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改革;电工电子实验;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部提出在高校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其宗旨是为促进高校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鼓励高校和企业间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应用型大学,是首批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对于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并适应石油石化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电工电子实验是工科非电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对学生掌握电学基本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树立创新意识等方面都至关重要,也为后续专业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卓越计划”的理念,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以更新和完善实验条件为主,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平台的建设

高质量、功能齐全的实验设施是完成实验教学环节的支撑与保障。为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实验室淘汰了原来的老旧仪器,购置了数字存储式示波器、高精度台式万用表及多功能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环境,提高了实验设备的档次。在每个实验室安装了投影设备,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实验课件。在保持现有实验室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开发建设了一个创新实验室,并配置了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发明制作及实验室开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二、针对不同专业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首批纳入“卓越计划”的是石油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实施“卓越计划”之前,每个专业开设的8个实验是相同的,完全没有突出专业方向和特点,学生感觉所学内容与专业没有联系,在专业课中用不上而不感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针对这个问题,在制定卓越班实验大纲时,注重考虑专业方向及特点,采取了对不同专业侧重不同内容的方式。例如:对石油工程和过程装备这两个专业,侧重异步电机控制和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等方面内容;而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因其在后续电机与拖动专业课中有异步电机控制的内容,所以,在这个专业的大纲中便取消了异步电机控制,而是增加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内容。

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启用多层次教学模式,构建三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卓越班的实验授课方式应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按框定的实验步骤操作整理数据完成报告”这种单一模式,而是将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以学生实践为主,将以灌输实验为主变为以启发引导、研究讨论为主。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基本操作能力、自主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为主的三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学生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达到综合实验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基本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网上课件和教师课上讲解,通过2~3个验证性实验的练习,逐步掌握电子仪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及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2.自主设计能力

主要基于课内实验部分。即针对某一实验项目,只给出实验电路和需要测量的参数,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设计出实验内容和测量方法,经过连接电路和测试验证完成设计报告。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设计实验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与设计技能,锻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以便使其逐步掌握较复杂、系统的功能电路的设计过程。

3.综合创新能力

主要基于课外实验部分。即在开课之初,学生自由组合成2~3人的若干小组,每组按兴趣方向选择教师提出的命题或自由选题。在掌握了课内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仿真验证或与教师互动等方式,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电路、选择器件。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创新实验室进行安装调试和测量,确定最终设计电路,学期末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并组织各小组答辩,依据选题的难易度及创新性和实用性评出这个环节的成绩。

这种基于项目的启发式教学,学生们非常重视也很感兴趣。例如:针对“四路彩灯控制电路的设计”这个命题,几个选题小组的设计方案各不相同,这使得他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同时,也开阔了知识视野。自选“用单片机实现触摸开关的控制”的小组,通过自学掌握了单片机原理和编写应用程序,经过反复调试和修改完成了设计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学生付出了努力,所以实验成功后他们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对实验课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四、更新实验教学手段,拓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学时有限,无法将仿真软件的使用纳入课内计划。为此,在开课之初,便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Multisim或Tina仿真软件。为了让学生了解仿真软件的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课件中加入了仿真波形,在仿真调试的界面上演示改变元器件参数或电路结构时仿真波形的变化及电路的工作情况等。学生掌握了仿真软件的使用后,可以将元器件的选择、原理电路图的设计、系统运行结果等融为一体,组成计算机仿真的实验平台,并且通过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创新型等实验的不同仿真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电路设计和电路应用的能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课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使电工电子实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改革了原来以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建立了多层次、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办法。即在期末实验总成绩中,平时实验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10%,课外综合设计型实验占30%,口头答辩占10%。这样最终的实验成绩就不只是由一个环节来决定的,而是多个环节成绩的总和,避免了个别同学综合创新能力不强,仅靠操作过程认真、报告工整却得到较高分数的片面性。实验考核多样化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

六、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长期任务。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将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7.

[2]王艳新,余粟,范小兰.卓越计划中电工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112-113.

