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效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层建筑 安全设计 消防疏散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冒地而出,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的消防问题,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逃生是建筑消防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消防设计的重中之重。但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各个部分功能多样极不利于人员的疏散。高层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远,疏散所需时间较长。高层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又易造成拥挤。尤其是公共高层建筑人口流动性较大,人们并不是很清楚疏散路线,容易延误疏散时间;竖井,管道多,火势蔓延迅速。这些竖井管道在火灾发生时就像一个巨大的烟囱为火势的向上蔓延提供动力和空气[2];高层建筑内可燃性装修材料及室内设施较多,火灾荷载大,垂直距离大,火灾时扑救困难,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注重消防疏散设计。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包括预防和火灾发生是的应急措施两个方面。人在灾难中的心理活动与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所以认真研究人们的避难心理及避难行为,对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安全疏散的合理设计主要包括对疏散路线,安全出入口,疏散距离,避难层。
安全,便捷、通畅的疏散路线是设计的关键。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从建筑消防设计角度来讲,是生命的逃生之门,设计必须要确保安全可靠。消防规范对安全出口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指的是通向疏散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消防规范对疏散出口的概念没有作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疏散出口指大开间的出口、房间的房门等直接能通到疏散走道上的出口。疏散路线要简捷,易于寻找、辨认。 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是火灾发生时人员的逃生通道,设计上疏散走道绝对不能过于复杂,疏散楼梯首层必须要直接通向室外,不能绕来绕去,穿过可燃物较多的空间。而现代高层建筑内部会有许多的“S”形或“U”形走廊,在紧急时人们很难辨别出正确方向。考虑到紧急时人们缺乏思考能力且时间紧迫,所以疏散路线要简捷,易辨认,易判断方向。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疏散走道、地面、墙面、吊顶一般均不得采用可燃材料装修,且需安装自动喷淋设备。(2)疏散走道必须要做到门与房间隔开,起到一定隔离火源的作用。(3)距安全出口1.4米内不得设置台阶,走道上也应尽量避免设置踏步,宜用缓坡[1]。(4)疏散楼梯首层宜直接将出口开向室外。建筑中情况比较复杂,疏散楼梯必须设置在建筑中部时,疏散楼梯应设置简短封闭的走道或门厅通出室外。规范对4层以下的建筑作了放宽,允许首层楼梯间的出口在距外部出口15米的范围内。(5)疏散楼梯间内除设置与疏散走道相通的防火门外,开水房、厨房等其它任何房间的门均不得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大开间办公区、多功能厅、商场等,考虑到多方,可以直接开向楼梯间,但应控制大开间内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4]。(6)疏散路线的设计要符合人们的日常习惯。人们在紧急时习惯走平常熟悉的路线,所以在不知疏散出口、楼梯间位置时,将其靠近方便实用的位置,将常用路线与紧急路线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以及安全出口畅通是安全出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足额的安全出口数量。正常情况下,人们是有秩序的,但在火灾发生时,由于人们惊恐的心理状态,易出现拥堵。如旅馆、写字楼、科教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通讯建筑等人员密集公众建筑,每个分区应设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而对于剧院、电影院、礼堂等观众厅安全出口数目不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员数目不可多余250人[5]。
(2)合理的安全出口宽带。安全出口的宽度可按使用人数和拜仁指标[3]计算确定。不同建筑场所有不同的百人宽度。
(3)时刻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
三、要严格控制好安全疏散的距离。
全疏散距离在规范中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在计算时难以把握。在设计时,较难把握的情况的解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丁字型走道计算疏散出口(房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时,袋形部分可以折算成两倍的距离计算成双向疏散的距离。如丁字型袋形走道部分疏散距离为5米,双向部分疏散的距离为10米,则为20米的双向疏散距离。(2)大开间内至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宜超过30米[1]。(3)套式房间疏散距离的计算,应是最远的房间内的任一点至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
四、人员疏散宽度的计算非常重要。
以前的设计,感觉最难进行的就是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安全出口的疏散宽度计算,因为场所内人数的统计很难确定,但这一环节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上是非常重要的。火灾发生时,人员越多,逃生就会越困难,危险性就更大,堵在通道、安全出口处死亡的情况非常多。设计时,对人员疏散宽度中的人数的统计计算应掌握以下要点:
五、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必须要合理,应急照明的设置也很关键。
在消防设计上,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往往会被轻视,应急照明照度的计算也很不被理解。特别是在装修设计上,普通的设计公司根本不理解这两种设施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法,能省则省,能方便则方便,能偷工减料则偷工减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种消防设施在疏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消防审查人员也往往会轻视这个环节的审查,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在设计时,对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1)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有连续性,指示方向应按就近原则,尽量少用双向疏散指示标志,以免产生误导,影响人员逃生时间。双向疏散走道设置间距不应超过20米,袋形走道不应超过10米,转弯处及安全出口处均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1]。(2)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上应采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地面上宜采用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其它不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应禁用。(3)大开间的室内疏散指示标志宜设置在地面上或挂在吊顶上,因为在柱子上或墙面上设置时容易被遮挡。大开间应尽量在通道的地面上设置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此种效果最好。
结语: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消防疏散设计在整个建筑的设计中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消防设计应注重整体布局与细节。
参考文献
[1]周小忠.浅谈高层综合性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计[J].2004,12.
