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员疏散风险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建筑结构、人群特性和应急疏散管理。1、建筑结构。建筑高度,现在的高层民用建筑高度大都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高度越高,人员疏散和消防灭火越困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就越大。疏散指示装置,安全疏散指示装置能够明确指示人员按照某一路线逃生,从而不至于在建筑火灾内迷失方向。而且疏散指示装置要在位置、尺寸、颜色、亮度等方面满足易于辨识。2、人群特性。人群特性疏散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在高层写字楼内所处的位置、人员的身体条件及分布状况等,尤其是在疏散中需要帮助的人群。人员心理,人员在火灾逃生时具有明显的共性,即在恐烟性、恐热性、向光性等行为心理驱使下,往往辨不清方向,产生聚集现象发生人员的拥堵、踩踏,产生更大的伤亡。行为特征,不同的人在火灾疏散中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人员对场所的熟悉程度也决定了高层写字楼的疏散效率。3、应急疏散管理。疏散人群管理和控制,疏散人群管理主要是火灾过程对人员的优化疏导和应急指挥,使人群有秩序地运动以及对人群集结而进行系统规划,涉及人群实时监控和通讯技术,人群密度估算技术和拥挤人员之间压力预测技术等。
二、火灾扑救风险
火灾扑救包含灭火能力和消防设施两个方面。1、公共灭火能力。灭火高度,消防队的消防车的灭火高度,决定了其灭火能力。对于着火高度超过消防灭火高度时,就只能依靠建筑自身的灭火设施来灭火。离最近消防队的距离,高层写字楼离消防队的距离越近,火灾发生后消防灭火就越及时。2、自身消防设施。自身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栓、火灾报警装置、移动灭火器材配置。消防水源,高层建筑火灾都需要大量水源来灭火,而消防车来灭火时带来的水量毕竟有限,这就需要高层建筑附近有能保证灭火的消防水源。消防栓,在设有消防栓给水的建筑内,各个楼层的消防电梯均应设置消防栓。且应对消防栓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可以自动发现火情并及时报警,以及不失时机地控制火灾的发展,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移动灭火器材配置,依照《规范》的规定分类配足配齐灭火器材。布置在干燥、阴凉、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更换、维修和保养,这对高层建筑自防自救的消防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一、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经开区领导部署要求、全面摸排本单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化解安全风险隐患,使本单位高层建筑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时间安排
自即日起至2021年12月底。
三、治理范围
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
四、工作步骤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分五个阶段:
(一)部署发动阶段(4月10日前)。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重点针对《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集中攻坚”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相关内容,统筹研究、部署开展工作,进一步细化整治工作职责、任务和措施,迅速开展工作。
(二)摸排上报阶段(4月11日至4月30日)。经开区管委会发挥属地监管部门网格效能,按照《市高层建筑检查记录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基础工作台帐》内容,开展摸底排查,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三)自查自改阶段(5月1日至6月30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按照《火灾防控工作指导手册(高层建筑)》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进行自改。
(四)治理阶段(7月1日至11月30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按照排查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分级、分类对单位风险隐患自查、自改情况进行落实整改。
(五)总结固化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根据开展“回头看”活动要求,将排查有遗漏、整改不到位的风险隐患及时汇总,并实施清单管理,依法整治到位。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加强改进措施,建立健全高层建筑火灾防控长效机制。
五、整治重点
(一)消防责任。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风险研判;加强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和消防装备建设,保障单位场所消防安全经费投入;将单位场所消防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实现日常管理全覆盖。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指定单位消防责任人负责管理。
(二)日常管理。明确消防管理责任,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灭火救援窗、消防水泵接合器、常闭式防火门、消防车取水口等明显的提示性、警示性标识。
(三)建筑防火。重点检查外墙外保温材料是否易燃、可燃材料;保障疏散楼梯、走廊和安全出口通畅;
(四)消防设施。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水泵、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烟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预警系统及其他消防设施(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灭火救援窗、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定期维护保养、能够正常使用。
(五)电气安全。定期检测电气线路的连接敷设、电气设备安装或容量负荷、消防用电负荷符合标准要求;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按消防技术规范标准设置电气、燃气火灾监控系统并保持完好有效。
(六)应急准备。依托社区网格员、保安人员、管理使用单位人员等力量,建立微型消防站;制定出台微型消防站队员优抚优待、激励保障等配套政策;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及时组织培训、演练。
(七)宣传教育。推动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落实;,开展多维度消防宣传服务;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疏散演练,掌握逃生自救和初期火灾扑救技能。
六、任务分工
(一)经济开区消防救援委员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加强专项行动的调度指挥、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对集中攻坚整治中遇到的重大事项问题,要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并作为重点督查督办项目狠抓落实。
