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色民间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美术文化价值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主要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着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和审美,且传统民间艺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传统民间艺术以生动、有趣、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崇尚简单、快捷、高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关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成为民间艺术研究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1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
传统民间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所蕴含文化和发展,与地域特征、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传统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关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勘察,并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进行理论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从外观、形象的塑造,创造出与当地民间文化相似的另类艺术,而无法真实还原出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着当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是从民间发展而来,具有大众的统一审美,即使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传统民间艺术依然代表着当地大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民间艺术最主要的特色是质朴、率真等,并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
2.1传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
2.1.1凤翔泥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方所演变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各不相同。如凤翔民间美术,凤翔处于关中西部,凤翔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五大木板年画之一。凤翔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年画、泥塑和脸谱等,其受到当地文学、宗教的影响,在一些传统节日中,表达出幸福、健康、美满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泥塑被凤翔人称为“泥货”,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泥塑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再经过绘制毛稿、翻坯、打磨、绘图、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完成。凤翔泥塑的形状、花色多种多样,在过去,泥塑是在热闹的节假日用来相互送礼的礼品,因此凤翔泥塑多以夸张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凤翔泥塑的样式主要包括十二属相、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义,如坐虎样式的泥塑则表达着健康和勇敢的寓意。凤翔泥塑不仅在当地传播较广,还在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享有盛名。
2.1.2宿州剪纸
地域环境是影响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当地的文化、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的审美。宿州剪纸艺人们在进行剪纸创作时,最擅长的便是根据当地的神话传说、特色建筑和著名历史等进行创作,创作出的剪纸艺术品具有鲜明的宿州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如尤彩侠的剪纸作品《五柳风光》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该作品将宿州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的自然风光和风貌特色完美地表达出来,并对五柳村的风景进行了宣传。由于地势和饮食文化的影响,宿州人的性格直接、豪迈,刘晓川的剪纸风格就如同当地人的性格,不拘小节、大刀阔斧。
2.2传统民间艺术的乡土情感
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相对于正统艺术文化,更具有粗糙感和自由感,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美,而是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是从生活中、从劳动中应运而生,它是基层民众追求艺术的需求。如剪纸艺人刘晓川根据宿州及周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创作出反映了宿州农村变化及农村文化的剪纸作品。这些剪纸作品通过率真、自然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宿州农村的乡土气息和乡土情感。
3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如今还能保存下来的传统民间艺术,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演变,最终发展到今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不可限量。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虽然简单鲜明,但它的内涵却非常厚重。
3.1传统民间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所知道的社会,人类不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并在社会发展中创造出相应的文化,然后再用这些文化影响下一代人,帮助下一代人适应社会。传统民间艺术经过长年的演化和积累,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不同地域也保存着不同的艺术文化。如敦煌石窟的壁画,壁画内容包含着佛经故事、古代神话等,它始建于前秦二年,经历了近十个朝代的凿建,形成庞大的石窟群。在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和艺术特点。
3.2传统民间艺术的属性
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因地理环境、社会价值、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如陕西皮影就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东路皮影,东路皮影的人物体型比较壮硕,设计风格简单明了;另一种则是西路皮影,西路皮影的人物体型比较高大,设计风格精巧细腻。表演者在进行皮影戏表演时,要用具有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根据传说,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皇宫之中,而汉代的皇宫如今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因此皮影戏从汉展至今,成为了陕特的艺术。
3.3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价值
皮影、剪纸、泥塑、壁画等都具有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价值深厚,并包含着一个地方几千年演变的精髓。人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研究和挖掘传统民间艺术,以确保这些艺术不会因为人们的忽视而逐渐消失。如皮影的图案装饰和色彩运用都非常具有艺术性,艺人在进行皮影制作时,能够通过巧妙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形象各异的皮影人物。艺人制作皮影的绘画手法、画作风格和形象设计都值得人们进行研究。
4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地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文化不断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导致一些文化消失,一些文化不再传统。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人们在迎接和学习其他文化和艺术的同时,则可能忘记或改变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因此如何保存纯粹的传统民间艺术,并扩大其影响力,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民间艺术是基层民众的艺术创作,然而在过去,基层民众基本都不会识字写字,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实际切磋的方式,传达创作方法和经验。甚至有一些艺人,将这些方式和经验以口诀或歌谣的方式表达出来,供后人学习。虽然目前我国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挖掘出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入内涵。
5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
5.1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
贵州民间美术受各少数民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贵州因为地理地势的原因,其传统文化并未受到外界较多的冲击,依然保存着原始性和纯粹性。而现代装饰画更加倾向于实用性,缺少艺术的随意性,它需要图案的协调性和规则性。装饰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繁,其造型夸张且抽象,表达的寓意纯真、朴素。在贵州,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装饰画,这些装饰画仿佛拥有全新的生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传统民间艺术必然会遭受冲击,并发生动摇。
5.2传统美术文化与动画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漫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全球动漫范围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一条路,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字面意义上讲,动画就是动态的图画,因此动画对美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许多动漫工作者将传统美术与动画融为一体,打造出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动画作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与地域环境、社会价值、民间风情等有很大的联系,它起源于基层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提升和影响了基层民众的审美情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但在如今开放式的社会中,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开放式文化的冲击,因此,传统民间艺术需要政府和群众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佳.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
[2]袁磊.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胡悦.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陈晨.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中国风”动画中的动态表现[D].广州大学,2013.
