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的基础知识

美术的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的基础知识

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情境体验,确定学生的认知基础

探究式教学的^程,实际上是对学生原有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过程,有效的探究必然对应着对学生原有知识的把握,而其实质又是对学生认知基础的把握。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确定学生的认知基础呢?笔者以为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颜色与意义的关系有所理解,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不同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一节名为“光与影”的教学。应当说这是一节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因为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这一学习内容是超越教材的,具有大量的学生自主探究因素。在探究之初,笔者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过程:用幻灯片呈现一幅彩虹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其的认识。在这里,让学生“说”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因为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去判断学生对于色光的知识基础。事实也证明,以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他们能够回答出与色光有关的光的色散、折射、色光的混合等知识,还有学生知道原来的晶体管电视机的颜色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通过类似的活动,教师就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在此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探究教学,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

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了。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色彩鲜明的作品,如《哀悼基督》、《藤蔓》等,这些名画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含义,这与上面所进行过的情境体验相比而言是一种进步,因为上面的体验还只是一种生活及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的重现,而这里对名画的观察,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探究的境界,探究的对象即是:颜色是如何展示意义的。如《哀悼基督》中,天使所用的颜色,人物形象背后的圆光的颜色,人物的衣着颜色,整个画面的背景颜色等,这些颜色分别表示什么样的含义?这是探究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探究教学的过程表明,学生在探究中既会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比如有学生说整个画面的背景色呈现出青色、灰色,是渲染一种气氛;同时学生又能够发现自身的知识基础不足的地方,比如说他们对圆光颜色所表示的意义,对人物衣着中的红色等存有疑问。但可喜的是学生往往能够意识到这恰恰是因为自身知识积淀不够引起的――这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一种体现。于是探究可以向更深的层面进行。在此环节中,笔者以为美术教学此时需要进行拓展,即不再局限于美术知识本身,而要从美术与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实施探究。于是笔者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哀悼基督》的背景知识,并介绍了西方文化中绘画的基本理念,这样学生就了解了画面所用颜色的理由,从而也就能感受到颜色对意义的表现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认知层面的,因为从知识积累角度来看,这里有些知识是由教师提供的,但教师的提供基础却是基于学生的认知需要,这是灌输教学的界限所在。事实证明,只要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的探究,就能够让探究变得更为有效。

三、反思探究,积累学生的认知经验

笔者有机会了解到其他学科的一些探究式教学,比较之后发现,初中美术教学以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还是有着不少的挑战的。一方面,美术属于艺术学科,其与相对程式化的其他学科的探究而言,无法借鉴那些程序性的步骤。但美术学习的过程又是有着探究性的,毕竟在面对未知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探究的心理,如何利用这种心理,就成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智慧所在。

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在新课程标准下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围绕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进行改革。树立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发展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美术课程标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一、美术教育的定位

在21世纪科技发达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变革中,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型发展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以往基础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是关注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今天已开始转向更为广阔的视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的设计也从以往单纯的技能学科转向人文性、多学科、跨专业的方向发展。[1]这就需要高等师范学校全方位地培养基础美术教育者,但是目前高等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早已跟不上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这些问题早已被教育部门重视,并有几所师范院校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试点尝试。但整体而言,还是不能改变目前出现的问题,不能满足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才,是值得每位高师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与关注的话题。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基础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在高师美术教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高师美术教育发展呈现的弊端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下,各个高等院校都开始对美术教育专业进行了一定的变革,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一直以来,其实很多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并不是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老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等课时占总课时的 70% 左右,与基础教育教学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些不相适应。作为一名新时代基础美术教育的老师,不仅仅要有熟练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高师美术教育必须改变目前的局面,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三、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目标和思路

1.转变美术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学科的培养

教育部对美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可以从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里看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应是一个博学之人,更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要将以往只传授知识与技能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研究、创新的多元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

