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农业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沐川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005年沐川县实施整体推进,成为首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2006年,沐川世众金银花有限公司开发的金银花茶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定有机基地面积200hm2;2007年由沐川云雾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罐头苦笋和鲜苦笋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定有机基地面积400hm2;2009年由沐川高峰寺果园申报的绿色食品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800hm2;2010年,沐川县益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有机食品猕猴桃、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和沐川县一芽香茶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有机绿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截至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基地达980hm2,有机食品基地达1006.67hm2,“三品”认证产品3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产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建设,推动了生态农业发展,使沐川有机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十多年以来,沐川县有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沐川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对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投入资金短缺;二是农业生产者的现代农业生产观念不强,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较弱;三是有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程度不高,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较小,生产结构比较单一,龙头企业较少;四是农业生产工序多、监控程序多,管理难度较大;五是检测、监测手段落后,还不适应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加之费用较高,使得监管成本增加;六是有机农业产品市场不健全。有机农业产品市场总体份额很小,加上严格的环境条件限制,有机农业的生产规模难以扩张。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有机农业产品市场更不健全。目前尚无受政府或法律有效保护的专门市场,有机无机农产品混合经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是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
沐川发展有机农业面临的机遇
发展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率,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发展有机农业是顺应国际市场发展,抓住新机遇的需要,是政府推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创造效益的需要。沐川发展有机农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地处盆周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优势;二是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县建设为发展有机农业创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山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多,有利于开发有机农产品;四是沐川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立体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成效,使得向有机农业转变成为可能;五是“三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获得了经验和技术,为有机农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沐川县在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最适生态原则,经四川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省农科院分析测试中心先后对全县基地进行3个批次抽样检测,抽取土样和水样100余个,对砷、铅、镉等需检测的项目进行检测,符合国家有机产地环境标准条件。
沐川县发展有机农业的思考
制定发展规划。规划应结合山区农业生产实际,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规划,科学规划,确立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在区域范围上,以原生态区域为基础,抓好种植适宜区规划建设,突出集中区和规模建设;在产品上,以山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发展重点,分期分批建设,在抓好已获有机产品认证管理的基础上,将建设特色产业规范标准、生产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企业,特别是已获得无公害、绿色或地理标志产品的且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符合有机生产条件的企业,作为有机农业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展开有机标准生产建设和有机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有机农业生产规划区,要在全面实施有机生产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有机农业全面科学发展。确立发展模式。应实行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合组织等,以企业为龙头,采取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农工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高效的产业化经营运作机制。
1.1有机农业概念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5]。1.2有机农产品概念有机农产品是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法规生产的纯天然、无污染、有益健康的优质安全食品,由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式生产和加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物质[6],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等。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有机食品所涵盖的范围逐渐扩大。1.3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相关性有机农产品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有机农业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心食品安全问题,有机农业不光是在发达国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即使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业也正在悄然发展。目前正值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有机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已经具备开发有机农业很多有利条件。
