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process,to make use of modern IT and construct new teaching patterns of geog- raphy can be reflected in determining aims ,creating situation,raising questions,studying in cooperation,evaluating ef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This teaching pattern is beneficial to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showing the aim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geography ;IT ;teaching pattern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当前的素质教育根本在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结构合理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计算机及网络被逐渐引人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并为课堂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构建的模式

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客交互、建构学习的方法为指导建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 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以下流程。

1. 确立目标

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了具体可行的目标,教学就能减少盲目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学生在搜集资料、提出问题时可与教师、同伴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形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因此,在网页中可设置"教案设计"、"教材教法"等栏目。

2.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所有的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 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都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

3. 提出问题

在相应的情境下 ,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踏踏实实地步入知识的殿堂。

4. 合作学习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 学生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在发展学生 " 合作学习 " 能力时 应针对以下方面作以指导。

(1)确定学习内容表(即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的能力。指导学生先登录网络教学系统和因特网,然后点击"电子课本",在其中的"课内读物"中找到,并将该文本打开。

(2)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指导学生自由浏览链接的相关文本资料,了解与思考题有关的内容。可以在网页中设置搜索引擎 Google 、sohu 、yahoo等, 拓展、优化信息资源。

转贴于 (3) 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性,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为在服务器支持下实现学生之间、师生间的在线交流,可在网页中加设"版主的话" 、" 擂台" 等栏目。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直接进入"创作论坛"(保存记录)或"聊天室"(不保存记录)切磋交流,也可在"雁过留声"栏目中发帖留言,或是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学生间和师生间的有线交流。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既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5. 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可设计相应的检测反馈题,进行"在线检测",这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学生登录后自主决定完成部分练习或全部练习并提交答案。教师可以借助管理系统分析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使用"南方之星"软件,以便于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节教学节奏,指导个别学生学习。 构建的意义

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1. 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地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达到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 为学生打好信息文化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有利于实施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地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动中去,这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认知的自我构建和个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地理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网上交流、合作学习、资源共享,主动探究、自主构建,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城市规划;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has been enhanced in all aspec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ain function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city planning.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ity plann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引起各行业广泛关注。

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了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是指各实体要素对应代码坐标输入计算机当中。

属性数据比较规范,所以许多地理信息系统都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除文件管理功能外,属性数据库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户定义各类地物的属性数据结构。

2.3制图功能

GIS的核心是一个地理数据库。建立GIS首先是将地面上的实体图形数据和描述它的属性数据输出到数据库中并能编制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图件。

2.4空间数据库的管理

有效数据采集和编辑后,形成了地理数据集。对此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

2.5空间分析功能

通过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得出决策结论,是GIS的出发点和归宿。典型的空间分析有:

2.5.1拓扑和叠加

通过特征叠加实现检索、图形剪裁、模型分析等功能。将存在共同特点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文件进行叠置,根据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2.5.2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根据点、线、面的实体,自动创建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区多边形,它是GIS重要的和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

2.5.3 空间集合分析

是按照两个逻辑子集给定的条件来进行逻辑运算。

2.5.4地学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还提供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分析模块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根据每一模块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2.6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数字高程模型有三种主要的形式,包括格网DEM、不规则三角网(TIN),以及由两者混合组成的DEM。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应用

3.1资源管理及配置 (Resource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主要应用的领域包括农业、林业、矿藏等领域,解决各种资源分布、分级、统计、制图等问题。 解决更重能源及资源上的配置,保证资源合理和发挥最大效益。

3.2城市规划和管理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空间规划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深远意义。主要是解决城市资源配置等诸多问题。

3.3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可以解决例如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员撤离路线、并配备相应的运输和保障设施等问题。

3.4地学研究与应用 (Application in GeoScience)

对地形地貌分析、流域分析、土地利用研究、经济地理研究、空间决策支持、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制图显示等都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完成。

3.4商业与市场 (Business and Marketing)

商业设施的建立充分考虑其市场潜力及诸多商业问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库功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5分布式地理信息应用 (Distribu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机遇网络时代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地理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3.6城市规划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辅助设计、进行城市管理的辅助决策、规划控制等工作。

