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这种信息爆炸的现象不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对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课堂教学的手段、形式和目标都在发生变化。从十几年前开始普及的电子化教学,到现在的翻转教学理念,都是这种冲击的具体表现。时代的改变促使教育工作者必须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1-6]。本文以高等工科专业教学中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翻转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给出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为该课程的翻转教学尝试提供依据。
2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体系框架
翻转课堂是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它通过在网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家中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将课堂教学时间解放出来,通过课堂作业、讨论和答疑等新型课堂交互教学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这个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学生和学校的欢迎,被称为本世纪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教学变革,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该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其将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传授转换为学生自学,这样将教学过程的推动力由教师变为学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众多教学资源的制作和组织、仍然由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来完成,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是其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发展的关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并通过重新规划和设计课前、课内、课后的各种学习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萨尔曼·可汗等美国教育专家推出的微课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是一种在线提供时长5~15分钟的教学视频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网络教学方法[2-5]。与传统常规授课方法不同,微课的视频内容常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问题,因此视频时间很短,一般在学生知识接收的生理极限之内,更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开展自主学习使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最佳化。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在基础教育和一些技能教育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高等教育论文的专业课程中如何实施仍处于研究尝试中。
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翻转教学设计,首先要构建课程实施的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中教师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也要从面对面直接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借助微课等多媒体工具简介传授。首先,在课堂教学之前增加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环节;并且在网络上的微课教学资料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同,需要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便于学生认知和掌握课程的知识要点;在传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将被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答疑和评估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设计原则
由于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的新特点,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的设计原则。
微课内容短小化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设计上要遵循人们认知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人们的知识获取的持续时间一般在6~7分钟,超出这个时长,大脑接受信息的专注度和效率会迅速下降。因此,在知识点分解和微课视频制作时一定要注意时长的控制。
微课内容表达方式的多元化 微课视频的制作手段简单方便、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构架适合的教学场景,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易懂、生动形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教学资源内容更适合自主学习 在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把握学习进程。因此在教学资源制作时,必须要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些教学资源顺利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可以考虑组织课程组,由多个教师合作来完成教学资源的制作,使教学资源的教学风格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同时在教学资源中需增加学习过程的指导内容,便于指导学生顺利高效地按时完成自主学习。增加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内容,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成果,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
教师翻转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中的主导地位 在翻转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被弱化,但不等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手段需要随之改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指导内容的描述来引导教学,虽然手段间接化了,但责任更重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手段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加以及时的指导;并在课程结束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以便在下一节授课式改进教学形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实践仍应遵循教育和学习的一般规律 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教学的教学实践涉及教学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其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仍和传统教学一样,需要按照人们认知和学习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内容教授方式的匹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4 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前导课程涉及机械设计、电工学、检测技术、微机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高、专业知识面要求宽,学生需全面理解课程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应用,才能较好地达到课程学习要求。
传统教学以教师理论讲解相关知识点和设计分析方法,学生按要求在课后通过部分作业练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但由于涉及知识面较多,常常出现教师在黑板、PPT上讲授、演示,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虽然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要求,在目前课时量不断被压缩而授课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并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用传统的教法明显已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工作的重点从教师的讲授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教师从不断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通过不断研究教学的形式与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模式中课程的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的分解与学习进度规划 教师在课程教学资源制作之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学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机械结构、检测系统、数字控制器、接口技术、驱动技术等知识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分解就需要在此基础上细化知识点,并注意与其相关前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其次,制定各知识点教学微课表达手段和制作方案,比如:新型机械结构的介绍用三维动画,能够更好地展示其工作原理与性能;电路分析则需要将工作原理动画与性能公式推导相结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设计计算的本质。最后,拟定学生的学习进度指导书,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评估点,安排检测评估的方式与时间。