(二)落实管理责任,消防救援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发动基层网格力量全面排查辖区内高层建筑,集中整治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消防通道堵塞占用、室内消火栓无水及配件缺失等突出风险;
(三)经济开区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局要按照“管行业管安全”的要求,根据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重点排查本单位场所,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的重要性,紧紧抓住本地区高层建筑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政府协调、部门配合,落实组织实施工作。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步推进、按期完成。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 性能化分析
Abstract: the building fire engineering design commonly used method undertook preliminary discuss, pointed out all sorts of method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 performance " fireproo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building fire safety design; performa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设计与建筑防火的关系
大型、重要建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中单独设立建筑防火专篇,建筑防火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建筑防火设计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强制规范。
1.1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前些年,建筑功能相对简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较少,建筑设计过程中,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计,基本能够满足消防安全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批功能复杂、面积或空间较大的大型建筑、超高层建筑应孕而生。
建筑外观体量的庞大化、摩天化,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雄伟和神奇,各类功能场所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超大规模的建筑物,建筑高度不断增高,这些都给消防灭火的登高作业、内攻侦察、火场供水等带来了不少困难。结构外壳的轻灵化、通透化,创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形象;新颖的钢结构使建筑的跨度增大,荷载减少;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的运用使建筑外形日趋明快。但这些却都造成建筑的耐火等级的降低,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缩短,也造成竖向防火分隔难以实施。内部环境的互融化,智能化,丰富了现代建筑的情趣和内涵,花园式室内庭院,集中控制的楼宇设施,将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产生充满韵味的空间组合,给人以舒适和贯通的感觉。但是传统的建筑防火分区的措施难以落实,火灾的排烟更加困难。
1.3建筑防火的重要性
我国现行的建筑防火法规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的条文严谨细致,在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和电气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兼顾防火安全性和投资合理性,建筑的防火设计有时达不到法规要求,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
现代城市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对这些建筑而言,建筑内部防火分隔对充分预防群死、群伤特大恶性火灾事故至关重要。
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而发生火灾的几率也随之大幅度地增加。火灾统计也表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空间建筑也多次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火灾、北京市玉泉营环岛家具城火灾、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大楼火灾等。
血淋淋的事实告诫我们:每一次重大火灾,都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我们应该切实从思想上加强防火安全意识,从建筑设计做起,真正的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2.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法
2.1目前采用方法
建筑防火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它基于场所类型,根据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另一种是“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安全评估,从而确定设计方案。对于部分突破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设计项目,消防主管部门组织本部门和设计部门有关建筑防火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修改、弥补措施后形成会议纪要,以作为设计的依据,这种被称为“专家论证会”的方法日常工作中也经常采用。
2.2“处方式”防火设计
“处方式”设计方法是根据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进行的消防安全设计,并利用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进行审核。我国广泛采用消防技术规范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定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40余部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几乎涵盖了现有的各类行业和各种建筑。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在对建筑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有关防火安全的要求,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了具体的参数和指标,例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装修材料、安全疏散、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其它灭火设施的设置等。