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盗窃 诈骗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24-02

高等学校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虽然各高校领导、老师非常关注,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大学校园盗窃、诈骗案件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根源,近几年,侵害大学生的财产安全的案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类案件的频发,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合法利益,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如何有效防范大学校园盗窃、诈骗案件的发生,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全体高校教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学校园发案较为突出的盗窃、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和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寻找此类案件的规律,并提出防范的措施与对策。本文探讨的对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 盗窃案件分析

在大学校园发生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到了其中的60%~70%,且还有不断蔓延上升的趋势,其中,入室盗窃是盗窃的一种,而且又是大学校园中最为普遍的盗窃形式之一。它报案率之高、牵扯的学生数量之多、影响范围之大,历来都是高校广大师生诟病的焦点。为什么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偷盗案件会如此猖獗?这些偷盗案件又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大学生们又该怎么样去防范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探讨大学校园盗窃案件的规律和特点:

1.盗窃时间比较固定

犯罪分子一般选择在白天作案。大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学生白天上课,晚上上网。这就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他们正是利用白天学生都去上课宿舍空无一人的机会下手,轻松得手。

2.作案手段呈现规律性

第一是借口误进入无人的寝室。犯罪分子常常以找人为借口,堂而皇之敲门,如遇有人时便谎称是找某某(或谎称是同学、老乡、朋友),遇无人时则放开手脚盗窃。第二就是“顺手牵羊”。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离开寝室短暂的时间空隙进入寝室进行偷盗。第三是内盗,大学盗窃案件多发生在寝室成员内部。

3.盗窃财物对象集中

犯罪分子盗窃财物对象主要集中在金钱、衣物、手机、MP3等,同时也对价格贵重的财物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表、电子学习用具等物品十分垂涎。

4.盗窃案件多为内盗

作案者多为本校大学生所为,他们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毒害,虚荣、攀比心理滋生。他们利用自己熟悉地形、出入方便和学生的身份作掩护,大肆作案。

二 盗窃案件的防范手段

怎样防范盗窃案件的发生呢?本人认为加强大学生的防盗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防盗意识是防范的关键。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总是从思想观念转变开始的,部分大学生入学后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毒害,虚荣、攀比心理滋生,任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蔓延,逐渐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理,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剔除他们思想中的毒瘤,鼓励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提高学生对盗窃案件的自我防范也是教育的关键,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贵重财物的保管观念,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贵重物品不要随意摆放。《易·原辞上》说“慢藏诲盗,冶容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寝室内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寝室较长时间无人时,不要存放贵重财物。寝室之间要相互关照,不要给犯罪分子留下作案空间。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取款时,要时刻留意周围的环境,注意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如果发现银行卡被盗后应立即拨打银行电话挂失。寝室内不要让陌生人留宿,做到人走门关。发现形迹可疑的人时应及时向宿舍管理员或者老师报告。

三 诈骗案件分析

诈骗案是一种严重的财产性犯罪行为。在大学校园日益“社会化”的今天,犯罪分子的黑手也随之伸向了大学校园,导致大学生被骗的案件频发,有的学生被诈骗的数额之多令人咋舌。还有的学生被骗后,不仅财产上遭受到了损失,心情也变得痛苦不堪,甚至还有的学生严重抑郁。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在大学校园发生的刑事案件中,大学生被骗案件的发案率仅次于盗窃案件,如何有效地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已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认真分析犯罪分子的诈骗特点和规律后,本人认为诈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传统的诈骗方法是利用大学生的物质欲望、侥幸和贪婪的心理,设计诈骗圈套。如犯罪分子谎称被害人在电视、网络购物中奖,然后冒充“电视购物中心礼品发放处”的工作人员,给学生打电话,以其被抽中幸运者等为诱饵,免费赠送高档原装进口化妆品、手机充值卡、国外名牌产品为由,向大学生收取运费、押金、手续费用等。

第二,利用大学生与亲属朋友的空间距离,以网络、电话遥控的方式编造学生在校发生交通事故、突发疾病等事由骗取大学生亲属朋友钱财。

第三,利用对大学生基本情况、生活动向的了解实施诈骗。这样的诈骗手段虚实相结合易使学生陷入圈套,从而放松警惕,上当受骗,让人防不胜防。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 消防安全 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校园频繁的发生火灾,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来看,我国校园发生火灾事件每年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校园火灾的发生,是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我国当代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具有开放式的教育,高校在改革中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校园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公共场所,安全工作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校内人员,使高校的消防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1、校园火灾多发的原因分析

从近些年来校园火灾的案例来看,当前学校火灾的起火地方多集中在学生宿舍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等物资集中和建筑耐火等级较低的建筑物。