教学资源的制作与 根据课程设计得到的全部知识点,组织任课教师搜集教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整理和完善。目前网络上的专业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降低教学成本;但这些教学资源往往是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课程,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课程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才能使用。同时要想增强教学效果,适应微课教学的需要,还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接受的习惯和爱好,自行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内容。
将制作好的机电一体化全部知识点微课视频、部分知识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学习进度指导书和机电一体化课程练习题、自测试题等教学资料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的管理功能控制教学资料的与访问权限,进行教学进度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完成学生工作页上相关引导问题及学习笔记,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该平台上讨论问题,分享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重点不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是用来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答疑、讨论和检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引导,并通过课堂或网络的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将从网络交流中收集到的学生反馈问题进行集中性解答,并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或者在课前布置课堂讨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锻炼学生活用知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协助并适时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领会课程知识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的学时安排也应有所变化,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可以将部分课时削减,以自习课的形式交由学生自主安排;同时注意在课程初期应适当安排课堂教学学时,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掌握足够的课程知识点,又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知识领域设置里程碑式的课程节点,通过课堂检测和讲评进行阶段性学习进度和效果的检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进度的把握。
课外的交流与测试 由于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因此要保证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通过课堂教学进度的把握来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成。虽然课堂教学节点的测试检查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但是课外的引导、讨论、交流与检测分析仍然非常重要。因此,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是课外教学跟踪和教学研究改进的基础。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针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向教师进行询问,这样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有利于教师归纳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从而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进提供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线上表现和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5 总结
通过基于微课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翻转教学方法的研究,发现以微课来贯穿整门课程的翻转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采用移动互联设备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将教师从繁重、重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效果。这样必将推动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进展,提高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深度和效率,对于新环境下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应用;教学方法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人们创造了新的生活,并推动大众走向了微时代。智能化技术铺天盖地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中职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微课程逐渐走进了中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微课程的内涵
微课程指的就是微型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的软件。这种教学模式专门针对培训和教学等活动,对学习者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要求能够进行满足,并给学习者提供出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在线的教学服务。微课程由音乐、文字与视频三大部分构成,能够为学生提供动听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以及直观视频演示,这对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了一定的震撼,进而会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全力投入到学习与探究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一定会成为中职教学手段的一大主流,在中职教育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三、微课程的特征分析
第一,精准短小。微课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非常短,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教学内容是无限的。微课程用最小却非常精致的教学片段打动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高效的知识。第二,主题鲜明。由于微课程篇幅短小的特质,使其一定要直奔主题。通常是一节课对应一个主题的模式,往往从小的切入点进行切入,揭示更加深层的道理,达到激发学生和启迪学生的目的。第三,依托于信息系统。微课程是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开始发展起来的,其运行过程中一定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持,如QQ、微信、微博等形式向学生呈现。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便捷的方式获得知识,拥有一个全新的收获。第四,富于趣味性。微课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向学生进行丰富、灵活的图片和影像等等方面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等方面有具体形象的感受,使能够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自觉投入学习当中[1]。第五,方便灵活。因为微课程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因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获得了充分的便利。在此条件下,学生可以随时获取课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正因为微课程的方便灵活,使其大受学生的欢迎。
四、微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微课课件的制作。如何制作课件是微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课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一定要对课件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对知识点进行合理划分,使知识点与微课片段对应,再将这些微课程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进行学习并实现对知识与技巧的掌握,改变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增添乐趣。第二,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角。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作为核心,[2]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划者和引导者,负责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实际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使其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当中,如:参与微课课件的制作,可以利用自己的微课课件进行演讲,并与同学进行课件分享等等,学生参与微课的制作,不仅能够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加强,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第三,科学规划、合理运用。只有科学合理地在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微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种微课备用的文件,每一种都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目标,使其各自完成不一样的教学任务。其中一种最重要的备用文件有一定的预习作用,一般是针对上节课的内容和学过知识进行复习,用在课堂开始前的热身环节,其中有大量的已学知识的微课件,为每天学生课前回顾和热身做好准备,唤醒学生的记忆,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3]。第四,课后辅助,灵活运用。微课所具有的短小、灵活、方便等特点,使其运用也非常机动灵活,所以微课不应只局限在课内课堂,也要在课外得到应用。而中职学生在课外没有大量精力与和时间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课后他们更多的是用手机、微信与QQ进行放松,而微课能够把这些技术平台作为载体,依托微信、QQ等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展示,这为中职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对微信平台、QQ平台进行充分利用。用新颖独特且具有一定娱乐性的方式给学生制作微课的预习课件并发送给他们,让学生在刷微博和微信的同时就能对微课程课件进行浏览,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方面的限制,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都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微课;饲料添加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02-02
