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结构 模式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流程与空间形态之中。时间流程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安排序列上,空间形态的构建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即课堂教学结构上,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时空载体和必要保证。当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载体――教材被确定后,就要设计一个符合这一目标内容的教学过程,然后再根据这一过程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换言之,课堂教学结构是联结目标、内容、组织教法的纽带,因此,其结构模式的设计一直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从宏观上对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目前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体育课堂教学结构都属于要完成多个教学目的的“综合课”,大多数教师也都习惯于按“综合课结构”去上课,每堂课的顺序都是“组织学习-复习巩固-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练习”。

1.知识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远未跟上教学目的发展进程

体育课堂教学中,授受运动技术、技能是体育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从课堂教学结构上分析,其教学过程环节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形成以授受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为教技术而教技术”的知识中心课堂教学结构。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教学目的基本内容结构:主知观主知(能)观知智(能)统一观知智(能)创并进观情知观个性和谐发展观,从不断扩充发展的教学目的基本内容中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的知识中心结构,远未跟上教学目的发展进程。

2.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从课堂教学活动序列上分析,教学法构成的教学活动,是“分解教学-教学-分解教学(N)-练习-完整教学”的递进式结构,缺乏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与学生已有认识能力和现有知识水平的“学”的矛盾设计,忽视了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心理状态过程,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主体积极性受到压制,教学矛盾偏重于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班级教学形式虽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积极的、社会化的个性品质,但无法兼顾因个别差异形成的个性管理难度,适合教师的一般教学水平,但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对我国学校整体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和发展的探索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有的学者主张“教无定法”,主张摒弃一切固定的教学程序,而采用较自由的课堂教学结构。也有的学者认为“教无定法而有定规”,反对完全自由地、随意地确定课的结构,主张按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与学的科学规律,确定各种既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适当灵活性的课的结构。对课的结构中稳定性的因素也个各种看法。有的学者比较坚持应从课的外部因素中去探索,也有的学者则强调应从内部因素中探索,还有的学者则认为课的内部因素应该具有外部可见的活动形态,主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的角度去探索课的结构规律。这些学者的有益探索,对深化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整体体育课堂教学结构,有着很大的启迪。

1.体育课堂结构应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已成为目前教育界较趋一致的观点。单从学习这个角度来观察,学生主体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统一起来观察整个教学,学生也是主体。当然不是一般的主体,而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辩证的统一。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以系统的观点建立未来中国学校体育整体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

以系统的观点为基础,从课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有机统一,辩证结合的原则出发,来确定体育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课的结构模式”包括一个主结构――教学论结构和两个外部亚结构――教学法结构――教学组织结构以及一个内部亚结构――心理逻辑结构。

(1)主结构――教学论结构

功能:课是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一个片断,该过程的内容和组成是由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决定的。要达到这些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中遵循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由教学过程的逻辑决定的。这种逻辑的本质就是学生以不知到知的按阶段的运动。这种逻辑表明: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是以从前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把学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现实化(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形成(第二阶段),并且要在理论和实际的学习活动中经常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第三阶段),最终形成学生的技能和技巧。

教学论结构要素:“现实化”、“形成新概念和新的操作方法”和“运用”是教学论主体结构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突出了课堂是一种浓缩化了的认识过程,其本质体现了两个质的“飞跃”:一是学生的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二是从理性知识到技能、技巧的飞跃。

(2)外部亚结构之一――教学法结构

功能:教学法结构是对组织一节课的总的指令性计划和总的算法,它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是相对稳定的。但它的顺序和实施方式可以经常变化莫测,可以通过某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法展开并具体化。例如,课的开始阶段可能不是由现实化开始,而是通过创立问题情境或提出假说等方式引入新的知识;可能在解决问题或论证假说的过程中需要附带的现实化;也可能在一上课的开始就检查或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等,视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师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体系而排序。

教学法结构要素: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各种活动种类,如讲述、模仿、练习、巩固等,它们是教学主结构三大要素的具体体现,是外部的、可见的因素,各因素顺序的可变性为教师表现出创造性、学识的教学法技巧提供了空间。

(3)外部亚结构之二 ――教学组织结构

功能:对一堂课的教学形式进行有分有合的组织

“分”与“合”亦即分小组教学与班级教学的协调,其基本程序是“班级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

班级教学 集体同授,主要目的是知识的整体感知,营造群体学习心理氛围和为后续的分小组学习作准备。这一阶段教学特别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分组学习方法上的示范和思路上的启发。

