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政道路照明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照明;照明方式;供电半径;节能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现代市政道路的照明与传统道路相比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市政道路的改扩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路拥堵的城市通病,但随着道路拓宽和高架桥的广泛应用,传统照明方式和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市政道路对照明的需求了。因此,针对现代市政道路照明需要,以具体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设计和建设更加合理、更加节能的道路照明方式,对于满足城市道路照明需求,促进城市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照明,使道路更好地发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市政道路的照明方式及其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照明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规照明和高杆照明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对于常规照明方式的灯具布置而言,通常又可分为:中心对称布置、双侧交旬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单侧布置和横向悬索布置等方式。在具体布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应当以市政道路具体的配光类型,灯具间距和安装高度等具体情况为依据合理选择。对于高杆照明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可以以道路线型变化为依据选择照明设备,或根据具体道路路面和使用情况适宜地布置路灯。同时,这种形式还具有较好的诱导性,能够在城市美化上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普通灯具相比,高杆照明的布置形式,灯具距离地面更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眩光,从而在提升照明舒适感的同时,单位照明面积扩大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照明设备的数量。

通过,城市市政道路的照明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首先,要采用常规照明方式;其次,对于因树木较多而出现遮光问题,以及难以安装灯杆的狭窄道路或楼群区宜采取横向悬索布置方式;再次,在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其各类照明参数及互相间关系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最后,对主干路、快速路等宽阔路面宜选择高杆照明方式,平面交叉路口道路的照明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是要高于通向路口的任一条道路照明的水平,且具有较为充足的环境照明;二是,交叉路口可采用和交叉道路光色不同的光源,灯具的外形、安装高度和布灯方式可以存在不同;三是,十字交叉路口的照明应视交叉道路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布灯方式;必要时大型交叉路应安装附加灯杆、安装灯具,或采用高杆照明;四是,丁字交叉路口处应在道路尽端设灯以确保道路安全。

2.市政道路照明的控制及其供电半径的合理确定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市政道路照明灯具的控制装置已从简单的继电器控制转变为微机控制。市政道路的照明控制方式通常分为光电控制与定时控制两种方式。光电控制方式采用光控开关元件。定时控制方式则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对照明灯具予以控制。由于市政道路照明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更担负和服务民众出行的重要任务,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控制方式,都需要确保控制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易行。对于低压电器设备,必须选择信誉良好、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控制方式则以安全、简单、方便、节能为原则,例如,合理选择使用全夜光灯方式、半夜灯单侧隔一亮一方式等照明方案。在确定市政道路路灯的供电半径时,也应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如既要能满足整个供电管网电缆电压的损失,又要方便路灯管理人员相关管理、维护和保养等工作的开展,还要考虑将偶发断电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以采用普通照明供电电压为例,在实践过程中,其供电半径不宜超过600米,而应控制在400~600米之间。

3.市政道路照明节能的问题

市政道路不仅要考虑照明问题,还要考虑能源的合理节约。实践中,市政道路照明的节能方法有很多,如照明光源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择,以及降低无功补偿等。

3.1对市政道路的照明进行合理设计

道路照明设计要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设计前要做好调研工作,区别主干及分支道路、管理形式,推算交通量与行车速度。尤其要注意重要交叉点及人行横道附近的情况;其次,要明确道路周边的相关情况、气象条件、供电电源等。高度重视可能影响道路照明效果的因素:①路面的平均亮度;②路面亮度分布的均匀程度;③采用照明灯具的技术指标及眩光抑制程度;④道路照明灯具布置的诱导性等。可以说合理的道路照明设计能够避免能源损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市政道路路灯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智能节能路灯,其比传统高压钠灯或高压水银灯效率更高,也更加节约能源。这种路灯能够允许较宽的电源输入范围,照明效率不受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通过智能感应控制,当有车辆、行人通过时,打开路灯或增强亮度,而当车辆、行人通过后,自动延时关闭或减弱亮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消耗。此外,路灯的布置点位可以路面宽度不依据选择是否进行双侧布灯,以使照明灯具设计更加合理。