[2]于令学.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刍议[Z].2004.[3]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3]刘晓娟.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对疏散时间的影响[J].2008,10.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工程,节能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某高层建筑给水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层数32层,除了1-4层为商场铺面,其余均为住宅。为保证整栋建筑的正常用水,工程计划满足每人每天280L的用水量。(其中在建筑的顶层塔楼上部,分别布置了2个体积为8m3的生活水箱,水箱应用22KW的2台生活水泵,其中4-15层的低区和16-30层的高区,均由生活水箱供水,其中水泵每天运行的极限时间为11小时,总耗电量为24kwm。另外工程采用恒压变频给水方式,除了水泵-水箱供水,4-28层的高区和低区,均设置了不同型号规格的生活水泵,其中高区设置3台11kw的生活水泵和1台4kw的生活小水泵,而低区设置了3台7.5kw的生活水泵和1台3kw小水泵。工程计划由工频泵和变频泵配合控制用水量,高峰期时,高区由11kw的1#工频泵和11kw的1#变频泵,以持续4小时的时间分配用水量,低区由7.5kw的3#工频泵和7.5kw的3#变频泵,以持续4小时的时间分配用水量;中峰期时,高区由11kw的1#变频泵,以持续10小时的时间分配用水量,低区由7.5kw的3#变频泵,以持续10小时的时间分配用水量;低峰期时,高区由4kw的2#变频泵,以持续10小时的时间分配用水量,低区由3kw的4#变频泵,以持续10小时的时间分配用水量。
2.案例工程给水工程施工节能效果的提升建议
2.1给水方式的选择
确定给水分区原则的基础上,需要选择成本费用低、技术效益高和安全系数可靠的给水方式工程需要合理设置水表,在不违背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在使用年限、准确度等都较好的水表,同时安装匹配型的过滤器,譬如当前高层建筑常用的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其中远传水表能够有效连接普通机械水表信号线和数据采集机信号线,并将数据信息传递至智能管理微机,减少人工抄表的次数,并且所提供的数据更为准确;而IC卡智能水表实现管理系统和智能水表间双向数据传递,具有明显智能化管理特征,用水时该表可以实时监测到水流信号,对这些水表的放置,可选择于楼梯空旷位置,并在平台位置设置给水立管。与此同时,节水器具也是建筑节水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具体节水器具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器具的节水性能,譬如节水型水龙头,据相关推广报告称,陶瓷阀芯水龙头等,相比于普通类型的水龙头,可以节约25%的水量;再如供水系统,可引入自备水源的给水管网,由引水管、给水附件、给水管道和相关设施等搭配而成,助力于整个给水系统的节能推广。
2.2热水系统无效冷水量的减少
首先是热水循环系统,当前商住高层建筑的热水循环方式,有干管、立管和支管三种形式,循环系统对于控制无效冷水量,其中立管循环节水效果最好,在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建议案例工程采用立管的热水循环方式;其次是限期改造现有但尚未应用循环热水的供应系统,笔者建议定时检查案例工程的热水供应系统,一旦发现存在无效冷水量超出规定标准的情况,则需要增设热水回水管;再次是管道的保温,工程的局部热水供应,基本没有设置回水管,加快了热水管内部水流散热,针对这种情况,在建筑设计期间,在考虑建筑功能布局的同时,还需要尽量缩短热水管线的长度,另外是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加强热水管的保温功能,譬如回水装置的应用;最后是提高温控装置的灵敏度,并采用双阀门调节的方式,降低启动配水装置后的调节频率,便于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符合温度需求的热水。
2.3超压出流问题的解决
结合案例工程的施工,超压出流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技术:首先是合理分区,以竖向的方式划分案例工程的生活给水系统,并综合考虑给水系统设备的性能、建筑层数、水泵性能等,控制好给水系统配水点的静水压;其次是采用水箱供水的方式,由于案例工程南北两条市政道路的市政管网,仅能满足1-4层的用户供水,因此4层以上的用户,可考虑采用水箱供水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供水,不仅可靠,而且稳定,能够控制配水点的压力波动,起到良好的节水效果;再次是减压装置的安装,譬如在每层进户管道的位置,将节流塞等减压装置安装在水表之前,用于调节超压出流量,另外根据配水点的静压和水量,合理确定给水的压力范围,通过管路剩余水头的减少,促使供水处于均衡分配状态,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和降低漏失率的目的。
2.4叠压给水技术应用
叠压给水方式,其原理是应用无负压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一端连接于市政管网上,借助市政管网的余压,以减少供水压力的损耗,同时可有效规避水质二次污染问题的出现。案例工程选择叠压给水方式,所应用的无负压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直接往调节罐引入水管网的水,同步排除调节罐内部的空气,在水充满整个调节罐后,就会自动关闭真空消除器,通过止回阀直接向给水管网供水。这种给水方式,不仅能够消除自来水管网的负压,而且还能够提高用水高峰期的系统适应性。在应用叠压给水供应系统之前,笔者建议根据稳流补偿器的容积、每天高峰期每户最高用水量、每天用水高峰期自来水来水量、最大用水高峰期的持续时间等,估算出供水保证率,以求这种供水方式应用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住高层建筑给水,长期以来受到节能技术瓶颈的限制,存在严重的给水资源浪费问题,要求在该工程施工期间应用节能技术,以完善整个给水工程的节能系统。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商住高层建筑给水节能技术应用的方法,但由于不同建筑的给水施工情况和条件具有差异性,因此还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对相关技术进行因地制宜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孙友进.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能耗构成和节能措施分析[J].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18):199.
