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性科学研究

创新性科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性科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性科学研究

创新性科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科研方法;创新

创建研究型大学是目前高校讨论的热点,也是各高校都在努力争达的目标。创建研究型大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型大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探求,文献从研究型大学的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院系设置、研究型实验的开设以及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科学研究的环节,进行科研创新融入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研究型教学的目的从狭义讲就是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研究课题、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从广义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善于归纳问题、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发现事物中潜在的规律、以及提出创新方法的潜能。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认为,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基础性的本科生教育,这样做研究才会有保证。

本文提出科研创新与研究型课堂教学的五个有机结合点,使科研环节在研究型课堂教学中得以恰当地展现。

一、跟踪国际前沿与专业课原文资料教学

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在科研创新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阅读原文资料来掌握最新信息是跟踪国际前沿的首要环节。

虽然大部分同学通过了四、六级公共英语水平考试,但是当他们要通过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来获取知识、信息时,还是有很大的心理障碍。这使得大部分同学没有主动阅读原文资料的意愿,更愿意去读同类内容的中文文献。然而对于业界前沿的内容,就少有同类的中文翻译文献。因此,我们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必须在跟踪国际前沿这一环节上提早训练学生,让他们具备这种素质。

公共英语的学习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但是,专业内容的跟进阅读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专业原文资料的能力也需要累积。任何人都必须经历过一定数量的专业原文阅读训练才能达到自如地阅读原文。只有在突破了这个语言运用瓶颈之后,学生才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自如地利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

因此,选用原文资料教学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外语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养成阅读专业原文的习惯以及提高阅读专业原文的水平,进而提高学生通过阅读专业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专业课采用原文资料教学又有别于专业英语教学。主要因为专业课教学资料在学术内容上更加连贯、深入,且有系统性。随着课程内容的渐进,关键词的重复出现,加上课堂的讲解,可逐步缓解学生的阅读难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阅读学到了新知识,将外语真正地用起来。这种不是为了纯粹阅读英文而进行的阅读,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逐渐地从被动阅读原文转变为主动阅读原文。更重要的是,这为学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或高新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发散思维与设计多种答案的习题

从小学到大学,很多学生都习惯对答案,这实际上源于布置给学生的习题通常只有一个答案。这种类型问题能起到专项知识应用的训练目标。然而,从某种意义上也造成了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局限。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是不止有一个答案的。

美国教育学博士Meeker M.N.认为发散思维涉及广泛搜集信息、探求另类构想、强调多样化及有质量的产出。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 J.E在他的著作中进一步指出,收敛思维利用逻辑推理进行聚焦式的信息搜索、认为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而发散思维则是具有流畅、灵活、独创、求精的思维。哪里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哪里就产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激发、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有多种答案的习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三、尊重并利用数据与教学实验的评定标准

实验数据分析是科研创新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里既有尊重原始数据的科研观问题,又有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问题。对于与预期不符的数据不能采取回避甚至抛弃的做法,而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要告诉学生这里也可能蕴藏着我们还没有获知的规律,这正是科研创新的契机。

对于可预期结果的教学实验,学生自己就可以判断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数据的优劣。然而随着实验的进行,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测不到的事情。为了防止有些学生丢掉与预期不符的数据,应在实验报告的评定标准上进行改革。即只要找出不符合预期数据的产生原因,可以同样被认为是优秀的实验。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风格,同时要善于分析。教学实践表明,有些同学在对非预期数据进行分析时,对所学问题的融汇程度甚至超出了只是幸运地得到了正确实验数据的同学。

更有意义的是,这个分析过程培养了学生挖掘数据之间关联的能力,而这正是揭示事物之间的新规律进而通向科研创新的潜在通路。

四、注重问题背景的分析与经典创新的借鉴

科研工作中对问题背景进行分析、综合是非常重要的,是创新的前提。

课内教学应加大对问题提出、问题背景、问题进展分析的讲解力度,而不是只侧重问题本身解决方法的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一个全局框架。

注重问题背景的分析能避免让学生一下子陷入一个复杂、具体的细节中。而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这样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借鉴经典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发展历程,使学生受益于教育的本质。

五、从具体到一般与问题的形式化表述

科学研究需要从具体到一般的表述、推理及综合能力。对研究内容进行形式化表述是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认识的深度。

英国教授菲利普斯曾将博士论文“独创性贡献”的表现归纳为15种。其中有一种便是“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由此也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这一训练的重要性。

创新性科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字:新课标;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创新

1、采取新课标的方法,进行素质教育发展

新课标的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训练他们的独立创新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重视他们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教育,利用新课改的目标,结合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素质教育的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可以强化教师是配角,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案,调节一个宽松,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为学生自主创新,不断地好奇疑问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尽可能的利用这个学习的舞台,转变教师的陈旧观念,开拓创新。其次就是要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生活态度的培训,在新课标的课程学习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美好感情认知,进一步的指导他们现代化学对人类的影响,化学是如何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学会如何分析现象,如何观察和思考实验的能力。

