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系统控制公路工程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国家政策、技术规范、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
1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
为实现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各施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质量计划的贯彻落实。要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即项目安全质量部质检工程师施工队质量检查工程师班组兼职质量检查员。
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机构由项目经理部质量负责人(专职质检工程师)和安全质量部与测量试验室负责人组成。项目质量负责人直接由上级安全质量科委派,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一票否决权。
2 确保达到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
质量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全面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标准,就必须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并按ISO9000族质量体系运转,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本着“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原则,严格按标准,精心施工,用全优工程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提高公路使用寿命把创优计划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在投标施工总体安排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中,要考虑的具体质量措施有:项目经理部设精测队,采用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进行桩位定位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施工现场设工地试验室,对工程的材料检验和常规试验统一管理;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梁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以确保混凝土内在和外观质量。
2.1 强化质量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
质量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利用现场质量标语、板报、上质量课、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第一、争创优质工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观点,调动每个职工创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开展技术质量培训,提高职工技术质量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1)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岗位标准,操作规程。(2)工艺标准,作业指导,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经验。培训方式采取:(1)自办研讨班,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技术交流。(2)走出去参观见学,取别人之长为我所用,学以致用。(3)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和现场示范讲解活动。(4)开办夜校,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总结提高。(5)创办报刊、板报,刊登质量知识,供职工业余学习。
2.2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成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各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小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同时建立内部质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
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八项制度:(1)工程测量换手复核制度;(2)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3)工程质量责任挂牌制度;(4)工程质量评定奖罚制度;(5)工程质量定期检查制度;(6)工程质量调查报告制度;(7)工程竣工质量签证制度;(8)重点工程质量把关制度。
2.3 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技术手段
项目经理部设置中心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及专职计量检测人员,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严格执行计量设备和器具的检定规程,保证取值的正确性。要经常对职工进行计量法规教育,明确计量工作责任和重要性。试验技术人员要及时深入工地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计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试验器具进行标定、维修、保养,以保证检测精度。
2.4 突出重点工程,严格质量管理点管理
针对工程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以及质量关键部位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建立质量管理点。根据特点,编制特殊工程施工工艺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实施预测预防,进行超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每一分项工程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施工质量。项目经理部精测队,负责本工程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以确保测量和施工质量。测量队配备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和精干的测量技术人员。
2.5 开展QC小组活动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通病;在创优过程中,为解决质量难题,消除质量通病,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技术攻关,狠抓薄弱环节,严格按工艺施工,以彻底消除质量通病。推行TQC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在抓好当前工序质量的同时注意保护上道工序成果,注意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3 保证施工工艺标准的主要措施
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3.1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3.2 坚持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设计图纸中标明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均属级配管理范围,其配合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申报与复核,并签发配合比通知单。项目试验工程师负责接受配合比通知单,并根据通知单校验计量器,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制作、养护及送试块工作。
3.3 坚持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混凝土浇灌令”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填写申请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签发后实施。
3.4 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
3.5 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3.6 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4 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4.1 内部专职质检小组制度
项目经理部成立“内部专职质检小组”,对本合同工程质量实行宏观控制,每月20~25日检查工程质量,月底出一次质检情况报告。
4.2 定期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单位工程质量大检查;
各施工队每周进行一次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查;
各施工班组质检员负责其施工项目的日常质量措施的落实和督促, 随时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4.3优质优价制度
项目经理部对施工单位验工计价实行优质优价制度。对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按造价的95%进行验工计价;合格率达不到100%的不计价,责令其返工重作,并对其管理层进行经济处罚。优良率达到90%以上,荣获甲方评定的先进称号的工程,按造价的0.5%实行奖励,同时对管理层和施工队实施重奖。
在建设中,通过上述系统管理措施,达到控制质量目的,全面提高公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宋维佳.浅谈施工控制和管理[J].经济师,2007(09).
[2]李明,张茂成.质量管理在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华商,2007(Z3).