3.7国土及地籍管理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adastral Applicaiton)

GIS利用现有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的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包括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地籍权属关系变化、地块轮廓的变化、等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GIS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

3.8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实现对区域生态规划、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削减分配的决策支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环境保护等设施的管理、环境规划等。

3.9基础设施管理 (Facilities Management)

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础设施(电信、自来水、道路交通、天然气管线、排污设施、 电力设施等)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且这些设施明显具有地理参照特征,无论是进行管理、统计、汇总都可以借助GIS完成,而且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3.10选址分析 (Site Selecting Analysis)

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有所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市场的发展潜力、交通是否便利的条件、地貌地形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选择最佳位置,这也是GIS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充分体现了GIS的对空间的分析功能。

3.11网络分析 (Network System Analysis)

通过建立交通网络、地下管线网络等的计算机模型,使用GIS来研究交通流量、进行交通规则、处理地下管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3.12可视化应用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以数字地形模型为基础,可以建立一定区域区域等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多角度浏览。

结束语

GIS系统以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功能,为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并演绎出丰富多彩的系统应用冠能,满足用户的广泛需求。

参考文献:

[1]宋小冬.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调查;第一印象

为了解学生对第一印象的看法,我们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我们发出了200份问卷,涉及初二、初三、高一、高二,收回191份,基本上能够反映学生意见,其余还和部分高三、初一的同学进行个别交谈,回答基本符合下列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85%,高中91%的学生觉得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初中和高中都有50%多一点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他喜欢这一门课并且会影响他的学习态度;初中62%,高中70%的学生会对老师的第一印象做一个综合考评,而没有几个学生会太在意老师的外表。作为老师,长得帅或美,是天生的条件,重要的是你的课,你的综合表现。一般在3~4节课以后,初中有56%,高中有70%的学生会做出喜欢或不喜欢一门课的决定。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的第一印象要经过3~4节课才能基本形成,而不是通常说的第一节课,教师的第一印象影响了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教师任教学科、班级管理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更在意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高中的老师比初中的老师要更加重视前3~4节课。那么,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利用这一点来树立自己的第一印象呢?下面谈谈自己两年来的一些做法。

一、上好前三节课

教师的自身形象、教态、语言、教风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对其威信的树立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教师的第一印象是好的,学生眼中的教师形象是认真、负责的,教师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定的威信,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如果结果不理想,学生就会很失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慎重对待前三节课,尽量使学生在听课时感到生动形象、新颖好奇,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这节课是有意思的,能学到东西。我们形成了以下模式:

第一节,结合学前教育讲教学要求、作业要求、纪律要求及这一年中出现的问题要如何避免,利用心理学知识介绍高中学习的方法,对前沿技术进行介绍。

第二节,视频教育。播放两个最新技术短片,告诉学生什么叫幸福,什么叫人的极限。

第三节,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包括信息及特征。

通过前三节课,学生知道老师的要求,哪些是必须要做到的。这个老师是严格的、有水平的,老师是能够关注到我的,不能混他的课。另外,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技术,认识到原来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如此高度,从而触动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通过播放励志短片,学生明白我们是多么幸福,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坐在这里必须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通过一节课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明白这一门功课对他一生都有重要影响,从而激发他的好奇心。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坚持一段时间。

二、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应当达到一定程度,对学生的问题要能够引导他去解决。要让他觉得这个老师水平很高。表现出的专业性,让他心里服气。适当时候,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平,如自己的作品、程序等。这些措施让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别样的感受,从而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三、上课之前,尽量熟悉学生的情况

一上课能随意叫出学生的名字,说出他的特长,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震撼。他会觉得这个老师厉害。另外,他会觉得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具有亲和力、能够胜任的老师。

四、理好课堂上出现的第一次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不做作业,有的上课玩手机,有的会在课堂上打闹,尤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坐下去,以为老师看不见,各种情况都有。出现情况时,教师要抓住典型,树立严师加良友的形象,既要能镇得住学生,又要对学生亲切。

