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技艺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苗族室内装饰艺术
苗族室内装饰艺术的特征是,使生活中的物体(材料、色彩、纹样、陈设、植物等等)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生活内涵。但是如何才能将代表民族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室内设计中去?这需要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设计者要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像美学和民族学是最基本要掌握的,才能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风俗特色)。湘西苗族建筑的特色在于将苗族的生活习俗融入到建筑中,使建筑与环境浑然天成,装饰元素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动植物、器具、纹样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其融入到建筑中并赋予全新的含义。在湘西地区,苗族的装饰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集结了本民族独有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苗族设计师从传统装饰艺术中获得灵感,将传统元素提取出来进行艺术再造,在原有基础上赢得新的审美效果。
苗族度假村是商业和民族文化相碰撞的产物,而它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因地制宜地发挥了本民族的文化成果,将文化气息融入到自然景观中,显示出民族优势。如它不像一般的度假村被浓烈的商业气息所笼罩,而是主打生态、自然的人文情怀,该度假村的外形设计就明显地营造出苗家的民族文化特色,苗家寨门、吊角楼阁、飞檐镂窗、木材、竹材、黑瓦等这些独具苗家特征的物体无不让人们立刻就感受到苗家的民族气息。祥云和龙凤戏珠的图案是吉祥的寓意;墙壁挂牛头有辟邪求福的作用;城墙大多是采用古老历史传承下来的石块堆砌方式等等,这些苗族文化的象征在该度假村都有体现,这样的造型设计不仅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同时向游客展现了苗族的风土人情。苗族的建筑装饰元素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凤凰青稞客栈的室内设计既有民族传统装饰的风格又采用了现代的装饰特点,让日式榻榻米的造型与质感纯厚的木材巧妙结合,表现的感觉既有朴素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的浪漫气息。
苗族装饰艺术元素是苗族的象征,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苗族的渠道,其中苗族建筑装饰元素可分为具体元素和抽象元素(彩绘、雕刻、镶嵌等)两方面。同时,苗族元素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经过图像化和符号化的实物,代表苗族人们精神和生活文化的各方面表现内容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室内设计时这些元素的应用需要符合设计方面的规范,还要考虑装修技术的现有水平,需要发挥设计者的才智将其进行再创造,利用现有技术水平使装饰艺术更有审美情趣。
(二)满族室内装饰艺术
满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较综合的文化载体,融合了女真、蒙古、汉族的文化精髓,最终形成了满族民族共同体(清初时期),像旗袍、坎肩、萨其马等这些都是满族吸收其他民族精华的产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满族的装饰艺术元素很受设计者的喜爱,如萨满面具和图腾柱在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齐康、刘媛作品,2006年)的设计就将满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萨满面具、剪纸、萨满图腾柱等装饰元素应用到博物馆设计中,增添了浓厚的满族文化特色,而博物馆的外形设计更是充满了满族住房的建筑构造模式。馆体的外形(楔形)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要求,实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中庭上空则采用玻璃的建筑材料,使馆体外形更具立体感并且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既表现出庄严肃重的整体形象,又结合了现代的新型材料不会让人觉得古板而缺乏新意,不仅展现了满族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且将长白山的地域特色具体化,获得了双重的艺术效益。满族传统的室内设计是满足人民根据东北的环境特点为标准的,建筑结构外形看极像一个口袋,屋内都设有炕头,墙壁都是极厚实的,这些特征都是生活在寒冷气候环境下的产物。在今天满族室内设计元素中仍然保留了传统的装饰物体(炕罩、祖宗板、万字炕等),尤其是火炕,是满族室内设计的一大特色,是有别于其他民族室内设计的主要标志。满族的室内装饰讲究实用和简洁,如炕桌、大柜、火盆等都是生活上的必需品。剪纸、刺绣这些也是满族室内装饰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元素,虽然它的造型简单但却表现出家的温馨,这就是满族室内装饰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三)蒙古族室内装饰艺术
蒙古族文化与其他的民族文化又有显著的区别,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沉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随着蒙古族文化的逐渐成熟,蒙古族传统的装饰艺术也渐渐发展起来,代表着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内蒙古饭店为例,它是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心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是传统草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完美作品。在此具体分析内蒙古饭店的大堂设计,大堂的设计可以用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来形容,主要想表现的就是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整个大厅净高9米,室内装修颜色大部分是金色,以蒙古大帐的结构形式呈现,由许多的柱子、墙壁组成,再通过花纹、柱头等装饰物品描绘到柱面和墙面上使其更具欣赏价值,高雅而简洁的表达方式营造出宏伟瑰丽的气势,给人视觉上的极大冲击力。大堂的中心摆放着一座成吉思汗的汉白玉雕塑,在其背后是一副巨大的百鸟朝凤图(象征着成吉思汗名字的由来),明显地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对成吉思汗的崇敬和爱戴。一般接待台的背景大都是以世界主要城市时间为主,但是该酒店却标新立异,将巴尔虎头(蒙古族传统头饰)、蒙古族传统图案作为设计来源,用银座、珊瑚绿松石、玛瑙进行装饰,从而设计出一个民族气息浓厚的接待背景模式。
民族装饰艺术的应用技巧
现今这个多元化因素影响的时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物体仍深受国人的喜爱,当然,完美作品的创造需要发挥设计师们的智慧,让传统的装饰元素与现代装饰巧妙的结合,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观。
