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师课堂模式

双师课堂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师课堂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师课堂模式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课堂;虚拟课堂;泛在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3-0005-02

近几年“智慧校园”概念逐渐引人关注。“智慧校园”是在以往“数字校园”概念基础上的升级。其中“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我们称之为“泛在式学习”,即依托互联网(宽带或移动互联)虚拟教室(平台),随时随地展开学习的方式。虚拟平台上的学习与传统实体课堂的学习整合互生,形成双课堂教学模式。双课堂模式是智慧校园中重要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对教学优化和师生发展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传统实体课堂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具有集中、高效、场境效应等优势。但传统实体课堂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上和在校时间,一旦放学,以班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就不太容易组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只存在课堂之上,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泛在”是学习本应有的形态。但没有互联网之前,学生下课之后,“泛在式学习”很难形成。一些有课外学习动力的学生,因为时空的限制,也不太容易形成学习团组。

虚拟课堂的出现,使泛在学习成为可能。

虚拟课堂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传统课堂。双课堂模式,是通过寻找两个课堂的联结点,充分发挥两种课堂的优势, 实现教学的优化,最终有利于师生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各自的教学特点,特别是虚拟课堂的优势。

一、实现泛在学习

如前所述,同传统课堂相比,虚拟课堂教学具有“泛在学习”这一优势。

(1)传统课堂学生发言时可能会有心理拘束,虚拟课堂的学生能够减少心理拘束,发言更自由。

(2)传统课堂由于时空限制思考时间比较短,查阅资料根本无从谈起,虚拟课堂则可以有更多的查阅资料和思考的时间,可以使思考更从容和理性。

(3)传统课堂中主要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多,虚拟课堂为更多的生生交流提供了条件。

(4)传统课堂中的交流以单向和一点辐射为多――即教师或几个同学发言,大家都在边上听着。网络交流的方向可以是多向和多点辐射,从而最大限度实现生生交流。

(6)传统课堂主要解决共性的问题,体现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效率比较高但对个性的问题解决不理想。虚拟课堂对个性的问题解决得好,体现出个别辅导的优势。

可见,所谓“泛在”,是指最大限度延展学习时空、增加学习伙伴、扩大学习资源,虚拟课堂的出现提供了这个可能。

二、提供合作平台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主流,但一方面由于对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理解还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把课堂里的桌椅摆成了小组样式,有的教师则完全放弃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结果,实体课堂最需要的交流场效应和教师主导性没有了,教学的深度没有了,实体课堂的优势反而丢掉了。

要想进行深度的合作探究,必须实现深度探讨;要想找到深度探讨的伙伴,必须了解同伴的认知状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集体学习空间只有课堂。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开始或已经结束,学生的讨论囿于空间限制,只能局限在小范围。一个学生如果想了解全班同学的认识,必须把同学的作业本都收集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虚拟课堂的存在解决了这些困难――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我们以一堂语文课为例。

在进行《致橡树》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在虚拟平台上提问讨论,学生重点讨论了《致橡树》的主题。

通过网上讨论,笔者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该诗的主题,甚至也能明白诗中大部分比喻的含意。(见链接http:///myforum/itemList.shtml?classNo=2992&topicId=32249)

学生的理解是在没有任何辅导下完全由他们自主研讨相互启发而成的。其中姜满雨同学对本诗的理解比较有特色,笔者请她在实体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理解。欣慰的是,她不但说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能综合其他同学的观点。(见链接http:///myforum/itemDetail.shtml?classNo=2992&itemNo=614605与PPT)

如果没有网络平台的存在,学生很难在实体课堂前有如此充分的讨论。姜满雨同学也很难综合全班同学的认识。

可以说,互联网虚拟课堂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和可能性。

三、发现教学起点

奥苏贝尔指出,意义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状态,我们的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虚拟课堂中的学生讨论,就给教师了解教学起点提供了依据。

在双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虚拟课堂先就所讲课题布置作业或讨论,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先完成作业或展开讨论,并提出疑问。教师可以作为平等一员参与网络讨论。

这一阶段属于整个教学流程的一部分,学生要完成教师的作业必须全员参与。全员参与过程实际是将原来传统课堂的内容提前放到虚拟课堂。此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认知的原始状态。

一方面,学生经过自主讨论,可以解决一些原来必须在传统实体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使教学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虚拟课堂讨论中产生的共性或疑难问题。聚焦这些共性和疑难问题,实体课堂教学就找到了起点。

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传统教学因认知状态掌握不到位而产生的教学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