3.2合理选择光源

光源的节能效果主要取决于光源的光效和光衰指标,应综合考虑显色性、使用寿命、启动特性等因素,应尽量采用光效高、寿命长的光源。传统的道路功能照明光源主要有金属卤化物灯、白炽灯、高压钠灯、紧凑性荧光灯等。在相同电功率下,高压钠灯光能量比金卤灯高40%左右,且钠灯的透雾性能比较好;按照同样照度标准的道路照明要求,金卤灯光源的电耗远高于高压钠灯,因此高压钠灯在市政道路照明工程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能耗更低的LED光源技术逐渐成熟,其与高压钠灯相比寿命更长、更加高效节能,也更安全的特点使之逐渐成为应用主流。LED光源耗电量是高压钠灯的18.7%,新型大功率LED路灯可节约80%的电能,在照明效果上基本也可以取代路灯普遍所采用的高压钠灯。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尽量选用LED光源作为路灯照明的主要光源。

3.3降低照明线路无功损耗

目前城市路灯照明,相当部分是感性负荷,电源除供给有功功率外,尚需供给无功功率。由于无功电流通过线路系统,导线上有电阻造成电能损失,并会引起如下损害:功率因数愈低,则电力消耗是愈大,电压降低愈大; 增大电力损耗,感性负荷导致无功电流而产生电力损失和降低电压,电压降低路灯亮度也降低,不能保证照明质量。因此,应充分考虑按负荷的增减,采用不用容量移相电容组补偿来改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补偿要自动控制,控制器指令分步投合,以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大小自动分步组合投入或推出电容器台数,以保证功率因数经常处于合理范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此外,可适当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如正确选择照明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负荷率。对负载率小于30%的变压器应予以更黄或断开轻载变压器,在照明线路上加装有自动调压功能节能器,保证电压稳定。电压过高,不利灯具使用寿命,也会消耗更多的电能;电压过低,照度不够,不能保证照明质量,安装了可以自动调节的节能器,可使灯具在额定电压下工作,节能效果更好。

4.结语

市政道路照明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市政道路照明系统建设得更加合理,使之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市政道路照明系统相关问题,争取营造更加安全、稳定、节能的市政道路照明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极具现实意义。 [科]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 市政道路 设计 节能 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053-02

市政道路设计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人们出行以及交通运输。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市政道路设计,精心规划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为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可以说,市政道路设计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1 对市政道路设计的思考

1.1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平面线形的设计遵循下面几个原则:一是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道路技术指标;二是应该科学合理设置道路交叉口,停车场的出入口,沿线建筑物的出入口等;三是进行加宽、超高和缓和曲线等的合理设置,将直线和平曲线的衔接处理正确恰当;四是减少对居民耕地的占用,尽量减少与水系、电力、通讯、交通网的交错。

1.2 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

车行道的排水设计使用双坡排水的方式,也就是在市政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在两边设置收集市政道路路面水的雨水口,再利用连接管道将所收集的路面水排入河流或者保留水系中。非机动车道设计时可以采用单坡排水,这样既可以确保路面之完整性,又可以为施工提供方便。可以说,随着我国城市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绿化面积在呈几何级地增长,同时绿化带的排水问题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笔者认为,可以在绿化带中间设立渗沟,两旁与底部运用混凝土将其封闭,每隔40 m的距离则给予设置集水井,且运用管道将其接入雨水系统中。

1.3 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为了让驾驶员与行人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视看环境,让人们愉快、安全、快捷达到目的地,以及为了进一步降低人身与财产各种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一定要高度重视市政道路照明工程的建设。一般来说,城市道路之照明应该做到既要照亮车行道的路面又要照亮人行道,如此一来便可以很快发现一系列危险因素。节能在市政道路照明工程中不可忽视,应尽量运用最节能的光源以及控制系统等,并严格遵循照度,在确保良好的照明效果的同时,应该做好节能与节省投资等工作,千方百计将运行维护等费用给予降低。

1.4 道路绿化设计

市政道路绿化设计运用色彩功能、绿地多种形式以及多样的景观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视线以及景观空间,同时有益于进一步改善环境小气候、优化街景。干道具有多种类型,在设计干道时应该按照人的行为游憩学相关原理、美学特征以及生态学原理给予绿化植物配置。

