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人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97-02

老年化是一种全球趋势,且发达国家早于发展中国家。从个体的角度看,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患病率也升高,相应需手术的老人也逐年递增[1]。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术后身体恢复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术前访视、术中人文关怀和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1 术前访视工作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抑郁、健忘、挑剔等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对于老年人在心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1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根据时间不同分为3个阶段: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它不再只局限于手术室内了,它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即围手术期护理。

1.2在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对病人进行病情了解。首先详细阅读病例,观察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了解术前医嘱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在访视过程中要认真回答老人及亲属提出的问题,自然地向手术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向老人讲解术中需要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

1.3向老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概况,参与手术的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室对此项手术的准备情况,并告知在手术期间护士将陪伴度过手术期和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对有引流管及肢体移动障碍等情况要在记录单中注明,根据术前访视的情况准备术中所需的特殊用品。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老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通过交流进一步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消除老人的紧张和恐惧心里。

2 术中人文关怀护理

2.1 手术开始前的护理

通过术前的访视,手术室护士已经与老人建立了一种相对熟悉的护患关系。解决了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心理。在进行输液、安置手术、麻醉、四肢使用约束带等操作前要先向老人讲解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可以与清醒老人交流或播放轻松的音乐,以消除老人的不安全感。

2.2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术中老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协助麻醉师处理各种情况。正确使用术中所需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和查对制度。正确判断老人末梢神经、血管功能及皮肤的颜色、温度是否正常,检查支架、约束带、衬垫的使用是否合理。注意术中静脉输液的速度和输入量。

2.3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

当手术结束后要协助医生包扎好伤口,并保持术区与覆盖敷料的清洁与干燥,麻醉恢复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做好约束与防护。观察好病人生命体征,检查皮肤的完整性与肢体的功能,安慰老人并告之手术的良好结果。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一同转送老人到病区。

3 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3.1 术后随访

手术结束老人转人病区后,主要的护理活动也随之转移,在手术后主要的护理工作是进行术后随访和健康教育。手术后1-3天由巡回护士携带手术整体护理记录单前往病区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通过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对老人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满意的解答,及时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征求老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建议和要求,评估术前、术中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

3.2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倾听老人对于自身机体各种反应的叙述,在排除无疑常的情况下,向老人解释出各种感官症状在术后出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如切口区皮肤的轻度肿胀、痒感、麻木或轻疼多属正常情况。手术后在可以进食的情况下鼓励老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饮食,可以少食多餐直到食欲恢复正常。指导老人术后的活动,在病情允许的基础上要逐步进行,可按照坐、站、行的顺序进行,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同时对于老人出院后的运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围手术期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消除了老年人的不良心理负担,使老年人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让老年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主动配合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加术后获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从而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侠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钱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4(23):204-2

2. .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面:科学技术 2007:289

3. 等.手术室操作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 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 2008 11:232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80-92岁,平均86±5.1岁。其中高血压病25例、心绞痛12例、心肌梗死8例、心功能不全10例、心律失常5例。合并糖耐量减低8例、肺部感染6例、肾功能减退3例、老年性痴呆2例。

2 心理特点

2.1焦虑、抑郁、孤独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关系、地位变化及丧偶、独居等家庭原因,焦虑、抑郁、孤独心理障碍明显,表现为失眠、烦躁、情绪低落或不稳定;担心家人朋友嫌弃;甚至担心病情危重治疗效果差会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无自理能力需人照顾等,情绪易激动,好发脾气。资料显示,焦虑抑郁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患者中有很高的患病率[1],且与心血管事件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

2.2认知功能减退 表现为记忆力、视力及听力明显减退,经常忘记楼层、走错病房、忘记吃药等等,严重者甚至老年性痴呆表现,生活不能自理,活动不便,易摔倒。

2.3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老年人多患慢性病,病程时间长且合并脏器损伤症多,治疗效果差,认为即使治疗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症状如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频繁发作,使患者心理极度紧张、濒死感,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其结果使治疗依从性下降以至拒绝治疗。过度的绝望、悲观情绪可进一步使人体免疫机能减弱,机体抵抗力下降。

