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的收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初中语文课来说,它是一门注重理解和日常积累的学科。语文这门学科的授课内容是丰富、全面且灵活的,与其他学科相比,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会更加系统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进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知识水平和技能,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对于这两方面,我简要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资源的收集
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资源遍布在工作生活当中。比如工作中的语文教材、网络上新颖的教学设计、杂志上的教学理念;比如生活中感人的故事、交际故事、影音资料等都是非常有用的教学资源。那么,针对教师如何收集教学资源,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透彻研究教材,熟练掌握教学重难点
教材是教学资源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只有透彻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透彻地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对初中语文学科有一个结构性的认识,可以整体深入地对学科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同时区别出重点、难点进行专项教学。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其知识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先夯实基础,才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便是对教学资源的收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再通过其他途径收集相关的学科知识,将其有机结合,形成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内容。
2.充分参考教辅,吸收丰富教学知识
教辅的“辅”即辅助的意思,其作用就是对教材进行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参考教辅,因为在教辅中会有一些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这些归纳总结出的知识点代表了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的普遍性。同时,教辅中会有很多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不仅集合了具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等,还会有一些发散思维的新题型。
学生做练习题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遗漏点,同时教师在课前参阅教辅资料,可以根据内容习题反向操作,根据教辅内容准确锁定这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在教辅资料中,还会有一些发散思维的新题型,这些题型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新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能力拔高。而教师还可以收集教辅中的一些小资料,这样教师通过课堂上生动的讲解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3.广泛阅读书籍,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对于语文课来说,它的涉猎范围远远不止那几本教材和教辅书,其实很多书籍对语文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阅读书籍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例如,教师收集古诗词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古文学习有很大帮助。而教师在收集故事类教学资源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总体来说,教师收集书籍资源然后在课堂上择优呈现给学生,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很大提升。教师应该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广泛阅读书籍。
4.多渠道收集资源,“活化”语文课程
在收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材、书籍等渠道,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一些新渠道。
以网络资源为例,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教学设计案例,很多都是各地优秀的获奖教案,这里面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就很值得教师去收集。同时,网络上还有很多教学理念和一些对教育学具有指导作用的学术论文,这对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很大的益处。网络还具有时效性,它可以给教师带来具有语文教学意义的热点话题,通过收集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
当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充足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让它们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利条件。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分类,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合理将相关资源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于如何将这些教学资源利用到课堂教学中,以下我提出几点建议。
1.课前导入,吸引力很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课前导入是否具有吸引力,对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一定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常常别出心裁,剖出有吸引力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收集的时事热点话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加以利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切合的逸闻趣事作为导入吸引学生,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多媒体多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擅长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利用多媒体教学会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掌握学科内容。
而当教师收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更好地融合在课堂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新颖有趣的课件,可以跟学生分享一些感恩励志的微电影,还可以将教师自己收集的认为有益于学生的资料分享给学生。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教学资料多途径、多层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学科知识。
3.课后作业,精炼是关键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而教师是课后作业的直接掌舵者。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作业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也就是说课后作业的精练程度很重要。
教师所收集的教学资源,有一部分就是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当教师对教材有了深入研究,对教辅有了透彻了解,再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便可以对学科知识的重难点、易错点有一个大体了解。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应适当减少学生的笔头作业,用最精炼的作业内容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同时,教师应结合自己所收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分享一些阅读的书籍、期刊,让学生多一些阅读、感悟、体会形式的作业,来取代一部分笔头作业。
4.语文中生活,生活中语文
语文其实源自于生活,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可以说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的生活中,很多都还属于语文的范畴。可以说语文这门学科具有生活化的性质。
因此在收集材料时,很多教学资源其实也是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一些热点话题,叙事性写作,这些都源于生活,而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时,教师也不必仅仅拘泥在课堂中,也可以将语文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与家人的接触、朋友的交往、社会的实践中体验生活,并在体验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进步。教师应利用收集的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通过真实感悟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多方面都得到提升。以上,我针对收集教学资源和利用教学资源这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在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一、加大、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的教学资源