[3]刘建华,刘艳波,刘超锋.外方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3).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是指高校针对“卓越计划”及行业特点及要求所制定的,确保既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目标实现的序列体系文件,在计划开展的过程中,依照体系文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活动。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贯穿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指导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体系应渗透到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以充分利用学校及校外相关资源,协调教育中的个人行为,保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能否按“卓越计划”标准要求而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它可以推进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具体意义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卓越工程师教育活动
人才质量是教育评判的唯一标准。由于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单位而言,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及监控体系,对用人单位而言,缺乏合理的人才标准及评价体系。所以,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单位均在“卓越计划”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展教育活动,其教育的成败目前尚难以评判。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管理与控制在时空上有机结合,各级领导和决策者以及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和管理的广大师生员工都经常不断地检查了解和评价卓越工程各项教育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对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完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实施管理是由管理指标体系来控制的,通过信息系统,全面地搜集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及行业工程要求等方面信息,对教育与管理工作达到卓越工程师目标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实施目标管理。
2.提供决策信息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调动
“学校教学与管理人员、行(企)业教学与管理人员及学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人才需要。质量管理活动是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诸多因素、众多环节的全面性管理,是对教学活动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是校内外相关教学与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全员性参与并接受管理的过程。因此,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要素的渗透与桥梁作用,它可使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工作在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及科学化,使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及广大师生按行为准则办事,并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的工作,促进相关行(企)业的深度参与;可使相关领导及决策者及时、准确掌握卓越工程师教学和管理的状况,为科学决策,开展相关教学内容、培养方案的改革及优化,搞好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3.密切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实现办学良性循环
高校建立完善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是进行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实现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同时,它也能密切院校与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发挥行(企)业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及监督作用,有利于根据社会需求对卓越工程师教育进行及时的调节,进而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引导学校在面向社会、行使依法自主办学权利的同时,确立起能够取信于社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保障体系。
4.有利于卓越工程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行政部门必将减少对高校内部管理的直接干预,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削弱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与支持。建立并实施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既有利于激励各培养单位间的良性竞争和经验交流,不断深化探索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出“卓越”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内在动力,也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卓越工程师培养院校的相关培养质量及教学信息,及时调整管理规定,确保宏观调控的时效性。
5.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制造大国到工业制造强国的发展过渡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卓越计划”的大前提下,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订和实施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可使所培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更好地切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及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可以粗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管理,建立起更加系统的、科学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属于软件建设。其中,全面质量管理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由来已久,其目的是:组织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及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方法、专业技术、数理统计及规章制度,建立起从招生、入学教育、校内教学、校外教学、实习、毕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卓越工程师与其他高等教育一样提供一种教育服务,其教育必须对学生、政府和社会负责,它不但要满足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要满足政府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但卓越工程师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较,其具体要求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其强调企业的深度参与性,学生工程应用、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等要求。因此,在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下文运用“三全一多”原理分析卓越工程师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
1.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指的是高校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全过程。前期工作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是从社会市场调研开始,即在充分把握市场对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来设置专业,然后是制订招生计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等整个前期工作。在此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要能够确保市场调研的科学实施,其内容要涉及调研的目的、对象、由谁做、如何监控、时效性保证等方面内容。考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特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细节应有所调整。例如,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工业界,要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而且应由学校及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调研。在充分把握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来设计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进而为人才培养前期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同时,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为应对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确定合理的调研周期,确保前期工作的时效性。
招生与选拔过程。拥有一批立志于我国工程事业、有稳定的专业思想、学习目的清楚、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是从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应涉及招生的各环节,其中包括招生对象、规模、条件、模式、取舍标准、淘汰机制等方面。考虑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殊性,应充分考虑企业参与学校招生的机制,以减少因盲目填报自愿和盲目招生所导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资源的浪费。企业人员全程参与招生选拔工作的优势体现为:(1)招生计划的制订方面。我国工业规模庞大,教育部门很难做出准确预测,可能造成招生数量的盲目性。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核心研究资料而参与招生计划的制订,具有规划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2)招生宣传方面。企业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可充分展示专业和行业的优势,使更多的学生对卓越工程师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了解。(3)招生标准的制定方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不仅要符合教育部及大专业规定的通用标准,而且要符合行业工程人才标准的要求。企业可以从合格工程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出发参与招生标准的制定,可以使行业标准更加切合社会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等多角度地选拔卓越工程师培养对象,谢绝那些不具潜质或无志于工程事业的学生。(4)联合招生。由企业与有志于工程事业的学生预先签订协议,以企业的名义选拔卓越工程师班,这样既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对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约定学习期间由企业交付包括学费甚至部分生活费等费用,院校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为校企合作招生提供制度保证,其内容应明确在企业介入招生环节时,企业、学生和院校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培养过程。卓越工程师班通过招生选拔成立之后,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工程及创新能力训练、社会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确保人才质量符合卓越工程师的标准要求。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要求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要求企业现场教学及实践的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要覆盖现场教学各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就业与反馈过程,在国内外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大环境下,学生就业的难易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要涉及就业指导、统计分析等方面,尤其是要充分收集来自学生、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并查找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要注意学生就业后不是学校“泼出的水”,而是“移植的树”,学生在工作中成长所表现的能力与素质是教育质量的良好载体。学校要有适当的跟踪调查机制,确保能够收集到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反馈信息。另外,质量管理体系要能够充分调动行(企)业的积极性,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
