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财务监督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乡镇财务 监督管理 创新机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的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增大,但是目前乡镇财务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不够健全,如何有效的突破当前乡镇财务的监督与管理,是当前财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必须认清当前乡镇财务监督管理的问题与不足,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乡镇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乡镇财务的监管力量不足
乡镇财务资金的预算与使用都应该有专门的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就目前乡镇财务资金的使用状况而言,监管权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县级财政部门可以管、县级行政部门可以管、乡镇财务部门可以管、乡镇政府也可以管,没有统一的管理路径,导致线路的掌握和划分不够明确,虽然有相关的机构和人员配置,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监管功效,一旦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甚至是相互推诿,使得监管部门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从原则上来看,乡镇财务机构的预案由乡镇的人大机构来裁决,但是乡镇人大机构又是受乡镇政府的管理,因此中间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在监管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二)乡镇财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群众对于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情况一般都能够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等途径了解到,但是财政资金的划拨时间、划拨路径、审批流程、资金流向等等情况并没有清晰的了解,这样不够透明的财务信息公开容易造成群众对基础财务组织的误解,甚至产生冲突。另外,部分乡镇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差,能力不足,再加之相关编制的问题,容易打击和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严重影响了乡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乡镇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
乡镇财务部门的另一大工作问题就是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性,同时也是存在范围较广的一大弊病,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受乡镇政府的管理和限制,其福利待遇和编制问题的决定权也多在乡镇政府受众,再加之乡镇政府对于资金的预算和分配也有一定的权力,容易出现部分乡镇官员干涉财务预算与核算的情况,例如出现了部分农资补贴被挪用的情况,甚至还会有主观虚构财务信息的情况,这样对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信息的失真。
在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国家给予农村的相关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控,对农村各项财务的流向把握清楚,因此乡镇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甚至对新农村建设也会产生长远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刻不容缓,通过有效的监管为乡镇财务资源的投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一)推行跨级管理制度
推行跨级管理制度也就是由县级财政部门来管理乡镇一级的财务部门,一方面由县级财务部门委派相关工作人员就职于乡镇财务部门中,但是工作人员的编制还是隶属于县级财务部门,这样能够更好的明确职责,避免推诿责任的现象产生,同时乡镇财务的基层工作人员也能够避免领导独断管理的现象产生,更加真实的反映财务信息,避免信息失真。
(二)发挥社会监管效应
充分的发挥社会监管效应,将乡镇监管社会化,是健全乡镇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等传播途径,对乡镇的财务监管政策进行宣讲,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途径公布财务监管举报电话和举办地址,便于群众更好的对财务问题进行举报和揭发,通过公众舆论和监督更好的管理乡镇财务;另一方面,实施乡镇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对于资金流向和使用明细进行详细的公布与说明,并且尽可能的保证乡镇财务信息的公开与国家政策同步。
(三)丰富财务检查方式
目前上级财务部门对乡镇财务进行检查多会提前通知,下级部门有充足的时间提前调整来应对检查,因此财务检查也并未发挥出实质效果,多是流于形式,难以收集和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应该增加一些临时性的抽查,获得更真实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充分结合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的财务检查方式,对乡镇财务情况进行了解,若在抽查中发现问题,也应责令乡镇财务部门及时整改和纠正,情结轻者通过通报的发式加以处罚,情结严重中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为其它乡镇的财务管理树立典范。
三、结束语
乡镇财务监管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关系的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只有加强乡镇财务监管制度的创新,不断的改革乡镇财务制度,推行跨级管理制度、发挥社会监管效应、丰富财务检查方式等方式能做好乡镇财务监管,通过内外结合,有效的保证乡镇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党海涛.加强乡镇财务监督管理新机制之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
[2]张辉.乡镇财务的内部控制策略与实践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3]高阳.浅谈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2
【关键词】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 规范化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基于近现代的科技成就和前人管理的经验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学科,是指企业在理财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度量、分析和评价,适时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地管理,以保证企业理财活动正常开展。
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业务性和政策性,因而,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企业会计工作队伍,提高企业的财务监督质量,加强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财务工作人员确定之后,必须加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不能够随意更换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的工作制度,严格财务会计人员的人事任免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要切实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其业务培训,实施定期考核、监督管理制度,以维持会计工作队伍,提升其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1]。财务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的管理者,因而,必须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和全局观念,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加强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与培养,实施定期培训,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要建立起会计的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按照会计应聘人员的资格等级,持证竞争相应的工作岗位,以实现会计工作队伍的优化,建立起良好的企业财务工作小组。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要统一账、册、表、单据的管理,保证会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
