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范文第1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纺织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及困境。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于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优质的自然资源的运用,同时强化产业品牌,推进产品升级优化,运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本文主要对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面临困境、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采取的措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纺织经济 纺织业 品牌建设 地域优势

一、前言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品加工生产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长三角地区对于纺织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时,纺织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中占有的比重也很大,与其他同类型的纺织生产企业比起来,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业原料来源广、运输路程短,这也自然就降低了成本。然而,由于世界纺织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纺织行业中存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长三角地区仅仅凭借自然条件的优势已经很难在纺织市场中继续占据有利地位了。由于长三角地区的一些纺织企业中存在技术含量低、工艺设备落后、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缺点,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处于面临淘汰的边缘,同时也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外面的经济形势,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制定出切实可行、适合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

二、当前传统的纺织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自然因素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纺织单位数量很多,市场运行不够规范合理,同时一些小的企业没有比较开阔的视野,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在同行业中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概括起来,总的原因有:第一,纺织也发展缺乏足够的推动力,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的研发出新产品导致产品种类单一,同时,研发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增长缓慢。此外,由于纺织品的扩散面不够,出口额减小,就导致某一区域内的纺织企业相互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第二,一个区域内的纺织企业数量多,导致竞争的激烈程度更为突出。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得出,以苏北的一个地级市为例,该市2013年有大约4715家纺织生产企业。通过分析该地区的纺织企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区域的纺织业主要有服装业、棉纺业、家用纺织品业、针织业、产业用纺织品业等,其中以服装业为最多,占到了整个纺织业的34.18%,棉纺业最少,为9.67%。在一个多数企业都不具有先进生产技术而企业数量又较多的区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很多方面的竞争,这样极为严重的竞争力度对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第三,多数纺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都差不多,没有显著的区别,使得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通过研究发现,纺织企业的产品主要是没有太多技术要求的服装业,而这些企业在服装生产上也没有品牌服装的生产,在成本低逐渐不能成为主要优势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盈利也都有所减少,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第四,一些企业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注重企业的技术、设备方面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者也缺乏长远战略眼光,使得该区域的纺织生产市场逐渐不景气,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堆积,很多企业都开始削价竞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企业当前需要做到工作有:提高自主品牌意识,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强化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研发力度以及广告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范围。另外,由于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对于该区域的纺织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长三角区域纺织企业还要在当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改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打开贸易壁垒,扩大产品出口额,有效运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的扩大等有利条件,开拓出这一区域纺织产品的新市场。

三、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破解困境时需采取的办法

企业在提高竞争力时,要综合考虑到自身的长处,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使得企业在同领域内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一旦在某方面具备了竞争力之后,必然会得到行业内其他竞争企业的注意。竞争对手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一旦竞争对手采取比本企业更加有效的措施,就会降低企业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优势。所以,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企业经营管理在进行企业内部谋划时,应该综合考虑到下面几个因素:

(1)尽可能地用好劳动力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企业运用身边得天独厚的自然原料资源以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借助国家对于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纺织业出现的各种新技术,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升级一些比较落后的产品,在多方面提高竞争力。

(2)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打破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局面

面对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企业管理者要勇于打破僵局,培养顾全大局的胆识及能力。在寻求可替代原料、产品升级、企业转型发展、创新自主品牌方面,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发展中要考虑到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否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然而近年来随着劳工工资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企业的经营者要能够化解来自这方面的压力,尽可能的提高企业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技术,增加企业效益。

四、关于加快长三角区域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纺织业的转型期,区域纺织业的发展目标是以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作为支撑,以不断推进产品的高端化、高质量化作为着力点,加快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1)充分发挥企业原有的优势,将企业不断做大

长三角地区由于种植了大量的优质棉花,每年都可以供应大量的纯天然纺织用棉。长三角地区还具备发达的交通,并且沿海具有国际港口,出口或者是内销都很方便,目前的发展重点是具备高附加值的衣服、家饰以及高科技的纺织品。当前我国的消费正处于转型期,消费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价格虚高的百货业和运行成本低的专业市场并存。同质产品的产异化主要是对于不同原料的使用,棉纺织业除了要生产现有产品外,还要加强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产品的优势。

(2)运用好地域优势,发展新型产业

长三角地区除了具备优质的棉花原料外,还具有玉米、海藻、汉麻以及虾蟹类甲壳动物,这些可以进行生物质纤维的开发运用。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些生物以及海洋资源,不断的加强对于生物质纤维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抓住当中的某个极具产业特色的产品,并加大研发力度,大量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起纺织研究机构服务平台