2.4固执、多疑 部分患者固执己见、爱挑毛病、对事物变得异常敏感,总会怀疑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疑虑重重。即使对医务人员的话也是半信半疑,有的则凭自己仅有的医学常识去判断病情和预后,猜忌心态较重。

3 护理对策及体会

3.1用心交流,注意沟通技巧 老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有所下降,与患者交流的时候一定要专心、热心和诚心。患者由于其经历、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及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其心理活动也各不一样。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阅历及社会地位,做到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观察仔细,服务周到。要细心仔细倾听患者的感受,不随意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到勤看、勤问、勤听。用温馨的语言去影响患者,通过交谈来了解病人担心什么、需要什么,及时了解并使问题得到解决。与患者交流时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3.2健康知识指导 根据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并针对每个病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措施并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讲疾病健康知识。如膳食中注意应低盐、低脂肪或低糖、多种蔬菜易消化饮食;哪些药宜饭前服、哪些药饭后服,药物副作用以及活动锻炼要求等。同时,定期举办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相关报刊杂志,不断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3鼓励家属陪护、探视 住院期间患者最需要的还是家属和朋友的关心和探望,要努力说服家属及朋友尽量多陪护患者,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用积极的心态影响患者,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树立生活的信心。鼓励自我放松,多听音乐。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

3.4 生活护理 正是由于老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特点,生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生活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协助其打开水、订饭,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则更需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如协助翻身、服药、大小便等;对于卧床时间长者协助患者翻身以防褥疮形成、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晚上关大灯,开小灯,光线柔和利于睡眠。病床要低、被褥保暖并打开护栏防止坠床等。

总之,老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仔细分析其心理特点及做好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信任度。同时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融洽护患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0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70-02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趋势。老年住院病人逐渐增多,老年急腹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衰老,生理储备功能不足,应急能力下降,且大多数有各种并存慢性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老年急诊手术病人更是如此。如何做好老年外科急腹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普外科护理人员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我科2008年-2009年收治的56例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2009年我科共收治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男性31例,女性25例,60-65岁34例,70-79岁15例,80-89岁7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h-13天,并存病共46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16例;呼吸道疾病26例,糖尿病2例,肝脏疾病2例。术后并发症27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裂开1例,心肌梗塞1例,死亡7例,病死率12.5%。病种情况(见表1)。

表156例老年急腹症病种情况

2.术后护理

术后应根据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评分、ASA分级、心脏危险指数等评估系统对患者的安全做细致的评估并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进行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心理护理: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危重,常导致病人产生疾病焦虑,恐惧心理。老年人性情孤僻,固执,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更明显,甚至拒绝治疗。特别是文化水平低,经济不独立,怕给子女从带来经济负担的基层医院老年病人。护士应体察病人的心理感受,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调整工作,以友善、关爱、坦诚的态度赢得理解和配合,增强病人早日康复的信心。

2.1.2及活动:老年人心肺功能衰退,多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术后可取舒适卧位,床头抬高30°-60°,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训练患者做深呼吸,增加通气。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减少切口张力。定时更换预防术后并发症。鼓励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离床、早活动、早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各脏器功能的恢复,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病人记忆差,怕烦人,常自行变更,不注意保护引流管,暴力牵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本文一例胆总管探查病人,自行变更不当,导致T管牵拉,引起胆漏,行二次手术。因此护士在指导病人及活动的同时注意引流管的固定。

2.1.3疼痛护理:术后疼痛可增加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为疼痛可诱发高血压,心动过速,心率不齐或心肌缺血等。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器官功能尽早恢复,降低心肌缺血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期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加速病人康复[1]。为降低因疼痛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应用尽早采取多种方法缓解疼痛。①心理安慰;②病情许可,取低半卧位式,以减少腹壁张力;③防止腹胀,尿潴留加重切口疼痛;④应用转移疼痛法;⑤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2d,而不用其他药物的静脉镇痛泵[1]。