小组教学 这一阶段是学习新教材的阶段,分解教学,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

班级教学。“分”之后的“合”,反馈(教学情况),整合(通过讲评小结),提示重点难点,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回授(对于“合”中反馈的问题,组织补救教学和纠正)。

教学组织结构要素:采用“合-分-合”的操作,既可以是单轮分合,也可以多轮分合。分合的轮次取决于教材特点、具体教学需要以及教师的教学控制能力。

(4)内部亚结构――心理逻辑结构

功能:是联结教学论结构和教学法结构的内部逻辑环节

心理逻辑结构要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掌握知识的过程总是从对事实、事件、规则等的“感知”和“意识”开始的,然后由比较、对比、类比、解释等逻辑操作引导到对新知识实质的“理解”和“领会”,对个别属性、特征的“概括”引导到把所学的东西“系统化”,最终使新知识溶入以前掌握的知识体系而完成掌握的全过程。心理逻辑结构的这些因素是眼睛无法看到的,只能通过教学法结构的因素表现出来:“复现”通过提问、练习等表现出来;“理解”通过正确的回答、分析运动结构、技术正误判断和正确运用(技术、原理、规则)等表现出来;“概括”通过能够正确组合知识的结构,正确地确定新知识在已掌握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等表现出来,如此等等。

在课的内部结构中还以是否包含探索性活动的步骤而分为两种不同结构的课,一种是创造性掌握的课(问题性教学课一般表现为新授课),另一种是复现性掌握的课(非问题性教学课一般表现为复习-练习课)。

由上述可见,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中,保证外部教学法结构和教学组织结构与内部心理逻辑结构的最优组合,是成功设计一堂课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灵魂。教学法结构顺序的优化能否作用和反映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和发展的核心。

三、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孕育的功能

从课堂教学结构上分析,教学论结构反映了学科内容、教学的逻辑和包含特殊认识过程的课的三个基本阶段,是组织课的一般指令、一般做法。三个亚结构就在这个基本结构的内部发挥职能,并且就是它的内容。

1.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突出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矛盾和矛盾的发展过程

没有冲突就没有发展,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从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整体结构上分析,“再现已知的东西”――在新情况下理解原有的知识和“建立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形成学生已有能力和知识水平与待授知识之间的矛盾;“感知新教材―思考理解”和“提出设想和假说”,形成解决教学矛盾的过程;“概括―运用”和检查解决问题正确性“解决矛盾”。教学矛盾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而使其矛盾成为引导和带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动力。从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来分析,结构的开始阶段,“教”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学”是次要方面,教师主导作用使教学的主要矛盾由“教”落实到“学”,最终使学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教学主体。

2.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完整教学-分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活动序列

有利于学生的运动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对运动的整体感知,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重要结构;“班级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小集体思维的小组教学作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发展潜能,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结构模式中,以主结构(教学论结构)为指导,保证外部亚结构(教学法结构和教学组织结构)与内部亚结构(心理逻辑结构)的最优组合,把所预想的教师活动的结果与他用来达到该结果的方式统一起来,把学生活动结果与他们活动的过程方法统一起来是成功设计一堂课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体育课设计要以学生的身体机能锻炼为基础,在生理、心理、品质、创造性等方面全面展开,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教学目的。上好体育课,课堂设计是关键,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只有着手于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场景、创造情境、分解教学、体育练习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

1. 设置场景,创设情境 课前,按教学教案设计布置场地:拉起“铁丝网”(用草绳做成);布控“雷区”(用小旗代表);挖出战壕(用草绳代表);同时用长凳作“墙体”。布控好这些场景后,给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宣布游戏规则,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战士,要攻占前沿的阵地,要足智多谋、勇往直前,出色完成任务。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在生理、心理、品质和创造性方面都会得到康健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兴趣也会在场景的陶冶下,锻炼自己的毅力。

2. 合理分解,完整教学 还以30米障碍跑为例。在30米障碍跑中,设置了钻强绳、跳长凳、绕小旗、跨过跳跃区等,这一系列的组合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强度。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先分解讲解,由易到难地循序渐进,让学生确实掌握通过障碍物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选择快捷、有效、安全的方式方法,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分散的东西有机地组合进来,机智灵活地通过各个环节。

3. 伴音练习,陶冶情操 如果说布置场地是创造一个情境交融感染力强的学习氛围,那么,在练习时,在练习时通过音乐来进行完整的教学,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正能量。练习题中,指导员一声令下,小战士们向着阵地冲锋陷阵,枪声、炮声、轰炸声交织在一起,我们的小战士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紧张而愉快地攻下前沿阵地,顺利地完成我们所预定的教学目标。