[关键词] 陕西 民间艺术 地方特色 高校 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 西安文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课题组资助。
陕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种物差异很大,民俗民风丰富多彩,概括地说,多种民间艺术图案具有强烈的陕西地域特色:图案造型主要表现为图腾观念、生殖繁衍观念、生命永生观念、生命保护观念,并且在当地民风民俗观念的长期渗透影响下,形成自身鲜明的延续性、传承性、集体性、模式化的独特而奇异的图案造型风格;色彩以红色为主旋律,搭配黑、黄、蓝、绿五行原色,表达出民间艺人的审美追求,原始先民对于大自然中颜色的感觉逐渐影响到人的色彩活动,体现着西北豪迈而淳朴的民风。陕西民间艺术历经了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个具体展现。[1]
民间美术是美术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余载,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鉴于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但从教育形势上看,高等教育中的民间美术依然没有摆脱危机。[2]
笔者作过大量的调研工作,经问卷调查显示,目前陕西省整体上约有90%左右的高校没有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没有确立此专业方向,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发展十分缓慢,不容乐观,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高校艺术类学生对陕西本地和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甚少。所以现今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原有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专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传承和弘扬陕西地方文化,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陕西本科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实践,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模式,促进资源共享,深化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艺术类本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在全国本科院校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已经设立了民间艺术的相关课程和专业,我省高校中陆续有极少数院校将民间艺术设为选修课。现今在校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对民间工艺认识甚少,很多民间工艺已经濒临灭绝。以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为目标,民间艺术课程的开设对陕西民间艺术文化能够起到积极传播的作用;其次,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可将此专业作为一地方特色,可以拉动陕西文化事业和经济繁荣发展,起到双赢的效果。近年来在设计艺术界倡导“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理念下,细细体味本民族遗留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这对我们今天高等美术教育之路的发展不无裨益。[3]
以我省高校为例,民间艺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以陕西民间艺术为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工艺美术的来源、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等相关内容,增强学生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使濒临灭绝的民族精华得到传承。并将民间特色工艺更好地与当今社会的现代艺术相结合,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服务社会。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以下教学特点:一是教师或教研室团队要深入具有陕西民间艺术丰厚土壤和强烈原生态气息的陕北、汉中、宝鸡等地区,收集整理,提炼民间美术素材,编入教材中;带领学生实地考察采风、写生,在实地亲身体味陕西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民间艺术创作活动。二是让在陕西高校上学的学生通过四年本科的学习,熟悉和掌握陕西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的特征,并与家乡民间艺术特征进行风格上、色彩上、构图上等方面的比较,扩大视野,思考和升华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对陕西民间艺术的理解和研发,激发学生对现代设计的创作激情。
陕西民间艺术课程的开设也通过四年本科的系统学习,使民间美术的原发性和与民族学、民俗学、文化生态学的交叉互融日益明显,对于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有利于促进绘画、雕塑与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民间艺术专业的开设有利于我省高校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研究,使地方特色融入于我省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实际。
我省是西部大省,陕西的民间艺术在全国居多,影响力大,地方特色浓郁,所以我们的思路必须从陕西这个地域开始,真正确立起与民间艺术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也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目标相一致、内容相融合,能够对陕西民间艺术文化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的 “原本”教育理念,从陕西本土出发,从民间艺术的发源地出发,探讨中国的民间艺术,将研究探讨以及成果作为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的有机构成部分,让民间艺术推广开来,适用于各个高校的艺术类专业。
