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孩教育问题

小孩教育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孩教育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孩教育问题

小孩教育问题范文第1篇

一、用爱去熏陶

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特别是成绩、纪律都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增加感情投入。在个别辅导时教师一定要耐心,要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如果教师这时沉不住气向他们发脾气,下次再有问题,他们也不敢问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辱骂、挖苦他们,应该经常找他们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老师是关心、爱护、帮助他的,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在上课时他想违反纪律,也觉得对不起老师,从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集中精力注意听课,只有这样他才乐意学习这门学科。

二、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境界

小学生正处在爱玩的年纪,很多事情都是凭自己的兴趣去做,学习也是如此,若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与,那么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创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那么就一定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的注意、记忆、想象、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了“最佳时期”,学生的灵感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在教学艺术激励下,显得格外聪明、灵活,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比如,为了纠正错别字,设计一个“错别字医院”专栏,把学生经常出错的错别字写在专栏内,作为“病人”。让学生自愿当“小大夫”,给错别字“治病”,并要求找出“病因”。对难辨的错别字,还鼓励“小大夫会诊”。这样“治愈”一个“病人”,就学会了一个错别字,而且家喻户晓,根治力强,旧病不再复发。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活了学习兴趣。学习写景抒情的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课堂上易疲劳,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上可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游戏来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精神。语文课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有:摘苹果、找朋友、送小动物回家、小小裁判员、小小播音员、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会、争当小演员……

三、欣赏与尊重齐驱并驾

教育家告诉我们:人不是为了被打败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和家长,其中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教师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可能从对一件事情的处理中体现出来,这些不同形式的外部评价会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我现在教的一个学生,如果粗略地看,他几乎没有优点:上课经常迟到;作业不认真完成;经常课间玩耍忘了来上课,值周生经常抓到他乱吃乱扔……我对他束手无策,头疼了好几学期,可没办法逃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容不得你选择。于是我坚持了两年的赏识教育,把他当一个正常的孩子对待,耐心教他做作业,哪怕有时要五六点才完成,甚至得把他送回家,也不抱怨。最重要的是发现他的一个字写得不错,也大力地夸他,反复夸他。哪天把脸洗干净了,我会捧起他的小脸,笑吟吟地说:“哟!xx今天的脸蛋真干净,特别漂亮呢!”他便乐得嘻嘻笑。他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嘴巴特甜,不管一天见到你几次都会甜甜地叫你,因此我常常叫他“小八哥”。显然,教师的尊重与赏识给了学生一种暗示,触发了学生心灵的震动,维护了他的自尊,建立了他的自信。我们常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就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现在,他成了一个合格的“三星”生了――学习之星,体育之星,品行之星。

四、比试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

小孩教育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小孩教育问题范文第3篇

1家庭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影响

家庭对于儿童的幼儿教育是起基础性的。在学前期,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和其父母或其监护人息息相关。他们的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行为。下面通过分析父母或监护人对“你认为孩子读书重要吗?”、“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你觉得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从什么阶段开始?”这三个问题简要分析其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绝大部分的监护人都认同孩子读书很重要,仅8%左右的监护人认为孩子读书是一般重要的。这说明尽管当地经济落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的,这也正面说明了该地处于客家地区崇文重教的良好教育氛围。

同时,对于“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学校的责任”这一问题,监护人的回答也出乎意料。77.9%的监护人同时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也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一观点自然对于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22.1%的监护人认同“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责任”这一观点。孩子的基础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组成的。这种“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的观念必然会造成其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78.8%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是从幼儿园开始的。18.3%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孩子真正的教育应是从学前班开始的,仅有2.9%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是从一年级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赞成其子女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入园率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36.7%监护人基于保障孩子的安全而让小孩读书,29.4%监护人则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要求,55.0%监护人则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以找到好工作而读书,同时98.2%监护人认为小孩读书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受监护人主观因素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客观因素影响,监护人基于何种原因而送小孩读书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我们并不把监护人认为影响小孩读书的原因与送小孩上幼儿园的原因等同起来。然而,监护人所考虑的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的时间、质量等,监护人,尤其是父母,应当明确小孩读书的原因。

2.讨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应重视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四个相互关联对于孩子的教育的作用、并认识在相互协作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

(1)经济方面:和平县应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减少因外出务工而导致严重留守儿童问题。

(2)政府方面:为了促进河源市和平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需要切实增加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再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农民工和留守学前儿童的合法权益。

(3)家庭方面: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一是向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宣传父母关爱对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父母与孩子、幼儿园的联系纽带。帮助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建立孩子成长档案,随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三是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观念。转变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沟通交流和兴趣培养的观念。

3.结语

小孩教育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家庭教育 问题型 化解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出现家庭化的趋势,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愈发突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相当大的问题,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一、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类型

