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概念图 英语阅读教学 有意义学习 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01-02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通信手段更加先进,高速的网络使信息更新速度直线上升。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手段,在当今外语学习风潮中占据着大势。学会运用该门语言则是外语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在教学模式上的探索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卓有成就。但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高输入、低输出”的尴尬局面仍未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初中阅读课堂中仍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孤立、烦琐和机械的词、句的讲解和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在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抓好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训练?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笔者在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概念图,得知概念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概念图是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通过建构知识结构,组织信息及展示知识网络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的零散内容形成完整、有条理的融会与贯通。运用概念图可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拥有更清晰的思维能力。
一 研究方法
为探究运用概念图对阅读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笔者采用了半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从两大维度切入:(1)有意义学习的促进;(2)长时记忆的加深。问题设计如下所示:
1.教师
维度一:(1)概念图能让课程内容显得更加直观吗?(2)概念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吗?(3)概念图有助于学生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吗?维度二:(1)相比于普通教学模式,在阅读课中利用概念图,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如何?(2)学生对于概念图展现的文章关键词与结构的记忆时长大致多长?(3)概念图是否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并直观地再现知识?
2.学生
维度一:(1)概念图运用于阅读活动是否有利于你理清文章思路?(2)概念图有助于你将自己思想观点表达出来吗?(3)你会使用概念图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新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吗?维度二:(1)概念图是否有利于你提高背诵文本的效率?(2)你对于概念图展现的文章关键词与结构的记忆时长大致多长?(3)概念图是否有利于你记忆知识并直观再现知识?
经过受访者同意,笔者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了认真的记录。访谈结束后笔者对所获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比较研究,并将最终分析结果呈现在本文中。
二 概念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新知识必须和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相互作用,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整合,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笔者对受访教师进行访谈后,针对维度一的问题,各位教师普遍反映:通过概念图进行阅读教学表达信息,这种直观图将思维过程明显化,借助直观图管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不同形式的概念图,并将如何正确构建概念图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运用概念图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意识。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和帮助,利用概念图作为学生学会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完成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功能。当学生掌握这种阅读策略后,在没有老师提供概念图范例的情况下,他们也能通过绘制概念图将阅读内容表达出来。各位老师认为,掌握好概念图的运用有利于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知识中获取更多、更高层次的信息。概念图帮助学生以可视化的形式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概念图,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另外,从受访学生所述观点来看,学生在填写或绘制概念图时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通过运用概念图策略,他们不再被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对所学知识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和表达。受访学生也表示概念图为自己重构认知图式提供了有效工具。在课堂中,教材等学习材料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和知识,同学和老师分享的信息,学生通过概念图对这些无序排列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有意义的学习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无序排列的信息对于学习者就是无用的,有序排列的信息不仅能够增加学习者的知识,还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进行创新。
总体来说,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其优势在于使知识图式化、视觉化呈现。
2.加深学生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系统由3个存储器组成: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接收新知识时,若要形成大的知识体系,必须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进行有序地反复。概念图之所以能强有力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加以其丰富的色彩感,去帮助学生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将较小范围内的彼此相关的概念与命题扩大化。
经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得知,当教师下达背诵某语篇的任务时,学生根据概念图进行记忆和直接根据原文进行记忆所需时间有着较大差距。大家普遍表示,有了概念图辅助背诵,完成教学活动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如一学生提到,她根据老师建构的概念图背诵课文:How did kids spend the weekend?(Go for it!Book2 Unit9 Section B 3a)时,由于原本比较复杂有没有联系的数据在柱状图中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了,她在背诵过程中很快就可以把数据与相应的时间与事件对应起来,很快将文章信息记忆于心。她的记忆时间远比没有充分利用好老师提供的概念图的同学要短。而在背诵过程中,她脑子浮现的是整个文章的框架,对文章整体有了把握,关键信息自然不会遗忘,背诵过程中即便有个别语句出现问题也无大碍,最后她很出色地完成了背诵任务。