它直接给出了达到规范的安全水平,不需要使用者和查阅者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不需要复杂的分析计算,对设计和监督单位来说易于掌握,易于使用,其调整修改也较为容易。设计人员根据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形式,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规范中直接选定与该建筑物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指标,建审人员也是对照标准逐项进行审核。整个设计和审核过程类似于医生开单抓药,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处方式”设计或“规范化”设计。但是,由于每座建筑的结构、用途及内部可燃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均不一样,其居住者或使用者的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按照“处方式”设计规范统一给定的设计参数所做出的设计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同时,由于规范条文本身的复杂性和对安全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够,弹性较小等原因,也逐渐显现出“处方式”设计规范的不足。“处方式”设计方法要求直接根据相应的消防规范,选定设计参数和指标,当遇到规范中没有规定的建筑物类型时,就无法选用适合的防火设计方案,而这些未被规范涵盖的建筑,往往都是形式非常特殊、功能非常特定的场所,保证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可在这种情况下,“处方式”设计方法却无能为力,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防火安全设计方法,这就是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建筑防火设计、审核技术力量,以强制性防火设计规范或防火设计指南为主要依据的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处方式”设计,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但现行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修订完善。
2.3“性能化”防火设计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于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防火设计理念,与“处方式”设计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根据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进行设计,而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整个建筑防火系统所应达到的目标,在对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寻找实现建筑防火安全的最佳方案。
2.3.1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相比,“性能化”防火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性能化设计体现了一座建筑的独特性能或用途、某个特定风险承担者的需要。
(2)性能化设计注重安全目标的达到,而不考虑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有利于发挥防火设计人员的主观创造性。
关键词: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雷电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无孔不入地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照成巨大损失,危害公共服务。面对这种风险,正确的方法是正视并且认识它。努力寻找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为此,防雷设计之前,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为决定防护对象是否需要提供防护措施。雷电灾害有两类:一类为直接雷击灾害,另一类为感应雷击灾害。前者会直接击死、击伤人畜,击坏输电线、建筑物,甚至引发火灾;后者悄悄发生,不易察觉,主要以电磁感应和过电压波的形式对微电子设备构成危害。两种形式的雷击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对人民生命财产均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全国多雷暴地区之一,该地区2007―2012年期间年平均雷暴日达25天左右,每年因雷击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和大量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国气象局令第20号《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经过大量的分析计算对该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对该地区的建筑规划、功能区布局和防雷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提供技术参考。
1 雷击风险评估的几个基本概念
1.1 损害成因
雷电流是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通常按雷击点的位置分为以下几种损害成因:
――Sl:雷击建筑物;
――S2:雷击建筑物附近;
――S3:雷击服务设施;
――S4:雷击服务设施附近。
1.2损害类型
雷击可能造成损害取决于需保护对象的特性。其中最重要的特性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内部物品、用途、服务设施类型以及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在实际的风险评估中将雷击引起的基本损害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
――Dl:人畜伤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故障。
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可能局限于建筑物的某一部分。也可能扩展到整个建筑物,还可能殃及四周的建筑物或环境(例如化学物质泄漏或放射性辐射)。影响服务设施的雷电不但会造成设施上的相关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而且也会对提供服务的线路或管道本身造成损坏。损坏还可能扩展到与设施相连的内部系统。
1.3损失类型
每类损害。不论单独出现或与其他损害共同作用,会在被保护对象中产生不同的损失。可能出现的损失类型取决于需保护对象本身的特性及其内存物,建筑物中应考虑以下几种类型的损失:
――Ll:人身伤亡损失;
――L2:公众服务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损失(建筑物及其内存物的损失)。
1.险和风险分量
风险是指因雷电造成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需保护对象(人和物)的总价值之比。对建筑物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损失,应计算其所对应的风险。建筑物中需估算的风险有:
――Rl:人身伤亡损失风险;
――R2:公众服务损失风险;
――R3:文化遗产损失风险;
――R4:经济损失风险。
计算各种损失风险时。可按损害成因或损害类型确定构成风险的各个风险分量,然后计算出各个风险分量并求和即可得出各类损失风险。
2影响建筑物风险评估的各种因素
