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中心区规划,环境设计,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不再仅仅是构建的施工和进展,同样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和施工的条件,这样也就对城市的规划施工有了更深层次上的要求。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设计的同意做出了以下的分析探讨。

二、我国城市中心居住区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特点

目前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个共同而普遍的特点:在“建筑主导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居住区规划设计依然以建筑专业为主导,以规划———建筑———景观三段式设计步骤为特点。这种设计步骤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会很多。设计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展开分析、研究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考虑问题并全面的解决问题。

2.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理念的角度。目前居住区环境进行“改革”过程中,在设计层面上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也在某些个案取得了实际的改良效果,但对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从整体的设计来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人”的参与性。目前的居住区设计当中,实际最多的是人性中“个人”的环境需求,而较少考虑适宜人们之间展开活动的环境特点。说到底它还是种“人一物”关系,而真正能体现生活价值和意义的还是需要强调的“人人”关系。

(二)设计方法角度。长期以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一般先有规划设计师来完成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再由景观设计师来完成室外环境设计。建筑和景观作为两个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其研究方向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如果在两者不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缺乏统一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构架,在设计的研究和思考过程中会产生片面性,项目从策划到建设的过程会不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建筑规划结构单一,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形式单调、乏味,使用功能不合理,交通规划不便捷,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不协调等现象,造成环境空间的缺失和不连贯。

三、滇南中心城市群总体规划方案

滇南中心城市包含个开蒙城市规划区,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个旧城区、开远城区、蒙自城区、以及三城区中部连片的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控制的区域。规划土地总面积为12km2,城市群规划包括功能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9项内容。如图为滇南规划方案和零方案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

1.“五纵两横的景观轴线+环形路网+尽端路”的规划结构

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开敞滨水景观,以其作为设计的要素,遵循基地原规划结构概念分析道路系统概念分析有肌理,以相互垂直的主要景观轴线统领整个住区,形成“五纵两横的景观轴线+环形路网+尽端路”的规划结构。南北向面对的5条纵轴线,引入景观,营造共享空间;东西向2条横轴线将3块用地贯联起来,使城市空间环境像流水一般自然地流向新建建筑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高低搭配的规划布局,使塔楼上享受无边湖景,塔楼下形成院落空间。毫无保留的开放态势,将自然分隔成的庭园尽情展示出来,同时也引入了南向的景观,这种规划布局对于降低来自北侧武青四干道的噪音干扰,营造恬逸安静的小区环境以及对湖景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2.“鱼骨式”绿化景观设计

从湖岸角度看的空间形态,应加强滨水空间对城市空间的渗透,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到城市中心区景观的过渡。景观规划上强调住区的人文环境,体现将滨水社区引入现代生活、将闲适氛围融入日常起居的规划特征。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独特、优越的外部生态环境,有效组织小区内部绿化环境系统。采取五纵两横的鱼骨式绿化布局,以相互垂直的主要景观轴线统领整个住区,使“绿色网络”拓展形成内外大环境的“绿色通道”。同时沿主要环路也有10m宽的绿化带,绿化系统与南面沿湖20m的绿化带形成呼应,以达到“借景”、“透绿”的效果。

3.在炎热季节里良好的通风,往往同寒冷季节里的日照一样重要,然而居室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有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条件,本设计通风采用过流法与导流法相结合,既为点式住宅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又利用居住区主路形成的主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组团,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流向住宅。城市噪声是影响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量噪声来源于居住区周围的城市道路。城市花园位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一点一滴善加利用,而最现实的利用,就是开辟屋顶花园。

4.城市花园的屋顶绿化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绿地环境,等于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绿化屋面对留存雨水、净化空气、减少噪声也起到一定作用。绿化的屋面,因改善了隔热,有利于节能,并减少城市热岛现场。城市花园以一条贯穿于小区南北的绿化景观带为景观主轴,此景观带起点为城市休闲广场,也是整个居住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过度空间场所,大片绿地置于小区中央,成为小区规划序列的。小区内按功能要求,妥善设置坐椅、庭院灯、垃圾箱、休息厅等小品,使整个小区绿化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功能性和亲和性。