2“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2.1食品安全的需要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2.2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以打造环保品牌,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目前国内其他烟叶生产区生产烟叶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农药的持续使用增加了病虫的抗性,破坏了原有生态链条,且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学肥料而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极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2.3“清江源”品牌提升的需要有利提升“清江源”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园区主打农产品在国内和地方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2.4提高园区当地收入的需要有利于增加园区就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有机农业食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比普遍产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五倍以上。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园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的品种和布局“清江源”有机农业烟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示范区海拔900-1300公尺的4000亩烟叶生产基地,主产以烤烟和白肋烟为主,生产基地辐射涵盖全州烟叶生产基地单元,覆盖面积30万亩。有机烟叶生产严格执行州(局)公司烟叶生产标准化方案,主要遵循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施用生物有机肥并减少无机肥料施用、严控除草剂、杀虫剂等有害环境的农药、采用天敌或物理方法(黄板、黑光灯)防治害虫。“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其他品类如有机食用菌(香菇)、芫荽、白菜、洋芋、玉米、有机豆类等生产已经取得国家认证的有机(转换)ISO22000:2005和Haccp品牌认证,认证面积总计360亩,对各个品类的生产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和规范,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部分贴牌的有机蔬菜已经可以供应周边超市。3.2“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3.2.1“公司+合作社+农户”是目前园区有机生产主要组织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在园区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但具体的组织管理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其他地区相比,园区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决定了其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由于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就成为有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因而,由公司进行有机农业方案制定,合作社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与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完整性和可靠性。3.2.2“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种具体模式(1)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简称公司化订单式,该种方式适用于多年生经济作物或本地试种新品种等。(2)公司通过合作社和农户打交道,按照高于市场价格回收产品,简称合作社式,该种方式适用于农民熟悉的蔬菜品类的生产。(3)公司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吸收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简称反租倒包式,该种方式适用于有机烟叶生产。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兼顾公司和农民的利益,使有机生产管理规范化,确保有机产品质量,是园区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3.3“清江源”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3.1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3.3.2园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加上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销售成本更高,致使周边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样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同时存在生产不足和产品过剩的问题,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产业的机遇与对策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指出:“重视提高烟叶安全性水平,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加强烟叶产地环境研究控制,规范农药使用,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建立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发展烟区生态农业”。从源头上抓好原料生产,为卷烟提供非常可靠的原料保证,已成为领导重点关注的焦点。尤其在“532”、“461”品牌规划落实中,需要可靠的烟叶来做保证,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出安全的产品质量,才能把烟草品牌做大做强。4.1大力发展“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产业的机遇4.1.1有机烟叶充实“清江源”烟叶品牌内涵国内有机产品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资料显示,国内知名烟叶品牌如“清江源”、“金神农”、“凉山清甜香烤烟”、“丽江特色优质烟叶”竞争已初步定型,国内烟叶市场格局已三分天下;同时一部分成熟的烟叶生产基地已在悄然实践“有机烟叶”的新概念,如“丽江特色优质烟叶”“、红塔玉溪庄园”、和Sunel公司在土耳其种植有机香料烟。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环保优先、最贴近自然的由有机农业打造的纯天然烟叶成为“清江源”有机生态烟叶的重要内涵。4.1.2示范园区有机农产品与“清江源”品牌的环保效应相得益彰作为“清江源”科技园区次要农产品出现的有机豆类、蔬菜、食用菌等取得国家食品安全认证或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清江源”园区生产的标注有SO22000:2005或Haccp等农产品市场将受到市场青睐。4.1.3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要求园区发展有机农业人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对有机农业日益重视。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农产品消费。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编制了园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奠定了园区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4.2“清江源”科技园区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对策4.2.1以提高公众认知度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工业企业为创建平台,全面推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强力充实“清江源”有机烟叶的内涵,是提升科技园区烟叶乃至大农业生产体系品牌效应的关键措施。4.2.2依靠现代技术进步实施园区有机农业在烟叶生产上必须遵循恩施州公司颁布的强制执行的标准化生产法规,大力实施诸如标准化烟叶育苗技术体系,烟叶大田病虫防治使用生物与物理防治手段如黄板、人工驱虫、黑光灯灭蛾、生物性诱激素、天敌灭蚜等先进技术,使用减少土地危害的化学肥料、使用生物有机肥。强调精耕细作、用养结合、秸秆还田、保持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有机农业的精髓,同时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的进行新的运作。4.2.3依托科研部门和工业企业共同开发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有机农业生产面临着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因此需要依托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依托科研部门的专门资源,特别是需要与工业企业联手开发,成立相应的有机农业生产创建平台,从生物技术、生产资料研究、开发咨询重点研究,使园区有机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持续提高。4.2.4横向开发有机农业品类,拓展示范区品牌效应围绕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建设的开展,以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蔬菜、豆类、瓜果等生产逐步满足园区及周边市场的需求,夯实“清江源”品牌内涵,拓展科技园区有机农业品牌效应。要全方位的进行各品类蔬菜、瓜果、食用菌的有机认证,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以科技园区的有机农产品提升园区的环境意识,提升产品的横向品牌效应。
