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支持网 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是当今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西方,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兴盛于7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肖鸿1999,3]。而在中国,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阮丹青,周路1990],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伴随着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其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也逐渐增加。社会支持网研究若依据社会网络分析的通常划分方法,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可分为:整体网研究,关系研究和主体网研究。目前许多社会支持网的研究者,主要通过检验主体网或个人网进行研究。[贺寨平2001]国内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中,阮丹青、张文宏等学者的成果较为突出。
概述:基本程式和内容
“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就是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该文的开篇即指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以明确其研究的社会支持网是主体网,即与被调查的个人有关系的所有人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网络。该报告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即前言,二、研究方法,三、研究发现,四、讨论。本述评将按照调查报告理想模式所应具备的程式和内容,对该报告总的加以概述:
1)研究的问题及背景。该文是“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网”研究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因此并未对研究的问题及背景作较详细的阐述,而是在前言部分直接阐述了社会网和个人社会支持网的定义,并指明该项研究分析的范围只限于社会支持网的“财务和精神领域的帮助”。接下来,两位作者简要列举了部分既有社会支持网研究成果,同时又指出,中国城乡居民社会网的比较研究是一直受忽视的领域,阐明了本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相关文献的回顾。该文的研究目标是在“对城市和农村居民个人社会支持网的规模,网络构成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发现其类似性和差异性及造成这种类似性和差异性的结构或文化因素”。因而,其在前言部分简要地提到几位学者对社会支持网研究的结论。首先是关于西方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成果:Burt和Van der poel等人研究发现,“西方社会,在亲属当中,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比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发挥的作用更大。另外,配偶提供社会支持的范围也是最广泛的,人们倾向于从配偶那里获得精神性、工具性和社会性的支持,父母和成年子女也彼此提供精神和工具性的支持……”Wellman和Wortley认为,“社区关系并没有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而普遍衰败,只是居住在不同社区的人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在建构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时会采取不同的模式。”其次是关于中国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阮丹青“重要问题讨论网”研究的结论、边燕杰的强关系找工作分析和蔡禾等人的研究发现。
3)研究的理论或假设。严格而言,这篇调查报告没有提出其理论框架或假设,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城乡居民社会网的比较研究,也是一种探索性调查研究。该项研究的目标是试图发现“城市和农村居民个人精神和财务社会支持网,在网络规模、网络构成模式两个方面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及造成这种类似性或差异性的结构或文化因素。”尽管这其中有解释性要求,但也未提出具体假设,毕竟它是探索性的,没有假设与限制,或许更利于发现问题。