吃透教材、教辅,积累教学资源,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知识点、和考点罗列做来。通过多次复习,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头脑中尽快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深度开发。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弄清每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前后文章的联系。一些疑难问题,研读教学参考翻阅教学资料,先做好教学前的热身准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材,忽视了对文本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殊不知教材是最好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视频、声频、图片等有用的教学资源
历史的不可重复性需要历史教师用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去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现在用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多媒体素材就能使历史得以再现。如教学《开元盛世》时运用了一段网络视频,再现了唐朝繁盛的场面,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唐朝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如果觉得获取的资源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那么就自己制作。可制作一些简单的小课件,用数码相机摄录一些图片、图像和场景,用录音机录一些自己需要的音频等。还可以利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间来收集积累教学资源。
三、阅读历史书籍
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专业书籍,或者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都很不错。通过阅读书籍,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人物,还知道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还有外文书籍可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如《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四、从听课活动中和教研活动中积累教学资源
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听课16节,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在听课和教研活动中,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回来及时进行整理,把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知识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便更好、更准确并且更有趣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卡片式
卡片式是最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式。其方法是将有关内容摘要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积累资料,使用起来简便灵活。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卡片上记录的内容最好是短小精练的;其次,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再次,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查阅。
六、笔记式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有关内容。做笔记和做卡片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有关内容的摘录,不同的是笔记的容量较大,可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下看到的内容,保管也很方便。用笔记积累资料,最好编个目录,以减少翻阅的麻烦。
七、注重与同事相互充实和整合教学资源
一是相互吸取同行的教学资源,虚心向同行学习,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二是相互讨论、交流和研究,取长补短,从方法、角度、技巧上完善自我,充实和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库。
八、积累和开发自身的教学资源
一是通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认识教学中的失误,汲取教训,不断加以改进。二是把自己的解题和学生回题、作业时的情况当作资源,通过不断自觉地积累课程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的一些概念解释、案例分析、时事介绍材料,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举行历史故事会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讲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成语、典故利用“投笔从戎”的成语引出班超出使西域,展示班超图片等,这些都有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资源。
关键词:开发;应用;高中数学;教学资源
一、借助信息技术,科学开发高中数学教学资源
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很多,真正简便、易行,效果明显,适合数学教师的有如下几种途径:
1.学会有效地收集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多如牛毛,教师要收集网络资源必须借助搜索引擎工具,输入恰当的关键字,这样减少了网络浏览的盲目性,增强信息搜集、处理的准确度.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必须熟记或收藏一些常用的新课程高中数学网站,
2.学会摘录数学教学书刊资源
数学教学杂志和参考书也是教学资源的一个重大来源,一些优秀的刊物如《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等.面向中学,密切结合中学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实际,里面有许多有价值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
3.收集教学实践资源
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碰到的困惑,或在教学中成功的案例是教师最宝贵最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上课教案、成功案例、教学体会、学生错题等教学实践中获得记录,成为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这些资源可收集在博客或FTP等平台供校外或校内其他老师共享.
4.合理分类归档收集的教学资源
资源搜索只是完成资源建设的第一步,真正要发挥作用还得将这些零散的资源素材有序地分类、分层,巧妙地设计与整理.教师可以按照下面的类别将我们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便于有效利用.
(1)错解题库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平时学生的练习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2)典型例题库
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就需要着力研究一些典型例题,提升能力.所以教师就必须收集精备、精选的典型例题,高考中出现频率高的经典题目.将题目进行归类,对哪一种类型的题目可以用哪些方法解答,这一种方法可以解答哪些类型的题目了如指掌,这样就可以克服“题海战术”,不会盲目的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只注重做题的数量,却忽视了做题的质量,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
(3)教学案例库
案例资源库可收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二、不同教学软件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探究
1. PowerPoint 的特点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PowerPoint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优秀、最流行演示工具之一,在与课程整合中发挥出色,教师用得较多,也可以说它是教师自制适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演示型多媒体CAI课件的理想工具.其突出的特点是功能强大,简单易用,修改极为方便等.主要有:课件结果组织简捷明快、制作模式灵活多样;多媒体教学信息处理功能强大;课件播放方式易于控制、课件资源共享性强.让数学严谨缜密的本质得到很好的体现,学习者对教师想表达的数学内容一目了然.PowerPoint是老师们最经常使用的课件制作平台.它上手容易,非常受老师的欢迎.可是,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最大缺点是很难做出交互性,往往是从头到尾一条线下来,没法应付演示时的复杂情况,比如,我们在授课时突然需要回到刚才已经结束的某个环节,PowerPoint就很难做到了.
2.几何画板的特点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出对象的几何关系.无论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它们都遵循几千年前欧几里得的规定:只允许尺规作图.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多媒体CAI课件能够动态地表现出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几何关系,给学习者以生动的启示,这对传统数学教学来说是一大突破,必将改变数学教学的思维方法、教学模式和内容.它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数学的内在实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几何画板特别适合于制作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数学课件.如,在函数y=sin(ωx+Ф)图象的绘制过程中,只要给定相应的参数,软件便会自动生成函数图象.制作者可预先设制一个表格,记录图象相应的变化,让学生不仅能看出同类曲线的内部变化,而且在本质上分清了不同类型变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抓住图象变化的特性.整个过程学生看得仔细,学得有趣;老师教得轻松教得愉快.