还以《致橡树》为例,学生在实体课堂前的讨论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比较集中的是对“木棉像沉重的叹息”一名不理解,也就是对舒婷内心世界的不理解。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还把《致橡树》的主题理解作为教学目标,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对《致橡树》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只有另辟蹊径,补充《神女峰》一诗,使学生对舒婷的内心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

传统实体课堂在确定教学起点后,主要完成课题聚焦、认识深化的任务,并给学生以方法规律指导。完成实体课堂任务以后,可以再回到虚拟课堂,布置学生完成更具个性或更深度的作业,以对实体课堂教学作反馈。

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各自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找到其间的联结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所谓两个课堂的联结点在于:在一种课堂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得相应成果的基础上,另一课堂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完善前一课堂的教学成果。

泛在学习的出现,使教学时空扩大了;双课堂模式亦可能成为智慧校园诸教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种。

它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可以及时有效,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主要是教学反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虚拟课堂教师的指导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闲暇和上网条件就行,但对教师的学养要求比较高。因为学生有条件提出更深入或更具发散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学养很难应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应对挑战。

(2)传统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供最具针对性的补充资料。虚拟课堂由学生自主在网上查找资料,其优势是方便快捷且资源丰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学会辨别筛选,这对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两个课堂中教师都要发挥“平等的首席”的作用,要及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防止学生的思维在一个平面滑行。 这同样对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第2篇

一、目标任务

1.启动建模。全体教师轮流到本市道德课堂实践代表学校实地观摩课堂;以班主任为核心,联合任课教师,合理划分 4~6人学习小组;指导小组建章立制,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培训学习小组长,开展“兵教兵”活动;制定《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2.落实规范。全面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课堂教学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保证每位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参与度;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学习小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落实规范,推进改革;选派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及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深化道德课堂的理解。

3.总结完善。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改革评价机制,推动“双主六环”模式课堂常态化;改革教案模式,全面推广《教&学案》,严格按《教&学案》要求备课;课改“扶贫”,对验收不合格的教师、小组、学生进行帮扶;总结学习小组管理经验,推广先进学习小组经验;发现课改典型,树标立模;全面总结课改进展情况,守正纠偏。

4.深化创新。推广典型教师的做法,发挥带头作用;总结本校道德课堂改革经验,逐步完善“双主六环”课堂教学模式。

二、“双主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以教材和学案为对象,初步完成基本预习任务,圈定关键问题。

2.讨论交流。形成整体目标、重点难点,记录、提交有价值的问题。

3.共同探究。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按小组分派具体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探究。

4.展示提升。各小组展示学习结果,在借鉴、分享、质疑、对抗中提升。

5.练习巩固。对学习内容及时练习,巩固掌握学习内容。

6.达标测评。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再次达成目标。

三、课堂教学基本步骤操作规程及要求

1.自主学习。教师须明确告知学生学习内容、要求、方法,辅以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必须保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2.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交流过程中,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也要敢于回答和质疑。

3.共同探究。教师根据确定的目标,分小组分配任务,任务必须明确,要求必须具体,然后巡视;学生接受任务后,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记录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小组的共性问题,进行共同探究,然后对照版面,对本小组即将展示的内容,进行预展,确定展示方式,展示过程中人员分工。

4.展示提升。教师根据分配的任务组织展示,保证展示问题的共性,提高课堂的最大效率;允许学生充分发言,保护学生积极性;把握优、中、差学生的展示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发言的学生。学生展示要积极踊跃,力争简洁明了;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要学会倾听。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评激励学生;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拔高;通过点拨促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通过举一反三总结规律、方法;通过评价促成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分享、借鉴提升。

5.练习巩固。教师要在小组展示后,给学生留有全面学习、训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掌握,个别问题个别讲解。学生在全班展示后,抓紧时间把自己组外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保证学习的全面性、整体性,避免遗漏。

6.达标测评。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情况;达标测评可以采用组内问答、对子互查、小测、板演等多种形式完成。

四、“双主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关键

1.先学。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学习章节的研究制定导学案,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把握文本,形成学习目标,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再次确定学习目标,并通过预习交流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搜集整理,然后通过展示再度达成。

2.展示。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合作、立体学习,全班展示、全面提升。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澄清。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提升。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生发出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的水平。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双乐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6-0095-03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高职学校招生门槛较低,导致生源素质整体较差,使高职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1],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来讲,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十分薄弱,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不牢固,达不到大纲规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基本要求,导致他们学习新内容十分吃力,不能很好地接受并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在大部分高职学生中,“英语无用”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学习专业课比学习英语更重要,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而且,由于自身懒惰、学习态度不端正、英语学习氛围差、学风差,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很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其二,从高职教师层面来看,不少教师未能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在给高职学生上课时根本不考虑高职英语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上课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味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因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在面对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时,无法灵活地运用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未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课堂教学十分单调、乏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针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高职英语教师和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DCA循环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英语教学糟糕的状况。然而,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地调动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改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双乐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以期逐步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二、“双乐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要素