[3]杨东红,王筱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4):148-149.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电子电工;多媒体信息化;网络信息化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电工教学也不例外。由于电工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不单要扎实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大量实践,才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和熟练操作的目的。本文探索了几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混合教学模式、幽默课件教学方法以及网络数字化教学,并将计算机仿真引入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实践表明,这些信息化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提出的观点。追根溯源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强调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创设情景,弥补硬件所不能实现的缺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视性,交互性来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时性。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来实现教材的选用与重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借助信息化的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混合教学模式

针对大班教学现状,笔者采取了基于多媒体的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和板书各自的优势,取得了预期良好效果。比如在进行“支路电流法”教学时,笔者事先将有关知识点和关键步骤板书于黑板左侧,以便学生复习巩固,而黑板右侧则用于即兴板书,多媒体投影用来正常教学。这种混合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视听感受,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思考时间。笔者也会使用激光笔等信息化教学工具,适时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掌控课堂进度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互动。

(二)幽默课件教学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普遍认为电子电工课程抽象难懂。针对这一问题,课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情境创设和形象再现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教学信息传播有效性。幽默课件教学主要是指在课件中适时创设幽默性情境进行教学,以便增强教学的情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交流支路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教学时,笔者就适时创设了幽默情境。首先在课件中播放一段警察抓小偷的动画,此时笔者提出“小偷最怕警察说出那三个字?”的问题,然后用谐音“ICU”(I see you)解开谜题,这里的I代表电流,C代表电容,而U则代表电压。ICU这一幽默而形象的课件让学生非常容易地记住了电容之路的电容支路的电流相位超前电压和电感支路的电流相位落后电压。此外,笔者对于幽默教学的效果还进行过专门测试:对教学A班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学B班采取幽默课件教学。在对两班学生进行相同相位关系知识考察时,B班的合格率明显高于A班,由此课件,幽默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网络信息化教学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但凡优秀的教材都强调内容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扩展。电子电工课程教材初步达到了实用性、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结合,但在时代性和实践性方面尚待提高。鉴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在详细讲解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笔者会结合一些网上收集的工程实例做深入的知识应用讲解,并在进行章节知识总结时,引入电工学的前沿学科动态和前瞻性内容,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学科特色的内容,比如,介绍最新的智能服装中涉及到的电子电工技术。由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的关联性,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进行“电路暂态”教学时,笔者首先以电动汽车和iPhone手机的充电设备图片为例,对基本的电路结构进行知识讲解,随后引出RC充放电电路的暂态响应相关概念。

高校课堂用机基本上都能够实现高速上网,网络也提供了一个极具优势的新媒介。比如,在进行“RLC串联谐振电路”教学时,教师可以打开浏览器随便进入一个网络广播主页,并通过不同频率的选择来收听不同电台,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何网络电台台标上会伴有一个频率呢?由此来引入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相关概念。再比如,在进行“译码显示电路”教学时,首先为学生们展示北京水立方夜景网页,然后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照明器件和供电技术的应用史,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水立方都采用了那些半导体照明技术,由此引出相关概念。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利用网盘提供优秀数字化信息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互相融合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趋势,而高校课程网络化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但是,庞杂的数字化资源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所适从之感,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利用网盘向学生提供优秀数字化信息。该网盘主要具备文件上传和文件提取等功能,并分别设置相关密码。在新学期新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提炼上学期的教学课件,并将其设计为可以打印的版本并上传到网盘,学生将其提取并打印作为课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课后会结合教学进度和信息反馈情况,对可见做深入完善,并上传终极版本的课件,以便学生课后复习。除了教学课件,电子电工课程的数字化信息还包括往届试卷和答案、专业双语词汇、相关教学软件、国家优秀电工学课程以及国际名校精品课程的网址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从长远角度来讲,各大高校要全面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互动式、开放式信息化教学综合体系。

四、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工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电工课程在理论教学之后还会有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而计算机仿真在此教学环节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理论教学的扩展,而且还完成了对实验教学的补充。现行的理论教学通常只涉及器件和基础电路知识,并不包括具体实用系统的组装过程讲解。因此,笔者在理论教学接近结束的时候,增设了4课时的计算机仿真教学,让学生了解现代电路系统设计和相关测试流程,实现理论和实际的高度结合,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代表性仿真软件,Multisim10集图形化、系统化和工程化为一身,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它进行具体教学的演示和分析。由于课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充分考虑到投影演示和本机显示的差异,认真创设仿真案例,并在课前做好仿真案例的改良版以便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演示环节。在计算机仿真教学中,教师要以关键环节的演示作为侧重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实践的思维融合,分析在仿真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仿真范例的选择要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简单全面、生动形象作为最优选择。比如,数码显示体温计就属于非电量检测理论的典型范例,它集合了A/D转换、数字电路、电路分析以及模拟电路等理论知识点。经过实践证实,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工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际的高度结合,树立学生正确工程意识,为下一步的实验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信息化教学属于一种跨学科的新型教学活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同时更是良好机遇。不管信息化教学未来发展如何,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是高校教育的一大教学目标。电子电工课程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始终坚持物为人用,重点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怀平,林刚勇.电工电子类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

