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认知

教育心理学认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认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认知

教育心理学认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认知心理;人文性

G623.33

一、学生的不良学习动机现象

1.错误的成败归因

所谓“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发现,归因最多包括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教师水平高低、心境状况和运气好坏等。维纳从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内归因、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四个因素,而较少归因于自身状态或外界环境。这些都是现在的学生不能够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的原因,他们对自己的成败没有正确的反思与归因。

2.不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比如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但是面对同一张试卷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能获得高分,而有些对自己能力怀疑的同学则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独立完成它。这就是过低过高的自我感觉。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们相信自己很优秀,拥有自信是好事,可是在于学习之中,过分的相信自己会忽略很多东西,学习要求的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拥有高天资是优势,而怎么发挥利用才是重点。另外,相反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很自卑,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次一次的失败只会给他们带来自卑感,他们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敢去尝试更进一步的努力。

3.盲目的目标定向

学习的最终也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目标定向包括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则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终的方向是为了掌握具体所学的知识,只有学习过的东西真正掌握了,会运用于实践了,他们的学习也就完成了,他们看中的是过程,具有这种目标定向的的学生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持续增长的,只要他们努力,能力会逐渐增长的。成绩目标定向则是表明学生学习只是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理想成绩,结果是重要的,他们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最后获得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正确的归因

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于学生现在包括未来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自身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所以要求老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另外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自己的了解与认识。这一点要求老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与耐心,不仅仅要求有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是建立在老师与学生的平时的沟通上,当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成败归因倾向的以后,就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如果是归因与自己的能力的,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稍微简单的题目,让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就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加点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另外也要让学生自己尽行归因,进行积极地归因,增强学生对下一次活动的期待,从而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老师在每次学习考试之后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做出一个评价,结合试卷作出一个成败归因,然后老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辅导,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提高自我效能感

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我们有三种不同的强化有不同的方法,直接强化则让学生感受到好好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或者表扬,这种强化在平时教学中比较难以实现,因为主要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对于一些反思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学习。而对于一些主动性较差的学生,这个直接强化的作用就比较小了。替代性强化则相对好利用一些,教师可以在平时通过表扬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只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就会得到同样的赞扬与鼓励。最后直接化同样来自于学生自身,学生自身可以给自己设置短期的目标,达到目标则给自己一定的奖励。这种强化主要来自于学生,但是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也要时常鼓励学生,让他们更有信心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他们同样有能力去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情,这样的双重努力,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3.正确的目标定向

在如今这么大的学习压力下,学习成绩是能证明自己有能力的标志,只有成绩优秀才会进步才会获得认可。所以,老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之中不要跟学生灌输一定要考高分的思想,不是说你学会了多少个字词,会看懂多少篇文章,写出多少篇优秀的文章就代表你的语文成绩很好了。现如今重视教学的人文性,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凸现出来。老师在语文试卷批阅的时候就该放弃传统的照着标准答案批改的观点。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发散这种创造性思维。

掌握目标定向是为了享受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满足感,认为努力就会导致成功,这是一种进取取向。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增长的,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正确的学习观念。所以老师不要以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式去教如今的学生,我们要教的不仅仅是字词情感,这些知识语文教学真正意义学习的前提,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够丰富的情感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改善自身。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这两种观念的学生相对应的任务,这两种目标定向应该是一体的,没有掌握目标就不会有真正的成绩目标。所以老师在每节课教授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足够的任务,单任务的完成必须经过一定知识的掌握,比如只有掌握了本节课该学的字词大意,以及从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才能完成最后的任务,也从而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让他们认识不足,学习正确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董蓓菲著.《语文教育心理学》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3] H.辛克莱著.《学习与认知发展》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认知范文第2篇