4. 趣讲乐练,强健体魄 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精讲不和学生的多练是分不开的,它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多练,其关键是教师在方法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再通过播放富有节奏的音乐伴奏,不仅能促使学生乐于练习,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愉悦中使身体得到康健充分的机能锻炼,强化学生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以小学排球训练为例,准备姿势和移动、垫球,是教学中的基本训练项目。从表面上看,只要把动作的基本要领示范好,让每个学生学会其中的技巧就算完事大吉。其实不然,要达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体育训练标准,课堂的设计就摆在了显要的地位了。

首先,注重学生的身体机能训练,把相关运动项目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从体育技能训练和身体素质锻炼的目标出发,可以适当地安排一定运动量的下肢移动项目练习,如:侧滑步移动、跨步移动、交叉步移动等。运动时变换口令,一是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使学生反应敏捷,二是使练习的内容更具趣味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进入角色。接着向学生细致地讲解垫球的准备姿势,强调动作要领:一插二夹三提,即手臂插入球下,两臂夹紧,提肩抬臂,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准备姿势,以提高学生对准备姿势的高度认识。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安排一个人抛球,一个人垫球,或一个人持球一个人垫球,或自抛自垫等,就是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空,使训练具有一定的强度。

其次,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任何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都离不开良好心理的辅佐,这种心理素质需要在运动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课堂设计上要下点功夫,如:有意识地加大运动量,或超出一点负荷,垫球时让学生感到手麻手疼,在此关节点上,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心理上的按摩,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如,通过游戏让学生前后左右移动垫球,看谁能在这时候能坚持下来。还可以安排学生之间相互垫球,我使两人之间相互配合,达到默契。可高点、近点,远点,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坚持意识和协同作战意识,从心理上战胜自我。

其三,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对学生进行品德磨练教育。

虽然垫球是一项基本功,但教学是十分枯燥的。要完成任务动作要领,除了动作到位,还需要有良好品德的支撑,在冬天,每一次练习都感到难忍,特别是女生,在心理上更需要鼓励。鼓励,不仅是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呼唤,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其四,设计体育课教学,要为学生营造创造力的空间。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如何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

一、巧设导语,激情激趣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认真钻研教材,选准突破口,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好像演奏小提琴曲一般,弓一上弦,就要发出动听的音符。有位教师在教学《风》一文时,这样说道:“一提到春风,我们就会想起《咏柳》这首诗来。”于是带领学生边忆边吟,吟后再讲:“这剪刀似的春风为大地裁出了宽松的绿袍,给树木理顺了柔美的秀发,真值得赞美。可是破落衰败的旧北京的春风却没有这份福气,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写的《风》,找找原因。”这样优美动情的语言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艺术提问,促进思维

钱梦龙说:“讲读课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富含艺术性的、适合学生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思维的运转,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索、寻觅和答疑,让学生享受到思维活动的乐趣和幸福。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教师提出“种树人知道树苗会枯萎,为什么还那么从容?”“种树人浇水为什么没有规律?”“种树人这样浇水有道理吗?”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

三、科学阐释,加深理解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掌握、驾驭教材,努力把语文知识科学准确地传授给教学对象。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一诗时,一位学生忽然提出:“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不应用“铺”字,因为“铺”指人的动作,如铺路、铺床、铺桌布,阳光是从空中射下来的,怎么能说“铺”呢?教师先让大家领会“残阳”的意思,使大家知道一道“残阳”是指留在西天尚未完全坠下去的太阳。这时暮色将临,夕阳西下,阳光与地平线几乎平行了,好像平铺在水面上。因此,作者用了一个“铺”字,显得准确、贴切、形象。假若是中午的阳光垂直射下来用“铺”便不恰当了。经过教师准确而生动的解释,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诗词的理解,更使学生体会到诗人观察的细致、遣词的准确。

四、巧妙点拨,相机诱导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地、及时地驾驭课堂教学,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桥》一文时,教师请学生用“帮助”一词造句,一位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要想别人帮助你,你就要在平时多帮助别人。”教师巧妙地点拨道:“这位同学很聪明,用了两个‘帮助’,老师很高兴。不过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帮助别人,是为了将来别人帮助你吗?”许多学生大声回答“不是”。经这样一点拨,较好地教育了学生,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五、善用结语,画龙点睛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本科专业项目;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集中地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只有做好课程改革,才能实现不同时代和社会的培养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育课程发展历史以及专业定位,参考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尝试从课程设计的不同阶段、概念取向以及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为我国小学体育本科专业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历史及定位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自1980年至今,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用三个词语进行概括: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普遍、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具体来说,小学教育专业经历了三个阶段:民间协作实验阶段、国家立项阶段、深化提高实验阶段。小学教师的培养对应的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每一个时期,因为社会时代被寄给你不同,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培养层次、培养机构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各阶段小学教师具体的培养层次和课程方案见表1。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本科小学教育创始初期,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只有做好定位,才能为教师培养指明方向。因为小学教师专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也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的高效,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重点师范大学面向全国范围,教育定位是复合型教师,旨在培养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创新型专任教师。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面向各个省内,教育定位是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教师,旨在培养具备一定教研和管理能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各个课程的教师。

