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应对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 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 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 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第2篇

随着科学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人口老年化的程度日趋严重,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老年常见病相应增多,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自2007年1~6月收治了86例老年患者,并对其施实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随着老年人机体生理性老化和心理调节能力的下降,从体力和精力上均感到力不从心,心理上有老而无用之感,思想负担重,加之久病不愈,反复发作,使老年人在性情上产生焦虑、猜疑、爱发脾气等表现。老年患者感觉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或出现病变,加上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将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一般老年患者的共同特点如下。

1.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1.1 视力差 老年人视力减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各异,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患者对他人身体语言的感受。人从外界环境接受各种信息时,约有80%以上的信息是从视觉通道输入。由于视力受损,患者接受信息能力减弱和变慢,所以老年患者对护士所给信息的反应速度不及正常人或年轻人快。

1.1.2 反应变慢 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的灵敏性和反应速度下降,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老年人与他人的沟通。

1.1.3 记忆力下降 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对某些信息的记忆和回忆,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1.1.4 听力下降 直接影响沟通双方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1.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其生理特点相对应,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被嫌弃的心理,表现出焦虑、烦躁或郁闷、易激动等。

1.2.1 焦虑 表现为不了解病情,担忧预后,怀疑诊断、护理工作的正确性,而产生烦躁、心悸等症状。

1.2.2 恐惧和惊慌 人得知患病时,控制能力降低,常在脑海中浮现一些悲惨场面,有的还联想起一生中的坎坷,为此流泪、恐惧、惊慌。

1.2.3 猜疑和孤独 患者听到家人或医护人员的低声细语,就以为议论自己的病情,怀疑病情加重,对别人的劝慰半信半疑,怕服错药,胡思乱想,感到孤独并希望有人陪伴等。

1.2.4 自卑和自弃 由于慢性疾病反复发作,疗效不明显,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 掌握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做好心理护理

择适当的沟通方式与老人沟通,美好的语言对患者有治疗性的效果,可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交流可消除老年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较快进入患者角色,患者刚刚住院,对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会感到非常陌生,甚至有恐惧心理。因此患者进入病房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搀扶患者到病床,给患者讲解病房的环境、作息时间、主治医生及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数老年患者过去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有过不同程度的贡献,理应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心,老年患者对别人的尊重十分敏感。因此,当我们与患者第一次接触时要特别注意礼貌和态度,重视患者心理,给患者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患者,护士在接待患者入院时语言要亲切,面带微笑,耐心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老人了解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为心理护理打好基础,使老人感到受尊重和重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消除其恐惧、陌生感。在了解了病区环境和医生护士的大致情况后,老人会轻松地接受检查治疗,配合各项护理操作。

多数老年患者希望延年益寿,受社会重视、晚辈的尊重,在有限的晚年生活里,发挥自已的余热。但由于老年患者多数由于长期慢性疾病的折磨,常年住院,不能自己料理生活,我们应主动关心和照顾他们,以实际行动取得患者的信任。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经常与其沟通,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渴求和疑问心理的老年患者,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细致介绍我们医院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另一方面我们向他们详细解释疾病的治愈情况及同种疾病的好转率,清除他们不必要的疑问和顾虑,安心治疗;对依赖和寂寞心理的老年人,我们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尽量增加与他们接触的机会,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老年患者交流,通过交谈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们的关心和了解,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满足其依赖心理,驱除其寂寞情绪,最终达到心身护理最佳效果。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只要护士能千方百计帮助患者解决一份困难,减少一份痛苦,就能增加一份患者对护士的尊重和信任,就能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 了解老年患者的业余爱好,掌握患者喜欢谈论的问题

患者各有不同的业余爱好,护士如能及时掌握这一点,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会起到药物所不及的奇效。对某些患者的业余爱好,需根据其病情适当允许参加,这样可使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对患者的康复很有利。一般老年患者喜欢谈论自己事业上的成就,家庭中幸福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希望和寄托。了解这一点,就可以在患者精神不振、情绪不好时,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振奋精神,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 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建立患者联系制度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病;心理状态;护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12-0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人的数量急剧上升,对社会和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实施不同护理程序,才能收到良好的整体治疗效果。

1 心理状态

1.1 性格开朗,事业型:这些病人性格开朗坚定,事业心重,虽从岗位上离退休,由于工作需要仍担任一些要职,表现为忙碌、紧张。对疾病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能积极配合治疗。