总体来说,相比普通教学模式,在阅读课中利用概念图,能够加速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并加深对文本的印象。通过概念图辅助,学生不但可以很好地记忆所学内容,而且通过自己建构概念图,可以使学生把左右脑都调动起来,不断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促进记忆的发生。
三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访谈对概念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得出的结论为概念图的作用主要为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和加深长时记忆。概念图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此种教育模式,在课堂中引入概念图这一概念,使学生对概念图有一定认识,并最终学会自主运用概念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在教学初期,教师应主要采取直接呈现的方式,随着学生对概念图的认识不断加深,应积极开展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建概念图,逐渐培养其运用概念图解读文本或整理所学知识这一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各类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陈彪.概念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综合素养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15-02
语文阅读教学课是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相关课程,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最好用培养阅读观念、积累阅读量、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等方式实现新课改理念下开设语文阅读教学课的初衷。
一 培养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教学理念都受到巨大冲击,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新课改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需要先为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现在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更为开放、信息量更大、阅读的对象仍是各种各样的文章,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读透文章内涵,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能从阅读的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文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概括总结,还要能将文章中提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能给予文章最为中肯、客观的评价和鉴赏意见。
二 做足阅读教学辅助工作
教学方式想要达到最佳效果,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外还有许多辅佐工作需要及时完成。有时阅读教学的辅助工作反而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所以督促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做好各项阅读教学辅助工作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1.积极开展各项语文教学工作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是整个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从现实情况和辩证唯物主义双重标准考察下不难发现,其实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语文教学水平,反之高效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能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分属于语文教学范畴之内的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也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有影响。
2.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不仅能为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从管理层次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学校中的校风校纪管理、教师授课的安排等内容都属于学校日常管理范畴,而且这些内容也都能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条件。如以普通的高中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为例,在有序的学校管理后营造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环境上的支持和帮助。
3.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
语文阅读课比较新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都还处于探索中前进的阶段。根据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可包括互动式的教学和梯度化教学设计等。
梯度化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参与阅读教学的学生层次和水平的不同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梯度化的教学能让学生避免阅读时选择不一的干扰,还能促进学生层层递进式地掌握阅读教学的精髓。梯度化的教学设计可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能在合适的教学设计下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间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一方面,教师负责教授阅读方式、推荐阅读内容、安排阅读教学进度,而学生负责根据阅读教学安排阅读相关书籍并加以分析和理解,并将理解后的感悟和不理解的问题一一反馈给老师,向老师寻求解惑。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还要多注意心理沟通,家访和电话访问以及一对一的谈心等都是主动出击的互动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值得持续和发展。
4.做好学生心态管理
心态问题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态管理也是教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乐观积极的心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或是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主动好学的心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方坦然的心态能帮助学生降低焦虑、疑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 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人生”、“性格决定命运”,在明白这些道理时更不应忘记“细节决定成败”。阅读习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系统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最易被忽视和放弃。但被习惯性理解为细节的阅读习惯其实是决定中学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