纺织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逐渐注重产业化、高科技化,同时世界各地的纺织企业都在不断开拓新的纺织纤维产品,研发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我们应该适应潮流,建起相应的纺织研发机构,培养或引进优秀的技术员工,掌握世界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运用便捷的网络技术建立起纺织业服务平台,并结合新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的运行管理效益。

(4)充分发掘潜力,提高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力度

从1990年开始,世界范围内有三大高科技纤维,也就是碳纤维、芳纶及高强度聚乙烯纤维。长三角地区由于具有充足的原料,在这方面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碳纤维作为增强性的材料,与树脂、陶瓷、金属以及混凝土等混合,构成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将二者材料的优点结合起来,提高材料性能,其用途十分广泛。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具有分子量高、结晶度高的优点,它是所有纤维中强度最大的,同时还具有耐化学腐蚀、抗紫外照射以及很好的韧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防装备上,如防弹衣、防弹头盔、装甲车、高性能低质量坦克防切割手套等,此外在航空航天中、海洋捕捞中也有所应用。国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使得过滤材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正进入到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将会成为世界上过滤市场增加最快的地区,在制药、钢铁、水泥、冶金、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中,对于过滤材料的需求量都很大。长三角地区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质资源,抓住时展机遇,努力开发过滤材料生产中的新工艺、新产品,并不断提高过滤产品质量,从而满足工业领域对于过滤材料的要求。

(5)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纺织业

依据联合国对于纺织业作出的预测,2050年全球的纺织纤维加工量会增加到25300万吨,较目前来看,数量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其中产业用纺织品会代替服装业,占到总量的67.4%。因此,长三角地区需要不断调整纺织业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同时还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好国家对于沿海地区开发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机遇,提高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6)以品牌建设为主导,提高地域优势

纺织业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好特色品牌效应。品牌建设就需要企业在生产中要求真务实,也就是要严格把握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能力。质量不是几个简单的物理指标,而是一个概括性的范畴,主要包括性能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功能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定位。在今后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机会成本的降低,对市场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定位,运用好产品特点,同时站在一个新的视野上,全面推进纺织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洋.规范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J].对外经贸实务,2007(05)50-53.

[2] 刘 洋.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业影响和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8(03)62-65.

[3] 张少兵.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透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华东经济管理,2008(03)18-21.

[4]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7)45-50.

[5] 唐少思,王 莉.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出口现状和对比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42-45.

[6] 葛 扬,韦 帆.日本东海地区和我国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类比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7.

作者简介: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范文第2篇

纺织品一直是我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屡遭国外反倾销和特保政策,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出口企业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困境。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备受压力,出口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一、纺织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2007年上半年的纺织行业运行态势显示,受内外部多种压力的影响,国内纺织行业从2007年开始已经由前期的快速发展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而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到期,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不断遭到欧美反倾销,以及特殊保护条款等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大量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由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2.其他国家加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国家出于保护其国内纺织行业的利益而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加以限制。如土耳其外贸署12月24日第26386-2006/6号官方公报称,依据2004年制定的《关于特定纺织品进口监控和保障措施条例》的规定,土耳其政府认为自中国进口纺织品对土耳其市场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的威胁,因而决定2007年继续对我国出口44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实施时间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此外,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的纺织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使我国纺织品遭受的贸易摩擦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这应引起企业的重视。

3..纺织企业海外拓展面临困境。由于国内部分企业诚信度较低,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而国外客户能够及时支付货款,使企业快速回收资金进行周转。目前我国企业真正走出去的都是国内有实力、资金雄厚的合资或独资企业,他们到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进行跨国经营。 这些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包括前期的考察、选址、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建厂、员工培训、投产等。这些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承担诸多风险。

4.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薄弱带来的风险。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长期以来盈利能力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设薄弱。根据业内统计,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价值链或盈利分布中,生产加工只占10%,而其余的35%和55%的盈利分别由品牌和渠道环节获得。当前国内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还在埋头抢夺可怜的10%的盈利环节,而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成本上升等因素还在进一步压缩这一可怜的盈利。

二、未来纺织业发展中的一些有利因素

总的看来,我国纺织品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弱化。由于近年来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导致我国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而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加速和纺织品出口退税的下调,进一步削弱了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出口退税调整的风险依然存在,这将进一步挤压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是尽管如此,依然要看到行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有利因素:

1.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内需市场的拉动效应将不断增强。

2.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上升空间,基本保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继续增长。