参考文献:
[1]白庚胜.文化遗产保护诠说[M].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2]林通雁.石雕-泥塑[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特色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民间美术是与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与画院和职业艺术家的艺术相对而言的。其一,就其创造者来说,它是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艺术,不是少数职业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它是生产者的艺术,不是职业艺术家的艺术;它是业余性的,不是专业性的。其二,就其社会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等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不是为商品生产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创造的。纵观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华民族群体在为自身需要创造劳动工具和住房与生活用具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群体艺术。中华民族美术的主体,就是由这两个部分和两个体系组成和相互影响,平行向前发展的。从民族文化的总体而言,民间文化艺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代表着一个大的历史阶段的民族群体意识、感情气质和心理特征。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文化群体不消亡,民族文化群体所创造的民间艺术就永远不会消亡。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会随时展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中新萌芽的民间美术,会以新的材料和艺术形态出现,展现出新的艺术特色。
一 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冲击浪潮中,民间美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经受考验,但这并不表明民间美术将被现代艺术所取代。民间美术自古传承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增进了文化的稳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毁灭的。民间美术的简朴、率真之情感动了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于是学习民间美术成了一种热潮。首先应该从情感上、观念上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气质、精神、内涵、形式,在完全吃透和掌握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民间美术的精神和艺术语言与自己的语言融成一体,使之成为更为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有不少的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灵感,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语言,创造了一批艺术佳作。
二 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实用美术的客观规律是实用与美的辩证同意。实用,始终是第一性的,占据首位;美是从属实用的,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等为标准的,两者结合得越巧妙,越能加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中国当代民间美术,便遵循着实用性与审美紧密结合的创作原则。
器物要在适应人的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造型、色彩等创造性组合,造成形式美,让使用者得到美的享受,无论如何,在创造过程中,不能因加强审美功能而损害了器物的实用性。民间美术作品,通常以日常实用的居多,或者是结合着喜事和传统的节令风俗,它的主体从古到今都以歌颂生活为主,但在当代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更加注重作品的表现力以及形式的多样性,在当代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清楚的看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是怎样的和谐统一。
三 民间美术品商品化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品走向市场是自然而又合乎规律的。民间美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进入市场也是一种趋势。发展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市场,促进了旅游业,民间美术也以神奇而绝妙为旅游者所关注,这就刺激了民间美术由过去民间艺人为自身创作转而为商品的生产而流向市场。但是,不少外国游客大量购买民间美术品,使大批优秀的、精美的、古老的或珍贵的民间美术品外流。还有,由于商品化生产的利润驱使,出现偷工减料、迎合游客心理,使得许多民间美术品失去了淳朴的本色。但是这些问题终究挡不住经济大潮带来的民间美术品市场的发展,关键是政府要有计划组织专家指导民间美术品的正确生产方向。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也不再是过去那样封闭与落后,大门的打开,使得人们认识到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外来文明和现代文化确实开始动摇着千余年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社会基础,从观念到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千年的基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倒塌,由农业经济转到完全的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仍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农村城镇化的目标还要继续努力。所以,只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继续存在,民族地区的居住生活方式还将保持,民俗活动不但不会消失,在政府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倡导下,民俗活动还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和色彩,形成新民俗。