(一)传统装饰元素的直接选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有时会直接截取传统装饰艺术中精华的部分,借鉴它的形式和方法,对图案和造型进行加工处理,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从而再创出新的装饰艺术形式。现代室内设计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把传统元素进行再造,形成另一种具有现代韵味的符号化形式,对传统装饰结构进行分解和重组,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从而创造出新的具有民族寓意的装饰物品。若房子主人想让室内的设计体现出古韵风味,可以利用具有古典象征的实物(明清时的红木家具、中国山水画、文房四宝等),再通过合理的设计安排让其整体上呈现中国古典风格。这种室内设计就是直接选用现成的传统装饰元素的表现,类似的应用也是屡处可见,使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和谐共处。
(二)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
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最重要的就是取其精华,结合现代意识对其进行艺术再造,让其不仅能体现出传统元素的精粹,而且还能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因此,如何提取显得非常的重要,要符合现存的设计规则,根据创作需求进行相关的提取,使之能促进设计者创作的成功。
1.意的提取
所谓意的提取,即提取出传统装饰元素中隐含的意味,使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也能体现它的韵味。这种艺术的提取不是单纯的表面形式的提取,是对意境的提取,精华部分的吸收,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使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室内装饰设计中,让人置身其中就能感受情境。就如被人们所熟知的画家郑板桥,他的墨竹画之所以能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抓住了竹子的神韵,将月色中竹影的意境提取出来了。这也是对室内设计师的具体要求,另外,还要提取出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隐藏意境。
2.形的提取
传统装饰元素的造型包罗万象,因此对于形的提取更是要谨慎,需要在充分熟识传统装饰特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提取,因为时代不同使用材料也会有所不同,在提取时要考虑其特性和组合方式等相关需求,形的提取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后才能将提取的部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香山饭店(贝聿铭)就是形提取的典型表现,室内的任一物体(门、窗、壁灯、宫灯、茶几、前廊等)都是以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来表现,甚至连这些物体的镂空装饰部分都是采用正方形和圆形来呈现的,让人无不佩服设计者的创作才华。尤其是香山饭店的灯(内圆外方),更是蕴含了中国古人特别是道家派对宇宙的遐想。香山饭店的整体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和西方现代的建筑原则,让其实现和谐共处,表现出浓厚的中国韵味,这就是形的成功提取。
【关键词】 弱势;合作行为;农民合作组织;意愿;影响因素
一、引言
由于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的作用,我国农民的弱势现状较为复杂,经济实力、社会力量、资源占有、话语权等关系着生产、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全面落后或弱势使得农民的现实生存状况较为悲观。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给农民的合作道路带来了政策上和法律上的支持和保证,从此,中国农民的合作社第一次有了合法身份,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张晓山,2009)。然而,该法施行四年多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部分地区的农民在组建合作组织和合作生产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阻力和困难;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农民由于自身的经济力量弱小和社会地位不高,担心合作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对本来就较为薄弱的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因此,在越来越提倡合作的今天,我们也需要对于农民组建或者加入合作组织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根本上去寻找推进农民合作的途径,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组合资源,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多生存及生活。
二、样本选择、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选择
江苏泰州由于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使得当地的各种农民合作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地处泰州的润天蔬菜专业合作社、润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兴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情况有明显差异的三家农民合作社进行调研分析并于2011年7月前往泰州的三家农民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
其中村庄选点和样本抽取严格遵循抽样调查方法的基本要求,保证了随机抽样后样本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最终,调研小组共调查样本627份,剔除不合格样本后,得到有效样本587份。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1、受访农民家庭基本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家庭中拥有“2亩~3亩”的耕地面积较多,占比40%,而其中56.3%的农民家庭表示不愿意参加合作组织;而“4亩以上”的农民家庭中有75%愿意参与合作组织,这也证明了耕地面积的大小事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参加合作组织的重要影响因素。
2、受访农民个人基本特征
(1)年龄
调查显示,不愿意参与合作组织的占绝大多数,占到了60.14%。其中,57岁以上的调查者都不愿意参与合作组织,而27岁以下均愿意加入合作组织。这表明年龄仍是限制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一项重要间接因素。
(2)受教育水平