高师注重培养的老师只是具备了知识素养,而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的知识素养是成为合格老师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去年在株洲一中的教育实习,使笔者真正理解了如何做一名教师。在整个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学生们的步伐,进入他们的世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其次,在教学上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由简单到复杂,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步骤、重视秩序、探索学习的精神。例如绘画创作,最初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手指灵活性的工作;然后逐渐过度到按老师提供图片进行写生练习的工作;再下来学生就自己想象进行创作。而优秀的教师就应该要学会离开自己根深蒂固的体系框架,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再来进行引导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知识,有方法,更要具备教师的人格魅力,这就需要我们吸取更多元的知识,关于人格魅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第一,主动。要主动去接近学生,去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越来越多,现在的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压力大,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他们也变得早熟,这就必然引起许多矛盾,然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生很少会主动亲近老师。在刚去实习的前几天,这种情况体现的淋漓尽致。后来想想得与他们相处40多天,作为老师,只有主动的去亲近他们,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才能实施有效手段,真正克服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你,明白老师是来帮助他们的。第二,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卡耐基曾说道: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这使笔者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高中时一位老师让笔者放弃了化学科目,以至于后来分科时只好选择文科,这一惨痛的教训,一定会引以为鉴,不能让学生重蹈覆辙。[3]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成功地履行自己责任的同时,树立起自己的文明形象,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只有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亲近、信任、尊敬的师长和朋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2.更新课程设计,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

目前从各高校的课程设计可以发现,美术专业的课程结构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美术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理论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高等教育的学习在内容与结构上已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高师美术专业不同于专业院校的专业理论课,不应该在技能上面面俱到,而应该考虑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开设美术理论课程。可以选择“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等为主修课程。在课程安排上宜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样,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流派、代表画家、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提升学生整体的美术理论素质。此外,在校内选修课程,可以适当的选修一些有关设计类的课程。现如今,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美术领域就非常广泛,除了绘画, 还有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美术鉴赏与评述等内容,甚至出现了对设计和媒体艺术内容的涉入。为加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必须要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加强美术与音乐、哲学、文学等相关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得学生整体的知识结构更完整。[4]

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还改变了以往的课程结构,加重了教育课程在整个高师课程结构中的比重。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会探索中学美术教学规律,开设了美术教材教学法这门课;为了让学生教学实习效果更现代化、多样化,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这样可以让美术教学的效果可以直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5]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都是在大四才开始教育实习,实习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半月左右。很多同学刚适应教育实习的生活和学习,实习就结束了,从而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让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应尽早投入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如果在大一就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见习,初步让学生感受到身份的转变,从学生的状态转变成老师的状态;到大三进入教育实习,使学生对新课程标准中美术教学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目前过于短暂而集中的高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教育实践,这是为基础美术教育提供优质教师资源的重要保障,让教育实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3.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应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忽视了美术教育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试问,学生没有学会从特殊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生活、从特殊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美术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学习了数学形成了逻辑思维,学习了语文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英语体会了他国语言的魅力。而美术,它源于生活,它的艺术语言也就是一种对生活的诠释,我们正是用这种特有的美术语言来品味的人生。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我们要把重视技能的传授转变成重视欣赏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他说:“当一个人学到的东西都忘完了的时候,剩下的那个东西就叫教育。”就像忘记了数学公式和解题技术,却在生活中获得了缜密的逻辑思维经验一样。对美术而言,当技法规律忘却时,心中所想的就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看法,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笔随心动”之说。用画笔来写心,也就是所谓的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十分自由的,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的在画纸上释放自己的感情。对于他们来说,通过绘画来释放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是很好的释放方式之一,让他们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得到释放,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另外, 美术创作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对材料准备的困难、因作品效果被别人否定的困难等, 面对这些困难,学生都要通过自身来克服, 从而达到来强健心智、克服脆弱的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尽管部分学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和诸多心理问题 , 但教师在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过程中, 要尽量挖掘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并进行表扬,比如说, 有的学生构思大胆; 有的学生色彩漂亮; 有的学生态度认真等等,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更好的来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困难、完善自我,让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信。

总之,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师资的输送基地,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师资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基础美术教育水平的发展,基础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人们的审美与欣赏能力的重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师美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基础美术教育,所以,加快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步伐,来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要求,无疑是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唐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与高师美术教育改革. [J]. 艺术探索. 2008。

[2]任继红. 新课标下的高师美术教改探索. [J]. 教学研究. 2010。

[3]唐睿. 回归人文境界——当代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探析. [J]. 艺术教育. 2010。

[4]吴越滨. 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研究. [J]. 艺术教育. 2009。

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葡萄;阳光玫瑰;栽培技术;种植表现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63-02