4)研究的概念及其操作化。本文作者在开篇前言和研究方法两个部分,多次强调只分析城市和农村居民个人“精神支持网”和“财务支持网”的“网络规模”和“网络构成模式”的状况。由此可见,该文中有四个关键概念:精神支持、财务支持、网络规模、网络构成。相对而言,四个概念中,“精神支持”和“网络构成”的抽象程度较高。“精神支持”和“财务支持”具体如何操作化作者未作说明,但交代了两种网络成员选择的标准,即“如果您心情不好,想找人谈谈,您会找谁呢?”和“假如您需要借一大笔钱,您会向谁借?”两个问题。概念“网络规模”作化为网络成员的数量,“网络构成模式”在调查问卷中则被具体操作化为32种人际关系类型(在统计分析中又被归纳为9种)。
5)抽样、样本及总体。作者在“研究方法”部分,明确指出了抽样的详细时间、地点和方法。城市样本是按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居民家庭―18岁及其以上,生日最靠近11月5日的成人等五个步骤,采取简单随机多段抽样,共抽出503个样本。农村样本先被限定在天津市4个近郊区中的西青区和5个县中的宝坻县,再按照乡(镇)――村委会――居民家庭――18岁及其以上,生日最靠近11月5日成人等四个步骤,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共抽出598个样本(实际分析的样本是宝坻县的334个样本)。从作者分析的样本推断,调查研究总体是18―65岁的天津市城乡居民。
6)结果的表达。作者在“研究发现”部分,通过两个百分比统计表,分别描述了城乡居民财务和精神支持网的网络构成及网络规模的类似性和差异性。为了“确定城乡居民在社会支持网构成上是否真正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作者“在控制了被访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以后,进行了多元回归及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以两张回归分析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并辅以文字说明。作者在对四张统计表的内容描述过后,将这一研究发现归纳为四句。作者的另一研究目标――发现“造成这种类似性或差异性的结构或文化因素”,是在该文“讨论”部分实现的。其对前面的研究发现部分给予了文化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解释,由此也占据了该文的半壁河山。
评价:研究方法的运用
通览概述可以发现,该调查报告基本上包含了理想模式的调查研究所应具备的程式和内容。若将该调查归为描述性调查研究,则其报告中未提出理论框架和假设但并未违背研究规范。只是调查报告在讨论部分的大量阐释,占据了全文近半篇幅,虽很有理论价值和启发性作用,但解释的依据基本上不是出自调查分析的内容。本述评拟就对该报告所体现的研究方法予以探讨(只针对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操作方式)。
1)抽样方法与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总体上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进一步可细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等若干类。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通过对该文“研究方法”的概述,可以知道该项研究中,城市样本采取的是多段抽样,而农村样本的抽取是判断抽样和多段抽样相结合的结果。这一抽样设计总体上遵循了抽样专家科什(Kish)教授提出的抽样四原则,具有合目的性、可测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这些优点尤其体现在城市样本抽取过程中。城市样本的多段抽样过程,在开始阶段保证了样本来源的全面性,将全城6个区全选为调查区域。第二阶段则从每个区中随机抽取了3个街道办事处,再从抽出的每个办事处各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这一点充分考虑了各区之间差异较大,各居委会差异较小的可能性,在确保随机性的同时,很好地体现了经济性,可测性相结合的抽样准则。但是在农村样本的抽取过程中,抽样的初始阶段是判断抽样,诚如作者所言,“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同质性较强,加上受研究经费的限制,农村样本的抽选区域定为4个近郊区中的西青区和5个县中的宝坻县”。应该说作者这种考虑合情合理,其下文所列材料也证明了被限定两区的代表性,但这多少会使这一抽样设计增加些许遗憾,使读者对其抽样过程的随机性多少有点怀疑。两相比较,农村样本在抽样的初始阶段较城市样本小,通过判断抽样限定了1个区1个县;在中间阶段,数目则大于城市样本,从抽出的每个乡镇中,抽取出3个村委会,而与之相对的城市样本,则是从抽出的每个街道办事处中抽取1个居委会。这一点似乎难以解释作者“农村居民的同质性较强”的观点,而更有说服力的应该是保证农村样本与城市样本的平衡性。当然,任何一项抽样设计都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很难尽善尽美。有一点这样的缺憾,或许也正说明了作者抽样设计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困难性。然而,作者在城市抽取了601个有效样本,在农村抽取了598个有效样本,而进入分析过程时,城市样本仅用了503个,农村样本仅用了334个(宝坻县样本)。然而作者对这些没作任何说明,这会使读者对抽样设计的缺憾有所感受,但也会对所抽取样本的有效性产生疑问。