【关键词】初中英语电子备课教学理念集体研讨
一、电子备课的教学开展背景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在极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备课的质量。电子备课形式的出现,为教师开展高效化备课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率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资源拓展和应用成为了当前设计教案的主要方向。电子备课对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让教师备课更加多样化,海量教学资源也在电子备课的过程中被充分利用和发展,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显著的提升和发展[1]。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阶段占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开展英语教学,还是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录音磁带、教学光盘以及电子白板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将多重形式的英语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了更加恰当合适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电子备课逐渐取代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中板书手写授课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大量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讲解,从而真正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英语学科电子备课的优势
(一)促进教师教案的反思和修改
电子备课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的时间,帮助教师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完成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显著提升备课工作效率。教案的核心作用在于,教师可以通过教案对学生的教学引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条理性,利用教学方案设计和模拟达到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预设。然而教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预设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和整理反思,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案。
(二)促进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电子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教师往往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收集整理和筛选出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资源。利用电子备课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个人备课时出现设计漏洞,从而充分汲取教学资源中的精华。备课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备课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并参考备课经验与备课方法,从而完善自身备课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英语学科的电子备课应用教学策略
(一)重视电子备课准备工作
英语备课小组的教师成员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和完善好学期教学计划和总目标,为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小组成员要彼此互相了解,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以分工合理明确的小组结构做好教学准备,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充分整合,促进备课、研讨、修订工作流程的有效运行。备课的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的一个星期之前就开始提前准备,从课本教材内容、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资源、练习任务布置、教学反思等几个阶段进行构建和完善。备课过程往往较为复杂和繁琐,不仅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需要注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从而将教学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要充分吸取其他备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课堂教学效果随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负责备课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认真完成每节课的备案工作,以主次分明、条理清晰、重难点结合、松紧结合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要求作为教案设计的核心原则,注重对语言导入以及课后巩固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安排,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重难点知识,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训练对知识进行消化巩固,从而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巩固、自我自测和自我反思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性和高效性的发挥。
(二)教学集体研讨
在备课教师小组进行备课的阶段,离不开教学集体研讨工作。从研讨的方式来看,主要包含集中研讨和教学改进两个方面。集中研讨备课就是由主要备课教师设计和完成教案内容,接着由其他教师讨论研究,对教案的教学内容、形式、重难点以及任务进行修改和完善。基于参备人教学改进的工作方式,是指由主要备课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案后,由参与备课的教师进行参阅修改和批注,从而完善教学方案。在经过备课谈论和修改之后的教学方案,并不是最终的教学参考标准。还需要教师经过个性化教学设计修改,以更加符合自身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工作,从而真正做到教学方案的个性化融合。
关键词:高职;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35-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愈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高职类统计教学资源与统计职业标准、统计职业资格证书、统计实际工作岗位结合较少。继续作用传统的统计教学资源,将造成学生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为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课证岗”结合的改革和创新,以摆脱和改变目前的统计教学资源建设“困境”,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
课程教学资源是指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客观存在形式或存在物。教学资源按载体形式分为网络资源、光盘上的单机课件、教具、印刷资料、光盘、录像带、投影片、录音,等等。教学资源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动画、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等。网络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下位概念,对其理解并不统一。本文主要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各种可被教学活动所利用的一切数字化信息资源。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步骤
1.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建设高职管理类专业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坚持“课证岗对接”的思想进行设计,以达到整合教学资源,对接产业、职业要求、生产过程与终身学习的目标,从而保证教学资源库的质量、适用性和共享性。
第一,联手多所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库;第二,对接统计工作岗位,以职业标准中的岗位能力为基础设计统计课程,提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设计的多个学习情境,设计具有工业背景或实际生产意义的工作任务。用工作任务引领,通过项目任务的实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据此开发相关的内容与资源;第三,对接统计职业资格证考试,以统计从业资格证、助理统计师、统计师资格考试为出发点,构建反映统计职业资格证考试的普适性、可拓展、动态的专业课程资源,力争使专业教师、在校学生、企事业在岗人员、社会学习者,都能从《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
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步骤
第一步:进行课程调研分析。要体现“课证岗对接”的思想,重点调研企事业、行政等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分析确定统计工作岗位主要为生产管理岗,统计工作证书主要为国家统计职业资格(统计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师、高级统计师),并进一步分析得出统计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和国家统计职业资格考试要求。
第二步:根据课程调研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调研得到的统计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和国家统计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进行科学分析,确定《统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三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按照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建设“课证岗对接”的教学资源库,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见表1。
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1. 校企多方位、深层次合作建设教学资源库
一是聘请统计专家全程参与教学文件的制定、论证,指导教学资源架构的科学设计;二是与多家企事业行行政单位合作开发统计工作案例;三是与专业多媒体制作公司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可根据《统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和多媒体制作公司合作开发动画、虚拟设备、虚拟实训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2. 联合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拥有地域和行业企业合作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实训项目与装置多来源于生产实际又适合教学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多所院校已有的实训建设成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库建设更具代表性,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3. 跨专业教师合作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专业能力强的管理类专业教师和多媒体开发教师可以用各自的优势实现跨专业合作,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
4. 广泛收集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图书资料及生产企业等多途径收集教学资源,所收集的资源应保证教学资源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刘承先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研究[J].职业时空,2011,(7).
[2]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