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校园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五成大学生反对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
这些数据,是长沙学院的4名“校报”记者雷鸿涛、丁琴琴、赵爽、张瑜,在5月至6月间走访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的205名大学生而得出的。
调查省会7所高校
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雷鸿涛是此次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也是调查小组4个成员中目前唯一在谈恋爱的。
雷鸿涛说,进行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校报老师交付了他们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调查选题,大学生恋爱是其中的选题之一。“我们4个人首先将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初稿,在长沙学院进行了调查,然后回来完善,再分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大众传媒学院、长沙师范(大专)、湖南农大、湖南大学进行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来自同龄人的问卷调查比较配合。
从5月13日至6月3日,每个周末他们都没有闲着,恋爱调查采用人工问题调查,合计205名大学生。
“成功率”太低女友生疑
调查完毕,4个成员都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表示意外。
“大学时代的爱情竟如此脆弱?”文秘专业大一女生、调查小组成员赵爽还没有谈男朋友,她坦言会认真对待大学时代的爱情。
正在谈恋爱的雷鸿涛为这个低得可怜的“成功率”和女朋友吵了嘴。女朋友浏览了调查的草稿,结果两人吵了一架。雷鸿涛说他尊重自己的调查数据,然后再跟女朋友做工作。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让调查小组觉得“不太真实”。只有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调查组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高校附近,一些大学生租房同居,共筑小巢,与合法夫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据不一定准但体现了眼界
一名毕业生说,他打算毕业后在长沙工作,可女朋友坚持去深圳,现在都轮到彼此互道“珍重”的话了——好聚好散。
一名男生在填写问卷调查,女朋友一旁看着,最后两人吵了起来。因为男生在问卷上一个又一个的钩,把两人之间的一层纸给捅破了,她也许看到了他对以后结婚的态度是选择了“想过,但好像不现实”,这个大实话对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独有偶,一位女生看了调查结果后,说她在大学一定不谈恋爱,因为谈了也白谈。
但雷鸿涛说,如果一味把焦点放在结果上,也许错了。他们的调查只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告诉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思考那些更深远的问题,在这种思考中,他们的目光也将锤炼得更深邃。
[调查摘要]
[数字]
在问到你如何看待“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时,52.7%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必要,真心相爱就行”。37.1%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还是有参考价值。看重的仅占8.8%。
[观点]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应该是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精神方面的“门当户对”。——中南大学的罗同学
[数字]
51.7%选择“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6.1%赞成“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
[观点]
财富解决不了人的幸福问题。
——长沙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夏湘远教授
[数字]
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认为对待婚前性行为“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的受访者占了53.2%,而坚决反对的仅为11.7%。35.1%的受访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只要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观点]
大学生应学会更理性地对待性,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性知识的正确学习,将婚前性行为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革
[数字]
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大学生谈恋爱能结婚的仅占1.5%。
暂且不提国外性教育的发展状况,反观国内自动售货机走进高校的历程,不可不谓长路漫漫。
1999年8月23日,自动售货机第一次进入中国高校---清华大学。这项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计划生育社会营销项目开始在大学生之间普及起来。
这场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转变生育观念,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重点也想针对青少年加强一下性教育,但是,社会反响并不如预期的效果好。
2019年,距离这场营销项目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个大学生对需求已经很大的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是“谈性色变”,售卖机在校园仍然是屡进屡出,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一个尴尬至极的局面。
让我们回顾一下进校园这20年的发展:1999年,清华大学里摆放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2000年4月,安全套自动销售机悄然进入南开大学; 2001年进入山东大学,反应平平; 2002年4月3日,进入新疆大学校园的自动售货机里出现了安全套,但遭到学校部分领导和学生的反对; 2008年,上海市计生委计划在全市61所高校推广自动售套机,但只有13所响应。
再让我们看一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早前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调查的大学生中20.3%表示曾发生过性行为;有36.4%的大学生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且认为没有必要;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11%曾有过或致使对方怀孕经历。
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高校和家长们依然是向校园内的自动售套机说NO呢,原因无外乎是道德上的约束,观念上的束缚,有一部分家长甚至觉得在学校内防止售货机,是鼓励大学生发生性行为,不能提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难不成教学楼走廊的灭火器是为了鼓励我们放火吗?
