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自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职校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重要性
兴趣英语学习是近期经过实践并推广的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并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是每个英语任课教师的职责。一个班级拥有欢乐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们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互动效果好,这样就能使学生们找到精神上的振奋点,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灵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由兴趣入手创造一个欢乐的教学环境。这表明,开展职校学生兴趣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一、通过个体分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来,职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难度比较大。在现今社会,一家大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家长更希望孩子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这就出现了学英语热,送孩子进入职校,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一个本领,一个在社会上立足的生存本领。要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入手。一直以来,职校的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职校生大部分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了之后是否有用,他们都不太清楚,他们刚离开家,总是想寻求父母的保护,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如此看来开展轻松活泼、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活跃思维课堂就成了当务之急。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老师总是按固定的方式教学,学语文就是教段落词义、近义词、反义词、中心思想等,学数学的时候就是公式、解题、应用题解答等,学英语就是背单词、背课文、汉译英、英译汉等,学生早就厌烦了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有的学生开始搞小动作,不听讲,老师生气,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很多学生反映,老师教育学生学习就是强制性的,根本不理会学生有没有兴趣,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激发出来。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个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老师要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的是Henri Holec,Henri Holec首先将自主性(autonomy)用于英语教学中。所以说,被动地按时完成老师留的家庭作业,简单地复习和预习不算掌握了自主性学习的本领,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是现在的职校老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最终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人只要有自信,就能应对一切困难,从而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英语教师要着重教会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中。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爱学习、会学习的目的,最终成为英语达人。让学生在拥有兴趣和爱好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自信。
俗话说:“要想让鼓响,就得用重锤去敲击。”老师可以采取英语对话、播放幻灯片、场景对练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学生成立英语广角,角色扮演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扩大视野,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孩子沟通,培养双方的感情,多鼓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为人处世和交际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点。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1.调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教师应该本着“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缺乏创造性,又因没有信心,难以拿出创新点。基础差的职校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失败,需要支持和鼓励发展自信心。有了自信,就能独立思考,开发创造性。
2.通过教学和学习的活动,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职校学生的心理分析,我们知道,由于表现不佳,贫困自律,强烈的自卑心导致他们总是担心老师拒绝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用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组织教学活动,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觉得虽然成绩差、口语不行但是老师没有抛弃他们,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况,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教师本身素质的提升在教改过程中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拥有兴趣爱好的同时,提升学习成绩,在玩中获得更多的能力。响鼓需要重锤敲,英语课堂上的第一锤一定要大力鼓动,调动起职校生“比、学、赶、帮、超”的劲头。使用视听媒体,组织口语对话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三、通过情感投资,提升学生信心。
教师应该专注于教学的情感方面的优化,通过情感投资,提升学生信心。新时期的老师不能满堂灌,也不要让学生放任自流,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约束而随波逐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譬如,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小组讨论、角色互换,模拟场景训练等方式,寓教于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翻译的能力。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注意课堂用语,不要对孩子多加职责,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对待学生的优点,要以芝麻换西瓜,夸大优点,从而让学生找到自信。禁止用不文明的语言教训学生,更不允许体罚,不要让学生心理晦暗。只有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走进学习的兴趣领域。
总之,开展职校学生兴趣英语学习已经是职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经深入调查,其后果令人担忧,针对现状,教育者就要拿出改善的方法。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丽恒.试论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09,(21).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全国各地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师生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涉及所有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1]。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亟需找到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应急式”线上教学过渡到常态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提供参考。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3]。不同于纯技术类或纯管理类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介绍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与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合同、安全、风险等有关的控制和管理知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组织在线网络教学工作。通过整合学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授课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推进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可能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线上学习,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高。在这次疫情防控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各种事假、病假、旷课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加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4]。以疫情防控期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例,首先是网络问题。因寒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离校返乡,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利用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有少数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里信号不好只能在室外上网。还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共用手机上网课。其次是教材问题。疫情线上教学前半学期学生无法获得教材,只能通过电子版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由于不便于做笔记以及阅读体验差,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最后是平台问题。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学生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学习。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平台操作培训,多数学生不熟悉平台操作,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2.2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有的教师在“封城”隔离之前返乡,有些教师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和教材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此外,授课老师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与进度。疫情防控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1)共享屏幕加视频/语音方式。主要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平台分享PPT、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师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互动与答疑。(2)网络平台直播方式。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在线授课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自建课程方式。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添加课程资料,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测验以及与学生课堂互动。(4)录播视频课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今后,在适应信息化教学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能力体系将发生重构。教师除了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所需的应急反应能力。当疫情防控等级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在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转换教学方法,使得在应急防控阶段与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能够适应疫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教学方法调整。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3学校管理现状。