5.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构成居住区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辅设社区活动的生动场景。此外,考虑到消防要求,小区内的主要步行路宽设为3.5m,部分人行道边设有种植乔木、灌木,预留出3.5m的消防车道位置。消防车道可作小区内住户搬家时临时用车道。

四、城市中心居住区规划环评的响应措施

1.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规划区是红河州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规划区原生植被已基本被破坏。

如表为滇南环境状态指标评价结果

2.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上说面积不大,占区域,多为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较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土壤流失潜在危险程度高,容易造成光山裸岩和石漠化,非常难以恢复。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3.加快生态村、生态乡镇的建设。规划区有大量的村庄,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治理难度较大,并且规划区及周边水源保护区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保护地均被农村包围。农村面源是影响水源地水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的推广示范作用,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削减农村面源。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个开蒙城市群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旧、开远、蒙自须进一步详细规划。

5.大力促进清洁生产,确实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划区内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关键行业清洁生产,并逐步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措施推广到农业、建筑业、矿产资源开发及服务行业等社会各领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施工建设开始向着至真至善的方向努力前进着,科学家也在不断的探索更好地设计方案,以达到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周遭环境的保护维持。相信我国的科学家会在潜心的研究下,有更加惊人地发现,对城市的施工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

参考文献:

[1]吴, 田贵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上海环境科学,2012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中心;步行街区

生活中提及的城市中心系概念是指城市中人们公共生活的区域,一般在城市中集中的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又包含各种项目,比如公共建筑、行政办公建筑、科研和文化学校建筑、商业建筑等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比如一般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等,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起居和生活需要的,而一些政治性的建筑如天安门广场的建筑,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具体来说,商业中心和居民的生活最密切,许多商业、金融、购物的职能单位都在这些商业中心进行,很多情况下,人们进行商业活动都是依靠步行的,从开始到结束,无论是休闲购物、还是需求某些帮助,尤其在繁华的地段,步行可能比汽车还要实用。一段步行街的繁华程度能很好的证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程度,城市的商业中心街区总会划分众多的功能区,以方便人们前往。

1.商业中心区的问题与矛盾

1.1交通效率下降

在世界各个地区,商业中介区的堵塞问题都是让人头疼的。城市的交通相对集中给商业中心区带来的压力逐渐加大,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拥挤和堵塞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群的过多以及城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停车面积的减少。

1.2环境质量下降

干净的城市向来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商业中心区的环境主要取决于周围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中心街的建筑过密,就会造成很多时候的气候和气流的堵塞,空气不流通,污染扩散条件差,再加上城市中心的车流量加大,长久下来,就会造成城市空气水平下降的情况,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使得很多的上班族有头晕、恶心的现象发生,工作的效率会随着下降。

城市人群过多,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另一原因。由于商业中心区本身就有过量的交通和过密的建筑,而单一的交通方式使得步行的区域逐渐缩小,甚至和一些行车路段的道路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路段就被行人放置了自行车,占用车道。由于步行空间的限制,人口密度的提升,很多人不会满足狭小的生活环境,环境的质量下降的水平提升,人们自身的拥挤程度更甚,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随之加大,没有人愿意到户外来进行运动,甚至买东西,口罩成为人们出门的必备,公共活动中心失去了原有的乐趣。

2.步行街区对商业中心的重要性

2.1交通管理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环境质量,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平衡管理,通过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的局部改善,从而达到环境质量提高的目的。进行私家车限行或是提倡大家乘坐公交车,或是以步代行的方式,从而实现步行、公交和汽车之间的良好平衡。

2.2经济复兴

众所周知,步行街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而发展步行街能更好的促进商业板块的发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步行交通可以促进临街商铺的开张,因此,搞好步行街内的环境卫生,对于对生活质量要求极高的今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点在欧洲国家已经被证明,主要是因为:

