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线上线下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田径教学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师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方式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的资源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这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式既方便了老师,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和利用,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度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田径教学的特点
田径教学包括跑、跳、投掷等运动,每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特点。而田径作为体育运动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曹鹏、徐立和等学者在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周期性研究一文中表示:一项运动技能从形成到运用自如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去练习。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十几门专业课要学习,分给每个专业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要想达到每项技能都能灵活运用是很难实现的。而田径具有跑、跳、投等多个运动项目,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作为田径专项的学生一共有两到三年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把各个项目学好学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田径教学方面要想每个项目都得到老师的讲解示范是难于实现的,这就给田径教学带来了难题,而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传统线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主导,教师主要扮演领导的角色。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是单调乏味且没有指导的。可能与教师讲解的内容关系不大或者大部分是课本上的基础理论。因此,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二)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
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到操场和教师面对面进行教学,包括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布置作业等,学生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课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不到位,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本以及教师课堂中补充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技术动作,而在高校,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年龄、性别、身材和个人技术能力的影响,很难将一些技术动作做到规范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点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体育线上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各个专项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视频或者名师的讲座作为教学资源,协助教师进行授课,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学到的技术动作更加规范,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同学们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有助于学生体会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
在田径教学中,一些技术要领尤为重要,例如:背越式跳高、跨栏、跳远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田径项目,技术动作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观察、练习和纠正动作等大量的除本体感受以外的感受信息,尤其是视觉信息。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受年龄、身材、自身技能水平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动作规范还是具有很大困难的。而混合式教学可以将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视频作为参考,并且可以慢动作或反复播放,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三)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形式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提出疑惑,教师则可以将问题归纳总结,在线下授课的过程中进行解答,并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门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的体育形式相对简单、枯燥,一些不想锻炼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厌倦和恐惧,而混合式教学方式是通过视频、图画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能够通过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进行学习模仿,还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分析关键的动作点。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与时俱进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大多是教授或者副教授,年轻教师相对来说还是占少数,而那些年长的教师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了解和操作并不是那么的熟练或出色,甚至存在一些困难,线上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教学难度,并且在进行视频剪辑制作的过程中相对繁琐,部分教师可能比较难适应。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
(二)高校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对现代化信息的应用能力,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十分重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后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处于一种“措手不及”的状态,需要重新学习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学习等。而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线上学习田径的兴趣不大。
(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备课,线上的课程也要提前准备,例如:PPT课件的制作、视频的选取和剪辑、网课的搜集和制作等。一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加上一些对互联网了解不多的教师,还需要进行专门性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加大了教师日常工作的任务。
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在于体育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与时俱进,明确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不只是传授体育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提高创新、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其次,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参与信息教学培训,向部分高校学习,实施现代化教学,不断提高信息能力,确保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
目前大多数大学的线下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线混合教学方法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方法使同学们能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优点,使之都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
(三)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大趋势,课程改革的创新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使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够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减少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使用线上教学的困难。
六、结束语
疫情的到来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由此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方式可以不只是局限于线下面对面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印象发生了转变,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增加,也能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为了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使田径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于蕾.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和实现%J花炮科技与市场[J].2019,01):147.