但是,仍然还有一部分人在努力。
2015年,浙江省计生委在全省128所高校建立了免费自动售货机;2016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也首设了免费自助机,此后,北京、福建等地高校也纷纷在校园内设立了安全套自助机。
[关键词]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
[DOI]10.13939/ki.zgsc.2017.15.248
1 大学校园快递市场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本校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70份,回收问卷6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68份。我们对有效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 了解快递的途径和使用快递的原因
结合问卷分析和图1可得,利用网购来了解快递的人数达80%,10%的人士通过朋友介绍,7%通过广告宣传了解,只有3%是查阅资料了解到的;而70%的用户使用到快递服务也是由于网上购物,20%的用户是因为生活快递(如寄送礼品、收发包裹等)需要,学生学习需要日常办公(如寄发信件、资料等)也占到了7%,其他原因则仅占3%。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了解快递的途径和使用快递的原因都与网络购物密切相关。得益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拥有更加快速便捷、省时高效的优势,对物流快递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和使用快递的主要因素。
1.2 使用快递的频率和最常用的校园快递
从图2可以看出,选择使用快递频率在6~9次的占56%,频率为10~14次的占21%,而频率在2~5次和15次以上的均占1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用户最常使用的校园快递为韵达、圆通和申通,比重为30%、25%和15%,一部分人选择了顺丰、EMS,比重分别占到10%和8%,而也有较少数人使用天天、中通和汇通等快递。总体来看,一个月内使用校园快递的学生人数较多,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快递网点的数目多、种类也是比较丰富的,选择相对广泛。校园快递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比较好,但还有待提高,发展空间还很广阔。
1.3 选择校园快递的理由和对快递网点的要求
通过对问卷分析得知,网点位置便利是首先影学生选择校园快递的主要因素,占到总比重的42%,其次是服务态度和价格费用,分别占28%和20%,安全性高则占了10%,而由于大多数快递网点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因此没人将送货速度作为选择校园快递的理由;一半以上的学生将降低价格费用选为对快递网点的首要要求,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送货速度分别占到总比重的22%和20%。由此可以看出,校园快递网点位置选择是否便利、价格费用设定高低以及服务态度好坏是决定校园快递网点业务量的三大主要因素。
1.4 最终配送效率期望和收费标准评价
从问卷可分析出,选择效率期望为1天的达到48%,选择效率期望为半天的占34%,选择效率期望为两天的占10%,选择效率期望为两天以上的占8%。很多校园快递网点讲究的是以效率第一,但从学生对于最终配送效率期望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很大一部分网店的效率缓慢,不能够很好达到学生们的预期;而对于收费标准的评价,选择收费标准较高,但能接受的占52%,选择收费标准很贵,不能接受的占24%,选择收费标准比较合理的占22%,只有2%的学生认为校园快递收费标准较低。总体上来说,校园快递的收费标准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较高,但总体合理,绝大多数同学可以接受,可以通过促销折扣等模式,做出相应的优惠。
1.5 现有快递存在问题和希望提供的增值服务
分析问卷后,对于现有快递存在的问题,选择收派件地点不方便的占22%,选择价格不统一的占20%,选择不及时送货的占16%,选择服务态度差的占15%。可见,收派件地点不方便还是首要问题。因此,有一半的学生希望快递网点提供送货上门的增值服务。
1.6 特定包装收费和包装垃圾处理
调查后,可能出于货物安全问题的考虑,有一半以上的人对于特定包装收费表示同意,而90%的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快递包装垃圾大多数选择直接扔掉。
2 大学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现状
2.1 快递网点杂乱
实地调查可知,校园快递点分布混乱,甚至有的流动点停留地都随意更改,多数点位置不佳,存在“三远”的问题,即距离学生宿舍楼远、食堂远、教学楼远,带来了取件难、费时费力等麻烦。
2.2 问题件多,安全性低
多数快递网点简陋且狭窄,流动点将包裹直接扔在地上,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购物热潮时,快件更是混乱不堪。快递人员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堆扔各种快件,丢件、错件、坏件等问题常有。快件发生损坏、丢失等问题后,相关人员互相推诿,在校师生在进行网购时,难以对快件的安全放心。
2.3 相关人员服务水平低
经过调查,校园快递网点的多数工作人员都存在“半路出家”、学历低、流动性高,无岗前培训的问题,因而他们派件只求速度,不注质量,并且几乎没有监督奖惩机制,快递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快递公司也没有为师生提供专门的投诉渠道,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这样不仅伤害了师生的在校情绪,还会给快递公司造成顾客流失,无法为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
2.4 派送方式单一、落后
大多数快递点是通过人工形式完成送件任务,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还会出现派送信息编辑错误、发错等情况。同时,因快件多导致顾客排队,课间取件拥挤,在有课的情况下,等待很长时间都无法拿到自己的快递,给点和师生都造成了不便。
2.5 主营业务形式老旧
目前高校校园快递点的主营业务仅限于每天收发派件任务,快递点的工作量和收入都十分有限,可以在特定节假日推出一些贴心的性化服务,如礼品服务、毕业生托运服务等来提高消费者的偏爱程度。
3 大学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的优化建议
3.1 改善快递点位置
