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纳米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纳米医药发展前景分析
纳米医药是最近才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虽然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的纳米医药产品不多,而且这一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还并没有充分确立,但是,利用纳米技术的药释系统、诊断方法和药物研发方法正在使药物的版图发生革命性变化,尤其是靶向特异性药释系统很有可能解决许多医学问题。尽管人们对纳米医药的预测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但是纳米医药研发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①成本高。②在没有相关的安全指南出台前,很难得到公众的信任。③能得到的风险投资相对较少。④人们对纳米材料与活细胞之间关系(如生物相容性问题和纳米材料的毒性)了解较少。⑤大型制药公司不愿意向纳米医药投资。⑥生产缺少质量控制,重复性差等。⑦专利局(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和药物审批部门(如FDA)管理措施混乱和滞后。⑧媒体对纳米材料尤其是纳米医药负面影响(尤其是环境、健康和安全性)的关注。为了在政策上适应并促进纳米医药的发展,各国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希望解决上述问题。各国专利局都在不断改进对纳米医药相关专利的审查,各国政府管理部门也正在制定纳米药物的相关安全指南,以便适应纳米医药产品的发展需求。下面将对美国纳米医药审查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纳米医药专利发展现状
在过去十年中纳米医药领域的研究文献和专利申请都迅速增长。欧洲专利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纳米医药专利已经由1993年的220件上升到了2903年的2000件。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结果,在纳米医药专利申请方面,美国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从1993—2003年间,其专利申请约占全球总申请量的54%,随后依次是德国占12%,日本占5%,法国和英国均占3%。我国目前只有清华大学材料系研究的纳米人工骨在美国获得了专利。从全球纳米医药专利申请所涉及的领域来看,药释放系统专利最多,约占全球纳米医药专利申请总数的59%,接下来依次是体外诊断方法、成像技术和生物材料专利,分别占14%,13%,8%,药物、治疗和活性移植物方面的专利相对较少,各占3%左右。无论是研究人员、生意人还是专利从业者都意识到纳米医药专利的重要性,都在努力获得尽可能广泛的纳米高分子材料的专利保护。市场上的纳米医药产品相对缺乏也推动了纳米医药专利工作的发展。制药公司认为获得专利是证明自己实力、吸引风险投资的最佳途径。有一些公司认为如果他们不去抢先申请尽可能多的专利,就很可能会因为被别人抢先申请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同样,研究人员为了提高学术地位也感到申请专利的必要。大多数发明者发现在纳米医药专利出现的早期,PTO对纳米医药专利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但这正是对有价值的上游技术获得广泛专利保护的绝佳时期。在今后的几十年中,纳米医药将会不断的走向成熟并获得突破性的成果,专利将会给公司带来大量的实施许可费并成为公司交易和合并的杠杆。
3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的申请
3.1纳米药释系统专利开发的优势和方法
纳米医药对药释系统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制药公司目前已经意识到药释系统的研究是他们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来自《NanoMar-kets))的一份市场报告的测算,到2012年,纳米技术将使药释系统产生48亿美元的收入。该报告还指出,到2009年全球药释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收入将超过670亿美元。另外一份来自《NanotechnologyLawBusiness))的市场报告也指出纳米技术能使药释系统市场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12.5亿美元增至2010生国堑堑苤查!!塑生塑!!鲞箜!!塑年的52.5亿美元,2015年会增至140亿美元。固体纳米微粒是尺度在1—1000nm的颗粒,能用于药释系统。由于它具有能将各种药物基团运送到身体不同位点,并延长药物作用的性质,因此在药释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纳米颗粒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决定了它在体内的活性。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也决定了它在体内能够达到大颗粒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另外,粒子大小也影响药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粒子变小,它的表面积就会呈指数增加,溶解速率和饱和度都大大增加,从而改变在体内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纳米颗粒药物还能够帮助降低血浆药物浓度峰值,也能防止血浆药物浓度降低至有效治疗浓度之下。目前美国的专利法允许对老药的新剂型申请专利,纳米技术就能够为已经存在的化合物提供新的剂型。这些新剂型能够获得FDA和PTO的批准。只要老药的纳米剂型能够满足专利性的要求,就能申请专利。在美国,创新性的药释系统本身也可以申请专利。创新性的药释系统能够帮助制药公司对已经专利过期或即将过期的化合物设计出新剂型。这种策略能够拖延或打击非专利药对过期专利药的冲击,尤其是当改进剂型的药物优于原专利药时。实际上,这种策略也延长了原专利药物的生命周期,通常也被称为“常绿化”策略。
3.2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的审批和申请