“双乐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据建构主义的生成性学习理论提出的,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Wittrock, M.C. 1974)于20世纪70年提出[2]。他认为学习源于个体内部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外界信息的单纯输入,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一种新的模式以理解当前输入的新信息。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信息中接受的感知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3]。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结合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生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有意义的新知识。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应承担的责任,并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双乐式”教学(OESH)是指在承认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教师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制定出富有多样性、灵活性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有效地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并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选择和整合,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5]。“双乐式”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1. O( Objective):教学目标。“双乐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既灵活多样,容易实现,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 E(Explore):探索学习。在“双乐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3. S(Success):成功的体验。“双乐式”教学强调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尽可能使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最终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 H(Happiness):愉快的心理体验。评价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处于快乐和谐情境中的重要手段[5]。“双乐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双乐式”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以“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版)Unit 1 Hello,Hi! 第一部分Talking Face to Face为例,说明“双乐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设定符合学生实际的n堂教学目标。Unit 1 Hello,Hi! 第一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初次见面和再次见面的问候语、应答语和道别语,学习交换名片的句型,并掌握英语名片中所涉及的高频词汇以便能看懂英语名片。由于所带的高职学生词汇、语法基础十分薄弱,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笔者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读、理解、掌握该部分出现的基本词汇,如Mr./professor/introduce等。

(2)引导学生掌握初次见面和再次见面的问候语、应答语、道别语以及用于交换名片的句型:Hello/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Thanks for…/Here is my business card等。

2. 引导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双乐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因此,在Talking Face to Face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步骤:

(1)利用多媒w播放一段有关初次见面打招呼和交换名片的趣味视频,其中应尽量包含该部分涉及的词汇,如professor/Mr./introduce等,吸引学生的知觉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首先,在播放完视频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回忆刚才视频中的人是如何打招呼和交换名片的,在课本中找到并画出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和句型。任务完成快、正确率高的一组获胜,其余小组则需要在课下准备节目,并在下次课进行表演。这样既能利用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获胜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又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其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利用刚才找到的单词和句型,根据课本给出的5个情景进行模仿对话。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若仍有不会表达的词汇和句型,可以向老师求助,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最后,每组选出两名代表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担任评委打分,选出表现最好的两名同学,予以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 采用多元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双乐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着重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予以鼓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发音、词义理解、语法等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和竞赛完成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双乐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双乐式”教学并不是教师仅仅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任学生自己去完成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概括、抽象、归纳。因此,在使用“双乐式”教学组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已有英语水平,以真实任务情境为基础,设置灵活且易实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设置的教学目标。

2. 教师应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各种真实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角色扮演、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活动激励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探索和小组互助合作进行探索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意义的建构。

3. 在组织英语课堂学习时,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材料,并帮助学生认识到新旧学习材料之间的关联性,继而建构学习材料与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使学生乐于接受并掌握新的学习内容,逐渐由“厌学”转变为“乐学”。

4. 在“双乐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采取多元评价手段,使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并积极反思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劳动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既能够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又能够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并鼓励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办法,并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给予点拨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愉快的体验。

五、结语

“双乐式”英语课堂教学的实现依赖于师生间和谐愉悦的互动,对教师而言,“乐教”源于对教学智慧的不断追求,而“双乐式”课堂情境的创设则依赖高职英语教师对教学智慧的合理运用[2]。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掘学生的潜能,依据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各个环节,创设符合高职英语教学需要、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情境,尽可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教学评价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逐步完成对所学英语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不断促进学生与学习任务、同学、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从而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改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刘晓玲. 高职英语教学作用、定位、现状与改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8):73-75.

[2]韩彩虹,梁荣学,赵方辉. “双乐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力养成[J]. 科技信息,2009(07): 631-632.

[3]Wittrock,M C. Generative Learning Processes of the Brain[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2(9): 531-541.

[4]Osborne,R J. Wittrock,M C. Learning Science: A Generative Process[J]. Science Education,1983,67(4):489-508.