据调查显示,文化处于“初中”中不的愿意参与合作组织的占比100%,不愿意情节最严重,而处于 “文盲”中不愿意参与合作组织的仅次之,占比83.52%。相反,处于“高中文化”水平村民中不愿意参与合作组织的比率最小仅为17.05%,这表示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对于合作组织的接纳意向。
3、受访农民合作组织基本特征
根据我们走访的情况,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基本上维持在20~40人的水平上,超过80人的农民合作组织只有一家,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数量也是极少的。这说明在中国农村现有的经济状态下,农民合作组织大多数处于中小规模,发展的也过于分散,我们认为把这些小规模的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合并重组,对于其发展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元Logistic模型是分析意愿行为的一个重要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两分类
变量的回归分析。将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表示为以下几类因素的函数,即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f(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随机干扰项。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法进行Logistic 回归,其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1n(p/1-p)=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β13X13+u
其中,p 为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概率,(p/1—p)为事件的发生比,用发生比测量自变量的变化对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当发生比率大于1时,表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提高,或者说自变量对事件概率有正的作用;当发生比率小于1 时,表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或者说自变量对事件概率有负的作用。ln(p/1—p)为事件的对数发生比,β0为常数项,β1,β2…βk为回归系数,X1,X2…Xk为自变量,u为随机扰动项。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1、合作社的盈利效果和盈利能力对于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现非常强的正向影响。
农民合作组织的盈利情况对于农民们来说代表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知名度。因此,农户所在社区的合作社的盈利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这两者呈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
2、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扶持对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现较强的正向影响。
我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户的生产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还较薄弱,也需要政府政策上或者经济上的支持,因而只有当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合作社的兴办和发展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时,合作社才能够更好的生存,农户才会产生较强的加入意愿。
3、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于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现正影响。
受教育程度的情况一方面表现为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从上面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农民的学历越高,他们对于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越强。
4、地区合作组织规模对于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现正向影响。
地区合作组织规模这一因素同合作社的盈利情况同为外部因素,主要影响的是农民的心理预期,同样,合作社的规模对于农民来说也反映了合作社的盈利情况。因此,合作组织的规模越大,农民加入的意愿越强,即使是在现阶段大多数合作组织的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农民们还是更加倾向于加入相对规模大的组织。
5、农民的年龄于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现负向影响。
年龄越大的农民一般受教育程度也越低,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和理解力也就相对较弱,这给合作社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农民们的年龄越大,他们加入合作组织的意愿越不强烈。
6、合作社的合作门槛高低对于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现负向影响。
合作门槛在实际的操作中由入社条件表现出来,而入社条件最主要的就是农民们的经济情况,我国的实际国情是农民们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合作门槛的高低也直接表现为农民经济水平的高低。门槛越高,对农户的经济条件、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质量等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要求越高,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或意愿越低;而在这些方面的要求较低的合作社就相对容易吸引到农户加入。
7、农民的家庭月收入水平和主要收入来源对于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较为复杂。
涉及到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这一因素。如果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收入,不论其收入水平高低,则该农户有着较强的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而对于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的调查对象来说,收入水平与加入合作社的关系不大,促使他们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是是否接受土地撂荒的现实或者、是否仍然将农业收入作为家庭收入中占比小但作用大的部分、是否会有重新回到农村谋求生计的打算。
参考文献:
[1]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2009,5.