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近几年来滁州市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了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滁州市的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种单一和品质低下的问题,目前滁州市大面积种植的主要以鲜食早熟品种夏黑为主,缺少中晚熟品种。为丰富滁州市的鲜食葡萄品种,形成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优良的布局,笔者于2014年春引进种植5个优良鲜食中晚熟品种进行栽植比较,其中阳光玫瑰晚熟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阳光玫瑰(シャインマスカット,Shine muscat)是由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以安芸津21号×白南杂交选育而来,属欧美杂交种,但具有典型的欧亚种特性。2013年笔者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阳光玫瑰一年生嫁接苗,栽植在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经过3年的种植观察及优质丰产性试验,总结出阳光玫瑰葡萄在滁州市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为下一步区域推广栽培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滁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16.6℃,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238h,年平均无霜期218d,每年7―8月为梅雨季节,降雨量偏多。试验地安排在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于2014年春季建园,8个钢架连栋避雨棚,面积3840m2,定植株行距5m×12m。架式为棚架,东西行向,连栋避雨,栽培方式为限根栽培,采用塑料特制的控根器,塑料宽50cm,长度600cm,塑料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高度50cm,直径190cm的圆筒状控根器,整形方式采用“H”型整形修剪,园地土层深厚,壤土,土壤有C质含量18.7g/kg。

2 种植表现

2.1 生物学特性 阳光玫瑰葡萄幼叶黄绿色,上表面有光泽,下表面有匍匐丝毛;成龄叶片深绿色、五角形、大而厚,五裂,上裂刻中深、闭合、基部U形,叶背有白色绒毛,叶缘锯齿大,稍尖,叶片前期平展,后期叶面横切面呈波浪状;叶脉浅绿色,粗壮突起;叶柄长,附有浅白色绒毛,呈紫红色,与中脉等长。新梢生长势较旺,节间较长,夏芽副梢萌发力强。两性花。一年生成熟枝条浅褐色,有条纹,冬芽饱满。

2.2 果实经济性状 果穗圆锥形,单穗重600~800g。果粒着生中等紧密,单粒重8~10g,短椭圆形,果皮薄,黄绿色,果粉少,果皮与果肉不易分离。幼果至成熟果都有光泽。果肉硬脆,香甜可口,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可滴定酸含量0.4%,食用品质极佳。成熟后在树上挂果时间长达2~3个月不落粒,采收后不易挤压破裂,比巨峰耐贮运,在冷库条件下可贮至春节。用赤霉素可以使果实无核化和膨大。从萌芽至浆果成熟需120~130d,属中熟品种。

2.3 生长结果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萌芽率高,花芽分化容易,新梢结实率强,结果系数0.84。枝条成熟度好。每条结果枝着生1~2个花序,第1花序着生在第3~4节,第2花序着生在第4~6节。丰产性良好,定植后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达180kg。

2.4 物候期 避雨栽培条件下,3月中上旬萌芽,5月初进入初花期,5月上中旬盛花期,6月上旬开始第一次幼果膨大,7月中旬果实开始转色,8月初开始成熟,11月开始落叶。

2.5 适应性及抗性 阳光玫瑰能完全适应滁州市的自然气候条件,较易栽培,挂果期长,产量高,果实口感好,成熟后可以在树上挂果长达2~3个月;不裂果,耐贮运,无脱粒现象;较抗葡萄白腐病、霜霉病和白粉病,但不抗葡萄炭疽病,部分幼年植株叶片出现花叶、畸形类似病毒的症状。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土肥水管理 控根池内的土壤每年都要进行精细管理,主要是通过施入有机肥使土壤pH值调整为6.0~7.5,同时进行松土、除草,保持控根池内清洁,也可以在控根池上覆盖地膜或20~30cm厚度的稻草、秸秆等有机物,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控制杂草生长的目的。肥料施用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以9月底到10月初施入控根池内最适宜。追肥主要在生长季节进行,春季萌芽前用速效氮肥+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进行催芽。果实膨大期用饼肥+三元复合肥及硫酸钾。果实着色初期,每隔10d左右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共喷2次即可。施用量按每产100kg葡萄一年需施纯N 0.5~1.0kg,P2O5 0.5~1.0kg、K2O 0.75~1.5kg计算。水分管理掌握两控两促,即发芽后到开花前灌2次水,开花期和浆果着色期控制水分,灌水时向控根池内灌水即可,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