(1)步行至少增加了50%的人流。

(2)行人不再恐惧来往车辆,因而更易于购物。

(3)行人更倾向于逛商店购物。

2.3环境改善

步行街的增加和修建对于环境的影响很大,当步行的人数增加之后,开车的人数自然就会减少,在商业区购物或是寻求服务的人群增多,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尽快发展,是一项双赢的事情。通过减少对古建筑有损害作用的汽车废气的排放,以及消除汽车对古建筑周围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尽情欣赏古建筑风格,保护古建筑及商业中心的历史风貌。

2.4社会效益

当商业中心环境因步行化而得到改善后可产生许多社会效益。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种族的人相互交往,多元文化共存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步行街往往配备有舒适的座椅,尤为受到年长者、孩子、残疾人和带婴儿的父母的喜爱。一个人行走在行人众多的市中心比独自在一条街上会感到更安全。

步行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商业中心的活力和形象常常由街道上行人的活动来衡量。尽管其他一些指标可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商业中心的经济状况,但平民百姓看待一个商业中心是充满活力还是死气沉沉则是根据街上行人的数量及步行环境的质量来判断的。

3.步行街区系统的组成

3.1步行购物中心区

商业中心区的现代步行购物中心通常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集购物、娱乐、消闲、观光于一体的室内建筑(图一),并通常附以灯光,花草树木,雕塑及其它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舒适物。步行购物中心通常提供以下场所和服务:零售业,包括百货商场和各种专业商店;餐馆、酒吧、咖啡厅、电影院、剧院、商业俱乐部、儿童乐园;生意及业务洽谈室等等。

3.2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是步行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商业中心的主要步行点联接在一起,步行通道可分为凌空性,如空中走廊和天桥;地面型如便道,步行街及地下通道三种类型。

3.3广场

广场通常是指购物中心与公园之间的空旷地带,是商业中心步行街区的结合部,它可以提供专门来此消闲和过往行人稍事休息的场所。广场的三个基本用途是: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步行空间;休息功能——为步行者提供稍事休息的区域;美化功能——为步行区增加一些绿色。

3.4步行区

步行区是指城市商业中心区的某几条街区对机动车关闭、禁行的区域。它为步行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购物、消闲环境。在这一区域中,各种步行区设施往往最为发达,步行区的规模视需要而不等,美国大部分城市的步行区在任何方向上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00米,这是因为步行者愿意徒步行走的最大距离一般就是这个长度。有的步行区很大,这样的步行区通常需要辅助交通设施,如迷你车等等。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 介绍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对城市规划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水平已成为必然。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缩写为CAD)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者工程设计方法与技术,包括设计、绘图、工程分析与文档制作等的设计活动[1]。CAD技术的应用使得规划设计在制图的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图纸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在规划设计和规划审批中由于规划成果的数字化,使得对各种规划成果和方案的定量分析、模拟和预测成为可能,经济可行性分析也更为方便,促进规划决策的科学化,设计成果更加形象和直观。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随着社会的信息化,通过互联网可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有效信息通信渠道,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网上报建,报建单位只要在本单位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上就可以完成报建过程和提供所需的材料,规划审批可以在因特网上完成。

2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现状、困境

1)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设计单位都采用了CAD技术,只是在应用深度、应用效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软件的应用上。很多规划部门使用的CAD软件,是在AutoCAD基础上自己组织人力开发;部分单位使用了盗版的商业化软件。这样,CAD专业规划设计软件总体呈现出多、乱、杂、功能不完善的特点。究其原因,有这么几点:成功的商业化专业设计软件虽然存在,但多数价格昂贵,维护、升级费用难以承受;组织人力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规划设计软件,需要多人协调、合作完成,耗费时间较长,开发成本高;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要求,即要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流程,也要有很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且,由于这些规划CAD系统大多是基于AutoCAD系统开发的,而城市规划的发展,以及AutoCAD软件本身的频繁的升级换代,使得原来的城市规划CAD系统不适应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目前规划工作者所熟悉的AutoCAD环境的、解决规划设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城市规划CAD系统。

