了解营养及生长发育情况。
2 结果
2.1 产妇存在的问题: 子宫复旧不良13例,占1.35%,产妇大便干燥20例,占2.08%,乳汁不足42例,占4.38%,皲裂6例占0.62%,乳汁瘀积14例,占1.46%,腹部切口愈合差5例,占0.52%,会阴切口愈合差4例,占0.42%,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14例,占1.46%。
2.2新生儿情况:消化不良20例,占2.06%,臀红43例,占4.43%,脓疱疮10例,占1.03%,体重不增加25例,占2.58%,头颅血肿4例,占0.41%,黄疸58例,占5.99%。
3 健康指导
3.1 产妇康复指导
3.1.1 环境及个人卫生指导:访视中发现大部分产妇以遵循传 统“坐月子”的习惯,为了“避风”,门窗紧闭,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帽子,只见面部露在外面,不但冬天是这样,夏天也如此,在“坐月子”内不梳头、不洗头、不洗澡、不漱口、不刷牙等。针对这些情况,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修养环境及个人卫生对产后康复的重要性。产妇需要一个冷暖适宜、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维持室温在22~24 ℃为宜[1]。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经常通风换气,但应避免直接吹冷风。夏季要避免中署,冬季要避免着凉。产妇出汗多,应经常用热水沐浴,但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因梳头可去除头皮屑和灰尘,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使头发清洁,有光泽。坚持每天梳头,选用软牙刷温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及牙周炎。清除口臭,增加食欲,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2]。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经常更换会阴垫,便后用温水冲洗,会阴有伤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每日2次。每天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轻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每次哺乳前应清洁双手及。
3.1.2 饮食指导:产妇经过怀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大,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同时为促进乳汁分泌,满足泌乳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及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的饮食应为高蛋白的平衡饮食,宜比平时增加蛋白质15~20 g/d,授乳者加25~230 g/d,不需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因产妇活动少,孕期体内储备了一定量的脂肪。但也不能过少,因为高质量的脂肪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也有助于维生素A、D、E、K的吸收。乳母每日约需热能
11 715.2~13 388.8 kj(2 800~3 200 kcal),蛋白质约100 g,钙约
2 000 mg,铁约18 mg,脂肪80~100 g,产妇应多吃汤类,如鱼汤、鸡汤等也应摄入一定的纤维素等饮食。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烈性酒,禁烟、禁饮咖啡及禁忌药物,少量甜米酒可促进乳汁分泌[3]。
3.1.3 心理保健指导:由于产后激素分泌的剧烈变化,分娩的疲劳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产后对孩子的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一些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4]。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3.1.4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理想中的母亲角色与现实中的母亲角色往往会发生冲突,有的产妇会因胎儿娩出的生理性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的空虚,可能因为婴儿的外貌及性别不能与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也因现实母亲的太多责任而感到恐惧,还可因为丈夫注意力转移至新生儿而感到失落。因此为了使产妇早日进入母亲角色,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养及日常护理,鼓励产妇亲自护理新生儿,给婴儿换尿布等,对产妇的一些母亲角色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对该新生儿给予恰当的赞美,这些都会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与兴趣,激发产妇积极的心理反应,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
3.1.5 产后活动与锻炼指导:产后早运动能促使产妇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加快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锻炼腹壁和骨盆底肌肉,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后即可起床做轻微的活动,如上厕所等。于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保健操。行会阴切开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等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保健操。产后保健操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锻炼骨盆肌肉的缩肛动作,锻炼腰部肌肉的腰肌回转动作,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膝胸卧位,以预防和纠正子宫后倾,产后15天可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产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活动。
3.1.6 计划生育指导:产后6周内禁止,6周后采取避孕措施。告知产妇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3.2 新生儿健康指导
3.2.1 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指导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测体温2次,如体温低于36 ℃应加强保暖,高于37.5 ℃以上要查找原因,是穿衣太多,盖被太厚,室温过高等,若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送医院就诊。另外告知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沐浴1次,以清洁皮肤,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皮疹、脓疱疮等,新生儿黄疸是否消退等。沐浴时环境必须舒适,室温应调节在18~26 ℃之间,水温为40~45 ℃左右,每次沐浴后把新生儿头上及身上的水擦干,尤其是皮肤皱折处,然后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抹上爽身粉。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次沐浴后,脐带用75%酒精消毒,一般新生儿脐带于生后3~7天脱落,脱落后仍需护理2天,观察脐周有无红、肿。若发现臀红,用鞣酸软膏涂擦患处,及时更换尿布。另外时常保持新生儿眼睛,面部的清洁,若双眼出现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棉签从内向外清洁,出现脓性分泌物,到眼科就诊。观察口腔有无鹅口疮。沐浴后,教会产妇给新生儿进行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3.2.2 新生儿啼哭的观察指导:新生儿刚娩出时,因环境温度突然改变,产生本能的反应――啼哭,以后随着大脑皮层和感觉器官的发育,啼哭逐渐和情绪联系在一起,如饥饿、过暖、声响、受刺激等皆能引起啼哭。当新生儿伴有导致机体痛苦不适的任何疾病时,亦可出现不同形式的啼哭。如面色正常,哭声洪亮,哭久后声音逐渐变弱,哺乳后哭声立即停止,此系饥饿性啼哭。如出现烦躁而颤抖的尖声哭叫,并有难产或分娩损伤史者,常提示颅脑损伤。哭声低弱、伴有面色青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应警惕有心肺功能异常或衰竭的可能。根据哭声高低、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其他伴随症状,分析啼哭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常能有效地挽救新生儿生命。