3.2 整形修剪 H型树形结构:1个直立的主干,高度为1.8m。4个主蔓,分布在植株两侧,在架面上的形状好像字母“H”形,因而称H型树形。主蔓间距2.5m左右,主蔓长5~7m。栽植当年,主要是树形培养,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促进葡萄苗快速生长,当苗木主干生长到达水平棚架架面钢丝下20cm时摘心,留2个副梢平绑在架面钢丝上,形成“一”字形,然后在行距的1/4处摘心,留2个二次夏芽副梢按照与一次夏芽副梢生长方向垂直的方向再次以“一”字形方式将2个二次夏芽副梢绑缚于架面上。在此过程中,要结合抹芽、定梢、摘心等夏季管理措施对树体进行不断地整形、控制。生长好的树体当年即可以形成H形,生长缓慢或生长势弱的树体一般第一年形成T形,第二年形成H形。冬季修剪时,依据主蔓的粗度确定主蔓的剪留长度,一般粗度低于0.8cm的前端主蔓均需要剪去,而且相邻两株主蔓剪留后的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主蔓上粗度在0.6cm以上的副梢留1-2芽短剪,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并且相邻两个结果母枝之间相距20cm左右。以后每年冬剪均按照常规方式修剪。

3.3 花果管理 花前7d至初花,去除副穗及以下小穗,留穗尖4~6cm(15~20节),70~80个花蕾。花期结果枝新梢100cm以上留2花穗,50~100cm留1花穗。50cm以下不留花穗。每hm2留果穗3000~4500穗,分2~3次定穗。落花10d后,视产量疏果,每穗留60~70粒。盛花期至花后2~3d用25mg/L GA3处理一次,花后10~15d用25mg/L GA3+5mg/L CPPU再处理一次。或者在花后7~10d用25mg/L GA3+10mg/L CPPU处理一次。

3.4 病虫害防治 生长季节中,保持控根器和田间清洁,及时把葡萄园中的病叶、病枝、病穗、病果摘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危害。施肥时多施有机肥,增加磷、钾肥,使葡萄植株树体健壮,增强树体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特别是防止园内积水。进行化学防治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也可以在园内安装诱蛾灯、人工捕捉害虫。在冬季,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地面上残留的病果、病穗、卷须,枯枝落叶,最大限度地减少果园内病菌基数,同时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洒果园地面、架杆和果树枝条,开春各新芽萌动时,再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喷洒一次。

4 综合评价

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Zhang Weiyi

(Art School of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美术课程的基础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展开,美术教育观念意识需要改变;教师综合素质需优化和培养;基础课教学应建立导师制度。本文通过以上几点分析从高校美术基础发展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出有效实用的对策。

Abstract: The art basic education is fundamental of teaching,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skill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the concept of art education need chang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training need optimizing, the mentor system of basic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above points, this paper proposed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education about the university art.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基础课 改革 导师制 观念意识 素质优化

Key words: art education;basic course;reform;mentor system;the concept of consciousness;quality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04-01

0引言

现今我国艺术文化与经济快速发展为美术人才早就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和创业机会。现在社会需要着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美术人才。从各个美术高校情况来分析来:学生入学数量逐年增多,但具备高水平美术能力的学生却逐年萎缩;他们在意识上往往轻基础课程素描和色彩。重专业油画或国画;从学习美术到进入大学,基础课的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面接触相对狭隘、针对以上情况,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便成为一个关键点。

1美术基础教学中观念需要转变

现在高等院校在美术专业设置里基础课的训练中还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在教学内容上都要求能够体现写实、具象、发散的相关训练内容。在加强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训练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前期实践证明有效的训练方法。我们必须清楚的明白和认识作为基础训练,不单单是美术初学者跨入大学的敲门砖,更是一名成功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不断精炼艺术语言的重要积淀。现在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为现今的大众性教育,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都应有新的思维方式换个方式分析现象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学生不能被动的“听”有主动的“学”使学生重新能够认识到基础课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优秀艺术家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及客观对象的认识,让学生从一开始的观察到理解和运用,最终能系统的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与构成要素,使基础课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为融为一体,综合全面地分析素描和色彩给人的视觉效应、心理感受和情结反应。

因为历史与社会原因,前苏联美术对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直到今日我国的美术基础教育模式基本还都继续沿用前苏俄的契斯恰可夫基础素描教学体系,具象、再现,完整呈现成了美术绘画唯一标准,大众好像更容易接受传统的美术表现形式,对一张美术作品的评价只从简单的外形上看以画的像与不像为标准,精神内涵所具备的的神似往往都被忽略不提,虽然在改革开放时期西欧国家的现代艺术对我国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国内某些艺术团体也有一定成就,但对于西欧国家的各种艺术观念与艺术形式。在学术界、教育界里还有争议,不能影响和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这种现代艺术在我国发展了一段时间和折腾后慢慢重归平静,具象写实仍然还是占有一定重要地位,基于美术教学的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在基础课教学中贯彻“宽专业、厚基础”的方针,在基础课的教学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至关相关重要,教师高水平的美术能力是保证优良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知识的掌握有赖于教师的静心传授。