[2]马凯,贾亦帅.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J].2020,10(06):28+30.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本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本科教育成果,离不开师生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听得懂”、“写得出”、“讲得清”、“用得熟”,才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层面的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深度参与。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保障[1]。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下疫情期间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国高校的众多课程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采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2-4]。我们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物制剂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发现和发展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合成药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原理与有机化学课程联系非常紧密,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的后续课程。化学学科本身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化学的各二级学科中,有机化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尤为突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相互促进的,应把这两门课程看做一个“课程对”,在学习药物化学时,应对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梳理,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1.1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5]深度学习视域下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应为: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药物合成的方法、反应的类型、影响条件及各类药物合成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掌握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创新的审辨思维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对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图1)。包括课前线上线下预习、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答疑、课后线下拓展分组讨论,线上总结答疑等3个阶段。通过课前学习通线上平台学习任务,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有机化学相应内容预先学习相关MOOC,并且抓住知识点的核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重点答疑,讲解关键知识点,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联系有机化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教师进一步点评总结,夯实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根据学习内容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环节,引入在线微课、翻转课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教师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
1.2《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上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我们对药物化学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也大大增强了。1.2.1课前线上线下预习我校药学系使用的教材是尤启冬教授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授课教师将本教材与诸多其他版本的经典教材进行了比较,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机药物的化学本质,在学习通上传了相应章节的反应机理,备注了所学内容与教材中相应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有机化学知识。在上传过程中,没有一次性地把所有章节的内容上传,而是在每次上课前一天上传需要预习的内容,保证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点,便于明晰学习任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把所学反应的机制和应用范围整理成笔记形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问题,通过学习通反馈给教师。在此过程中,对知识实现初步的掌握。例:《药物化学》“第八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生物烷化剂(表1)。1.2.2根据问题反馈进行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环节为巩固课前预习成果,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环节,通过课前线上线下的预习,与有机化学相联系的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是会有部分难点需要课上解决,教师在课前汇总学生在学习通上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把化学反应的机制讲解清楚,对课前的预习工作做适当的点评,辅导学生优化预习方法。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适当的课上习题讲解,在学习通上做一些测试题目(通常为2~3道题目),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教师对涉及的合成反应在新药合成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的合成中包含所学反应的,适当详细讲解,让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图2所示反应是“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成高效催眠药唑吡坦的反应,此反应涉及氮原子的酰化反应,在讲此反应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回忆有机化学中酰化反应(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同时拓展讲解镇静催眠药的情况,并可以增加一些新药研发的细节,并可以融入思政因素。1.2.3课后拓展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6],线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强化知识点[7]。此环节为知识的拓展环节,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点,培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作业练习、章节测验,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要点,学生所获作业成绩和测验成绩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部分。同时,在学习通平台跟当次课程相关的药物合成信息,详细介绍反应的机理、条件及达到的收率。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定期地在课余时间举办药物化学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机制和合成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安排学生对讨论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唑吡坦的合成反应中,涉及到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曼尼希反应、彻底甲基化、霍夫曼消除反应、氧化反应和酰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均有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及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药物化学学习中,除了可以在课前联系有机化学进行预习外,在课后集中讨论每个合成反应相应的反应机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记忆及对反应的理解。1.2.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我们将药物制剂班和制药工程班(二者均为二本专业,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2个班的人数分别为31和33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行了平行对照,药物制剂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制药工程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药物制剂班及格率为93.55%,良好率22.58%;制药工程班及格率为87.88%,良好率19.18%,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1.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辅助措施
1.3.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还增加了翻转课堂[8]、PBL[9]和BOPPPS[10]等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1.3.2完善了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2结论和思考
2.1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课之间联系紧密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对”,如: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学习后续课程的时候,对作为后修课程的“课程对”中的另一门课程进行深度复习,增加对前一课程的理解,增强对后一课程的掌握,从而达到对知识体系的融汇贯通。
2.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统计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当前社会技术应用的主流,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社会发展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数据无处不在。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推动企业会计转型,逐步由过去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处理模式发展到基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的业财融合模式,数据分析成为会计人的必备能力[1]。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会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立足于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借助于媒介环境中多个元素的混合,确保教学模式改革在统计学课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和最优化。
1.1闭环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设计要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怎么解决”“需要哪些理论知识支撑”“哪些已经具备”“哪些还未知”,引导学生发现“未知”的知识,将其带入课程中去学习。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后,最后环节要落在“怎么解决”层面,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真正解决问题。