[2]孟秀芝,王宗省,高丽丽.电工电子技术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02)

[3]蒋敏,李彦成.高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教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特点;继电保护

作者简介:李惜玉(1971-),女,广东揭阳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高级实验师;谢创利(1991-),男,广东揭阳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广东 广州 51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2102026)、2012年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j201211845021)、广东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210229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02-02

电力系统的猛速发展给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继电保护数字仿真也已成为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和教学等各方面不可缺少的工具,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微机继电保护的参数确定、各种事故及继电保护操作等需要通过仿真来认识。然而,仅限于软件仿真,无继电保护装置、电缆等二次设备,没有真实的二次信号,操作缺乏真实感,仅靠提供一个模拟环境是无法达到教学应用和科研研究要求的。[1,2]

TQXBZ-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是基于实时仿真技术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该实验平台把实际的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移植”到实验台中,非常接近现场变电继电保护运行,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3,4]

一、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的技术特点

TQXBZ-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采用了试验台结构。该试验台由TQWX-III微机型继电保护实验测试仪、TQXBZ-III多功能微机型实验装置、常规保护继电器、成组保护接线图、控制回路模块、按钮开关、万能转换开关、保护模式切换开关及直流电源、信号灯、蜂鸣器等附件构成,并提供了三套配套软件:《继电保护特性测试系统软件》、《电力网信号源控制系统软件》和《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管理程序软件》。TQXBZ-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面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验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适用性强

该系统既可满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也可作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研究的开放性平台。这样不仅节省了多种实验设备的占地面积,同时也减少了花费。

2.接近电力系统实际

采用“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替代了由传统实验系统调压器、移相器、滑线电阻和测量仪表等构成的“地摊”式实验设备,与电力系统进行继电保护的试验方法完全相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继电保护的最新测试技术,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过去的陈旧技术。

3.实验现象直观

配备PC机,可直观显示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测试数据、动作特性曲线、波形图等。对于数字式继电器可通过PC机操作修改整定值,方便简单。另外,可通过PC机选择变量的变化方式,可手控亦可程控。

4.组态灵活

装置均具有联网功能,利用多套实验系统可组态任意结构的电力系统,以满足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创新研究的要求。

5.接口开放

考虑到面对学生教学的特点,该实验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接口开放,可作为二次研究、开发平台,学生可自己开放程序下载到装置硬件中运行,构成具有任意定制功能的新装置。[5,6]

二、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的功能

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继电保护课程实验、微机保护课程实验和发电厂电气课程实验,详见图2。

1.继电保护课程实验

为了加深学生对继电器动作原理的认识和了解,该实验系统配备了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继电器,以加强学生对继电保护动作装置的认识;也可将多个继电器连接构成常规成组继电保护,以深入观察、学习不同保护的配合使用。

(1)常规继电器特性实验。本装置可通过PC机控制TQWX-III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让其发出各种电流和电压信号,从而对各种继电器的特性进行测试,且可自动获取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信号,方便记录。同时,试验台上配备了24V电源及指示灯构成的信号指示回路,方便对继电器动作信号的观察。

(2)成组继电保护实验。试验台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一次系统接线图用以成组保护实验,可从其上获取信号,将多个继电器连接构成常规成组继电保护,便可进行成组继电保护的实验。

2.微机保护课程实验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课程实验包括数字式继电器特性实验、成组微机保护实验及微机保护与继电保护配合动作实验三部分。

(1)数字式继电器特性实验。该系统利用单片机或DSP技术,由TQWX-III微机型继电保护实验测试仪产生信号,通过向装置硬件中下载相应的程序模块,便可实现数字式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差动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反时限电流继电器、零序反时限电流继电器、负序反时限电流继电器、零序电流继电器、负序电流继电器、零序电压继电器、负序电压继电器、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及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等多种常规继电器的功能。