根据新课改理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初高中学生们需要培养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1)确保每周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对阅读时的坐姿、看书方式等都有着明确规定,以确保身体健康、知识积累为主。(2)避免走马观花式阅读,阅读文章时要深入、细致,能明确分析出各类阅读文章的本质内涵。(3)养成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根据自身语文知识水平和高中学业进度规划阅读书籍的难易程度和基本数量。(4)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一方面保证阅读时“灵光一现”的产物能完整保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阅读时集中精神,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5)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律性不强,大多时候需要老师的强迫和监督才能完成历时较长的阅读任务。然而一旦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便能顺利地持续下去。
四 增强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验
“感同身受”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染力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若能多积累生活经验、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便能真正从文字的世界中读懂感情。多增强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带入其中,从文章中某一角色的角度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和道理。这样感同身受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本质特点。
参考文献
[1]付瑶.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改进策略
本文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并针对问题的具体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类型,包括了自主性的阅读模式、研究性的阅读教学、情感体验式、整体阅读、创新性阅读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接触作文之前,阅读成为小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文内容。因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普遍不高,教师本身教起来就有难度,要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学生兴趣激发的素质和能力,那阅读工作开展起来就显得困难许多。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吸引学生能够尽情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阅读动机并不强烈,小学生觉得语文的阅读只要是在试卷中填对答案就可以了,丝毫没有从观念上来改变对应试阅读教育的观点。很多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懂得在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的内容、提前进行阅读;而超过二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这种习惯或者意识。而有些学生,则出现了明明很努力很认真的读书,经常做阅读练习,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这其实跟阅读方法有关,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而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平时阅读过程只是单纯读,并不动笔记录;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能够主动制定阅读计划,真正做到摘抄文章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撰写读后感和圈点文章写得好的地方。我们还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按照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来教学,而是单纯的遵循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权威作用,强调只要是教师的就是正确的,没有将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
“好奇害死猫”,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探索欲最强烈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引导方式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授课看图学文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背景进行讲解,而是从《正午牡丹》这样的透过作者对于人物衣着和表情动作来反映某一主题的有趣故事,切入到同样有故事背景和内涵意义的文章,同学们这时候的兴趣肯定会带领他们更好的掌握文章。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讲授,分角色扮演;而科学小品文章,则让熟悉掌握的同学进行摆擂演示,其他同学欣赏。也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续写课文,既能满足学生当一回小导演的心愿,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适时开展一些读书的笔记探讨会、故事比赛、书籍漂流会、童话故事表演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阅读知识面。
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知道自己花时间在做的事情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是调动学生阅读动机的第一步。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断出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求知欲望,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并迷上这种征服知识的成就感。当学生遇到阅读中的难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反馈的信息,多实施正面的鼓励表扬学生,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进行物资奖励。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合作学习进行阅读,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课前主动预习课文的阅读习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包含不同的内容性质的文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记录在脑海中,对于重难点部分有个大概的把握,将自己不会的地方留个记号,可以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注意听讲并及时掌握,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提及,则可以在课堂过后向老师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把握阅读的主动权,而不是教师提出问题才想着去阅读,让阅读带着思维走。让学生多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很多的感悟和常识性的东西就能够把握得住,而且也不会难以理解。阅读中出现疑难词汇生僻词汇,就应该养成善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独立正确使用工具书,可以丰富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好的阅读方法是成功阅读的一半,同志在阅读《二十四史》时曾经做了无数的批注,密密麻麻满是自己的观点看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努力培养阅读中圈点注批的习惯,可以边阅读边思考,提高效率而且不易遗忘。阅读后适时做一些小读书笔记或者练笔随笔,可以成为作文里面的素材积累,所摘抄的优秀精美语句,能够丰富学生作文中的文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问题就大胆提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组合作;改进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而阅读的核心是在“读”上,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怎样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呢?