3.2.3 新生儿大小便的观察指导: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喂养,而大便的性状能提示喂养情况。故每天更换尿布时都要观察大小便次数,大便性状及量,如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绿色、稀薄状,次数多且粪少分开;如摄入蛋白质多时,大便硬结、块状,粪臭味浓;进食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溏薄或水样,或带黏液,脓性,粪便腥臭,此时新生儿厌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发热甚至嗜睡脱水。
3.2.4 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和最适宜的天然食品,既经济、卫生、方便、温度适宜,又宜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抗体,保护婴儿预防感染;婴儿吸吮可刺激宫缩,有宜于产妇子宫复旧,母婴皮肤接触可促进母子感情。指导产妇按需哺乳,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进行哺乳,先喂空一侧再喂另一侧,婴儿吸吮时要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防止皲裂。若未排空,用湿毛巾热敷,柔和地按摩,并用手挤出乳汁,预防肿胀及乳汁瘀积。
4 体会
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的延伸,它克服了产妇住院期短的不足,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产褥期结束甚至更远。护理人员深入社区、走出医院、步入家门,使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鼓励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健康护理,使产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帮助,有效解决各种健康问题,让产妇、新生儿真正受益,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产后访视的开展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促进知识需求,融洽了医患关系,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3.
[2]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0.
[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64.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64-0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特点为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呛奶、口周发青、呼吸短浅急促、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1]。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黏膜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淤血发生感染,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减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及通过维持体温,给氧,物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病情改变情况。得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2]。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介于出生后1h-25d之间,足月72例,早产30例,过期产2例。出生体重小于2kg的4例,2-4kg的98例,大于4kg的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吸入性肺炎,均无宫内窘迫史及产时、产后窒息史。
2 病情观察
2.1 一般病情:①体温:新生儿患肺炎后不但表现出发烧症状,还可表现为体温不升,但需与正常体温波动相鉴别。出生1周内体温波动较明显,部分新生儿可出现脱水热现象。②呼吸:新生患儿表现出呼吸增快、表浅、呼吸不规则或反复窒息,鼻孔稍扩大,鼻翼扇动等症状。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有呼吸,有时也可以短暂窒息后才开始有呼吸、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出生后前两周呼吸约40次/min,也可波动范围较大。③意识及吸乳:新生患儿常出现反应差,哭声低或不哭,吸吮力差,拒食或呛奶等现象。正常新生儿生后数日常处于睡眠状态,吸吮与吞咽功能完善,也易发生溢乳、哭声响亮。④皮肤和粘膜:患儿常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可伴有硬肿,四肢厥冷,黄疸,出血、全身皮肤网状花纹等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2-3日内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
2.2 肺脏、心脏病况及其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两肺可无湿鸣,可出现吸气三凹征,有时可闻及小水泡音或捻发音。有些患儿心率增加过快,易导致心力衰竭。正常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表浅,常不规则。另外,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有时还伴有口腔炎、脐炎、腹泻、腹胀,尿量异常等症状。
3 护理措施
3.1 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一般室温保持22~26℃,使患儿皮温达36~37℃,以减少氧的消耗,改善缺氧症状[3]。夏季包裹物勿过于严密,冬季注意保温预防并发硬肿症。另外,病室应严格控制洁净度,避免污染,并尽量与其他病种的新生儿隔离开。室内应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安静、清洁、舒适,并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有利于患儿分泌物的排出。
3.2 :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3 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管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4]。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鼻前吹氧,必要时吸痰。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注意有无腹胀现象。
3.4 物疗:①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②拍背:五指并拢呈空杯状,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③吸痰;奶前或必要时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
3.5 保暖:新生儿主要靠棕色脂肪产热,速度快,耗氧多。肺炎时导致棕色脂肪产热受限,使产热小于散热,导致体温下降形成低温。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暖箱、热毯等措施进行保温,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3.6 给氧:为减少对患儿鼻黏膜的刺激,多采用头罩法给氧、箱内吸氧或小硅胶管鼻前庭吸氧。氧气应先予湿化,并加温至31-33℃为宜。
3.7 密切观察病情:保证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有效进入体内。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 结果
本研究的10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均采用以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护理治疗时间均为为1-2周,其中痊愈的72例,痊愈率69.23%,好转的30例,好转率28.84%,家长放弃治疗的2例,总有效率为98.08%。
5 讨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表现不典型,危害性极大。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尽心尽力为每个新生患儿服务,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1-2
[2] 王晓莉.新生儿细菌肺炎8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8,33(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