1.2 恐惧紧张型:老年病人对疾病有特殊的敏感和恐惧心理。此类病人敏感多疑,易怒不安。表现紧张自制能力差,主诉往往与体征不符合。他们即对自己的检查结果十分关注,有担心病情复杂难于治愈,希望对自己的病情重视,使用最好的药品,疾病已治愈或好转也不愿出院,在家没有安全感。

1.3 抑郁、忧虑型:随着机体的老化,视觉和听觉功能下降。多为忧思多虑,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产生痛苦和希望心理。

1.4 孤独、失落、怀旧型:老年人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多表现为孤独,喜欢安静的环境。一些从领导岗位上离休的病人,从重要的岗位下来后,往往不适应,在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有一种失落感。同时,人到老年多有怀旧心理,在感情上沉湎于往事,喜欢谈论过去的事业成就。

1.5 稳定型:大多的老年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能持正确态度,较少出现恐惧、焦虑心理,情绪波动较小。

2 护理特点

2.1 心理护理:老年人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做各项治疗和检查时,先将目的和意义告诉他们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不要直呼其名,用亲切、温和的语气,用尊称称呼病人,保护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对性格开朗的病人坦诚地向本人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以引起重视。对恐惧紧张的病人,用婉转的方式、温和的语言,通过交流,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病情解释,可通过有说服力的实例来减轻他们的恐惧反应。对抑郁、孤独心理的病人,要根据病人的特点把话说的恰到好处。对有怀旧心理的病人,在交谈中要注意心理共鸣,不能累、冷落或强行制止,更不能激惹而挫伤感情。

2.2 睡眠的护理:老年人易激动或睡前过度思考问题。同时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较敏感,身体的不适亦可影响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因此,要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病人的睡眠。对有睡前服用镇静剂的病人给予镇静药。

2.3 密切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由于老年人大脑反应迟钝,对疾病的体征反应不典型,基础病多,这就需要在巡视病房时,密切注意病人的每一细微变化,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置,防止病情恶化。

2.4 药疗的护理:老年人吸收、排泄能力差,易发生药物蓄积作用,可发生中毒症状。因此,用药亦小剂量或是成人的半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第4篇

【摘要】探讨对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变化的老年病人,实施安全静脉输液护理的可行性。社区护士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娴熟的技术,为老年病人服务,提高了老年病人输液的安全性。

【关键词】社区门诊;老年人安全静脉输液;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区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方便、快捷、优质的社区护理模式逐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大病进医院,小病上社区”的理念在大众心中逐渐形成[1]。而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实施,对于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变化的老年人,安全输液护理至关重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认真重视,并纳入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的社区门诊输液室工作过程中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86 例,均为2007 年3月至2009 年12 月本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年龄55~82 岁,大多数为本门诊附近的慢性病患者,并曾接受过大医院的诊疗,服务对象疾病种类多样。

1.1 了解病因

老年病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波动在临床上较突出,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和行为反常,甚至失去理性,在治疗上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或抗拒治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信心,或是因经济的压力而无奈无助,或是丧失亲朋好友和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造成老年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和精神变化,负性情绪增加,导致沟通困难,依从性下降[2]。

1.2积极沟通,赢得治疗配合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充分体现了护患的沟通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约有35%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因为它能清楚且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护士应着装得体、整洁,面带微笑,做到尊重、理解、体贴病人。注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提高沟通艺术,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赢得病人的信任、配合。

1.3做好健康宣教

在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对病人及其陪伴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输液的目的、意义,讲明药物名称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注意事项。由于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宣教时语言应亲切、简明厄要、反复多次,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要大声而不失和谐,使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可亲、可信,自觉遵守宣传 [4] 。

2 操作要点

2.1 选择好穿刺部位 老年人由于输液时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老年人肌肉有不自主运动,因此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面,应避开关节活动处,因关节处不易固定,患者肢体轻微活动易致针头刺破血管。穿刺中遵循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

2.3 穿刺要点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较易出血,故应避免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并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同一部位的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容易渗出;体弱及患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背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而活动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穿刺前不宜过早、过紧地扎止血带,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选择好血管后应松开止血带,待消毒皮肤、排好空气等准备工作完毕后,再扎上止血带进行穿刺。选用5.5号针头为宜,穿刺时将止血带扎于距穿刺部位上方约6 cm处,进针角度以不超过40°为宜,进针时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见回血即可,因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与血管壁的受损程度成正比。

2.4 注意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时间过长,影响药效作用的发挥和患者的休息。故一般患者输液速度60-80d/min,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减退,体质虚弱,应减慢速度,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30-40d/min为宜。还应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数,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药物应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故不能自行随意调节滴速。