以上各环节过程不是分立的阶段,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桥梁作用,要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既要保证信息有效传递,也要保证实施效果得到有效监督与实时调控的完整体系。从而实现质量体系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各自的管理循环,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推动整个体系的大循环,以螺旋式上升的管理模式使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2.全方位质量管理
全方位指的是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学生管理、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社交能力的培养、工程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属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相关部门和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总目标而工作。换句话说,全方位指的是整个卓越工程师的教育质量管理。在提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强调管理是通过协调人的活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它不仅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还能使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满意值。要始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实施在线的、实时的、动态的管理,以达到整个系统良好的受控运行状态,进而确保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全方位还要涉及企业深度参与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校内外相关部门和单位而言,分别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和质量标准,其质量标准由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最终质量标准分解而成。
3.全员质量管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指校内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参与的质量管理,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卓越工程师教育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的每一系部、处室、系统、科室、车间的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要求参与卓越工程师“教、学、管理”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把学校制定的各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与环节、岗位。建立各种规范标准,确保“教、学、管理”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去。卓越工程师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多”指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工程特点及其人才标准要求而采取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方法。这是因为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多而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办法。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前言
质量是产品和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水平。大型建筑工程,因涉及工种多,技术含量高和各个环节的协调等许多问题,使得实施项目质量控制显得格外重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指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利用系统工程理论,结合其他先进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工作以求在达到建筑质量、工期、造价、环保及其他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而工序质量控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最终效果。
一、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
2、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 。 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
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问题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 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 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 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三、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 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 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1、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 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 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 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二是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 , 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三是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 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 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 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 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 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 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 这样,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一是样板制度的落实。 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 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 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第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 故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二是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 ,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三是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 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
3、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工作是: 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 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验收检查。 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总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四、结语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我们知道,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Abstract: Tod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ravel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 Construction quality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ject, an enterprise wants to survive for a long time, it must be under strict engineering qual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survey, from th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new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engineering survey of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new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25 前言:
各种测绘新技术,比如影像提取技术、GPS测量技术、数字化技术、遥感(RS)技术等,正在渗入到各个工程领域中,深刻影响着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在目前这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应用这些新技术保障工程测量的精度,提高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
1 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
测量学是从人类经验中发展而来兼有时代性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测量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总之,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毕后,还要进行竣工线的投测,即对设备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测量,来保证设备工艺的流畅。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工程测量同样重要。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2 测量新技术应用分析