3.我国的纺织行业具有十分完整的产业链。

4.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化纤生产国,原料资源十分丰富。

三、对未来纺织业发展的几项建议

我国纺织行业具有长期发展积累的优秀竞争力,内外部的压力对行业发展而言,一方面是行业发展的困难和阻力,另一方面则是行业转变的动力。努力提升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综上所述,为实现行业长远战略,应大力着手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提升产品档次和产业水平,保持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纺织企业应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通过出口结构调整,提高深加工、高质量的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2.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推行“品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靠以量取胜,没有自己的品牌,才导致竞相压价。建议出口企业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加大纺织品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品牌意识,培养自己的纺织品品牌,提高附加价值。要逐步推行统一分销价、统一零售价,采取价格差异化定位,增加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量,开发特色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能力。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范文第3篇

走进去的商机

南非纺织业起步较晚,二战前只有床单和毛毯等家用纺织品的生产商,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出现编织机织面料、棉纱、精纺毛(绒)厂商,服装是南非第11大出口产业。

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可见南非的服装市场潜力巨大。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进口服装中抢手货有合成纤维茄克衫及裙子、棉制长裤及短裤、棉制短袖衫及衬衫等。南非纺织服装市场的消费特点是白人与黑人两大消费模式并存,时装品味趋向欧洲风格,白人对服装需求特点是大方、传统及手工精巧;黑人则要求服装颜色鲜艳夺目,中低档产品较畅销。由于南非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目前南非本国的服装企业主要生产订单数量小、交货时间紧、平均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在南非,拥有固定客户或者具备采购差异性的、知名度高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而且企业以设计力量和快速反应见长。

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走进南非并不陌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在当地援建了一些纺织项目。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受到配额的限制,一些企业为了躲避配额限制,规避贸易风险,纷纷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南非等地开办工厂。

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通过在南非设立工业园区,让国内的纺织企业以抱团式走进南非,为当地带去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投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009年7月,新光集团在南非豪登省的南非中国山东新光工业园建成开园,同时有华利抽纱、忠诚家纺、诚谊家纺等7家中国纺织企业进驻园区,累计投资额 1.1亿美元,每年可实现带料出口6000万美元以上。当年新光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年毛毯产量达1100万条,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7600万元,创汇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这是新光集团把工业园建到非洲带来的成果。

“走出去不仅是手段,而且是战略,如果当初不走出去,很难想象现在会怎样。”新光集团总经理钱春生深有感触地说。2004年,新光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应诉企业,与南非政府打了一场反倾销官司,并最终赢得零税率,产品大举进入南非市场。从2008年起,新光在南非开设工厂,巧妙规避了贸易壁垒,并迅速发展壮大,产品占据了南非30%的市场份额。

钱春生同时表示,企业到南非创业,要有能吃苦、能战斗、敢打必胜的精神;有比其他国家成本低的优势;有融入南非当地文化的机制;有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制;注重中南友谊实现双赢。

不能逃避的困境

中国纺织企业一边在南非开疆扩土,一边面临着生存的窘境。

一份香肠拌米饭,外加一个苹果或一瓶可乐,简单又实惠。这是南非纽卡索市老工业区内中国纺织厂大门外的一个日常场景。小店老板珍赫尔既卖水果饮料等日用品,又卖早饭和午饭,靠这个小店养活两个孩子。在这家中国工厂外,类似的小店就有5家。

这仅仅是中国纺织企业带动当地发展的间接贡献。纽卡索市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菲尔迪·阿尔伯特说,纽卡索是南非的纺织品之都,该市最大单一投资群体来自中国,中国在这里投资超过10亿兰特(1美元约合8.5兰特),企业超过120家,其中纺织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谈到中国纺织企业对当地的贡献,阿尔伯特说,纽卡索市失业率高达60%,目前这些纺织企业雇佣了7000多名当地人,高峰时期达到1.3万人,占纽卡索市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3,每月上缴税收高达400万兰特,占当地税收的1/10。按当地1名员工要供养5至8人计算,中国纺织企业目前养活了3万至5万当地百姓。纽卡索市目前居住着2000多名中国人,大部分是工厂主、贸易商和店主。纽卡索市老工业区一半以上物业由中国人负责,城外马达德尼新工业区黄街上的大部分厂房租赁给了中国人。