2.要建立起统一的思想理念,加强对于财务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监督程序。
3.要建立起统一的审批手续,达到规范支出管理的目的。
4.要实施统一的档案专柜,以达到规范财务资料的目的。
5.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规范业务交接手续。
基于原则坚持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清楚财政资金的应用方向,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和领导,将财务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2]。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企业的各项财政收入与支出,对于企业财政的转移支付及资金的拨付,都必须做到统一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遏制企业资金管理不完善的现象。企业的各项财政资金都必须有财政部门监督与管理之下规范、合理使用,保证每一项财政资金的使用都是合理的,而非是盲目的,从而杜绝挪用、挤占财政资金现象。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好企业各项资产的记录。按照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盘点,做好企业现金、存款、借款及应收账款等各种款项的流向,杜绝出现资产无故流失的现象,保证其所作的财务账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财务情况。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资金信息反馈制度,要及时、准确地把企业的预算支出等信息反馈给企业领导,协助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资金收支做好监督和控制,以避免企业资金流失的状况发生。(2)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进行日常工作的安排,定期对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资金运转情况和运转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考察、探讨和分析,并加以改善,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3)在企业内部实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协助企业领导对企业资金的使用计划及时作出调整,以确保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二)建立科学化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建立科学化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每项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当需要购买重要的大型设备时,必须遵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进行科学的预算,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在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时,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经费标准,尽可能地节约开支,减少成本。其次,在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时,严格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任意改变财务预算,企业的全部预算必须经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意后,按照领导的要求认真执行,保证预算的实效性。最后,由于企业的各中支出都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因此,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有效地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源头节约企业经营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利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审计工作体系,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璟茜,陈永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8).
[2]宋颖.浅析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福建省泉州烟草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县级局(营销部)的组织架构为“两办一部”,即综合办公室、专卖办公室、市场营销部。财务部门合并在综合办公室中,由各县级局(营销部)经理聘任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兼任财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既是经营管理者的下属又要对其财务行为进行约束,其职权容易受上级干预,依法监督的阻力大。
在这种状况下,泉州分公司在全省率先推行县级局(营销部)财务主管委派制,实行全市系统财务机构垂直管理、财务人员统管统派,在机制上保障了财务人员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财务主管委派制的管理模式
各县级局(营销部)财务负责人由市局(分公司)局长(经理)聘任,纳入分公司财务科编制,直接对分公司负责。其职位为市局(分公司)派驻各县级局(营销部)财务主管,对县级局(营销部)行使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改革前后县级局(营销部)组织架构图如图1所示。
财务主管的主要职权为: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预决算方案和财务收支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分析考核预算和生产经营、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内部财务收支状况;组织制定各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工作标准,按照标准考核财务人员并提出奖惩建议;组织所在单位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按照规定的费用标准和开支范围,合理使用资金,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按规定撰写财务报告,确保被委派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所在单位国有资本运营情况和执行财经纪律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国有资产流失和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审核所在单位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重大经济合同;负责组织所在单位财务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年度决算后,财务主管必须向市局(分公司)述职,接受年度工作质量考核。市局(分公司)结合日常工作、内部审计、年度审计、财经检查等各方面工作情况,对各财务主管的年度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免任另派;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考核优秀者给予业绩肯定和奖励;对于作出重大贡献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晋职等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并结合考核情况,由市局(分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在全市系统内对各县级局(营销部)财务主管实行岗位交流轮换。
此外,通过对财务主管的监督审查,如发现有对违法乱纪行为不抵制、不报告,甚至报假账以及实施其他违规行为的,视情节轻重作教育、调离、撤职、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财务主管离职或岗位交流轮换时,应对其进行离任审计,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财务主管的工作情况。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主管委派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的推行必须与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进行。