至于资料收集过程,该文指出“本文运用1996年‘天津城乡居民社会网’问卷调查的资料,但未说明究竟是自填式问卷还是结构访问问卷,读者也无从得知。但读者至少可能会由此产生一个疑问:“倘若是自填式问卷,这个针对农民的调查,信度和效度有多高呢?另外,该项调查研究的是“天津市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网”的状况,只涉及“天津城乡居民社会网”的小部分。而读者在未被告知“支持网”的研究者是否组织或参与了“社会网”的研究时,完全有理由怀疑这项研究只是一个文献研究,而非调查研究。因为这里不能排除该项目研究者从既有问卷调查的资料中“提炼”出变量予以描述分析的可能。
2)变量设计与操作化。变量设计和操作化是调查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工具建构的基础环节,也直接制约着一项调查的解释性或描述的准确性。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从概述中可以看出,该项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变量,即精神支持、财务支持、网络规模、网络构成。作者在量表设计部分,只对网络规模和网络构成两个变量的操作化给以说明,而未对“精神支持”和“财务支持”给予相应的说明,仅指出了精神支持网成员和财务支持网成员选择的标准。这似乎有点不妥,尤为不妥的是财务支持网成员的选择标准,即“假如您需要借一大笔钱,您会向谁借?”在西方国家中,这一指标可能非常适用,但在中国使用,却不能反映作为网络成员的配偶在财务支持网中的作用(财务支持网统计表的数字显示,农村居民被访者提到配偶的仅为4.1%,城市被访者提及的也只有5.6%,与西方调查结果相去甚远)。这里有两点理由可以说明这一指标的不合理性:
首先,从财产权观念来看,中国的夫妻间个体财产权观念很弱。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中国从来只有家庭财产权观念,而没有个体财产权观念。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私房钱”予以说明。为什么认为夫妻间个人保留一定钱财是“私房钱”呢?因为在中国的夫妻眼中,财产是“夫妻共同体”的集体财产。谁若存私心,想保留自己个人的钱财,则无疑被视为是在存“私房钱”。且这种私房钱数量只是有限的,并且这种行为也不被提倡。夫妻共知共有的财产,仍是家庭财产的主要部分。对于这主要部分的财产,既然是夫妻共有,则使用财产时就不是“借”,而是“拿”。因此普通百姓向自己配偶“借钱”的概念也很弱,尤其是需要“借一大笔钱”时,更不可能想到向自己的配偶借。当然,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个人财产权观念的普及深入,中国夫妻间这种“公共财产权”的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一指标可能也会适用于中国的个人社会支持网调查研究。但在当前似乎难以适用。
其次,从现实生活来看,夫妻间的财产所有权关系难以理清。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在此只能简单地加以说明。第一,单从家庭的功能而言,中国家庭目前具备赡养、孩子教育、经济等多种功能。夫妻的结合,即意味着家庭的构成。夫妻在家庭中会有不同分工,以履行不同家庭功能,诸如获取财富,抚养教育小孩,赡养老人,料理家务等。由此,夫妻在家庭中的贡献也各有侧重点。即使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中,也很难说,丈夫在外所挣钱财是其私人所有。假如是这样,那么妻子应该得到在赡养老人或抚养教育孩子及家务劳动中的工作报酬。第二,夫妻创造财产时的共同行动使得收获的财产难以分清。这一点在中国大部分农村比较显著。自农村推行以来,来自耕种责任田的财富,往往是夫妻共同劳动的结果。即使流动的农民工,也常常是“夫唱妇随”,夫妻商店、夫妻手工作坊很多,要明确区分夫妻财产困难重重。第三,理财的方式和习惯,仍然使得个人财产权难以独立于“夫妻公共财产权”之外。
可以说有这种难以理清的财产权,使得夫妻间也难以产生向对方借钱的行为,更可能的是配偶双方共同使用财产。因此,无论从夫妻间财产权观念而言,还是从现实生活中的财产权关系观察,这一“财务支持网”所使用的指标,难以测量配偶在个人财务支持网中的作用。也许应该有其他指标的辅助才可。
3)资料分析。该文在“研究发现”部分指出,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市民和农民的社会支持网规模究竟有多大?他们向什么人寻求特定的社会支持?”因而,资料分析的前半部分,通过“财务支持网的构成”和“精神支持网的构成”两张百分统计表,向读者描述了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网模式的类似性和差异性。但是,为了“确定城乡居民在社会支持网构成上是否真正存在显著差别”,资料分析的后半部分,随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予以说明。“财务支持网的构成”回归分析表和“情感支持网的构成”(不知是何原因,使“精神”置换成“情感”,是打印错误吗?)的回归分析表具体展示了结果。在这儿,多元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只是被用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发挥描述,而不是解释性作用。是否可以称之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大材小用”呢?