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受网络平台服务器数量、质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拥堵、卡顿和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这些平台都存在系统崩溃、视频内容无法加载、课程信息无法更新、服务器无法连接等网络问题[4]。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集中性的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部分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高校治理效能、数据对接,以及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5],导致线上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同时,突发的疫情导致网络教材、平台使用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邮寄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在网上免费获得,加上电子版书籍、教材阅读体验感较差,不便于记笔记,加大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难度。此外,多数教师疫情之前长期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熟悉平台操作,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因授课教师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在线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等学生返校后再补课。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3.1学生学习应对策略。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在新学期分批分阶段错峰返校复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有效衔接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返校复课之初应尽快做好学习情境转换后的心理调适。在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掌握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交流和拓展[6]。现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情景模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过渡,避免两者严重脱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模拟,如结算对量模拟、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招投标模拟、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模拟以及运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模拟、钢筋碰撞分析模拟、施工模拟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操模拟,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教师教学应对策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这既是为了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授课教师应依据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情数据,制定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授课教师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材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时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讨论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次数,特别是课上讨论,把学习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点名和交作业方式,使得平时成绩的获得更加客观全面。例如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优缺点的重点介绍。而实际上每种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项目场景,对学生以后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鉴于此缺点,授课教师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录制成微课,以解决课时短缺和全面了解知识点相互矛盾的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能够根据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常态化防控阶段与应急防控阶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阶段性防控要求。当疫情再次出现时能做好再次居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授课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自己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打造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3.3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全校师生,做好线上与线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好线上教学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疫情应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自身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8]。经历了这场疫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功能、网络稳定性等对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借此机会不断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增速扩容与功能优化,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保障各种形式、样态的线上教学。同时提前做好谋划、对师生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开展横向点带面、纵向多层次培训。从课程资源建设到平台软件培训,从教学咨询案例分享到大规模在线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培训、系/教研室主任培训、授课教师培训、学生培训[9-10]。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课程问题以及平台问题,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4结语
2019年突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说,要在危中寻机,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学变革的契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线上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重塑教师能力体系,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必须扭转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从应对疫情防控的短期视野来思考教学,而是要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日常教学统筹推进的需求。同时要站在新一轮教育技术变革的高度思考教学,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多元考核模式,构建师生“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2]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75-77
[3]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安辉,邓婕.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70-77
[5]谷中秀,华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9):19-21
[6]闫新红,刘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翻转课堂建构.喀什大学学报,2019,40(5):108-111
[7]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临汾,2017
[8]虞乔木,郑东桦.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20,(1):65-68
[9]吴艳波,韩怀钦,刘志宏,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及其常态化的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71-482
【关键词】职校班主任 工作方法 素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考大学无望,转而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为的是混上三年,拿一张毕业文凭。他们的特点是:有很强的自尊心,讲义气,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个性强、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初中时代中,他们经常受批评多,受表扬少,自信心差,行为表现上纪律散漫,吸烟、喝酒,甚至骂人、打架。在接触社会中,他们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形成一些坏毛病。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对他们的现状束手无策。因此,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责任大、难度大,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责任心,较大的耐心和苦口婆心。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认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职业学校班主任岗位是重要的专业性岗位,班主任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培养目标要求,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一道,认真履行以下主要工作职责:
1、学生思想工作。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
2、班级管理工作。组建班委会,制定班级公约和学生自律规范,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加强安全教育,维护班级和学生安全。
3、组织班级活动。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参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培养目标,针对班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会活动。
4、职业指导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二、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重视理想教育
学生善摹仿,可塑性大。榜样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有显著的影响。学生向师性强,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故平时班主任就必须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做到以身示教,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来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一是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树立。可以是爱国主义典型的树立,可以是热爱科学典型的树立,可以是乐于助人典型的树立等。二是班级中先进典型树立。凡是学习认真的,劳动积极的,表现良好的,有进步的,都可以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通过各种形式的典型树立,使班级形成了人人有榜样,人人学榜样,人人争榜样,处处有榜样的育人氛围。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当中,身心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但是,职业类学生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缺乏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班主任要从入学起就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让他们感觉到,不在普高,也可以成材,也是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也有光明的前途,只是到达成功的方式或者路径不同罢了!我列举了很多职业类学生成功的例子,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本校毕业的优秀人才,现从事的工作,取得的成绩等等!并不断鼓励和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可以通过三校生考试、成人高考、函授、自考等等,争取深入高校继续深造!同时帮助学生设计未来、设计职业生涯、构思未来憧憬等等!