5“清江源”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2014年1月22日,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汇聚汉中市,就如何加快汉中有机产业发展进行研讨。本刊撷取与会专家和领导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张伟(陕西省原副省长):首先汉中要坚持改革方向,进行机制体制深度改革,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近年来汉中有机农业有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起步晚、规模经营小、竞争力弱,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及关联技术,农村基础设施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有机农业产品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建议从加大政策性引导与政府支持力度,科学制定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有机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保障体系,拓宽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的原则,坚持以龙头企业和协会投入为主体,上级扶持、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补充,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有机农业开发投入格局。
总之,汉中有机产业必须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必须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实现汉中有机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才会迎来有机产业的做大做强,才会凭借有机产业真正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来航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式是有章可循的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对农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推动有机产业发展,要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参照国家有机食品标准,修订完善各类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形成县、乡、基地三级监测体系。同时,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监控和质量可追溯。
健全有机产业服务体系
刘涛(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汉中有机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农业的技术措施作为保障。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层次的提升急需解决。同时,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产品的开发需要广泛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但目前汉中只有少量的技术服务机构。
必须有科技支撑
张建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必须有科技支撑,才能保证有机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应着力提供高效服务,按照抓工业的理念抓现代农业,成立园区管委会,负责协调推进园区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制度体系建设等。
推动高端市场开拓
张延寿(陕西省决咨委农业组组长):汉中要加快推动有机食品高端市场开拓,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贮存保鲜库及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企业到经济发达地区或较大城市设立店、专卖店或超市专柜。
加长有机农业产业链
文引学(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要在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大功夫;要不断完善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有机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加长有机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扩大市场份额。引进先进国家技术设备,使用有机化肥、有机农药,同时依托杨凌开发区,研发自己的有机生产资料。
加强有机生产基地创建
熊良虎(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加强有机生产基地创建,促进有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政府应该在农民培训、有机农产品生产合作社的建立、知名品牌的创建、认证与技术咨询等环节上给予必要的扶持,从而提高有机生产者的生产技术与抗风险能力。
汉中搞有机食品,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维护好有机农业体系,严禁使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激素、抗生素,严禁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品。对此,必须建立最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体系和监测体系;必须拥有最先进的检验手段和高素质的监测队伍;必须进行最广泛的有机知识科普教育、增强有机意识,严格操作规程,遵守规范。
尽快完善企业制度
1.1结合实际,重点发展
根据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所在地区“一县一业”规划和当地特色产业实际,着重发展中药材、刺五加、经济林、食用菌、水稻和杂粮这6个特色产业。
1.2结合特色,促进发展
结合产业发展特色,狠抓以龙胆草、短梗刺五加茶、单片黑木耳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各基地建设单位采取“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等营销方式,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并积极打造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有机农产品品牌,提高了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1.3结合标准,规范发展
一是结合《有机农业建设监督管理办法》《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准入管理办法(试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和《有机肥料使用技术指导意见》等要求,建立统一的标准生产档案;二是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手册等技术文件,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管理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为有机农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1.4结合市场,规模发展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准入制度,引导和鼓励各农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主体积极参与发展有机农业,初步建立有机农业市场化、投入多元化的机制;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有序推进保护区内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推行“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机农业;三是建立统一的生产档案制度,绘制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认真填写和保管。
1.5结合督导,推动发展
一是加强检验检测工作,确保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投入品(农药、化肥)使用情况;三是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督促指导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四是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1.6结合认证,加大宣传
对有机食品要做到有标生产、有标上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特色产品信息,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更好地发挥品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内发展有机农业的成效
2.1有机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已形成了中药材、短梗刺五加茶、食用菌、水稻、杂粮和经济林六大特色产业模式,完成栽种面积466.7hm2。
2.2市场化建设机制初步建立
发展企业均为工商部门注册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规范,相对集中连片,生产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在资金投入上实现了政府财政整合投入、企业经营投入、金融信贷投入和农民自筹投入等多元投入机制。
2.3农业生产初步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带动了保护区内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方向发展,“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更加突显东部山区特点,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2.4有机农业潜在效益初步显现