1.2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以任务为驱动安排教学过程。首先任务方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然后任务须在限定时间内以多人协作方式完成,且前后多个任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任务驱动式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1.3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专业术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调查研究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中安排预习资料、自学参考资料、讨论话题和测试题等资源模块。资源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短视频、音频和图片等。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整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上传下载、作业、投票、互评和统计等交互功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形式推送项目任务及测试题,实时记录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及结果,配合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学生随时交流。
2.1课前先行探索
课前教学阶段主要是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包括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问题导入环节,新知识点引入要结合身边的逸闻趣事或者热点新闻事件,注重知识的前承与传递,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预习环节,学习通平台推送预习课件、短视频、相关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同时布置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在“讨论”模块踊跃发言,以此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先行测试环节,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5―7个客观题形成先行摸底测试题,通过完成先行测试题目,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话题讨论和先行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发现学习积极性较差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通过课前教学的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先行探索”进行量化评价,基于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话题留言以及提交测试题目的时间和认真程度,超星学习通能够自动完成对学生预习效果的可视化分析。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教师及时修改课中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2.2课中协作研讨
课中主要采取的是线下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三方面:重要的知识点、先行探索中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及时跟进随堂练习题。通过学习通平台3―5个限时练习题目,题型一般为客观题。随堂练习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练习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利用学习通平台“选人”“抢答”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式的互动形式,手机终端开展互动教学可以全体参与,尤其对于胆怯消极、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选人”“抢答”式的教学互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融于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打造“私人订制”模式[3]。每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应根据专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区别于财经类专业的通用案例和教学场景。本课程打造的是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因此在教学案例和实践运用场景方面均来自会计职业相关领域,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加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用于解决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统计学”课程特点,有部分教学内容要进行Excel和SPSS软件的实操练习。由于教学大纲没有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笔记本进课堂,教师课堂演示完后要求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实操练习选用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多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教学数据素材。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统计学方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商业敏感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2.3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教学辅助对课程学习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可采用学习通作业与章节测试,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线上直接完成,系统自动批改,答案及解析均可在系统中查看,学生根据答案解析纠正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对于仍有疑惑的问题或者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实时在微信群里讲解分析,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QQ群里拓展学习资料,也可以分享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网络阅读链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愿完成。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完成后,公布各班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以此激励同学们找到自身不足,持续保证自身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后教学辅导的过程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一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二是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学生学到了什么”可以通过客观性检测和主动性检测得知,客观性检测由教师在学习通平台的测试和作业随时展现,主动性检测由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发言主述式反馈。综合两种检测结果,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中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学生希望得到哪些帮助等。基于课后线上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复盘迭代,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形成良性闭环。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以前完全线下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上的课件、文档和链接等教学资料进行线上先行探索;教师以课前预习情况为出发点进行课堂讲授,通过学习通APP发起课堂选人、抢答和讨论等环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课后加强线上跟踪,通过布置统计学作业、测验等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元化的特征,保证了“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2提升学生在会计专业中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师生的在线实时互动,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方式创建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借助任务驱动将统计学内容与会计案例结合起来,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做中学”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沉浸式的课程体验帮助学生成长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3.3实时追踪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根据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学情统计发现,学生线上章节学习次数达到2778次;签到9次,平均签到率92%;根据选人、抢答以及学习任务完成等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积分,满分50分,积分30分以上的比例超过70%;课后作业及测验共6次,平均完成率94%,平均分为82分。这些统计数据说明学生线上教学参与度较高,任务达成度较好。实时追踪学生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双向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统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特征,将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中[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建立集体验、互动、考核、评价、反思于一体的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4.1智慧教学工具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迫切要求。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新型的智慧教学工具,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受到了师生的欢迎。高校应当为智慧教学工具的推广使用提供便利,包括更新课堂教学设备、完善网络配置,通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吸引更多的教师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
智慧教学工具和环境很重要,但是利用工具和环境的是教师。教师观念不同、能力不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也不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还运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教师应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教师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不够,不能完全做到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科学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任务。
4.3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课程组教师以老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较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但是对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相对比较顺利。在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每位教师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课程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力量,形成教师团队的合力,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提升以及学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郑峰,朱维维,吴琼.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4):22-24.
[2]李芳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统计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0(36):50-52.
[3]吴佳.线上线下混合式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J].高等教育,2019(13):14-14.
