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在各项体育工作中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上好体育课对全面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立体育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在运动场上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在运动场上进行实践而不是在教室内静坐听讲和写读。为此,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工作较为复杂,课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大量的准备工作。

建立体育教学常规,使教师把教学的组织环节、教学环节等形成规格化,有助于加强教学组织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所必需的,对保证有秩序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有其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积极地上好体育课,更好的掌握“三基”,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以及养成好思想、好作风也有积极作用。

二、体育教学常规的基本内容

(一)课前教学常规

1、每个学期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讨论后提交教学领导审批执行。

2、任课教师向教研组提出学期教学使用器材计划。

3、每次课前教师必须写好教案才能上课。编写对老、中、青年教师应有分别不同的要求,教研组长不定期的检查教师的教案。

4、上课前,教师必须整理仪表、穿好运动服装,精神饱满的走上运动场(课堂)。

5、体育委员,课前必须和任课教师联系,配合教师布置和检查教学场地和使用器材。

6、做好培训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工作,每周或教学阶段培训一、二次。

(二)课堂教学常规

1、开始上课时,体育委员按指定地点整队集合,师生礼仪式互相问好致意,教师检查人数,填写教室日记,登记出缺席情况,交待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处理见习生。

2、每次课从事练习活动前,必须检查学生服装,脱下不适宜远动的衣服、鞋帽,安放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小刀、徽章、镜等)。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必须严格整理队伍,指导学生在练习动作中的队形站队方法,按队列顺序去从事体育活动。

3、每次课,目的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讲解要领时贯彻“精讲多练原则”,给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示范动作。教师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护措施。

4、教师上课必须遵循课的结构进行授课,根据学生从事运动中的生理、心理反映情况,可安排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和激烈运动后的放松练习。

5、上课中,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表现,不断的采用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每次课结束时要有小结,讲评以正面教育为主,布置作业和下次课学习要点。安排好学生收拾场地器材,最后进行师生再见结束课。

(三)课后教学常规

1、每次课后教师要做好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改革教学工作。

2、课后及时登记平时考查成绩,期末提出考试或考查评分成绩。

3、每学期召开二至三次教学座谈会,征求体委、小组长、体育积极分子、不同类型的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4、学期结束时,应认真写出专题或全面的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常规的实施,使教师责任明确,教学秩序稳定,逐步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认为它是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三、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四、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根据各项内容的主要任务,有选择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无味。

2.体育游戏在课堂常规组织中的运用

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的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报数游戏、反方向动作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

3.体育游戏在专项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它完成基本内容有关的肌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选择创造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和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如“起跑反应看谁快”。跳山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安排“跳山羊”游戏,长跑弯道技术教学中,可安排“圆圈接力”。这些体育游戏运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技术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技能。

5.游戏法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身体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应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二、运用体育游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游戏的选择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

①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作为准备活动的游戏(如“拉网捞鱼”等)。

②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助练习的游戏(如“迎面接力跑”等)。

③选择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还应该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游戏时,要考虑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训练水平,注意参加游戏的人数、场地器材设备和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情况。组织方法要尽可能地简便,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2.场地器材的准备

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场地离建筑物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受伤。所划界线应鲜明。场地的大小、所用器材的种类等,都应根据游戏的性质、游戏者的水平和人数的多少,以及场地器材条件的许可来决定。有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游戏者去完成,如事先规划场地、自制小沙包等。器材应放在不妨碍活动的地方。使用器材时,特别是投掷器材,要加强安全教育,就必须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投出和回收器材。

3.游戏的讲解

①首先应注意教师与游戏者站立的位置,教师应站在游戏者都能看得见和听得清的地方,讲解要简明扼要,并注意不让游戏者面向阳光或迎风站立。

②讲解游戏的顺序为:游戏的名称;场地布置;游戏者的队形及站位;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与要求;游戏的结果。

③讲解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戏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讲解与示范,既要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结构和要领,帮助游戏者掌握正确的动作。此外,在讲解游戏内容时,还要对游戏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自然常识的教育。

4.裁判员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女生 体育课 准备部分

高中体育课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一块重要基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在高中女生体育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实际分析,高中大部分女生逐渐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视的一个话题,也成为体育教师的一个警钟。很多体育教师感觉高中女生体育课愈发难上,高中女生已进入青春期,学生这个时期的个性越来越强,吃苦耐劳性和毅力越来越差。体育教师会精心准备一堂课,但在看到学生的消极反应后,就再没有心情和勇气进行下去了。所以一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很重要,也很有挑战性,既要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确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加以改良、精心准备。

