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街;停车空间

咸宁市商业圈是在旧城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改造而发展起来的。该区域留存着咸宁市民的诸多记忆,承载着市民对城市的情感。停车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是促进城市文明和繁荣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品质优雅、健康良好和使用便利的停车环境,对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师们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在设计上要有足够的前瞻性,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1、对咸宁市商业区停车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1.1 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范围圈定为咸宁市淦河大道与温泉路交汇的中心花坛一带商业街区(如图1所示)。目前,该区域内商场、餐饮、娱乐、金融、办公一应俱全。

1.2 路网现状分析

中心花坛商业区路网结构概括起来包括三种:(1)城市主干道,道路交通运行量很大。(2)商场、步行街巷。(3)旅游景区、公园、学校等可通行的机动车道路。

商业区的交通压力主要来自于车辆的迅速增多。同时,该区域商业建筑逐步增多,餐饮等娱乐设施也逐渐成熟并且有着较高人气。特别是上下班时间的高峰期,从温泉路中百仓储到淦河大道与潜山路交汇处,经常发生拥堵,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1.3 停车空间分布

商业街区停车分布主要集中在淦河大道两边沿路人行道上,以及路边划线停车位。

目前该区划道路划线停车位约48个,人行道停车位 210 个,瑞融国际地下停车场80个,白天停车饱和度0.8 。中百仓储地下停车场80个。白天停车饱和度0.9 。

1.4 问题总结

针对咸宁市中心商业街区的调研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总结出该区停车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4.1 车位严重不足

作为咸宁商业中心区,目前该区域包含有中百仓储,苏宁电器,金门商业步行街,瑞融国际,购物公园,温泉步行街第一街、第二街,文化广场等商业建筑,还有在建的温泉商场改造项目中商商业街,除此之外,还有长江证券、物资局、保险公司、供销社以及工行、建行等几处办公建筑也在此处,而此类办公场所基本没有专用停车场,人行道上的停车位很大程度上,被占用为专用停车位,从而导致流动车位少。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物资局楼下停车区域20个,半天下来流动车辆只有8个,其余12个非流动车位,车主都是商铺老板以及物资局上班人员停留在此。此处停车管理人员反映,很多流动车子没有位置停车,无法满足现有的停车需求。路边非划线区域也时常有泊车,严重影响道路通行。

1.4.2缺乏先进的停车设施

现有停车方式主要为路边停车和人行道停放为主,缺乏新型停车方式引进。由于该商业区属于老城区逐渐改造发展起来的,想要开辟出更多的土地面积当作停车位,显然非常困难。应该考虑更为先进的利用纵向空间的停车方式。

1.4.3城市停车导向系统不完善

从该区域停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该区域目前停车位划分还是较为合理的,机动车停车位和摩托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划分较为科学,但是,依然可以看到摩托车或电动车时常占用轿车停车车位,停车管理人员也只能表示无奈。一方面,没有强制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导向标识不够明显。在商业中心区经常可以看到车辆因找不到停车位而导致无效绕行,从而无形中增加了道路的交通流量。由于路面停车方便备受欢迎,导致商圈路面停车饱和度大,而地下停车场使用率偏低。瑞融国际地下停车场停车饱和度不高,原因在于停车诱导信息缺乏,资源共享程度低。

1.4.4规划停车空间进出方式不尽合理

由于道路停车出入口的设置缺陷,导致车辆从人行道停车位出来与进入人行道停车的车辆发生对峙,导致道路交通堵塞。或出行车辆进入道路立即左转穿越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2、咸宁市商业区停车问题改善和对策

2.1 合理规划与把握停车位的供给

将人行道作为停车空间,一方面,牺牲了行人的通行便利性,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容易损坏人行道的铺地材质;另一方面,温泉路商业区一带及周边地区的行人和车辆都比较多,交通十分拥挤,如果过多设置路边停车空间,会导致本来就比较拥挤的交通现状更加混乱。那么,更多的车位从哪些方面来实现呢?

首先,在旧城扩建改造过程中,建议新建的建筑一定要配置地下停车空间,并合理规划进出交通路线。

其次,适当的拆除部分旧的建筑,将其在规划当中,留出足够的广场空间作为建筑前停车场。逐步摈弃人行道停车的方式,消除安全隐患。

再次,依据车辆通行量,量化路边停车位的数量。在车流量较大区域,尽量不划停车线,以舒缓交通压力。

对于建筑的边角处这样一类具有不确定性的空间,可以精心对待合理设计,达到有效利用空间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2.2 优先考虑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机械式立体停车空间是运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停放车辆以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数量的停车空间。立体停车空间具有节省空间,节能环保,取车方便等特点。车辆的全封闭式存放,也增加了汽车的防盗性和防护性。尽管立体停车库的施工周期较长,建设资金高。但是作为停车设施的选择,立体停车空间是一个长期性的综合效益的选择。随着商业区对停车需求的增加,停车设施建设的成本可以分布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停车造价中去。

2.3 建立合理的停车管理机制

通过停车诱导系统可以缓解城市商业中心区停车困难。目前停车诱导系统的整体结构,可初步分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网、信息采集、信息维护、信息控制处理中心、电子可变信息情报板六个部分,各部分分工、协调,围绕控制处理这个核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停车诱导系统包括空车位信息采集控制器、中心控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诱导显示牌。通过各种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路线选择和相关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可以均衡停车的空间分布,避免停车需有过于集中,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因寻找车位而无效绕行,减少交通流量,提高停车场的泊位利用率。