1.1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许多事物怀有好奇心,吸烟是最典型的,往往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吸烟,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同样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熄灯后点蜡烛看书一些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晚上在宿舍点起蜡烛加夜班,或是加班加点的看课外书籍,容易导致火灾事故。学生焚烧书信杂物。在宿舍或走廊焚烧书信杂物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火焰太大失去控制或人离去而火星未熄灭都极易引起火灾。

1.2 电气火灾突出

学生大量使用劣质电器产品。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又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购买低价劣质的电器,这种电器在长期使用后往往导致火灾。校园内私拉乱接电线严重。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员工取暖做饭等随意乱拉乱接电线,有可能因电线短路、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气线路火灾。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校内人员大量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电脑等高科技设备引发火灾。随着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大学宿舍中电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化科技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

2、高校校园存在的消防管理问题主要表现

分析我国校园火灾,可以看出其根源是我国的教育部门、学校等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对消防宣传不深人、教育不广泛。广大的教师、学生缺乏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有的学校的建筑不符合防火安全设计,建筑物内没有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有的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安全逃生困难。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有的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但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或等待消防队的扑救。有的没有建立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 。安全疏散通道不足。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电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部位,是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而且经常有超员现象,这些场所校方往往重视不够,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的学校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了一些不利于消防安全疏散的措施。许多高校都是历史悠久,部分老式建筑的规划、结构和设施都未考虑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消防给水不足,消防通道不畅,且大部分都年久失修,火灾隐患较严重。

3、做好高校防火安全工作几点对策

(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质消防教育实质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人教学内容,在有关制度中中予以确定,使学校的消防教育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长效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合作机制和协作关系、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宣传教育进一步深人开展,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2)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学校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检查,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组织教职员工成立各种义务消防队,建立巡查制度。

(3)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大家时时、事事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消防监督机构应将各级、各类学校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针对学校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各重点部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热情服务,为学校安全出主意、想办法。重点监督检查、指导、制订灭火预案,开展演练。

参考文献

[1]贾应然.关于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方式和渠道的思考[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12.

[2]汤湘江.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A].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0.03.

[3]杨涛,胡元庆,沈淑梅.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的防火工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综合防控 应急管理 平安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01

On Curren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ampu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WANG Xuewen, WU Junfa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Abstrac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ampu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ampus, but because of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students, campus internal environ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campu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make our campu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t all levels of team construc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school, with school related mechanism betwee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raining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some urgent problem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ampus, for this, should perfect legal system, intensify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drills,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wor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ur campu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level, better construction of safe campu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mergency management; safe campus

当前我国处在深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是当今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校作为思想活跃、信息交汇、人才荟萃、精英云集的场所,具有独特的社会引导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高校,也面临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内外各种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局面。高校校园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社会公共安全的共性与内涵,也具有高校独特的个性与内容,既包含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也包含高校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校园氛围的和谐。而要建设安全、健康、稳定、和谐的高校校园,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是基础和核心。①

1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存在的现状

尽管高校在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亟需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主要的问题有:

(1)制度建设需要完善。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升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水平,使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一些高校在制度建设上比较粗糙,重复上级文件精神和规定较多,结合学校实际较少,在实际执行时就会遇到问题;还有的高校尽管制定了应急预案,但“纸上谈兵”的成分多,预案中部门分工不够明细、责任体系不够明确,基本没有经过实际演练,而且制定后也未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修订和调整,一旦遇到突发性事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难以真正指导工作的开展。②同时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设施的大力改善,学校网络不断普及,如何利用网络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却没有很好地在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中得到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制约首都高校完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

(2)队伍需要充实提高。学校保卫部门是做好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主力,学校专职保卫人员是做好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主力军,但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是大学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但有的学校过于依赖学校保卫部门,而有的学校保卫部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尤其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同时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管理理念也有待更新,以及受执法权限的限制,这支队伍有时也难以适应学校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各高校纷纷探索转型、改革和发展,高校的主体――学生在成长和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稍有不够,或处理稍有不当,很容易引发校园或突发事件,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明显不足,学校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培训也明显不够,以学校专职保卫人员为主的学校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队伍对此的实际处理能力更是亟待提升。

(3)信息沟通共享不足。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信息沟通不畅,其二是信息共享不充分,它既存在于校内各部门、各应急管理机构之间,也存在于学校与校园周边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既有沟通与共享的时机问题,也有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的问题;既有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也有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各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缺乏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和分析。

(4)实际训练需要加强。学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制度、规定、队伍、设施等的建立完善都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无论是学生、教师和学校职工,还是学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队伍,对综合防控、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停留在书面和口头的比较多,培训的频率较低,培训时应付的成分比较大,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足,实战能力亟需加强。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往往不够全面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实际训练,部分人员或者按照以前的经验去处理,或者简单模仿别人的处理办法,效果不理想。事实上,高校内出现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人身意外伤亡事件的处置,只有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现场事态控制方法、信息内容和程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才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妥善应对、正确处理。

