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教育概念

创新教育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教育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教育概念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 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 改进 加强 创新

教师的责任就是提供形成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倾向和问题,与创新教育有一定的差距。

一、教育思想和理念有待改进

1、注重成才,忽视个性。现实中,教师大多忽视学生个性,而追求培养、塑造学校和家长要求下的学生,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一味地追求大一统的教育目标。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新。

2、强调统一性、一致性,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包括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前者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假设,形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只强调知识的统一化和结论的一致性,促进了学生聚合性思维的养成,而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习过程是被动接受和重复记忆。教师强迫学生去背“标准答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被动接受和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氛围,使学生养成了惰性思维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

4、教育评价方法陈旧。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去看是否“爱创新”,有没有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和创新

1、备课只是出版教案的“再版”,或是没有内容的几根干筋。教学目的就是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只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灌输,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的。只备教科书,不备学生。

2、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占据课堂的仍然是讲授法,仍然是灌输知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作业与批改图方便,不求实效。例如语文中的阅读综合能力训练及写作训练很少出现,教师往往通过让学生机械地抄写来强化记忆,这就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4、活动课匮乏。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开展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从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和创新

1、教师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思维观念老化,满足于做经验型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是重教学,轻教研。

2、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研组没有活动计划,没有活动内容安排;有的活动次数少;有的缺少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有的名存实亡,一学期就是听听“研究课”,搞搞论文评选;有的干脆是为应付检查而活动。

3、教研活动有名无实。很多的教研活动是有计划无落实,教师缺少教学新信息。教研根本没有“研”的气氛,仅限于读读教研文章,根本起不到教研指导教学的作用。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改革理念转向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越来越明显,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连创新高,这也进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不仅和我国落后的教育制度有关,也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相关。面对如此困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帮助他们合理充分地实现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人力资源的教学主要是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而对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求则关注不足,因此,如何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理念,从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值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师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理论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职业生涯是指与人们生命过程相应的职业活动过程[1]。其中,大学生处于学习并准备选择职业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的话,那么,对他们来说将会受益一生。因此,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实时更新案例

教师应该搜集社会中最新发生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相关的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让他们从中更好地认识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大学生所经历的主要是学校生活,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缺乏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因为这些因素与职业选择息息相关。这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

3.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特有的行业背景和职业特点之外,教师还要充分掌握与就业有关的政策,尤其是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政策,例如:各个层次的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大学生村官招聘和社区工作者招聘等。通过介绍这些政策,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动机,还能够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练兵场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培养主要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如今,大学生的实践课程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和实践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不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期望过高或是缺乏自信,最终导致他们的就业越来越困难。

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就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为的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获得一定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手段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却很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与此同时,这些教学手段主要是模拟形式的,它们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锻炼,进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才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的关键。此外,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还要让大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自己保护的能力。

1.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让他们亲自去企业、人才市场或者招聘会进行现场观察或访谈,了解最新的就业情况和信息。通过实地调查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与此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实地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例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抽样法等,这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开设法律讲堂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在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维护自身权力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除了要讲述相关的法律知识之外,还可以采用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该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加强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终生“导师”

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结束的整个过程。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施恩对职业生涯的划分,一个人要到30岁左右才能真正确立个人的职业方向。因此,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第一份职业可能不理想,但是,他们依然可以继续学习和重新选择合适的职业。最为重要的是,要不断积累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经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直至找到比较理想的职业,然后,在此道路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理想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自己人生中每个阶段的目标,并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知识,进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自己在职业生涯当中所遇到的现实困难。

众所周知,职业活动方式主要有自由职业者和职位工作者两种[1]。同样,大学生的就业路径也分为两种,除了进入企事业单位成为员工之外,还可以自主创业。面对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新选择。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知识和高学历的群体,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的完善程度不断增强,年轻人要想涉足更是难上加难,不仅如此,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往往急于求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困难。

为了更好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师需要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专题,主要讲述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和各级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出台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对于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这能够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第二,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活动和内容,例如:挑战杯、创业大赛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组织团队,并进行构思和设计项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积累自主创业方面的经验,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进而为将来的自主创业活动做准备。第三,社会中各个领域的有利商机。教师通过搜集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向大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创业方向。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上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而有目的性的选择创业方向。第四,如何增强创业自信心。现在,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概率不到两成,这和他们的经验、阅历和个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讲授成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提高他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增强他们的创业自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向他们介绍其他更为适合的创业途径,为他们提供新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四、结论

随着现代管理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出来。要想充分发挥该课程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就要转变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企业需求为目的的授课方法,重点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求和特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来进行改革,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练兵场和终生“导师”,它的重要性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之中。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的目的,该课程的教学除了采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其他教学领域中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借鉴过来加以改进和运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还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社会信息。也就是说,只有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发展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优陪工程”课程――《管理学》

参考文献:

[1]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203-204.

[2]张航,迟妍,徐珂.情境学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9):81-84.

[3]魏清沂.模拟法庭及其教学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03-106.

作者简介: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第4篇

出于应试教育需要,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大多以填鸭式教育为主,授课时强调大量知识的灌输,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典型的“单主体”模式,即:在课堂中,老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元素之一,并不具备主体地位。

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所在,语文教学不应遵循固有的模式,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同时。应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教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为主要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观念,并在此指导下优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因素,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的改革都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解读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以学生为本”需要教师真正从思想上、从认识上进行转变和调整,而不仅仅是“装装样子”、“做做门面”,应真正地理解和认识到,学生乃教学之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感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以此为基础,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感触,还要求教师拥有敏锐的双眼,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独特想法和观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新奇想法,绝不断然地否定或给予消极的评价。总之,坚持“以学生为本”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真正入眼、入脑、入心,并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体现。

第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构建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人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能让人“不扶自直”,坏的环境却也有着“近墨者黑”的负面影响。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教学环境也是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往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高效掌握知识,而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则会给学生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痛苦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创设活跃轻松的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锋与争鸣,本着“赏识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同时,在新课导入环节,多动脑筋,利用教学挂图和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激活课堂气氛。在授课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以和蔼可亲的姿态走近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通过引导式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并在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现代社会并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式学习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自发结成小组学习团队,课上共同讨论,课下一起学习,教师在节假日或寒暑假时还可布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交流、学习。并在互助合作之中完成指定的任务。这种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起优良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通过在小组交流中发表自我观点展现出个性和价值。合作式学习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常言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缺乏“质疑精神”,这样的品质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后期发展和进步的,而合作式学习方法则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有助于学生课堂交流讨论的圆桌式教学,老师在新课导入或其他环节,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讨论空间或存在疑问的命题,号召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的方式证实或证伪,在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且经过这种学习方式的磨炼,学生也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建构起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进步,这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利而无弊。

创新教育概念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3.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同步发展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笔者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4.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蒋乾杰.小学美术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07,(9).

[2]杨春辉.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