2.5正确拔针 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3 加强输液巡视,严防差错

3.1 强化职责 老年病人一般疾病较多,康复较慢,常需反复、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但老年人体内代谢迟缓,吸收缓慢,并且肾功能降低影响排泄,故易造成药物蓄积。因此,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熟悉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输液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加强责任心,多巡视,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充分考虑病人切身感受,通过与病人交谈,细心观察病情。

3.2常见输液问题的处理

3.2.1 局部渗漏 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静脉弹性低,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刺破,导致药液外渗。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对疼痛反应迟钝,或行为出现失控,或肌肉呈现不自主运动,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针头移位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所以,护士要加强巡视,细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且不在该处远端再行穿刺。

3.2.2 发热 是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发生反应的早晚,视致热原进入体内的量、致热原性质和病人个体耐受性而异。输液中应动态观察老年病人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肢体活动情况、重视病人或陪伴者主诉。

3.2.3 急性肺水肿 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输液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如突然呼吸困难、气急、端坐呼吸,咳嗽,面色苍白、紫绀时,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使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立即给予吸氧,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静注吗啡3~5mg.可以迅速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左心房压力等[6]。

4 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老年病人实施安全输液,不仅需要社区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需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全新服务理念。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为老年病人服务,提高了老年病人输液的安全性,促进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社区老年人输液安全护理是输液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社区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秋,杜胜男,杨明英.浅谈社区护患之间的沟通[J].西部医学,2006,18(2):255.

[2]张卿,社区门诊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9.7.7:2438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第5篇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人往往都患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这些疾病一般病程长、治愈率低、易复发、并发症多。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其心理社会功能的退化,生活质量低下,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笔者分析了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1 心理状态

1.1 缺乏信心 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这些老年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有厌世心理。

1.2 依赖心理 老人患病后多有依赖感,表现为药物依赖,家属、医务人员和对周围环境的依赖,认为只有贵药、新药才能治病,家人及医务人员常在身边给予关心、治疗才有安全感,对于外界的适应性越来越差。

1.3 敏感多疑 老年患者自以为“风烛残年”,人生的路他们已迈到了最后,特别是体力及精力明显衰退,做事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久之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以致于敏感多疑,总以为自己是多余之人,是家人的负担。从而喜欢看笑脸,喜欢被晚辈及护理人员称赞,一句话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可以引起伤感。

1.4 孤独寂寞 人到老年又生病住院,特别是离退休干部,社会角色及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生活重心由规律的工作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2],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寂寞感。

1.5 恐惧心理 慢性病的反复发作,病人产生紧张恐惧情绪,惧怕死亡威胁,留恋生活,求医心切,希望即刻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满意的治疗,对疾病治愈期望值很高。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向医护人员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或者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把握病情。

2 心理护理

2.1 热情接待病人 根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安排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生活环境,室内空气要流通、温湿度适宜,病床要低,被褥要轻暖,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护士要尊重老年患者,称呼得当,言行有礼貌,举止文雅,尽量听取患者的意见,鼓励他们向护士倾诉心中的不悦。告诉病人战胜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信心也是治疗的主要条件。

2.2 与患者沟通 向其介绍病情,要遵守医嘱,不要私自乱用药物,更不要乱用游医的偏方,以免产生严重后果。并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动去影响他们的感性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2.3 对敏感多疑的患者 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大方得体,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加上娴熟的操作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平时说话要肯定老人过去的成绩,可以搜集患者人生经历中值得自豪和愉快的业绩,通过交谈的方式反复刺激病人,调动其自身的潜能,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当然还要注意聆听、触摸、沉默等交谈技巧。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使患者克服厌生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3]。

2.4 护士应主动照顾其生活起居 老人易冷易热,需随时加减衣被。向老年人进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调节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4],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比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聊天、跳舞、打太极拳、下棋等活动,使老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5]。

2.5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 护士应以关心、安慰、解释为主。告诉病人这些慢性疾病的特点就是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用护理人员的真诚去打动患者,让他们有安全感,从而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这样一定会取得好的护理效果。

2.6 家庭的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 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告诉家属和亲友多来探望、关心、体贴患者,细心照料,尽心尽孝。护士应多抽时间与患者交流,与他们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并启发病人学会调解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的自制力,能更好地促进其身体的早日康复。

3 小结

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因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准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2]王育姗.从老年人的情绪相关因素谈社区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9,4(14):49.

[3]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