[2]陈成文.社会弱者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21.
[3]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厦门大学学报,2002,3.
[4]卢志强,洪远朋,陈波.中国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经济经纬,2004,1.
[5]冉明权.重建农村合作组织: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改革,1988,4.
[6]胡敏华.农民理性及其合作行为问题的研究述评——兼论农民“善分不善合”.财贸研究,2007,6.
[7]赵永刚,何爱平.农村合作组织、集体行动和公共水资源的供给——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渭河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绩效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2.
[8]孔祥智,史冰清.农民参加用水者协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西横县的农户数据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8,10.
[9]韩洪云,赵连阁.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2,4.
作者简介:
张晓阳(1991.12—),男,甘肃张掖人,汉族,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谢涛(1991.4—),男,湖北赤壁人,汉族,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减肥经历:无论当初的决心多么坚决,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食的诱惑?据英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最新研究证实,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能通过促进食欲使我们发胖。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体内携带这种“贪吃基因”,使得人们的节食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边吃边K”有伤胃健康
在众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和类型中,传统技艺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技”表达的是技能、是工巧,是改造改善自然之物的力量和技术。“艺”表达的是法则,是秩序,是心智,是塑造应用之物的智慧和美术。技艺把实用与艺术、把共性和个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所遵循的工艺、材料、技巧、程序、塑造的器用,传承着人类宝贵的智慧、情感、规则和审美的种种感悟和成果,为我们展示了千姿百态的文化物品和文化品格,让我们体察到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才智的无限性。千百年来,传统技艺形成了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涉及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如印刷、酿造、榨取、烹饪、炮制、木作、雕琢、烧造、冶炼、纺织、印染、刺绣、编结等难以尽数的专门技艺、技巧和知识。国务院已公布的10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技艺类项目有186项, 2009年2月,文化部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取得新的成就,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传统技艺异曲同工,“老字号”作为中华商业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血和智慧,衍化成各地风土文化的象征和符号,成为一个区域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大多存在于各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之中,一个或数个自主开发的传统技艺,成为支撑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关键。传统技艺以老字号为平台,老字号以传统技艺为支柱,共同发挥着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彰显着中华文明独特精神品格和民族气质,凝聚了中华造物技术思想和实践经验。老字号不仅掌握了行业内手工技艺的最高水平,还网罗了最具成就的手工技艺传承人,形成了世代相沿的产品、技艺和服务体系,为传统技艺营造了繁荣发展、因袭传承的家园,创造、继承和发展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严重冲击,其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掠夺性开发,一些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老字号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建国初期,老字号大约有八千家,现在仅存一千多家,山东仅存的三十六家“中华老字号”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如何从传统技艺和老字号入手,找到两者互相促进和推动的契合点,创新传统技艺保护和老字号振兴的有效举措,成为许多人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山东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工作模式探索。
一
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是先民们博大智慧的结晶,尽管它主要产生于民间,但与其它物质或精神文化遗产一样,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一个绕不过去的课题便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传统文化基因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中,即便春秋以前的非物质文化也与传统文化同质。因此,任何对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
从文化交流层面看,任何一种文化在与自身之外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呈现为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并行的状态。换言之,世界上所有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共同构成世界文化,同时均保持着自身文化的独立性,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个性与文化语境,非物质文化亦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近几年“国学”复苏,中国传统文化以活跃的姿态挺进全球。民族复兴的脚步,也响彻在话语权的“抢夺战”中。事实证明,我们要推进的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儒释道,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通常需要具体的文化形态作为载体。我们来列举两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如功夫和中医。功夫和中医在西方的传播盛行,背后彰显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从传承创新层面看,中国非物质文化博大精深,活力充沛。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保护也是为了传承。我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必须与本土化现代艺术设计、本土文化产业等结合起来。在对非物质文化的吸收、扬弃与变革中加以继承。那种把非物质文化放到“静态保护”状态,使其充当所谓文明进程活化石的想法是幼稚的。因为,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就是:现代化已经无孔不入。非物质文化区域内的个体(主要指非物质文化传承者)也有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愿望和权利。在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中,我们应当在立足于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根据时代特征,将本土非物质文化放到动态创新层面,置于活态发展空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