3.2.1纳米药释系统新药的审批应当指出的是,把已有药物改造为纳米药物通常会导致产生创新性的新化学实体(NCE),因为纳米药物与原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是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不具有生物等效性,因此纳米制药公司并不能通过缩短的新药申请(ANDA)来通过FDA的审批。
3.2.2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的专利性审查标准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纳米颗粒专利是否也将会面临电子商务和生物技术曾经面临的专利障碍。电子商务与生物技术专利最初是被认为不具有专利性的。无论如何,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剂型和其他纳米发明一样,只要满足专利性的要求就可以申请专利。在美国,大小本身并不是专利性的标准,某个装置或方法如果只在大小上发生了改变,并不能使其具有专利性。事实上,法条中已经明确规定:如果仅对某种物质、装置的大小加以限定并不足以使其与现有技术相区别而具有专利性。美国联邦巡回法院(CAFC)也认为:如果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发明仅大小上与现有技术相区别,而在作用上与现有技术没区别,那么,这项发明就不具有新颖性。也就是说,具有纳米级量纲的物质也必须具有新的功能才具有专利性。此外,产品发明者还必须能够证明他们的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是显而易见的。
3.2.3纳米药释系统专利申请中的困难——证明具有非显而易见性嵋。对已有药物的新剂型申请专利,最大的困难就是证明该项发明的非显而易见性。FrO常认为,新的药物剂型不过是药物的优化,因此,并不具有可专利性。如果剂型中改变的只不过是成分,并且新增的成分曾经被用在其他的剂型中,产生能够预期的作用,这种观点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专利申请者要想说服审查员所申请的剂型不具有显而易见性,就必须证明该剂型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或改进。例如,降低毒性、增加生物利用度或改变生物利用度、改变药物稳定性、溶解度或活性。这就需要在专利申请中递交相关的试验数据,其中还包括与申请的剂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的剂型的试验数据。这样,专利申请者就能够证明自己的发明具有创新性。由于纳米微粒药物的现有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纳米微粒的性质也常常是很难预测的,因此证明纳米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从而获得专利授权是相对容易的。然而,随着纳米药物现有技术的不断增加,这种专利申请的趋势终将会改变,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关纳米技术的专利、法律问题显现出来。
4美国纳米医药专利体系存在的问题
4.1纳米技术的定义不准确纳米技术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专家们对纳米技术的定义见仁见智。纳米技术是个概括性用语,它被用于定义产品、过程和特征,并覆盖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中采用的纳米技术的定义是被引用最广泛的一种定义:“1~100nm尺寸问的物体,其中能有重大应用的独特现象的了解与操纵。”然而,一些专家反对给纳米技术限定如此严格的定义,他们认为应该强调数值范围的连续性而不是纳米到微米的界限。很显然,NNI的定义排除许多微米级的方法和材料,而许多纳米科学家都把微米量纲也纳入了纳米技术的范畴。实际上,许多政府机构都面临如何选用纳米技术的定义的问题。例如,FDA、PTO都采用了小于100nm的定义,也就是NNI的定义。这种定义就带来了许多麻烦,这不仅给纳米专利统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正确评估纳米技术的科学、法律、环生垦堑垫盘查!!塑生笙!!鲞篁!!塑境、管理和伦理学问题带来了麻烦。由于纳米技术需要许多技术的集合,每项技术又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应用。小于100nm的大小可能对于纳米成像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量子效应直接依赖于粒子的大小。但是,这种大小的界限对于制药公司可能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从成分、剂型和有效性的角度来说,大于100nm的尺度也许才能获得某些理想的性质(如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减少剂量、增强溶解度等)。有些专家指出,纳米技术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因为许多生物分子都与纳米物质具有相似的大小。例如,肽分子的大小与量子相当(<10nm),一些病毒与用于药释系统的纳米微粒的大小类似(<100nrfl)。因此,大多数分子药物和生物技术都可以纳入到纳米技术的分类中。因此,一些研究者建议纳米技术的定义中对纳米微粒的定义不应仅仅局限于大小本身。欧洲科学基金会对医药领域的纳米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采用分子手段和知识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健康的科学和技术。”这种定义没有局限于分子的大小,而是强调了对纳米材料的可控性操作是否能够带来医疗效果的改进。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学者提出,在纳米医药领域,不应该采用NNI的有关大小的限制,而应该把纳米技术应被称为“微型技术”更加合适,这样才能把纳米技术和显微技术都包括在内。
4.2纳米技术的定义不准确导致专利分类产生偏差2004年11月,PTO公布了一个纳米技术的初步分类(被称为第977类),并且还正在不断补充977类下面的小类。2006年,12月,PTO把大约4500项专利申请纳入了第977类中。然而,这个数字实际上只是很粗略的估算,低于实际的纳米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这主要是因为FrO借用了NNI的非常狭窄的定义用于专利分类,就导致了专利分类系统产生偏差,尤其是对纳米医药和生物纳米技术有关的发明进行分类时,偏差就更加明显。另外,这种分类标准既不能很好地体现纳米医药发明特有的特征,也很难体现出纳米医药所包含的跨学科特征。PTO利用这种具有明显偏离的分类系统筛选出的几千项专利并没有达到当初建立977分类的目的,而当初的目的是:统计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方便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人进行纳米技术专利的检索。
