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的逻辑关系

数学的逻辑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的逻辑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的逻辑关系

数学的逻辑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塔罗科雪橙;栽植;技术管理

1进行塔罗科雪橙的栽植与技术管理的意义

通过对塔罗科雪橙的栽植与技术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可以为今后的塔罗科雪橙的栽植与技术管理研究提供科学的借鉴。首先对于塔罗科雪橙的种植发展来说,可以为雪橙的种植提供科学的方法,减少种植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面对病虫害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塔罗科雪橙种植的存活率,促进塔罗科雪橙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1]。其实对历史种植史的研究,不难发现,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必须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只有具备了对塔罗科雪橙种植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塔罗科雪橙的种植与管理,促进种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进行塔罗科雪橙的栽植与技术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发展意义。

2塔罗科雪橙的园地建设和砧木选择

对于塔罗科雪橙来说,它在园地建设和砧木选择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对于园地建设来说,必需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而且对于园地的土壤来说,最好是土质肥沃,偏酸性的土壤,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塔罗科雪橙的良好生长;除此之外,塔罗科雪橙在选择砧木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些长势弱、较矮化的枳壳和半矮化的香橙来做砧木,这样才可以提高塔罗科雪橙的基本存活率,并且有利于促进塔罗科雪橙的健康成长。

3塔罗科雪橙的栽植技术分析

3.1栽植时期技术分析

对于塔罗科雪橙的栽植技术来说,必须要对栽植时期的技术,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塔罗科雪橙的栽植往往是在春夏秋三季的时候进行,成活率相对较高,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那么塔罗科雪橙的栽植就会相对较低。而且在种植天气方面,最好不要选择在晴天,而是要选择在阳光照射较弱的天气中,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塔罗科雪橙的栽植的存活率[2]。

3.2栽植方式和密度分析

在进行塔罗科雪橙的栽植的时候,还要注意栽植方式和密度。再进行栽植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二三米不等的行间距,这样的距离是最适宜塔罗科雪橙的生长与存活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塔罗科雪橙的结果。由此可见,塔罗科雪橙的栽植方式和密度必须要进行一个科学的把握。

3.3栽植步骤分析

对于塔罗科雪橙的栽植步骤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栽植区域,通过对土壤以及温度和环境的考察,来选定一个合适的栽种区域;其次,就是加强对选种地区的施肥管理,通过施肥来稳定土壤的营养元素,为种植做好准备;最后,就是选择幼苗的过程。将那些弱小的、折伤的幼苗进行挑选,尽量选择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一些存活率较高来进行种植,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塔罗科雪橙的存活率。

4塔罗科雪橙的培育管理技术

4.1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进行施肥的时候,必须要对塔罗科雪橙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所缺少的营养元素来进行施肥,这样才可以提高塔罗科雪橙的存活和结果的质量,从而实现施肥的科学性[3]。

4.2采用科学的花果管理技术

为了更好地促进塔罗科雪橙的保花保果,必须在进行塔罗科雪橙剪裁的过程中,注意剪除果柄枝和无花秋梢,这样就可以提高塔罗科雪橙的产量。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科学的花果管理技术,这样才可以促进种植效益的提升。

4.3防治病虫害技术

对于塔罗科雪橙的种植来说,防治病虫害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要具备丰富的防治病虫害技术经验,并且对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也要有一定的经验,例如,遇到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和树脂病等病症时,就需要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避免对塔罗科雪橙的成长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韩秀平.塔罗科雪橙的栽植与技术管理[J].北京农业,2014,(12).

[2]江文芳,蒲盛才,李娟,等.塔罗科雪橙的栽植与技术管理[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4,(14).

