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护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dibular disorders,TMD)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系统的具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相关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自2003年9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患者38例,采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10例,女28例,年龄20~50岁。均出现颞下颌关节区疼痛不适,咀嚼时加重,推颌试验阳性,部分患者出现张口受限,开口型偏斜,甚至有骨关节病症状;关节造影可见双板区影像毛糙不清晰,关节后沟表面不光滑;全部患者无发热症状,局部无红肿发热表现,根据马绪臣[2]《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病。

1.2 治疗方法 采用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法,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患侧关节区,用5号注射针头在耳屏前0.5 cm处的关节窝处刺入关节上腔,注入1 ml 2%利多卡因,回抽见有液体回流至注射器内,说明注射针头位于关节上腔内。随后将透明质酸钠0.5 ml注入关节上腔,并且采用手法协助患侧关节运动。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36例张口度明显改善,无效2例,有效率95%,无效率 5%。1年内复发者0例,1~3年内复发1例,3~5年复发1例,复发病例再次封闭治疗均有效。

3 护理

根据TMD患者疾病的特点,即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3.1 加强保健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在口腔科门诊分诊台或咨询处放置有关书籍、杂志、宣传手册及有关宣传栏等,方便患者查阅;前台护士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做到微笑服务;专科护理时实行4手操作(一个医生配一个护士),可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护士在牙椅旁作好患者心理护理;另外,还可通过电视、电脑形像系统等进行宣传,使患者对该病有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3.2 在护理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患者时,护士应注意沟通的技巧:护士提高自身修养(化淡装、衣帽整洁、仪态端庄、精通业务等等)取得患者信任;语言文明、态度诚恳、善于观察,给予每一患者友爱和关心;帮助患者寻找病因特别是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敏感者,与其交心、谈心,并认真倾听,不断创造良好条件,满足其合理要求;详细介绍疾病发生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措施、护理方法等,使其配合治疗,正确对待疾病。

3.3 加强心理护理,不断与患者沟通,TMD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慢性病患者的沟通,必须紧紧围绕着慢性疾病的病程长,见效慢,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通,减轻患者的不适。对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如伴有开口异常、吞咽困难、语言困难、慢性全身疲劳等症状,应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挖掘患者的健康潜力。护理人员要把“如何使患者独立、振作起来”放在首位,因为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是自我扼杀的潜在资源。Toller指出,心理治疗可使82%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3]

3.4 加强专科护理。夜磨牙的程度和本病的症状有着明显的关系,而夜磨牙与白天精神紧张也有一定关系,应嘱患者注意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克服紧张心理,采取措施制止夜磨牙。另外,消除引起咀嚼肌平衡失调的原因,若与缺牙、错颌有关,应嘱患者到修复科治疗。

4 讨论

透明质酸作为一高分子多聚糖,广泛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中,实际上它以钠盐的形式存在。自1934年Meyer发现透明质酸以来,外源性透明质酸钠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已在眼科、外科等领域中应用。研究证实,透明质酸在关节腔内对关节有作用,对软骨面及软组织面起重要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刺激内源性透明质酸的合成[4]。透明质酸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对带负电荷的成纤维细胞有排斥作用,对炎性细胞渗出的细胞外调节有重要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渗出,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术后疤痕的形成[5],同时又不影响伤口的愈合。透明质酸还可以防止关节僵直、肌腱粘连及腹腔粘连。鉴于透明质酸钠的药理学特性,本研究将该区物应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应用透明质酸钠改善关节腔的内环境,改变了关节腔内的压力,增加了关节液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关节盘和关节窝之间的度,使症状明显改善。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部分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可在短期内康复痊愈,然而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反复出现关节疼痛,张口受限而导致咀嚼、吞咽困难,由此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6]。我们通过心理疏导和专科护理,发掘患者的健康潜力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是预防和控制TMD的有效措施。精心的护理既保证了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关键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赵燕平,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疼痛与年龄、性别及骨关节病影像学改变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2):757-758.

[2] 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4-176.

[3] 樊爱珍.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5(21):70.