2、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化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化学的学习一般都是要求实验的研究,首先鼓励学生实验前的学习研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带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的促进交流与发展,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体的研究,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调查,在进行课前指导,课中教育,课后总结方面,让学生自己浅谈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积极指导学生思想心态情绪,课堂内采用提问、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保持良好情绪,活跃的思维,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具体的如下:

在演示一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观察态度和方法的教育,例如在做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实验的时候,向容器里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会变质,没有就说明不会,教师可以在前面做实验,让学生自己来仔细的观察,最后由观察的学生来总结结论,教师补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开了他们的疑问,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又加强了知识的教育。同样地教学内容如果就单纯的讲解根本不会产生如此的活跃效果,所以要把课堂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更多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适时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指导,在实验的时候可以专门的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不经常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但要注意这些实验的安全性,例如可以指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溶液混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分解性反应,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都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索。比如,一次课堂听课上一位老师这样的作自我介绍的,用酚酞液在白纸上写了老师的姓名,贴在黑板上,然后往白纸上喷洒NaOH溶液,纸上立即显现老师的名字,让学生感悟到化学的多姿多彩,使学生沉浸在乐趣里,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还拓展了他们学习的范围,更加增添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从而全面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指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在学校的教育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究,因为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的高分,而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的设计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话题,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讨论。例如: 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检测水污染问题,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化工厂,也可以开展小组调查队,对该学校附近地区进行污染问题调查,研究,治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还可以办一些小讲座,为当地居民的讲解一些化学与健康的问题,推动化学与环境保护,与生命科学的联系,例如:治疗胃病的药物有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但是对胃溃疡患者哪一个更合适呢?让学生讨论、比较,指出碳酸氢钠与胃里的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不宜使用,这样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化学技能解决更多的实际性问题等, 让他们学会化学学习是作为一种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指导生活实践,还有可以让学生学习自制可乐,在网上查资料,向老师提问等方式,进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还有如果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煤气中毒,而不会单纯恐惧而束手无策,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化学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学习化学不能以课本,教材为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为目标。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及活动。通过这样的学习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的机会,达到培养真正有能力有知识的一批创新型的化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创新性科学研究范文第3篇

高校科研的“黄金时段”

应该说,当前国内高校的科研发展拥有一个充满机遇的外部环境。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而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高校的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随着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国家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学科大综合体系的形成、更加注重“政、产、学、研、用”大协作体系的合作,更加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的支撑。这些也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发展道路。

事实上,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作为促进高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动机,已成为很多国内高校的共识。而“十二五”期间又是很多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内部动力加之优越的外部环境,未来的几年理应成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黄金时段”。需要指出的是,有机遇是一回事,但能否抓住则是另一回事。机遇是面向所有高校的,但能否利用好有利的外部环境,弥补不足,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还需要每一所学校结合自身情况,认真思考。

科研组织形式须灵活高效

目前,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新的格局。以国家2009年的R&D经费支出为例,其总支出为5802.1亿元,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员,却只有468.2亿,占总支出的8%。而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分别占到了73%和17%。这说明目前国家在科技创新中投入主体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要更广泛、深入地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协同创新。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便成为了一所高校能否在协同创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结合科研组织形式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整合科技资源、提供良好科研环境方面,突出政策引导作用,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

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可以发现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培养出了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以研究为重心、以培养精英为任务,以个性化发展模式为途径,是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内在本质特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相结合。

创新性科学研究范文第4篇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技能的理论知识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知识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因此其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在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的不理想。针对这种状况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创新方式发展计算机软件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

1 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目的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是一种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其不仅仅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分析、软件工程等。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具有知识点复杂、内容涉及面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取重点讲解的方法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让他们既懂得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懂得基本的软件开发的知识,能够应用高级编程语言进行相应的软件编程,同时还要能够具备熟练的软件设计思维和方法,并且能够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软件开发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是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具有的概念比较多、涉及内容比较抽象,以及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的特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如果没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任何形式的教学都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前,需要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2.1 教师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具有复杂的概念性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对重点概念知识的理解也主要集中在其强性背诵的基础上,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上的不易性,他们没有根据计算机软件课程的特殊性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取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在根据理论进行实验,最后才进行实践学习。这样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通过后续的实践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学生在实践中表现的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时间转化能力不足。

2.2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没有侧重点 教师在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中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岗位特点以及课程知识点有选择的重点教学而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这样造成学生学习知识没有全部深刻领会,因为计算机软件课程的知识点就比较多,而且其教学课时又比较少,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全部的课本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而对于一般性的,与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要求没有多大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性的讲解。

2.3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的实践课时安排较少 目前不管是因为受到资金限制而造成高校缺乏足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仪器的原因还是由于高校教育者意识的原因,高校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实践课时的安排上比较少,而且在相对较少的实践课堂上,学生也不能完全的进行实践锻炼,因为往往高校的实践操作工具的数量非常有限,基本上是一个实践仪器要由2到3个人共同使用,这样具体到学生中的实践时间就更加的少。