饲料添加剂学是动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基础课程[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2,3]。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每学年将近有200人参与该课程的学习。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点多、更新快和内容抽象等特点。然而,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模式下,未能将情景再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很难切实掌握课程内容。因此,有必要改进当前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如微课等,引入多样化授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饲料添加剂学中有些知识点比如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理论性较强,而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又较为抽象,这已成为该门课程授课的难点。虽然,授课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大量改进和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过程中缺乏实景再现。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讲授,为避免抽象模糊、不易理解的状况,需借助真情实景,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但目前饲料添加剂学课程讲授主要采用教师讲台授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忽视情境再现[4]。因此,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沉沉,一知半解。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也较为晦涩难懂,单纯书面式的讲授,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模式单一。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以讲授为主,每堂课的时间都在45min左右。有研究表明[5],多数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30min,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点,学生更是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疑问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上课瞌睡,影响了授课质量。
3.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也不利于自主学习。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能力不同、基础知识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授课很难面面俱到。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而课下也没有较好的教学资源供他们自主学习,不利于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二、微课的特点及其在课程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微课程教学模式正逐渐突现。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微视频记录着教师课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是开展精彩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微课主要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习题等内容,时间一般常为5~10min,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6]。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微课可支持移动式和个性化等不同学习方式。微课嵌入式教学具有的优势:
1.微课灵活多样,情境真实生动。借助现在教育教学技术,微课以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在其中补充一些辅助资源,形成真实、生动的情境和作用过程,有助于对抽象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的深入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的记忆[7]。通过微视频,可以将某些生产流程在课堂上呈现。比如饲料预混料的生产,可以通过一段预混料生产车间的生产流程动画或视频,再现真实场景,同时生产一线工人辅助讲解,真实生动。
2.微课短小精悍。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min,主要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点睛之笔。微课嵌入传统课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虽然微课不是课程的主题,只充当辅助教学方法,但其更利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加深印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微课更具有针对性。微课内容主要对某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或实验开展深入讲解。在制作微课视频时,不需要面面俱到,更有针对性。学生也可以自己下载微课,自我学习某个知识点,便于自我学习、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微课嵌入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建议
将微课程嵌入《饲料添加剂学》教学活动中,增加了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实施建议如下:
1.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微视频的制作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单个教师很难完成这些工作。无论是访谈式视频录制,还是生产一线流程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剪辑过程。根据微课制作和教学的需要,应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反馈较好的教学团队,组织大家查找资料、录制微课,通过团队合作不断优化微课内容,从而保证微课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录制生产一线情境,增强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对于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制和加工工艺等部分,单纯讲解书面知识,叙述操作步骤,不利于学生理解。在征集学生意见和团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入预混料生产一线车间,录制相关视频、剪辑制作微课程并在课堂适时推送,将生产一线场景带入课堂,更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加工工艺流程,加深学生的认识度。
3.针对难点重点问题,尝试访谈式教学。微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嵌入,目的是让学生爱学习、愿意学习,能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知识。通过微课程的引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可借鉴电视或广播访谈节目的一些做法,尝试不同2―3名老师间或请教学名师针对某一个重点或者难点问题对话聊天,把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和举例说明。这种方式如同看电视一样,方式灵活,有一定的现场互动效果。避免过去单个老师长时间讲述的弊端,让学生换一种思维去接受知识,避免枯燥无味,调节了课堂氛围。
4.建立网络平台,便于学生获取微课资源。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材料,并请学生提意见不断修改和优化微课材料。之后,通过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将优化后的微课资源存放在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课下自主学习和复习,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之一。微课构建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针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对抽象内容情景再现,形成了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微课引入课堂,改变着以往主要以单个教师在讲台利用“粉笔+黑板+PPT”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利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微课嵌入式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当今和未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代文,.饲料添加剂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王佳丽,史东辉.《饲料添加剂》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6(8).
