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二)强化培训质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广泛进行科技培训。重点要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根瘤菌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玉米小麦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组装。全力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农业技术中肥料的的作用以及使用现状
(一)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作用
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我国农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当中,农业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肥料在农业生产当中占据重要位置,合理施肥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同时还能够改善土壤,保持土壤的肥力。增有农业学家说,农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是由于肥料的使用。可见肥料在农业技术当中的重要作用。
(二)农业技术中肥料使用现状
肥料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当下的农业生产离不开肥料的使用。长期以来追求产量的现实要求之下,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的酸化和板结,同时也对空气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国际公认的每公顷土地化肥安全施用量不能超过225 kg,但是,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化肥施用量已高达434 kg。肥料的过度使用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耕地污染了环境。
二、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使用问题
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使用虽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增长,但肥料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下面就中国农业技术中肥料使用的具体问题进行阐述。
(一)化肥使用的效率不高。化肥的使用量大且效率不高是我国农业种植的现状,也是农业技术中肥料使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氮肥的使用方面,其当季的使用效率仅有30% 左右。我国作为有机肥的最大出产国,却在使用效率上处于最低国家的行列,这主要是由于化肥的使用没有得到合理优化配置。化肥使用没能够有效融入整个生产过程当中,缺乏对化肥科学使用的完整研究体系,肥料的使用与农业生产的具体流程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新型化肥的研究速度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化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 叶面肥等多种肥料在农业技术中得到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化肥在生产工艺上的进步比较慢,难以形成工业化的规模和产业链,导致化肥的科技含量不够高,整体的效果不够明显,增产的效果有限。
(三)农民的技术素质不高。由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导致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在化肥的使用方面有一定的随意性,盲目增加化肥的使用量,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导致土壤的污染。
三、农业技术中肥料使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起有效率的组织体系。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使用与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有密切的关联,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生产使用机制,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同时在改善农产品质量,实现生态效益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应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充分利用科学、教育、销售、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生产条件和特点,为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使用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把肥料的使用不农业生产的具体流程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组织机制,提高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农业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对我国农业技术中化肥使用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为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提供保障。
(三)加快新型肥料的研究速度,提倡有机肥和生物肥的使用。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新型肥料的研究支持力度,为新型肥料的研究提供科技、财政等方面的支持,提高肥料的科技含量,促进化肥生产的规模化和工业化。同时,对新生产的化肥进行田间试验,总结出适应不同土壤的施肥技术。降低化肥的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发展有机肥和缓释肥技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完善和加强沼气建设,将沼液永不农田施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也可将人的粪便经过熟化处理以后进行使用,使用缓释肥减少肥料的流失。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土地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进行科学施肥,以最大限度提高施肥的效率,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肥料的成本。建立起“测、陪、产、供、施”的科学服务体系,根据当地土壤的特质和农业生产特点,规范肥料的使用方法,切实的提高农业技术中肥料的使用率,降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
(五)转变农民的施肥观念。农业技术部门应注重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转变农民的施肥观念。通过广告宣传以及技术培训的方式,增强他们的科学施肥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盲目施肥、偏施肥料等的危害,主动接受科学的施肥观念,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付诸行动。同时,对他们进行化肥选购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免受商家肆意夸张误导。
四、小结
肥料的使用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内容,肥料的科学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综合利用各方面的手段和方法,科学施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因为盲目施肥而导致的对生态的污染和破坏。
[关键词] 农机 培训 新农村 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28-01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教育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方式必须由机械代替人工,突破人力、畜力的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让农民享受“体面耕作”、“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逐步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包括粮食生产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工程机械化和农用航空等。
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前提。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业生产文明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能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分享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前提。三是农业机械化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四是农业机械化不断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1.2 农机教育培训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证,对新农村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需要贯穿于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机化技术应用和推广领域的拓宽,农机科技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停留于产中的实用农机技术范围,还需要向产前的农机化新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农机经营管理、现场营销、政策法规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对农民机手、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等的培训,向农产品机加工、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从业人员延伸,才能进一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需要贯穿于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
2 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底,广南县全县农机总动力46.73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37台,其中耕作机械165台,拥有小型拖拉机169台,微耕机3980台,联合收割机6台,水稻插秧机6台,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9.6万人。现有县级农机化培训学校(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一所。每年为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大中型拖拉机驾驶人员,农机具驾驶操作人员等500余人次,为农机化事业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农机培训仍然是有偿服务,社会化培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2.1 提高驾驶操作技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广南县农机化学校一直是全县农机培训的主阵地,每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200余人,复训拖拉机驾驶和其他专业机手400余人。在培训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拖拉机驾驶培训程序,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细则,对教师实行工作分工,量化工作任务,加强了学员入学前档案的建立和结业考试管理工作,实行单人单档,学员培训申请表、学员培训记录、结业证书、考卷等内容完整真实,有关表格由学员签名和教练员签名,坚持每期开班时邀请县交警大队来上警示教育课,并由州农机安全监理所监考,培训实行记录审核盖章制度,确保考试规范和培训质量。
2.2 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现代化的重点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在于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机校职能,开展各类农机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机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
3 未来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制定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定出我县农机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从县到乡镇都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机技术培训工程。加强宣传、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请求支持,进一步激发全县农民使用新型农机具、掌握新技术的热情。