2.1.4营养:营养是保证术后康复的重要条件,补充内容以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为主;同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后依靠外周静脉进行肠外营养,应合理选用血管,警防液体外渗及高渗性静脉炎。肠功能恢复后,指导患者饮食,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老年营养不良所致的贫血,免疫功能降低,使手术,创伤或感染后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危险因素[2]。本文一例肠梗阻69岁患者术后切口全层裂开。将朱明等[3]研究,低热低氮量支持方案对老年外科病人是有益的。

2.1.5注意补液的速度和度:老年人并存心肺疾病多,输液过程中遵循“一少、一慢”原则[1],严密观测和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心肺功能,决定补液的速度和量。

2.2并发症护理:

2.2.1肺不张及肺部感染。老年人肺弹性及胸腔顺应性降低,气管及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的清除功能和咳嗽反射减弱,全麻插管刺激,术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等原因,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易排出,易发生肺不张,肺内感染等。术后应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呼吸频率,深浅度和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并协助翻身,拍背排痰,对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本文一例71岁下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

2.2.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病人术后卧床过久,下肢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加,血管反复穿刺及药物刺激时血管内膜损伤,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术后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双下肢做屈伸运动,以加速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在卧床期间,用温水擦浴四肢,并注意肢体有无凹陷性水肿、皮肤发红、局部触痛等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禁止患肢静脉输液,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严禁局部按摩,以防栓子脱落。静脉穿刺选取上肢静脉为宜。

2.2.3心血管意外。老年病人大多数存在冠状动脉硬化,在手术创伤,酸中毒,大量补液的情况下加重了心脏负荷,当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其冠脉的最大储备能力时,出现心肌缺血,缺氧易并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密切监测血压、脉搏、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文一例65岁的腹部外伤后肠系膜损伤患者,术后第二天突发呼吸困难,考虑补液过快,诱发心力衰竭,侥幸发现及时,否则造成后果不堪设想。

2.2.4切口感染及裂开:切口感染、裂开与病人体质,营养不良和腹压增高及切口对合不良等因素有关。老年病人免疫功能低,组织愈合能力差,易发生切口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切口裂开[4]。应设法减轻和消除诱因。如咳嗽时平卧;应用腹带;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合理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

2.2.5褥疮:褥疮在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身上发病率较高。术后活动受限或因疼痛不敢翻身,局部受压缺血而造成营养障碍。按摩受压部位并可放置软垫。对于已发生褥疮的老年病人可采用物理疗法如红外线照射,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2.6泌尿系感染:由于术后麻药的作用和不习惯床上排尿,病人可能出现尿潴留。护士应注意观察,按摩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的刺激,诱导排尿,必要时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注意无菌操作,并按时做好清洁护理。病情条件允许时在12小时内拔除尿管。

2.2.7术后谵妄:术后谵妄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急性认知障碍综合症。其特点是思维和言语散漫,定向障碍,记忆力和注意力受损。术后第二天是老年病人谵妄的高峰期,症状通常在夜间更为明显。老年病人术后谵妄可增加病死率,延迟功能恢复以及延长住院时间,一定要做好防范。保持病房的良好照明,安静,减少不利刺激,鼓励早期活动,使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国豪.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2):109-111.

[2]顾倬云.老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85.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预见性护理;肺部感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77

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术后常并发肺部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如何做好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护理, 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 本院对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 对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尽早采取措施,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科收治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72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70~89岁, 平均年龄75.3岁;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41例,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共58例, 其中腹股沟斜疝65例, 腹股沟直疝7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急诊入院后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 术后监护、吸氧、输液、加压固定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 预见性的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①手术前相关知识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腹股沟嵌顿疝手术及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和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因素, 从而使患者有意识的给予配合, 并进行一定的预防措施。②关注患者心理:发生腹股沟嵌顿疝的老年患者均有腹股沟疝反复发作史, 对本次疾病发作会因疼痛、手术带来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③积极术前准备:根据病情需要, 准备吸氧、输液、备皮等工作[1]。吸烟患者告知吸烟对手术的影响, 劝其戒烟;肺部有炎症的患者, 尽早使用抗生素;训练胸式呼吸,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减轻术后腹部疼痛。