2.1 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TMS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 Setout隧道放样和TMS Profile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 Office。其中,TMS Office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的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的CF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 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等格式。 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各种信息,像断面列、超欠挖面积列、断面桩号、断面点列、施测仪器、日期和人员等信息。这个软件还可以进行地质超挖面积的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断面中心等计算。总之,TMS隧道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2.2 GPS测量技术在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导航、变形监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的独特性,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测量中也有广阔的应用。由于GPS测量仪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测量不再受到地形地势等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中的传算点和过度点的测量工作,使控制选点变的较为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可以不受到时间、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了。
特别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GPS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例如,在引水式工程中,特别是长距离引水工程,明渠引水对地貌的损坏很大并且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将会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在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施工阶段都采用GPS测量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工程所面临的地形地势、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省去大量的人工控制复核,大大减少甚至省去中间过渡点的测量,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GPS测量得到的数据精度很高,大大方便以后的工程建设。
2.3 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
现代测绘技术和测量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地貌等我们所想得到的数据或者图像,特别是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是受到经费或者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这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而仅仅需要PC机、数字化仪器或者绘图仪和扫描仪再加上数字化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工作的目的,更可贵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数字化的成果。总而言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方便、精度高和便于管理应用等优点,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4 工程测量中的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之所以普及的如此迅速,因为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目前,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成为了对地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可以为工程测量中快速的提供基本地形图、地籍图等,十分便利。
3 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建议
前言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水利工程相关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质量控制问题,进而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另外,还应当加大管理力度,促使我国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1.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我国部分水利工程在施工环节常常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影响正常施工周期。通常情况下,部分水利工程未能提前准备好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可行性工程研究报告及设计文件、企划书等。另外,由于预期经费不足,常造成水利工程设计只能停留在现有资料的分析层面上,而无法对周边环境及水资源配置等情况展开详细的调查,甚至缺少地质勘测数据,这些都会导致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实用性较差,并且不利于新型工艺的引入,故而要想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必须确保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1.2施工技术落实效果不佳
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往往无法满足建设需求,且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也不够充足,进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施工效果。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施工技术也可看作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动力,一旦施工技术不能发挥出实际效用,将导致施工质量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施工内容无法顺利落实。另外,从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施工项目不能得到较大的技术支持。因此,除了需要应用与施工要求相匹配的施工技术外,还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力度,让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具有较强的管理团队对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高效发展。
1.3施工人员素养良莠不齐
施工人员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但目前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作为整个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操作者,他们往往会受到影响出现施工效果不佳等问题,这对于工程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所以,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适当提高服务人员的质量管控水平及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让每一项施工环节的决策都能得到妥善的实施,以此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流程创造有利的条件。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建议
2.1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工作
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务必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并在施工前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以此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建筑行业的施工标准。具体方法如下。①在设置施工基准点时,既要参照甲方提供的原始数据,又要对其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上传至监理部门,待审核合格后才能安排施工人员到现场进行放线测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控制网,以便基桩能得到有效的保护。②在平面布置环节,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就需要切实做好场区建设与材料合理存放及基础设施设置等工作,并实现给水供应系统的顺利操作,促使水利工程能按照相应的流程施工,必要时可设置专门的监管小组,如图1所示,让其在整个平面布置工作中起到协助作用。③需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与订货质量进行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一旦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将影响项目质量。因此,需把控好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以免破坏水利工程项目的稳定性。④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及时控制好机械设备,保证其在施工中各项参数能符合质量规范要求。⑤在交底步骤中,施工人员应从设计人员手中接收到准确性较高的设计方案,并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核实,如果设计方案中存在缺陷应立即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向甲方单位进行反映,从而获得最优化施工质量。
2.2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
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效果。首先,施工单位应设置多个质量控制点,尤其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流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更应当注重其质量控制问题,或者在应用施工技术时设置专业的监督管理团队在一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质量出现不良问题,应立即告知施工人员停工,待改进后再施工。其次,水利工程的项目部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的控制力度,尤其在施工前应实施技术交底,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辅助下上交技术交底书,得到项目总工的认可后再应用施工技术。技术交底书中应涵盖以下内容:质量标准、施工手段、验收规范及施工注意事项、应急预案、施工周期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保证施工技术的顺利操作。再次,施工人员需对进场材料的实际质量进行检测,只有当施工材料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后才能投入到施工项目中。同时,需根据每种材料的不同特性设置相应的储存条件,以免发生质变问题。最后,水利工程施工需在水电力供应及照明设施齐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如图2所示。此外,还需制定质控自检体系,并在良好状态下进行操作。针对特殊天气如台风、暴雨等,需对施工现场的设施及材料等进行有效的防护,必要时可在现场设置防洪泄水等装置,这样可避免出现积水过多影响施工质量的现象。由于在应用施工技术时会借助多种计量装置,故而需对其精准度进行适当的控制。比如可在施工现场实验室中对其性能及准确性进行检验,保证在使用阶段能形成准确度较高的计量结果,促使施工技术管理得当。
2.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
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还需要注重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人员能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每个施工人员的基本能力为其提供专门的培训方案,让其在培训期间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培养他们养成较好的施工习惯与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能按照职业规范要求做好本职工作;第二,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管理施工人员时应制定适合的激励制度,对在施工时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应进行嘉奖与表扬,在材料采购时对质量不达标的状况及时进行处理等;其三,需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根据新时代水利工程施工需求应在原有制度中适当补充新内容。比如对新引进的施工工艺的管理及人员操作方式等都需要给出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