四 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余年的文化碰撞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文化需要相互的影响,文化需要多元的存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助于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多元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只要民间的民俗生活继续存在,民间美术的活动仍在继续,民间的美术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民间美术品的内容、题材、样式会随着创作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变化,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民间美术有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摘 要:东北有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珍品,它的艺术高度具有不可取替的当代价值,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工艺美术教学要广泛借鉴和吸收民间工艺美术的营养,将东北特色的工艺美术与高校工艺美术教学相融合。
关键词:东北特色;工艺美术教学; 融合
东北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东北民间工艺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独具东北特色。东北的民间艺术家们曾创造出不胜枚举的艺术珍品,让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其中的工艺繁多,比如:抚顺地区的满族剪纸、阜新的玛瑙雕刻工艺、海城岫岩地区的玉器雕刻工艺等等。这些智慧的创造在今天仍对我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和工艺美术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和传承东北家乡频临消失的传统工艺也是我们美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为了保护和发扬我们东北自己的民间艺术,最首要的方式就是将东北特色的民间工艺与高校工艺美术教学相融合。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走出去,在东北大地上,开展有目的的社会调研考察,对周边的和更大范围的自然专业资源进行详细考察,调查研究,摸清各地专业资源的发展情况和现状,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内涵定位,找到自然专业资源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位开展的交汇点,寻求合作,力争建立实习基地,开展人员互派往来,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活动。例如:
(1)考察省内多家专业画廊,对工艺、装饰绘画的市场需求情况和人才能力要求进行考察;
(2)对朝阳市喀左地区紫砂矿和阜新玛瑙装饰资源进行考察调研;
(3)Ω顺满族剪纸艺术进行探访和调研;
(4)对海城岫岩地区的玉器工艺品制作工艺进行考察;
(5)对东北传统的染织工艺、蜡染和扎染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等等。
其次,东北工艺美术要与实际教学相融合,在积极开发社会、地域资源的同时,也要努力挖掘校内现有的资源和在建资源,在人力投入上,依据课程设置的具体需要,在改革期间将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拓宽眼界;同时,对于专业建设需要的社会特殊技能型专业人才,我们也将采取外聘兼职授课、开展专业学术讲座、人才引进等不同手段进行合作交流;在财力投入上,对现有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同时,我们将在教学改革期间力争投入足够资金购进相关专业设备和多种工艺原材料充实教学活动,如装裱机、切脚机、紫砂陶泥等;在教学环境方面,为了更好的实施工艺美术专业的对位性分类教学实践,在现有的专业教室基础上,力争新开辟1-2个专业实训室,有力保障校内分类教学的指向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专业实践,制作出有专业含量的工艺美术作品。
为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推进本项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除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外,我们在分类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和地域现实状况,尝试可以将较为完善的社会工艺技术引进到校内,采取合作或租借场地等适当形式开展技术交流,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形成初步的教学实践和社会需求的一体化产业链。在学术支持方面,还应该不定期请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通过科学的工艺美术专业对位性分类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人才培养,在课程改革和教学环节改革的推进下,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将会得到系统的、合理的、指向性强的专业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可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能够深度地开发利用学科特质,挖掘创造出工艺美术精品;
(2)形成对工艺美术艺术作品的深加工和再创造能力;
(3)形成对材料深化利用与工艺深化的能力;
(4)形成定位准确的工艺品设计理念,强化产品市场设计意识。