4.3在纳米医药领域的现有技术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3.1审查员的检索资源和水平有限在纳米医药领域的检索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专家认为PTO缺乏有效检索纳米医药现有技术的自动检索工具。另外,他们的数据库可能存在数据遗漏的问题。虽然,纳米医药专利的申请已经有显著增加,但是大多数的现有技术都被发表在杂志或书中。网站中的信息和公开的专利文献只是作为辅助的信息。而很多非专利文献,专利审查员是很难获得的,一方面是由于PTO并没有订购相关的商业数据库,另外一方面有些审查员在检索方面还不是非常专业。结果,专利审查员很可能会漏掉一些现有技术。这个问题可能并不仅仅是纳米医药专利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技术领域的专利审查中也很常见。
4.3.2检索词难以确定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纳米技术的定义常常相互重叠,就使对纳米技术相关专利的检索比其他技术领域的检索更加复杂。不同的检索词可能指的是相同的纳米材料和结构。例如,“nanofibers”、“fibrils”和“nanotubes”都可以代表多层碳纳米管,“singleshellnanocylinders”,“bucky—tubes”,“nanowires”and“nanotubes”都可以代表单层碳纳米管,因此要想精确作出纳米技术的专利地图是非常困难的。
4.3.3有些文献存在“假象”事实上,有些发明者在专利或出版物常常会把自己的发明撰写得十分隐蔽,以使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不会注意到他们的技术。另一方面,有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发明者或发明的受让人,会把带有纳米的词汇加纳入到他们的专利或出版物中,以便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在现有技术中找到真正的纳米技术,不但需要在检索专利和商业数据库时巧妙地选择关键词和专利分类代码,还要经过纳米技术专家的筛选,才能检索到最全面、最可靠的现有技术。十几年来,许多国家的专利局都面临着接受大量纳米医药相关专利申请的问题,PTO也不例外。随着纳米医药专利申请量的增多,其授权量也在不断猛增。但是由于PTO没能很好地解决审查工作质量低、专利授权量失控性猛涨以及职业道德降低的问题,将会对越来越紧迫的纳米医药的专利问题带来严重影响。归纳起来,PTO目前正面临的问题有:①审查员由于所能接触到的现有技术和检索水平有限,不能保证对每项纳米医药专利申请进行充分审查,做一】556一生垦堑堑苤查!!塑生笪!!鲞箜!!塑出授权决策依据的信息也往往有限。②审查员缺乏。③资金缺乏。④审查员的薪水只与审查数量挂钩,而不考虑审查质量,所以,审查质量低。⑤除了聘请过少数专家开展有关纳米医药讲座外,几乎没有聘请过外部的法律和技术专家。⑥Fro并不要求其审查员具有很高的学历。⑦没有专门针对纳米医药专利审查的培训教程和审查指南。
全世界的首篇纳米硒的论文就是中国科学家撰写的。1997年纳米硒问世之后,1998年经鉴定申请了国家专利,1999年第二次鉴定后由四通纳米港迅速产业化,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我去香港讲学,就有人问我要这个产品,他们反映台湾也在搞这个项目推广,而这个项目是推向实用化进程最快的一个项目,也是将源头创新和市场接轨最好的事物。所以说,这样一个产品理应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Chinese scientists first reported the properties of nano selenium after obtaining its patent right. Stone Nano Technology Port Ltd. rapidly invested for this novel technology and the product in the form of health food has gained good reputation it warrants. While I was in Hong Kong for academic activity, many people there told me they enjoyed this product, they also said it was popular in Taiwan. The project is innovative, moveing-fast, highly integrated into market. Thus, such a product ought to be paid attention and be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纳米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出乎了大家的预期,尤其是实用化技术的进程大大加快。比如,美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纳米科技的GDP达到10000亿美元,并培养80万人真正懂纳米科技。并且纳米生物学会比美国上一届总统克林顿估计r 20年发展历程缩短5年左右。目前美国有大量实验室和风险投资正式对源头创新进行投入,生产方式在纳米组合空间得以体现,其中美国硅谷由政府支持建立全球第一条芯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生产的芯片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尺度只有100纳米、而且计算速度提高1000倍。此外,在新材料领域及医药领域的纳米技术的应用也有很大突破。