一、思想教育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女孩子从小就备受宠爱,对于室外的体育活动往往是体力不够。初中的体育中考更使很多女生产生了“恐惧”心理,从不喜欢体育活动发展到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怕累,怕脏,怕苦,往往尽可能躲避体育课,不能躲避的就尽可能敷衍,对于学校体育的目的认识不足。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学生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意义,从高一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常规。讲解体育课课的结构的科学性,每节体育课都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而这些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造成结构的不完整。在进行教育时应以正面教育、个别谈心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启发、少指责,教师应努力做到关心、细心、热心,调动所有女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准备部分的各种练习内容要让学生明确,练习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去参加各种练习,不轻易允许学生因为例假而不参加准备活动,并且告之准备活动的意义。说清道理,引导学生自觉去克服困难,参加体育锻炼。

二、形式多样

(一)组织形式的多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快乐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所谓“喜于心而形于色”。我们可以看出,好课的定义不是规范化的、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我认为,能够让学生快乐,老师就会快乐,这就是一堂好课的最原始的表现。然而教学方法的和内容的单一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组织教法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采用集体形式进行,也可以分组进行,既可定位做,也可以行进间做。在设计组织形式时,我们要跳出传统组织形式的思维模式,坚持形式多变和趣味性的原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习,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不再以固定的组织形式一做到底,而是采用集体、分组、行进间等形式穿行,这就要求队形的不断变化,教师熟练的指挥和学生积极的配合,所以老师的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这种在变化中不断创新的思维,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她们更好地投身体育课堂中。

(二)内容形式的多样

传统的准备活动就是准备跑和传统的准备操。长期下来,令学生失去课的好奇与兴趣。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让准备活动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有欲望去参加,促使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将状态调整到最佳,为整堂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做好铺垫,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传统的准备跑外,体育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活动项目。

游戏是身体运动的组成部分,它促进身体一般发展,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游戏,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准备部分,采用游戏会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课的任务,游戏本身具有内容多样,组织多变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根据课的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游戏,能够有效地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伸展,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及时评价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最好的老师。体育课是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加速器。因此,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爱上体育课,是我们教学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做准备活动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面对这种情况,甚至怎么教都不会的学生。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可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老师的主客观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情的发展,更新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以评价为手段,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对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完善的个性,教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女生的胆子比男生小,上课时要多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那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十分勉强地做完一个动作也需大声鼓励:“好!比上一次有进步!”“如果某个动作再改进就更好了。”“记住动作要领,再来一次。”这样不仅使做动作的学生,而且使其他在场的学生受到感染,消除顾虑,增强自信心。

总而言之,当代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就能带动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让准备活动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将状态调整到最佳,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铁鑫.浅析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学周刊,2011(31).

[2]范珍妹.浅谈游戏在快乐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1).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研究性学习体育教学主动精神

一、引言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增长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然而体育课真地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其个性吗?恰恰相反,如今的体育课往往是依葫芦画瓢,机械照搬多而缺少加工和创造,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精神作了一些初步探究。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奉贤曙光中学高二年级女生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

⑵实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几个平行班实施不同教学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何谓素质和研究性学习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它是知识、能力的内化和升华。(1)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1.体育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开发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体育,在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 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可适性,组织教法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上,把学生 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其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体育教学应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来体现这一要求。体育素质是学生未来身心全面发展的潜在基础,所以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体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

⑴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认同感。

学生对体育的认同是构成体育素质的基本要求。所谓体育认同感,是指在态度上对体育的认可以及形成体育的兴趣与爱好,着眼于显示未来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对体育的认同感作为体育素质的基本内容是适宜的,(3)也是不难解的,现时倡导的“终身体育”要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就必须在态度上做到对体育的认同,因此,基于正确认识之上的体育态度及兴趣与爱好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⑵培养学生个性

个性心理素质是指与学习体育有关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品质的总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通过体育教学形成健全人格——主体性人格有所忽视。从研究性学习观点来看,把体育教学的任务确定为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看似全面,实则失之偏颇。尽管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诸如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上有所重视,但对塑造健全的人格并未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前颇为流行的“快乐体育”是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有意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乐观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⑶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实现教育转轨的今天,有必要将其提高到研究性学习的高度来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点是立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健康的体质是发展的物质基础,未来社会在对人的知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人的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各种升学考试中把体育成绩列入总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应试教育。体育教学在增强体质方面应更重视提高学生机体机能及提高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才是基于发展之上的研究性学习。