一、独立性心理

根据诺尔斯的观点,个体成长至青年时期就开始出现强烈的独立意识,并逐渐开始向自律、独立的成年期转化。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人的各个方面都逐渐进入到了一个稳固的阶段,成熟个体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显然,成人学习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行为,一旦成人发现学习不能达到其心理预期或者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迅速结束学习。成人的独立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成人的主体地位,要协助成人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帮助他们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具体到亲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以父母为中心,时刻关注父母的教育需求,以提供针对性强、多样化的亲职课程为前提,积极推动“菜单式”的学习模式。同时,还要不断的协助父母进行教育反思,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课程,给予了家长最大主动权,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亲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成人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同,这一点在教育活动中同样重要。在亲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新型师生观,尊重每位家长,尤其是子女存在教育问题或缺乏教育知识的家长,绝不能歧视与排挤,要给予更多耐心的指导与帮助。从另一个侧面,教育者对家长的尊重不仅能提高教育效果,也会为教师自己赢得家长的良好反馈。

二、经验性心理

与青少年学习者不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成人拥有多样化的社会经验。经验是成人学习者不同于青少年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经验在成人教育中独具意义。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成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为成人教学活动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总带来积极影响,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是推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显然,如何发挥成人经验的优势而避免消极影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当使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适应成人记忆的特点,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记忆的方法,应多采用与成人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理解记忆法。

在亲职教育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家长已有的教育经验。我们要将父母的家庭教育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充分而合理的利用。要积极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多组织家长进行教育经验的大讨论。透过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不仅能使家长学习到更多的教育知识,还能有助于教育者及时发现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与习惯,有利于教师协助家长回顾与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引导家长教育反思。此外,成人心理的稳固性常常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方式上表现出一种惯性,亲职教育尤其要注意改造那些不正确、不科学的教育思维,力求在提高家长基本教育素养的同时改造不良的教育思维模式。此外,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成人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力图通过生动、具体的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间性心理

个体的成熟使人们对时间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步入成年以后,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也越来越关注人生剩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剩余时间观改变了成人对学习的期待,使成人学习更看重当下。不同于青少年“延宕应用”式的学习,成人学习更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目的性”。成人希望可以即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生活的困难与疑惑,更看重学习是否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正是由于成人对教学活动有着具体而明确的期待,使得成人学习具有“问题导向”的特征。除此以外,时间性的心理特征还表现在成人教学活动的高效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周密严格的制定教学计划,力求突出教学的目的性,使成人学习者在每节课,每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避免造成时间的浪费。

诚然,父母进行亲职教育不是在筹谋未来,而是为了解决当下的教育疑难与困惑。在亲职教育中,我们要紧把“问题导向”这一关键点,认真研究每位家长的教育诉求,并以教育问题为构架,为父母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亲职学习课程。同时,亲职教育内容的安排要注意体现亲职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紧密性,力求突出其实际指导意义,以此满足家长的学习期待,保护并激发家长的学习动机。当然,亲职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家长高度的教育警觉性,并不断提高家长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毕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此外,在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亲职教师要给予父母及时的指导、有效的帮助以及积极的反馈。通过亲职教育的活动,我们不仅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转化到家长的认知结构中,把家长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科学概念层面,还要善于将教育的知识与方法转化为教育能力。

四、角色性心理

成人在生活总是扮演着丰富而多元的角色,然而成人的多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年龄、家庭、职业等的变化不断赋予成人角色新的内容,可以说成人角色的改变是终身性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个体对教育的需求随各个阶段所扮演角色的差异而存在明显不同。例如,就亲职教育的需求而言,父辈就不同于祖辈;学前儿童的家长就不同于青少年的家长。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成人新角色诞生时所产生的新教育需求,这往往是成人学习的巨大动力,这对亲职教育是一个重要契机。亲职教育除了要认真研究家长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教育需求,针对教育需求开展亲职活动,为处在不同时期的父母提供针对性强的弥补性亲职教育课程与指导以外,还要通过对家长的预防性教育指导,帮助父母具备进入新阶段,应对潜在教育困惑的能力,以此避免家长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走弯路,提高其教育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多重角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角色多元化使成人在学习过程面临更多的问题与困难,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困扰成人学习者的问题,如何帮助成人提高应对角色消极影响的能力都是值得深思的。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加强亲职教育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亲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出全民参与的亲职教育气氛,为家长学习提供一个理解而宽松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在亲职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协助家长克服亲职角色所带来的消极体验,增加家长亲职角色的满足感,提高家长的心理应对能力。

任何教育的实施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习者心理的前提下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收效,可见认真分析与研究成人学习者心理特征对亲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成人学习心理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只有不断地研究它的规律,才能真正促进亲职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卢玉娟.成人的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