这样,一个健康、井然有序的课堂基本产生了。我不敢说有多好,至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会有太大麻烦,不会上不下去课。就我的经验来说,对于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利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教学是有帮助的,它能帮助我们展示良好的自我形象,更好地了解学生需要,帮助我们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3S”技术;规划管理 应用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城乡规划”说到底就是对城乡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以满足城乡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城乡的发展又是动态的、四维的,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对规划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地数据和信息,是当今城乡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由于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综合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其数据具有良好的现势性和动态性,因此在规划的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中逐步的应用起来。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国土规划需求和推动下产生的,并从此在城乡规划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创造条件。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科学的城乡规划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得到了综合或集成使用,“3S”这三种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必将为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地技术支持,必将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动态管控平台,为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保障。

1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以及应用特点

地理信息技术又称“3S”技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撑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对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 、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结果。遥感(简称RS)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物体、区域或者现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取调查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应用的一门技术。遥感技术利用了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即“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所以遥感也可以说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以及物体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确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经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以便解决复杂的管理或规划问题。

“3G”技术在规划资源的管理中的应用过程,由单一向综合集成发展。遥感技术向高分辨发展,影像的解译由目视――人工交换式――半自动或自动提取信息发展,网络化发展等等,促使规划管理从定性向定量拓展,从静态向动态拓展,从规划单一课题研究向日常管理拓展,从部门走向社会,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

2地理信息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3G”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不论是单一方式还是综合、集成应用方式,已经充分地渗透到规划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2.1基于“3G”技术的规划编制

常规办法是利用遥感技术直接或间接进行野外资料收集、调绘,在将调绘的成果进行内业数字化编辑后导入GIS中或直接在GIS软件平台上数字化到入库;非常规的方法是直接携带计算机到调绘现场,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参照,以GPS为数据源,以GIS为软件平台直接绘出图斑,标注属性,直接完成规划资料调查。与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2.2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对控规编制的完善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建设用地出让或划拨的依据。以往规划用CAD绘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不能互动,一旦改动,需要重复性操作,增加了工作量。如果以GIS为平台,将部分CAD数据转换成GIS格式,借助GIS计算建筑基底面积,再进一步对现状做统计分析,利用GIS,快速建立三维模型,供规划人员参考。为适应城市的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动态的“控规”调整平台,借助GI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规划部门对规划条件进行评估,实现控规方案的最优化。

建设用地评价是大型规划项目或城市总体规划的规范性业务,主要是确定哪些土地适合城乡建设,或者在空间上进一步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宜建设区。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不仅拓展单一评价方式,还可以拓展不同用途的土地适宜性分析,不同用途的土地分配,不同建设时限的评价、分类,甚至现有用途的调整、旧区在开发的政策分析等。

交通规划中对交通出行的调查也可以使用遥感技术完成。另外对建筑质量、绿化覆盖、生态环境以及建立动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平台、城乡建设状态监测等领域均可发挥作用。

2.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和配置有限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各类用地的主要依据。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最终目的是以GIS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使用可视化技术,在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业务流程,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改、实施的自动化管理,结束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基本上靠人工管理的存储效率低下、信息形式单一、难以保存质量等问题,为城乡规划的动态实施和成果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手段。

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成果的完善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相互间的渗透,城乡规划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形成多种形式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集成化技术系统,为科学研究城乡规划、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政府日常管理城乡规划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保证。

(1)“3G”集成技术的完善推动规划管理的实时性。目前在城市规划中“3G”技术的使用还只是单一或综合利用阶段,一旦真正实现城乡规划与“3G”技术整体的集成,即有机的结合、在线的链接、实时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那么规划科目的现状调查、变化和动态监测布局会得到实时更新。

(2)遥感技术向“三高”发展。即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将革新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动态监测的方法,在城乡规划方面开拓更大尺度上的应用领域。随着有感分类技术的提高,对地物的自动化识别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减少外业和目视解译的工作量。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进一步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时态GIS的应用可动态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全部业务以及现状、过程、历史图形属性拓扑信息。实现对城乡规划调查、分析、编制、审批、发证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做到对每个规划建设的项目简析动态实时跟踪管理,有利于为是领导提供科学的规划决策。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作用