然而,这些曾为纽卡索市带来繁荣的中国纺织企业眼下面临严重困难,留给它们的出路是:要么转行,要么搬迁到临近国家,要么转型升级,要么等待倒闭。

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南非纺织业整体走下坡路,雇佣人员从几年前的20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5.6万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逐渐缩小。纽卡索纺织与制衣行业协会会长严荣华表示,一个车工的工资已从2000年的周薪50兰特上涨到目前的400兰特,但服装价格变化不大,一件童装仍然只卖2.5兰特。南非执行计时工资,不允许实行计件工资,这不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早期南非当地政府优惠政策多,厂房租金、用工成本和汽油价格都很低,再加上中国人能吃苦耐劳,因此中国企业订单不断,发展迅速。瞅准这一商机,很多中国人来到南非,开办纺织厂。为争夺熟练工,企业们比着涨工资,为拿到订单,它们还打起价格战。

虽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严荣华认为,南非依然充满商机。中国纺织企业要想在这里立足,不能再抱着投机心态和淘金心态。中国纺织企业要加强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行业道德建设;加强与当地的沟通与融合;提升自身素质,向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升级要效益,并加大市场调研。

劳资冲突的背后

南非的劳工和工资政策,令纽卡索因华商而兴起的制衣工业面临生死抉择。

南非没有唐人街,但纽卡索无愧于南非“华人纺织城”这一称号。这座位于南非西北部的城市,上世纪末随着华商的到来而兴起,如今拥有制衣企业约60家,每天生产成衣至少18万件,供给南非当地市场。然而,纽卡索华人制衣厂的利润空间,近年来被中国和东南亚的出口大大挤压,愈演愈烈的劳资冲突,更把他们推入存亡绝境。

1994年前,南非因种族隔离制度遭国际制裁,于是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当时正逢台湾制造业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外迁移。大批台商企业来到南非,带来了纺织、印染、制衣一条产业链。如今,纽卡索城里老工业区一半以上的物业都由黄皮肤的华商拥有,城外马达德尼区黄街上的新工业区,大部分厂房也被华人工厂主租赁。早期来的台湾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产品不仅供应南非本地市场,还出口到欧美。据一位当地华商回忆,纽卡索纺织业鼎盛时有70家台资毛衣厂。

情况在2000年后逆转。原因之一是兰特(南非货币)剧烈升值,其次是2000年开始生效的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这一法案给予南部非洲成衣出口到美国免关税的优惠,但关于面料来源的具体限制,又将南非置于相对不利的局面。此后,纽卡索的华人制衣业发生了几大变化:成衣取代毛衣,内销取代外销,大陆厂商取代台湾厂商——纺织成衣业门槛并不高,之前打工的大陆人攒够了钱和经验,开始经营自己的工厂。

“这边大陆人都是这样,打工、筹钱、开工厂。有设备,有单子,就可以生产。”开厂一年的叶先生说,他打工五年,钱没寄回家,2010年9月自己弄了一条生产线,雇了15个工人,到现在投入20多万兰特(约合18万元人民币)。不料,刚刚起步的叶先生还没尝到多少甜头,便因未向工人支付合法薪酬遭到巨额处罚。

叶先生收到的罚单显示,他的工厂付给两类工人的合法周薪分别应该是489兰特和418兰特,但他只支付了310兰特和200兰特。事实上,由于给工人支付的薪酬低于合法水平,纽卡索大部分华人制衣厂都收到了巨额罚单。制衣厂规模越大,工人数量越多,收到的罚单也就越高。

纽卡索的华人制衣厂,眼下正引起南非举国关注。此前它们身背“血汗工厂”的恶名,现在更成为“违法先锋”,被指控拒绝支付合法薪酬而面临巨额罚单。2010年秋天,华人制衣厂与执法人员发生对抗,以集体关门威胁。为彻底南非全国制衣业劳资集体谈判委员会的管辖,五家华人制衣厂2011年又发起针对劳资委员会和南非劳工部长的。这是目前纽卡索制衣厂都要面对的头号问题。

劳资集体谈判委员会是南非独特的工资制度,适用于多个行业。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单个工人,也是强势工会的典型产物。谈判决定的薪资水平具有法律效力,委员会还负责监督全行业企业执行,但是谈判委员会里头只有工会和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大厂商认为,小企业在薪资上不合规,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小厂商的利益在薪资集体谈判中并没有被代表。大厂商被小厂商抢走不少生意,有意借机排挤后者。此外大厂商更有机会获得政府补贴。

“消灭小雇主,它就变成只有工会和大型雇主之间才能玩的游戏。我们的诉求是争取一个合理环境,让企业可以继续经营下去。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因为被制裁,我们可求助的对象有限。”叶先生表示。