二、发达国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育课程设计的特征

(一)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学术基础;对教育学性质、教学方法整体性的认知。比如,目前法国在培养体育教师的时候,应用的主要培养模式为:定向和非定向相互结合的模式,小学体育教师先要通过大学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期满后,经过相关机构的考核和认定,只有考核认定合格的才能进行师范培训,然后上岗教学。

(二)重视教学实践和国内相比,国外教师教育的理念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所以教师教育过程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具体来说,教育理论知识是教育工作者从业的基础性知识,而知识指向的终极目标就是专业实践。比如,目前英国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时,比较重视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综合大学体育教育对担负起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任务,针对综合大学和中小学,制定共同的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三)体现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目前,诸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师培养目标都是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培养。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国外大学开始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和延长教师培养时间。使得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育课程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课时量也有所增加,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研究成为最终重要的内容,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三、小学教育体育本科专业项目课程设计概念取向

(一)学术性取向学术性取向认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额过程,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专业、越全面越扎实,代表教师的教学素养水平和教学能力就越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在想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很多国家的教师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学术性取向,他们认为,素养水平低、学术知识浅薄的学生往往也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目前我国三年制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培养就比较重视学术性取向,表现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将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二)师范性取向在过去,教师大多都是生活或生产技术的传播者,教学过程中比较依靠他人设计好的课程。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认识到,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课堂教学知识,还应该具备知识传授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具备良好的技能和技巧,教师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反映出,即使在古代,我国就已经开始重视传授学习方法的教育。1990年后,我国各大教育机构开始重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培养,旨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水平,但是整个过程却没有体现出教师教育“师范性”培养。

(三)运动健康取向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已经形成,教材也突出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也愈发向着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和健康行的方向发展。

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育课程实施对策

(一)课程设计综合化目前,几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领域都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必须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该共识的形成也推动了各个国家新型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建立。在专业化要求下,小学教育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还要具有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设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育课程的时候,必须围绕示范性和学术性相互统一的观点,同时确保教学内容可以覆盖课堂教学知识、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教育专业知识等。

(二)课程设计针对性我国范围内,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具有定向在小学、定格为本科、定性为示范的特点,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特点,再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当前要求,本着满足小学生发展需求为根本,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以校为本,确保可以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符合学校发展的教育课程。

(三)课程设计自主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气候条件都具有较差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传统项目也有所不同,这些都会对体育课程设计的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地区在设计体育课程的时候,注意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灵活的设计符合地区发展的课程,确保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时展需求的各种人才。

(四)课程设计实践化专业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还应该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通过不同的反思,实践,丰富自身专业教育知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所以,在设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学生既可以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可以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上,教育实习也不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注意分若干个阶段进行,在形式上,可以通过责任实习、现场实习以及参观实习的形式,有效提高学生教学适应能力。

体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1-02

一、设计理念

旨在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文本及画面,以听声赏图、品词析句、创作交流等形式,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研读、品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教师关注阅读策略指导,渗透比较阅读的思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描写春雨、赞美春雨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体会“淋、滴、洒、落、飘”等词的妙处,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四、教学难点

丰富词汇,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五、课前准备

(一)课件。

(二)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赏读《春雨的色彩》,提炼春雨的美。

1.听声感受声音美。

(1)感受春雨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指导朗读。

师:谁来模仿一下春雨声?(沙沙沙,沙沙沙……)

【设计意图】春雨声,声声入耳。通过模拟声响,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感受春雨的悦耳,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2.赏图感受形态美。

(1)体会春雨的形态。

师:春雨听上去那样柔和,那看上去又是什么样儿呢?你们瞧,(课件出示春雨图)在你眼中,春雨像什么呢?(出示:春雨像_________。)

学生自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楼飞甫爷爷眼中的春雨像什么。(出示: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指导品读。

【设计意图】春雨图,赏心悦目。通过观察画面,想象说话,感受春雨的形美,自然引向文本的阅读欣赏。

3.读文体会色彩美。

(1)师:春雨的声音那样动听,春雨的样子那样可爱,小鸟们也被春雨吸引来了,它们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小鸟们眼中的春雨各是什么颜色,交流。

(3)师:春雨的颜色真丰富!你喜欢谁眼中的春雨?