【关键词】悬挑脚手架;高层建筑;视觉效果;文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悬挑式脚手架具有搭设方便、安全可靠、成本节约等优点,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使用。良好的外架形象是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的第一视觉效果,是施工企业对外展示的第一名片,强化悬挑架的视觉效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脚手架的管理与维护原则
当悬挑脚手架完成以后,经验收进入使用期以及维护期。相关管理人员应重点注意以下内容:
1.外挑架架体上的施工荷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定期检查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是否牢固可靠;因施工需要求而拆除的连墙杆是否先加固后拆除,恢复时是否按要求重新加设。
3.悬挑梁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立杆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定期检查材料是否已经变形或破坏,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并检查进场材料。
5.建立三级巡查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公司抽检,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建立台账,逐项落实处理。
6.不定期组织在楼层上作业的班组进行交底,明确成品保护(如调运材料时压弯钢管)及安全操作意识,保证搭设完好的悬挑架不受二次破坏。
二、外架长期保持整洁的办法
1.准备工作
现场应修建安全网清洗池;外架阳角部位、受料平台洞口两侧、施工电梯洞口两侧应设置双立杆;立杆间距均匀;外排大横杆间距900mm,间距误差及两端水平标高误差不得超过20mm;排大横杆时,应从阳角、洞口两侧开始排杆。确保阳角处外排大横杆外露长度不得低于100mm,不应超过150mm;受料平台洞口、施工电梯洞口大横杆应断开布置,两侧大横杆向洞口内露头长度不得低于100mm,不应超过150mm.洞口处用短横杆单独连接;每挑架顶面立杆端头应在同一水平标高上(顶节点立杆可以向下搭接),并在顶部设置一道锁口大横杆;每挑架立杆排布必须在同一条铅锤线上;小横杆伸出外立面长度不得超高150mm。
2.外架立面观感要求
横平(大横杆水平;外架顶部立杆端头水平;标语张挂水平;色带绑扎水平)
竖直(立杆铅直、上下同线;安全网接头上下同线)
角正(转角方正;外露大横杆端头长度一致,外露长度不超过150mm;卸料平台洞口方正)
面平(小横杆外露长度一致,外露不超过150mm.安全网绷紧绷直,绑扎牢固,不透光)
清洁(不得有污染)
完好(不得有破损)
3.安全网挂设要求
安全网应从端头、卸料平台、施工电梯洞口处开始布置,确保端头处或洞口两侧整齐。断头处安全网竖向边与立杆绑扎间距不得超过400mm,绷紧扎牢。
卸料平台洞口处单独张挂安全网,便于拆安。
外架阳角处安全网连续绕过,阳角应顺直、绷紧。
外架张挂安全网时必须绷紧绷直,绑扎间距不得超过400mm,竖向搭接结头处必须绷直。搭接长度不得低于200mm,同一面墙搭接长度必须统一,同一面墙竖向接缝应在一条线上。
色带每三层张挂一道(每挑架海底一道,中间一道。如为顶层挑架,上口增加一道),色带应绷紧,与每根立杆相交处均应进行两点绑扎,绑扎应牢固。色带接头必须在立杆上绑扎接头。
三、使用管控
1.按谁施工谁负责、谁污损谁负责、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控。
2.安全网更换一律由外架班组进行,更换人工费,由项目生产会议讨论通过。
3.属混凝土班组污损的,混凝土班组必须立即冲洗干净,如当天未冲洗干净,第二天应告知混凝土组长,并立即安排外架组拆换。由混凝土班组赔偿项目部安全网成本+外架组安拆人工费。
4.属木工班组破损的,发现后应立即告知木工组长,并安排外架组拆换。由木工班组赔偿项目部安全网成本+外架组安拆人工费。
5.属其他班组污损或破坏的,发现后应立即告知相关班组负责人,并安排外架组拆换。由相关班组赔偿项目部安全网成本+外架组安拆人工费。
6.卸料平台洞口拆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将安全网恢复(最迟不得超过卸料平台安装完成后半天时间)。如超过规定时间,应立即告知相关班组负责人,并安排外架组恢复。由相关班组赔偿外架组安拆人工费。
四、安全网拆除
1、外架拆除前,必须先拆除安全网,并折叠堆码整齐,统一运至清洗处。禁止边拆外架边拆安全网的行为,禁止现场安全网乱堆现象。
2、拆除后的安全网必须运至集中清洗处进行清洗,以备二次使用。
3、未经清洗的安全网不得进行二次张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同时对市容市貌要求也越来越高,搞好施工脚手架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施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通过良好的现场管理,不断改进提升悬挑架的外观视觉效果,对提升行业形象,美化市容市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洪光,刘津明.落地式脚手架倒塌事故分析[J].山西建筑.2009(11)
[2] 徐健,范利霞.脚手架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9(07)