(一)社会对招生管理的认可度
毫无疑问,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是采取比较法来进行的,即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应形式相比较。同时,随着成人教育模式在我国的长期举办,也使得该教育模式的办学质量和生源质量在公众心中逐渐定型,这就意味着,公众并不会一味地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间展开类比。反之,公众将更多地从公益性教育方面来看待成人教育的招生管理工作。可见,尽管成人教育的招生门槛较低,但这并不会显著影响公众对该教育模式的认可度。
(二)社会对教学管理的认可度
目前,成人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形式主要分为全脱产和函授两类。对于全脱产学员而言,他们将接受全日制的成人教育,同时其学制也会相应地缩减。对于函授学员来说,他们则在半工半读形式下完成学历教育。事实表明,针对全脱产学员的教学管理内化于校内管理之中,使社会公众无法充分了解该管理工作的优劣。而针对函授学员的管理则不然,这些学员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能被单位同事所感知,从而将显著影响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
(三)社会对学风建设的认可度
学风所涵盖的元素十分丰富,但主要涉及学习氛围、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个方面。这里分别就全脱产和函授两类形式进行认可度解析:一是针对全脱产学员。全脱产学员由于处于全日制就读形式,学风从学员群体中整体地呈现出来。此时的社会公众主要包括在校普通类大学生、高校周边的民众。二是针对函授学员。函授学员往往处于空间的散布状,学风主要通过个体形式向公众呈现,而这里的公众主要指单位中的同事和身边的其他社会关系。
(四)社会对毕业管理的认可度
社会对毕业管理的认可度,主要取决于成人教育对学员毕业标准的把握程度。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呈现着严进宽出的形态,这一形态也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中的毕业管理。毫无疑问,社会公众对毕业管理的认可,则主要是由毕业学员的工作能力来决定。
二、当前影响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原因
(一)影响社会对招生管理认可度的原因
众所周知,成人教育在我国的出现本身就在于解决高等教育的长期欠账。在多途径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思路下,以电视广播大学为主要形式的成人教育举办起来了。时至今日,成人教育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而这也是为何招生管理并不显著影响公众认可度的原因。但随着成人教育产业化趋势日益浓厚,不少高校以“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那些所谓的“专本套读”不断地降低着招生质量。至此,社会公众对包括自学考试在内的成人教育的认可度已显著下降。
(二)影响社会对教学管理认可度的原因
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当前由高校所主办的成人教育,其中不乏存在管理严格、学员自觉的案例。但从整体态势来看,高校对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仍明显弱于普通类教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职人员本身的社会特性导致高校不可能像要求普通大学生那样要求他们。但对于函授教学管理而言,则是影响社会对教学管理认可度的关键之所在,其缘由实则已在前面阐述清楚。而且,部分函授学员自身的学习态度,也直接遭致周边公众的反感。
(三)影响社会对学风建设认可度的原因
学风涵盖可视和不可视两个方面,而影响社会公众对学风建设认可度的原因,则主要来自可视方面。具体而言,学员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以及在社会公众面前的言行举止等,都将影响社会对学风建设的认可度。从近年来各大媒体所反馈的高校信息中也可以梳理出,不少针对大学生的负面报道都与成人教育学员有关。这里的学风主要针对全日制学员来说的,而对于函授学员的学风而言,则依然是成人教育举办单位所无法触及的领域。
(四)影响社会对毕业管理认可度的原因
前面多次提到了自学考试的社会认可度问题,之所以自学考试的认可度在近年来显著下降,其根源就在于各科过关率明显提高的缘故。而之所以过关率能够明显提高,则在于“小自考”的出现。可见,毕业管理也将影响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
三、提升社会认可度的切入点分析
(一)提升社会对招生管理认可度的切入点
笔者认为,这里在提升社会公众的认可度时需要正视历史,即正视当前成人教育产业化的趋势,以及正视成人教育在国人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轻装前进来对成人教育模式进行改良。首先需要改良的便是招生管理工作,而这里需要建立起举办单位自律和主管部门监管的态势。举办单位自律体现在“严格按照学制来招生成教学员”;主管部门监管体现在“杜绝不合格学员进入教育系统”。当然,这里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招生标准上。
(二)提升社会对教学管理认可度的切入点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前对函授学员的教学管理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从现行的函授教学管理模式来看,其体现为学员自学与集中听课学习相结合的形态。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学员自学和集中听课学习两个环节加强教学管理。就难点而言,则主要出现在对学员自学管理的环节。为此,可以引入移动智能学习平台,来加强对函授学员的日常管理。当然,在集中听课学习环节,则需要由班主任和教学方来进行严格管理。
(三)提升社会对学风建设认可度的切入点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还将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双赢态势下需要不断加强学风建设。由于成人教育形式分为全脱产和函授两种,因此,在提升这里的认可度方面也应分别进行探讨。针对全脱产成人教育学员来说,则增强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紧密围绕着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题来开展,将能收敛学员的学习心态。针对函授学员而言,则可以尝试利用线上线下两类教育资源,来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