3.2 全面围绕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农机教育培训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9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根本,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源泉,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并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类型
1.1.1 以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国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负责是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最长用的推广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部门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其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体系改革还算是符合要求的。
1.1.2 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体系
很多研究机构为了帮助农业科研部门尽快实现实验室研究到农业实际生产中的转换,主将工作的重心专业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他们和地方政府或农村合作社共同努力,促成研究成果到生产成果的转换。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主要来源于自己筹集、合作单位共同缴纳、政府部门支持等。
1.1.3 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体系
以农业生产技术骨干为基础,吸收一些科研技术工作人员做指导而形成的组织就是农民技术协会。该协会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及设备、种植物品种的研发,以提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1]。协会所需的各项开支一般以会员集资的形式获得,也可以借助股份制融资的形式来实现。
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1.2.1 推广新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
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我国每年的粮、棉、菜、肉、水产品等生产量位于全球首位,人均占有量远远大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在农产品供给量上占优势。
1.2.2 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得到了拓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
1.2.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强化科技信息教育、做好实践指导工作,通过技术培训班来实现先进技术的广泛普及,全面提高农民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养。
1.2.4 参与执法监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疫情调查,帮助农业部门管理农资市场,指导农民群众用肥用药,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农产品使用安全,从材料源头上保证全国人民的饮食安全。
2 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于农业进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市场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农民对产量的增长形式,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都不同于过去。为了满足多元化的供给需求,真正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实现高效化、专业化的转变。
3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就现阶段国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程度来看,仍然有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弥补完善。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政府部门下拨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导致相关工作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时候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要自掏腰包解决问题;专业技术队伍的构成质量有待提高,就客观情况来讲国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所需,导致推广工作整体效果不佳;推广方案战略有待完善,目前使用的方案策略普遍不能与现代集约型农业的发展相适应,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效率低下;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职能规划,影响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度,阻碍了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成果。所以,必须重视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措施
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了实现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必须要提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水平。整合资源,加强对推广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作用。从农村合作社的角度出发,在进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给予政策性、资金性支持。科研结构以及推广机构必须要加强与农村合作社的合作,科研机构应该走向农间地头,发挥指导作用,在科研成果转换为农业成果的同时,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人类生产生活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时代,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抓住机会,借助大众传媒渠道,加强推广工作。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非农产业技能为重点,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专业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设推广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术承包、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目标任务
按照市政府通知要求,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分市、县、乡三级开展。我区在此次活动中的主要培训任务包括:举办短期培训班4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31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4期次;制作发放光盘4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0期次;组织农民参观学习2次,全区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000人次。汉丰镇和农业总公司要按照此方案确立各自任务。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村财务人员、农民种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等。
培训内容
全区万名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力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农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把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培养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努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经营。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进行培训。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土地流转加速工程,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法规、机制模式、发展方向、规模经营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配合农机补贴、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抓好农机使用和维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培训,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开展培训,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围绕优势农产品和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抓优良品种、技术的引进推广,结合农时季节,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承包地管理等方面。重点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围绕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创业,推近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确权颁证工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基层民主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新民居建设。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新民居建设的规划、方案和新民居建设的模式、典型。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龙头企业提升和农产品加工业壮大,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扶持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利用冬季农闲季节,走村进队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管区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结合实际购买或制作科技光盘,下发到村队和种养殖大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现代远程培训。利用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城乡一体化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制作专题节目,相关信息、知识,达到培训目的。
(六)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队广播和宣传栏,结合本村队主导产业,利用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多方面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现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区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流动培训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结合农时季节,适时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和指导,有条件的还要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十)参观学习。适时组织村干部、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周边先进点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时间安排
管区万名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制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15日)。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管区万名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特别要加强与管区电视台的联系,形成强大的宣传培训氛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要做好科技培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
(二)加强责任落实。要建立万名农民大培训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按照《汉沽管理区2011—2012年度万名农民大培训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任务分解表附后),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于12月9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发动。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