1.放纵型。

许多农民工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原因,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对如何教育子女更是一筹莫展,在一天劳累后才有机会教育子女。但一天辛劳下来,他们的精力已过度消耗,难以静下心来跟子女交流,对子女的教育自然就少了,相比之下,农民工是给子女教育最少的一个群体。同时不少农民工家庭以为把子女放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把教育当成只是学校的事,而忽视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把对子女的义务看成是让子女衣食无虑,尽可能地满足子女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至于子女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他们看来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也没有这个时间来做。有的家长认为子女“笨”,不是读书的“材料”,是负担,把他们放到学校“养”到初中毕业就可以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很聪明的,如果学习不好那一定是学校没教好,而看不到自己的责任。他们认为给孩子交了学费,就把孩子托付给了学校,自己则可以摆脱责任,这是对子女的成长极端不负责任。由于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照管孩子,对小孩关心爱护不够,交流沟通少,导致小孩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差,这类学生在农民工子女中所占比例很大。

2.粗暴型。

棒下出孝子,这是我们的传统,现在则变成了家庭暴力,农民工在教育孩子时常常诉诸暴力,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重言教、轻身教,打骂教育多,正面教育少,常用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细致的教育。由于生活的艰辛,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或做了错事,农民工就很急躁,对孩子非打即骂。有的家长特别是父亲,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信奉“不打不成才”“不打不长记性”。常有家长说:“老师,孩子不听话,你尽管打,他就服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体现在这样的打工者家庭尤其明显。因为农民工本身的生存环境艰难,当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时,心中望子成龙的想法就更强烈。由于自身素质或家庭条件产生的压力转嫁到子女身上,这很可能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这样的家庭教育悲剧是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了。打骂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对孩子的个性、人生观形成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症结还在父母身上。只有提高家长的素质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现在全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及他们子女的生活、就业、教育都非常关注,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农民工的家庭教育问题。

3.迷茫型。

农民工家庭早期都把孩子留在老家,等稳定后再把孩子接到身边。由于孩子早期跟着祖辈生活,祖辈一般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也比较溺爱,因此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任性。加之长期没在父母身边,孩子对父母的认同感低,父母的权威下降,这给孩子进城后的家庭教育增加了难度。子女进入城市后产生的各种复杂变化增加了农民工家庭教育的难度。有家长说,以前在老家没有游戏厅和网吧,孩子放学后准时回家,除了做作业,还可以帮忙做些家务,但到了城里,玩的东西多了,孩子放学后经常去网吧,甚至偷拿家里的钱去上网,不管大人怎么说都不听,变得不听话了。想送回老家又不放心,家长感到很迷茫。家长们辛辛苦苦来到城市打工的确很不容易,在富裕与贫困的对比中,他们发现了教育、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对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一片迷茫,这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进行。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化解对策

1.举办农民工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农民工家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难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偏颇。如何帮助其提高素质,这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将农民工家庭教育纳入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网络之中,建立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体系,可以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教育培训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农民工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教育观念和技能的缺乏等原因,需要学校及社区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农民工家长学校作为社区教育的一种正式组织形式,有助于改善当前农民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盲点和缺陷;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农民工清醒认识到为人父母的家庭责任,履行社会道德规范,尽养育子女的职责;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与家庭教育素质。农民工家长学校的教育应该重点抓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改变农民工在家庭教育上的随意性、盲目性。

2.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相关保障制度。

首先,学校要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定期向家长通报学校情况、子女学习情况,以便家长与学校及时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并对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也应该有适当的制度,每学期都设置农民工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给家长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吸引家长参与。其次,社区在农民工家庭教育中也应当担负起重要的支持与帮扶角色。在农民工家庭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社区帮扶农民工家庭机制,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内容,建立亲子俱乐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服务“超市”等各类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载体,打造适应农民工家庭的社区家庭教育组织网络。还可以利用大众媒体资源如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公共报刊栏对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宣传,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关注度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

3.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教育的有机结合。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如何把三种教育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促进农民工子女和家庭教育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我们必须也应该给予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农民工由于面临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同时在自身文化程度上有相当程度的局限,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家庭教育问题还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该将家庭教育放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的地位上,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重视农民工家庭环境的建设,为农民工家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民工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全社会对农民工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把农民工家庭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学、社会和家庭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

我也算是农民工子女,从小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只是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而不能跟随父母到城里上学,如今我校就有很多农民工子女就读,我看到了农民工家庭不仅承受着生存、就业的压力,而且承受着子女教育的压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需要我们关怀,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小孩教育问题范文第5篇

1.父亲———放任型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2.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3.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二、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发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二)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离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我国家庭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家长教育意识浅薄。小孩好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父亲母亲和东东在床上休息,母亲玩笑地说:“宝宝,去打爸爸。”东东嘴里边说着“打”边用力地敲打父亲,东东以此为乐。案例中,成人在生活中对“打”字反复强调,使得孩子学会“打”的发音。这样的一个字或动作是不是一个3岁幼儿该最先学会的字呢?

三、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