不能否认的是,如能胜诉,这将在制衣业这一局部,改变南非重要的基础经济制度,也是华人在南非参与政治的一大步。

政府推动下的大市场

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南非的金融环境不断完善。1999年南非从瑞士引入金融工具实时电子结算系统,实现与瑞士证券结算系统同步、无时差、最终和不可撤销的结算,可以为其他“金砖国家”提供与西方国家在金融、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的中转站。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范文第4篇

运营状况不容乐观

据调查,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江苏省纺织工业的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2007年下年年以来,国内宏观环境不断趋紧,国外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负面因素的汇集,致使中国纺织服装业“内外交困”,面临严峻的形势。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从金融领域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欧洲和日本在2008年的经济前景均不容乐观。

以上这些均让江苏纺织业多少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2008年1~2月的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并不容乐观。以江苏某大型纺企为,2008年1~2月销售2.58亿元,同比增长5000万元,出口167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万美元,税收1070万元,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一,利润834万元,同比下降约二分之二。该企业属于设备先进、用工制度已经提前规范、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其经营状况尚且如此,大部分中小企业更面临困境。据吴江市盛泽镇党委领导介绍,在春节前的库存量由以往平均1个半月增加到2个半月,企业普遍反映销售不畅。

2008年1~2月,人民币升值幅度达2.72%,而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为6.9%,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由于企业订单从签订到回款结汇一般要3~4个月,很多企业损失不小。同时,由于国内产能充足,出口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大众型产品的汇率损失部分不能转移成出口价格的上升,造成了实际利润的降低。企业能够转嫁给进口采购商的汇率损失只占40%~70%,剩下30%~60%只能由出口企业承担。

在对纺织出口企业影响较大的出口退税下调方面,大多数企业表示出口利润率基本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同步降低。在金坛、常熟、吴江和南通等地,不少企业家担心今年5月或者6月出口退税率还要继续降低2到4个百分点,对此颇感焦虑。大多数企业表示出口利润率基本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同步降低。多数企业表示理解政府的税率政策,但希望政府考虑目前企业园难,不要频繁调整税率。

由于节能减排成果是政府政绩考核的硬指标,纺织企业面临排污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不容置疑,但是许多中小纺织企业没有能力独立建设污水达标排放的处理装置。事实上,在产业聚集地开展集中污水处理是更经济有效的办法,但是目前并没有普遍采用。此外,江苏省内的排污费标准也大幅提高。如苏州市,2008年将在纺织等行业内除按照原有的标准征收排污费外,还要求企业缴纳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费,目前收费标准为4500元/年/吨,企业排污成本上升了近2倍。

新劳动法影响较大

调研组认为,新《劳动合同法》在江苏的施行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带来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二是新劳动法要求的社会保险内容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三是新劳动法的要求和纺织企业的特殊性存在矛盾。

从调查组参与的6次座谈会上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各地的工资水平和社保执行力度不同,但2008年的用工成本(现金工资+企业缴纳社保部分)较2007年同期平均上升了10%-25%。并且员工对企业的后勤服务工作,包括饮食、住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让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

由于社会保险不能在全国流转,外来务工人员社保账户资金在工人去外地时不能跟转,员工不愿意和企业签订合同。而企业如果不根据规定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则有被举报,遭受劳动管理部门罚款的危险。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下少企业被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讼,仅常熟劳动局已经接受了146项投诉。对此,调查组的专家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数据库和收支体系。如果省际间的社保可以方便转移,企业现在面临的员工不愿意签劳动合同的困境将迎刃而解,员工的稳定性也将提高。

目前,各地都在抓紧贯彻和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由于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严格按照加班双倍或三倍工资来计算,企业的成本会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生产旺季或赶订单时候,纺织工人需要高强度加班。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以上这些都县让纺织企业必颊直面的情况,如何在遵守国家的法律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解决思路,是纺企生存能力的 大考验。

金融政策加大运营风险

我国近年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上升,运营风险加大,江苏纺织业便受到相当的影响。据盛泽镇的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年利息成本达到1213%,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张家港市的某棉纺大企表示,由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现金流紧张,上下游企业用银行票据付款,但现在贴现利息飞速上涨,已经从2007年1月的3.08%上升为6.05%,企业财务成本面临极大压力。