现在各国都致力于纳米技术和纳米产业发展,美国的发展是全面的,而日本主要致力于纳米机器人的发展,德国则定位于环境和能源,英国定位于医药领域的应用,法国重新建立国家纳米中心。总之纳米实用进程加快了,并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客观来说,中国的纳米科技起步早,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但我国要真正将纳米技术转为财富、使纳米为我国GDP做贡献,还面临三大问题:其一,我国的纳米技术缺乏实用化进程、缺乏市场目标做牵引、缺乏进入市场具体规划,没有适合本国纳米发展的领域;其二,纳米技术应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家应该能组织在一起进行纳米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迅速集成技术进入市场,而我国是各干各的;其三,我国前一段时期市场上出现炒做概念、乱用概念,错误地低估纳米技术,其实我们要认识到,纳米不使性能提高便一钱不值,不能将性能提高和纳米科技内涵脱离开来。
那么我国纳米技术有没有领先呢?有。譬如纳米硒,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纳米技术的领先产品,在硒的研究方面中国本身就具有领先水平,全球硒的膳食标准就是中国参与制订的,而且硒又是普遍看好的一个事物,它对免疫力的提高、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及防止癌症起到了别的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缺铁导致贫血,那么缺硒导致多种疾病的高发。当然微量元素过量补充也会有反作用。过去人们对硒的副作用看得过高,其实这是过量补充造成的后果。
客观认识硒的作用,那么目前对硒的更高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纳米集成技术加工后使硒变成人体易于吸收的营养,避免硒带来的副作用。传统补硒医学上是非常慎重的,因为有益含量和有害的差得太近了,所以,在医院一般是非吃不可、如癌症放化疗患者才能补硒。而纳米硒具有低毒、高效的功能。这也是对纳米生物学一个相当高的要求。
纳米技术是21世纪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尖端技术,但现有纳米技术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中药领域的纳米技术见诸资料的成果不多,尤其是可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中药纳米粉生产设备更加少见。
有资料显示,当有机药物粉体粒径达到纳米级时,将从量变进入质变,激活中药植物细胞活性成分,并产生很多新的生物活性。如在中药植物微胶囊粒径达到纳米级时,中药植物微胶囊对病变组织具有亲和力,可作为靶向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组织无丝毫损伤[1]。
如珍珠、灵芝孢子、花粉、蚕丝等具有氨基酸、高分子多糖、多肽、有机锗、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但很难被人体吸收。只有采用超细加工技术才可缩小这些营养品的粒度,在保持营养成分的完整性和全天然性的同时,提高人体吸收利用率,实现保健功能[2]。
为加快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适应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变化及21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中药产业从传统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我们对中药纳米粉制取工艺及其设备进行了研究,本文仅作简单介绍。
1中药纳米粉制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药纳米化加工中要注意很多问题,尤其要防止加工过程造成的药物污染和加工温度过高引起的药物变性以及有效成分的回收。
(1)药物污染。在中药加工过程中要防止外界的粉尘、设备的油污以及设备零部件磨损产生的金属、非金属碎屑混入原料中导致药物被污染。在中药纳米化加工过程中一旦药物被污染将影响中药纳米粉的品质、疗效甚至产生其它副作用,因此,不但生产环境应清洁,卫生,尤其要防止设备中和药品直接、间接接触的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这些零部件不但要采用不和药物成分发生反应的材料制造,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提高其耐磨性。
(2)控制加工温度。有些药物对热量、温度敏感,在制取过程中一旦超过允许温度药物就要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去药效。因此,在中药纳米化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加工温度,可采取控制热源温度、隔热以及强制制冷等措施。
(3)防止药物有效成分的流失。有些药物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溶剂,如球磨时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球磨效果,需要添加蒸馏水,加工后应采取有效的手段使药、水分离,避免药物有效成分流失。
另外,药物超细化可能产生毒性。有资料显示,一些中药在超细粉碎后可能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所以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纳米化。本文仅就中药纳米化的技术、工艺及设备进行研究,具体何种中药需要纳米化、细化到多大粒度使用效果最好,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
2中药纳米粉制取设备和工艺
中药纳米粉加工使用得主要设备有:普通粉碎机、超音速气流粉碎分级机、行星球磨机、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等。
对于不同的中药材,由于其质地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粉碎方法;不同的工艺方法可以加工不同质地的原材料,获得不同尺度范围的粒度。
干燥的中药原材料经普通粉碎机初级粉碎后,由于粒度较大,需要采取其它方式继续粉碎,以获得期望的微细粉末。所以,在初期粉碎后需要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机进一步加工,然后经2级筛选,1nm~800nm为一级分离物,800nm~400nm为二级分离物。
超音速气流粉碎机是利用压力气体携带物料,通过加料喷射器形成的高速射流,使原料被喷射进入粉碎室。粉碎室的拉法尔喷嘴有方向性地向粉碎室喷射超音速高速气流,使物料间产生激烈的碰撞、磨擦、剪切,从而被粉碎。由于是物料间以高速气流为载体相互碰撞、摩擦,避免了物料与粉碎室内壁的高速冲击,可以有效地减少物料与设备零备件的摩擦、磨损。在超音速破碎阶段,由于原料硬度、比重不同,在筛选分离时要调节分级轮的转速和气体的压力、流量以控制两级分离物的粒度。