数学的逻辑关系范文第2篇

在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真正兴趣和目的,我在高二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表1是其中两个普通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69%的学生认为学习信息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66%的学生认为学习信息课对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有积极作用,76%的学生喜欢信息课,81%的学生认为电脑是自己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工具,69%的学生认为自己使用电脑和网络主要用于获取各种信息,95%的学生愿意认真学好信息技术课。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信息课的主观认识是正确的,在学习理念上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从实际的课堂观察来看,真正将这些理念在课堂上落实的学生与上述比例并不一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想方设法逃避老师的监督和检查,尽可能地去偷偷浏览与课程无关的娱乐性网页、登录QQ聊天、玩Flash小游戏、下载MP3音乐或者观看网络视频,如果没有网络,有的学生便会玩纸牌或者扫雷游戏,影响主课堂上难以拿出有质量的作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缺少文化课的应试压力,这是非高考课程的共有现象。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管理机制的效率不高,无法将学生的行为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加上缺乏跟踪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容易游离于教师的管理视线之外。

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的,一种途径是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巡查,另一种途径是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软件。前者的管理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影响力,后者主要是作为教学工具使用的,其管理功能非常有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课堂管理方式都是被动管理,管理的主动权在教师,学生是被管理者,在学习活动的管理过程中自主性不强,容易产生逃避管理的逆反行为。比如,有些学生会在老师走近自己时装作正在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走开后便自行其事;有的学生故意退出网络教室终端程序的运行,脱离教师的控制。学生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使课堂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课程目标很难落实到所有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教师耐心的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寻找新的、有效的管理途径与方法。在反复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情调查结果和教学环境分析,我们将网络学习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尝试通过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化管理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网络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模式,即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评价、互动交流等教学模块统一整合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同时加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功能。学生通过各自的账号登录网络学习平台,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上传学习成果,开展课堂交流与协作。教师通过各自的账号登录网络学习平台,管理本班学生信息,上传、修改学习资源,添加学习内容,批改学生作业并参与课堂交流。学生从登录学习平台到退出系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会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成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学生学习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方式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模式,管理系统中的师生双方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且管理过程和结果是透明的、可视化的,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的学习过程记录所具有的学习档案的性质,也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网络学习平台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网络化管理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网络化管理的基本框架 目前,应用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内容管理平台很多,比较著名的有BlackBoard、Moodle等。但对于学校来说,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开发的难度比较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一套包含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造,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的网络化教学管理,取得较好效果。学生每次上课,首先登录陕西省商洛中学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会自动显示学生信息和学习任务、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创建学生学习记录,包括登录平台记录、使用学习资源记录、完成作业记录、参与课堂讨论记录、参与课堂答疑记录等,教师可以使用该平台管理学生信息、布置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实时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批改学生作业,而且所有评价指标可量化为分数,学生可随时查看,了解自己的学习评价结果。该平台是一个网络学习与管理平台,同时又是一个过程性评价平台,集教学内容管理、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于一体,很好地实现了课堂网络化管理的目标。

设计网络课程资源,建立网络化管理的内容基础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主要因素。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学习任务设计、作业及讨论主题设计等,设计原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构筑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于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引导。这些上载到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体系,构成了网络化管理的内容基础。

建立网络评价机制,形成网络化管理的反馈系统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动,都需要及时反馈结果,以便随时调整学习或工作状态,促成激励性的改进。尽管系统内置了过程性评价功能,但教师的人性化评价更能体现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完成任务结果的及时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语、评分等,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网络化管理的有效凝聚因素。

数学的逻辑关系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重点论述了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在建设图书馆无线局域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生活工作地点的移动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大行其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有线网络也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难以解决远距离信息传递、无法铺设线缆环境(如施工工地、地形比较复杂的校园环境)中的网络建设、移动办公等等。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无线产品的不断推出,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普及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对校园图书馆的建设有何影响,如何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到校园图书馆中去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索的目标。

1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无线信道作传输媒介的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无线多址信道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为计算机在移动中通信提供了可能。因此,无线局域网是不通过传统网络传输介质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服务的计算机网络。无线局域网在发展过程中还拓广了局域网技术概念:联接不仅仅是连接;“本地”的距离从米延伸到了公里;基础设施不需要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网络能够随着机构的发展而移动或变化。只要在笔记本或PC上安装PC Card适配器,用户就能够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内自由移动而保持与网络的联结。将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到台式机系统,则具有传统局域网无法比拟的灵活性。桌面用户能够安放在缆线所无法到达的地方,台式机的位置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变换。