[4] Yeung RW,Chow RL,Samman N,et al.Short-term therapeutic outcome of intra-articular high molecular weight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 for nonreducing disc displacement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Oral Surg Oral Med,Oral Pathol,Oral Radiol&Endod,2006,102(4):453-461.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颈部脓肿型淋巴结核;标准方案治疗;穿刺抽脓冲洗注药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0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urative effect by puncture pumping pus and flush injecting medicine through standard treatment for neck abscess scrofula. 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ith neck abscess scrofula received 2HRZE(S)/10HRE standard treatment, along with puncture pumping pus and flush injecting medicine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36 patients showed shrunk lymphonodus, disappeared pus and relieved symptoms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for 1 year showed no recurrent case.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uncture pumping pus and flush injecting medicine through standard treatment for neck abscess scrofula can reduce surgical chance, along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 few pain, high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Neck abscess scrofula; Standard treatment; Puncture pumping pus and flush injecting medicine

淋巴结核俗称“老鼠疮”, 中医称为“瘘疠”, 古代中医《灵枢・寒记》和《金匮要略》中都有记载, 与其他细菌感染淋巴结不同的是局部无有红、热表现, 又称“寒性脓肿”, 淋巴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 其中以颈淋巴结最易受累, 占淋巴系统的80%~90%[1], 颈淋巴结核以脓肿型多见, 颈脓肿型淋巴结核易形成溃烂, 经久不愈,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 本所对36例脓肿型颈淋巴结核的治疗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采用西医治疗同时外加积极抽出脓液并注药治疗, 取得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所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收入院的脓肿型颈部淋巴结核共36例, 其中男28例, 女8例, 年龄16~50岁, 平均年龄(35±8.5)岁, 发热22例, 合并肺结核18例, 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33例, 糖尿病3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有精神病史者。患者签署病情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有淋巴结肿大并有脓肿, 并经穿刺病理证实, 符合淋巴结核的诊断标准[2]。

1.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2HRZE(S)/10HRE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阿拉伯数字表示治疗时间, 单位为月, 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R乙胺丁醇、S链霉素, 其中乙胺丁醇和链霉素任选1种),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血糖争取控制

2 结果

36例脓肿型淋巴结核病例中最少的抽脓冲洗注药2次, 最多的20次, 直至淋巴结缩小, 脓液不能抽出。其中有8例在治疗过程中近乎溃烂, 积极抽出脓液减轻压力防止溃破, 最短治疗时间6 d见效, 最长治疗6个月见效, 治疗历时较长的治愈后局部会留有凹痕。患者发热、咳嗽等结核病相关症状1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伤3例, 2例为轻度, 转氨酶

3 讨论

颈部淋巴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颈部淋巴结所致的一种淋巴结病变, 按病程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脓肿型、溃疡型。结节型、浸润型内科治疗很容易治愈, 但是发现诊断不及时很快发展成脓肿型, 即使治疗中也有20%的转化成脓肿型的机会, 如果只用内科治疗治愈率只有65%, 脓肿型恶化也可发展成溃疡型, 溃疡型淋巴结核单纯内科治疗效果很差, 必需外科手术切开引流。临床上脓肿型淋巴结核最常见, 脓肿型淋巴结核如果发展成溃疡型淋巴结核, 不但需要外科手术, 还要面临遗留终生的术后瘢痕, 如治疗不理想结核杆菌还要破坏掉病变处大量组织甚至骨组织, 留下功能障碍, 所以脓肿型淋巴结核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单纯西药治疗脓肿型淋巴结核疗效欠佳, 经常需要12~18个月[3], 因为淋巴结发生干酪坏死后阻断血液供应, 药物难以抵达病变处, 不能行成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影响治疗[4], 淋巴结内抽脓冲洗注药解决了这一方面不足, 注重了药物靶向治疗, 减少患者外科切开引流的手术机会, 此法痛苦小,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神结, 高文. 临床结核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78.

[2] 马屿, 朱莉贞, 潘毓萱. 结核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9.

[3] 秦明, 马金华, 韩毅. 综合治疗浅表淋巴结核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刊, 2013, 48(10):69-70.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颈椎病;穴位注射;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5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Methods: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5 cases per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point injection plus Huangqi Guizhi Five Herbs Decoction by adding other more herb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Huangqi Guizhi Five Herbs Decoc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2%.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point injection,Huangqi Guizhi Five Herbs Decoction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在国内的分型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混合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收到压迫和损伤,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临床主要以眩晕、头痛及视觉障碍为主,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和猝倒等症状。近年来,伴随现今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见表1。

1.2 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院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①具有典型的眩晕、颈项强痛、视物不清、恶心呕吐,颈部突然旋转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或猝倒;②颈椎棘突压痛明显,颈椎加压试验阳性,旋转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检查: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或椎间隙狭窄,或项韧带钙化,或颈椎生理弧度改变等;④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像。