如果需要继续减小中药材的粒度,还需要采用行星球磨机对经超音速粉碎的原料继续研磨、破碎。实践证明,在使用球磨机球磨阶段,中药材最终颗粒的大小是通过球磨时间控制的。以某种中药材为例,投入研磨机原材料粒度为400nm~800nm的水浸颗粒,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球磨机连续工作1h可以获得400nm~200nm级别的产品,连续工作2h可以获得200nm~100nm,要达到100nm以下的颗粒则需要连续球磨4h。
为了获得好的粉碎效果,在球磨时需要把原料用蒸馏水和成糊状,球磨结束后的最终成品也是糊状,可以直接入药,也可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脱水,从而获得干燥的粉末。(图1为纳米甘草纳米粉,图2为人参纳米粉)
综上所述,中药纳米粉制取的典型工艺路线为:粗粉制备—风选—超音速气流粉碎(亚微米级)—湿粉行星球磨(纳米级)—冷冻干燥—成品。
要获得纳米级的中药粉体,必须采用球磨法。现有的球磨设备多用于制取实验用样品,不适合产业化生产[3]。我们研制的卧式产业化用球磨机不但容量大,而且球磨罐自转、周转速度可调,工艺范围更宽,可适用不同材质中药材的纳米化加工。
参考文献
[1] 张文萍,张志耘.我国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应用现状[J].天津药学,2002,5.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应用
有人曾经预测在21世纪纳米技术将成为超过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决定性技术”,由此纳米材料将成为最有前途的材料。世界各国相继投入巨资进行研究,美国从2000年启动了国家纳米计划,国际纳米结构材料会议自1992年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与纳米技术有关的国际期刊也很多。
一、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材料高度的弥散性和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提供了短程扩散途径,导致了高扩散率,它对蠕变,超塑性有显著影响,并使有限固溶体的固溶性增强、烧结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大、耐腐蚀性增强。因此纳米材料所表现的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质,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粗晶状态时表现出的性质。与传统晶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硬度、高扩散性、高塑性——韧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高比热、高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强软磁性能。这些特殊性能使纳米材料可广泛地用于高力学性能环境、光热吸收、非线性光学、磁记录、特殊导体、分子筛、超微复合材料、催化剂、热交换材料、敏感元件、烧结助剂、剂等领域。
(一)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二)磁学性质
当代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超过1.55Gb/cm2,在这情况下,感应法读出磁头和普通坡莫合金磁电阻磁头的磁致电阻效应为3%,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目前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可将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1.71Gb/cm2。同时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四)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五)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粒径远小于光波波长。与入射光有交互作用,光透性可以通过控制粒径和气孔率而加以精确控制,在光感应和光过滤中应用广泛。由于量子尺寸效应,纳米半导体微粒的吸收光谱一般存在蓝移现象,其光吸收率很大,所以可应用于红外线感测器材料。
(六)生物医药材料应用
纳米粒子比红血细胞(6~9nm)小得多,可以在血液中自由运动,如果利用纳米粒子研制成机器人,注入人体血管内,就可以对人体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和治疗,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等,还可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在医药方面,可在纳米材料的尺寸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输运更加方便。
二、纳米技术现状
目前在欧美日上已有多家厂商相继将纳米粉末和纳米元件产业化,我国也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创立了一(下转第37页)(上接第26页)些影响不大的纳米材料开发公司。美国2001年通过了“国家纳米技术启动计划(NationalTechnologyInitiative)”,年度拨款已达到5亿美圆以上。美国科技战略的重点已由过去的国家通信基础构想转向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布什总统上台后,制定了新的发展纳米技术的战略规划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培养80万名纳米技术人才,纳米技术创造的GDP要达到万亿美圆以上,并由此提供200万个就业岗位。2003年,在美国政府支持下,英特尔、蕙普、IBM及康柏4家公司正式成立研究中心,在硅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纳米芯生产线。许多大学也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在商业上,纳米技术已经被用于陶瓷、金属、聚合物的纳米粒子、纳米结构合金、着色剂与化妆品、电子元件等的制备。