3.体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⑴研究性学习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转轨有一个过程,应试教育将在较长的一个时期继续存在,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实际就是处理好学生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不能走极端,过于重视当前发展,以至于考什么练什么,教学上不讲究系统性、连续性,应彻底摒弃这种属应试教育的短期行为,而代之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手段。

⑵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从一定的程度上讲,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性地位,相反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使学生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变传统的他控式教学活动为一定程度上的自控式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的关键。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精神培养现状

体育教学改革近几年在国内体育界相当活跃,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年来积累了不少教法,有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的“学导式”“发现式”等启发教学法:也有加强个别对待为主的“程序教学法”“运动处方教学法”等,但这些教法在现代中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推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存在简单的“一刀切”及单纯的“填鸭式”教育,一些基层中学甚至出现“放羊式”“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课堂教学现象,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单纯的体育技术传授,围绕考试达标来实施教与学,强调学生共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因材施教,制约学生特长及创造性潜力的发展。因此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没什么大不了的,体育成绩好坏也无所谓,反正毕业时总会及格,也有不少人对体育课还存有这样的想法: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像这样的体育课又怎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只有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并有一定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就得靠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要使学生认为体育课就等于是休息课。

(四)学生主动精神培养的作用

以往教师在“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影响下,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和习惯于指挥安排学生的活动,把学生管得死死的,束缚得牢牢的,特别是在教学上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之内,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学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主见、没有了兴趣、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跟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潮流是大相径庭的。而研究性学习所主张的主体性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其根本是主体性——学生为本、学为主体。在体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精神的途径

1.“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

“发现学习”是不直接把所要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习者,仅为学习者提供有关的线索,由学习者自己根据线索先独立发现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发现者”。同时“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从常规上看,教师不直接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平铺直叙地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多种多样事先设置的间接来启发诱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归集这些信息进行深化思维,最后达到对这些事物规律的掌握,从而再指导实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比一贯的模仿来的牢固。

如正面投掷实心球:这是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的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并且具有一定的手臂力量才能将物件投得更远。如果单纯由教师直接进行动作示范和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着模仿学习和练习,就这个教材而言是可以基本完成教学要求的。但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和操作过程就应该是先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投掷姿势进行投掷练习,但有一定的要求,物件必须要掷得比较远。此时学生将会自发地、本能地使用各种姿势进行创意性的投掷。正由于不是模仿练习可以任由发挥一切“出格”的动作,学生的练习也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教师在这个基础上有意识选择若干种投掷姿势(其中必须含有较为正确的姿势)的学生进行对比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较为正确的姿势,然后教师在加以辅正,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发现正对投掷方向,将投掷物高举过头顶,肘高于肩的姿势并且快速挥臂出手,是将物件投得最远的好方法,因此结果是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大为提高。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使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技术技能,也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的规律,再将规律运用到其他相应的内容中去,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自学、自教、自练的教学模式

在深化二期过程中,我针对如今教学改革的“热点”进行了一下尝试。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倡导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要求模仿得越像越好,并力图纠正一切“出格”动作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并非充分认识到这点,还是墨守成规,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改变现状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改变了一下教学模式——自学、自教、自练模式。

本人对几个平行班做了一次试验, 一样是武术教材——太极拳。一半的班级是每位学生发一份教材,布置学生课后根据教材中每个动作下面的注解自学,并说明每节课抽两位同学分别准备一个动作来教其他同学,要求把动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交待清楚(包括每个动作的起势至结束),然后再带领学生分组练习,这一切的程序都有学生自行组织;另一半班级由本人直接把动作教给他们,课前他们对动作一无所知,纯粹模仿本人的动作路线进行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比几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前几个班级对动作理解比较透彻,掌握得也比较牢固。而后几个班级单单因模仿学会了动作,,所以动作掌握得很生疏。这样看来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使学生知道体育课不是只练体不练脑的放松课,也使学生进一步对体育课产生兴趣,让他们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进一步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练习,从而取得体育课的真正效果。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试验,本人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民族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不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还能使他们掌握学习规律,能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去创新,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

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