三、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老师在找学生谈心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
其次,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特别是职校的班主任,学生基本上是浓缩了各个学校的“精英”,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听到的基本上都是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所以要对他们实施有效地教育,就必须和他们进行有效地沟通。其实,他们虽然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记得班上有个学生刚到班级时不论在哪一方面都很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后来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在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他乐于助人和体育方面有很高的天赋,所以就从他的优点出发,不断对其进行赞美和引导,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是有效的,渐渐的在这个学生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自信和笑容。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强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自身的能力,对班级进行科学严谨的行政管理。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讲,职高学生更需要鼓舞和激励。在初中时,他们由于学业基础差、升学无望,被热衷追求重点高中升学率的老师冷落了,本来就不强的自信心受到了挫折,产生混天度日的想法。进入职高,如果班主任及各科老师继续以“恨铁不成钢”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脱离实际的去要求他们,那他们只会自暴自弃。为此,我推出了几条措施,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信任和尊重,体验到“我也能行”“我也可以做个好学生”。一是根据学生特长爱好,采取老师指定和毛遂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科科代表,成立班委会,并对自告奋勇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同学当众表扬,使学生产生与班主任的亲近感和积极工作的热情。其余学生也感受到老师处事的民主作风,产生信任感。二是鼓励学生竞选学生会干部。我鼓励学生踊跃报名,竞选不上也不要放弃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三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热情,实行值日班长制度。职高生中,没几个有在初中当班干部的经历,他们心目中班长这个职务无疑代表着信任、能力、权力、荣誉,但一个班级中班干部总是少数,为此我规定:班内原班长为常务班长,全班同学轮流当值日班长,在班委会配合下,负责当天班级纪律和各种活动的安排和督促,做好《班级日志》记录。
这些措施实行以来,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在管理中体会到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管理班级工作的不易,自觉加强了自我约束。
五、重视生后进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唤回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后进生,在长期的“笨蛋”“不可救药”等斥责声中,自尊心、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心呢?
首先,教师必须克服中职学生智力低下的思想。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低,大部分学生是由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当造成的。职校学生决不是“天生愚笨”!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还学生一个公正。
其次,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我对学生讲,走进职业中专的大门,同学们就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我眼中,大家都是好学生,只要大家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可以让同学们课下讨论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并要求在班会上踊跃发言。还可以以历届毕业生在社会各条战线上做出的突出成绩来勉励大家,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不是只有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算人才,只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上职中也能成才。
而且,做职校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和细心,要有信心和恒心,要特别关心和体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不能盲目批评处罚,要“软硬兼施”,通过多次教育才能初见成效,但常常会反弹,这时,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缺点。
六、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支持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说教育学生不单是学校的问题,家庭也有责任。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全县的各乡、镇学校问题较多的学生,这就给职校的各方面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中多数为内宿生,日常生活管理就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就要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与班主任的配合,携手对中职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综上所述,面对职业学校这些调皮顽劣又个个都是家长心目中“宝贝”的学生,要求我们班主任既要做到让学生服从管理又要能保持和风细雨般的为人师表形象,有时确实很难做到。但我们在烦心之余,只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从而走出烦恼的困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应贵在爱、重在导,《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4期
关键词:中职生;稳定性;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19-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倾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作用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学生的就业率近几年都维持较高水平。但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也存在工作稳定性低,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不仅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