在防护型干道上种植的植物,应该具有抗污染、隔离嗓音、吸尘等功能,像圆柏、夹竹桃、桂花、雪松、珊瑚树等植物。有实验表明,像这种绿化植物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还可以起到阻隔噪音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要注重绿化设计中,乔木群落过渡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时形成的立体层次感,这样不仅观景效果好,防护效果同样良好。绿地设置蜿蜒曲折的次干道,这样植物配置会给人疏密有致,有遮有散,高低错落的感觉,同时可以设置孤植树、草坪、灌丛、花丛、树丛等,来造就曲径通幽的感觉。同时,园林道路的主路绿化代表整体园林绿化的形象和风格,因此植物配置应该鲜明,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

2 优化城市道路设计

2.1 机动车设计车辆尺寸

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大部分以下面3种车型为主要依据:小型汽车、普通汽车和铰接车(见表1)。这里总高为车厢项或装载顶至地面的距离,而总长是指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以小型汽车为例,规范要求的参照标准为总长5 m、总宽1.8 m、总高1.6 m、前悬1.0 m、轴距2.7 m和后悬13 m。然而在日常实际生活中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小型汽车已经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时常上也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尺寸不一样的各类小型汽车,比如有吉普车、加长轿车以及越野车等。可以说,好多车的总长已经远远超过了5 m,有的已经达到了5.8 m;有的小型汽车之总高大于1.6 m,好多小型轿车如新奥迫A6等车宽都在1.8 m以上,如果车长有所不同,则车的转弯半径也就不一样了。因此,运用总长为5 m等指标作为设计尺寸的规范已经不能包含市场上的各类小型汽车了。为此,市政道路设计工作者在道路设计时应该注意到此个问题。

2.2 无障碍设计

时下,我国所有的城市均在加速度发展中,城市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在实际中常常可以见到城市道路之扩建或者改建的情况,其中无障碍设计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以人为本、社会关心、帮助、理解残疾人,为其积极创造各种出行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残疾人不断克服自身各种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刻丝,由于许多业主单位常常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常常是没时间去周密设计,从而忽略了缘石坡道与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为此,笔者认为,不仅市政道路的人行道上要有缘石坡道而且重要路口还要增加音控人行横道提示灯。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停车场最方便的地方为残疾人设置车位等等,使残疾人与老年人出行比较方便。所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们的设计工程师应该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服务理念,以便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 结语

市政道路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元素,在推动城市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为使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出现新的面貌,城市形象得以改善,城市内涵得到提升。我们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市政道路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完成业主单位下达的施工图任务,常常出现套图纸、套规范、赶任务之现象。这就使一些设计人员无更多对问来论证施工图,更没有时间来自主创新了。与此同时,一些设计院是比较缺乏鼓励创新之机制与体制,不重视新工艺、新设计方法以及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这就使许多市政道路项目设计之质量难以达到预定的要求。时下,环保与节能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设计院应该高度重视,鼓励自主刨新,多方面探究新工艺与新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让市政道路的使用者更加安全舒适,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桂平,馀智龙.试析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协调[J].城乡建设,2011(2).

[2]杨盛.城市视觉景观的和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

[3]张平,戚静,王晨云.重庆市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道路交通设计一体化[J].中国市政工程,2011(5).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问题;施工;养护;措施

1导言

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管理,规避安全和质量风险,切实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质量,杜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使市政道路桥梁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道路桥梁的施工与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的进行着,道路桥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经济以及相关地区的发展。现阶段,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已贯穿于全国的城市建设中,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就好比人体内的血管,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一样。

2.1道路桥梁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中铺装层的耐久性差。道路桥梁的建设中铺装层的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道路桥梁工程中常常会出现铺装层耐久性差的问题。如果铺装层的耐久性差,那么在道路桥梁投入使用后,经过车辆的碾压,道路桥梁的寿命就会收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道路桥梁所承受的出行车辆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交通安全的意识也相对薄弱,常常会出现超载的现象。而道路桥梁的承重过高就会导致铺装层的负担过重,从而影响到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严重时还会出现铺装层的断裂。