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到台式计算机,可以提供传统局域网无法比拟的灵活性。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桌面计算机安放在传统缆线无法到达的地方,且允许其位置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变换。无线局域网对于那些临时建立的工作机构或者快速发展的组织而言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维护都较为简单,一般计算机工作人员都可以胜任网络的管理工作。

2无线局域网图书馆解决方案

按与有线局域网的关系,无线局域网分为独立式和非独立式两种。独立式无线局域网指整个网络都使用无线通信的无线局域网,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指局域网中无线网络设备与有线网络设备相结合使用的局域网。目前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居于无线局域网的主流,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访问节点、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使无线通信得以实现,其本身还要依赖于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扩展和补充,而不是有线局域网的替代产品。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带有无线网卡的电脑与接人点(Access Point,简称“AP")实现无线通信,访问点通过线缆与网络的其他部分相连接。一个接人点覆盖的半径在35-100米之间,实际连接距离和速度视环境有无障碍物而定。而本校的图书馆无线局域网接人方案采用的就是非独立式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现在就结合本校实例对方案进行说明。

本校之所以选择无线局域接人学校图书馆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2.1接入网络信息系统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在校的老师或学生可以用便携式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如:PDA、智能手机等),通过无线网卡在学校任何地方连人信息系统查看最新的图书信息和连人数字图书馆。

2.2难以布线的环境

由于本校图书馆大楼时间较长比较陈旧导致有些部门布线困难所以采用无线局域网结构。

2.3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连接

考虑到近几年在校师生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等可移动设备的人数较多,而大多数移动设备便携式计算机都支持无线网卡所以采用无线局域网结构。

3无线局域网图书馆应注意的问题

无线局域网必须支持高速突发数据业务,在室内使用时要解决包括多径衰落、相邻子网间串扰等问题。下面我们列出组建图书馆无线局域网时必须注意和克服的4项技术难点。

3.1可靠性

有线局域网的信道误比特率达10-9,这样保证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无线局域网的信道误比特率应尽可能低,否则,当误比特率过高而不能被纠错码纠正时,该错误分组将被安排重发。这样大量的重发分组会使网络的实际吞吐性能大打折扣。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如系统分组丢失率,10-5,或信道误比特率

3.2兼容性

对室内应用的局域网,应尽可能与现有有线局域网兼容,现有的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应能在无线局域网上不加修改地正常运行。

3.3数据传输数率

为了满足局域网的业务环境,无线局域网至少应具备1 Mbps以上的数据传输数率。

3.4电磁环境、无线电频段的使用范围

在室内使用的无线局域网,应考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及其它电磁环境的影响。无线电管理部门应规定无线局域网能够使用的频段,规定发射功率及带外辐射等各项技术指标。

数学的逻辑关系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化学习 网络化学习环境 群件技术 协作

e—Learning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分布式开放结构、交流协同、资源共享、更新迅速等为学习环境特征的网络教学系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学习平台。在完成e—Learning的第一步: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共享以后,如何突破单门课程界限,创建互联互动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媒体形式的多样性、虚拟、跨地域、资源丰富等特点,把教师、学习者与研究者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提供个性化的、实时的、费用合理的、有效的培训及持续的学习,成为e—Learning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群件技术及e—Learning发展概况

1.群件技术概述

群件是以交流(Communication)、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及信息共享(InformationSharing)为目标,支持群体工作需要的应用软件。目前,按群件产品主要功能来划分,大致有:以电子邮件为代表的支持信息传递(MessagingPassing)类;以工作流(Worklfow)、电子表格(Spreadsheet)为代表的支持流程自动化ProcessAutomation)类;以视频会议,共享、共同编辑文件数据库等类型的强调增进群体合作的软件;以及包括工作流管理、信息传递和集成的数据库功能,拥有集成的用户开发环境,具备高度安全性,代表了群件发展方向的综合性群件开发平台等类型。

群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体工作中各成员间协同工作时所面临的时空限制问题,改善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的状况,有力地支持了、并充分代表了协同计算这一未来方向。