1.2.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坚持完成疗程者,年龄20-60岁。

1.2.3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如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②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③颈椎骨折、脱位、感染或患有肿瘤者;④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穴位注射: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取双侧风池、颈椎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两侧的夹脊穴,常规消毒后,用0.55×40 mm枕头5 mL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 mL,右手持注射器直刺入穴位30 mm(凤池穴针尖向着鼻尖方向斜刺),待患者酸胀得气后,[HJ1.8mm]回抽无血,将复方当归注射液缓慢推入,每穴0.5-1 mL,出针后按压片刻,1次/d。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15 g ,桂枝15 g,白芍15 g,当归15 g,葛根 25 g,法半夏6 g,川芎15 g,陈皮6 g,茯苓15 g,白术10 g,天麻15 g,钩藤15 g,生姜10 g,大枣4枚。水煎服,1剂/d。

2.2 对照组 单纯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同上。2组均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观察方法 根据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中的评分标准,各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疗程)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3]进行评分,眩晕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全表满分30分,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疗标准拟定。痊愈:眩晕及伴发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显效:眩晕及伴发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头晕等症状,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眩晕及伴发症状减轻,在工作和生活上仍有不适;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病情反复,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3.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系统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多因素体肝肾亏虚,久坐耗气,筋骨失养,加上外感风寒湿邪,致气虚血瘀,经络不畅,髓海失充,乃致眩晕诸症。病机本虚标实,治则为养血益气,活血通络。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不稳定、颈椎正常曲度的改变、椎体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直接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或压迫使之扭曲、狭窄、闭塞等,致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4-5],主要表现为眩晕、血管性头痛、视觉障碍等。

凤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又为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可维系诸阳经脉,故针刺凤池穴可疏通经络,使气血循于脉道,上注于脑,髓海得充;从局部解剖来看,凤池穴浅层有枕神经、枕动脉,深层有椎动脉,因此刺激凤池穴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6]。颈夹脊穴属经外奇穴,走行在督脉和膀胱经之间,针刺颈夹脊穴能疏通两经气血;从局部解剖看,颈夹脊穴下分布着脊神经分支及动、静脉丛,故刺激颈夹脊穴,可使局部神经纤维兴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及软组织的炎症、水肿。

复方当归注射液是中药制剂,含有当归、川芎成分。当归补血、活血,为血中气药;川芎补血润燥,活血行气。现代研究认为:复方当归注射液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供的作用[7]。因此,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动脉血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贵要略》,笔者临床经过加减化裁,用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中黄芪甘温益气;桂枝散寒、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芍药养血和营,与桂枝合用,调和营卫;生姜辛温,疏散风邪,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化瘀;法半夏燥湿化痰,为治湿痰要药;陈皮、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天麻、钩藤化痰熄风通络,止头眩;葛根解肌发表,生津通络。方中重用葛根,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含有葛根黄酮苷,能缓解肌肉痉挛,舒张血管,降低阻力,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8]。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效;而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协同治疗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素珍.晕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0-22.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6-8.

[4]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7-129.

[5]瞿宏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68-670.

[6]袁晓军.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中医杂志,1996,37(5):285.

[7]夏平,张平,李绍平,等.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3):164.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颈椎病;穴位注射;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4.9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05-04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U Far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Chang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angshan 32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ound Danggui Injection and vitamin B12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4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each group of 20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therapy, every other day for 3 periods of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7 days were a period of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SF-36 scale scores and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VA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1.04±0.62)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12±0.83) scores],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SF-36 scal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26 cases cured in observation group, 108 cases had marked effect, 48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00%,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14 cases were cured, 57 cases had marked effect, 77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4.00%, th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worth to be applied and extended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Massage therapy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颈椎综合征,临床上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四个类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最常见,可见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僵硬、上肢手指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研究应用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就诊且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4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其中,观察组男114例,女86例;年龄18~64岁,平均(42.9±3.7)岁;病程20 d~16年,平均(1.8±0.6)年。对照组男107例,女93例;年龄21~67岁,平均(44.7±2.5)岁;病程30 d~18年,平均(2.1±0.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①症状:颈项肩背疼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感,颈部肌肉僵硬,颈后伸时加重,咳嗽时诱发,夜间痛。②体征:颈棘突旁压痛,并向上肢放射,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上肢肌力下降。③影像学表现:X线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CT检查可见1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等,与临床表现相符。④除外其他疾病。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愿意配合治疗,无其他疾病及禁忌证者。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类型颈椎病、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3.1 针灸方法 患者取坐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穴位,穴位:风池、天柱、天宗、颈椎相应节段夹脊穴、肩髃、肩髎、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肩贞、后溪、外关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0.25 mm×40 mm毫针缓慢进针,进针约0.5寸,提插捻转至得气,留针3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针刺时注意穴位禁忌。