以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内某县为例,2014年发展有机农业2292.2hm2,纯收入达到2.613亿元,人均增收1045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
2.5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减少
调整了保护区内种植业结构,壮大了林业产业,提高了水源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加强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少了泥沙入库量,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28.6t,减少化肥施用量2860.0t。
3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内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
3.1进一步坚定治理决心
要进一步坚定治理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决心,把建设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各级政府的民生民心工程。
3.2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
根据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技术条件,有机农产品转换期长,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极高,其规模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市场培育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段,因此要适度发展有机农业。
3.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宣传和推介,提高社会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形成社会关心、支持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氛围,引导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
3.4进一步推进规范建设
一是实施发展有机农业主体资质审核制度,优先引入有实际经验、有较强事业心、有优势技术、有资金实力和农业产业项目的个人或组织参与,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采用动态淘汰办法,对统一度不高、管理粗放、质量安全措施不力、没有专门管理档案的基地予以淘汰。二是切实加强规范化发展,完善和落实各项生产技术和生产规程。三是继续推进基层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强化技术保障能力。
3.5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1.1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
一是采取稻草机械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多种方式,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利用稻草加工工艺,加大草编产业,使得稻草秸秆的综合利用达到100%。二是转变畜牧饲养方式,三是结合新能源建设项目,利用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发展沼气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
1.2“种-养-肥”循环产业链
打造“种植蔬菜-蔬菜加工下脚料养猪-猪粪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液残渣肥田”;“畜禽养殖-沼气-种植业肥料”循环利用产业链,达到生态农业循环,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1.3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肥-有机农业”循环利用产业链,大力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机肥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商品有机肥越来越成为“三品”生产基地的主要用肥。
1.4“秸秆-饲料-畜牧业”循环利用产业链
隆化县是肉牛养殖大县,年饲养量达到45万头以上,力争2020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每年增加饲料化设施50万立方米和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万吨的目标。把秸秆变成牛猪羊可以吃的饲料,让秸秆变成“草原”。
1.5“秸秆-食用菌-有机肥”产业链
“秸秆(木材锯末)-基料-食用菌-有机肥”循环利用产业链。农作物秸秆的碳氮含量丰富,是制作食用菌培养料的最佳原料。各类秸秆经切割、粉碎并配以一定比例的米糠、玉米粉、畜禽粪、石灰、过磷酸钙等辅料后,均可制作成各类食用菌的栽培原料生产食用菌,废弃的菌棒作为有机肥原材料,进行有机肥生产。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村民们既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又没有可利用的经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就连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同时,在目前的循环农业实践中,还缺乏对技术措施的系统研究,缺乏有效的服务体系,不管是循环技术还是信息服务,都严重缺失,这严重制约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2.2农民缺乏思想意识
没有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大多数农民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并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循环农业难以推广。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不强,循环经济理念尚未全面建立。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轻内涵,重增长、轻发展,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浪费资源、制造污染的现象随处可见,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
2.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因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目前,对农业建设的投人严重不足,关于农业财政、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较少。在农业循环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程项目急需大量投资,尤其是在农业循环建设初期,一方面需要启动的项目多、投资多。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3.1强化政府行为,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两型社会作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强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三是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四是转变工作作风,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2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整合涉农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多元投入,重点扶持循环农业试点,特别是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相结合的试点,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搞好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3.3建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机制,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稳定队伍,健全服务、完善机制、利益吸引等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三是要建章立制,制定规范性技术服务文件,进行规范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服务质量;四是要完善服务机制,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搭桥铺路。
3.4 研究探索模式,拓宽渠道,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建议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先从农业内部的小循环入手,逐步扩大到加工业、贸易业等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社会生产大循环,要认真探索工业等产业介入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的转变,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3.5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广与开发节约型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