1 影响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1 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中职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中职生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另外,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财经、汽修、数控、模具等专业都属于技术性很强的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才越丰富,技能才越高,待遇也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两千三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
1.2 吃苦精神不够
现在的中职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其吃苦精神明显不够,娇气太重,缺乏上进心。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
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
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一外资企业顶岗实习的一名学生,一去就分到了品保部门,这是别
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
1.3 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他们的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有学生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根本不会考虑因为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影响到整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给企业生产和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
2 提高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通过对近几年学生就业稳定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工作实践,我们不断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培养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取得一定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2.1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与学生是否具备一技之长有很大关系,因为选择自己擅长的事,不仅能很快适应,成功几率也会比较大,其就业稳定性自然也会好很多。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他的钣金技术学得很好,他在钣金方面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相对较少,上手很快,这样学生更能长期地干下去。相反,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短期内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何去何从,其就业稳定性肯定会很差。所以,职业学校要搞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到能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与人沟通、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就业稳定性差的学生,除了因技术问题不能胜任工作被辞退外,很多则是因为不能与领导或同事相处等综合素质欠缺。学校通过开展“立信之春”艺术节、校运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同时通过校团委、学生会、自律会、各艺术社团等让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影响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学校与许多优秀的企业开展了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凡是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而且企业与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具体做法是,企业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培训、学生培训和学生考核,同时企业为定向班学生提供班服、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另外,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3至6月的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派实习指导老师配合企业管理学生,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继续上课。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接受到企业的直接培训,而且通过工学交替实习的开展,学生在正式就业前就有了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其适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企业对这部分学生也格外关注,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也就比较高。
2.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中职生因年龄小、经验欠缺等诸多原因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更难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地规划,也是导致中职生就业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学校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了解更多职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特别重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题研究,申请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和《班级企业化管理研究》两个市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方法,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就业指导老师,让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而不仅仅靠每周一堂就业指导课或专题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意识到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时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如何去克服。这样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不会那么茫然无措,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2.5 开展岗前培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中职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很宽松的,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却是非常严格,尤其是一些名优企业,学生与员工的身份差异太大,中职生因不能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而流失的数量非常大,在流失的学生当中,数前三月的流失比例最大。