2.4 教师在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 针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概念较多、抽象性强的特点,教师普遍认为对其教学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比较有利于计算机软件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对理论知识按照进行课本进行讲解,学生在下边学习与背诵的填鸭式教学,并且教师在课堂上也不会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他们认为计算机软件课程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过程。

3 计算机软件课程创新性教学策略

3.1 优化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时的安排将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分散的模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内容调整是创新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的主要策略。首先教师要明白哪些内容属于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基础,并且以此课程为基础贯穿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针对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分析,数据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的内容选择上要重点对数据结构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学习,而C语言作为数据结构的重要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前要引导学生重新温习与巩固C语言知识,然后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总之在现有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课时安排的基础上,教师要有侧重点的选择其教学内容。

3.2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积极创新教学法,改变以前单一的教学法,形成多种教学法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一是合作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自主结合,小组之间相互学习与讨论,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二是项目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同学说布置一定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项目任务进行学习,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三是考核引导法,也就是教师要积极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的以学生的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的模式,建立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比如将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等成绩再加上期末的笔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最终考核依据。

3.3 调整课时安排,增强实践教学课时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要求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现有的一些教材内容与工程实践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书本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编程和调试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因此应该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

3.4 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传道授业,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更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抽象的、枯燥的软件技术基础,用实用化和情趣化的现代教学思想巧妙呈现,产生共鸣、碰撞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充分感受学科魅力,从而启迪心灵,放飞思想。当学生暴露出畏难或厌烦情绪时,教师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并用科学的思想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打破常规、迎难而上,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点的跨越。

3.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那些专门的培训机构不一样,不但要培养学生他们自己学习的能力,更要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此外社会各行业发展变化无穷,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受多方面的限制,有时还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学生最好自学相关的软件应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比如影视动画专业学生不妨自学教学计划中没有安排的Auto CAD、营销学等课程。

创新性科学研究范文第5篇

一、“慕课”的定义

慕课的定义比较容易理解,其英文缩写为MOOC,M就是Massive,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慕课课程可以同时承载上万人进行学习;第二个字母O就是Open,以学生自身兴趣为主,主要有此方面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进行慕课平台听课;第三个字母O就是Online,因此,慕课课程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第四个字母C就是Course(课程)。

慕课本质就是在线课程开发的一种模式,其发源于过去的课程开发模式“学习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网络资源整合起来。”简单来说,慕课是网络上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知识水平。慕课最开始出现在2011年的秋天,是近些年当前教育界影响力非常大的改革手段。

二、慕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从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开始,信息、通信、控制、感测以及计算机处理等等方面的革命在人类社会中起到非常深远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了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将原本比较复杂的工作,完成难度比较高的事件简单化。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式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内容与方法也更加的灵活。在慕课背景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研究,创业是一种创新活动,能够在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出新的事物。其对各大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象与方法范围也是比较大的。现代企业为了自身的需求,往往也需要这方面知识与技能等等,在慕课环境下,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认真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这对大学生的创业工作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慕课形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贡献出非常重要的力量,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有着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也比较多,大学生在层层筛选之后,最终步入大学校园,其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相对来说是比较充足的,因此,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也是很强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承担着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责任,因此,高校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慕课是时代的产物,其拥有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大学生自身也要充分利用慕课的资源,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1.提高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2014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28万人,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骤增,就业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这种就业背景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发研究,利用慕课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此同时,促进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这对提高当前大学生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产业结构就需要作出调整,就业压力的增加,也为当前大学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在这形式下,新技术、新工艺都是各个行业都迫切需要的,大学生要利用慕课的优势,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使自身能够在未来就业的时候更具竞争力,提升自身就业机会。

四、慕课形式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发的途径

1.加强慕课宣传、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获取知识、学习以及开展交流等等都需要以网络为媒介。高校要利用这种情况,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等,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可以积极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例子,提升大学生参加慕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在慕课形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对产品的创新、对服务的创新、对企业制度的创新、对营销模式的创新等等。创新工作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创业环境良好的形式,创新者就可以转变为创业者。当代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慕课资源,积极培养自身创新以及创业能力,为之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提供前提条件。

2.开展网络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经验。网络创业形式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创业形式,这种创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创业的资金压力,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当前,大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就具备了在网上创业开店的基本资格,并且没有时间、地点、店铺等等方面的限制。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领域往往在网络技术行业、门户网站的建立以及网络商城等等,这类创业项目都属于低门槛、资金投入少、发展前景比较好的。

3.保证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培训。在大学教育中,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能够贯彻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也就是说,要保证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需要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不仅仅需要慕课教学的手段,在课堂、课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都需要为大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培训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要组织此方面的教师队伍,专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最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

4.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想能够能加稳定的实施,在慕课形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就必须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工作的同时,高校也不能忽视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好的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也能够更加的顺利。与此同时,高校也需要设立创新创业咨询部门,为大学生姐姐也在进行创新创业学习时遇到的难度,保证学校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最佳的创新创业学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