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 排水 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48-01

1 关于海绵城市

1.1 设计理念

在建设海绵城市之前,需要建立新的设计理念而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传统的城市建设,重视城市路面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大多数是硬化路面,如遇暴雨天气,主要依靠城市地下的排水管渠、泵站等设施来进行排水,以“快速排除”及“末端集中”两方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建设理念,但这样的建设方式通常会导致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应当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城市排水,并以“慢排缓释”及“源头分散”作为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

1.2 设计原则

“海绵城市”作为现代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它的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优先这一原则,应当将自然途径以及人工措施两个方面有效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洪功能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海绵城市理念优势

(1)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理念,以建筑、道路以及绿地等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现代的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产生低影响的开发雨水系。(2)海绵城市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下水资源,填补了地下水不足的空缺,同时能达到净化水质,改善微气候的效果,不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满足了城市现代化规模建设的要求。(3)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有效缓解雾霾天气。雾霾的产生跟水土有关,水土污染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特别是氨氮,氨氮蒸发以后会让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效缓解雾霾现象。

2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海绵城市看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打造像海绵一样的城市,从而实现了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由于传统城市过渡利用土地,使城市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资源也在不断减少,而海绵城市是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又称为低影响设计。基于这种理念,先要对城市内部雨水收集、渗透及过滤等,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其次建立了开敞自然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最后,把雨水融入到景观的设计当中,不仅会减少城市环境压力,减少了排水设施的维护成本。

2.2 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的前提,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减少土地浪费,减少环境破坏,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发挥海绵城市景观的作用。比如,建立自然排水系统,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渗透和利用;建立雨水花园,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少径流量,从而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建立可渗透路面,减少地表水的径流。

2.3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1)在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中的竖向方面的设计。城市在下沉式绿地设计时应该与该城市所规划的绿地场地相结合,在已经硬化的地面周围设计出下沉式绿地,从而硬化后的地表不能吸收的雨水由下沉式绿地蓄积并自然下渗。要想实现既能使雨水成功转化为地下水,还能充分保证行人的安全的目标,就需要城市绿地设计人员合理地对下沉式绿地进行设计,尤其注意下沉式绿地的竖向设计。设计人员需要保证方向正确,坡向必须是由硬化后的地表指向下沉式绿地的。只有坡向正确,雨水才能成功通过已硬化的地表流向下沉式绿地,才能达到自然蓄水、自然下渗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路缘石高度时,应该要注意其高度应该与周围已硬化的地表是一样高的,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时可能是分散进入的,如果设计人员将路缘石的高度设计的比地表高度还高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在路缘石上设置个缺口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雨水可通过流入缺口的方式进入下沉式绿地。设计人员在设计雨水溢流口的位置时,既可以将溢流口设计在下沉式绿地中,也可以将溢流口设计在下沉式绿地与硬化的地表的交接处。一般情况下,雨水蓄积的高度超过了下沉式绿地的高度但没超过已硬化地表高度的时候,那超过部分的雨水可通过溢流口进入排水管道,这是溢流口的作用。

(2)在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中的景观优化方面的设计。从下沉式绿地的使用功能和它所达到的景观效果两个方面来看,目前下沉式绿地设计形式缺乏多样化,达不到美观的效果。想要实现下沉式绿地设计形式多样化,设计人员在进行下沉式绿地设计时可以将雕像、园林水景、楼阁亭台等元素添加进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设计下沉式绿地时和雨水花园、池塘以及湿地相结合,即可提高下沉式绿地的实用性,还能增强它的观赏价值。下沉式绿地在选择植物时,选择的植物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可以选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混合的方式,使下沉式绿地在一年四季中都能达到美观的效果。对于一些大型的绿地设计中,由于下沉式绿地比较大,工程比较浩大,所需要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大型绿地设计时,一般都将大化小,分成小的区域或者在各个路段进行下沉式绿地设计,利用各区域的地形特色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使其既能达到蓄水目的,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4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道路的融合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首先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透水材料,主要是空隙性较好的材料,比如沥青磨耗层,多孔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道路空隙性,提高道路的透水性,让道路遇到雨水时能够快速排除,防止雨水聚集引起的打滑和炫光等,还要在道路旁加强绿化,提高地下水的保持率,这样,海绵绿化建设才能做好。

2.5 城市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主要是起到渗透的作用,而要起到渗透的作用,主要依靠的是“透水铺装技术”。包括: 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道路实行透水铺装后,路面十分抗滑,因为水在落到路面上后,会马上顺着通道流失,不会残留任何水汽,让道路不会因为水汽而导致摩擦力下降,同时这种道路由于不会有水汽残留,所以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夜晚灯光照亮引起的炫光,使驾驶人员不会产生过度的疲劳,提高汽车夜晚行车的安全性。同时这种路面可以减少行车时的噪音,对于行车来说也可以减低噪音。而且这种路面可以防止水漂,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3 结束语

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城市的新型城市,这必将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挑战。因此,只有更好的把“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到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中去,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地表水储存问题,才能够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芸.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25.