校园快递点想获得更多师生的青睐,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越的位置。为了方便师生取件,点的位置应尽量设置在距离师生生活、学习较近的地方,例如:教学楼入口处,宿舍楼入口处,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每层设置小点。物流公司可以合作,收发点尽量设置在相近的地方,避免师生一人跑多处取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2 提高快件的安全性
快件的安全性是校园物流的根本。因此,快递点应加强对快件的安全性保障,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增加工作人员,形成流水线传递分拣;同时也减少了问题的发生。快件在运输途中要安排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运输挤压等造成的快件损坏。确定奖惩机制,对坏件、丢件提供定量保险赔偿,并对造成快件损坏、丢失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惩罚,从根源上促进快递行业自身的发展,取得在校师生的信任。
3.3 提高点工作人员的素质
部分快递点的工作人员素质低,是该行业的一颗毒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建立完善顾客监督体制两方面入手。使快递业形成服务好、投入少的双赢局面。
3.4 提高技术能力
快递信息传递慢,派送方式落后,也是制约校园快递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大幅度提高效率,就要在技术方面寻找出路。我们可以效仿物流公司转运点,建立一个可以纳入校园所有快递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扫描快递单号,将快件信息录入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自动对快件进行编号并将信息发送到收件人预留的手机号码上,这项技术的实行,既节约大量时间,又能大幅提高校园快递的效率。
3.5 拓展特色业务
校园快递点不同于其他外部快递,基于校园环境的特殊因素,点可以提供特色服务来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额外收入。可以提供送货上门、寄存、包装、财产安全保险和代收代签服务。此外,还可设置一些贴近广大师生生活的业务:如校园礼品寄送、毕业生行李托运等。在提高校园快递营业额和师生对校园快递的信任度和亲切感的同时,也能为师生提供方便,获得双赢。
总的来说,大学校园快递网点是快递公司与高校的完美对接,它既能满足高校师生对快递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快递公司向高校延伸业务以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快递网点绩效高低取决于快递服务的好坏,尤其是在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师生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园快递的发展。同时作为城市末端消费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快递是观测城市消费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窗口,研究校园快递不但有利于改善校园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还可为各类社区、楼宇等城市末端消费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提供借鉴。也相信大学校园快递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会迎来更为繁盛的明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音乐走进大学调查报告
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是全民族的使命。一个时期以来影视及新闻媒体广泛报道通俗音乐,使得通俗音乐在高校广为流行,通俗音乐成了高校音乐的主流,让民族音乐走进大学校园并趋于主流,成为许多人的强烈愿望。
一、对民族音乐在高校的抽样调查
了解了目前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程度我们在广西大学抽查了一百名来自各个学院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关于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中所处位置”的问卷调查。在这一百份有效问卷中,我们一定程度了解了目前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接受情况,发现了民族音乐在走进大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及问题。这次任务主要是从各个渠道收集资料,重点探讨研究如何提高民族音乐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方法,旨在找到一条适合大学生提高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
下面我们将首先分析“关于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中所处位置”调查的情况。
这次调查我们采用的是问卷的形式,共发放了一百份调查表,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该问卷采用了单选、多选和问答等题型,主要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其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及主观态度接受情况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
我们所抽查的这一百名同学分别来自广西大学的各个学院及各个年级,文科生有37人,理科生有63人(广西大学的理科生占多数),这些同学分别来自农村、城镇以及少数民族地区。
在民族音乐认知的选择题中,所得到的数据是让人忧心的。对于“中国民乐的产生”,没有一人选择“非常了解”,而选择“有点了解”的占了总数的42%,“不怎么了解”的占了58%。对民族音乐的整体概况上,选择“非常了解”的只有一人,“有点了解”占了总数的62%,“不怎么了解”的占了37%。
在问答题中,回答“中国民乐有哪些著名曲目?”和“中国民乐的演奏乐器有哪些?”这两道问答题时,很多人都做了回答,经统计回答率及正确率都高达90%。虽然数据喜人,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写的曲目及乐器都是类似的,而且都是平时熟知的那几个,如曲目方面,大多数人回答的是“《梁祝》、《茉莉花》、《二泉映月》”,乐器方面答的则是“二胡、笛子、古筝”。并没有多少人能说出其他的。