2教师综合素质需优化和培养。

“教育大业,以教师为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和培养美术教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三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首要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良好的师德。美术专业过硬,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教学艺术和技巧,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培养和优化美术教师素质,就要改革美术教育,培养具备综合优良素质的的新型美术教师;要加强在职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适应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本世纪把全面开发自身创新潜能作为教育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释放独有的潜能,首先要有大批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面对未来的教师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开拓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地吸纳更多相关学科知识以适应课程综合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的眼里,教师似乎无事不知,学生也喜欢知识渊博的教师。教师平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各种知识,这样我们的知识结构才会迅速向纵深发展,从而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资助和鼓励教师搞美术创作,提高专业绘画能力,调整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训练,比如去国外高校进修相关美术专业,我们还要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尽可能尝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丰富课堂内容。

3基础课教学应建立导师制度

在基础课素描色彩的训练上建立导师组,使学生从观察到感受,从想象到创造,都有导师实施引导从而在训练塑造握物体造型时候有着良好的正确方向发展。所谓导师组也称为工作室制,让由高职称的教授或副教授带队,带领若干名讲师或教学教育骨干组成具有特点的学术教学实体,对本导师组在编的学生实施教学,改变过去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实体。这种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给教师的发展提供机遇。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学”从属于“教”的僵化模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需求,多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树立具有现代意识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需求,多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树立具有现代意识教学观念。当然,任何一种新的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的观念的抛弃,改变多年来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是对自己教学观念的重组及“格式化”。综上所属,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提高并加强基础教育实施以上三点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而现今的高等师范类美术基础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建立导师制的是美术发展也已成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孙威.高校美术素描基础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调整[J].美术向导,2007.1.

美术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审美理想;知识修养;学生状况

一、体现学生主体精神来欣赏

美术欣赏的审美心理一般可分成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而直觉性与体验性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如果美术欣赏教学是以教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此观点并不是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得到的,教师要的是学生逐步提高的审美趣味与欣赏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离不开欣赏者对艺术震撼力的感受和不断得到审美愉悦的过程,这就要求欣赏教学必须从学生对作品的直觉入手,调动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欣赏,注重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如在欣赏《古代山水画》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书中选出一幅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画,并简单地描述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着个人的观点和体验去欣赏作品,简单的描述是对作品的初步解读与感知的过程,然后再提出:为什么喜欢这幅山水画?这幅画对你的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等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对自己喜欢的风景画进行讨论。在教学中把欣赏与观察、讨论、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概念和结论,始终带着个人的观点与体验去欣赏作品,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此时的欣赏不仅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也在学习中掌握了审美方法。

二、美术基础知识与作品欣赏相结合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欣赏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美术基础知识是基础,是美术欣赏课的基石。美术欣赏是将基础知识深化、理解的过程。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注重对作品的直观感觉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反之,如果只注重欣赏作品,不注重基础知识,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论作品,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像”与“不像”对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信,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19世纪后的意象作品中的主观感受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而仅以“像”和“不像”、“美”与“不美”来评判作品,美术欣赏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难以培养的。除了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有关历史背景及各种美术符号意识、哲学思想、历史发展及时代精神进行理解。综上所述,只有掌握基础知识,人文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教会学生一些抽象的美术专业术语。

三、欣赏、临摹、创造三结合

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的,美术作品的形象、色彩、构图吸引欣赏者的视线,作品或激昂,或柔和,或强烈,使人震撼,作者的情感、情绪、思想、意识从作品中宣泄出来,欣赏者边看边思考,根据自己的阅历体验理解作品,去改造创造审美形象,使艺术作品带上独特的个性创造印记,蒙娜丽莎只有一个,但在欣赏者眼中,蒙娜丽莎是各种各样的,这就是艺术的“二度创作”。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欣赏就是看加上评说,这样的欣赏课学生并没有完全体会到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作品的认识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美术欣赏的理解与体验,光靠眼看嘴说是不完整的,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全方位地体验作品。除了临摹练习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创作练习,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从中生发自己的感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