2.e-Learning发展概况

教育电子化的第一步是将现存的资源如课程材料上网。1998年第一款Blackboard产品问世.这就是源于康奈尔大学的BlackboardCourseInf0。Blackboard——以及追随Blackboard发展道路的一些其他软件——都采用了以课程为核心的概念Blackboard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不是技术内行的老师们迅速方便地把现有课程上网?如今.多数院校不仅使用了某种或某几种课程管理工具,而且正在逐渐整合校园内的多个系统,把他们统一起来。2002年的盖纳调查显示,73%的美国高校已经锁定了唯一的一个教学课程管理系统。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课程上网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今天e—eLarning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跳出课程的约束,将众多其他的教育资源结合到在线学习当中,无论这些资源是传统形式还是数字形式。怎样才能实现课程和校园内外各个图书馆、研究所、导师、同学、、校友、家长、兄弟院校以及其他各类学习资源之间的连接和整合呢?还有.随着学习环境的拓展,怎样才能维护系统、管理资源.既为大量的数字化资料建立秩序,又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资源呢?

通过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使学生随时与教育专家开展合作、随时查到学业成绩、随时获取学习资源。先进的网络化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把一所学校的人和资源有机地连为一体,还能扩展到其他院校或机构。师生们不用学习新的软件、不用熟悉新的界面,也不需要记忆新的密码,就能够轻松地在这个集成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网络化学习环境分析

1网络化学习平台模型分析

网络化学习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开放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者主动的、自主的、非线性的、交互式的、以获取和理解信息为主的、以多媒体为表现手段的.建立在网络支持之上的学习。对于网络化学习的前景.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传教士”的尼葛洛庞蒂在其撰写的名著《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到:“能够在互联网上投入时间和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互联网也将变成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

通过网络,将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应用与wWw相结合.使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通讯。它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还能提供共享空间和多媒体信息。为协作者提供管理和控制机制。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化学习环境,使得将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汇集起来变得较为容易.并能够使这些知识明晰化,从而使组织成员能够一起努力,生产出新的知识。一个优秀的网络化学习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在网络化学习平台上:通过教学课程管理与结果反馈,实现课程资源及学习结果报告的集中管理:通过自学、协作、实时交流及面对面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实现团队的隐性知识向个人显性知识转化.另一方面实现团队的隐性知识向团队的显性知识转化:通过跟踪学习及评估测验.实时掌握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通过相关学员/专家查询.实现从实践经验中掌握知识。

2.网络化学习环境特征

(1)学习资源(包括人和内容)获取方便。网络化学习环境容纳了方便实用的知识库,供学生、机构和组织等各类读者浏览。用户无需注册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就能交换、存储和更新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同时,还能通过网络化学习环境访问其他院校的学习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自己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形成超网络.使各个学校联合、沟通,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2)快速的信息传递。网络化学习环境中信息的快速传递是组织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环节。网络化学习不同于个人学习的一个特征在于:对信息的掌握并不停滞于个人的手中.而是要在整个组织中实现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产生远远大于个人能力的合力。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是为了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提高网络化学习的一个关键。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递,并获得反馈。

(3)自由讨论的协同空间。知识从个人掌握到组织掌握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延迟,为了达成对知识认知的完善和统一,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通过电子邮件、白板、文件及屏幕共享、短消息发送、音频视频会话等网络手段.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性质变得更为民主化,它促进了各种概念和观点在网络中的传递,同时也促进了高层次组织知识的发展。

(4)有效的协同感知和管理。协同感知能力为组织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协作者需要知道同组内其他用户的存在,能够及时了解组织内其他成员的状态、行为,能够进行身份确认,选择协作伙伴。有协同就有冲突,如:中途参加会议或退出、争夺会议发言权等,有必要协调组织内的讨论,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环境。

(5)贯穿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跟踪。网络化学习环境能够提供跨课程、跨学期的整个专业,或者整个学习周期的跟踪和统计工具。

(6)可以定制的多角色环境。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成员角色身份各不相同,但不管对于哪一种(或者多种)角色或者身份.所有的操作流程都是围绕着这个角色或者身份展开的。