“老字号”作为特指的经济文化现象,成为历代经济文化繁荣的标志,它以斋、坊、铺、堂的形式成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但也以特有的经营理念、手工技艺和服务策略成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品牌是其所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集中的物质化体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老字号”所属的传统手工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结构以及品质形态紧密相连,与人类日常生活欲求心理及社会文明教化密切相关,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甚至可以说,它既是中华文化理念的表现形式,又是中华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播媒介。传统手工技艺总是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显示出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特色物产、乡土风气、人情习性、行为劳作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物化形态,其所包含的饮食思想、制作工艺、传播习俗暗合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所传递和继承的深刻的人文精神、达观的人生态度和纯厚的乡土风俗,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创精神,展示出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民俗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照同志“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拥有我们民族的世界品牌”的要求,在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应倍加珍惜“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努力寻求传统特色与现代元素的融合点,创新老字号品牌,在保护传承原有独特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应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方式,在开拓创新中展示浓郁地方特色,传承独具匠心的传统技艺和服务,将凝聚世代先辈的心血和智慧、体现诚信经营的商业文化精髓发扬广大,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
山东有着古老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在民间留存有大量鲜活的、源自劳动人民的传统手工技艺。历代老百姓以其智慧、热情和技巧,创造了源远流长、千姿百态、人情浓厚的民间各种门类传统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手工技艺业――山东境内的东阿阿胶、周村烧饼、王村醋、潍坊红木嵌银漆器、龙口粉丝、崔字香油、德州扒鸡、济宁玉堂酱园、兰陵美酒、景芝酒、古贝春酒、即墨老酒、鲁菜、石蛤蟆水饺、鲁东铜响乐器、乾隆杯酒等等老字号类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无疑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视角,而在这种生产性保护中,保护和研究者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工作又是令人感动的。换言之,对于上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置身于中国文化和现代化语境之内的。我们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审美、文化心理以及置身于中国文化语境之内的非物质文化社会学、产业经济学角度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所以,从老字号入手挖掘和开发传统手工技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不失为一种可资商榷的新思路。
关键词: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民间歌舞;民俗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171?06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辖吉首市和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永顺县和古丈县七县一市,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 “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白、瑶、回、侗等30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湘西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戏曲、民间歌舞和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这片热土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承载着人民的共同信仰和追求,体现着湘西文化的传统人文价值。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载体具有流变性与非实体性的特性,所以这种文化形态更显脆弱和宝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已渐渐消失,导致它们也正处在走向濒危、走向消亡的窘境。因此,我们有责任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最大努力的保护,通过各种方式使之得以延续并传承下去。本文将对湘西地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理,并探讨能更好地进行保护传承的对策。
一、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当地
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里生成和发展,并经过千百年世代艺人的口传心授形成的,具有原生性、独特性、唯一性和传承性等特性。通过系统地发掘、收集、整理及积极地申报,截至2011年年底,湘西已经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4项、省级非遗项目50项、州级非遗项目107项;18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人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0人申报州级代表传承人。拥有12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2个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6个州级文化艺术之乡。同时还建立了“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 和“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在此,将湘西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整理为表1、表2、表3。