做好被委派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前提。财务主管委派制建立了新的会计监督机制,限制了财务开支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制约了单位领导的财务行为。因此,在实施财务主管委派制之前,必须首先做好县级局(营销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是加强行业内部管理监督的需要,从而使他们理解并支持财务主管委派制工作的实行。
处理好财务主管与被委派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实行委派制后,财务主管的直接领导者不是县级局(营销部),而是分公司财务科。财务主管要严格按照规定正确履行职责,在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同时,县级局(营销部)要督促财务主管支持、配合本单位开展工作,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共同改善和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是根本。一是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成管理,其核心在于对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全面预算管理应融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注重预算管理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的有机结合,特别要强调明确预算规范,将预算的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把会计控制作为主线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的具体项目应是预算指标的量化,也应具有约束、激励和引导的作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必须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整体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保证财务主管委派制的顺利实行。
【关键词】 审计角度 水利建设 财务管理
一、将项目决策管理与投资决策审计结合起来
投资决策是基本建设过程的重要阶段,决定工程项目投资效果,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及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审计在投资决算审计阶段的理念是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判断其报告内容能否满足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主要审计内容为:审计投资用途的前景预测研究、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是否经济可行;审计投资估算研究考虑因素是否充分,标准是否规范,投资估算精度是否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审计资金筹措是否制定了相应计划,筹资渠道是否选择了最优,筹资成本是否最少,是否考虑规避筹资风险;审计可行性研究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在项目决策阶段,要根据审计的理念加强项目决策的参与和控制,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对项目建议书中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发表具体的书面意见,上报项目决策部门参考;对投资估算进行全面了解,分析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可靠,估算金额是否满足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对资金筹措渠道提出多种选择方案,尽量优化投资组合,降低筹资成本,规避筹资风险,保证项目的资金供应;参与项目决策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增强对项目的了解。取得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书面批复文件。
二、将概预算管理与工程勘测设计审计结合起来
勘测设计阶段,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影响也至关重要,必须做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兼顾和统一,是审计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勘测设计阶段的审计理念是在满足工程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主要审计内容为:审计是否通过招标和方案竞选方式来优化勘测设计方案,勘测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安全、实用、美观;审计是否采用限额设计法,各专业指标分解是否到位。是否运用价值工程进行优化,而非仅仅考虑投资成本;审计概算的正确性,分析概算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要求的建设标准及定额规定编制,有无擅自提高用料档次等现象。
在勘测设计阶段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要根据审计的理念加强勘测设计管理工作,为勘测设计费、工程材料费及其他价款的支付做好有效的准备。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勘察设计单位选择程序和标准,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严禁无证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勘测设计;指定专门部门或委托设计监理负责勘测设计协调和管理,监督勘测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防止设计单位以任何形式将工程设计任务转让给他人;对编制的设计概算进行演算和复核,审查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及适用范围,概算项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列、错列、多列的现象,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严格控制在设计概算之内。
三、将合同控制管理与工程招投标审计结合起来
招投标阶段,是确定施工企业、降低工程造价、签订施工合同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工程质量、有效控制投资起到重大作用。在基本建设项目“四制”管理中,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审计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方面都非常值得重视。
1、在勘测设计阶段的审计内容
在勘测设计阶段的审计理念是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主要审计内容有以下几点。
(1)审计招标人的准备工作。一是招标条件是否满足,主要审计是否履行有关审批核准手续,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技术资料是否完备。二是招标方式是否正确,主要审计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是自行招标还是委托招标,是否做到谈判、评标、决策分开。三是招标文件是否,主要审计招标文件中的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标准和方法、进度款付款办法等内容,是否通过合适的媒介进行公布。四是标底是否编制,主要审计标底是否合法有效,有无提价压价、人为调整标底的问题。
(2)审计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主要审计投标人是否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是否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明确响应,其内容是否齐全、规范,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对招标人不利、不合理条款存在,是否存不平衡报价的问题等。
(3)审计评标委员会的评审行为。主要审计开标、评标和定标行为,一是开标是否由招标人主持并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是否当众折封并宣读相关资料。二是审计评标委员会是否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是否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中标候选人。三是招标人是否接受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是否在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之外确定中标人。