三、基于群件技术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框架模型

1.系统体系结构

传统的e—Learning学习框架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使用的是共享文本数据库,缺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很难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l8l因此,本文提出构建基于群件技术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网络化学习环境。B/S模式简化了客户端软件,只需安装上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应用的运行平台.而将所有的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集中在服务器端。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协作服务器模块.经过身份验证后.通过协作服务器在数据库模块中创建相应的工作区数据库.并将应用程序(Java小程序)下载到客户端,通过启动应用程序与服务器提供的多种服务进行交互.实现协作学习的功能。该模式使用灵活,可为组织成员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大大方便了系统的应用。该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功能构成

该体系所构建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客户端应用、协同服务和数据库管理。

(1)客户端应用。根据浏览器中运行的模块不同用户可分为:交谈客户、会议客户、广播客户和移动客户。交谈客户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以在线文本的方式实现聊天功能.可以从在线用户中邀请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交谈。会议客户采用会议的形式,并以屏幕共享、白板、音视频工具进行协同学习,会议可以是预定的也可以是即时的。广播客户可以作为观众观看会议活动,但不能与参与会议人员进行交互。移动客户利用Podcasting(PersonalOptionalDigitalcasting,个性化的可自由选择的数字化广播)和Vodcasting(视频播客)技术,将不再需要紧紧地和他们的电脑及网络相连,他们可以在登山时学习.在海滩漫步时学习,或者在城市街道慢跑时学习。

(2)基于群件技术的协同服务。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织成员间的交流通过基于群件技术的协同服务来实现。

1)交谈服务。创建自由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并为讨论区的关键字建立索引,通过文档数据库管理讨论文档和交谈结果。

2)会议服务。创建和管理协同会议,包括预定会议、召开即时会议、管理会议(如:出席、离席、主持、发表见解)、查询会议有关信息。会议期间,提供电子白板,可以通过共享白板进行绘图或演示,实现在线批改和讨论,利用共享屏幕向团队成员展示自己的界面。

3)音视频服务。提供多媒体交互工作方式,利用网络通讯手段传送音频、视频信号,并可对音视频的发送者进行控制.也可实现一对多广播传送。

4)感知服务。创建在线用户列表,可以添加或删除用户,用户以群组方式组织,群组以及群组中的用户可由在线用户自己编辑,有利于进行分组学习与交流。

(3)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登录数据库和工作区数据库,登录数据库保存用户的注册信息,用于用户的身份验证,以使其顺利地使用协作服务环境,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工作区数据库主要保存讨论、学习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日志文件,以便用户查询。

数学的逻辑关系范文第5篇

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0年,手机出版产值达414亿元;2012年,预计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4.4亿。根据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人群达到2.6亿,已经超过电子购物人群和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群体。中国将在2015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电子阅读器市场。

传统作家眼中的数字出版

传统作家们对在屏幕上阅读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叶兆言直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己偶尔在电脑上看过一点文字,其他则几乎没有任何电子阅读体验。陈村受访时说,自己用iPad下载过书,以供出差的时候看,但是“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他还是觉得纸书最舒服。毕飞宇则称,自己还在当小说编辑的时候就要求投稿都打印出来才会看:“读电子文档,我看后面就会忘掉前面。”

陈村至今只授权过“榕树下”刊登自己的作品,他觉得作品一旦上了网,就太容易盗版:“复制变得很容易。”叶兆言则不太清楚自己目前有没有做过电子版权的授权:“我对新东西不是那么跟得上,而且有人跟我谈到合同我就很烦,我觉得合同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好像也有我的一些作品在网上?我不太愿意过问。”毕飞宇倒是很乐见自己的纸质作品再卖出电子版权,尤其是这几年价码变好了:“都是有偿的,而且这几年价码越给越高,那吗不给呢?”