[2]阮寅.西安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利用研究――以朱雀花园小区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203

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概念及意义

1.1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概念

当下社会正在进入一个节能环保低碳的生活,节约减排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所以在城市的绿化过程中,也要坚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它是按照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建设和维护的。

1.2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意义

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也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2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园林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违反节约型社会的例子,比如说乱挖湖泊,外地引进其他环境生物,建设大块绿地,人工湖泊等等。这些现象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反而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不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2.1 水景的设计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多雨地区还是干旱区域,很多城市的建设都喜欢建造一些大型的喷泉,人工河流,人工湖泊等等,这些景观的水来源都是城市的居民饮用水,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多不是循环使用的,使得浪费现象加剧。

2.2 高能耗灯具的使用

很多的城市经常喜欢使用高能耗的探照灯,这些探照灯的功率非常的大,探照的距离非常的远,尤其是夜晚的路边和城市的广场上,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些现象使得很多电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还造成了很严重的光污染现象。

3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3.1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兴许一种海绵城市的建设浪潮,这种海绵城市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其从原来的城市排水改为城市吸水,对其城市内的各种建筑物、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进行基础吸水建设,使其为主体承载更多的城市中的水处理,保证其城市的基础运行,并且根据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文条件,对其进行不同的规划设计。

3.2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要求

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多多选择则本地的植物,这些本地的植物都是比较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不会对水分有更多的要求,这样仅仅是自然的降水可以保证植物生长的要求。

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多多种植一些耐旱的植物,他们对于水分的要求是比较少的,能适应干旱的环境,生命力旺盛,非常适合北方的环境种植。

3.3 活化水体与循环使用水

水对于一个景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景观的设计上要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既要做到能够充分发挥出应用的效果,又要做到不浪费,节约用水。

3.4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4.1 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地形因素,在原有的地势基础上进行建设可以减少施工的成本,也降低了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对植被的破坏,减少了噪声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园林的土地利用效率,使得现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使得园林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3.4.2 原有植物和景观充分利用

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物,保留原有的植被,保留这些原有的资源可以充分的节约时间和成本,还能节约其他的资源,这正是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恰当的设计,把原有的植被和建筑等和新的环境相融合,已达到不用重新施工的目的,实现节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到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讨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的不断开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也将成为保障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得以实现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字】:城市;绿色生态;建筑;景观设计

【前言】: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早期产生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促发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一方面是工业发展引发的问题,例如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伦敦烟雾事件,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催生了相应环境法案,为城市环境管理打开了先河;另一方面是能源危机引发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丹麦政府率先在建筑规范中体现能效及节能排放等理念,这也是绿色建筑理念的前身;再一方面是城市发展引发的问题,例如韩国首尔清溪川生态修复工程,纳鲜兰椭幸兜暮拥牢廴荆到新世纪初期的交通问题和城市雨洪问题,这个项目像是一本活的城市环境治理教科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实现了城市空间在功能,休闲,文化,历史的结合,还深受当地居民喜爱;除此以外,还有特殊自然环境所引发的问题,像澳大利亚因为水资源极度匮乏,因而发展出非常先进的水敏设计(WSUD)和立体绿化设计理念,像新加坡的城市因为淡水匮乏和雨洪问题,而发展出排蓄水体系。这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他们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绿色生态设计的相关标准及设计应用

1.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项目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高到低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包括六个综合性指标,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全生命周期综合性(公建),这涉及到工程建设中的各个专业,例如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和景观等。

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项目,对绿色建筑等级要求有所不同,项目管理对其体系内得分项的选择和偏重也有所不同,在景观专业的得分项目需要视具体要求而定,通常会涉及以下几方面:

(1)绿化用地的合理设置,绿地率需要满足指标要求,地库顶板上的绿地,标准对覆土深度有一定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忽视;

