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科院校和专业院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就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在工程监理专业设计的改革过程中,训练和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建筑工程的能力是各大院校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的。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都在沿用这个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对高职教育目标的培养具有深刻的认识的,对于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该专业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更好发展。

1毕业设计改革背景

该专业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培养施工技术员和监理员,学生应重点掌握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及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能力和技能。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是进行房屋建筑及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及预算,主要是训练学生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能力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能力,这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业务规格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于以上认识,在最后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取消传统的毕业设计,并以职业技能综合测评取代毕业设计答辩。改革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能力逐年明显提高,受到了建筑企业的普遍好评。

2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改革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其主要是将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取消了,只是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检验和训练,这样一来,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难度降低了很多,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还有就是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有效的统一了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也完善了该专业的毕业考核,科学合理的统一了专业规格和考核内容。最后能够促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对于专业能力掌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够被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的教育特色能够完美的体现,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和择业。

3职业能力(技能)实训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人次业务培养的要求,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实训分为三个阶段,一共具有17周的时间。首先第一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实训阶段,其的时间共需要5周,这个阶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建筑制图能力和识别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第二个阶段是建筑工程监理规划的设计实训阶段,共有2周的实践,这个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立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的设计能力。这两个阶段的职业能力的实训工作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设计成绩和工程项目的规化设计成绩的评定。最后一个阶段是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实训,这个过程共有10周的时间,主要的内容主要是训练毕业生的现场技术和现场监理工作,这个阶段有利于毕业生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和施工监理等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的实训完成之后,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评需要及时的进行,然后将第三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与前两个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进行相加处理,最后形成毕业生的最终成绩。

4职业技能综合测评

4.1测评组织。由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站工程师、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员及我系建工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A、B两个工作组。A组为建筑工程施工测评组,B组为建筑工程监理测评组。

4.2测评试题。试题侧重技能操作和能力测试,由专业教师及施工、监理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试题分为A、B两类。A类一建筑施工能力(技能)试题:包括技术员实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使用及检测等。B类一建设工程监理能力(技能),包括监理员实务、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等,题型为案例分析。

4.3测评程序。由工作组秘书组织学生依次到A、B测评组参加测评。被测试学生随机抽取试题,需抽取A类试题建筑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施工实务或管理各一题,抽取B类试题一道。抽取试题后(试题原则上不得更换),准备10~15分钟。然后学生对测评试题进行分析回答或现场操作,答题和操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各组评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现场打分,平均分作为学生该项成绩。

5成绩评定

最后综合成绩由建筑施工图设计、监理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综合测评等四部分成绩构成。

5.1建筑施工图设计成绩(15分)。根据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表现、施工图质量、运用理论知识的准确程度、设计说明书等综合评定。

5.2监理规划设计成绩(15分)。根据监理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训表现,以及监理规划设计的质量、规划的合理性等综合评定。

5.3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成绩(10分)。包括施工表现、实训日记、实训报告(总结)、答辩成绩。

5.4综合测评成绩(60分)。其中建筑工程测量20分,建筑施工内、外业管理实务20分,由学生抽取A类试题现场测评;建设工程监理能力(20分),由学生抽取B类试题现场测评。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是大势所趋,对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学校和社会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经过调查显示,各个建筑企业和公司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和健全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朝升.对工程监理人才问题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5(8).

[2]黄云龙,刘大成.工程监理为农发项目保驾护航[J].当代农村财经,2014(9).

[3]韩玉英.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出路之我见[J].建设监理,1998(4).