关键词:建筑设计;高层设计;分类设计;安全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people also mo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higher demands. Firstly,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n the summary,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three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building fire, electrical and lightning strike and other content, on safety protection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design; safet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业发展的脚步十分快速,而建筑业在思维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也不断提升,其形式也不再单一,发展方向十分复杂,不过,由于事情的两面性,也因此诞生了建筑设计的缺陷。这成为了城市中必要的风景的时候,还涉及到怎样提升建筑设计效果的情况,怎样完成完美的设计是当前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1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1.1 高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科学,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向:一个是楼高越来越高,层数变多,在我国,较高的建筑已经超过80 层,技术较为领先,第二个是对新型材料的使用,以及新的结构组织的选择。砼材料的性能在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建筑业的发展,第三是,布置的形式变得日益复杂化,高层已经不再追求形式的均匀对称,横平竖直,而是有了对曲线的不和谐线条的应用,通过计算和数据分析来达到创造性的目的,这需要设计的理念更为新颖。第四,节能减排,抗震元素的应用。
1.2 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主要包括:一是整体尺度。要推进整体尺度的均衡性,应当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提升这一点。高层建筑对于造型的提升体现在能够很好把握主体,顶部,裙房等位置的相互关系;建筑的细节部分和整体之间有直接关系,细节的把握也要以整体为依据,划分尺度应当有一定的等级,使得造型能力更丰富,更有内涵。第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高层建筑与周围建筑,街道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可以将其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尺寸的计划事物会给整个城环境的和谐带来负面影响,包含行人以审美视角来看待建筑的和谐程度,高层建筑主体如果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最好街道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不会给人造成压迫,第三,细部尺度的把握。这要求设计师对于高层建筑的整套题形态有一定敏感程度,能够精确掌握尺度差异带来人的感官的差异,从而是建筑效果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取得最好的建筑效果。
2 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2.1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2.2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3 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3.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3.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4 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4.1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4.2电气的问题
4.2.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4.2.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4.2.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4.3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5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控制
住宅的总体规划应与单体建筑相协调,充分考虑各种宏观因素(如地区、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对单体布局的影响,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天然热源、风源等来实现每一栋住宅建筑单体夏季都有充足的迎风面,冬季都有充足的日照,以满足采暖、通风与采光的要求。单体之间的组合对气流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部易受到回旋涡流的作用,容易出现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从而形成不利的小区微气候。因此,为了营造绿色舒适的小区微环境,应调整好单体之间的组合,使每栋建筑物处于周围建筑物的气流旋涡区之外,避免出现滞流区。另外,绿化和水体可以改善小区的微气候。设计时,应结合居住区规划布置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小区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热岛强度等各项指标符合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
6 结语
伴随高层建筑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建筑设计的规范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讨论了高层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总结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建筑的种类以及针对性的设计理念,为高层建筑的前景拓展了思路。
参 考 文 献
