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矿山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步入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轨道。
(一)矿山企业证照齐全,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涉及林地的,具有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具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三)矿山年开采规模:露天开采6万吨以上,地下开采1万吨以上。
(四)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矿山企业三年内没有被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记录。
(五)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和纠纷。
三、绿色矿山创建标准
(一)资源利用集约化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县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矿山开采加工布局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科学规范。
2、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开采达到85%以上,露天开采达到95%以上;废渣、尾矿的处置率达到100%。
(二)开采方式科学化
1、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露天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爆破方案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2、矿山开采作业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采掘加工设备和设施,使用先进的开采作业方式。
3、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对局部闭坑矿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进行复垦、复绿,矿区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
(三)生产工艺环保化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采场和选厂粉尘达标,噪音达标。按国家标准配备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佩戴。
3、矿区主要运输道路防尘措施到位,矿石运输车辆驶离矿区时采取有效的防尘保洁措施。
4、建立规范完备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工艺,各种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尽可能循环使用处理后废水,实现零排放。
5、废渣、尾矿等各类固体废弃物有安全规范的专用堆场和存储场地,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
(四)企业管理规范化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行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
3、矿产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类报表齐全且上报及时准确,台帐、档案资料完整。
4、矿容矿貌整洁,秩序井然。
5、依法纳税、缴费,足额交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五)闭坑矿区生态化
1、有完备的矿山闭矿后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方案。闭坑和局部闭坑后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符合设计要求和预设功能。
2、矿区范围无地质灾害隐患和安全隐患。
3、矿山企业承担闭坑矿区复垦复绿的责任和义务,闭坑矿区的复垦复绿必须达到验收标准。
四、申报和命名
(一)申报
1、绿色矿山按采矿许可证的发证权限实行逐级申报。省、市级发证的矿山根据省、市级绿色矿山的创建条件,可直接申报省、市级绿色矿山;县级发证的矿山在获得县级绿色矿山称号满一年后,可申报市级绿色矿山。
2、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按以下程序办理:
拟申报创建县级绿色矿山的企业,须填写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请表(详见附件2),并附相关资料,正式行文上报。申请材料经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初审,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
申请批准后,矿山企业委托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相关文件,编制县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创建方案进行评审。矿山企业按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县级绿色矿山的申报时间从每年3月1日开始,3月31日截止。
(二)验收及命名
1、验收申请。矿山企业通过实施市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经自查达到了创建方案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后,可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县级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县级绿色矿山的验收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绿色矿山验收申请;
(2)绿色矿山创建方案;
(3)绿色矿山创建投入资金审计报告;
(4)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总结及相关附图、照片及光盘。
2、验收。接到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后,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考核验收。
3、命名。经考核验收达到县级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批准并命名为县级绿色矿山,颁发证书和标志牌。
(三)复查
1、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进行复查,复查通过的,再延三年;复查不合格的,给予半年的整改期;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绿色矿山称号。
2、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满前6个月,矿山企业应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复查申请。
3、县级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应提交的材料为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和有效期限内保持绿色矿山的工作情况汇报。