目前美国在纳米合成、纳米装置精密加工、纳米生物技术、纳米基础理论等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在涂层和新仪器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尤里卡计划”中就将纳米技术研究纳入其中,现在又将纳米技术列入欧盟2002——2006科研框架计划。日本在纳米设备和强化纳米结构领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日本政府把纳米技术列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4大重点领域,加大预算投入,制定了宏伟而严密的“纳米技术发展计划”。日本的各个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也纷纷以各种方式投入到纳米技术开发大潮中来。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将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投资上亿元用于有关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研究项目。但我国的纳米技术水平与欧美等国的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有50多个大学20多家研究机构和300多所企业从事纳米研究,已经建立了10多条纳米技术生产线,以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100多个,主要生产超细纳米粉末、生物化学纳米粉末等初级产品。
三、前景展望
经过几十年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探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操纵单个原子,纳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4大领域高速发展。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平面显示用发光纳米粒子与纳米复合物、纳米光子晶体将应运而生;用于集成电路的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及逻辑元件、分子化学组装计算机将投入应用;分子、原子簇的控制和自组装、量子逻辑器件、分子电子器件、纳米机器人、集成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将被研究制造出来。
纳米技术目前从整体上看虽然仍然处于实验研究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上世纪70年代重视微米科技的国家如今都已成为发达国家。当今重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纳米技术对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倍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在21世纪实现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人类社会将因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体育 应用 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纳米科技真正应用于体育运动,使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运动成绩的提高更加有保证已经成为研究重点。
一、体育与纳米技术
1.利用纳米技术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由于纳米科技推动了微观生物学的发展进程,运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纳米技术,有助于我们对人类基因组中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基因加以认识和了解。有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有某些与人类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基因,其多态性的差异,有可能是造成人们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巨大个体差异的最终原因。该领域的研究,为人们进行有效的基因选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事半功倍的方法。例如在运动员的选材方面,利用纳米加工技术进行DNA的分离和提取,可以快速有效地决定其基因序列,在分子水平上对其遗传、发育进行研究,实现更高层次的基因选材。
2.利用纳米科技揭示人体对各项运动能力的适应度和对各项运动能力的遗传度,找到运动训练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如青春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开发一种可以植入皮下微型生物芯片,模拟健康人体内的葡萄糖检测系统监测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水平,然后根据人体需要,适时释放糖等物质,维持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血糖水平,有效地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3.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体育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利用纳米微粒技术,可以灵敏地检测各种组织的特异性蛋白,探讨某些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地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维护运动员的健康。通过纳米级敏感器可以监视运动训练导致的细胞内结构的形态与数目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反映各器官功能结构的功能状态。