(5)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基础研究总体水平较为薄弱,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基础科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科研力量需要加强,研究队伍亟需大力发展,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协作较弱,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高校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为校园防控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③

2 当前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所导致,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方面,高校自身的不安定因素依然较多,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思潮容易向高校集中,社会问题容易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容易向高校传导,高校安全稳定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2.1 管理理念亟需更新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目的是要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是为教育人、为培养人服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本身不是目的,既要以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充分依靠和依赖他们,始终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才是目的,尤其在处理应急事件时,既要及时、果断处理,又要能考虑到以后工作的开展,不能为处理而处理,不能留下后遗症,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理念需要更新。

二是以预防为主的理念。高校突发事件种类繁多,且具有不确定性和无边界的特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大,处理难度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变事发时的事后处理为事前的预防,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主,而目前虽然各高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工作尚未到位,尤其是有时师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学校领导未能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实际需要,没有切实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没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终酿成突发事件或。

三是综合防控的理念。综合防控既是指防控队伍的整合,也是防控范围的全面和全局性,也是防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但目前有的高校过于依赖专门的保卫队伍,没有充分调动教职工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安全保卫中来,过于注重校园内部,没有充分利用校外力量,过于依赖技防、物防,没有有效整合队伍,没有充分将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起来,没有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致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工作脱节,各自为战,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完成。

四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网络新闻、论坛、手机报、微博等各类媒体无时无刻不介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无处不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造成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加上心理恐慌,信息辨别能力低,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及时、主动和有效的正确反应,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更有因网上网下相互作用,对高校及社会矛盾问题的聚集放大效应日益凸显,客观上使得危机处理的不确定性更高,但有的高校对此估计不足,不少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仍停留在过去时代,对网络时代认识不充分、准备不充分,未能与时俱进,影响了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学生主体的原因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较高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对社会问题敏感度高、易冲动、群体感染性强的特征,既愿意对社会现象和某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却又对自己身边的问题过于冷漠,缺少激情,既渴望理解和关心,又难以敞开心扉面对老师和同学;学生学业上的压力也在增加、人际交往上的焦虑不断加深、大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在增加,而现阶段有的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比较薄弱,队伍培训不到位,容易发生突发事件。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矛盾日益严峻,给学生心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容易引发突发事件。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更是一直伴随着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已经显现,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群体稳定的最大问题。

此外,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也更多、更广泛,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学校和学生的不断渗透,有的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和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政治敏感性不强,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3 高校校园空间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大多校园面积比较小,校园空间不足,教师、学生、家属和社会服务人员和机构都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工作,人员过于密集,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不断社会化,高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象牙塔”里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宁静,许多高校校园已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和开放式的小社会,社会上各类人员、各项服务不断涌进校园,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服务也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而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加大了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难度。④

为了发展,许多大学建设了新的大学校园,形成了一所大学多个校园的现象,这种老校园场地小、人员密集,新校园面积大、人员分散,新校园与老校园又有一定的地理距离,而大学既要有学校统一管理,部分职能又在尝试社会化管理,对学校管理、学生心理、学生生活、教学科研秩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与其他领域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对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2.4 高校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在引领社会思想和社会发展。高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而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须与社会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高校外部环境对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物理环境的影响。随着高校与外部联系的不断加强,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深化,部分人员聚集在高校校园周边,使得校园周边的环境变得极为复杂,违章建筑增加,消防问题、交通事故、治安事件不断,各类纠纷频繁,师生反映强烈,给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带来许多隐患。二是外部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各种思想进入校园,各种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政治渗透的重点目标,使得高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2.5 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家关于应急管理的体制,高校也在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管理体制,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机构不均衡。校级综合防控与应急领导小组一般建设比较完备,但是院(系)级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规模也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院(系)一级的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建设显得薄弱。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在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职责划分上,哪个部门、哪些人员应该承担哪些具体工作、应该承担哪些具体任务没有落实,尤其是在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上,责任不明确,工作安排上既有空白、缺失,也有重复、交叉,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责任主体不明确,难免会出现扯皮、推诿或重复工作,有时就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 加强和完善高校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推动国家制定《校园安全法》。在《校园安全法》尚未出台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指南》。

3.2 继续加大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各高校应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协调,聘请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人员,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推动安全教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设立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月)。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安排,每学期(学年)设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周(月),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3.3 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专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按上级规定和要求,配备相应的保卫干部,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努力打造一支人员齐备、素质较高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主力军。第二,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治安管理队伍,组建高校“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逐一登记注册、明确职责,加强工作培训,推进规范管理。第三,组建专职网络安全监控队伍。高校抽调具有计算机或网络专业背景的人员,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监控队伍。第四,强化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在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和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的联动。

3.4 加强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

第一,不断加强对专门人员的培训。建立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各高校应组织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和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基地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能力和处置能力。第二,切实开展学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演练。各高校应继续开展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演练工作,保证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全体学生参与的综合防控与应急演练,保证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综合防控与应急演练。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编号:PXM2011-014224-1134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 陈安,迟菲.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的核心功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1):31-36.