4、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保局在每年的3月份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申请复查的绿色矿山进行复查。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阶段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为试点阶段。在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创建目标的基础上,全县选定1家矿山企业进行绿色矿山创建试点。试点矿山企业应具备三方面基本条件:一是采矿权有效期在3年以上(含3年);二是基础条件较好,管理工作规范;三是生态环境意识强,创建积极性高。试点工作由矿山企业自愿申请,经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审查通过并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1年3月开始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完成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县所有执证开采的矿山都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对限期内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合格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依法予以关闭。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创建绿色矿山是建设生态市、实现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由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领导,国土资源管理局具体组织与实施,环境保护局负责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财政、发改、公安、安监、林业、水利、经贸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
(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创建绿色矿山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程序。创建县级绿色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专家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方案评审和验收核查,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每年应对创建矿山进行不定期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共同确保绿色矿山质量。
七、扶持政策
建立绿色矿山激励机制,矿山企业在获得绿色矿山资格后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优先推荐申请部、省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金补助。
(二)获得县级绿色矿山满一年后,优先申报市级绿色矿山,通过市级推荐可申报省级。
(三)可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关键词:石料矿山;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物质基础,而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矿产资源是人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近75%的农业生产源料是间接或直接来源于矿产资源,超过80%的工业原料是来自矿产资源。而大多数矿产资源是来自矿山,例如在我国,露天开采的石料型矿山占到总矿山数目的近60%[1]。所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特别是石料型矿山资源利用程度,实施绿色开采策略,对我国矿山资源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绿色矿山是指将绿色矿业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2]。这就要求在矿山绿色开采过程中思想意识与科学技术两者统一起来,通过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和普及绿色矿山的理念。
矿山开采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传统矿产资源开发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先高后低”的方式,即先开采品味较高、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后再开采品味较低、含量较小的区域。由于我国矿山资源的开发并未形成集成化、规模化的统一模式,各矿企管理体制不一,造成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浪费――高品味矿产资源逐渐被消耗,使得我国矿山资源数量、种类及品味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
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导致采矿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主要表现有四点:(1)水资源的污染:一方面是未经处理的矿山工业废水及人类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中,造成水源污染;另一方面是被污染的水源渗入到农田及耕地后,其中的有毒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较大破坏,影响矿区的农业生产。(2)大气污染:主要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CO、NOX极大的破坏了矿区大气环境,同时会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3)破坏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剥离山体植被,同时,由于水源及大所被污染,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该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威胁。(4)引发矿区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中引发的滑坡、地面塌陷、崩塌、地裂缝等人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面对我国目前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安全面临严峻威胁的矿山开采现状,我国矿山企业迫切需要大力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矿山绿色开采策略。在矿山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理念,这对我国矿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都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石料矿山绿色开采策略
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绿色开采策略不仅是现代社会对矿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建设绿色矿山,并不仅仅是矿山绿化和复垦,而是一项系统化的、极其复杂的工程[4],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因此,石料矿山在绿色开采过程中既要以“绿色生态”理念来指导矿山生产实践,又要以绿色开采技术来深化生态理念,让它深入人心,并不断扩到大社会的其他各个行业。为此,要从构建理论评价体系、加强矿山开采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来实现。
3.1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和准则,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对已建绿色矿山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绿色矿山指标的现象并及时整改。绿色矿山的建设应做到建设与保护同步,不能出现污染后再去治理,破坏环境后再去补救的现象。该评价体系应涵盖9项申报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同时选取一些重要指标。指标的选取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代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首先,该评价体系要能反应绿色矿山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能提示其内在联系。其次,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还就避免重复先取意义相近的指标进入评价系统,因为要突出典型性。(2)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体系中的指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因此分析的指标要能在实际中获取。同时,由于选取的指标可能与反映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但要能与实际情况一一对应。(3)客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评价指标要能包含矿山建设、开采的整个过程,满足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数据分析必须在科学的计算方法及统计方法基础上完成。