(2)光污染控制,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限制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现在很多项目建筑体本身的散射光可以照亮室外场地,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筑自发光,合理设计景观灯具种类和间距,减少室外照明过量,避免场所光污染和能源浪费;

(3)热岛强度控制,户外活动场地的选定和设计需要参考风光环境分析,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乔木及构筑物遮荫面积达到一定比率,尽量为使用者提供更佳舒适的环境;

(4)无障碍设计,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可达性以及人性化设计上;

(5)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数量和面积要满足指标要求,分布上要体现在场地空间的均好性,便于交通,停车场地也可以考虑绿色生态停车场设计;

(6)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室外活动场地可以错时向周边居民开放,为周围居民提供相应户外设施,例如特色座椅及活动家具等;

(7)雨水规划与设计,利用下凹式绿地以及雨水花园等雨水蓄水措施,引导屋面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用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比率;

(8)场地雨水外排总量控制,满足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9)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选择本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式绿化,种植区种植土壤深度满足种植要求,适当引入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

(10)绿化应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浇灌方式,控制节水浇灌绿化面积比例,可以采用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控制装置,在植物品种上宜考虑无需人工浇灌植物;

(11)地面,屋面,外墙材料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要求,不同材料的反射系数有所不同,例如石材,一般浅色石材反射系数较高,深色石材更容易吸收辐射,从而反射系数较低,国内相应标准还有待完善,此外,在人性化设计理念中,浅色材料更容易产生炫光和光污染,所以这一项上,材料选择还要视具体项目具体环境条件而论。

1.2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主要针对城市的雨洪管理,在雨洪季节,设置有效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措施,在干旱,灌溉时节以及其他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是比较新的标准,局部城市或地区作为试点开始参考和实行,以深圳市为例,现行的审查依据包括:《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及查算图表,《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相关的低碳生态及低影响开发指标,国家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已经的技术规范、指南、图集。

海绵城市的综合性在于他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种类,需要业主或管理方统一协调和指令,政府部门也会起到指导和审核的作用,例如位于深圳前海的弘毅中心项目,在海绵城市设计方面,政府会对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提出明确意见,按照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一般应满足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的指标要求,以此审核景观方案设计中的各类型场地以及具体细节设计。

在景观场地规划中,建议多的采用能够降低雨水径流系数的地面设计,例如绿地和透水地面,屋顶空间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屋顶绿化区域覆土厚度需要达到标准要求,地面层需要考虑透水铺装,其面积需要满足地标径流系数要求。

关于雨水控制规模,有相应的指标和要求,常见的办法包括设计下凹式绿地进行雨水收集,下凹式的面积和深度需要满足与水蓄水量要求,另外一种解决途径就是在设计地面蓄水容器收集屋面和墙面雨水,或地下蓄水容器收集地面径流的雨水,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雨水调蓄的作用,各类项目根据不同需求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解决途径。

海绵城市设计在优化城市雨洪问题的同时,也对传统景观设计带来了考验,例如透水地面的品质感,进口产品质优价高,国内产品品质和施工水准较难把控等问题;还有下凹式绿地的形式,虽然可以满足雨水储存的功能,但是他的形式是否与场地的性质相符合,传统的审美观能否接受这种形式,这些都是业主和设计师需要共同考虑和面对的问题;再者关于设置蓄水容器,对建筑结构,场地空间条件,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管理维护等都存在一定的未知和挑战。

1.3 LEED建筑评估体系

LEED是英文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缩写,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在国际上各类建筑的环境保护价值评价,绿色建筑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评估中,被公认为比较权威的标准。

在美国很多地区已经将LEED标准体系纳入建设项目的硬性标准,所以很多建筑师会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成为LEED认证工程师,现代国际商业贸易往来与发展,许多跨国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例如世界500强公司美国默沙东制药就在中国杭州建设分部制药厂,其工程就采用LEED评价标准,在景观设计上取得的得分项包括:各类绿地性质及面积比率,地面材料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当地本土植物的选择,以及户外活动场地乔木及构筑物遮荫面积比率等。

1.4 水敏设计(WSUD)理念

WSUD是英文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的缩写,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恢复自然的水循环过程,通过城市规划和设计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负面影响,保护水生态系统,将雨洪,供水,污水管理一体化,兼顾景观和生态系统。

水敏设计在澳大利亚是比较成熟的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法,在国内也有项目实践,例如城市新区规划项目,河道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等政府项目,也有开发商的项目,例如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解决雨洪管理和低维材料及植物的使用,该项目获得了ASLA通用设计荣誉奖,而且万科在其下很多项目中也在不断实践绿色生态材料和理念。

结束语

我国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仍然是主要的社会综合性问题之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会逐步提高,在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方面,政府会逐渐加大理念导向和工程监控的力度,开发商会逐渐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景观设计领域,绿色生态设计作为一种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工程实践和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研究成功的项目个案,争取实践和推广的机遇,让我们的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林晓晖. 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J]. 福建建筑,2016,(04):36-39.