[3]周根来,殷洁鑫,陈明,等.高职高专饲料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1(6).
[4]曹阳春,姚军虎,杨小军.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
[5]陆仁强.基于微课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关键词:慕课模式 微视频制作 原则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4-02
2012年被称为“慕课年”,全球学术界形成了一股“慕课旋风”。从2012年至今,世界顶级排名的高校都开发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大慕课巨头,即斯坦福教授创办的课程时代、哈佛和麻省理工创办的edx、前任斯坦福教授创办的在线大学。三大网站所涵盖的丰富资源已超出人们对课程边界的认知度,因此国内不少知名学府也参与到这场“慕课风暴”中。
一、如何理解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是英文MOOC的翻译,其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它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人将慕课等同于传统的网络课堂,这是对慕课教学认识上存在误差。如何正确理解慕课与传统网络教学的不同呢?
第一,教学内容计划性。慕课是以网络为媒介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开课之初要求其课程做得更加细致化,将课程每阶段所达到的进度、侧重点、难点列出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计划。
第二,教学视频专业化。慕课的视频制作是由资源丰富的教授一起开发创作的,每一项课程设置必须具备专业化特质,并不是传统课程教学或会议的录制,它强调专业化的视频制作和录制。
第三,教学视频分段化。调查表明,人们观看视频在最初的10分钟内注意力相对集中,因此慕课教学视频多以10分钟的微视频为主。为测试学生的观看效果,视频会镶嵌回顾性测试,回答会方可观看新视频。
第四,教学形式多样化。慕课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作业区和交流区,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此外,慕课也会组织线下交流会和讨论会,丰富整个教学内容,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慕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慕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慕课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中职或高等教育中,这部分学生完成了中学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开始向专业课学习阶段过渡。在学校开展的计算机、生物科学、网页制作、思想政治等课程中都可以运用慕课教学的形式完成整个学年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填鸭式、固定式的教学,教学安排不灵活,课程设置内容偏向理论,无法达到与企业对接的要求。慕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拓展了教学内容,注重将灵活、有趣、活泼的要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实用、快捷、高效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机会。
(二)慕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1.改变学生对教学的认识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枯燥无味的,“师生尊卑”的理念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教师板书、学生记录,回去完成作业习题,这是大多数学生对中国式教育的理解。慕课教学是从国外传来的一股旋风,在2012年席卷全国,在国内教育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些知名院校的讲师、教授也开始制作本专业微视频,并在各大教育网站上采用免费试听的形式授课,当然也有部分视频是收费的,但费用比较少,是普通的学生族都可以支付起的。这种以网络为媒介形式的授课,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灵活、有趣、活泼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解。
2.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高校是开展慕课最广泛的地方,因为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形成,对新鲜的事物接受度强,渴望通过慕课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教学多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每个微视频制作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它既要符合预测的教学计划,又要有侧重的知识点和重点,而且还要镶嵌作业区或学习交流区。首先,以这种视觉性的教学形式传递知识,比课堂“上传下达”的授课形式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视觉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多模态模式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手、耳、眼、脑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
慕课虽然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教学模式,但它会分阶段组织线下讨论会或交流会,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此时慕课讲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良师益友”,在线上交流区或线下讨论会上,讲师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展现专业导师的魅力;在普通的线下交流会上,讲师与学生间是一种朋友关系,一个在专业爱好方面有共同取向的好朋友。慕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本质性区别,因此学生对待慕课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更偏向这种和谐式的师生关系。
三、慕课模式下教学微视频制作的原则
(一)视频制作质量要求高
慕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它所面对的学生范围非常广,学生跨越地区也遍及全球各个国家,所以教学视频的制作要考虑其受众的规模性。仅Coursera一个慕课平台,就集聚了全球24个地区110所高校和世界组织参与集中,如此大的网络承载力,是以前任何时候不曾有的。据了解斯坦福一讲师计算机研究这门课超10万学生注册和学习,这个数据使人感到震惊!面对如此大受众群体,微视频制作质量和水平被看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若视频清晰度不够,是很难吸引学生来注册的。