面对复杂新兴的数字出版行业,埋首写作的作家们常常搞不清楚游戏规则。“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直接在微博上展示了一种可笑现象:“有的作家会重复授权,导致版权不清晰。有的内容商取得授权后又授权给别家,形成一连串的授权关系,最终导致同一本书出现在某一阅读平台时,竟然出现了被上传十多次的状况。”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

有关数字阅读的一种描述是:“手机上看的都是网络文学。”这并非毫无依据。以凭借网络文学起家的“盛大文学”为例,截至2012年1季度,共有160万作者在“盛大文学”创作了600万部作品,副总裁宁九云不无自豪地称:“这个海量作品库还在以每天8000万字的速度在增加。”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也号称是“最大的中文正版数字图书库”,共有超过百万部作品。

从网络文学开始,盛大文学也开始涉足线下的图书出版策划,从蔡康永、韩寒一路出到高晓松。“云中书城”也联合了330家出版社以买断或者分成的模式合作。尽管如此,传统出版物转换成数字出版的比例,在“云中书城”中也只有10%,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网络文学。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各种数字阅读产品中,“清宫”、“王妃”、“孽缘”、“帝王”、“魔仙”之类的小说名字充斥。为此,网易云阅读特别推出“公民阅读”,意在讲究人文关怀,但“公民阅读”一边推荐《尤利西斯》、《乡关何处》,一边也不能免俗地推销励志读物和畅销小说,有使用者委婉地批评这样未免“口味太杂”。网易云阅读内容中心负责人聂蔚更愿意将这样的内容展示称为“兼收并蓄”。

但是,阅读《尤利西斯》的读者和阅读宫斗魔幻小说的读者真有重合之处?宁九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网络文学用户有2亿人,有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有年轻的IT男、中年白领女、青春校园学生等。在‘盛大文学’里,网络原创内容的读者群和传统书的读者群大部分是重合的。他们既阅读网络作品,也阅读传统图书。”

小众的游戏?

从去年5月开始,“豆瓣读书”开始策划阅读器和免费作品商店“豆瓣阅读”,同年11月正式推出。今年5月,“豆瓣读书”又推出付费作品商店。这个项目一度被认为是“文人”和“科技”之间的某种连接—和在“盛大文学”上阅读宫斗小说的读者相比,混迹豆瓣读书的用户显得高端许多。与此同时,“豆瓣读书”规定了投稿资质:“至少写作出版过一本图书(编著图书不计),或者至少在杂志上发表过2篇以上原创或翻译文章(新闻类文章不计)。”这个准入门槛的潜台词是:必须传统阅读的认可。

据豆瓣读书产品总监戴钦介绍,“豆瓣阅读”和个人作者间的分成比例为3:7,即个人作者可以获得作品销售收入的七成。从去年11月正式发出征稿信开始,路内、周嘉宁、虹影、盛可以等传统作家都提供了自己的小说。有人担心这是文人的小规模游戏,戴钦却对形势估计乐观:“目前豆瓣阅读上的付费作品商店有400多部作品,而豆瓣阅读移动应用在iPad、Android手机和平板上的安装量大概是45万。”

戴钦觉得最受鼓励的是读者愿意付费:“在付费作品商店上线的2个多月来,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用户是愿意为高质量的数字阅读付费的。在‘豆瓣阅读’售卖的作品一般定价为1.99-2.99元人民币不等,但是用户的平均充值金额至少是单篇作品价格的10倍,这证明了用户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和良好的阅读体验付费。”

盗版,还是盗版

今天,如果在淘宝上买一个kindle,卖家会很自觉地告诉你:到哪些网站上可以找到免费的电子书。中国出版业辛辛苦苦地打击盗版多年,最终仍让人泄气。去年,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博客上发出“拒绝中国”的消息,称将不再授权给中国出版新作品—导火索就是国内盗版电子书的泛滥。

不管是网络小说还是传统人文读物,盗版都是巨大的烦心事。宁九云说,现在“盛大文学”最大的障碍就是盗版。在百度的搜索结果中,“盛大”最热门的10部作品,平均每部被盗版达800万个链接以上,盗版与正版的比例达到9:1甚至更高:“如果没有盗版,在数字出版领域,中国完全可能出一个比亚马逊更伟大的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