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财会监督的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低的原因
1、医院财务审计前工作准备不充分审计工作前的准备是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原因。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分工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资产状况、业务规模、内部控制制度、搜集有关法规文件、确定工作期限、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前准备的越充分,后续审计工作就越顺利。否则,就有可能延误工作时间或产生阻力。
2、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有待提高财务会计业务知识是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所必须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只有掌握熟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工作中才能准确识别良莠,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较高的财会业务水平,就很难发现财会人员在财会业务中的作弊行为,现学现问,现翻资料,造成推延时间,使问题不能及时披露,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医院财务审计时选用的方法不当选择审计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适合审计目的,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有部分审计人员不注重审计方法的选择,而是一味地追求逐页看凭证,随便抄写资料、数字,抓不住主要问题,因小失大,从而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提高。
4、医院财务审计复核时间过长在医院审计复核中造成时间延误的原因有两种情况:(1)审计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2)由于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补正、修改后再进行复核。由于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复核时间推迟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5、医院财务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单位交换意见时间过长审计报告形成后,需要与被审计的单位及时交换意见,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审计单位的法人代表不能及时找到,或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不在,这样就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1、医院财务审计领导要引起重视要建立专业审计人员队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应和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财务部门分别设立。审计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和独立的办公场所。它与监察、纪检、财务部门并存,它们之间相互监督,采用由院长直接领导的模式发挥审计职能。
2、科学地安排审计计划,做好审计前工作要做好医院财务审计计划,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不带随意性、全面考虑。对于每一个环节要有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审前培训,要加强被审单位的沟通,以便加快审计速度。
3、规范审计程序医院财务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大、操作难的工作。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特有的规范和特定的程序。审计程序在空间上具有继续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要依次推进,否则,达不到查错纠弊、评价责任、考核业绩提供依据的作用。
4、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医院财务审计人员要具有扎实的统计、会计、审计、法律知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审计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目前,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审计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审计手段不熟练,这样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加强医院财务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根据医院财务审计的特点和需要,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政治思想等培训。加强审计队伍结构优化,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选拔有较强责任心、纪律观念强、政治上可靠、熟悉审计和会计业务,有一定监督基本知识,掌握审计查账的技巧、方法的人员充实到医院财务审计队伍中去。
5、审计部门应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医院财务审计部门在审计期间,要严肃审计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要积极主动地与医院财务部门征求意见;办理的审计事项,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部门的信任。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医院财务部门交换意见主要是为了对事实进行审核,交换双方对审计建议、结果、意见的看法。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医院财务部门的意见,增强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体现了审计人员的服务精神,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6、审计报告复核人员要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审计复核人员要及时复核案件,增强责任感,做到增强服务意识,为审计案件把关,促进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应用的现状分析
当前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应用虽然较以前有了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良好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加强。
首先,企业领导层配合度不足,导致审计报告应用上的不到位和流于形式,无法落实于具体的财会管理实际。其次,审计报告应用及问题整改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结果应用不能有效落实,监督约束难以真正发挥应有作用。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审计报告的有效利用,造成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长期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有效提升。
二、审计报告有效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审计报告积极应用能够有效落实企业发展目标,帮助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及管理现状,帮助其制定更科学的预算目标。其次,内部审计报告有效应用能够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实现有效风控,将一切风险最大限度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长时间问题遗留给企业造成实质上的风险与损失。再次,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辅助,其结果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保障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三、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报告的措施与建议