纳米科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应用,使传统中医药对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4.利用纳米技术防止运动性疲劳和加快其恢复过程。关于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目前虽然有许多假说,但确切的疲劳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纳米科技在医学上的突破,将对运动疲劳机制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及其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人们可以利用纳米生物芯片直接研究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心肌、肝脏和神经等组织的代谢过程,探讨中枢和外周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的生物学机制,并且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如纳米药物)抑制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或诱导加速恢复的基因表达。
5.利用纳米技术防止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纳米医学材料的研制,对于人造器官、人造肌肉、骨骼、关节皮肤等成为永久性的非排斥性。用纳米机械潜入人体的血管和器官,对人体进行检查和治疗,并且可以进入毛细血管以及器官的细胞内,对损伤的细胞进行治疗和处理,甚至可以从细胞基因组中除掉“有害”的DNA,或把正常的DNA安装到细胞基因组中。
6.利用纳米技术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在人们全面了解运动引起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基因调节机制后,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纳米技术对运动员的疲劳状态、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及其免疫功能等进行基因诊断。这种诊断一般是在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进行评定,可以较早地发现运动员在运动工程中的机能变化,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7.利用纳米技术了解控制运动营养水平,使运动员的营养代谢趋于更加合理和平衡。通过纳米级敏感器使运动员的营养代谢处于一个精细、准确、严密的监控中。运动员所需的营养素完全按照运动项目特点和个人的生理特点进行补充和调配,使运动员的营养变得合理化、科学化。
8.利用纳米技术对体育运动进行精确客观的定量分析。利用纳米技术对运动时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组织以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器官系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进行客观的精确的定量分析,不仅使运动训练更具有科学性,也大大地提高运动员训练的成材率。
二、纳米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1.纳米相材料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控制结构纳米颗粒的大小而制造出强度、颜色和可塑性都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相材料,这种纳米相材料除微观结构与普通材料完全不同外,在宏观上也表现出许多奇妙特征,如纳米相铜强度比普通铜高5倍,纳米陶瓷摔不碎等。这种纳米相材料技术已应用在体育器械、场地和服装的改进方面。就拿撑杆跳运动员使用的撑杆来讲,撑杆跳高最早使用的撑竿是竹竿,1942年美国运动员达姆首次在国际比赛中使用了轻合金撑竿而创下了4.77米世界记录。可以想象应用纳米相技术,将会生产出具有“个性化”(根据撑竿跳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及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和技能特征的)撑竿,使该项目的世界记录再有突破。
2.纳米复合改进技术。少量纳米材料可以综合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例如美国把AL2O3纳米颗粒加入到橡胶中提高了橡胶的耐磨性和介电特性。
3.纳米器件技术。利用纳米器件技术生产的分子自组织结构可用于电子记忆、数据接收、存储器和传递等,这种器件运用于体育训练将大大增加训练的效率和成绩。
三、纳米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所引起的思考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显得日益重要,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体育道德和伦理道德问题。同时我们要思考的是:器材的高科技化是否会削弱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变相剥夺运动员的竞赛权利?若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器械和服装的高科技化,这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不公平?器材作弊是否会成为兴奋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可以通过修改某些项目的器械的设计规则,加强一些项目的器械、服装的申报和检测程序,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要针对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新成就加强新的检测手段,来杜绝运用器械作弊;通过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科技工作者等进行个体道德教育,以保证竞技体育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参考文献:
[1]芸世纪之交的我国运动形态学研究.中国运动医学,2000,19(4):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