两点思考
通览张文宏、阮丹青两位学者的调查报告,可以强化一种感受:变量的操作化是调查付诸实践中的最困难环节。变量操作化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调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由此想到,变量的操作化应该因时而易、因地制宜,不断修正和完善。针对当前社会网研究而言,尤其在网络构成的操作化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如现今发达的信息网络,不管这种网络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还是仅仅是一种“虚拟社会”,但有一点是客观现实的,即“网友”们的存在。虽然其不被在现实中认可,但无疑网友可以视为部分人的社会支持网的一部分,他可以是一些人的精神慰藉,从而成为一部分人的“精神支持”的交往对象,所以在操作化“网络构成”时,也可作为考虑的一部分。
另外,变量操作化是建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工具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调查研究中,能否将资料收集工具和变量操作化的关系倒置呢?如:从一项大规模大课题问卷调查资料中,提炼出相当于其小规模子课题研究中的描述或对其建构假设而给以解释。例如,从社会网调查的结果中,提炼出关于“社会支持网”的相关变量,对社会支持网的状况予以研究。如果能做这种倒置,则其研究的结果有多大信度和效度呢?如果在这种倒置关系下,不能像文献二次分析那样有效,研究的结果没有可信性,那么如何防止这种“伪调查”的出现呢?这些也许值得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学研究,1999,(3):12―24.
[2]阮丹青,张文宏,潘允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社会学研究,1999,(2):108―118.
[3]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社会学研究,1999,(3):75―85.
[4]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1,(1):76―81.
【关键词】幸福感 贫困大学生 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well-being poor 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ir gender,grade,single-parent families,families living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well-being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Affecting Factors Inventory of Well- be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conducted on the poor students in the survey。Results: ①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verall well-being of men and women.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P
【Key words】 Happiness;Poor students;Influence factors
1 前言
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心理健康的一项衡量指标,反映了个人的生活质量[1]。关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诸多幸福感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生力军,他们的幸福感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大学生心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幸福感将会影响几年后社会主流工作者的幸福感,虽然幸福感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还是有一定的联系[5]。医学生的未来是肩负者救死扶伤的任务,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感染者患者,而贫困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中的特殊部分,本文欲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状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实证的教育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11至14级贫困生共259名为研究对象。
2.2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1)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城乡居住地,是否单亲家庭等。(2)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2] ,该量表由7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和休闲活动。
2.3 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管理,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一般情况描述
按照要求剔除填写资料不完整的问卷后,有效问卷共250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50人;一年级92人,二年级58人,三年级59人,四年级41人;来自农村的185人,城市的65人;单亲家庭学生35人,非单亲家庭学生215人。
3.2 贫困生幸福感的性别特征
针对不同性别的贫困生其在幸福感的分析见表1,男生在工作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幸福感与女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 不同年级贫困生幸福感的分析
表2显示,休闲活动方面的幸福感在年级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05),相对来说,大一、大二贫困生在休闲活动方面的幸福感比大三大四贫困生的高。在恋爱方面的幸福感不同年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6),随着年级的增加幸福感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他方面的幸福感差异则无显著性。
3.4 不同家庭居住地及类型的幸福感比较分析
由表3分析可见,在自我意识方面,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城市的贫困生的自我意识比农村学生的强。城乡贫困生在幸福感总分上存在差异(P=0.032),城市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强于农村学生的幸福感。
是否为单亲家庭的贫困生幸福感的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5 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总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性别,年级,不同家庭居住地,是否为单亲家庭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只有家庭居住地一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可得影响学生总幸福感得分的因素为生源地。
4 讨论
幸福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一方面,它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主观上有所感知。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的总幸福感的差异不明显,可以间接说明在当今社会男女地位基本平等,但在工作与社会适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男女生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有关,说明男生在从事挑战性职业和面对竞争时更容易适应,从而在工作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幸福感较强。其他方面的幸福感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
调查显示,在自我意识方面,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的贫困生的幸福感比农村的强烈,这可能与城市的孩子从小的环境培养了独立自主的个性,所以能够获得在自我意识方面较强的幸福感。调查同样也显示出,城乡贫困生在总幸福感方面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城市的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是会比农村的好。重庆调查通过对大学生幸福生活标准的统计数字发现,51.1%的大学生认为有很多钱是幸福的。这与当前的大环境和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念有关,但有的大学生能正视贫穷,通过各种渠道缓解经济贫穷,并把改变贫穷作为自己不懈努力的强劲动力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体验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解决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3]。
调查显示,各幸福感因子以及总幸福感在是否为单亲家庭的影响下的差异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这说明在当今社会单亲家庭不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看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只有一个家庭居住地,说明城乡居住地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也反映了家庭的经济水平对幸福感的不容忽视。
5 建议
对在校大学生必须要注重幸福感的培养和建立。真正的教育是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要帮助大学生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幸福,领悟生活和幸福的真正涵义[4]。
学校也要注重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教育方式的调整,及在自我评价方面的正确引导。对来自农村的学生应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才华,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益荣.大学生幸福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0-31.