1. 2. 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a.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切口疼痛情况, 有无渗血, 阴囊有无水肿。b.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拉近护患距离、确保护理措施顺利实施的前提, 针对老年患者因手术、疼痛、手术费用等因素引起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安抚鼓励患者, 取得最大的配合。②早期活动:疝手术后一般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可以给予床上早期活动。a.每2小时扣背1次, 应遵循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原则, 协助患者健侧侧卧位, 掌心呈空杯状叩击背部, 每个部位2~3次, 并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b.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 术后第1天可让患者半卧位, 在床上做伸展运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适度主动或被动活动;术后第2天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循序渐进。③加强呼吸道管理:麻醉苏醒后,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增加肺部通气量, 提高气道防御能力;鼓励做有效咳嗽咳痰, 每天观察咳嗽咳痰情况, 必要时雾化吸入。④饮食管理:进食时间的选择应在患者充分休息、精神饱满时进行, 让患者呈侧卧位或半卧位, 不与患者交谈, 避免误吸[2]。⑤基础护理: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而引起咳嗽咳痰,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增加抵抗力。⑥基础病的治疗:积极治疗可增加肺部感染的基础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 检查血糖, 规范控制血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合理应用抗生素, 雾化吸入。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 敏感菌使用并监测其耐药性。

1. 3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 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草案)关于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积分式标准为:①口腔温度>38℃ , 并持续>24 h。②术后发生咳嗽或原有咳嗽次数增多。③脓痰增多、增浓。④肺部闻及音。⑤X线胸片有新的浸润性改变。⑥白细胞计数>11×109/L。除第3条为3分外, 其余各条均为1分, 累计≥4分者诊断成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异常、咳嗽、痰量增多以及痰液性状改变 。腹股沟嵌顿疝是外科急腹症之一, 一旦确诊需急诊手术, 大多因为术前准备不充分, 合并有基础病,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 肺功能及机体抵抗能力均降低;老年人呼吸肌力量减弱, 导致具有清除痰液作用的咳嗽能力降低;传统的疝修补术术后要求卧床5~7 d, 患者功能残气量减少, 易发生肺不张。这些因素均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发因素。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后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病情进展快, 如不及时发现控制, 不仅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亦会破坏整体生理功能, 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术前、术后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和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术后肺部感染中很重要。

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提出的一个护理新理念, 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过程中, 事先预测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定护理重点, 尽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调整和控制诱发因素, 对重点因素加强管理, 积极避免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 缩短住院时间,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月华.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5, 9(1):55-57.

[2] 黄莛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46.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精神障碍;家庭护理

老年性精神障碍是通常于65岁以后出现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和低下,俗称老年精神障碍。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基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特别是脑组织的衰老、萎缩、变性,也有少部分患者由感染、中毒、遗传及精神刺激等因素诱发。到目前为止,老年性精神障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早期预防减少老年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已经发生的病例,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尽可能地使病程停留在中早期阶段,使患者保持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对那些较为严重的病人,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照顾,使他们能有一个比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享有比较体面的晚年生活。

1老年性精神障碍的分期和主要临床表现

1.1早期反应阶段(早期)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狭隘自私,主观固执,不顾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草率马虎,墨守成规,难于熟悉新的工作。有时性格暴躁,情绪不稳,也有的行为幼稚,好似顽童。渐渐生活懒散,不爱整洁,不修边幅,食欲减退或饮食无度,白天睡眠,晚上失眠,呈睡眠倒错。由于患者年迈,常不引人注意。

1.2第二阶段也称为遗忘期出现明显的智能减退,记忆障碍,其中最明显的为近事遗忘,后对远事亦遗忘,严重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不认自己的亲属,常有虚构。逐渐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发生障碍。

1.3第三阶段也称为混乱期此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穿衣、大小便完全由别人照顾;患者对周围人和事没有辨别能力,甚至打骂他人,毁坏物品;给自己和家人造成许许多多的痛苦和麻烦。