1.3.2 推拿手法 患者取坐位,以推、拿、按、压、揉、滚等手法推拿颈肩部肌肉、韧带,点按风池、风府、肩井、缺盆、天宗、外关、曲池、合谷及颈部阿是穴等,使颈肩部及上肢有酸胀感,之后双手托住患者下颌,拇指顶住枕部轻轻向上拔伸,并在保持拔伸的同时,作颈部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最后用抖法将双侧上肢牵抖各5次,每日1次,每次30 min,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3.3 穴位注射 患者取正坐位,取风池、风府、夹脊穴及阿是穴。皮肤常规消毒,取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 mL和维生素B12 0.5 mg混匀,进针约0.5寸,缓慢提插至得气,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液,隔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临床效果情况,并分析比较。

1.5 评价标准

1.5.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 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监制的VAS卡,左端为0分,没有任何疼痛,右端为10分,疼痛程度最强,用直尺量出疼痛强度值。分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越差。

1.5.2 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6量表评分) 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进行评分[3],包括躯体健康功能(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的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和心理健康(MH)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根据公式换算为最终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状况越好。

1.5.3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良好,能胜任日常工作。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好转:症状、体征减轻,颈、肩、肢体功能均有改善,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x±s,n = 200)

2.2 两组SF-6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SF-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F-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6例(13.00%),显效108例(54.00%),有效48例(24.00%),无效18例(9.00%),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治愈14例(7.00%),显效57例(28.50%),有效77例(38.50%),无效52例(26.00%),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 200]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9.782,*P < 0.05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个复杂的局部病理改变,包括周围软组织、颈椎骨质结构与神经的病理改变,属中医“痹症”的范畴,与颈部经脉痹阻、气血不畅、经脉失养有关。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颈椎的椎间盘退变,钩椎关节骨刺,小关节骨质增生、松动与移位,以致椎间孔变小,颈神经根受到刺激、牵拉与压迫,从而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水肿、充血,产生颈肩背及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颈椎病的治疗,大多主张非手术治疗,针灸推拿作为疗效好、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小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活血祛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优势凸显。邱金等[5]、罗会等[6]、齐健[7]认为针灸可以舒筋通络,消除肌肉、神经水肿,改善椎枕肌群的紧张状态,解除肌肉痉挛,调整椎间隙,减轻神经压迫,增强脑供血,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徐卢勇[8]认为推拿手法可以纠正、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减轻或解除颈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放松肌肉,松解颈项背部软组织、筋膜的痉挛,恢复肌肉、韧带、血管的弹性和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从而改善或消除项背疼痛及上肢窜痛、麻木等症状。而穴位注射除具有针刺的作用外,所注射药物还可循经扩散,使药物直达患处,既可以延续针刺的效能,又可以增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王洪宇等[9]认为颈夹脊穴位注射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消炎镇痛的作用。

复方当归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红花,其中,当归活血止痛;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而维生素B12可以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两者合用穴位注射可以使药物通过循经运行,直达脏腑,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紧张,调节神经,加速组织代谢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李浪平等[10]对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发现治疗后3个月该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徐明等[11]研究发现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量、血流速度,接近于正常水平,疗效显著。张欣等[12]对30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夹脊穴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治疗发现其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针刺组(P < 0.05),且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P < 0.05)。本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方法治疗,对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较好,且生活质量水平较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辛凤,邹路,周智梁.温通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3):39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3]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4] 张万昌,马奇.牵引推拿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6例[J].陕西中医,2010,31(9):1217-1218.

[5] 邱金,查炜,柳瑞梅.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86.

[6] 罗会,江杭,钟洪.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42:15.

[7] 齐健.针刺结合弹拨手法治疗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科技信息,2010,25:823.

[8] 徐卢勇.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0,41(11):31.

[9] 王洪宇,张唐法.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3):24-25.

[10] 李浪平,顾明红,朱婵.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2012,35(6):541-543.

[11] 徐明,郑庆余.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根性颈椎病效果显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188-189.