(2)成组微机保护实验。该实验装置实验台上有成组保护实验模型图,通过从该模型图上获取电压、电流信号,可实现包括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35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1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电容器微机保护装置、发电机微机保护装置、电动机微机保护装置等保护的功能。

(3)微机保护与继电保护配合动作实验。将多个常规继电器组合构成继电保护,利用TQXBZ-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实现需要的微机保护,在成组保护实验模型图上完成微机保护与继电保护配合动作实验。此实验更贴近实际电力现场,通过此实验可使学生更加熟悉实际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并加深对保护装置的理解。

3.发电厂电气课程实验

该试验台可对断路器控制回路及中央信号进行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继电保护的接线方法,以及发生事故时的应对方法和相应的操作。比如其中的闪光继电器构成的中央信号实验,通过此实验学生能够熟悉万能转换开关的位置与信号灯的状态的对应关系,并能够根据其对应关系做出相应的操作。这与在发电厂及变电站中的操作相同,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锻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对事故的应对能力。[5]

三、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的主要应用

1.实验教学

自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在广东工业大学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发电厂电气”等课程教学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以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作为实验信号源,符合电力系统现场的实验方式,并配套功能强大的电力系统信号源综合控制系统软件,具有丰富的组态功能。不但能够进行实时参数分析计算,而且可以进行任意设定点的故障分析运算,并能控制测试仪实时输出设定选配点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的二次电流、电压信号,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真实的学习环境,对继电保护实验教学有了明显的改进。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了继电保护的测试、操作、监视和仿真,已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方向现代化、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2.创新性实验

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和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均具有联网功能,多套(四台以上)实验培训系统联网方便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验仿真。其中,微机型继电保护试验测试仪是一台性能良好的高精度信号源设备,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提供了连续可调节的电流和电压信号。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接口开放,可作为学生创新研究和开发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平台

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中的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其硬件平台采用双处理器结构,处理器采用80C196KC芯片,一块CPU作为保护CPU,主要进行数据处理;另一块CPU作为监控管理和通信CPU,用于人机界面接口与通信。两块CPU之间通过双口RAM芯片(IDT7134)进行数据交换,方便实行二次程序开发。[7]教师和研究生可在装置的硬件与软件基础上进行有关继电保护的设计和研究,比如通过自主编写、修改接口程序,完成保护相应功能并实时模拟电网短路故障时保护的动作情况。

四、结束语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方向引入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把课堂上所学的复杂的、抽象的理论融入到教学中,完整、具体、直观地仿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能力,不断推动了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仿真更全面地掌握了电力继电保护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已逐渐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和学生现代化的教学与科研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有庆,周成林,彭红海,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字物理仿真培训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3):113-117,122.

[2]王宇,陈铸华.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培训系统的研制[J].湖南电力,2010,(1):16-19,29.

[3]周有庆,邵霞,彭红海.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J].大众用电,2004,(5):23-24.

[4]张镇.继电保护及测控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11,(3):40-43.

[5]周有庆,等.TQXBZ-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实验指导书[Z].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的传统教学法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使得教学中教学内容同实践教学环环相扣不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实现教、学、做三维一体,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学生融入工作环境之后,满足职业要求,获得社会认可。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的发展道路中关键的一步。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中等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比较,存在着质的区别。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培养对象上,从培养要求和培养目的来看,理实一体化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多数直面社会就业的学生,是社会各行业中的主要技术生力军,在中等职业学生走向校外,踏出课堂一刻,学生的角色定位就被拟定了。但是,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高分过线的上榜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检验的主要标准是实践能力,后者检验的主要标准是应试能力。

2.满足新型电技人才的社会预期

在就业的中职电子电工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一般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手持证书和优异成绩单,但是和他们在实际工作里的技能掌握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现状说明,传统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和社会实际所需人才有着较远的差距,时展的需要促使中职电技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改变传统中职教育中的症结所在,不断将中职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接受市场的检验,满足企业对职工的用工要求。

二、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般的电子电工教学模式中,与新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比较,有着众多的不足。