2 老年性精神障碍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和护理目标

对于老年性精神障碍症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临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酰胆碱数量的药物来治疗,从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为能力和控制情绪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家庭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因为目前,老年精神障碍症尚未列入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因此许多家庭只能把患有老年精神障碍症的老人关在家中,以防走失、出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有请人护理的。调查表明,一个家庭用于重度老年精神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护理费用每年可能超过两万元,如果长期住院治疗,费用将会更高,这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而配偶、子女如何做好老年精神障碍症病人的家庭治疗和护理,对他们病而不弃,让他们安享晚年,颇有学问。老年性精神障碍家庭护理总的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维持病人的适应水平,在精神障碍的早期阶段,病人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一定范围内的生活行为,护理人员也能够逐步了解病人的潜在能力以及他们能表现出的行为。第二阶段的目标为调节环境刺激(压力)以适应病人的能力水平;随着病人生活能力的下降,因环境刺激(压力)而给病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高,因此家庭护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调整环境刺激(压力)水平,使病人利用剩余能力来最大限度地适应环境刺激(压力)。

3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护理原则和措施

3.1护理原则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心理调整;二是症状护理;三是照顾生活;四是监督用药。

3.1.1心理调整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心理特点,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变化,各种感官反应迟钝,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啰嗦、生活懒散、行为幼稚、动作缓慢,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情绪激动或抑郁等;由于伴发精神障碍病人多数都敏感多疑,内心活动复杂,周围人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对病人的心理都有很大影响。应针对病人这些情况,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关怀和体谅他们,态度要和蔼诚恳,并要爱护和尊重他们,尽量满足合理要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家人要注意与患者讲话的语气,诚恳的态度,自然友好的交谈,让病人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感,耐心听取病人倾诉自己内心痛苦,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有人爱护。定期参加一些高雅的适合此类病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多听一些患者原来喜欢听的音乐,也有人建议听一些儿歌可以帮助轻症患者恢复;这些都是护理工作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3.1.2症状护理症状护理包括老年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等方面内容。

3.1.2.1关于老年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关键在于能早期发现患者发病初期的细小轻微的行为和性格改变,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逆转病情,或将病情控制在早期,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活和行为自理功能和能力。

3.1.2.2功能训练培养和训练患有精神障碍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病人料理个人生活,并不是什么都去帮病人做,也不是看着病人自己去做,其含义是进行督促和指导,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精神障碍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注意力,纠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精神障碍老人,家属要花一定时间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如厕,并要求其按时起床;家人或照顾者陪伴患者外出,认路、认家门;带领患者干些家务活,如擦桌子、扫地;晚饭后可让患者看一会儿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有些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注意,切不可图省事,一切包办,那样反而会加速病情的发展,家属应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广交朋友和参加社会活动。加强思维、记忆、计算能力等训练。有言语障碍者进行口语锻炼和训练。通过交谈,病人的言语、思维等能力得到训练。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僵直和废用性萎缩。

3.1.2.3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老人反应迟钝,不知冷暖饥饱及躲避危险,很容易发生躯体疾病,患病后又不能诉说身体不适。所以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要密切观察,注意其饮食、起居、二便变化,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未及时发现而致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因合并躯体疾病而死亡。

3.1.3照顾生活精神障碍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安排病人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和就寝,进餐,使之生活接近正常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或防止感染性疾病发生,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的卫生,要求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采取措施制止不卫生行为,如随地大小便、捡地上东西吃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居室常开窗换气,被褥常晒。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护理。对病情较重的病人,要协助料理生活,照顾营养饮食、衣着冷暖和个人卫生。白天尽量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散步、太极拳、编织等,另外,也可读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文娱性电视(忌看恐怖、惊险及伤感的节目),使病人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病人往往有睡眠障碍,要为病人创造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入睡前用温水洗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等。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病人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

3.1.4监督用药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功能低下,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护理过程中应细心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及不良反应,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4结论

老年性精神障碍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老年人一个整洁安全的环境,使其心情舒畅。护士必须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拓展护理工作范畴,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进行老年精神障碍的家庭护理,由于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大多选择居家调养,故此广泛开展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春芳.老年痴呆的护理.吉林医学,2008,29(20):1761.

2张月华,卢少萍,徐永能,等.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