1.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精美的句子随手记录下来,一些名言名句自己背诵下来,待自己写作时,正确地运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可以便于学生识字,加强理解,同时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由“读”而生,读得多了就能体会作者的意境,有了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读好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略读、精读、泛读的不同含义,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境下略读,什么情况下精读,精读有什么好处,怎样泛读等。
4.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就学生关注的话题,多提相关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小组合作在实际课堂中的误区
小组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或者群体一起讨论、协商,从而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它是新课改的一种教育策略,强调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主导作用,把握教材的方向,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既然小组合作能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现就讨论一下现阶段小组合作在实际课堂中有哪些误区:
1.小组合作过于形式化。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普遍,有时一堂课上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好几次,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来,学生认为没有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合作时有说有笑,谈论别的话题,起不到小组合作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窃读”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主人公为什么喜欢下雨天以及他走进书店时的心情时,学生觉得这问题很简单,在课本上就可以直接找到。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提的问题过于难,小组的同学刚有了思路,但是小组讨论时间就到了,没时间共同交流。
2.小组成员搭配、分工不合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方便,随意让学生前后桌或者按学生自己的意愿随意搭配,这样学习优秀的就找学习优秀的,他们一起讨论时积极发言,课堂上也比较活跃,思维也比较广阔,而学习不积极的只能和不积极的组合,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更加调动不起来,更加的被动;在分工合作方面也不合理,比如,教师让分角色阅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学生都抢着扮演慈祥母亲的角色,而很少有人去扮演“严父”这个角色。
3.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不太合理。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活跃的合作小组,而忽视了其他的小组,更忽视了小组成员的表现,总是以小组的表现作为评比的标准,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性就发挥不出来。比如,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经过几个小组阅读的对比,评比出这个小组为今天比较出色的小组,但是在其他的小组中也有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这样这个学生的能力就表现不出来,变得有些被动。
三、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1.精选合作内容,把握好合作的时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内容,画出重点,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研究,教师再给出最后总结。比如,在讲到“落花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下他们心目中花生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也可以围绕“花生”这个课题讲述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阅读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2.小组成员要分配合理,分工要明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把优等生和学困生分配在一起,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这个学生写字好但是表达能力差点,那个学生写作能力强但是字写得不太好等可以把他们放到一组,并选出每组的组长,组长分配合作任务,就可以发挥组员的特长把任务圆满完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3.教师应该制订合理的评价制度,不仅能评比出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先进小组,更要评比出先进个人,体现出课堂上公平合理的原则,当然也要鼓励表现不太好的小组及个人,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总之,合作小组在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形式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如何寻找最佳阅读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师们需要一直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应从语言自身和教学方法的方面,而且还应以心理语言学为依据进行研究,从而揭示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以便更好地确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
语言学家们就阅读的模式提出过几种假说,最有影响的是Goodman 于1967年提出的“心理语言猜测游戏”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Goodman 解释说阅读过程是读者用字素的表现方式进行编码的信息的重新构思。1970年Coady 根据Goodman的模式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根据这个模式,Coady 认为要对阅读材料产生理解,英语作为外语(EFL)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的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概念能力(conceptual ability) )和处理策略(process strategies)(schema)会相互作用。Widdowson 在2006曾指出:“阅读不仅是获得信息的过程,而且是解释信息的过程。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取决于他原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信息。”Gray 也曾指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心理语言活动,通过赋予文字符号以意义来达到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近年来心理学家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领域,试图用它来解释外语学习与阅读心理过程,从而形成了图式阅读理论。图式理论着重阐述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理解和记忆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它为我们建立有效地外语阅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阅读教学的心理语言模式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若干理论模式,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阅读模式应该是如下三个部分
的组合:概念能力、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导致了该模式的运行。
3.1 概念能力
概念能力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零星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也就是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对阅读材料的最佳理解的全过程。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的方法是提高概念能力的有效手段。因为当代多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外语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准确地理解文字中所表达的各种信息。因此教师应从语篇水平上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辩证、分析、推论及综合理解的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概念能力。
3.2 处理策略
处理策略指的是阅读能力的各层次组成部分,同时也包括许多更加普通的语言处理技能(如: 字位—语素音位对应、音节—词素信息、句法信息、词汇意义和上下文意义等)就处理策略而言,大学生在词汇和上下文意义策略方面存在特定的困难,这是由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也是由于从阅读表意文字到拼音文字转换的调整,在加上由于学生在中学时受语法翻译法的影响较深,而且他们在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也有不少困难。通常他们不明白或不能充分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故在理解句子含义时经常遇到困难。例如: The door is over there. 这句话字面意义为“门在那儿”,而言外之意还有“请离开”的意思。如果不根据上下文加以分析,很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或错误。处理策略和图式知识两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特定的概念方面的能力。同时,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Eystenck (2008)就逻辑推理的评述证实了这点,他认为进行推理的能力显而易见依赖于一个人对世界上适当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