道桥工程中存在的施工裂缝问题。道桥施工中的裂缝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直接导致道路桥梁工程裂缝的产生。一方面,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影响。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工程的要求来进行购买,通常都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混凝土来进行施工,这样混凝土的质量就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也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时技术人员不仅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了解,同时在施工时还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执行操作,如果混凝土的浇筑达不到标准的技术规范,那么在道路桥梁工程也很容易出现工程裂缝。

2.2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制度问题

没有完善、健全的招投标制度,部分企业依靠“软件”来包揽工程,靠“公关”来进行验收。

2.2.2观念问题

部分桥梁的养护人员,特别是部分领导,没有明确的认识工程质量的综合性、重要性以及艰巨性,并没有贯彻、落实以质量为本的中心思想,没有意识到质量才是效益的基础。

2.2.3体系问题

桥梁的养护质量并没有明确教育责任制等多个环节,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质量体系。

3提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有效对策

3.1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

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全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既要保障过程中不发生坍塌的危险事故,建筑物的质量要达到相关标准,又要保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2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和优化

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以施工要求和设计标准为依据,做好施工技术的验收和核查工作。对于每道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并更正问题,确保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3管理施工机械设备

对施工机械设备要建立严格的保养和使用制度,使施工机械设备保持最优的性能和工作状态,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管理人员还要优化配置施工设备,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施工设备的闲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对设备进行保养,排查安全隐患。要将设备使用计划书编制,将在用的设备及其性能和使用情况进行,在使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如果需要租赁设备要对设备进行爱护,避免损坏设备造成赔偿。

3.4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会受到环境温度、色彩识别标志、照明设备的影响。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色彩标志和照明设备,例如可以使用红白相间的栏杆、绿色的安全网警告牌等鲜艳的色彩标志,可以有效地预防交通意外造成的事故。如果在炎热或寒冷季节进行施工,还要注意施工人员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产生安全事故。施工环境的温度过高为使施工人员大量出汗脱水,导致身体无力,而施工环境的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流失,使施工人员手脚僵硬,动作不灵活。

3.5管理施工队伍

所有的施工都要靠人来完成,施工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都会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首先,在施工单位的内部,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其次,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最后,由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连续性,要对施工人员的交接班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交接班时交班人员要将施工的具体情况向接班人员进行明确的交代,接班人员要对交办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对,对交接班情况进行记录。

3.6做好成本管理

为了使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能够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首先,要管理好施工过程中的非显性成本和显性成本,例如委托、工程实际耗费等开支。其次,要使施工企业能够对变化的市场环境进行适应,发挥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获得有效的资料和信息。成本控制和管理应该贯穿于施工的每个环节,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

3.7做好养护工作

在竣工之后,为了保障道路桥梁的质量,要组织专业的养护队伍来进行养护工作。养护人员要将道路桥梁的使用状况客观、准确的向有关部门汇报,有关管理部门也要将道路桥梁检查制度制定下来,并根据上报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或定期检查。

4市政道路桥梁养护施工管理措施探究

4.1完善工作制度,给予足够资金支持

完善工作体制是强化养护施工管理的基本前提。完善制度首先应该明确养护施工的重要性,强化相关人员对养护施工的认识。其次要明确养护施工管理的对象范围,将照明、绿化等全部纳入道路桥梁养护施工管理的基本工作范围。最后,制定完善的管理方针,结合养护施工管理对象和养护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方针并加以落实。在完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给予养护施工管理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道路和桥梁进行养护工作或是遭遇突况时,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展开相应工作,迅速排出道路和桥梁中存在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道路通行。

4.2改善养护施工方式,提升机械化程度

引进适当数量的养护施工机械。养护施工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机械设备数量过少,因此需要根据养护施工实际引进合适的作业机械,增加机械数量。革新作业方式。在道路桥梁的养护施工中,革新作业方式是提升机械化程度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机械操作培训,使养护施工人员具备基本的机械操作能力,提升机械化程度。

5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道路桥梁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促进道路桥梁功能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金伊琳.浅谈市政道路桥梁设施的养护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245.