1.教学环境的分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部分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上没有联系,并且教育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教育期待、人们的认识等)和内部环境(主要是教育目标设定及教育设施)存在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方法不能合理统筹,出现实际和理论不相适应的问题。

2.理论实践分离

在一般的教学中,抽象性是理论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内容枯燥无趣,学习兴趣很难被激起,并且学习目的十分盲目,没有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理实一体化具体教学操作

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理实一体化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六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安排的教学时段;准备实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操作示范和理论的讲解,真正将实际操作内容和理论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初衷。

1.实验准备

在理实教学法中,每一章节均都有实践的内容被相应设置,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实践探索机会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前实验准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定要备好实验实训的器材和工具,将实践内容在课前演练,在正式进行实验操作教学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游刃有余。

2.安排教学时段

由于在课程表里理实一体化是主要课程,一般是2节和4节设置为一个模块,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中的教学安排就要求环环相扣,事先规划好教学内容安排,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3.正确选择多媒体辅助

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课程中,需要有大量素材引进,主要是曲线、电路图、数据表、元器件符号等。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理实一体化教学时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将各种素材充分调用,教学内容充满形象生动的趣味。一方面加大了教学的容量,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中板书的时间,同时缓解了教学内容和学时不足中的矛盾,实现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4.组织安排教学过程

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不仅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还要兼顾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的项目有:学生分组、讲授和操作示范、实践操作训练、技术纠正和安全事项、巡回指导等。

5.注意教学法创新

在注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现代优秀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断实现教学法的创新,例如演示教学法、动手演练法。注意直观性、启发性以及巩固性原则的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工类专业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是不断推进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结合,促进创新设计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打破传统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观念束缚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促使学生不断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我们应不断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马明骏.关于技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电工电子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及思考

1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高等院校为满足国家对该方面人才需求而设立的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该门学科和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联系紧密,这几年发展较为迅速,专业内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也日益成熟,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国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高等院校在进行传统理论教育中应更多涉及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这对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势,扩大学生就业领域及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2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目前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参与该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逐年上升,学生就业率也不断加大。该专业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通过该专业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领域的基本技能,能为各行业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该类人才的培养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随着各个高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加入了该领域相关工作。各种教学资源的引进使得教学规模逐渐扩大,教学成果也逐渐提高。但由于该专业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耗费资源较多,实践课程多,在该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1]。首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未能充分考虑实践课程对于该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其次由于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计划与目标导致教学过程目的性低。还有由于该专业涉及行业较多,实验器材及实践教学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将所学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实践,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上述几点问题,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及老师应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

3关于高校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及思考

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个高校应引起足够关注及加大对各教学资源的投入。实践教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实验室。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应加大实验室相关设施的投入,保证学生实验的基本条件。例如在学校资源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各种实验设备的引进,如建立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磁实验室及各种新型发电系统实验室等[2]。通过这些基础设备的引进,确保学生可以得到足够的教学资源,使他们能够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次在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一支高质量的实践课程教学队伍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课教学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学生对电气相关的实践操作接触较少,缺乏足够的经验,若仅靠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则无法有效在实践中应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场进行指导与监督,一方面可以起到辅助学生实际操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监督学生谨慎操作避免危险事故发生。而目前高校实践课程教师基本属于科班出身,没有丰富经验,在实际实践课程教学中只能起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作用,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再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应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避免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现象。学校应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及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约束及监督体系,把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人员分工应明确,各个岗位及实践课程教研人员应各做好本职工作;加大实践课程考核制度,适当加大实践课程课堂学习情况的比重使学生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还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涉及领域较广,未来学生就业面多,若仅进行在校资源的实践与模拟教学,很难起到与实际接轨的目的。因此,学校应加大与企业方面的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实践实习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3]。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进行技术共同开发的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接触以实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目的,同时企业也可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入校教学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学校与企业进行学生订单式培养也是校企交流与合作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更适合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同时对提高学校该专业的就业率起到一定作用。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内举办的电子技能大赛、挑战杯等活动均吸引了部分学生的广泛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及宣传效果。另外积极鼓舞大学生加入教师专业课题的研发也是学生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的研发,学生在接受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提高。

4结语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适应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迟正刚.“二部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影响[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03).

[2]程明,李扬,黄学良.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4).

[3]徐旭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定位研究[J].高教探索,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