[2] 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418-423.
[3] 陈鹏,陈曲.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78-180.
[4]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168-174.
[5] 王军,张兴权,钱进.安徽省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06-110.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关键词】 乡镇中学 留守儿童 外语学习 动机研究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JK0343)的部分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早在1940年代,Marchwardt就开始研究支配语言活动的基本动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之后,由于大批专家学者的涌现,使得动机研究领域显得空前活跃,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研究者们开始把目标转向动机的动态本质。 研究者们除了依赖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外,他们还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内,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
我国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桂诗春教授1986年率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作了调查,揭开了国内动机研究的序幕。进入 21世纪, 动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机研究工作者(如吴一安、刘润清等 1993,文秋芳等 1996,张文鹏 1998,石永珍 2000,王慧莉 2000,武和平 2001,杨国俊 2002,王有智 2003,高一虹 2004,李楠、吴一安 2007)。但目前的动机研究成果中, 针对中学生的动机研究不多,而对于乡镇中学生,没有被研究工作者单独列入动机研究的对象,更不用说研究者们会去关注乡镇中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
研究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开始而产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附属品,且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条款,力图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同样也受到了教育部和全国妇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分别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着力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2010年7月,在教育部所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从而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陕南地区,虽然尽享着秦巴汉水所赋予的壮丽景观,却没有能够使其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的矿产资源。同时,由于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产业基础,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限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导致陕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也为地方政府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乡镇中学外语教学师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同时也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其他科目学习的态度。因此,本项研究试图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为目标,通过对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乡镇中学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在外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探寻外语学习的途径,提高他们的外语学习水平,培养外语学习的能力。进而为当地的乡镇中学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手的材料和数据,为学校和地方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是在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乡镇中学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了其中的10所乡镇中学中的2050名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了问卷调查表205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005份,回收率约为98%。然后通过对所回收的问卷信息进行初步整理,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显示,在所回收到的2005份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共计99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5%,而非留守儿童共计有10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0.5%。陕南乡镇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在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中,占据了近乎一半的比例,由此可见这一特殊群体队伍之庞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的特点,借助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如下:
首先,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s Test)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问卷的均值进行检验,留守儿童的均值(Mean)为3.3553,标准差(Std. Deviation)为0.53590,均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Mean)为0.09784,而非留守儿童的均值(Mean)为3.3860,标准差(Std. Deviation)为0.57199,均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Mean)为0.10443,而双尾检验值,即Sig.(2-tailed)为0.016,虽然大于0.01,但是还是小于0.05,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的均值还是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既然被试的两个群体之间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对非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又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的。首先进行KMO检验及球形检验。根据检验结果,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e Adequacy)的值为0.893,偏相关性很弱,非常适合因子分析。同样,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Approx. Chi-Square的值为9202.537,df值为435,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P值为0.000,P