[2]刘云.浅谈市政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管理[J].门窗,2014,12:367.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市政道路工程;雨水排水设计;工程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13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67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雨水箱涵是关键的施工技术。为了提高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效果,需要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城市排水工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城市的气候环境,根据降水量、降水特点等,做好雨水箱涵施工准备工作,抓住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遵循施工要求,根据施工标准,提高雨水箱涵施工的质量,从而推动市政道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 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分析

1.1 测量放线准备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在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之前,相关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测量放线工作。第一,要结合相关施工单位给出的桩点坐标,根据本标段的测设导线的具体坐标点和水准点,准确确定箱涵中心的轴线位置,确定开挖的具体标高;第二,相关监理人员要对坐标点和水准点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保证准确无误后最终确定,同时要对工程设计的图纸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具体尺寸对箱涵的具体长度和宽度进行确定。

1.2 基坑开挖基础准备工作

相关施工人员在开挖基坑过程中,第一,要对两边开挖,主要采用人工施工和机械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在开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基坑底部的土质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基坑底部土质与工程O计不相符合,要及时停止开挖,并且要把具体情况与相关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经过综合分析探讨,协商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开挖工作,这也是保证开挖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办法;第二,应用机械开挖,达到一定的设计标准高度时,要暂时停止机械开挖工作,转换成人工开挖,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度基坑底部的影响和干扰,保证开挖工作的质量。

1.3 垫层施工准备工作

垫层施工也是雨水箱涵技术施工的关键准备工作之一,主要是采用自办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在实际施工之前,要做好材料的检查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施工标准,特别要注意水泥的质量。接着进行自办混凝土的配置,根据具体规定的配置比例,合理控制砂石与水泥的用量,保证科学配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对垫层的平整度进行检查,然后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捣筑施工。

2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 雨水箱涵钢筋制装施工

在市政道路工程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进行钢筋制装施工,钢筋是重要施工材料。第一,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采购钢筋,保证钢筋的质量,钢筋一定要具备出厂合格证书和各种检验报告,在钢筋进场后,相关监理单位要安排专人对钢筋进行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第二,在钢筋检验合格后,监理人员要签字确认,才能投入使用。对于钢筋制作过程中的焊接环节,要高度重视,要对整个焊接过程进行核查,保证钢筋焊接表面光滑平整,确保焊接缝隙过渡的自然平缓,符合工程施工需要;第三,钢筋的安装,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设计钢筋的间距,利用墨线放置在垫层上面,结合工程设计,准摆放底板钢筋。

2.2 雨水箱涵模板安装施工

一般情况下,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雨水箱涵的墙模板安装施工。第一,要把脱模剂适当的涂刷在模板上,对底板侧模进行检验校正,保证符合标准后,将其作为定位模板。这也是墙模板安装顺利的可靠保证;第二,就是雨水箱涵顶模板的安装。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钢支撑、混合木条、模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不可以单独使用木支撑。接着对立杆进行钢支撑,施工人员要做好钢管连接,这也是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固性,在顶模板安装结束后,要对安装过程进行检查核实,保证其安装质量,这也是下一道工序展开的基础和前提。

2.3 雨水箱涵土方回填施工

在雨水箱涵土方回填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砂石,并且对每一层砂石进行洒水,适当碾压,最后夯实,同时还要合理控制每层砂石的具体厚度,使其厚度符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标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于雨水箱涵的涵侧和墙边位置也要夯实,注重细节问题,确保土方回填施工的质量。

3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注意之处

3.1 注意施工安全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最基本的就是保证施工安全,无论是从工程本身来说还是对于施工人员,都要做到安全可靠。第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于接坑开挖等工作,要做好警示工作,比如拉警戒线、悬挂警示牌等;第二,项目施工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主动进行安全施工。相关监督人员工作态度要严谨认真,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保证监督工作的落实;第三,危险性的施工工作一定要佩戴安全防范物品,比如在基坑开挖施工中,要佩戴安全帽,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第四,施工交底工作要重视安全交底,保证施工人员按照工程施工规范进行实际操作。此外,在雨水箱涵施工现场,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装置,如灯光照明、夜间施工的红色标志灯设置等,以此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3.2 基坑开挖施工问题的防治