(一)湘西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1所列为湘西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表 1 可知,截至2011年,湘西自治州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其中第一批7项,第二批8项,第三批9项,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在申报地的统计中,湘西自治州成功申报了6项, 7县1市也均有立项,这说明全州各县市不仅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而且均有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湘西土家族毛古斯,既是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之一,又是中国戏曲的最远源头之一,是研究土家族乃至南方少数民族历史、经济、文化、
收稿日期:2012?01?18;修回日期:2012?03?11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课题(08YBB1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29);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10GXQ5B308)
作者简介:黄文辉(1968?),女,湖南双峰人,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表1 湘西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4项)
批次 序号 项目名称 类别名称 申报地或单位
第一批 1 土家族打溜子 民间音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民间舞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 土家族摆手舞 民间舞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 湘西苗族鼓舞 民间舞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 辰河高腔 民间戏剧 泸溪县
6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凤凰县
7 土家族织锦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二批 1 土家族梯玛歌 民间文学 龙山县
2 土家族咚咚喹 民间音乐 龙山县
3 苗族民歌 民间音乐 吉首市
4 酉水船工号子 民间音乐 保靖县
5 剪纸(苗族剪纸) 传统手工技艺 泸溪县
6 彩扎(凤凰纸扎 ) 传统手工技艺 凤凰县
7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凤凰县
8 苗族服饰 传统手工技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三批 1 土家族哭嫁歌 民间文学 永顺县、古丈县
2 盘瓠传说 民间文学 泸溪县
3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永顺县
4 苗画 传统手工技艺 保靖县
5 土家年 民俗 永顺县
6 苗族四月八 民俗 吉首
7 苗族古歌 民俗 花垣县
8 苗族挑花 传统手工技艺 泸溪县
9 苗医药(癫痫症疗法、钻节风疗法) 传统医药 凤凰县、花垣县
民俗、宗教的珍贵“活化石”;土家族梯玛歌、苗族盘瓠传说等对研究少数民族巫术信仰、祖先崇拜、歌舞起源等也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
(二)湘西自治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2所列为湘西自治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表 2 可知,截至2011年,湘西自治州成功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50项,包括民间美术10项、传统手工技艺10项、民俗9项、民间文学8项。这说明在湘西自治州不仅能工巧匠多,传承了多种技艺和雕刻,而且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丰富的节日民俗。如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竹雕技艺、苗族跳香等等都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三)湘西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表3所列为湘西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表 3 可知,截至2011年,湘西自治州成功进入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107项。这些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说明湘西自治州民间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门类齐全、特点突出,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唯一性。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湘西所特有的,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如已经成为深度濒危语言的土家族语言,如今只在湘西自治州几个偏僻的乡镇村寨的土家族村民中还有所保留,而其它如湘西土家族梯玛绝技、湘西土家族婚俗等都仅存于湘西自治州境内。
二、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土家语、苗语等民族语言日渐濒危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湘西土家族苗族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大批到沿海地区务工,他们原来在家说土家语、苗语,现在已经不得不“憋”普通话了,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汉语也已成为了通用语言,特别是在城镇的年轻人中,别说能完整表演土家族苗族歌舞,就
表2 湘西自治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50项)
项目类别 第一批 第二批
民间文学(8) 土家族哭嫁歌、苗族古老话、土家族梯玛神歌、
苗族歌谣、土家族挖土锣鼓歌、土家族山歌 盘瓠与辛女传说、土家族摆手歌
民间音乐(4) 酉水船工号子、土家族咚咚喹、湘西苗族民歌 湘西土家族民歌
民间舞蹈(4) 文武荼灯 湘西土家族铜铃舞、
龙舞(湘西苗族接龙舞)、苗族绺巾舞
民间曲艺(3) 苗戏、湘西自治州阳戏 湘西三棒鼓
传统手工技艺(10) 凤凰纸扎、凤凰蓝印花布、
湘西苗族服饰、踏虎凿花 苗族花带技艺、竹编技艺、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
酒鬼酒酿制技艺、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
湘西土陶制作技艺
杂技与竞技(1) 苗族武术
民俗(9) 土家族舍巴日、土家族过赶年、
苗族椎牛祭、乾州春会、苗族赶秋 苗族跳香、苗族四月八节、
苗族赶秋节、古丈跳马节
民间美术(10) 湘西苗族挑花、湘西苗族服饰绘画、
土家族转角楼建筑艺术、浦市窨子屋建筑艺术、
泸溪傩面具、土家族竹雕、木雕(湘西木雕)、
塔卧石雕、杨柳石雕、湘西苗绣
传统医药(1) 湘西苗医苗药
表3 湘西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107项)
项目类别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民间文学(11) 盘瓠和辛女、土家摆手歌、
土家山歌 酉水船歌、白沙瓦乡山歌 土家族情歌、锦鸡、苗族傩歌、
吴著冲的传说、猛洞河船工号子、
苗族礼词
民间音乐(9) 苗族唢呐、咚咚喹、绷绷妥 湘西土家族民歌、土家语山歌、
湘西山地号子 内溪民间吹打乐、
土家族摆手锣鼓、傩言腔
民间舞蹈(11) 地花灯、苗族童子鼓舞、