[1]李世权. 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理念[J] . 山西建筑,2009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存在着大量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1.1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是首要研究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就很难建造出具有合理结构性能的房屋。通过设计,我们可以有效的避免高层建筑物在低级地震情况下遭到破坏,在高级地震情况下的塌毁。在做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不应该片面的追求外观而忽略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合理性、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使高层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使用性能。
1.2高层建筑使用的材料及施工工序在建筑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对建筑的结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房屋建造时,运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必然远胜劣质的建筑材料。然而,现今许多建筑商为了节约建筑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此种做法虽会带来短期效益,却埋下了长期的隐患。在施工水平、施工环境、建筑设计相同的情况下,高质量的材料必然带来更好的建筑效果。安全性高的建筑,不仅需要有好的建筑材料,还需要有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和专业的监督管理团队,来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此方能确保建筑的设计性能和使用性能得以实现。
2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策略分析
2.1提高结构的规则性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的选择,还应该从建筑的平面结构上找到抗震的设计点,按照抗震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的平面结构进行规范设计。一般而言,建筑的外在形态是衡量建筑总体是否合理的一个标准。规则的建筑结构,其抗震效果也会较好。具有对称轴的建筑,我们称之为对称建筑。对称建筑主要有剪力墙结构、圆筒体结构、板式结构等形式。建筑平面没有对称轴的,我们称为不对称建筑。不对称结构主要有S型、L型以及一侧有电梯的结构等。只有在建造前期进行合理的、巧妙的设计,将原本不对称的结构,通过配重、添加等方式让建筑能够实现近乎对称,才能实现结构的科学性。衡量建筑是否合理,是不是有规则的建筑,主要是观察此建筑的主体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规则,这就要求设计师进行多方面的考虑:(1)当建筑受侧力影响时,要求建筑的两侧都要有足够的强度,两侧的柔韧性也都要在同一水平线上;(2)建筑的抗拉能力应相对均衡,不能出现突然变形的情况;(3)一个建筑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轴线,在每个轴线方向,应保证这一结构具有同等的强度,唯有如此方能有利于提升建筑总体的抵御能力;(4)一个建筑必然会出现主楼区域和附楼区域,在一个建筑中应该保证建筑内所有区域内的强度都应该在一个水平线上,尽量避免建筑的一侧拉扯另一侧的情况。
2.2增强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性通过与建筑周边环境进行结合,来确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体系,并在施工时,对其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勘测,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利用科学合理的运算模型,进行有效地运算,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尤其是在传力和抗震方面,设计合理可靠的传力路线,以及抗震结构,从而使抗震性能大幅度地提高。如某大型购物中心的结构设计中,在建筑前期就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有效的勘测,并针对此情况,增加了抗震保护柱的设置。同时还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将结构设计成梁式转换层的形式。这些都有力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2.3慎重选择建筑材料高层建筑物采用的抗震材料,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十分巨大。建筑的实际抗震能力与抗震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合格的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选择的过程中,应首先从各种角度来分析抗震材料的具体参数,进而了解整个建筑实际的抗震能力。另外,通过市场调查分析:质量较好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使用性能,还能降低工程的后期成本,更有利于工程的管理。如在某建筑物建设初期,政府就指派专业人员,对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与监督;对采购回来的材料,根据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抽检,防止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性能。
2.4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在其所在位置增加抗震措施和防线的设置,也是一种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当建筑受到强烈的震动后,使其抗震第一防线失效,多层抗震防线的设置,可以弥补第一道防线的不足,进而有效地降低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巨大危害。另外,也可以延迟建筑防震系统的瞬间崩溃。高层建筑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墙壁式框架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方法有效的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