[3]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教育心理学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 认知心理 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52-01

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探究和思考精神越发重要,这就要求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认知能力,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为此,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

一、实现小学教育与学生认知心理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认知心理主要是指学生对一件事物的认识^程,包括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关于认知心理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一种主观层面的意识,它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反作用。以小学生来说,正确的认知心理相当于积极的意识,可以对学生主体的学习行为产生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主要由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所决定,学生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会获得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在不同的精力中获得一定的知识。而这种心理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偏好。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学生认知心理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和价值,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意识与学习行为脱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协同教育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几方面视为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不同的部分担当着不同的功能,需要共同合作、互补以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小学教育中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被视为协同教育中的两个不同的部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更好的实践素质教育。

二、小学教学与认知心理协同教育的具体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教育并没有良好的协调学生认知心理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差异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小学教学普遍采取灌输式教学,教师注重教授知识,但是很少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使“教”与“学”这二者脱离。

为了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生认知心理的协同教育,首先,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二者协同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生认知心理对于学习效果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析他们擅长学习什么知识,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喜好。教师需要逐渐转变传统教育管理中权威性的地位,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此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情况,并在教学环节中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实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鼓励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上课之前,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将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加强知识点与学生的联系,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认知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比如对知识是否感兴趣、回答问题的情绪是不是很高,等等。并据此适当的引出教学问题,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探讨的讨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充分做好教学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答他们的问题。

在课后时间中,教师需要适当鼓励学生进行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更深层析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积极的认知心理。这种认知心理将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心理,使之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更加积极、努力的一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中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认知心理都可以被视为协同教育的重要体系。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态度和观念,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学生达到认知心理和学习行为的统一,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认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认知结构;建构观;教学启示

一、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初浅认识

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基于认知结构的理论。这种理论并不是由某一位心理学家单独提出并详加阐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散见于许多心理学理论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理论之中。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它丰富而不统一。这种理论以认知结构为研究核心,而不是仅仅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对其进行历史的梳理、纵向抽取和综合概括,挖掘其内在的科学性,将有助于人们对其认知结构有完整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贯彻科学的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

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其中,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完善的环境应包括真实的问题情境、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经过精心组织的教材环境和教师创造的和谐的心理环境。它们共同为学习者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促进。

2.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

认知结构的核心地位来自于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有关专家和新手的解决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专家之所以能迅速的解决问题,就在于专家头脑中有某类知识的大约5~20万个知识组块,这些知识组块按层次网络的方式排列,在解决问题时能更注意问题的结构。而新手却相反,他们有关的知识较少,知识之间是零散和孤立水平排列状态,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注意问题的细节。对学习落后学生的研究表明,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缺陷是导致学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见,认知结构的确在学习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特别是良好建构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布鲁纳主张学习应最先建立学科基本结构,即学科的知识体系所能抽象概括的、具有普遍和强有力适应性的、能广泛迁移的系统构架,奥苏贝尔把建立概括性强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3.认知结构理论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认知结构理论明显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中心。对认知结构的阐述包含的理论前提是,学生才是决定学习什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教材、教法、环境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是间接的因素。对学生的研究以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为起点,不仅研究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策略、认知条件等,还研究认知活动展开的支持系统如情感、意志等。对认知结构的研究影射到对学生整体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对学生的重视不仅在思想或经验的水平而是深入到科学行动的阶段,它为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实用的操作原理和方法。认知结构与学生主体思想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随着学生主体思想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不断深化下去,突出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对学科教学的启示

1.明确角色意识,增强认知的教学观

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学习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好的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辅导学习内容,而且要辅导学习策略,而后者是教师需要熟悉和学习的。尽管教师可以辅导学生,但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必须清楚所学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心向,要选择有难度的任务,主动探索学科中概括水平较高的主要概念、主要原理和规则。这就要求学生要采用新的加工策略、新的学习风格,形成自己就是知识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2.呈现真实情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任务和学科领域中的日常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复杂任务整合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第一步,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