苗族接龙舞 土家族铜铃舞、
苗族司刀绺巾舞、解放岩花灯 苗族狮舞、苗族团圆鼓舞、
板凳龙舞、苗族舞龙、苗族调年舞
民间曲艺(3) 三棒鼓、永顺渔鼓 九子鞭
传统手工
技艺(40)(2) 浦市古民居、土陶技艺、
花垣苗秀、古丈毛尖茶手工
制作技艺、土家竹雕、傩面具、
泸溪苗族数纱、水冲石砚、
武溪杨柳石雕、
湘西苗锦(芭排)技艺、
土家服饰 凤凰姜糖制作技艺、河溪香醋酿
制技艺、湘西苗族花带制作技艺、
保靖酱油制作技艺、保靖陶瓷
制作技艺、保靖松花皮蛋制作
技艺、湘西榨油坊、洗车河
霉豆腐制作技艺、湘西水碾坊、
湘西水磨制香制作技艺、苗市
腊肉制作技艺、酒鬼酒酿制技艺 黄金古茶制作技艺、凤凰草编技艺、
凤凰苗族织布制作技艺、杠子面
传统制作技艺、霉茶制作技艺、
土家族布鞋制作技艺、万坪豆腐
制作技艺、土家族打花带制作技艺、
湘西酸菜(若习寨酸菜)制作技艺、
万坪火腿制作技艺、湘西酸肉
(土家醡肉腌制)制作技艺、乾州
板鸭制作技艺、酱麦酱制作技艺、
纸褙制作技艺、酸鱼制作技艺、
土家族挑花制作技艺、苗鼓制作技艺
杂技与竞技(2) 苗族上刀梯下火海 湘西土家族梯玛绝技
民俗(14) 还傩愿、苗族赶秋节、
苗族四月八节、土家族跳马节、
八部大王祭、清明歌会、上梁、
苗族跳香 土家族油荼汤、土家族告祖、
土家族过社 苗族太阳会、浦市商贸、
湘西土家族婚俗
民间美术(5) 苗画 塔卧石雕、湘西木雕、
湘西土家族转角楼、湘西竹编
传统医药(2) 苗医苗药、土家族医药
民族语言(2) 土家语 湘西苗语
传统戏曲(8) 酉戏、阳戏、傩愿戏、汉戏、
木偶戏 湘西灯戏 湘西花灯戏、古丈地花灯
连土家语苗语都基本听不懂了,只有在农村才有少数人还在使用本民族语言,这就造成如土家族神歌、哭嫁歌及苗族的古老话、苗族民歌等需要用土家语和苗语进行说唱和口传心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难以传承,面临着消失或绝迹。
(二)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
传承人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传承载体中,最根本的载体是人本身,离开了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是不可能的。人不存在了,那么依托人存续的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消亡了[2]。湘西自治州大部分国家级、省级、州级传承人年龄都在 60 岁以上,很多人已经是疾病缠身,无法演唱或展示,如“土家山歌王”田茂忠在被确定为传承人后不久就已经去世了。许多传承人也没有或无法再带徒传艺,准传承人的培养也没有被纳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范围之内。因此,湘西土家族苗族许多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人亡歌息、人去艺绝”的局面。
(三)现代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受现代文明的冲击,现在天天进入湘西州人民视觉和听觉系统的都是流行歌曲、现代或西洋乐舞,人们逐渐接受了外来的多元文化艺术形式,原来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已经慢慢地退出脑海的记忆而被遗忘殆尽了。随着视野的开阔,面对一些强势文化的包围和冲击,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盲目的自卑感,认为本民族的传统歌舞那是很“土”的东西,学了又不能够赚钱,所以不愿意学。汉文化及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强大冲击已经使湘西土家族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消解。
(四)旅游中过度开发导致破坏
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适合在旅游业中进行开发利用以实现它的价值转换。但有的地方却曲解民族民间文化,滥用民族民间文化,有的将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大量机械复制;有的将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按照现代肤浅的时尚审美观进行改造,改变了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环境、表现形式及功用等,甚至连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失去了原有文化的本质特征。如梯玛祭祀、还傩愿、八部大王祭等这些本来只是在土家苗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举行的神圣的宗教巫术活动,在某些旅游景点几乎天天可以看见,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保护,但这实际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破坏。
(五)重视项目申报,轻视保护工作
从笔者的整理统计中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年底,湘西已经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4项、省级非遗项目50项、州级非遗项目107项,这说明湘西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保护工作中却不尽人意。如州政府每年下拨了100万元保护经费,但多数都是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聘请国内专家的开支上了,真正投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费并不多。特别是在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上更是令人担忧,目前,被评为州级传承人每人每年只有800元的补助经费,被评为县级传承人每人每年只有200元的补助,如此算来,即使是同时被评为县州两级传承人,每人每年也只能得到1000元的经费补助,平均每个月还不到100元。这势必大大影响这些“人间珍宝”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而且也必将造成下一代中青年人无人愿意自觉主动地去拜师学习了。
三、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的保护对策
(一)开展普查,摸清家底,运用影像和文字进行保存记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动态的文化形式,虽然已有《湘西民族民俗文化丛书》《湘西州龙山县内溪乡土家梯玛跳神》等专著记录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有的项目没有文字记录,如土家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今天能讲土家语的人越来越少了;有的传承人年事已高,而且没有年轻人掌握。应由相关部门拨出专款,组织专家学者展开广泛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3],通过建立各类博物馆、保护带和研究基地建立起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保存体系。特别是对于民间音乐、戏剧、曲艺等这些用文字不能完整地记录和保存的动态民间艺术形式,要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刻录、拷贝,然后建立更完备、更全面的资料库,从而可以更形象地展示给后人看,也便于后人学习传承,避免“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情况发生。
(二)加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保护老艺人,培养传习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一点在于,它不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而是内在于人的无形文化,是通过人的活动传承展现的,如土家族苗族都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因此各种民间传统技艺、