② 吕孝礼,张海波,钟开斌.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J].公共管理学报,2012(3):112-121.

③ 范维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学基金(2):71-76.

大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意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20-02

近十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大学校园从原来的半封闭式转化为全开放式的“小社会”,同时学校提供的服务也随之增加,而有些服务学校满足不了,必须要求社会参与。这种复杂的新形式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的困难,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给高校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另外,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校园内部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多,这也给学校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校园暴力、疾病流行、校园火灾、网络谣言等事件时有发生;校园设施不安全导致学生伤亡;交通事故导致学生伤亡、课外运动中受伤害等事件比比皆是[4]。校园内外不时发生学生自杀、餐厅或运动场发生骚乱等事件。本文以江西赣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调查对象、目的及方式

(一)调查对象

本文涉及到的有关数据都是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学生为主体进行调查得到的,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部学生有三年制高考专科生,还有五年制中考专科生,本次调查得到的结果主要就是从这两类学生获得的,同时还对赣州的其他几所高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包括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

(二)调查目的

通过新闻煤体及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到安全事故在高校时有发生,且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和高校的安全管理是分不开的,当然也有其它的社会原因。2013年上半年赣州某一高校一寝室由于某种电器用了没有及时断电引发了火灾。综合分析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多个方面,有学校管理的问题,有电器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原因,由于一点点的殊忽而引发的火灾;也可以归结为是寝室用电线路的问题。实际上,这次火灾事件,也暴露了我国很多高校的消防不过关,学校管理的缺陷,学生安全意识差等特点。

(三)调查的方式

问卷调查是了解学生安全意识的一种很重要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严格遵循了概率原理及统计原理,因而,调查方式得到的结果有较强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调查过程实施相对简单。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安全重视情况、高校宿舍安全隐患、食堂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过程中发放了600份问卷调查表,其中三年制大专班300份,五年制大专班300份,回收问卷564份,回收率为94%。回收问卷中,三年制大专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有效回收率为91.2.%,五年制大专有效问卷回收率稍微要低,有效回收率为76.4.%。为了到达问卷调查的目的,达到抽样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所有问卷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并附带一些简要文字说明。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结果统计

(1)高校学学生对自身安全重视情况调查问卷统计,见表1

(2)宿舍安全隐患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见表2

(3)食堂安全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见表3。

2.结果分析

从表1、表2、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自身安全重视方面,高校学生对自身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能够做到重视,从调查结果来看也存在不足,如一般重视的所占比例达到了21%与26%,不重视的还达到了所占比例19%和27%;经常进行常识的学习存在更大的缺陷,认为一般或不重视的分别占41%和31%。

(2)在宿舍安全隐患方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存在问题较多,对宿舍内私接电线、寝室卫生是否影响安全、易燃物是否存在隐患、睡觉前不切断电源是否安全、床梯是否坚固是否有安全隐患、使用蚊香不当是否引起火灾、墙体或床上私挂固体及宿舍内存放易伤人器械是否带来以外事故等问题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宿舍安全隐患很多方面学生认识不够,必须加强教育。

(3)食堂安全状况方面,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学校食堂各方面的卫生情况比较满意,但饭菜质量有待优化,餐具卫生有待改进;情况服务态度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学校的稳定,学生的安全,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立校,制度管人。如:定期安排安全健康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排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不断完善处理突发事件和的应急预案制度。

(二)加强安全教育

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一项很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多数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多数学校只是出了安全事故后就召集班主任或辅导员开会,然后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开会把会议精神传递给学生或者通过平时的班会来强调安全,致意要怎么来处理突发事件,多数班主任或辅导员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

1.加强低年级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在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二学生安全意识水平与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大三、大四学生安全意识水平高于总体水平。说明低年级学生还需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防止麻痹大意现象。

2.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

虽然有些大学生参加过安全预演,但这种安全预演过于形式,作用不大。因此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应考虑的首要问题。首先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实例解析与操作;其次对于高职院校要狠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意识教育;最后,坚持以往的重点时期安全教育,如节假日综合安全教育,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62%以上的大学生会在上当受骗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告戒他们不要犯自己所犯的错误,这一数据表明同学们还是有安全意识的,认识到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对自己或他人的重要性,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安全意识不强,因此各高校还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充分激励学生主管能动性,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整个过程不是一个学期两个学期的事情,要长抓不懈;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要靠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人人参与,时时关注,才能保证高校所有师生员工的安全。

本文为2012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高校安全教育进课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JY1224

参考文献:

[1]袁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193-194.

[2]姬学明.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74-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