[5]Han Caihong. OESH Teaching Mode of Overcoming Speaking Anxiety[J]. 海外英语,2012(12):109-111.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参与;诱导;鼓励质疑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题性的教学。它要求将教师“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活动,即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基于以上认识,我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探讨与尝试:

1 寻找兴趣信息,引发主动参与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教学中是学生学习从枯燥乏味达到兴趣盎然,需要教师积极找寻课堂中的兴趣信息,它包含了教材、课件、环境等各方面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而教师收集兴趣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基础,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可根据内容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手段是教学材料以诱导的方式呈现,如采用游戏、竞争形式,图片、实物直观教具演示、音乐、声响营造气氛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借助录像和绘声绘色的解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去观察了河流――浪――潮水,初步感知了潮水的气势,这给学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形成这种新奇感的因素,正式是教学中我们努力寻找的最佳兴趣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鼓励质疑问难,引导积极探求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验,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积极探索、寻求的途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有疑,就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大脑积极的思考。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发出他们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明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有胆识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大胆质疑,寻求正真的理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以这样说,质疑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挖掘潜在智能、怎长知识的良方。

其次,教师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应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加以批评甚至训斥,而应是加以鼓励,肯定他的态度,并在引导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学生一旦掌握了质疑的方法,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3 贯穿情境活动,诱发自我完善

情境活动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相机教学“的主张,就是指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地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可见,课堂中贯穿情境活动,是使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其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3.1 注重情境的层次性。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活动时,首先要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学生具有感受客观情境,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从关注到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倾向,直至被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的一如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伴随着延续、有效的情境活动,学生的情感会得到逐步的加深,在一定条件下,学生这种情感就会弥散渗透到他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并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步融入学生的个性之中。

3.2 拓宽有意义的情境空间。现代教育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应拓展其空间。教师从课堂这一教学主题区域延伸开去,结合校课外活动或通过野外的相关感受。在形象感染中,他们会渐渐的感受到课文蕴含的美;辅助以教师从旁的指导,学生的感官在他可塑性极大的时候就会渐渐变敏锐、完善起来,这也同时影响学生的直觉和悟性的提高;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渐渐留心、敏感,这样就开拓了源泉,积累了丰富的表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情感素养,并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运用迁移的思路,寻求主动发展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对学生适应性的情景具有积极主动发展的因素。因而,只要在教学中把握住迁移,教学时可以做到“教有条理“”学有头绪“的。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第5篇

今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想给学生减负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就是达到教师“乐教、善教、优教、会教”,学生“乐学、善学、优学、会学”的境界。

二、“双边快乐发展”基本模式

(一)“双边快乐发展”模式包含:①主动地教与学;②有兴趣地教与学;③高效地教与学。该模式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体验教与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推进“快乐高效”课堂建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双边快乐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自主预习——激趣定标——快乐探究——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此环节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上课刚开始时,利用5—8分钟时间,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示自行预习。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激趣定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快速地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通过师生合作确定教与学的目标。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办法。此环节教师要控制好时间,时间不宜过长,大约2—3分钟。

3.快乐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堂教学不单是某一人的表演,而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高效的语文课堂,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丰富的对话,课堂上教师就像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朋友,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领路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地从事各种活动。

比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感悟阅读之后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狐狸和乌鸦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理由都很充分。有的同学说:“我认为乌鸦太笨了,明知狐狸很狡猾,怎么能相信狐狸的话呢?”有的同学说:“我喜欢文中的狐狸。他真聪明,为了一块肉想尽了办法,我们就要像狐狸这样,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面对同学们的各种想法,我没有急着指出谁的想法有偏颇,而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乌鸦三次不同表现的语句读一读。再读课文后,学生明白乌鸦并不笨,只是虚荣心作怪。针对狐狸的做法,我首先肯定了学生遇事动脑的想法,顺势引导狐狸动脑筋想办法骗人办坏事,是狡猾而不是聪明,从而纠正了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

快乐探究环节20分钟左右,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只能作为主导,不能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课堂上,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探究,与文本对话,获得全面的发展。

4.总结延伸

当一堂课快要结束后时,学生因疲劳往往出现思维上的一个低潮,注意力也相对分散,此时精巧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学生在课本再出现一个思维高峰,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巩固所学知识。此环节大约3—5分钟。

5.布置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趣味盎然、形式多样的作业,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作业使学生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本环节约2分钟。

三、“双边快乐发展”模式注意点:

“双边快乐发展”模式旨在追求高效课堂,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备课——高效课堂的助跑器

我们听过不少特级教师上的课,他们的课堂并不华丽,或许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会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想一想,如果教者没有认真备课,又怎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要想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师一定要充分备课,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多元化、超越性地解读文本。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这样的备课尽管费心、费时、费力,但是效果恰恰是最好的。

(二)提问——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要有价值,要适量,要面向全体。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要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提问,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读悟——高效课堂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