中图分类号:O343.2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城市与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需要强有力的对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控,对人口密度的疏导,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对各行各业的结构调整,对交通状况的改善以及对环境质量的保证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急需解决,这就必须要改进和提高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法。数字城市的出现就是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够服务于城市居民,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建立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现实中的城市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地域系统,其中建筑物、市政工程设施以及承载他们的载体即城市土地都是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城市实体所处不同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所具有的相应的属性是城市实体的重要性状。城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不变的,但是它们的属性值是按照使用和管理的需要选用的,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将城市的对象用点、线、面、体等几何对象表示,构成数字地图,然后将集合对象的属性与现实中城市实体的属性相关联,就完成了对城市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的模拟,也就是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的数字城市。

三维地理信息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空间信息。三维数字城市的建立可以全方位、立体、直观的将城市的各种场景等信息真实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从而形成一个真实的、直观的虚拟场景。由于城市规划的一些具体要求,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一直是城市规划所使用的重要手段,用于建立真实的城市三维模型,构建虚拟的城市场景。

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问题

数字城市的建设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建设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且我国的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并不十分成熟,在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以下几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信息化、数字化的水平较低,地区的基本信息等还未实现数字化,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也还没有发展起来,这对于数字城市的整体建设不利,应该先致力于这些地区的城市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建设,这也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本要求,才能为日后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保障。

第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较慢,并且较为复杂。为确保数字城市的顺利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才能方便于工作人员的信息查询工作,这也为数字城市的建设、规划起到指导的作用。

第三,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存在的问题。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原有的数据库系统已经不适合于现如今的数字城市的建设。这就需要在对过去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维护,将原有的有用的数据完整、安全的转移到新的系统中,并转换成新系统所规定的数据类型,与新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想要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利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维护是很重要的。

第四,现如今阻碍数字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多的在于数据政策。我国的数据政策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要改变“资源割据,信息孤岛”的现状,需要对数据政策进行彻底的改革,使得数据能够正确的快速的发展,才能够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等信息,为数字城市的建立提供基础。

三、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三维地理信息技术

数字城市的建设根本上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和工作的交流方式,调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功能多样,结构复杂。它的建立需要各种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得以实现,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有遥感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城市的综合功能GIS技术、网络宽带等。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同样具有基本的空间数据处理的功能,比如数据的获取、组织、操纵、分析等功能。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展示更加直观。三维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字城市建设中,可以更加直观的将城市场景模拟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度空间分析的功能更为强大。空间信息分析的过程通常比较复杂、抽象,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可以完成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还能够完成一些高级的空间分析功能,比如日照分析、地址分析等。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城市的建立更加方便,功能更加多样。

四、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运用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分别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在城市的区域规划中,需要对城市的人口、资源的分布,对城镇的布局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充分考虑该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等条件,这就需要用到三维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使得城市规划更为合理。而且城市的规划管理是与城市的地理空间数据密不可分的,它需要对规划图进行反复的操作,这也需要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另外,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许可,它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数据管理方法。因此将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应用到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去,是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方面,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设施功能的虚拟实现中的运用。城市设施的功能除了要为居民提供水、电、气等能量、物质资源之外,还需要提供文化、娱乐等非物质资源。将城市设施的有关功能属性与虚拟对象进行关联,形成一个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信息平台,可用于对城市灾害的应急指挥、公安信息系统、城市的规划管理等提供资料。而且,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功能,可以使得各行各业的人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和社会事业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教育、保健、医疗服务等功能推动服务行业的改革。

结语: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它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现如今的数字城市建设中,由于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成果无法达到数字城市建设的要求。因此在日后的数字城市建设中,需要制定规范的符合实际的数字城市发展规划,充分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也应在数字城市建设的指导、促进下,不断深入发展,为数字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军,李永树.基于IMAGIS的数字小区建模探讨[J]. 四川测绘. 2005(04)

[2] 王昌翰,李响.二维GIS与三维仿真结合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城市勘测.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