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时,对问卷的因子分析归纳出6个动机类型(兴趣动机,成绩动机,情景动机,成就动机,出国动机和爱国动机)。当特征值为0.5时,其能解释总变差的85.93%。各种动机类型中相应题项的因子负荷分别如下:
1. 兴趣动机(对目的语及文化的内在兴趣)方面:对英语国家的人及文化感兴趣(0.75),爱好英语歌曲及电影(0.90),爱好英语文学作品(0.76),对语言学习有特别爱好(0.68),喜欢这门语言本身(0.74),对英语一见钟情(0.87),其解释方差为31.98%。
2. 成绩动机(通过考试获得升学、毕业等)方面:入学前是为升学考试(0.90),入学后为获取毕业证(0.89),父母/学校要我学(0.98),入学前取决于学习成绩(0.84),入学后取决于学习成绩(0.90),为了出国或升学考试(0.87),其解释方差为29.69%。
3. 情景动机(课程、教师、教材、班级的影响):取决于是否喜欢英语老师(0.84),取决于英语课的质量(0.83),取决于所用教材(0.79),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班(0.79),上大学前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老师(0.84),其解释方差为16.44%。
4. 成就动机(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动力):让我获得成就感(0.90),找到一份好工作(0.90),有用的交流工具(0.89), 不辜负父母的期望(0.98),人生敲门砖(0.94), 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0.93),其解释方差为10.49%。
5. 出国动机(出国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体验文化):移民国外(0.96),出国寻找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0.82),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知识(0.92),出国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0.81),其解释方差为6.22%。
6. 爱国动机(通过英语了解世界、报效祖国):学英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0.87),学好英语才能够为中国尽力(0.91),为了了解世界(0.82),其解释方差为5.18%。
研究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是,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其次,在外语学习动机类型中,虽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兴趣动机和成就动机中表现得极为相似,但通过因子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1)非留守儿童的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子负荷量均高于影响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的因子负荷量;(2)留守儿童在成就动机、出国动机、爱国动机方面的表现均逊色于非留守儿童。
综上所述,影响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的诸多要素尽管类似于影响非留守儿童外语学习的要素,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建议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外语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当地的外语教学工作者,搞好外语学习,为将来能够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7-29.
[3]李楠,吴一安.任务特征与学习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2007(3):43-47.
[4]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 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5]王慧莉.一份关于外国学生对英语的教和学的态度的问卷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12-15.
[6]王有智.西北地区城乡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40-243.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武和平.90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38-40.
[9]吴一安,刘润清等.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38-40.
[10]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27-31.
【关键词】 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Rutter教师问卷;logistic回归
Reseaching on Ratio of Children behavior Problems of Teacher Questionnaire and R isk factors in Kunming. Xuan Xu, Kang Chuanyuan, Liang Zhizhong, et 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650032, P.R.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dangerous factors in behavi or problems of school aged children. Methods Rutter Chi ld Behavior Check list by teacher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956 primary student s. Results The ratio of children be havioral problems is 14.08%, It is 3.13:1 that the ratio of boys to girls; It isshowed i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at: the main risk factors in be havior problems of school aged children are sex, fellowship, time cared by paren ts, money cost on children and peace in family. Conclusion Thechildren behavio ral problems were caused by complex factors and increased with the age, It is su pposed to take synthetical ways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Key words】 Children Behavior Problems; Rutter Teacher Questionnaire;Risk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儿童行为问题妨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和社会化[1],其相关因素较多。