2)信息资源孤立,难以实现共享。

城市规划管理业务涉及大量的城市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分散在各个机构和部门,如测绘部门的地形图、土地部门的土地权属资料、房管部门的房产资料等。反过来,城市规划部门的信息也应该为城市其他部门提供参考或服务。然而,目前城市各部门均按照自己的行业规则组织自己的数据,城市基础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数据接口,将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转化为自己系统能识别的数据往往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此外,除了政府的强制要求,各部门之间基本没有采集数据的习惯。从各城市的状况来看,规划部门内部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部门之间经常各自为政,。

CAD技术发展到今天己经相当成熟,但CAD软件只是给设计人员提供了一般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对具体行业、企业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专业设计系统软件是软件开发商永远的盲区。首先是他们的专业设计知识相当不足,其次是没有一个开发商,肯在投资很少、未来市场也不大的条件下,投入力量与用户合作进行这类专业设计软件的开发。在目前的状况下,企业自己组织人力,有计划地开发自己的专业设计软件,是提升企业CAD应用水平和设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3)对系统的整合迫在眉睫。

《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要素标准化、信息管理制度化等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建立一个统一、规范、完整和制图与建库一体化的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3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制定信息化法律法规。

我国法治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但是城市规划信息化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事物,关于它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全面和完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有的法规规范,并且结合实际工作中来完善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法规。

信息化安全方面法律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进行规划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牵涉到一定的数据、资料等信息的保密性,务必与利益方确定义务和责任,保证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健康地开展。

2)建立信息共享、采集制度。

由于规划信息化的立法工作仍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法律空白,特别是在操作层面的细节问题上。一旦对规划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的方面有了法律、法规作为依据,那么在实际操作中便有了依托。在各方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就可以法律法规为标准,各方的权利义务得以明确,工作程序上也有序可循,这些将大大有利于打破条块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壁垒。

基础数据采集和应用上有待制度安排和法律依据的完善。目前,信息采集的工作方式上还多处于自发和不规范的阶段,技术标准也难以统一。规划部门对信息采集还存在着一种受打击的心态,这往往不利于采集工作的进行。有了信息采集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便得以解决,减小了采集工作的阻力。同时,采集对象也会更加理解,放心地配合工作的进行,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3)建立信息平台,充实信息资源。

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夯实规划信息管理的机制工作,包括:整合规划信息资源、建立统一规划信息平台、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优化信息管理制度、拓展公众参与规划途径等方面。通过加强这些基础性工作,政府规划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水平将会得到提高。信息资源整合是对规划部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综合交通信息、城建档案信息、地名管理信息等内容;规划编制审批信息;主要包括五层次规划管理、五大类分类规划等编制、审批信息,规划实施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规划控制线信息、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信息,主要包括经批准的规划信息、法规规范信息、规划许可审批信息、规划工作宣传信息、规划展示信息、接受市民群众咨询信息等),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整合和规划。

4)规划信息标准化。

城市规划应在构建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同时,重视和促进规划信息标准化的基础研究与标准执行工作,清除信息和技术共享障碍,扩展信息化成果覆盖范围。

4展望

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协同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而在规划编制部门建立基于CAD的城市规划制图与建库一体化平台,为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规划信息化建设,在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进行规划编制资源空间信息库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数据成果的标准化、丰富数据的类型、增强数据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信息整合和共享的能力,使其具备统一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最终能够实现互操作。加强规划编制对规划项口审批的指导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政府服务形象,以期更好地为信息获取、规划设计、规划审批、规划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规划信息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城市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各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希望城市规划行业能够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人们习惯于称城市中那些用途综合聚集的地方为城市中心。它是城市繁荣的标志。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城市开始进行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建设,进入70年代步行街在西方国家大量流行。我国在9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中心步行街的规划建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步行街发展的原因以及历史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