[2]⒊煽.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海绵城市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6.

[3]戴德艺. 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4]王思元.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绿化,渗透式路面,雨水

1 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就是以国外比较先进的雨洪管理思想为依据,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且贴近于自然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有其独有的六字方针,它们分别是“渗、蓄、滞、排、净、用”,就是要将城市中雨水的渗透、蓄积、净化、滞留、外排和循环利用相结合,全面确保城市无积水、无污水,做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在城市遇到降水时,各个地区的“海绵体”就会发挥其应有作用,深度做到对雨水的吸收和利用。

2 在园林景观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应用与分析

2.1 海绵思想的构想

将城市海绵思想融入到了园林景观绿化中去,以园林中雨水的管理作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注重绿色、环保,从而使海d城市的思想能够全面的体现在园林景观当中。核心在于将园林中水作为园林项目的中心出发点,而整个景观中的绿化以及一些辅的设备则好像是一块具有弹性的巨大海绵,当处于雨季经常产生降雨的时候,海绵就会发挥其他特殊的性质将水充分的吸收,等到雨季过去以后又会将吸收的水分挤出来进行利用,灌溉园区中的植物。在园区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分布均匀的雨水汇聚平面,利用依稀而景观化的处理,将这些平面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水系,绿化、停车场、广场中的雨水通过渗透流入下凹式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的最大储存量,当遇到雨季,下凹式绿地中的水位超过限位线以后,就会通过管道排放到市政管网中去。

2.2 实际建设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项目主要以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等系统作为主要实践依据,深入贯穿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方针,从花园式绿地、道路和地面铺装以及生态停车场等方面分别对其依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实践中最大化的完成生态景观设计目标,达到了维护生态、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作用。

(1)园林景观绿化花园式绿地方面应用

在花园式绿地建造方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思想,将其打造成雨水花园,也就是在低冲击理念下所开发和挖掘的人工下凹式绿地,在雨季可以将雨水进行聚集,并在沙土和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将其进一步的净化,随之渗入到地表内部成为地下涵养水,或者把净化后的雨水供给园林浇灌和景观水使用,使雨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生态化和自然化景观发展,更进一步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绿化项目当中是以景观水池为辅助,花园式绿地为主体的园林建设思想。把景观水池安放在花园的附近,并且用斜坡式道路将两者相结合,这样花园式绿地在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之后不但可以为景观水池提供供给,给予人们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还可以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可以在景观水池的周围用鹅卵石等进行铺设,且周围多培植一些美人蕉、千屈菜、再力花、花菖蒲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按高低进行插放,将花园营造出一种层次感清晰的水景景观,这样在雨水多时可以给予人一种清新、舒爽的体验,在雨水少时也可以营造出一种旱溪美景,使雨水

在植物的作用下得到净化,供景观水池和浇灌使用。

(2)园林景观绿化渗透式路面和铺地应用

渗透式路面是一种能够将雨水通过面层向下层渗透的路面,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以及雨季来临的时候又是非常的明显。园区中路面优先选择为渗透式路面,在广场、人行道以及各种行车道上面都可以使用。主要的实施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透水砖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以及嵌草砖路面,另外还要结合广场的地形地貌进行铺设,要能够达到不论降雨多大都不会积水的效果。园林景观绿化中使用的方式多为透水砖路面,材料主要为多孔混凝土,主要铺设的地点为人行路和广场铺装,这种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但能够达到透水的效果,还十分的美观,同时整体的费用投入相对较低,而且还十分的环保。

(3)园林景观绿化生态停车场应用

生态停车场采用井字植草专用砖进行铺设,整体颜色为绿色,这种砖的使用强度很高,完全能够承受人员的踩踏以及小型车辆的行驶,同时砖的正中心位置又可以铺设草皮,相邻的两个停车位之间有一道长条形状的草坪进行分割,这种方式可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停车场中主要使用的是平道牙以及柔性垫层,同时下雨时停车场内的雨水又可以通过后面的草皮引入生态草沟。每一个车位都会设立道牙,从而规定车辆进入车位的形式轨迹,避免车辆压坏草坪,在每六个车位之间都会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些空隙上种植一些品相较好的景观树,使停车场整体景观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4)雨水利用应用