前文我们已经简要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及结果应用对于整个企业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而想要实现内部审计报告的充分利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内部审计报告规范性
首先,内部审计报告编写要坚持三方面原则:客观性、重要性与简洁性。客观反映内部审计工作所发现的财务问题;重要性是指财务问题的指出要区分轻重缓急,帮助企业管理者能够在后续整改工作中更好的分清重点、了解主次,达到事半功倍的整改效果。简洁性是从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写出发,力求语言精炼、条理得当,避免内部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和混淆,提高内部审计报告利用的效率。其次,在内容上内部审计报告要重视问题发现的正确性、及时性、客观性与完整性。便于企业管理者能够以审计报告为基础开展更多相关工作。在内部审计报告的整改意见给出上,要重点强调建设性,避免意见模糊给整改工作带来的影响与阻碍,提高整改意见落实质量。
(二)审计报告落实机制
首先,对审计报告进行及时公布,并根据整改意见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处理,要求将整改责任落实在具体部门及管理人员头上,避免职权混杂。其次,根据各部门不同情况进行单独的内部审计问题汇总与数据库建设,将历次内部审计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对应相对的整改意见,避免同一部门统一问题繁复出现,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整改意见落实质量。再次,内部审计报告结果落实期间,应周期性开展整改问题落实研究会议,并邀请主要部门负责人及监督方参与,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重新分析讨论,跟进问题落实进度,避免拖沓和因为整改意见不当而影响整改效果的问题发生。再次,将内部审计报告中的整改问题落实情况与具体部门及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挂钩,建立以整改为核心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避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提高工作质量与管理层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三)打通部门闭塞,提升财会总体质量
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报告也应当重视其在部门沟通协调方面的作用发挥,通过走访、审计、调研,不仅要发挥财务数据分析调查的作用,也应当积极发挥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桥梁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这一方式,传达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基本精神,实现领导层、部门间的有效沟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本身也能够扫清障碍。
(四)加强审计人员财务素?B提升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虽然在素质方面较前些年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员队伍建设也是刻不容缓。尤其是为了加强内部审计报告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力度及效用发挥。在审计人员的选拔与考核中应当重点强化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同时吸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审计人员队伍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其财务素养。此外,要加强对审计人员队伍本身的规范与约束,尤其是要重视职业道德培养,通过系统性训练和授课、培训等形式加强职业道德以及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度提升,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以及内部审计报告的有效编写,为落实整改意见创造良好基础。
(五)内部审计报告与财务核算有机结合
财务核算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及决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财务核算也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内部审计报告促进财务核算质量提升方面应当充分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财务数据有效共享,避免部门间信息壁垒,提升财务部门获取数据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其次,通过内部审计有效推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与规范,避免权力高度集中与权利真空,让财务核算失去监督环境。再次,加强内部审计报告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紧密性与同步性,通过审计与监督,确保财务管理与业务开展始终同步,确保核算工作科学与合理。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户的补充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随着我市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日显重要。《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锡政发[*]157号)自93年7月颁布实施以来,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更好地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和开放型经济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的实际,颁发《〈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补充意见》。
有关部门要本着简化手续,方便企业,积极扶持,高效服务的精神,互相支持,密切配合,认真实施,为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作出努力。在具体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向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反映,并提出建议。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补充意见.
市人民政府:
随着我市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目益增多,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根据国家及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的实际,对已颁发的锡政发(*)157号文《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以下若干补充意见,以便更好地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促进全市利用外资工作更加健康地问发展。.
一.关于管理网络..
对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实行分层次管理。
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是由市政府授权对全市的利用外资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管理的机构。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按照"一个头扎口,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原则,本着"筒攻放权,简化手续,勤政高效"的精神领导和管理全市的利用外资工作。.