前言

城市中心是人们社会活动集中地区,这里往往汇集了城市中主要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是城市中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处。城市中心常常因其富有传统建筑特色与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成为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城市步行空间即是专为行人活动设置的不受汽车等交通干扰和危害的各类道路、广场用地,一般可分为以自然环境为主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如公园道路、滨水散步道)和以人工环境为主以交通、购物、社交、娱乐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城市中心功能复杂,建筑密集,交通流量大,因此处理好人车之间的关系对改善城市中心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中心效能十分重要。本文即针对城市中心地区步行环境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与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步行空间的建设及发展有所助益

一、步行空间发展的原因

传统的城市街道空间以马车和行人的交通为尺度依据,由于马车的速度有限,因此步行者成为街道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人们可以在街道上自由自在地从事各种活动。二十世纪城市的最大变化即是通讯与交通方式的改变。汽车等机动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流与货流交通更为方便快捷。但是由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多已造成城市公害,交通堵塞,废气污染严重,交通事故增加。汽车占据了街道主要的空间,车行道越扩越宽,行人被挤在建筑物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低污染的特点, 其发展有利于减少汽车等其他高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道路中间的夹缝中活动,人们只能提心吊胆地穿越街道,隔断了人在街道两侧空间活动的连续性,使城市街道失去了原有人性空间所具有的亲切感、轻松感与安全感。欧美许多城市中心一度正是由于城市中心交通堵塞,缺少停车用地,环境质量恶化,因而许多中产阶级纷纷迁至郊外,致使城市中心呈现衰败的景象。为了使城市中心得以复兴,改善环境质量以吸引人群再回到市中心,于是城市中心步行化的方式应运而生。

我国城市步行街区的产生始于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传统旧城商业中心往往也是民俗文化及宗教活动中心,常常保留着一些传统历史性建筑,这些街道空间一般比较狭窄,建筑层数较低。为了保持传统地方民俗特色,促进商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在改建规划中保持了其形体环境特征,将步行街与广场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购物与休闲娱乐环境,如南京夫子庙文化商业中心、上海城蝗庙商业中心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余暇时间的增多,诳街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街道空间有限,为改善步行环境质量,在城市中心区禁行车辆十分必要。

二、城市中心步行空间的发展模式

纵观世界上主要大城市的发展,可以发现人们对城市中心步行空间的认识是随着时空的变化发展而逐步深化的,相应地,步行空间在设计手法和具体形态上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1、地面步行空间

这是步行空间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最初的情况是道路一半的路面是人行道.人行道两旁的建筑物很少有超过三层的.由于交通工具不发达,此时的步行空间是充裕的,不管是沿道路方面,还是穿越道路都不成问题。

建筑物后退红线,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另一个办法是对一些城市中心的车流阻塞、人流拥挤的大街实行永久性或替时性的封闭,谢绝机动车辆,成为行人自由通行的步行街.这是一种人为的干扰,使得一物种(车辆)在廊道中受到阻碍,以保障另一物种(人流)的顺畅。事实证明,步行街可以有效地减轻中心区人流拥挤,并为行人创造出高质量的步行环境。

2、空中步行空间

在不宜采取封闭的步行街处理的道路,为了沟通两侧行人的流动而不阻碍正常的车流,规划师开始打破步行空间的“地面”,把注意力放到空中。空中步行街常称高架步行系统或天桥系统.空中步行系统是由一系列高于地面的步行通道联接而成的网络.最初的形式是仅过一条道路的跨街天桥,发展到跨十字路口高架步行道,以及建筑间的驳接天桥,建筑内部的通道,建筑到跨街天桥的出人联系.近代以来,由于空中步行道开始将巨大的建筑体联接起来,在联系人流的同时也联接了商业,成为促进市中心联成整体的力盘。