采用海绵城市的先进技术做法,在雨水的回收和利用率是非常之高,雨水经过水生植物进行初级的净化,然后就可以用于一些景观水池和生态水沟用水,另外这些水还可以使用于绿化管护中的浇灌,不但能够为广场的生态平衡做出贡献,还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后期的绿化维护费用。

3 结语

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把海绵城市建设思想融入到其中,并在规划和建设时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理念,实现了对雨水的科学循环管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海绵建设理念是极具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也为以后海绵思想在其他景观建设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性,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实现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进而促使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于远燕.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6(4):155-157.

[2]文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和推广[J].现代园艺,2016(10):126-127.

[3]邓思连.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6):134.

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洪涝治理;景观设计

现阶段,各地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将洪涝治理,作为主要内容。为解决洪涝治理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冲突,推广新型雨洪控制利用,从实际效果来说,有着不错的成效。现结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做以下分析,提出设计建议。

一、新型雨洪控制理论

从城市雨水管理角度来说,主要经历水量管理、水质管理、可持续管理阶段。新型雨洪控制理念为消减径流,使得雨水能够最大程度上渗入地下与蓄积利用,采取滞留手段,实现补充地下水以及修复水循环等功能,重新塑造水文环境。新型雨洪控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SUDS、最佳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LID等内容。

二、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优势分析

以各大城市均面临的雨洪问题为例,采取提高排水系统水平或者重建排水系统等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控制内涝的作用,但难以真正的解决此问题。可持续的雨洪控制,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状态下的水资源情况,发挥地表植被的作用,降低雨水存续,改善雨水污染问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新型雨洪控制,要从位置选择、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入手,做好设计把控,加强雨洪控制的作用。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以某园林为例,构建雨水收集系统,总蓄水量在130万m3左右。工程设施以景观路面以及下沉花园等方式呈现,达到了节水与养水目标。在园区内部,设置1个雨洪集水池,池子容积为7200m3,实现了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能够节省300万m3的自来水用量。现结合此园林设计实际情况,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内容,做以下论述:

(一)园林道路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应用,集中于道路设计。以美国为例,其实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雨洪控制利用的结合,建设绿色街道体系。通过采取雨水花园措施,实现雨洪控制利用,减少了城市雨水管网建设投入成本,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总结相关设计经验,在设计风景园林道路时,为实现雨洪控制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道路渗透沟。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道路渗透沟时,要结合所在位置与功能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绿地雨水过滤情况来设置。若路面较硬,渗透沟距离要控制在20m左右。对于停车场区域,可选择植草砖停车区域,设置沥青车道和穿孔管,实现集水,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2)渗透性铺装。为解决地下水回灌难题,可利用渗透性铺装的滞留与渗透功能,有效的控制。此措施的应用,能够实现年径流量控制的作用,可控制在85%左右,增强土壤的保水性。

(二)建筑物雨水系统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多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的方式实现。利用植被的滞留水作用,能够实现雨水渗透。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土壤特性与植物特点等,合理选择植物,使用灌木或者花木等,实现雨水渗透,控制雨水径流量。较为常见的雨水花园,其结构如图1所示。利用砂层和砾石层,通过设计穿孔管,实现雨水收集。利用排水管,能够排出积水,实现雨水回收再利用。

(三)人工湿地设计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采取设置人工湿地的方式,借助各类基础设施,比如净化池、清水池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以及利用。通常情况下,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包括净化槽、净化池等,实现雨水收集和排放,净化土壤入渗雨水,减少雨水污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应用,针对暴雨造成的径流与污染,提出采取分散措施,比如可渗透路面和生态植草沟等,来控制雨洪规模。在人工湿地设计时,运用此理念,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合理选择湿地位置,减少了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雨洪控制利用效果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雨水控制利用技术,借助地表植被,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控制,包括水土流失和洪灾等问题,能够减少水资源污染问题,降低排水系统循环负载。总体来说,开展风景园林设计,要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有效结合运用,来增强雨洪控制利用的作用。在雨洪控制利用体系中,包含着各分支系统,比如排水系统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等,需要合理设计,集成各子系统,达到资源优化利用的目标[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有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来看,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时间较短,加之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因此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强化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勇.谈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5(413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