(4)审计书面合同签订情况。审计招标人和中标人是否按规定时间订立书面合同,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招标答疑、中标通知书、中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一致,有无重大出入,合同的基本内容是否完整、规范,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等法规;是否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2、招投标阶段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在招投标阶段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要根据审计的理念积极参与招投标活动,掌握投标内容和投标报价,深入了解合同支付内容和方式,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求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对潜在投标人的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审查内容至少包括投标人以前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以及下一年度的财务预测报告。
(2)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审核标底计价内容、计价依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底价格是否在经批准的投资限额内。
(3)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评标委员会应由建设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建设单位的代表应当包括会计人员。
(4)建设单位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分别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参与合同的签订,审核合同的金额、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书面合同应留存于会计机构一份,以便监督执行。
(5)建设单位应监督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运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工期和安全。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审核有关合同履行情况的凭证,并以此作为支付合同价款的依据。对方单位违约的情况下,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拒绝支付有关款项。
四、将价款结算管理与工程结算审计结合起来
在工程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在竣工图纸的基础上结合招投标文件、招标答疑、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批价单位、甲方单独分包明细、甲方自行采购材料明细等资料,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的文件规定,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工作。
1、工程结算审计主要控制点
(1)施工合同: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时要首先审核施工合同,以便对该工程建设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工程施工合同审核时要了解施工合同价款、工程内容范围、确定造价的依据、工程价款调整的条件、变更确认的方式等有关造价确定方面的具体规定,以便决定审计重点和可以审计的范围。当合同文件出现不一致时,按合同中组成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确定。
(2)工程量:在工程结算审计中,要严格按照竣工图纸、施工变更单、隐蔽工程记录等资料,对施工单位所报的工程量逐一进行认真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必须符合工程量计量规则,审查有关数字的演算是否有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对按实计算部分,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凡是更改设计增加工程量而未经约定和签证的都不能增加工程量,因施工方的原因增加工程量也都不能认可。
(3)定额套用:工程定额套用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合理,关键是要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一致。审核中发现采用定额与施工情况不符或计算不符合规定的都不予认可。注意选用定额的时效性,即定额开始使用和停止使用的日期;各分项工程单价是否与额单价相符,其工作内容是否完全与定额一致;补充定额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准确,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审核估价部分是否合理,是否计入直接费用;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工程结算,要审核结算单价是否与中标时的报价相一致。
(4)工程取费:工程结算中的取费一般是指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计取定额及有关文件中对不同级别的施工企业和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分别规定了不同取费标准。审计人员要审核工程类别是否与实际工程相符,取费级别是否与企业实际相符,结算取费是否与地方文件规定的计费基数和取费标准相符,同时要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
(5)材料费:建筑工程的材料品种繁多,产品来源渠道不一,价格差别很大,致使施工单位以次充好,跨期高套单价、虚抬单价现象时有发生。要对照竣工图纸按照核实的工程量计算确定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材料用量有无高估冒算,是否按定额计算材料用量及损耗;材料价格应当以当地造价部门颁布的主要建筑材料市场信息为依据或者经建设单位签字认可;对于价格不明确的材料,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了解价格的真实情况,审查有无任意提高材料价格,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
(6)签证:分为设计变更签证、施工变更签证和材料价格变更签证。审核签证程序是否规范,设计变更签证是否由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变更签证是否由施工单位出具;审核签证手续是否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签字确认;审核有无重签定额或文件已包括的工程内容;审核签证记录所列的工程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是否属实,有无虚签或虚夸工程内容和数量。
2、价款结算阶段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在价款结算阶段,要根据审计的理念积极完善结算资料,按国家结算规定程序进行结算,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除承包合同外,招投标文件及在招标过程中形成和各种往来函件,承诺书、澄清函、谈判记录,经批准实施的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通知,其他与工程量及预算定额相关的文件和资料,都成为工程价款的结算资料。
(2)按照承包商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建设单位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建设单位负责人审批、承包商提供发票、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信息反馈等程序进行工程价款结算。
(3)当合同变更等原因引起工程进度款结算与合同不一致时,按下列规定进行结算:变更部分工程价款的结算要在同一个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中反映,依据变更的内容进行结算;结算项目的增加,必须要重新核定结算单价。施工方案和工艺的变更,要重新核定单价后才可结算。
(4)预付工程款必须在合同已经签订,合同中应详细注明预付款的支付金额、支付方式、抵扣方式和抵扣时间,施工单位提供经认可的银行履约保函或担保书后才能支付,对未批准开工的项目,不得支付工程预付款。
(5)质量保证金应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在工程价款结算时足额扣留,待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再清算。质量保证金按合同项目和往来单位管理,做到一一对应,合同管理及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定期与承包商核对一致。
【参考文献】