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部门按其政府赋予的职责及有关规,对利用外资工作和企业进行职能管理和分类指导。
各区.局(公司)是其原主管中方企业和外方举办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暂为外资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区、局(公司)及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应按锡政发(*)157号文的规定发挥管理职能,对企业进行日常具体的指导、帮助、监督和相关管理并按规定对各扎口部门负责。
二.关于工会工作
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不建立工会。企业投产后,工会应正常开展活动,企业应积极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各项活动并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企业工会应依法开展活动,出色完成工会的任务。
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会组织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指导、帮助和监督企业工会的组建和开展正常活动。
三、关于产业政策管理
企业的成立、经营和发展应符合我市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企业在成立及增资扩股时,主管部门应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经济政策以及市场情况认真进行论证、审查后方可上报。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也要按上述精神把关审批。
四、关于中方董事的委派和管理
按照现行管理权限,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所派出的中方董事的考察和管理。企业成立时,其中方董事应按现行干部聘任(用)程序逐级上报审批后按规定聘任(用)。
在聘任(用)中方董事时,主管部门应与中方董事建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责任制。根据其所担任的职务,明确任职年限、任职期间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以及制订相关的奖惩规定,从而激励和约束中方董事切实履行其职责。
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方董事的考核和考察,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中方董事及时予以表彰,对那些的不称职的中方董事,应及时予以撤换。
五、关于董事会
企业应根据合同和章程的有关规定,健全董事会制度,按期召开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为确保董事会的效率和效果,在每次董事会召开之前建议合营各方各自举行预备会议,对将在董事会上讨论的问题作相应准备。
主管部门应督促中方董事建立董事会预备会议制度。必要时,可派出有关人员参加中方的董理会预备会议。
各级外经贸部门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合同、章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帮助、指导企业的工作,特别是董事会方面的工作。
六、关于劳动人事管理门
企业要严格执行《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办法》及劳动部劳部发(*)45号《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法规和规定。
市劳动、人事部门是企业劳动人事扎口管理机关,负责制定有关管理办法,监督、检查企业执法情况,纠正企业执法中出现的问题,查处企业侵犯和损害员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市劳动人事部门在企业劳动用工、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方面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服务,为企业的动作创造良好条件。
七、关于财务税收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颁发的财务会计法规,建立和健全财务会计机构、人员和制度,搞好财会工作,分季度.年度向各有关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并应按规定进行年度决算审计。
企业应遵守国家税法,依法纳税,自觉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财政税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企业财会工作和税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对违反财会制度以及违反税法等不法行为迅速采取措施,及时予以严肃查处。
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会工作的监督,要通过企业年度决算审计状况了解其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及负债情况并及时予以监督和指导。
八、关于工商行政管理
企业合营各方应按规定及时出资,企业应按批准的范围依法经营并主动申报和接受工商行政管理局年检。
各级外经贸部门要会同相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哟对企业工商行政方面的监督、管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出资情况、经营活动及年度检验工作监督管理。对未按合同、章程规定期限出资、违法经营及不能及时整改年检中查出的问题的企业可视其情节予以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九、关于外汇管理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及市颁发的外汇管理有关规定,企业可按规定申请办理开立外汇现汇帐户。验资完毕后,应及时主动办理领取《外汇登记证》手续。应及时办理企业收汇,进口付汇核销手续。企业所借用的外债应及时办理外债登记手续。企业应履行合同、章程规定的出口比例,求得外汇自行平衡。
外汇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的外汇进行监督、检查。
十、关于统计工作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按规定上报各类报表以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各种情况,每期统计报表须报送各主管部门,由各主管部门汇总后,上报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由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汇总报市统计局。
若长期不按规定上报统计报表,将视具体情况依法给予相应处理。
十一、关于进出口商品管理
海关是依法监管进出口货物的职能部门。企业在进出口货物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接受海关监管。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保税、核销手续。企业不得以任何非法手续逃税,否则,一经查出将依法处理。
无锡商检局是按照《商检法》对企业迸出口货物进行商品检验和检定的职能部门。企业进出口的产品、设备和料件必须按规定依法申报商检。外商以实物、设备作为出资的和企业委托外商进口的实物和设备,必须委托无锡商检局设立的财产鉴定部门进行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并须以此作为验资依据。
十二、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工作的管理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依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我市兴办的外商投资项目,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规执行,并接受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
企业必须接受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完善消防设施,严格消防措施。按照《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保护职工人身安全。
十三、规范收费管理,防止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发生
企业应当交纳中方职工的退休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计提中方职工的住房补贴等费用,其数额和计提缴纳办法按市有关规定执行。
市各有关部门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问题,应严格按照*年10月中办国办转发的财政部《关于治理整顿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如有对企业新的收费,主办部门须首先征得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的同意,注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在报市财政局、市物价局核准后,报省财政与物价部门批准执行。否则,企业有权拒付,如强行收费,物价管理部门和监察部门应予制止并进行严肃处理。对已颁发的一些地方性收费文件,涉及到外商投资企业的,应由财政、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进行清理,明确之后,方可实施。
十四、关于外籍暂住人员的管理
在无锡市居住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籍人员(包括外国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必须向市公安局申办外籍人员临时居住证。企业的主管部门和辖地派出所负责外籍人员的居住安全,关心外籍人员生活,并积极创造条件,建造相对集中的外商居住小区,提供外籍人员居住,方便生活。
十五、关于控诉管理
根据审批权限和分级管理的原则,首先应由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企业及外商的投诉。各主管部门难以处理的问题,应报请各审批单位处理。
市级负责企业及外商投诉的机构为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由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代为受理并根据投诉内容转请有关部门处理。
本意见自颁发之日起执行。以前制订的管理办法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在企業集团的各项专業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經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業,特别是国有企業,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業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業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業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應运而生,行政、事業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業(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資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業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資部门联合向国有企業和国有控股企業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業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業加强經营管理,提高經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業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業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業特长为企業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業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業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經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