通过东北特色工艺美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分类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专业内涵同高等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联系将更加贴切合理,高等学校在教学环节发挥其系统教学主张的同时,能够兼顾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学科特点,将东北特色工艺美术门类的专业内涵自然渗透到高校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对工艺美术专业不再感到陌生和遥远,积极参与到各自喜欢的工艺门类教学中去,专业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将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培养起来的专业人才势必会形成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深度的专业认知,在其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对市场的需求和工艺品的定位将会更加明确,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先进生产力,进而提升东北特色工艺美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民族传统工艺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回归热潮,已经在逐渐升温,东北特色民间工艺也将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复苏,它与高校工艺美术教学的融合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广大师生走向民间,多问多看,点滴积累,多一份传承,多一份文明。在高校合理的工艺美术教学形式下,东北特色工艺美术行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关键字:建筑形式;民族特色;模型制作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编号:12NZYTD02
一、民居建筑模型概述及设计特征
模型是建筑设计专业在进行方案讨论时,经常运用的辅助工具。设计师通过模型的推演,真实的空间感受立刻表现出来,这种真实性远远超过了手绘的二维图纸。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草模(工作模型)的设计制作,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基本任务,是立体化的建筑语言表达。
(一)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形象的表现力。模型制作,采用不仅能体现建筑质感而且还烘托环境氛围的材料,包括先进的加工技术,以按照特定比例微缩实体的方式,逼真地展现出建筑的立体空间效果。它不但能通过视觉上感受到设计师的设计构想理念,还可以让参观者通过触觉来直观的体验,这比建筑设计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的表现方法更加逼真现实,具有更形象的表现力和更充分的说服力。所以,在建筑实体工程还没有修筑之前,设计师根据设计图模拟一个现实的建筑模型,十分必要,而且供参观者欣赏和评价。
(二)对模型进行“再设计”。设计师从设计构思到实物模型制作的转化过程中,涉及到形体、尺寸、色彩、材质、空间、结构、功能等,另外还有其自身设计构思的考虑不足。甚至有些开发商为了展示效果好,往往对于住宅建筑模型设计比效果图的要求更严格,这就提高了难度,需要设计师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建筑模型进行“再设计”,不断的调整、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来检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二、民居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工作模型要做到真实地反映建筑本身,这是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如果模型的表现力越强,那么建筑的真实性体现就越到位,就更能直观地反映设计师的构思理念,从而帮助人们形象的理解,而不再靠思维来想象。
(二)功能性原则,模型的制作与使用,是以建筑实体内在的实用功能需求为基础的,只有抓住最本质的功能性特征,才能找到模型制作的关键。
(三)审美性原则,民居建筑模型既要体现出建筑实体、建筑构筑物与环境的关系,又要区分建筑物与环境,更要在结构、功能合理前提下,注重它的形式美,力求简洁大方。
(四)预见性原则,民居建筑模型的制作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脚步吻合,而且还要具有预见性的未知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的空间,让大家有一种置身于此地的感觉。理想的实用形态——建筑物与环境实体还在图纸上,呈现二维的平、立面图,模型的创造表现就已经初步成型了,它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的事物。
(五)工艺性原则,民居建筑模型和其他类型的建筑模型一样,都要追求艺术性的完美,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制作时,制作工艺要严格做到精确、细致,精益求精。模型本身就是一件饱含设计师、制作人员心血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工艺审美特性。
三、嘉绒藏族民居特色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嘉绒藏族聚居区最北到北纬32度左右,最南分布到北纬30度半,西起东经101度半,东至东经103度20分左右。包括了邛徕山以西的大小金川河流域和大渡河沿岸,以及邛徕山以东的理县、汶川和夹金山东南的宝兴、天全、康定、道孚等地。它处于四川的两大藏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之间,同时也位于两个藏语区安多方言和康方言的过渡地带。从地理单元上看,嘉绒藏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区——河谷交错纵横,既有大峡谷也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还有冲积而成的台地与河谷平原。刚好在先生所说的“彝藏走廊”上。
根据地形分布特征,嘉绒藏族民居绝大多数是石屋,即用片石垒砌成的住宅,也有用土夯筑成墙体框架、上架横木、树枝、杂草、再上加盖土作平屋的。这种建筑形式俗称碉房或寨房。房屋按形状可分为碉形、碉与房连建形、平顶房、人字形顶房、悬山式顶形等类型。
