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课堂作用

智慧课堂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课堂作用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主体作用;互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92-01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但具体如何去改革,采用什么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认为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应该有所不同,就是不同的学科,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我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打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效课堂,把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的点滴写出来,谈谈我的一孔之见。

一、精彩导入能先声夺人,调动学生的兴趣

好的精彩的导入,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精心的设计和布局。下面结合我上课的一些例子谈谈如何导入和目标呈现。

1、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导入

这种导入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教《学会理财》时,我用学生过年的压岁钱现象导入。一提到压岁钱,学生情绪高昂,话语纷纷,每个同学跃跃欲试。在听完同学们对压岁钱的使用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独学提纲,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故事导入

听故事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这种方式导入。如教学《勇于承担责任》,我用“暴走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渲染了情感氛围。讲完后我提出了“暴走妈妈承担了什么责任?你是她的子女又该承担了什么责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出示教学目标和独学提纲,引导学生独学,探究问题。在教学《抗拒不良诱惑》中我讲述两个小学生在电子游戏室丧命的故事,让学生震撼。然后提出“小学生为什么会丧命,我们应受到什么启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这些故事学生听的入迷,从无形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喜欢上我的课。但注意的是,故事不易太长,要与课文内容密切,讲述时要声情并茂,在故事中嵌入问题适时引起学生思考,通过故事自然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每堂课的导入方法要多样化,尽量不要雷同,而且要注意热点的引入要尽可能及时,使学生感到学思品是很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事、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时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考试需要回答的知识点。

二、借助时事热点问题,激情引趣,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不关注的话题,学生是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的,课堂就会出现沉闷、思维的停滞现象。而与生活实际无关的话题即使学生进行了思考讨论,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德育课程的价值应该是践行道德,是实践,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遵循生活的逻辑,力求反映学生的整体生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实现高效,应强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并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关注时事,借助时事热点问题,激情引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我在设计《培养亲社会行为》中就借助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时下热议的“看到摔倒老人,扶不扶?”的焦点问题,激情引趣,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利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冲突引导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在冲突矛盾中学会应对,掌握具体的助人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抓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师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分享,实现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实施互动教学的两种最常见、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相推动。互动的形式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等。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四、教师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体性;追求和谐;自学能力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2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4 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5 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后附问题设计实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

6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这样,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掌握,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兴趣 和谐 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具有绝对地权威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案塑造学生,“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急切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鼓励并倡导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参与中思考,在参与中感悟,在参与中体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即把“教本”转为“学本”,以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个人的工作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初中政治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构建教学新理念,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一堂课的设置中,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堂政治课的兴趣,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在一堂课的开端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地参与投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表现欲望、自主参与意识都很强,希望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得到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要求较高,越来越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此我的政治课堂中,课始的三至五分钟,都会有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同时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时借鉴学生的事例,并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不能使用陈旧的教学形式,更不能“一言堂”或“满堂灌”,否则就会减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采用指导阅读法、分组讨论法、自问自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竞赛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甚至可以采用游戏问答法;教学手段则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音乐歌曲、小品表演、投影、挂图、情景剧表演、板报设计等多种辅助手段,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乐于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课堂中适当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全部是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甚至教师还担心他自己说的太少了会有遗忘的角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成为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载体,科学合理的开展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创造性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精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充足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质疑、解决问题的充足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充足时间,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并促进自身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想起到社会所要求他的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变社会要求为学生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样才会收到越来越好的教学效果,政治课才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课堂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雎文龙廖时人 朱新春.《教育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25页

【2】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序言

【3】陈记军.《给学生一个空间 还课堂一个惊喜──浅议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10月8日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主体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满堂灌”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作为一位从事于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我谈一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行探讨。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让学生“动”起来。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动”起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动”起来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教学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提问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电视上的新闻,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主体 素质教育 创新 和谐 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的驱动力。“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直接左右着生产力的发展,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趋势,因此培养和吸收有知识创新能力基础的人才为世界各国所竞相瞩目。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为此,我国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目的是培养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低效的,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能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在多年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信度和效度,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尊重学生,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约翰・高而斯华馁曾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 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品质,要让学生有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于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满怀信心的学问,教师要善于用“很好”、“没关系”,“你的回答很独到”等词句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兴趣。这其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引发动力,激发兴趣,是发展个性的最佳选择。

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小品表演,猜谜语、讲故事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创造性,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师说教不能达到的,学生能力的明显提高和觉悟的提高都明显的区别于传统教学。

三、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双边活动的过程,“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弘扬学生的个性,进而才能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才会愿意听教师的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没有师生之间的心理接触,教学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的。

“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让我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号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