第二步,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的清单,找到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的渠道,学会利用与评价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步,协作学习。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各自将自己的思维流程暴露,使不同观点得以交锋,从而补充、修正、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五步,反思讨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同学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分析彼此的长短处,总结该方法与以前所学的有何不同,预测以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能用到。这种反思有助于使所学知识条件化。而且,通过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成果,学生还要反思自我引导学习的有效性和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这有助于发展元认知技能。

3.设计概念框架,建构认知图式

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借助于概念框架,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架起了桥梁,它支撑着学生的学习由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一步,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所需要的。

第二步,将学生引入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第三步,让学生独立探索。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排序。探索之初,由教师采用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启发引导;探索中,教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登;最后,教师的帮助逐步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独立攀登。 转贴于 第四步,协作学习。请同学一起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使原来确定的属性增加或减少,排列顺序也可能有所调整。讨论中原来相互矛盾的意见逐渐变得明朗、一致,使学生在分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新概念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五步,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学习的评价。通过概念框架的支撑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停地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真正做到教学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学走在了发展的前面。

4.随机教学,强化迁移

随机进入教学就是学习者为了不同目的,从不同途径、不同侧面,采用不同方式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这种多次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结果使学习者获得了对事物复杂全貌的理解,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全面掌握和认识上的飞跃,克服了迁移中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有能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环境。

第一步,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内容相关的情景。

第二步,引导学生随机进人教学。

第三步,思维训练。由于所学内容比较复杂,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在“元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注意发展发散思维。

第四步,小组协作学习,围绕不同侧面的学习所获得的认知展开小组讨论,同学们的思维观点都在讨论的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每个同学也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反应。

第五步,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5.注重策略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认知心理学强调的共同点是学生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景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合作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元认知两个水平上进行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认知策略,而且要训练他们使用元认知策略。策略训练宜采用的步骤:

第一步,将训练策略的名称、含义和操作告诉学生,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策略的命题表征,并能复述出来,以获得陈述性知识。

第二步,用范例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并仔细讲解,引导学生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使学习策略由命题表征转化为产生式表征,即由知识转化为技能。

第三步,提供大量的变式练习,让学生掌握策略使用的条件,使策略成为条件化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权逐步交给学生。

第四步,让学生在大量练习的过程中,把对自己思维过程的监控由有意识向自动化转化,最终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元认知技能。

参考文献

[1]邹艳春.现代认知心理学探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88-91.

[2]邢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4):44-49.

教育心理学认知范文第5篇

1.1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哲学主义思想观念,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认知心理学已逐渐成熟,也渐渐地成为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学派。而成人英语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学的引入,对教育产生了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1.2认知心理学在成人英语教育中应用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但由于近几年来成人教育发展越来越快速,导致施教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进度难把握等。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最终在人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而认知心理学的引入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认知心理学在考虑到人脑与计算机的相似之处后,采用电脑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由此可看出,认知心理学的本质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常见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反应时研究法、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法和口语记录法三种方法。反应时研究法是一种科学性证明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口语记录法是运用最多的方法,对研究人类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认知心理学对成人英语教育的指导作用

2.1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

在成人英语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反思能力及学习课程的能力是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教会学生吸收知识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这些方法不仅有利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还比较明显,为了让学生独立地运用认知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让学生了解认知策略的运用条件和知识;二是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

2.2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研究

2.2.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为了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分析取舍外,还要加入教学材料进行补充,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逻辑关系上的关联统一。

2.2.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可以学生使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习新知识要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可相互作用的关联点,这就是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相互作用。

2.2.3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新知识传授时,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以信息加工学为依据,避免额外认知负荷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施教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的设计;二是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课堂的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新知识的选择,避免学生出现无法理解内容的问题出现,还要注意重复教学,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加强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2.4强化记忆

在现代成人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强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不同形式(包括声音、形状、色彩等)的传播,使学生在收到多个感官的感知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多个相互联系的通路,加强知识的记忆和信息的提取能力另外分类归纳也是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记忆过程的信息贮存,还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2.5丰富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在成人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以更为活跃的思维对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应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理清思路。教师可在课堂讲解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做题思路,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此外还应注意教材的编排,要依据信息加工学对教材进行编排,不仅可以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还可以减小多余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注学生学习效率是否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无改善。由于传统的考试测评不能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努力程度等作详尽的记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