3.2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
开展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不仅有效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矿产资源,同时能为矿山企业及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提升到了较新的水平,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这些新的技术就包括:新材料制备与超细分体技术,细筛与磁筛新技术,电位调控浮选与浮选剂分子设计等。
3.3加强矿山开采管理
在当前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多数矿山企业只注重数量,不注重开采质量和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因此要将绿色矿山的理念融入到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中去,从数量、生态与质量三方面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管控。这就要求从矿山采矿权管理、开采过程管理及矿山闭坑管理三方面加强对矿产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采矿权管理
分析矿山生产规划的合理性:从矿区的选址、修建到开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矿山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矿山设计和后期的施工运行提供基础资料。
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尽量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依据当地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将矿山闭坑的设计写入矿山的规划设计,提高矿区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保护土地资源。例如在浙江的菁山矿区作为石料生产基地,在规划中统一了开采标高,在闭坑后仍留有近333.3hm2的土地资源可供利用。
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治理费用的收缴及管理机制,保证矿山开采结束后能够治理、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采矿过程管理
规范矿山的生产活动,进一步减少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对矿区实施可持续生产方案的监督,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指导、督促矿山开采过程中应用环保、低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在矿区生产中实现“规划合理、管理规范、生产科学、低耗环保”的现代化矿山开采模式。
严格控制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实施生产污水与废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努力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努力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对于暂时不能利用的废渣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收集、存贮,防止破坏土地资源。
矿山闭坑管理
结合矿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做好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实现矿山开发前后扰动程度最低化、生态破坏最小化,缓解当地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依据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及矿区闭坑规划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规划矿区的土地用途,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改造最优化。
一、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我市山体稀少,矿产资源贫乏且矿种单一,仅为普通建筑石料。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开采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安全生产条件差、影响周边环境等问题,又由于我市现存石料矿山企业开采历史相对悠久,现有矿区内山体资源基本耗尽,普遍存在凹陷开采的情况,对最终治理带来难度。据调查全市十五家石料企业中已有十家不同程度存在凹陷开采的情况,其中袁花石料厂和夹山三厂开采最深近-70米。十五个矿山除夹山石料有限公司独立处在与海盐交界处外(中分山矿区),其余是袁花石料和夹山三厂相连(包家山矿区),夹山一厂、四厂和庄康岭、沈坟山镇东、沈坟山长虹、镇东石料六个矿山相连(庄康岭?沈坟山矿区),夹山二厂和万安相连,忠建和黄山岭相连,兴业和金鑫相连(黄山?东黄山?菩提寺山矿区)。因此为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优化矿山布局,实施矿产资源整合十分必要。
二、矿产资源整合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矿区的资源条件,按照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与资源储量相匹配的要求,科学编制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2.集约开发、资源整合。对同一矿点或矿点相邻的资源进行整合,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减少矿山数量,提高开发规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3、保护为主,开发和治理并重。突出保护山体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突出治理环境为主、开采资源为从的理念。
4.统筹兼顾、公开公正。资源整合与矿产资源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等相结合,坚持公开、公正,依法妥善处理国家、地方和矿业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资源整合的目标范围及方式
(一)整合的目标
通过资源整合,使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具体目标是:
1.矿山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部矿山年生产规模达到40万吨以上。
2.矿山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矿山总数控制在7个以内。
3.矿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消除安全隐患。
4.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整合后的矿山做到边开采边治理,争创省级“绿色矿山”。
(二)整合的范围
对现在十五个矿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四个区域七个矿点,二个开采区和二个整治区,拟设7个采矿权。
1、中分山开采区(在*市矿产资源规划和整合意见中,属海盐六里山开采区)现有一个企业,矿区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采最深处为-29米,仍设一个采矿权。