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发生涌水、涌砂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要预先采取防控措施,以便应对突发状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第一,相关施工人员在基坑开挖施工之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分析,全面了解基坑位置的地质特点,分析地质与地下水文的具体关系;第二,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对施工路段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解;第三,对可能出现涌水、涌砂的地点和路段进行预测,适当采取钻孔的方法释放一定的应力,对于危险地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适当采用注浆封堵的方式降低施工危险;第四,适当提高混凝土喷射的支护高度,尽量缩短土体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随时检查支护面是否出现裂缝等问题,对监控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以此为施工的进行做好铺垫;第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把支护桩设置在相对薄弱的地方,安排专门的看护人员随时观察基坑周围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渗水现象等,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处理。另外,对于基坑底部也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渗漏情况,要及时堵漏,避免渗漏面积扩大。如果突发危险情况,要迅速安排施工人员撤离施工现场,避免施工人员人身受到伤害。

3.3 严格控制雨水箱涵的变形缝

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变形缝是影响其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情况。只有保证变形缝的质量,才能提高雨水箱涵施工质量。一般变形缝存在雨水箱涵的每个节段之间,因此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预留出适当的变形缝空间,再填充进其他施工材料,提高雨水箱涵每个节段之间的贴合度,使其与工程设计图纸相符合,进而提高雨水箱涵施工的水平。

4 强化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4.1 建立健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雨水箱涵施工技术,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制,对施工规范、施工设计、施工过程以及技术应用规范等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保证施工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保证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规范化操作,确保施工质量,提高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4.2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

第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雨水箱涵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主动应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不偷工减料,不应付了事,具备一定的工作责任心,J真履行岗位职责;第三,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选用,根据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能力、工作能力,坚持持证上岗,提高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排水问题的施工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解决排水问题,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水平,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施工准备工作,重点把握雨水箱涵施工技术要点,结合施工的具体注意事项,同时根据市政道路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一定的强化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雨水箱涵施工的质量。这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利普,李川.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

[2] 敬锋.城市道路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4,(17).

[3] 吴争艳.刍议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1).

[4] 罗海燕.雨水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7).

[5] 牛伟民.分析市政道路施工中雨水箱涵的施工技术

[J].民营科技,2015,(8).

市政道路照明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元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道路在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连接人与城市发展的纽带,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要综合一切有利的因素进行最佳的优化,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方案。在道路系统中交叉口设计之前,要首先分析出市政道路设计的特点。

市政道路设计的特点

(一)市政道路设计的关联性

市政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综合性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是综合性的设计。包括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监理单位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如同一台机器上的零件,任何一个零件出故障都会影响到正常运转。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设计、施工、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部门的共同参与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确保项目实施顺利完成。

二、对市政道路系统中交叉口设计元素的分析

信号交叉口是构成整个城市路网的基本元素之一,各个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了整个城市道路的交通效率,如何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进而改善整个城市路网交通状况成为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难点。设置展宽段以增加车道数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尽管国内外关于展宽段的设计已经制定相应标准,但是由于城市道路空间的局限性、交通流的随机性与多变性,展宽段车辆溢出已成为常见的交通现象,那么如何使展宽段存储长度与信号配时方案之间相互适应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市政道路系统中交叉口的设计元素进行分析, 对市政道路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建议。

(一)平面线形

1、渠化

渠化是通过导流岛与路面标线相结合的方式,以分隔或控制冲突的车流,使之进入一定的路线,从而满足平面交叉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既是通过渠化来减少冲突或明确分开冲突,以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角度,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经过渠化设计的平面交叉在时间、空间上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增进了其安全性。然而在渠化交叉时往往会因设计不当而造成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在渠化设计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渠化设计也有着明确的规定:“⑴.渠化的行驶路线应简单明了,过于复杂的设计容易使车辆误行,反而降低其使用效果。⑵.应避免交通流的分流、合流集中于一点。⑶.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过宽会引起车辆并行,容易发生碰撞事故。⑷.驾驶者驶近导流设施前应能醒目地觉察到导流设施的存在。”以上四点为平交口的渠化提供了设计的依据,也是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交叉角