業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經常处在企業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經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業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業管理依赖于企業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業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業、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業經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經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業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業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業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業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出資人所有权、企業法人财产权、企業日常經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經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經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經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經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業主要經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間题。在这种企業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經营者在加强經营管理,确定企業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經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經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經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業生产經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業的經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業經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經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經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業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業集团总部对所属企業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間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業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業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業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業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業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業,令其专门参与企業日常生产經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業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業的生产經营实践,使企業内部各项专業管理形成闭環,提高企業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業,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業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經政策的制订,資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業培训和考核等;
2、資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資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業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資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資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資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資金结算業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業务类型、地域和業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業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經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業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業生产經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業的生产經营活动。会计人员應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應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業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經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應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業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業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應敦促、指导有关業务部门开展業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業知识对会计資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應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資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資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資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業务間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經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間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環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環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經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業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資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業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經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業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業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業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業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
【关键词】 农村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1.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
在不少地方的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普遍不扎实。主要表现为:在不少村级组织中会计和出纳岗位没有分开设置;有的村会计凭证和账簿保管不善,损坏、丢失严重,个别村甚至连正式的会计账簿都没有;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 有的村违反有关现金管理制度规定,现金总账与银行存款总账没有分开设置; 有的村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不及时记账、算账、对账、结账,导致账目漏记、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突出。
1.2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缺乏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地方虽有一些所谓的制度,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在现实中,不少地方的农村财务收支大多都是村支书或主任“一支笔”审批,往往是村干部一个人说了算,存在着极大的个人主观随意性。
1.3集体资金管理失控、开支混乱
在不少地方,由于财务制度本身的漏洞,再加上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或监管不力,造成集体资金管理失控、开支混乱现象严重。有的收入不入账,坐支现金;有的巧立名目,以招待费、交通费、电话费、报刊费、考察费、工作补贴等乱支乱用;有的采取“大头小尾、虚报冒领、重复报销”等手法套取集体资金。
1.4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缺乏内容
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公开不及时。不少村庄没有能够做到定期公开; 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全面。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布,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对群众的意见不采纳,对反映的问题不及时整改。
1.5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基层组织的财会人员一般都是就地选用或由村干部指定。这些人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培训就上岗工作,其中的大部分人员缺乏应有的财会方面相关知识,无法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2.解决对策
2.1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2.2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各村实际,由镇农经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2.3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
乡镇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农经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
2.4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要充分运用媒介,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进行宣传广泛提高认识;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