银行的信贷紧缩也对纺织业产生不小的打击,接受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目前贷款很难。也有部分企业称,地方分行比较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愿意放贷,但是上级银行把关极其苛刻,某银行的总行甚至有不成文规定:对纺织企业一律不予批货。国内绝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为民营企业,如果信贷政策一直对纺织行业存在歧视,长期下去,企业家继续做强纺织企业的信心将消耗殆尽。

不过,对于从紧的金融政策,地方企业也从多方想法去进行解决。金坛、常熟、吴江、张家港等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和企业对于上市有着极大的热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会计、法律层面的准备。在银行贷款日趋紧张之际,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式。上市资金对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产品研发、网络布点和品牌营销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这做法值得提倡并加以推进。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有一批实力型纺织企业在未来的创业板上市。

企业转型应对风险

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以前只做出口的企业在2007年和2008年纷纷改变策略,开始在国内销售产品。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升级和成熟,国内市场越来越有所可为。企业加大内销主要的好处一是避免因国外市场衰退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减少风险;二是搭上中国消费市场这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但目前国内市场还存在欠款严重、信用不佳、分销渠道不完善等问题。新近的200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CPI同比上涨8.7%,但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1.6%,折射出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的同业竞争不比出口弱。

许多企业不再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而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寻找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企业开始注重设计和研发,加大对服装产业消费观念和需求的研究,避免销售同质化大众产品。海门的巨丰家纺表示,不断地根据客户偏好推出自主设计新品,可在外贸议价中占据主动优势,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等负面因素,而大众化无特色产品则很难提价。二是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的作用。在南通市的通州和海门,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推进品牌群的建设,在政策上加以大力扶持。例如,通州市将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全部让与家纺类知名商标做广告。三是企业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引进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出所需人工,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例如吴江盛泽的恒力集团,采取加机器不加人,减人下减薪的方式,其同样产出所需劳动力已经从2006年的8000人下降到现在的7000人以下。

纺织企业面临的困境范文第5篇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危机使得纺织产业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是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客观上对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形成了一个倒逼的机制。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困难既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更是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纺织业要“死而重生”,就必须更进一步地提高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强适应能力,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纺织产业优势初步显现

我国纺织工业已经从纺织原料加工延伸到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高。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增加值从2000年到2007年保持20.4%的增长速度。2007年纺织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6.9%利润1300多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4倍。全行业的纤维加工总量约占世界的40‰其中化纤、纱布、尼龙、丝织品、服装等产品连续多年是稳居世界第一位的。

从出口来看,纺织业约有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14年位居首位。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顺差占全国的58.9%。出口附加值也在不断地提高,2007年纺织服装的出口单价就比2000年提高了,27%,所以整个产业还是在进步。

从产业结构来看,纺织业已经跳出传统产业的圈子,向服装家用等产业终端的方向发展。另外,工业用纺织品已经广泛应用到航天、航空、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从装备水平来看已经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纺织企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拉动就业来看,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是2000万人,其中80%是农村劳动力,可以说纺织工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

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压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纺织行业自身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服装基本上是以贴牌加工为主,靠量的增长来赚取低廉的加工费,高性能的纺织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也不够合理,我国纺织工业的生产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另外,产业用人比例比发达国家要低8O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一般为30%我们只有19%。同时也存在盲目发展的情况,产能过快增长,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建设。

此外在化纤产品当中,一般产能过剩,而差别化纤维类品种还比较少,需要进口,一些特别先进的纺纱装备还得依靠进口。一批效率低、工艺落后的小聚酯、常规涤纶装置和污染严重的粘胶设备仍然面临淘汰,占印染能力30%的高耗能印染能力还没有被淘汰。

企业亏损严重。2008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是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20%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更加严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小企业减员现象更为普遍,三分之一的小企业倒闭,造成大量农民返乡。纺织业因此被列入高风险的行业,企业由于平均利润低,贷款难度很大,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就更大。

振兴关键实现自我发展

纺织产业发展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因此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从产业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制定振兴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任务,对于引导和扶持企业度过困境,有效抑制行业的下滑,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通过结构调整形成倒逼机制,来加快纺纺行业的结构优化,应该说是完全可以战胜危机的。

振兴纺织行业,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国内外市场。要稳定和开拓出口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不断开拓新型的市场。要鼓励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要促进国内纺织品的消费。要开发新的增长点,除服装消费以外,要扩大国内工业用纺织品消费,纺织品可以在很多行业使用,所以尽可能让4万亿投资的这些产业都能用国产的纺织品,这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要提高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加快工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要提高纺织装备国产化、自主化的水平。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力争在技术标准制定上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