精神病无抽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30

中图分类号:R277.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099-0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表情动作丧失为主要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疾病。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针刺疗法等。笔者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纳入病例均为本院疼痛科2012年3月-2013年11月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各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

(―x±s,岁)

病程

(―x±s,d)

男 女

治疗1组 40 26(65.0) 14(35.0) 42.05±5.47 4.28±1.25

治疗2组 40 16(40.0) 24(60.0) 43.20±5.86 4.30±1.08

治疗3组 40 22(55.0) 18(45.0) 43.60±6.30 4.45±0.83

对照组 40 18(45.0) 22(55.0) 41.60±7.78 4.40±1.23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周围性面神经西医诊断标准[1],依据文献[2-4]分期标准属急性期者;②首次发病,一侧面肌麻痹者;③病程1~7 d;④年龄20~70岁;⑤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由于外伤、手术、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干病变、颅底病变、耳源性疾病所致面瘫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伴哮喘病史及有出血倾向疾病者。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中医药项目(YJzy2013-09)

通讯作者:朱琴,E-mail:

1.4 治疗方法

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选穴:翳风。治疗1、2、3组分别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1109417、1112401、1205405、1306408)1.1、1.2、1.3 mL,加生理盐水1 mL,患者取侧卧位,碘伏严格消毒皮肤,应用针头为38 mm×0.5 mm的专用注射器,与人体矢状面约120°、与冠状面约45°[5],快速刺入穴位皮肤,缓慢推进,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无血,将药物缓慢推入,进针深度约1.5~2 cm。注射后用棉签按压,嘱患者卧床休息3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连用3个疗程。

对照组予针刺治疗。选穴:健侧完骨、合谷,患侧风池、太阳、四白、迎香、颧、下关、颊车、地仓、夹承浆、攒竹、鱼腰、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常规消毒皮肤,以长40 mm毫针浅刺健侧合谷,患侧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采用横刺法从攒竹向鱼腰透刺;余穴以长25 mm毫针浅刺。急性期采用轻泻手法,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连用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1 改良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 参照文献[6]进行改良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Portmann)评分,比较患者两侧面部的6种运动,即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张大鼻孔。记录患侧减弱程度,运动正常、减弱、明显减弱、消失分别计3、2、1、0分。评估安静状态的面部情况,正常、轻度不对称、明显不对称分别计2、1、0分。满分20分。

1.5.2 面部温度差 应用维恩伟业医用WN-B数字型远红外热像仪,采取面部远红外热图,运用其自带分析软件分别比较同一受检者治疗前后面部热图的温度差(T患侧-T健侧),定量评价局部血液循环状态。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相关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评定。痊愈:面部肌肉活动自如,口角无歪斜,双眼闭合全,进食时无渗漏、塞牙,鼻唇沟恢复正常,能作皱眉、鼓腮动作;好转:面部口眼歪斜诸症明显改善,面部肌肉稍感麻木不适;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未见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P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各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1组 40 21 9 10 75.0

治疗2组 40 25 12 3 92.5

治疗3组 40 28 8 4 90.0

对照组 40 17 10 13 6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各组治疗前后改良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比较

各组治疗前改良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P=0.59),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后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各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

改良Portmann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1组 40 6.16±1.21 14.85±2.23*#

治疗2组 40 5.95±1.70 16.75±1.48*#

治疗3组 40 5.70±1.22 16.90±1.07*#

对照组 40 5.55±1.32 13.05±2.2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2.3 各组面部温度差比较

各组治疗前面部温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9,P=0.22),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面部温度差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各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温度差比较(―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1组 40 1.18±0.35 0.37±0.07*#

治疗2组 40 1.26±0.35 0.26±0.13*#

治疗3组 40 1.13±0.39 0.22±0.11*#

对照组 40 1.23±0.27 0.44±0.08*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共有5人出现局部瘙痒,休息15 min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为急性发作,以单侧为主。急性期常有茎乳孔内面神经的供血障碍、神经鞘膜水肿及髓鞘变性,也有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8]。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致面部阳明及少阳经络气滞血瘀、经筋失养。如能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治疗,可很快恢复健康,否则常留有后遗症。

穴位注射是选用药物注入相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能综合穴效和药效两大效应,使药物直接达到病灶处,对面部刺激小,患者容易接受。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有疏散风寒、祛风通络之功效,常用治头面部疾病。其解剖定位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该部位正是面神经出颅处,解剖结构的深层为面神经干,距茎乳孔很近。有报道,于翳风注射药物,能直接提高面神经兴奋性,促进面部肌肉、神经功能恢复[9-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