以上可见,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它反映了大学生对民乐认知的匮乏,间接反映了民乐在大学校园中的不被重视。
二、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态度
那么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主观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来看看他们对民族音乐接受情况方面的调查数据。
在比较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上,有60%的人喜欢流行音乐,只有36%的人喜欢民族音乐,而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比较上,61%的人喜欢前者,只有39%的人喜欢后者。
在大学生活中,接触过民族音乐的占了87%,在问道是从什么渠道接触的(可多选)时,有51%人是从课堂接触的,另有42%和7%的人从外界媒体和朋友聊天中得知,其他原因的占了21%。绝大多数人接触民族音乐是自愿的,只有10%的人是非自愿。
在民族音乐的现状和发展上,认为蒸蒸日上的有9人,占9%;停滞不前的有52人,占52%;后继无人,渐渐消失的有39人,占39%。可见,目前的现状使大多数人对民族音乐的前景持一种比较悲观的态度。
在认为造成民族音乐难以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原因上,有30%的人认为是“大学生主观上不喜欢,认为落伍”,51%的人则认为是“教育体制不重视对学
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而其他原因的占了19%。从被调查者列举的原因中,很多同学认为民乐需要较高的欣赏水平,大学生在鉴赏民乐方面缺乏一定的能力,所以也缺乏相应的兴趣。多数也提到还因为是社会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还有的则提到了民族音乐本身问题,比如创新能力不够,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离现代人生活太远等。也有人认为,媒体对于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大家对民乐接触较少。
虽然目前的现状使得民族音乐无法在校园广泛兴起,但是对于“你认为民族音乐走进大学有必要么”这一问题,同意有必要的人数占到了94%。在说到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使“民族音乐走进大学”(可多选)时,选择率排在最高的是“举行民族音乐演出”,占59%,而“开课”占了52%,“组建民乐社团”占51%另外,“媒体宣传”占29%,“办讲座”占18%。
在“民族音乐要发展,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做了回答,总结了一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重视家庭对民族音乐的教育;提高自身的主观意识,端正态度等等。
三、关于民歌新唱的态度
最后我们根据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都举办的这一情况设计了一道关于南宁国际民歌节的选择题。它涉及到对“新民歌主义”的看法。如下:
在调查中,60%的人都表示赞成“改良民歌、包装民歌,用摇滚、电声、重金属、交响乐等现代音乐元素激活民歌,这种尝试,58%的人认为它体现了民族性,67%的人认为有利于民歌的传播,50%的人喜欢这种新民歌。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新民歌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四、如何让民族音乐在高校得到发展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其实大多数大学生也是渴望了解民乐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有着比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自身在民乐的传播及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对于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起来。
1、在媒体宣传方面,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以播出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以“享受音乐•感悟人生”为主题词,其频道定位是,在欣赏性的基础上加大普及音乐知识的力度,为电视观众搭建一个了解、欣赏、认知音乐的平台。
2、在教育方面也有了重视,如北京市宣传部与北京市教委发起了“千场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而大学生的音乐教材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五、几点观点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我们一定程度了解了目前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接受情况,发现了民族音乐在走进大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困难。也从同学们的问卷调查及交流中得到了很多解决这些问题及困难的方法。总结如下:
1、是改革现有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加大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普及民族音乐教学,提供更多接触民乐的场所和机会,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2、是要提高媒体宣传的力度,对民族音乐进行适当的包装,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使民族音乐形成一种潮流,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全民意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
3、是提高自身的主观意识,端正态度,提高对民乐的重视,发挥主动性,提高音乐素养,提高自身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
4、是民族音乐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时代接轨,适应社会,贴近生活,创作更多的好作品。
5、是重视家庭对民族音乐的教育,从小抓起,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