2、庄康岭?沈坟山开采区,现有六家企业,现矿区面积60万平方米,开采最深为-30米。夹山一厂、四厂和庄康岭三矿区整合为一个开采点,沈坟山镇东、沈坟山长虹、镇东石料三矿区整合为一个开采点,共设二个采矿权。
3、包家山整治区,现有二家企业,面积16万平方米,最深处达-69米,袁花石料厂和夹山三厂二矿区整合为一个,进行整治性开采,设一个采矿权。
4、黄山?东黄山?菩提寺山整治区,现有6家石料矿山企业,总面积60万平方米,开采最深为-12米。最终境界以绿化、复垦或建设用地为主。夹山二厂和万安矿区合并,忠建和黄山岭矿区合并,兴业和金鑫矿区合并,进行整治性开采,设三个采矿权。
(三)资源整合的方式
政府收回、统一出让。对全市15家持证企业的采矿权到期后全部注销,经整合后的矿区,按开采和整治的要求重新划定矿界,邀请有资质的地勘单位重新核查资源储量,进行采矿权价款评估测算。根据储量和产量情况,决定开采年限,并以招拍挂方式出让采矿权。
四、工作安排
(一)调查摸底制定整合方案,在20*年2月底前,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制定整合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拟定新设采矿权出让方案。20*年3月前,根据批准矿区整合实施方案,拟定我市拟设采矿权公开出让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国土厅审批。
(三)组织实施。20*年4月前根据批准的矿区整合方案和采矿权出让方案,依法确定整合后的有采矿权人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制矿山开采技术设计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生态治理方案等,领取采矿许可证,并按照批准的开发方案组织生产。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从源头上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确保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因人员变动,作适当调整),袁花镇、黄湾镇成立相应机构。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67-01
破损山体的修复治理是以绿化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投入较大、施工复杂、技术含量高的系统生态建设工程。2012年以来,辽宁省提出了以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的“青山工程”生态建设,经过2年的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丹东市共治理破损山体921.27 hm2,极大地推动了该市的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在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的技术措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科学编制施工方案
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前,要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可行的生态修复治理技术路线[1-2],编制施工设计方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定方案时首先要确定损毁山体的破坏类型,比如矿山坑口屈洞型、采石场露天破损型、山体切面断开型、尾矿堆积山体型、山体取土平面型等,针对山体损毁面积、回填土石方量、表土来源与数量,确定栽种植物种类、数量和栽种与遮盖方式;最后要确定施工时间,作出用工、车辆、耗材、土石、苗木等工程概算和施工要求,绘制有关项目位置图、项目现状及预测分析图、项目生态修复规划图、项目施工设计图和治理后效果图。做到认真规划,严格设计,依设计施工,确保修复质量与效果。
2 把握合理技术途径
在落实修复山体的技术途径上要推行生物工程与还土工程相结合、造林与种草相结合、栽种乔灌树木与栽种藤本植物相结合、绿化覆盖与工程护坡相结合、绿化美化与景观造园相结合、营造生态林与营造经济林相结合。针对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损毁山体,综合运用土建、生物等技术途径,灵活进行设计,把损毁山体治理成生态防护、休闲观光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样板工程。修复矿山、采石场等损毁山体,在设计施工中,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思路,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一矿一措、分类施策。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与工业区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相结合、与建立矿山治理长效机制相结合、使青山修复治理项目发挥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 运用适宜技术措施
一是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在矿山、采石场、尾矿库、废石场等工程建设中,为防止生产者无限、无序扩大山体损毁面积,防止斜坡径流洪水冲蚀已修复林地的表土,以免出现水土流失和泥石流,而采取的修建截水与排水沟、挡土墙等水土保持工程[3-4]。二是工程加固措施。针对矿山坑口、采石场、排岩场、塌陷区、修路破损山体等出现的断面和塌陷地,采取砌墙护坡、网格固土护坡、土石填埋等护坡工程措施,确保堆放土石、矿渣等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性,为全面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打下基础。三是土壤修复措施。主要是针对破损山体的地表土壤损失后无法栽种树木的情况,采取客土、回填表土、填加基土等措施,恢复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回填土要分2步进行,先填加碎石和土壤混合基土,形成水分渗透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可利用废弃矿渣、碎石渣、弃土场、城乡拆卸建筑垃圾等作为填加基土,厚度不低于30 cm;然后回填厚度不低于30 cm的表层熟土,并进行平整和挖坑整地。
4 采用立体多样化设计
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施工设计,要根据山体损毁的面积、形状、恢复难度、所处区位、矿山周边环境与经济实力等情况,统筹采取绿化、美化、香化、效益化、景观化设计模式,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果则果、点块结合、景绿结合、修废利废,把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项目与植物造林和城乡绿化美化结合起来,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成为绿化美化的精品工程。节俭、科学、求实、立体多样化设计施工。
5 落实施工与管护责任主体
一是落实矿山等业主的治理主体责任。采取严厉的经济和行政手段,确保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不走过场、不出现返工,确保按设计施工。二是落实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对保证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要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管与审计,确保按设计施工,保证修复效果尽快显现。三是落实林地所有人的监督管理责任。一般矿山和采石场的林地所有人大多为村集体和林地承包者,编制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方案与设计时,要征求土地所有人的意见,土地所有人要出具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意见书,意见书要经村民代表议定后签字盖章。林地使用权人或治理主体要出具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承诺书,从而建立矿山业主、政府部门与林地所有权人多方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责任机制。
6 参考文献
[1] 于荣,沈夫钧,张黎华,等.建立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初探[J].林业经济,2010(5):37-40.
[2] 王志为,王春.丹东市林产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08(1):147.