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民间歌舞等等都只能靠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直接关系着这种技艺的存续,既要重视现有“传承人”的抢救保护,又要加强年轻“传习人”的选拔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下去。首先,应当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艺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生活上、物质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如以工资形式发放传承津贴,使其生活和工作有基本保障,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吉首市矮寨中学就适当地将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编入当地中小学的教材中,并积极在中小学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有力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学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更好地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创新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
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传承价值、极高的审美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以政府力量为主导,以社会公众力量为重要补充力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公共性的工程来对待。不仅要靠主流媒体宣传,而且要注意结合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以广场宣传、街头宣传、流动宣传、圩场宣传、节会宣传等形式加大传播力度,向人们展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和丰富,培育大众的文化自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人心[4],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四)注重开发利用与活态保护,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在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虽然旅游是把“双刃剑”,但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的途径,把握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程度问题,如在王村、德夯、凤凰等旅游点上,组织部分传人现场制作和表演,使旅游点成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的窗口,必将能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互动。在旅游项目的设定上,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不忽略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原则,突显湘西自治州独有的民族文化,而且在合理的开发规划设计下开展,避免盲目的、急功近利式的开发,绝不能盲目批量生产,以简单模仿的粗糙产品代替民族工艺品。与此同时,通过举办各种专题文化活动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对苗族“四月八”“赶秋”等民俗节日活动要保证一切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不能为迎合游客而擅自改变,破坏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进行误导性的嫁接。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如对每一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文献整理、田野调查、摄像、记录、拷贝等都需要在经济方面得到保障,同时,要保护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优秀老艺人,也需要在生活上、物质上对他们给予保障[5]。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资金的投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政府投入外,要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由于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有很多民间工艺品和民间传统手工艺,如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剪纸、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都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6],可以鼓励企业资本、外资外商、民间资本以适当的方式进入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和发展基金,从而更好地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扶持传承。
(六)整合资源,理顺机制,确保更好地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某个机构、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它需要整合政府、民间、专家、企业等各方面的资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才能较好地完成。要进一步理顺相关的工作关系,依据《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立起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保护机制。不仅要真正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担负全州保护工作的独立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依靠办在湘西自治州的唯一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发挥他们在遗产保护中的研究、咨询、论证、指导、决策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保护传承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参考文献:
[1] 陈廷亮, 张磊. 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6): 71?75.
[2] 龙先琼, 蒋小梅. 旅游开发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土家族为个案[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1): 39?45.
[3] 白晋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 2008, (1): 3?7.
[4] 朱长菊, 李鸿雁.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J]. 民族论坛, 2010, (7): 48?49.
[5] 李真. 湘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 凯里学院学报, 2008, (10): 6?10.
[6] 刘水良, 吴吉林.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55?59.
Xiangx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arrangement
and protection research
HUANG Wenhui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