为让中职生能很快适应学生与员工身份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一周以上的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内容安排可以有企业文化介绍、就业指导、军事训练等。通过企业文化介绍让学生对企业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明确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长本事,而工作中即将遇到各种艰辛、困难与挫折正是长本事所必需的营养;通过适当的军事训练,锻炼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精神气,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2.6 建立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实习生管理制度》,对中职生第三年的实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就规定学生没有正当理由不准随意更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学生需要填写《实习手册》,用人单位签署实习鉴定后交回学校,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评定实习成绩,实习合格才能领取毕业证。制度上的保障对于规范中职生实习,提高就业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7 安排实习指导老师驻厂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学校建立了实习指导制度,并拟定了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职责与考核办法,就业科每月对实习学生情况和各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给予考核,与老师津贴挂钩,同时参与实习指导表现优秀的老师在评职评先中学校会给予加分,从而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尤其在学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前半年,实习指导老师的及时跟踪管理与服务作用非常明显,企业对学校的这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同,主动要求学校派驻实习指导老师,为驻厂老师免费提供食宿,并发给驻厂老师薪资。
2.8 注重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体验MOOC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MOOC,中文译作“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的缩写,意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课程形式,多以“微视频+交互式练习”方式呈现,供全球学习者使用。
2012年,由美国一流高校创办了三大MOOC平台:由斯坦福大学创办的Udacity和Coursera,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的edX。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仅Coursera平台就已有全球81所高校或机构加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人。《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美国的“MOOC元年”。
随着三大平台的推广,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高等院校,纷纷加入到MOOC浪潮中。中国高校的MOOC集中行动,则是在2013年。
“从教育技术上讲,MOOC是以往网络学院、视频公开课等的一个延续,并将其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孙茂松表示。
在技术引领之下诞生的MOOC,已经开始改变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方式,也正在拆去传统教育中的时空围墙。 颠覆传统教育模式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认为,MOOC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如此受人追捧,与其课程设计中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不无相关。“比如‘名师、名校、精品课程’、免费开放、移动等概念的融入,让MOOC与以往的网络教育、视频公开课等一下区别开来,变成了另一种全新教育模式。”
据孙茂松介绍,MOOC改变了以往在线教育的单向传播模式,充分使用了交互功能,比如可以实现在线随堂答疑、批改作业、期中期末考试、获取证书、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网上创建学习社区等,让学习在网络上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以往只是将课程搬到了网上,现在是将整个课堂都上了网。”孙茂松认为,除了技术上的种种优势外,MOOC能够席卷全球,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解决教育公平方面正在发挥或即将发挥出的巨大威力。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伴随MOOC在全球流行,中国大学也先后展开了探索。
2013年3月,北京大学启动MOOC开发工作,有20门课的教师主动参与。
两个月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盟edX,成为其首批亚洲高校成员。此后,北京大学再次宣布加盟Coursera平台,同时在两个MOOC平台上投放课程。
“投身MOOC,与其说是激情,还不如说是受危机感、压力所迫,硬着头皮也要上。”北大第一批MOOC课程《电子线路》的授课老师陈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初录制MOOC课程时,一开始面对镜头,还有些手足无措,此后才逐渐找回了授课感觉。
2013年7月起,作为拥有信息技术学科群优势的清华大学,开始组建MOOC平台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在线教育平台。三个月后,“学堂在线”上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经过一年的运行,“学堂在线”已上线课程69门,预告课程146门,课程涵盖信息技术、数理化、经济金融、艺术、人文、体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课程,选课人数超过57万。
去年10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肖星录制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上线后,受到学习者热捧。据一年多的跟踪数据显示:三轮授课之后,全球共有201个国家的10.2万学生选修,其中4000多人拿到了网络课程证书。
“从客观上讲,MOOC这种形式,确实会让好老师光芒万丈,让混日子的老师不好过。”孙茂松认为,这种新学习模式,未来将必然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流程,甚至学校组织与管理方式等诸多革命性变化。
有教育界人士担心,学生向优秀的教师集中,是否会使得那些不够优秀的老师“失业”。事实上,早在2007年尚俊杰到云南某地中学调研时,发现当地高中班通过网络,已能够实现与西南地区最好的中学――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你的课别人讲了,你干什么?”尚俊杰对此深受震动。但他认为,新的技术并不会危及传统教师的“饭碗”,但是角色确实会发生转变。
“以前农村有赤脚医生,就是一个医生将所有治病的活都干了,现在医生治病,已有一个庞大的支持团队,包括检验师、麻醉师、护士等。同样,一门MOOC课程,可以有多名辅助教师、助教、教学设计专家、课件设计专家等,一起来辅助主讲教师备课、设计课件、教学等。”尚俊杰说。
孙茂松认为,MOOC引入的竞争机制,犹如鲶鱼效应,未来势必引起中国高校角色大洗牌。比如一些课程的上游大学,将主要负责MOOC课程的制作上线,一些中下游学校则只需负责用好MOOC,提升教育质量。