[1] 全万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实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红兵: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范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 黄士芩:水利工程造价[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监管 财务管理
会计监督是指连续、系统、全面地检查控制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并且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与错误,然后进行纠正;对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现象进行依法查处,从而保证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依法获得的职权,在我国的经济监督手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目前的工业企业的财务工作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弱化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会计监督使单位管理难以完善,并且贪墨现象严重。由此可见,对于加强工业企业中会计监管作用的发挥的需要已经十分迫切。
一、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发展现状
工业会计是一种将工业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行业会计,工业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并且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它是盈利手段主要为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在工业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业企业会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我国工业企业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影响,在工业企业会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企业财务管理上投放的注意力更是缺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
二、存在于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会计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我国工业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时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习国际工业会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之接轨的速度。通常而言,工业企业会计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技能,还需具备相当的政治头脑。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会计仅仅能够满足企业在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基本工作的要求,换而言之,大部分工业企业会计接受过系统知识教育,但是在专业的工业会计能力培训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并且在工作经验上也较为匮乏。以上问题综合导致了在市场经济时代,工业会计的只能发挥以及工作水平不足。
(二)管理层领导问题
中国工业在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坐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国内大部分工业企业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其自身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飞快的发展速度让部分工业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拥有记号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形式报以盲目乐观的态度。从另一方面看,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在工业企业会计岗位的人选上选择拥有裙带关系的“关系户”担任,而不是聘用具有相当专业素养并且能够胜任岗位的职业工业会计。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必将导致工业企业会计能力不足而咋成企业管理漏洞,最终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浪费现象严重,财务运行机制需健全
目前较多工业企业的财务运行机制还停留在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经济核算方法,由此能够看出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导致工业企业浪费现象和亏损现象严重的情况十分普遍。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工业企业会计职能没有发挥充分导致企业管理模式漏洞而造成的。
(四)部分工业企业明细账不细
工业企业在账务核算时,重视总账的设置而忽略明细账的设立,这导致了财务核算的真实程度难以保障。企业的财务核算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建立材料采购的相关明细账才能够杜绝财务漏洞的出现。
三、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工业会计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工业企业会计不仅需要具有专业会计能力,还要随着时代的变换和经济的发展在会计工作中不断更新会计理念,与国际工业会计管理水平接轨。因而要求工业企业会计拥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不仅要对会计专业知识有较高程度的理解,还应该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统计学与财政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此作为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的理论后盾。对于工业企业会计在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可以通过进修或者参加培训班等方式解决,还能够让经验丰富的工业企业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带缺乏实践经验的工业企业会计,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转变经营观念,发挥工业企业会计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作用
工业企业领导者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需要以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前提,响应国家号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跟随时代的发展更新经营观念。在财务管理方面,工业企业管理者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上;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制定上,工业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工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反馈,积极听取其意见与建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乎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管理者在决策制定时应该广泛听取多方意见,调动全员参与企业财务管理。
(三)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
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浪费与账目明细不合理现象,因此,企业需要规范资金管理,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管作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合理利用资金和物资等生产资料,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进行成本管理,降低生产费用。工业企业会计在管理企业资金收支时,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加快资金周转,提高采购活动的计划性,同时积极发挥其专业能力,主动参与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