(二)视频内容具有开放性
慕课对学生的年龄、地域、身份、学历背景等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你对这门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自己,那么就可以注册学习。慕课学生对象的开放性要求其教学理念和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应该是多种要素的融合,教学内容及用语不仅要具有严谨性,而且要具兼容性。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之初就要想到它能够被全球不同国籍的学生收看,每个地域的习俗、学习理念、接受程度不同,因此要求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内容更具有开放性,不能拘于一格。
(三)采用时时在线的形式
采用时时在线的慕课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有助于师生间、生生间互动。慕课教学是非常注重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每次的互动都会记录在最终的成绩考核中,当世界各地的学生集聚在一个交流社区,那么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头脑风暴,有利于专业知识以外内容的拓展。更加经济和快捷。不少学生都渴望听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等这样全球名校教授的讲课,一是很少有学生考到这样的高校;二是高额的学费很难负担起。采用慕课教学模式,原来上万美元的课程现在也许只要7000美元就可以完成,而且对学习地域没有限制。学习数据的时时监控。学习数据监控是慕课教学必需的一个过程,它不仅能够与学生间产生互动与交流,而且能够让讲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轨迹,它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四、慕课模式下教学微视频制作方法调整研究
(一)将整个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
慕课教学虽有一定的计划性,但计划往往被打破。如斯坦福一讲师根本无法想象他的计算机研究这门课有10万人注册学习,如果讲师在制作微视频之前只考虑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学生的受众群体,那么即使有10万人注册,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听懂教授在讲什么。因此,针对这种大规模的授课,微视频制作之初应该考虑它的意外性,因为教学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并得到知识。将整个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课程设置更具有兼容性,这些都可以使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往期的视频补差,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使整个教学任务更加单元化
单元化是国内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类似的知识点集中在一个单元,采用由简到难、逐步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地接受更深层次的知识。慕课教学模式涉及的专业非常多,如音乐学、生物科学、网页设计、计算机研究等,每门课程的设置都不同,采用单元化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慕课模式下教学微视频制作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容衔接,避免跳跃性微视频让学生“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另外,根据专业的不同,教学视频的制作在时间上可以调整下,使整个单元和章节看起来更清晰、规范。
(三)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可视化
很多学生愿意注册慕课平台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够通过网络形式听到世界顶级名校教授的课程,虽然收取一部分费用,但比起传统的授课方式学费要低很多,实用、经济、快捷是它最大的优点。因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来自于全球各个地区,所以教授们对课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微视频的制作需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投放到平台上。当将传统的课堂搬到网上,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可视化,需要学习者的手、耳、眼、脑并用,采用一种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重视慕课教学过程全程化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慕课模式教学应注意课前准备、课中发挥、课后交流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是慕课开展的基础,它是在熟悉教学要求和计划的前提下,将录制的微视频提前到慕课网站上。因为慕课课程是提前到平台上,学生对课程会进行预习,课上时间讲师会要求学生对设置的问题及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并解答。课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对慕课内容的补充,是对新知识的拓展,能够丰富学生知识,也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慕课教学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大规模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自2012年开始国内掀起的这股“慕课旋风”,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和冲击,但却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使我国教育模式能够跟上全球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陈大文,孙鹏皓.“慕课”: 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
[2]单志丽,周高明.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J].科技展望,2014,10.
[3]何陈欣,郑琦明.我国高等教育 “慕课” 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考试周刊,2013,06.