(四)提升社会对毕业管理认可度的切入点
在学历教育领域所一贯的严进宽出现状,已使得社会公众并不在意成人教育中的毕业管理问题,而且毕业管理所含有的诸多信息具有内隐性的特征,这也使得社会公众无从去了解。由此,提升认可度的切入点应放在增强学员的职业能力方面。事实表明,不少高校的成教学员仍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其关键就在于学员在职场上能出色地完成岗位工作。
四、实践途径
(一)重视社会认可度的价值
目前,开办成人教育的单位主要为高校,所以高校需要重视社会认可度的价值。这里需要指出,前面笔者所提到的社会公众具有第三方的特征,实则不然,那些成教学员本身也属于社会公众,他们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将形成舆论,来影响其他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因此,既然成人教育产业化发展已成趋势,那么就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办学品质。可见,高校主管部门应牵头反思当前的办学模式,并在办学中植入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二)严格执行招生管理标准
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向社会的成人教育招生简章,都明确写明了招生对象、招生方式、学制和学分等信息。这就意味着,在理论上不存在招生管理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高校主管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把经念歪了”。为此,严格执行招生管理标准就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在招生宣传中的口径上,应严格与招生简章的要求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在成人教育源头把控办学质量。
(三)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管理
这里主要针对函授学员的教学管理而言,需要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管理。线上教学管理主要以线上教学为主导,由高校成人教育部门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并开发出APP系统供学员下载。每天定时向学员发送学习资料,并开展线上讨论活动。这样,学员就可以在线上完成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就调整了他们的学习状态。线下教学则以传统的集中听课为主导,同时教师应结合线上教学的进度和内容,在线下组织学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就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线下教学松散的格局。
(四)职业教育推动学风建设
我们需要区分成人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前者需更为突出它的职业教学需求。而且,通过区分二者的不同,才能有助于把握成人教育学风的特色。因此,针对全脱产学员而言,可以经常开展以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经历交流为主题的活动,这样一来,通过加深学员之间的了解来优化校园中的学风。针对函授学员来说,由于他们分散于各自的工作单位,从而应注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来纠正他们不当的言行。
(五)增强学员岗位操作能力
毫无疑问,增强学员的岗位操作能力使他们在职场上获得同行的认可,这本身就是社会公众对成人教育的认可。那么如何来增强学员的岗位操作能力呢?笔者认为,这里需要完善人才培养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就软件而言,应侧重于加强师资培养和课程设计;对于硬件而言,则应从实训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五、展望
差异化竞争(DiversifiedCompetition)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特性,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按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模型,差异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选择之一。企业选择差异化竞争的初衷就是能够避开激烈的正面市场竞争,根据自己的长处,配合企业的需求,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这种方法对面临激烈竞争的青年教师发展来讲同样值得借鉴。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竞争激烈化和发展同质化并存,为避免专业发展同质化造成的正面竞争激烈化的局面,利用青年教师个性化突出的特点,通过专业发展的差异化,追求独特的竞争优势。为获得独特竞争优势,青年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追求差异化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知识和能力与专业发展需求的有机融合;二是独特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差异化,而差异化来源于其个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是获得独特竞争优势的根本。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全面发展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青年教师发展现状来看,其学历高和基础教育条件好并不能掩盖其职业追求动力不足和对教师专业发展艰巨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种要求和现状所反映出来的差距,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所以,多方提升综合素质,把专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博结合起来,也是青年教师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而且要勇于承担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任务,增加自己历练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此,同样需要提醒青年教师在其综合竞争优势打造过程中,应该牢记学识、学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在学术上打好基础,立稳脚跟,才可能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总结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慕课等依托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了全世界教育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1]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于2014年底在全校推广“课程与课堂设计”(下文简称“两课设计”)和“翻转课堂”,截至2016年,这两种教学模式已实现全体教师全覆盖。