交叉口平面线形是进口道线形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若锐角交叉,将会造成驾驶员不易识别从进口道进入的车流,并为大型车的转弯运行造成麻烦,而且对于车辆和行人来说增加了穿越交叉口的时间和距离,因此强烈建议道路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相交。进口道线形、地形特征以及周围用地的开发等现实条件有时会使90°交叉口难以实现。若交叉口角度不大于60°,建议重新设计

交叉口。重新设计的措施通常有两种:

(1)通过重新设计道路线形以增大交叉角;

(2)维持原先倾斜的角度不变,而尽量消除由于几何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信号灯等。

3、视距

视距指的是从车道中心线上规定的视线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10cm的物体顶点时,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是确保汽车刹车时应当看得见、停得住的必要短距离。它分为三种: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1)停车视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从看到同一车道上的障碍物时,开始刹车到达障碍物前安全行车的最短距离。它由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l1),开始刹车至停车的制动距离(1制)和安全距离(I0)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汽车在同一条行车道上相对行驶发现时来不及或无法错车,只能双方采取制动措施,使车辆在相撞之前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

(3)超车视距:汽车绕道到相邻车道超车时,驾驶员在开始驶离原行车路线能看到相邻车道上对向驶来的汽车,以便在碰到对向驶来车辆之前能超越前车交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由于公路等级不同,因而技术际准规定了各级公路平曲线和竖曲线上的停车视距。

4、转弯车道

拥有大交通量转弯车流一般需要专用转弯车道。转弯车道除了提供排队车辆的排队区域外,还需要提供直行车道以外的区域供驾驶员在转弯之前先减速。如果交通量很大,则应考虑使用双转弯车道(偶尔3车道)。但多转弯车道的使用需要附加道路用地,增加了穿越距离和行人的暴露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行人绿灯时间。

(二)纵断面线形

交叉口内的纵断面线形比路段的设计要复杂,因为这些线形要适应多方向的车辆和行人运动。交叉口纵断面设计应将视距最大化并有利于车辆制动停车,从而保证机动车的安全和机动性。坡度要尽量保持平顺,但也不能影响交叉口的排水。

1、进口道坡度

在坡度为3%的路面上,客车停车和加速与在平面上没什么显著差别。但是坡度大于3%时,将增加车辆停止的距离,降低车俩(特别是货车)的加速能力。一般建议避免大于3%的坡度,不能超过6%。在坡度大的进口道上,在即将进入交叉口的位置设置更缓和的坡度是合理的。这些区域通常被认为是“停储台”,减少了坡度的突然变化,给车辆提供了平缓的停车区域。

2、交叉坡度

对交叉道路横向坡度的处理是一项设计挑战。因为交叉道路横向坡度以直角交汇,必须考虑到车辆行驶和行人步行。主要道路的横向坡度需要优先考虑。主要道路横向坡度贯穿于交叉口,次要道路必须调整以适应主要道路。但是平整或翘曲交叉口内道路的纵断面线形和横向坡度,可以避免一个或多个进口方向的斜面影响。常用的方法是__R鱄_K~使横向坡度成圆形已形成平缓的“桌面”。

3、 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包括车道、路肩、中央分隔带、人行道、缘石、路堤、排水特征和路面厚度。尽管交叉口横断面设计主要考虑相交道路的横断面,其设计还是包括许多上述要素。

非机动车使用者的设施也必须包含在交叉口横断面特征的设计中。城市区域交叉口必须包括人行道和缘石坡道。在行人导向区域,交叉口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路缘延伸,是进口道变窄。进口道变窄的优点为:

(1)降低交叉口及附近的运行速度;

(2)在横穿道路之前,给行人提供足够的空间排队;

(3)减少行人横穿距离。

四、结语

市政道路的设计,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到。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内车辆较多致使局部地区交通拥挤。由此可见,如何合理的确定的进行市政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既能满足近远期的交通需求,又能做好人性化的设计,已成为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努力实现市政道路设计的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合理的要求贯穿于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刘连中.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探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