[4]范贤锋,宫国林.浅析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
关键词:课程群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123-02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使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专业要求、学生特点,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多方面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所有从事教育活动的有识之士的重要目标和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
城市科学类课程群是以城市这一共同研究对象为纽带的一组课程,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生态学等课程,在笔者所在的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系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07年起,我系组织骨干教师组成了教学团队,首先通过专家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成功教改案例的集体学习等手段,对该课程群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了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中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教学手段优化不足、师生沟通渠道不畅。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群的特点、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在广泛咨询教学专家、大量学习有关教育学理论和最新文献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为支撑”的改革原则,并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相关活动的配合下。重点进行了近三年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实践中一些成效显著的做法。希望对同类专业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拉近理论与现实距离,增进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已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在集体讨论,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近几十年来,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全部都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一个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大约要用800个案例
由于城市科学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交叉性强、理论性强等突出特点,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的独特优势在这类课程中正可得到发挥。因此。自2007年开始,我们开始吸收哈佛等模式的优点,有意识地筛选针对各种教学内容和目的的教学案例,利用教学网站做成案例库,将案例教学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三年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能制造各种讨论点的各类案例,并将其改编以适应各种不同教学目的,同时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案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增进学习兴趣、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用生动、形象、有趣、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城乡地域的划分时,我们根据学生多来自长三角的苏、锡、常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苏州、常州在行政区划调整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效果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在这两个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用于另一个案例城市滁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建议中,学生在学完之后发觉“专业知识居然能对城市建设实践产生如此大的指导作用、是否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城市发展进程”的感觉,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距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分析实践。由于所有案例均是城市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事实,很多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所以学生能够轻易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譬如讲授城市群时,我们选用学生生活于其中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案例,并与珠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讲授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时以美国东北部和我国福建沿海地区为案例,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城市都出现在山麓、河口,而且河流越大、城市就越大等现象。上课时应用这些案例,使学生通过思考深刻认识到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条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夸后从事与城市有关的规划、调查、研究等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最后,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案例中都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学生要透过众多的、暗含的、看似不相关的情景去观察、分析、讨论和体验。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无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群体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同时,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唯一的。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科学设计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重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竞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这也决定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积累现成知识。而且是让学生充分运用认知过程来感知现象,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将知识通过“内化”转化为素质。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城市科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广泛地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操作模式是:将综合性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研究性项目。譬如某城市交通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某城市空间布局与地价的关系分析、某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分别布置给由若干学生自由结合形成的各个项目小组,由项目组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地调研、报告撰写。最终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汇报。学生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需要调动所有学过的相关知识、主动补充未学过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际研究课题的设计、调研、报告撰写及汇报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譬如。05级有一个组的
同学为了得到部分资料,连续多日到某个政府机关去“报到”,最后终于打动对方。给他们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学生自己也领悟到了许多调研的技巧,感到收获颇多。而项目小组一次次的汇报,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在相互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锻炼了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对比发现,从大三开始,设计课程较多、经常开展此类项目教学的资源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上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用人单位也时常反映“该专业的学生显得比较成熟”。
三、积极建设教学网站。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形成“无限”课堂
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利用学校局域网提供的条件,搭建了课程群教学网站,网站的功能模块有教师介绍、课程简介、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参考资料、试题库、习题库、教学论坛、课后答疑、典型问题、优秀作品、学生成绩管理、考试管理、作业递交与批阅等等。随着应用的深入,教学网站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巨大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解决了长期困扰教学活动的一些突出矛盾。
首先,城市科学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内容纷杂,交叉性强等突出特点。且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各类新现象、新事物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科学类课程的许多知识更新非常快,任何优秀的教材都难以赶上时代的变化,不断压缩的课堂教学时数又使教师很难给学生补充足够的最新知识和理论。而教学网站首先是一个资源中心,借助教学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时时更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资源库,使师生紧贴学科发展前沿,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地域限制,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共享,丰富网站的资源库。这就解决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此外,网站还能够将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讲义、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制作的优质课件、作业等积累起来,实现开放式共享和反复利用。
其次,在以前的授课活动中由于许多课程为大班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渠道狭窄、严重缺乏互动,教师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学生则选择“爱听就听、不想听不听”的态度,不会主动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反馈。调查中甚至发现一些学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还不知道任课老师姓名的事情。借助网络平台,很好地实现了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也可以通过意见箱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建议和反馈,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或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第三,由于我系所开设的城市科学类课程群面对的是三个培养方向不同、基础差别较大的专业,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又千差万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由以教为主变为,从学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