碉形房是将房屋整体建成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立面以四角碉的平面平顶式房屋。石块拌泥砌墙、墙底部厚、顶部收缩成一般为底墙的50%厚度,具体按所建房的楼层高度决定。内部分为三、五、七层不等。一般是底层作畜圈,中部为食、宿用房,上部为经堂和库房。从二层以上的墙体上开很多大、小不等的观察射击窗孔,都是用石砌成的,多是外留一缝口,而内成扇形,这样的缝孔,对内透光多明亮,对外不易发现,便于战时或遇不测,好观察射击。库房外附建木质晒架从墙内挑出。人自第二层以独木梯上下各层,遇有警时将木梯收入房少,碉房便成为一座防御性堡垒。这类集民居与防御性一体的"碉房",现已保留为数不多了。
碉与房连建形碉房,是以普通平顶式碉房后部再建一四角碉,碉顶略高于房顶。形成碉与房相连通,平时居于房中,贵重物品和食用物资藏存入碉中,遇警时,人进入碉中,可据碉防守。这种类型的房建多系头人、寨首和富有人家建造,至解放时多分布于理县、黑水、马尔康、金川一带。
平顶式碉房,这是嘉绒藏区分布极广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为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高数米至十余米不等,层数常见为三至四层,底层作畜圈,二层作厨房,粮食和工具等库房和住房,厨房火塘顶留有烟道,烟可直通顶层散于空中,顶层后半部人字形顶房作粮食、杂物库房,前半部分为晒坝。在穆坪土司境内还有一种双层人字形顶下再建一层内人字形顶。
悬山式顶碉房,为平面呈长方形,房顶用薄石板作屋面的悬山式顶房屋,一般为二至三层,底层也是作畜圈,上部住人及作库房、设经堂。也有少数是单层者,其屋面多采用薄而长的木板作瓦。上压石块以防木板瓦下滑和被风吹动。这类房多是极贫困人家建修居住,现已绝迹。
现代嘉绒藏族的民居,既有上面记述的各种类型的房居,也有全新式型,同汉区一般房屋建筑相类似的民居,也还有藏汉混合式的新建筑形式。但是,在嘉绒藏区大论那种形式的民居,多数还是喜欢在房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
每当过年过节时,嘉绒藏区的石屋房墙上会粉刷白石灰,而且还用石灰绘画出天、地、日、月、星、辰,以及各种动物图案和宗教图案,但如遇丧事不粉刷。这种房屋夏凉冬暖,正是嘉绒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们生存关系的产物。
四、嘉绒藏族民居模型的设计制作
(一)分析、提炼嘉绒藏族民居最典型的建筑特色
根据调研,嘉绒民居建筑皆为石块砌墙木质梁架的石木结构建筑,俗称碉房。碉形房系将房屋整体建成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立面以四角碉的平面平顶式房屋。石块拌泥砌墙、墙底部厚、顶部收缩成一船为底墙的50%厚度,具体按所建房的楼层高度决定。平顶式碉房,这是嘉绒藏区分布极广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为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高数米至十余米不等,层数常见为三至四层,底层作畜圈,二层作厨房,粮食和工具等库房和住房,厨房火塘顶留有烟道,烟可直通顶层散于空中,顶层后半部人字形顶房作粮食、杂物库房,前半部分为晒坝。在房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
(二)模型的前期设计即草图设计。
设计前要确定模型的类型已决定模型的制作精度,确定后可以开始正式设计。草图设计我们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初步确定模型的形态,将嘉绒藏族民居典型的建筑特色,表现在图纸上,经过讨论交流确定修改的内容,修改后形成定稿方案,最后根据定稿方案再次完成最终图纸。
草图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同时考量模型的构造措施、特别是碉楼墙体下厚上薄的要求,使用什么类型的材料及相应的材料的联系方式,从总整体上掌控模型的最终效果。在这些影响因素得到考虑后才能做出成功的模型。
(三)实际制作阶段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1、比例尺度:制作成功的模型,合适的比例尺度是首先要关注的。比例尺度又决定了模型的制作精度。三次草图设计、图纸修改确认,充分交流,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根据模型的用途确定比例大小,在确定定稿方案后,根据定稿方案出最终图纸,然后制作成品。比例尺度还决定模型的构造体系、受力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最终保证建筑形态的形成。
2、制作方法:模型在实际制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支撑体系的构建、光电效果的形成、模型精度的刻画、场景真实效果的再现。
支撑体系主要需考虑墙体的构造、内部支撑的构造、单曲面的构造、框架构造、双曲面的构造、复合材料的构造等具体构造措施的使用。嘉绒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最典型的是平顶式碉房,建筑形式为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层数常见为三至四层,墙底部厚、顶部收缩成一船为底墙的50%厚度,在房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因此,墙体的构造是以立方体造型为主要形体结构。
光电效果的形成主要需考虑材质与光电效果的配合,光电效果的形成就要充分考虑整体的安全性,不能盲目在模型内部制作模拟照明。那么,在“碉楼”内部少用照明,在模型周边制作环境照明,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模型精度的刻画。模型精度的确定依赖于模型的用途,确定用途后我们会根据用途展开工作。嘉绒藏族民居模型的设计制作,还要考虑到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性,白色的石灰墙面代表喜庆,另外还有绘制天、地、日、月、星、辰、动物图案、宗教图案,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五、总结
本文以嘉绒藏族民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民族特色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除了要依据常规模型制作的方法、程序、步骤外,还要考虑民族地区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特色的融入,这样才能更好的尊重民族习俗,保留民族装饰性,对于民族地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J].研究 2004.02.
[2]李辉.住宅建筑模型在设计构思阶段的作用[J]. 企业导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