3、地下步行空间

随着地下铁路的一切与发展,城市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地下步行空间得到发展的机会,它解决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土地紧张及种种困难.地下购物大厅,连接各个商店的地道系统,为行人提供了连续有趣的活动空间.这种步行道对于寒冷的地区特别适用,通过它把地铁与地面上的旅馆、办公楼、银行、百货商店等连接起来,结合成一地下走廊,可以为行人创造一个充裕的行走空间。

三、城市中心步行空间规划设计

城市中心步行空间建设可分为新建或在原有街区内的改建两种情况。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创造一个满足公众活动需求、舒适、美观、便利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交通计划:解决步行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转换和衔接,改善大众交通线路,在步行区设置公交车站;提供步行区范围内使用者及外来者使用的停车场(地面、地下及多层车库);保证紧急车辆通行路线畅通(宽度不小于4.5米);货运路线及卸货点布置在背面或侧面的街道;疏导市中心车流,解决周围街区交通量增加的问题。

2)空间计划:步行街的长度应考虑到行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在一定步行距离(约300米)内宜提供休息场所。空间尺度应考虑到人流量大小及各种活动的需要,并提供最舒适的场所。步行区的活动主要包括散步、站立、坐下、躺卧及游戏。

3)环境整治计划:传统建筑的保留与整修、原有建筑的更新利用,对建筑入口、橱窗、店招、标识、广告制定统一规则,以保持地方个性与特色;重新铺设街道地面使其具有整体感,通过不同肌理、色彩的地面铺装材料的组合形成图案,美化环境同时起界定空间和引导方向的作用;对公共设施系统进行统一安排,包括雨水及供水、排水系统、供电及电讯系统、燃汽管道等设施。

4)设施计划:步行区空间是市民的室外起居室,正如室内空间一样须布置家具以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街道家具既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美观的价值,它们包括座椅、饮水器、垃圾筒、盆景及树木围蓠、喷泉、雕塑、儿童游戏设施、电话亭、路灯、指示牌、导游图等,这些设施可以分散在步行街中,也可集中在几个多用途的地点。

结语

我国在步行街建设的理论及实践中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如在新建成的重庆解放碑步行购物广场中没有为行人设置休息座椅,步行区缺少绿化环境,使整个步行区显得美中不足。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在步行街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将有助于今后我国城市步行空间朝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 9 (3) .

[2] 王一湖.城市中心的步行空间初探,建筑学报,1988 (12) 31.

城市中心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加拿大;滨水;公园设计;

1 项目概况

多伦多座落在安大略湖(Lake Ontario)的西北面,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多伦多的城区分布在安大略湖的沿岸,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范围逐步从安大略湖的西北面扩大到湖的西面。在90年代,多伦多在居住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都被列为世界十佳城市之一。

图1.HTO公园全景图

HtO滨水公园,座落在多伦多市湖滨区。一方面,它是一个受人喜爱,适应任意季节的公众场所,能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湖边风景;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推动未来城市湖滨区的发展,为未来湖滨地区的发展设定了高标准。此地原来是一个废弃的工业遗址,现在建设成为受人喜爱的滨水公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让这个湖滨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2 设计介绍

2.1项目背景

HTO,一个位于多伦多的城市海滨海滩,不仅是一个公众赞誉的,适应季节性的人们可以亲近水来放松远自己和远离市中心喧嚣的公共空间,但它更是一个催化剂,为城市的未来海滨的发展制定了较高的设计标准。从一个废弃的工业用地转化而来,该公园是一个受当地社区和游客欢迎的标志性游览目的地,海滨通过丰富色彩以及多样的户外活动有效地吸引客人。

多伦多的中环海滨带由于城市高速路而与其他的海滨区断开。HTO是为让人们亲近水而设立的,用独特的流线型设计来吸引人们动态的参与,所以,就要消除那些市中心和安大略湖的障碍。开放以来,园区在每个季节都吸引了无数游客,并被证明是一个大家都迫切需要的公共空间。HTO把其他滨水景观也很紧密的联系起来。