(4)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小鸟们的对话。(准备头饰)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个性化表演读,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空间。

(5)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老师仿佛看见春雨落到草地上,落在油菜地里。(课件突出“落”字。)小朋友,你感受到春雨是怎样落下来的呀?(指导读好带“落”的句子。)

(6)师:春雨就是这样的温柔,你还注意到春雨有哪些轻柔的动作?(突出“淋洒滴飘”四个字。)

(7)师:春雨多像一位手法娴熟的魔术师呀!她让雨丝落向草地,淋在柳枝,洒向桃花,滴在杏花。落在油菜上,又飘向蒲公英花。(点击出示图片)这些植物因为有了春雨,显得生机勃勃,散发生命的色彩!让我们用美美的朗读来夸夸春雨!

【设计意图】品词析句,辅以多媒体的配合,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

(8)师:春雨听了你们的夸奖呀,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她落满了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赶紧去寻找她的足迹!

(9)(播放课件,展示雨后植物的色彩。)师:雨后的空气是那样清新,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瞧,梨花晶莹透亮,牡丹精神十足,迎春花娇小可爱,梅花散发清香,春笋冲破泥土,蘑菇撑起小伞,紫玉兰在枝头绽放,郁金香举起欢乐的酒杯……此时此刻,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补充积累描写颜色的成语。)

(10)师:春雨的色彩这样丰富,你最喜欢春雨的哪一种颜色?当回小诗人夸一夸春雨。

(出示:春雨是( )色的。

你们瞧,

春雨( )在( ),

( )就( )了。)

【设计意图】把春天各种颜色的植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鼓励学生想象,创造自己的语言,在生成中进一步感悟春雨的色彩美。

4.交流体会心意美。

(1)师:其实春雨本无色,但春雨滋润万物,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此时此刻,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出示:春雨,我想对你说……)

(2)师引读《春夜喜雨》。

(3)师:春雨就是这样默默地装扮春天,让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赏心悦目,它不仅声音美、形态美、色彩美,更是心——意美。

【设计意图】辅以问题情境,引入已学古诗《春夜喜雨》,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于春雨心意美的感悟。

(二)辅读《春雨沙沙》,发现春雨的美。

1.师:楼飞甫爷爷笔下的春雨是如此美丽,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出示诗歌《春雨沙沙》。师配乐范读)。

2.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小诗,用笔画出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交流。(师参与讨论。)

3. 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感受,老师结合板书,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春雨的某一个方面感受春雨的美。

预设一:声美——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预设二:形美——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预设三:色美——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预设四:意美——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4. 师: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相信小朋友一定能将春雨读得更加有滋有味!(生练读。)

5. 师生合作品读小诗。

【设计意图】引入的诗歌在内容上与前文相呼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由扶到放,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交流中再次深刻感悟春雨的美。

(三)推荐阅读《春雨》,延伸春雨的美。

1. 师:春雨细如丝,春雨贵如油,春雨美如画!你们听,这细细的春雨又下起来了。(师配乐朗诵赖松廷的《春雨》片段。)

2. 师:这是赖松廷爷爷笔下的《春雨》,喜欢的话,课后自己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一读,然后交流。

3. 师:不光作家爷爷喜欢春雨,诗人、摄影师、画家……他们也喜欢春雨。这不,小小音乐家也来了,你听!(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出示歌词。) 想唱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

4. 在音乐声中老师小结,并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走近春雨,欣赏春雨,春雨的美一定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之中。课后,请爱画画的小朋友,用笔画一画春雨,想当小诗人的,用笔写一写春雨,想当小摄影师的,用相机拍一拍春雨……让我们把春雨的美,种在心里。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诵读散文《春雨》片段,勾起学生课后阅读的欲望,让阅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学生在优美的歌词中再次感悟春雨的美,在轻快的旋律中走出课堂。

【课后点评】

(一)教者在选材上有自己的思考,《春雨的色彩》、《春夜喜雨》、《春雨沙沙》、《春雨》和《小雨沙沙》,这是一种主题阅读欣赏的结构方式。在文体上有散文,有古诗,有现代诗,还有音乐《小雨沙沙》,歌词优美;在文本的解读上,关注了春雨的声音、形态、色彩和心意,及其内在的联系。儿童在阅读中欣赏春雨,亲近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