“当然,哪些学校是哪些课程的上游,这个倒没有固定框框,比如河南大学王立群老师讲的《明史记》、中南大学杨雨老师讲的纳兰性德诗词、甚至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核心课程《瓷器制作》等,只要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都可能跟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一样,成为某些MOOC课程的上游院校提供者。”孙茂松说。
由于MOOC是先让学生线上自学,然后到课堂集中讨论,原先“先授课、再练习”的课程流程已被颠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又被形象地称为“翻转课堂”式学习。
此外,尚俊杰还预测,未来高校的组织管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会如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样,非核心教学业务也可以社会化;而在大数据实测之下的MOOC学习中,因材施教将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能否促进教育公平
面对MOOC挑战,中国一流大学接下了第一棒。但在实践中,MOOC对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也同样产生了影响。
早在2007年,美国就出现了将MOOC应用于基础教育的实验。当时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老师,一开始为那些耽误了上课的同学录制视频课程,后来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来关注和指导学生,于是开始尝试“翻转课堂”式的MOOC教学。
其后,美国更多中学借用MOOC来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一年后,一些中学反映:MOOC教学使学生学业成绩大幅提高、不及格率大为降低,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律性也得到加强。美国大学委员会因此允许部分高校,向高中生提供大学MOOC先修课,并将其成绩作为大学录取重要参考。
“既然MOOC最大的魅力在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用于促进高校变革,为何不可以用于解决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呢?”今年9月,在一次小型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就呼吁:MOOC除了可以在高校推广应用,中小学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应该推广运用。
汤敏认为,中国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教育不公平、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创新能力不足,而MOOC可以对症下药,以几乎零成本的方式,为现有教育体系“雪中送炭”。
从2013年开始,友成基金会将名校人大附中的数学课,以MOOC方式直接引入到北京、广西、内蒙古、重庆、河北等5个省市的13个最贫困的县、乡一级中学。
“一开始是同步上课,比如贫困中学最差班学生与人大附中最强的实验班同步上课,但贫困学校的部分学生听不懂,后来改为不同步进行,教师先消化课程,去掉一部分高难度拔高题,然后再组织学生学习。”据汤敏介绍,接受MOOC课的学生成绩平均提高了20分左右,最高的班提高了40分。
今年9月份,友成基金会决定将这一做法推广到全国18个省市的130所贫困学校。
与此同时,重庆、深圳等地,也均进行了小范围的中小学MOOC实验。去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MOOC中心和深圳南山教育集团合作,举办全国首次基础教育“翻转课堂”教学观摩会。此后,山东昌乐一中选取了初一和高一各一个班级,接受企业无偿提供的平板电脑,尝试“翻转课堂”实验。
“国家为中小学生一年免费提供课本,需要花300多元成本,两年就够买一个国产平板电脑了。”汤敏认为,在MOOC模式下,未来“电子书包”将可以在国内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事实上,从去年起,北京、上海、南京不少地方,已经悄悄出现了“苹果班”,即用iPad作为学习工具,代替了传统的课本以及书面作业和考试。
但对于将MOOC大规模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也有教育界人士提出不同意见。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就曾表示:MOOC更适合高等教育,因为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且具备应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涉及人格、学习习惯与道德培养等,MOOC可以作为补充手段,但不适宜全课程学习。 可持续挑战
尽管在支持者眼中,MOOC的出现不亚于一场教育革命,但在现实中仍处于实验阶段。即使是积极投身其中的高校,也尚未大规模应用。比如,清华大学拿出一个班级来进行试验,前两年用传统教学办法教授《软件工程》,等到第三、第四学年,又改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
而“学堂在线”的注册学生中,有78.5%的学生是社会人员,只有21.5%的人是在校学生。
此外,虽然MOOC学习方便,但最终完成在线学业的学生比例并不高。比如杜克大学开设的《生物电学:定量方法》课程有超过1万名学生注册,最后只有313名学生拿到了成绩证书,通过率不到4%;麻省理工学院的名课《电路与电子》注册人数15万多人,完成率也只有4.62%。
为提升学习动力,国内外一些MOOC平台都尝试了学分认证制度。今年国庆节期间,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上线了上海交大的《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课程,学生如果最后通过了考试,且所在学校与“好大学在线”签有学分互认协议,即可拿到相应学分。此外,上海市还成立了“高校课程共享中心”,为本市30多所高校的学生提供通识类课程选修平台,并计入学分。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也曾公开表示,在“学堂在线”选修清华的课程并顺利结业者,将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证书。未来,清华也计划与国内高校合作推出校际课程合作与学分互认制度。
据孙茂松介绍,清华大学自制的MOOC课程,一直坚持着“名师”、“精品课程”定位,平均每门课的制作费用达到20多万元。比如《中国建筑史》课程讲解古代建筑,老师们都是到实地进行实景拍摄,甚至出差到山西应县,拍摄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
然而,花费巨大成本制作的课程,最后却是免费通过MOOC平台供人使用,未来如何持续成为一个问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就曾公开表示:没有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MOOC将无以为继。
但在一些企业看来,这一新兴事物或许蕴藏着商业机会。2013年10月18日,网易与Coursera开展全面合作,为对方提供视频托管服务,并专门开辟官方中文学习社区。优酷教育也与Udacity达成协议,成为后者在中国唯一的课程平台。此外,果壳网、新浪微博、淘宝也都推出了各自的MOOC平台。
整体来看,国内的MOOC平台仍在摸索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一些给予学分认证的学校,已经开始收取非常少的考试费用。另外,通过向机构提供培训课程或许也是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向企业或机构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会针对企业或机构的具体要求做一些调整与设计,收费也是很正常的。”孙茂松称,台湾一家机构就曾做过测算,利用MOOC及线下培训,其总体培训费用会节省一半以上。
国外一些MOOC平台,步子则迈得更大,比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就同Udacity合作,在今年推出计算机科学线上硕士招生,学时三年,最后线下考试授予学位。学生需要为每个学分付出134美元,这样算下来,只要7000美元就可以拿到学位,这仅相当于佐治亚州内学生一年的学费。今年8月底,Coursera还尝试将一名取得优秀MOOC成绩的亚裔学生推荐到Google公司工作。这样, MOOC平台不但可以提供学习机会,还可以化身为职业中介机构,从而构建出一个教育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