关于学龄儿 童行 为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发达国家报告其检出率已达5%~30%[3],为研究我市儿 童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影响模式,我们于2005年3~7月对昆明市城乡结合部956名1~6年级学龄 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昆明市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9 23名6~14岁儿童,男466人,女457人。
1.2 方法 采用英国Rutter设计的儿童行为教师量表,Rutter教师问卷总评分≥9分,为有 行 为问题。“A行为”总分>“N行为”总分归“A行为”;反之为“N行为”;A总分=N总分者为 “M行为”(即混合)。量表可靠性高,经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测试,灵敏度90.2% 、特异度100%,总有效率91.4%[4]。
教师问卷由班主任填写,问卷填写前由专业医务人员与各班班主任一起统一标准,然后对每 个学生实际观察的情况如实逐项填写,同时父母填写20项变量的一般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资 料923份,回收合格率96.5%。最后将所有资料核对整理,再将相关调查因素编码、分级并用S PSS 11.5软件作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见表1、表2和表3。从表1可看出,教师问卷检出率14.08%,男 童21.23%、女童6.78%。男女检出率之比为3.13:1(χ2=39.875,P
表2显示,问题男童以A行为为主,检出构成比为64.6%,较女童54.8%高; 问题女童则以N行 为为高,检出比为32.3%,比男童26.3%高; 问题女童M混合行为构成比12.9%也比男童9.1%高, 男童和女童行为问题类型有显著差异(χ2=1.014,P
从表3可知,随年级增大,行为问题有增加趋势(趋势检验χ2=13.79,P
2.2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923个学生,以行为问题评分作为因变量, 以20个有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定α水准为0.05。最终选入4个主要危险 因素,依据偏回归系数的大小,它们分别是:性别、伙伴关系、父母教培育儿童时间、花在 儿童身上的金钱、家庭和睦情况。
3 讨 论
本教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4.08%的城乡儿童有行为问题,高于王玉凤报道的8.34%(教师 问卷)[4],与曲阜市徐丙龙报道的11.68%类似[5]。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 率之比为3.13:1, 男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较女生高,与国内外报道类似[6,7]。在男女童的行为问 题分类比 较显示,男童A行为(行为)较女童更多见;女童则以N行为(神经症行为)更为多见 [8],差异极其显著 (P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伙伴关系是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项危险因素。男童作为行 为问题危险因素之一,与行为问题检出率相一致,亦反映男童较女童更易出现行为问题。伙 伴关系提示加强学校心理卫生辅导,团队意识和同伴和睦交流在学龄儿童心理中的重要性。 也可能表明学校教师更注重教学的秩序、纪律和同学关系的和睦,而儿童在学校接触的人比 在家明显增多,有许多的机会互动发生矛盾。所以较容易显现和被观察到攻击、违纪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症状具有情景性[10,12]。
父母教育培养儿童时间(父亲受教育程度低)、花于儿童的金钱(家庭经济条件差)及家庭 和睦情况本次研究中也进入回归方程。文化较高父母更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经 济条件好则有能力投入更多金钱培养子女,支持文化经济差异对儿童行为导致偏异的影响 [5]。家庭和睦因素提示:儿童良好的行为模式及其心理发育的成熟需要一个稳定 和有安全感 的环境[13]。表明城乡儿童行为问题受到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生物学因素有可能构 成了行为 儿童的素质因素。而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构成了行为问题的诱因和调节因素 [11]。
4 参考文献
[1]Lerner TA. Preschool behavior can predict future psychiatric disorde 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 1985,24:42-44
[2]Lapouse K, Monk MA.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behaviour characterist ics in children. Am. J. Public Health, 1988,48:1134-1144
[3]Mcgee R, et al. Behaviour problems in a population of seven-year-o ldchildren: prevalence, stability and types of disorders-A research report. J. Ch ild Psychol. Psychia, 1984,25(2):251-259
[4]王玉凤,沈渔村,等.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1989,3(3):104-110
[5]徐丙龙,罗桂新,郭晓燕,等.曲阜市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1998,12(6):359
[6]李秀连,王文瑞,萨仁塔娜,等.牧区蒙族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1995,9(1):35-36
[7]Rutter MA. children's behaviour Questionnaire for completion by teac her: preliminary findings. J Child Psycho Psychiatry, 1967,8:1-11
[8]章殷捷,邓君芳,王珍珍,等.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干预对策的探讨.中国行 为医学科学杂志,2002,11(5):517-518
[9]胡建勇,仇成轩,刘丽雪,等.2032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研究.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1996,5(3):152-155
[10]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74
[11]王玉凤,沈渔村,等.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241-246
[12]章殷捷,叶文宣.小学生行为问题父母与教师问卷调查比较.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