[4]王家鼎.浅析工程监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这个阶段主要在学习过程的第一年实施,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加上一些社会上建筑实践类的讲座,配合一些短暂的社会实习、实训,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掌握课程学习的基本任务、目标,提升学生对于建筑施工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快速的进入到专业环境学习的氛围职工。通过对学生建筑制图、建筑基本材料、建筑建设基础等理论知识的教学,组织学生对于各门课程学习后的实践工作,理论加实践,更好的配合应用,以上也就是第一学期基本的学习任务及内容。墙体的抹灰以及贴磁砖的教学工作主要安排在在第二学期中学习,让学生根据《建材试验手册》,选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选修建筑原材料的检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别建筑工程项目所用材料状况,这个可以运用分组教学的模式开展,每个班级分成不同的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相互激励学习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最终学生也掌握了建筑材料的检测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学好建筑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会识图、制图,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建筑施工的制图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识图,弄清掌握建筑各个结构,各部分受力情况。做到每周必须画一张建筑施工图纸,然后进行考核评判,选出样图进行班级内展览,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到学期末暑假时间可以组织安排学生到一些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技能专业知识的现场实践工作,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2建筑施工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培养

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二年进行,这一年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项目预算、项目工程资料、CAD制图、建筑材料、建筑电焊、建筑水暖、建筑扎钢筋等课程[2]。其中建筑预算和建筑结构设计者两门专业课要进行配合软件教学同时开展,因为设计要与实际的需求相结合,只顾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是不可行的,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跟上建筑设计目前的最新发展步伐。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我们还需要安排,框架的整体设计,依据编排的设计步骤及主要过程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设计方法。CAD制图、建筑施工以及建筑测量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可以先进行一些专业测量仪器的训练工作,如放样、水平仪、全站仪、经纬仪的使用,从而让学生从识别基本的仪器开始,逐渐深入了解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这一年的实践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施工场地进行建筑项目道路测量、建筑桩基、建筑砌筑等方面的实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理论加实践,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建筑施工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修满之后,组织安排学生到建筑施工岗位进行工作实习,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在工作实习过程中自我总结问题,弥补不足,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好的与所需工作岗位无缝衔接。最终学生学满完成,达到学校学习任务要求,颁发毕业证书,走向工作岗位[3]。

4结语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构造与识图;识图能力;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59-03

收稿日期:2014-12-25

作者简介:周 艳(1976-),女,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教学与研究。(广东 广州/510440)

一、引言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成图原理和工程制图的基本规定,了解建筑的基本组成及其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达到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一方面作为学生了解建筑的一门建筑入门基础课,另一方面又是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一门专业课程。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技能性。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必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探寻适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多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目标相冲突的问题: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多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学完后,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为了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图识读的职业技能,必须从多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

1.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

本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够用、适合的原则,并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一是投影的基本知识。这是任何工程图识读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掌握好才知道图纸是如何绘制得来的。二是建筑构造部分。要想读懂建筑施工图,就必须掌握建筑的组成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还有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构造做法,只有将识图原理与建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第三部分就是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任何专业施工图的绘制都是按照相关的制图规范绘制,建筑施工图也是按照国家建筑相关制图规范绘制而成的,所以要掌握建筑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施工图纸的编排是有一定的顺序,读图也是有一定的方法,要学会将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结合起来看。要想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必须结合实际的施工图纸,将实际工程中的一些做法和课堂上所学结合起来。

教学内容的编排如图1所示。虽然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但这三部分的内容不是孤立地进行讲解的。在讲解投影的基本知识时,尽量结合建筑构件来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建筑构件的印象。在讲解建筑各部分构造时,将真实的建筑施工图的对应部分与书本内容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将建筑施工图的的识读穿插在建筑构造的里面讲解。如讲解墙体部分的内容时,将施工图中墙体相关内容也进行讲解,学生就能知道工程中墙体的一些具体做法。最后在讲解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时,再完整地识读整套建筑施工图,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很快的读懂整套建筑施工图。

图1 教学内容的编排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课程几部分内容的性质不同,所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一部分为投影的基本知识,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三面投影的绘制与识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模型、动画等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团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任务,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第二部分为建筑构造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建筑的相关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建筑组成和构造做法的印象和理解,上课时可以结合工程照片、工程施工视频等教学手段,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带学生参观工地现场,或者参观校内的实训基地。