【关键词】现代采矿理念;充填采矿;发展问题;改善措施
1 引言
在加快能源消耗的同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进步前进促进了矿产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已探明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采矿作业不得不深入地下发展,一些环境问题和地质危害也越加严峻,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采矿作业中必须采用先进有效的技术,如充填采矿技术。该技术的采用可有效提高矿产资源的回采率与利用率,具有矿产损耗低、能有效避免生态问题等特点。充填采矿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矿产开采方式,需要不断改进,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以保证该技术的可行性,从而提高采矿的质量和效率。
2 现代采矿理念
在20世纪人类思想变革中,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划时代的根本性变革,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社会可持续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可持续是从生态环境的有限条件出发,在环境资源和环境容量两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以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过程。实现生态可持续,要求人们利用高新技术广泛开展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强化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清洁生产已成为产业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将绿色采矿模式应用到了其中,它是科学发展观在矿山企业的具体体现。实行绿色采矿就要求矿山企业将矿区资源利用、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因素联系起来构成有机的工业系统。
3 充填采矿
充填体具有支撑围岩,控制采场地压的作用,同时针对采后空区围岩的破坏和移动具有阻止作用,充填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充填工序作为回填工序的一环。矿柱可以用充填体代替,矿石损失、贫化降低。在开采贵金属、稀有金属、有色金属富矿及核矿山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条件主要是围岩不稳固,或围岩和矿石均不稳固的有色金属富矿或贵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由于近年来采用了无轨设备,高分层落矿及充填系统自动化等技术,使采矿成本下降,采场生产能力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一些矿山及围岩稳固的矿山,亦开始使用充填法,并取得了较好的采选综合经济效果。
4 广泛应用充填采矿技术的主要原因
充填采矿技术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充填体能有效控制采场地压,对围岩起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减少采空区围岩破坏与移动发生率。
(2)有效平衡了原岩应力场。矿床开采的延伸,采场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增高深部矿井地压,还导致采场出现应力不平衡现象,增加了潜在危害。在深部矿井区采用充填采矿技术,可以有效地传递和调整采场应力,使原岩应力场处于平衡状态,并解决潜在危害,有利于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
(3)机械化的采矿作业。充分利用凿台岩车开凿矿体,出矿时运用铲运机,并且还在锚杆机安装了锚索护顶、锚杆等设施,以利于提高采矿效率。采矿企业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创新了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增强了充填强度,并在矿区广泛采用充填过程自动化、充填料输送管路化等技术,有效降低了采矿成本。
(4)充填采矿技术具有矿石回采率高、贫化率低等特点,该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减少了对矿区环境的破坏率,有效地提高了采矿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5 充填采矿技术应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改善充填采矿技术
矿产企业根据矿山特点选择合理的充填技术进行矿石开采,可以满足采矿作业与时展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采矿技术的选择直接影响矿产企业的生产发展,导致矿产开采工作出现各种问题。此外,采矿区形状的不合理设计,会给充填作业、矿石开采及充填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若无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极易影响开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矿产企业在进行实际开采作业前,应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对矿山的数据资料进行充分收集、掌握与分析,合理制定采矿区设计方案,并选择适宜该矿区环境和地质特点的充填工艺。充填材料是保证采矿作业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与关键,若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影响充填技术的采用效果,即使技术先进也难以改变材料带来的质量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使采矿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5.2 加强充填设备研制以提高充填作业效率
目前,由于矿区充填设备落后,充填系统自动控制与自动化水平低,制约了充填技术的发展,也降低了充填作业效率和质量。所以,应加强高效充填设备与高浓度传输设备的研制,并运用压排设备有效调节和输送各段压力,以免发生堵管现象。此外,适当研制和引进自动化仪表和设备,进行自动监测与添加,有利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充填自动控制与自动化水平,保证充填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5.3 着力研发高强度的新型充填材料
由于采矿区位置相对固定,施工方法多样,其生产与结构类型各不相同,对于量的要求也各异,除此之外,充填采矿技术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各方面的采矿作业。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传统充填材料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在采矿区进行深井填充时,采用的充填材料必须适应地底压力和温度。所以,为加强采矿区的稳定性与充填材料强度,矿产企业着力研发高强度新型充填材料,有效提高材料的抗压耐温、渗水度与可压缩性。现阶段,主要采用高水材料作为充填材料,该材料不仅可以进行低浓度远距离传输,还具有快速固结、无重力排水、减少井下污染以及节约排水成本等优点。但是,由于该材料极易风化,抗震动性、冲击性、抗地应力与强度低,必须不断加强研制,以利于充填采矿技术的完善。
5.4 建立健全的充填管理和检查制度
加大充填监督管理力度,对于充填采矿技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并定期使用现代化检测设备检测充填区域,可有效保证充填质量。为保证矿区生产需要的充填材料质量,必须在充填站采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与机械设备。充填站大多设于矿区内或附近区域,该站属于地表设施,是制备矿区所需充填料的重要场所。在充填站材料制备流程中,需要运用阀、泵、流量计、浓度计及胶结计量等装置,这些装置目前以采用电子控制方式,显著提高了材料制备效率。
6 结束语
总之,充填采矿技术的采用符合国家“绿色矿山”理念,是一种高效的采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回采率综合利用率,还能对地表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采矿企业采用充填采矿技术时,应不断改善和创新该技术,并对技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充填采矿技术的有效性,全面提高采矿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家林,钱鸣高.绿色开采的理念与技术框架[J].科技导报,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