2.2项目位置,范围及大小

HTO在位于多伦多市中心士巴丹拿街的中环海滨社区支路以东大约只有6英亩的地方,2007年6月建成。公园被一个条分为两部分:一边是东部毗邻当地消防局,而西侧是一个公寓施工现场。HTO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国际设计比赛获奖作品。公园由沿河滨的木栈道,一个遍布高大黄的伞沙滩,和一个防洪堤组成。

2.3场地和周边调查

多伦多整个湖滨区域西到伊桃碧谷溪东到红河,整个跨度约46公里。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区运作多年,现在还是为很多航线提供通行。随着高架高速公路(即加德纳)在多伦多市中心的通车,更加方便人们访问周边地区,以及随着市中心发展的扩张,工业企业逐渐迁出中心区,在郊区寻求更便宜的地点。于是,在中心湖滨区域留下了一些被严重污染的废弃地点。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在公寓 公园 和康乐设施以及其他很多方面发展下多伦多的CENTRAL WATERFRONT 经历了一个持续的振兴的过程。目前,中环海滨,面对的是的公寓大楼的阻隔和与市中心的脱节的挑战。HTO公园与多伦多其他湖滨公共空间一样,试图重振被忽视和被遗弃的工业用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并吸引人们亲近水滨从而使人与多伦多的湖联系起来。

2.4设计过程

由于HTO位于多伦多市中心,与海滨中心,皇后码头大楼,各类酒店和住宅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它提供了一个可规划活动的理想舞台。最近,著名的多伦多电影节在HTO主办了一个户外酒会,今年6月,这也成为一种流行艺术的目的地。此外,邻近的海滨中心拥有众多的室内和室外活动全年不断,吸引不少人前往该地区。HTO有助于容纳由此产生的大量行人流入。

2.5设计意图

HTO在视觉上和功能上都创建市中心和海滨视觉上更顺畅通行。公园的地形让游客走绿色护堤上坡,在他们进入公园,然后降下来,他们面对海滩和湖泊,从而把这个城市的高架高速公抛在脑后。功能上,园区通过提供纳凉放松或休闲活动来吸引人们。不同于其他任何地方步行就可玩完的,HTO向游人提供独特的了花一天时间来游玩的活动:晒太阳,野餐,或骑自行车。

HTO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海滨休憩的新方式。它是在该地区花了数年完成的,并为公众认为目前在多伦多的滨水开放空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的一个公园。城市海滩无论从街道平面上还是俯瞰上都是具有市区标志性的,成为当地新的地标。这个名字HTO本身就被设计为一个品牌策略,帮助公园在安大略湖滨一系列景观定位为新增景观建筑。

图2.HTO公园滨平面图

3.对国内滨水地区开发的启示

近年来,滨水地区开发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一个滨水地区的成功开发需要借鉴别人成功的原理和思路,即应从本地区挖掘内在性质特点,这样才能形成富有个性的滨水空间。相反,如果一味抄袭人家的形式和风格,则势必会产生雷同化的趋势,最终反而会有碍于滨水地区的成功开发。因此,从加拿大中央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如何营造个性化滨水空间的六点启示:

1.滨水地区规划设计理念应从本地区的独特性中产生,并体现它的本质精神,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抄袭别人的形式和风格。

2.滨水地区首先要解读该地区的自然特征、社区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别包括当今滨水地区在开发前的工业及航运文化)。在本地区真实的历史基础上,形成记载历史发展过程的滨水空间。

3.滨水地区的路网形态应该是城市临近地区路网形态的有效延伸,另外,要特别注重滨水步行系统的合理组织。

4.滨水地区的开放空间要和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密切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河道和公园等。

5.滨水地区的规划要创造符合本地区开发目标的街道模式和空间尺度。

6.滨水地区应鼓励多种不同用途的有机混合,有意识地把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组织在一起,有利于聚集人气,展示当地特有的社会生活场景。

参考文献:

1 杨春侠;滨水世博园建设与后续开发――解析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南岸公园[J];时代建筑;2003年04期

2 于晓亮.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