建筑物各风险分量受气象条件、建筑物、内部系统及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的特性影响。
2.1雷击大地密度的因素
是每年每平方公里雷击被评估对象所在大地的次数(Ng),在世界上很多地区,这个数值由地闪定位网络系统提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利用气象台站历史观测资料及闪电定位资料综合计算得出该地区Ng值范围。
2.2截收面积的因素
分为雷击建筑物(及附近)截收面积、雷击服务设施(及附近)截收面积。用于各风险分量计算。
2.3位置因子的因素
一般指评估对象的暴露程度、周围物体的影响程度。可直接理解为与周围物体的高度比较,孤立建筑物的系数最大。对于服务设施,如果周围有高于它的建筑物,此因子取值为0。
2.4土壤类型、地板类型的因素
地面接触电阻越高。其造成的人畜伤害风险越小。常见材质的接触电阻由低至高有混凝土(包括农地),大理石、陶瓷,沙砾、厚毛毯、一般地毯,沥青、油毡、木头。
2.5变压器因子的因素
主要是针对服务设施中的高低压配电线路。接有变压器的线路。其风险值降低。
2.6环境因子的因素
只有在估算分量RZ时,才考虑环境因子。在有高层建筑的市区,该因子忽略不计,在农村,取值最大。
2.7建筑物内外人员数量的因素
遇到特殊危险时,应考虑人员疏散的难易程度,人员数量对RB、RV的估算有影响。
2.8防雷系统的防雷级别因素
建筑物设计安装的防雷系统(LPS),其防雷级别(LPL)高低直接影响RA、RB的估算。在强雷暴日地区。提高防雷系统的防雷级别。降低相应风险的效果明显。LPS还间接影响估算RC、RM、RU、RV分量
时的参数取值。
2.9 匹配的SPD防护的因素
安装匹配的SPD进行防护。是防止过电压、过电流引起内部系统故障的最有效措施。防护系统安装匹配SPD,其遭雷击风险远低于只考虑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等其它措施。SPD防护标准和分级
在国标GB/T 21714中有明确规定。
2.10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网络、设备冲击耐压的因素
雷击建筑物或建筑物附近时建筑物空间屏蔽、内部线路屏蔽等电位连接等措施能减少设备损害风险;而雷击入户线路或附近时,外部线路屏蔽措施则更有效。显然,设备损害风险与其自身的耐压水平有关。
2.1 1 防火措施、火灾危险性的因素
在估算物理损害风险分量RB、RV时,必须考虑建筑物消防负荷、消防措施的设计情况。
2.12建筑物类型的因素
建筑物类型也是雷击风险评估必须考虑的因素,但同一种类型在不同风险估算中,其参数取值相差较大。例如,对一般的建筑物,在人身伤亡风险评估时,参数取值由高至低排列为医院、旅馆、民居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学校,公共娱乐场所、博物馆,办公楼等;而进行财产损失评估时,排列为办公楼、医院、旅馆、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博物馆、学校,公共娱乐场所,民居建筑。
3 结语
除了常规的防雷措施外,影响雷击风险评估的因素还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地板类型,消防负荷、消防措施,以及电源、通信等线路的特性等。因此,雷击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严谨、全面的原则,使其更具精确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I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劳小青,高皴,吴海,等,2007年海南岛闪电特征初步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90-92
[3]罗茂兴,周德吉,葛意活.高山风化石土壤防雷接地降阻工程技术探讨[J].广西气象,2003,24(1):42_43
[4]林卓宏,田军利.高层智能大厦雷击机理及防雷设计[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69―7l
[5]陈秉华.智能建筑接地技术探讨[J].广西气象,2005,26(3):39-4l
[6]苏平.百色机场大型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经验与总结[J].广西气象,2006,27(4):59-6l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甩1714―2008/1EC62305:2006雷电防护[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高焱,劳小青,李健生,等,雷击风险评估中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的计算[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3):38―70
[9]洪展.雷电对石油气站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3):67-69
[10]周开春,何明峰.多种降阻材料搭配在变电站接地网改造中应用[J].广西气象,2006,27(3)
关键词:高层宾馆消防评价指标建立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高层宾馆是人员聚集场所,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化高层宾馆数量逐年增加,高层宾馆建筑火灾带来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高层宾馆建筑火灾一直是国内外火灾研究防治的重点,通过对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对于掌握高层宾馆的火灾隐患以及提出必要的消防监督管理措施,避免和减少火灾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对半定量化分析的方法,高层宾馆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比较多,许多因素不容易精确量化,且各个因素之间不是个自独立的,具有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能较客观反映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现状。
进行模糊评价首先要建立影响评价的因素集,即要建立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是整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能否真空反映高层宾馆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1 高层宾馆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1 人员相对密集,疏散困难
宾馆来往的人流较多,人员复杂,属于开放式管理,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加上各种竖井的林立,易产生烟囱效应,火灾、烟气蔓延快,烟气一旦进入疏散楼梯间会给疏散带来严重影响。而大多数旅客不熟悉建筑内的情况以及疏散设施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加之心情紧张,在烟气迷漫的情况下,容易找不着方向,使疏散通道拥堵,给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进行救援造成困难。加拿大国家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算出高层建筑内的人数、疏散时问和建筑高度的关系,如表:
1.2 各种设备设施多,负荷大,易引发火灾