第三部分为施工图的识读,这部分主要就是结合实际的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来识读,最好是校内的建筑和相应的建筑施工图纸,这样有图纸又有实物,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建筑施工图纸表达的内容,了解实际工程的真实做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恰当的考核方式,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起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虽然也采取了平时考核加完结性考核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但平时的考核比重较轻,主要考核集中在完结性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平时的学习,往往是期末考试时突击性的复习,较难真正地提高职业能力。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注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采取每个课堂任务进行考核,即课堂上教师都会设计相应的课堂任务,要求学生课堂完成,随后进行考核。平时课堂任务考核成绩占最终总评成绩的5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只占总评成绩的50%。

4.建立教学资源库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将课堂上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大量实际工程图片、大量的习题、标准图集、施工图纸等教学资源都共享到院级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资料。

5.改革学生作业的批改形式

批改学生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做作业也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都是由任课教师一人批改,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合班课,几百名学生作业的批改,对教师来说确实是沉重的负担。而学生作业却普遍存在抄袭现象,这样就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用,另一方面也确实降低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激情,这也说明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作业的批改做些改革。例如这门课程的投影基本知识部分,每堂课教师都会设计一些课堂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之间也没有时间进行抄袭,减少了抄袭的现象。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批改,按教师的评分要求对同学进行打分,这样也能较实际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改革,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来发现其他同学存在的错误并反省自己;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师的负担。

6.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好地了解建筑构件构造的不同做法,校内建立了建筑构造实训室。实训室主要针对建筑构造的内容,就建筑的某些部位,做出几种不同做法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构件的作用和实际施工做法。如玻璃幕墙的不同做法,外墙饰面的不同做法,地面的不同做法,门窗的不同种类,吊顶的不同做法等等。带学生参观构造室,加深了学生对建筑构造的认识。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的一些教学改革,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对课堂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许多,自信心也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也很高,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很肯定。通过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生反映施工图的识图都没有什么问题。

五、对今后课程改革的思考

虽然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如何让那些反映较慢的学生也能轻松地、自信地学习。特别是在投影那部分的内容,有少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确实不是很好,总跟不上其他的同学,如果几次课跟不上的话,学起来就会觉得很吃力,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的甚至有放弃学习的想法。

2.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构造做法,更好地读懂建筑施工图。在讲授建筑构造部分内容时,内容较多而且也有些枯燥,虽然结合了工程照片、动画,甚至带学生去工地参观,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相关部位的工程照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但照片只能反映某个部位的局部内容,对于某些需要多方位理解的就无法完整表达;如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首先工地的参观受到工程性质和工程施工阶段的限制,只能参观一些部位的某些做法,很多构造做法不能在一个工程中体现出来;为了不影响工地的正常施工,参观的时间也很短,参观的学生较多,教师也很难让每一位学生都听得到教师的讲解,所以参观工地的教学方法效果也很有限。

综合以上的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建设:

1.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形体和建筑的三维模型库;对于投影这部分的内容,让每位学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操作,从不同角度观看形体的三维图形,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投影,形成不同的投影图,加深学生对投影图形成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投影图自己创建三维模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对于建筑施工图识读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几套不同类型的建筑施工图建立不同的建筑三维模型,能够让学生在识读建筑施工图的时候,将平面图纸与立体图进行反复对照观看,并且还可以对建筑内部的构件进行观看,犹如亲临建筑现场,这样学生对建筑的组成和构造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对施工图纸的理解。

2.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校内已有建筑构造实训室,建议今后还可以继续丰富实训室的内容,甚至再多建立一些实训室,如模型制作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建筑各类模型,相信学生会更有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六、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除此之外,教师的自身职业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将工程中的新材料及新做法融合到教学中,让教学内容能够和工程实际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梁媛,李娜娜.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

[2]朱怡巧.浅议如何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效果[J].科学时代,2012(15).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