本文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解析两课设计与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的普遍推广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两课设计;翻转课堂;慕课;教学模式;全覆盖
从2012年“慕课”元年开始,我校便紧跟世界教育变革的潮流,开始探索学习可汗学院的经验,鼓励教师进行两课设计,即将课程与课堂内容进行再造,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我校根据培养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改革了教学管理模式,将原来的教育全部纳入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大板块中。[2]重点以教学课堂设计和网络在线课堂的翻转设计为突破口,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一、“三全教学模式”:全覆盖+全程式+全员参与
(一)全覆盖
学院引进了国际一流高校的 CMS(课程管理)系统,建立了数字化学习平台。2015年,提出了在全校教师中实现翻转课堂的“全覆盖”,要求每位专职教师均要实现所教授课程的“翻转”。为此,学校投入了数十万元建设了专业的微课制作室,为教师提供微课制作的基本设备和空间,各个学院也陆续建立了微课制作室。
(二)全程式
与超星尔雅机构合作,初期投入近30万元,开发了校内翻转课堂的数字平台,叫“锦城在线课堂”(Jin Cheng Online Course),简称JCOC。这个平台上既有老师们“独创”及“改编”的视频微课,同时也有超星尔雅机构提供的优质“慕课”资源。该平台除了PC端学习,还可以通过下载超星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端学习。截至目前,“锦城在线”已开设翻转课程2216门次,上传视频数26649个,音频数3344个,图书数2472册,文档数33760个。今年累计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式。
(三)全员参与
锦城学院的翻转课堂不仅是全体教师和教务人员参与,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全员参与,以实现全方位促进。例如:各学院学生科通过辅导员课前、课后查寝,与任课教师沟通等方式督促检查学生翻转课堂课外自学的情况;各学院办公室和教务科对本学院的翻转课堂进行计划管理;行政管理人员要参与翻转课堂的调研,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和解决翻转课堂教学产生的各
类问题。
二、翻转课堂的“三化教学效果”:智能化+多样化+一体化
(一)教学管理智能化
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管理的智能化,教师可以在“锦城在线”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课外学习微课的主要时间段、学生讨论和考试测评情况等。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锦城学院的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
(三)教学参与的一体化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各个部门、各位教职员工均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工作者,一体化地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三、线上线下“两结合”,打造富有锦城特色的“慕课”――优课
基于“锦城课堂大于天”的重要思想,学校在抓好原有“四个课堂”(教室教学课堂、实验室教学课堂、生产实习基地课堂、课外活动课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五课堂”,即网络在线教学课堂。这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大变革”形势推动下,创新富有锦城特色的“慕课”――“优课”(大学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以“学校谋特色、学生谋特长”为指导思想,狠抓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对课程和课堂的设计,教师对每次课要讲解的内 容、每节课时间的分配都已了然于胸,讲授时逻辑清楚、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突出。明显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教授课质量得到了提升。翻转课堂全覆盖使得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教学模式延伸到网上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不断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3]这种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的翻转,是教育领域的一场积极变革,也取得突出成效。我们应继续完善翻转课堂模式、提高学生自制力、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素质、培养变革代表、革新高校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黎富兵.财务会计课程“两课设计”及“翻转课堂”改革创新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J].财会月刊,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