宾馆配有厨房、高压配电室、锅炉房、燃气调压站、发电机房、电梯机房、中控室等重点设备设施。如厨房内用火、用电不慎导致起火;在宾馆内进行维修作业或进行室内改造装修等时违章电焊动火;电器线路老化发热短路,电热器具使用管理不到位,各类灯具烤着附近可燃物等导致电气火灾的因素多。1996年7月17日,广东省深圳市端溪酒店第二层因使用电器不慎导致电器故障引发火灾,造成30人死亡、13人受伤,烧损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3.8万元。2003年2月2日17时58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潭大酒店发生火灾造成33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8万元,火灾直接原因是员工在取暖煤油炉未熄灭的状态下把含有汽油成分的油品加进去,引起爆燃而导致火灾。
1.3 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火灾荷载大
宾馆客房、餐饮、娱乐配套设施完善,室内装修豪华。绝大部分的的装修装饰材料以及家具、摆设都采用木料、塑料和棉、麻、丝、毛以及其他可燃及易材料,增加了宾馆内的火灾荷载。一旦可燃材料燃烧,将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绝大部分的可燃材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
2 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及导致宾馆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整理、分类和综合,调查、分析工作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能否全面、客观得出评价结论,前期的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也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2.2 主导性原则
评价指标数量不宜太多,重点要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差别,不使评价工作复杂化,减少工作量。
2.3 可操作性原则
有关参评指标的数据要容易获取和计算,并有较明确的评价标准。
2.4 独立性原则
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征要有一一对应的指标说明,各指标之间应尽量不相互交叉和相互关联。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考虑的因素
在高层宾馆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人们采取的各种消防对策和消防管理方法目的是防止火灾的发生、发展及尽可能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要从高层宾馆建筑在投入使用后自身条件的安全情况,消防安全不安全,宾馆平时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否安全疏散,消防队能否有效的进行火灾扑救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3.1 高层宾馆建筑消防安全因素
建筑会不会发生火灾,是不是安全的,首先建筑硬件设施的消防安全状况是最重要的因素。控制起火是防止或减少火灾损失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应当对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及室内装修材料的易燃、可燃材料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阻燃技术改变或提高一些材料的阻燃性能等。对可燃物与点火源的接触面积、接触点也应进行严格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提早发现火灾,并能及时警报的一个重要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及时、宝贵的信息,并且通过启动联动系统的其他消防设施扑救火灾,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能及时有效地扑灭或控制初期火灾。但是在现实应用的情况来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会发生故障,这对监控火灾及扑救火灾的效果影响较大。
火灾时,烟气是导致人员中毒、伤亡的一个重大危险源。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如何防止烟气的蔓延及有效的排除烟气是一个极为重要设计要求。防烟分区的划分、设置各种挡烟垂壁、挡烟染、防排烟系统等设施是为了防止火灾烟气蔓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建筑设计中,不合理的建筑结构、不合理的防排烟系统等都可能会导致火灾烟气聚积、排烟不通畅等问题,就会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2 高层宾馆疏散设施因素
建筑内人员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组织对保证人员能在火灾到达危险状态前安全地疏散出建筑物至关重要。
3.3 消防救援能力因素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赶赴火灾进行扑救,消防队越快到达火灾现场,越有利于消灭火灾。影响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的主要因素是起火建筑和消防队间的距离、行车道路状况、起火建筑周边消防通道的顺畅情况、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建筑物内及周围消火栓的情况等。
4 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的原则,结合消防行业专家、宾馆管理人员及宾馆建筑设计人员的意见,再根据高层高层宾馆建筑相关的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对高层宾馆进行消防安全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能够防止火灾发生的因素;第二是一旦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扑灾火灾,减少人员伤亡的因素。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A1:宾馆建筑消防安全,A2:宾馆疏散设施,A3:宾馆消防安全管理,A4:宾馆当地消防救援能力。4个一级指标又分为17个二级指标:B11—B45。二级指标分别又分出25个三级指标:C111—C224。评价指标体系见表所示。
表 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 结论
建立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体系,计算出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集,就可以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它们的权重集。再通过选定现实使用中的某几个高层宾馆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用模糊数学法,建立出评价集,就可得出选定的实例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的结论。该文章对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开展高层宾馆消防管理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传贵.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1年第5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范维澄、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黄涛.宾馆火灾风险评估初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J].2007.2
[5]黄沿波,戴宇彤等.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