2.4 咪表停车

咪表停车是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电子软件技术和电子设别对城市泊位进行定位、计费、标准化核算的一套电子泊车管理体系。实施停车咪表及时收费是合理有偿使用市政设施资源、规范收费主题、统一收费名目的好办法。可以规范道路停车,强化交通秩序。目前在很多省级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咪表停车管理,不仅有效的规范了停车收费制度,也减少占道停车的车辆,提高静态交通设施效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停车空间布局形态概念性方案的设想

3.1 架人行天桥

淦河大道横穿温泉第一街与第三街即购物公园,在该十字路口还设置有公交车站。平时车流量人流量都较大,堵车严重。建议在一街和三街之间架起人行天桥,这样可以很好的贯穿两条步行街,不受主干道淦河大道的车流影响。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提高人行的安全性。另外在中百仓储十字路口处也可以考虑建立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提高机动车流动性,解决滞留时间长的问题。

3.2 文化广场地下空间改建用作地下停车场

文化广场地下一层空间利用率低,空气质量差,目前作为娱乐空间在使用,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建议将地下一层作为停车场,中庭部分设计景观节点。游客在停车之后直接通过中庭电梯上来,可以提高文化广场的便利性,环境效果也会得到改善,提高人气,活跃商业氛围。

3.2 拆除新建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将停车场的设计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例如,拆除中心医院旧址后,新建的建筑尽可能往东南方向退出。留出足够的广场空间,作为路面停车。另外新建建筑设置地下两层式停车场。另外在鄂南工贸大厦那一块也可以开拓出空间出来,作为立体式停车场。该处临近商业中心区,单位也较多,固定停车俩数量相对也多。该处设计立体式停车空间,既能满足固定车辆,也能提供较多的流动车辆停车位。

结合上诉三点建议,可以在中心花坛商圈行程三个主要的相对较大和集中型的停车空间,做到将停车位尽量控制在环岛之外,减缓中心区的交通流。在核心地段用人行天桥来贯通步行空间,进行人车分流,可以十分有效的减缓交通压力。

4、结语

城市商业中心区停车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车库管理商家、交通参与者共同参与协调统一。本文对咸宁市商业中心区停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设计建议与控制方法,希望本文的理论研究对以后的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峻等著.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与信息诱导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江文平,李克平,廖明军.从停车特征分析入手解决商业区停车问题[J].市政技术. 2007年

[3]赵红静.城市商业区公共停车区域空间设计研究[D].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1年

作者简介: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开发特点;规划;功能;布局;规模预测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因此,向城市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就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下空间系统之中,容纳了大量城市公共活动的地下公共空间无疑是其中的重心和枢纽,也是地下空间规划研究的重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因自身特点,对空间规划和设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特点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地下空间开发,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性,是服务于公共事业为主的,无论所有权归属如何,其服务对象一定是大众化全民化的;另一方面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是商业娱乐、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动态交通(轨道、车行、步行)、静态交通(停车)、市政公用设施以及防灾等社会功能。

2.1地上、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功能要和地上空间相互配合,注重地上、地下整体协调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地上、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成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地上的城市功能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内容相协调和补充,形成地面上下相贯通、有机联系的空间体系。

2.2地上、地下公共空间特色化

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主要考虑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公园广场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这些地区多为城市公共区域,符合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所需各种条件,适合规模化区域性开发。地下空间建设一方面要结合老城改造开发,在老城改造中,将地面改造与地下建设同时进行,充分利用原有的地下空间,通过规划地下街、地下通道将它们连通整合,将高密度地上活动引入地下,开发综合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与城市新区建设同步,发挥新区整体规划的优势,整体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功能和结构布局,统筹开发强度和时序,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

3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主要从开发类型、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竖向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个重点地区的详细规划提供依据,以便最终确定每个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范围、功能布局和规模容量。

3.1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类型

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地区规划特点密切相关,地区的建设程度、开发模式以及功能特点决定了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根据重点地区的分布以及城市建设、功能布局的特点,规划将重点地区划分为老城改造型、新区开发型和交通枢纽型这三大类型。

(1)老城改造型地区:主要指老城区的

城市公共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和餐饮娱乐密集区。该类型地下空间以纾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地面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

(2)新区开发型地区:主要指正在开发

建设中的城市新区。该类型地下空间有着与地上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落实的优势,地下空间易形成规模化发展,按照地上、地下合理需求,预留公共地下空间,科学定位。

(3)交通枢纽型地区:主要指综合交通

枢纽,轨道交通枢纽等交通换乘密集地区,人、车流量较大。该地区地下空间主要以交通功能,商业娱乐配套功能为主,疏散人流和车流,缓解地面拥挤交通,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3.2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功能选择

地下空间功能是城市功能向地下的延伸和拓展,功能的多元化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产生和发展。地下公共空间功能主要涉及商业设施、交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商务办公、市政设施、仓储设施、防灾设施。此外,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选择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功能的适用性

城市的总体功能是由整个城市空间来承载实现的,地下空间是整个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其中部分城市功能不适宜在地下发展,因此需要分析与地下空间开发相适用的功能。

分析地下空间适宜的开发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城市上、下部空间的不同特点,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将一些安排在地下空间特别有利或安排在地上空间具有严重弊端的功能安排在地下空间,根据城市上、下部空间开发强度、状况和城市经济、技术水平来综合权衡,妥善安排。

(2)功能的互补性

功能互补主要指在充分发挥各自空间功能优势的同时,使地下与地上功能空间互补互利,强化区域或地段的整体功能效益。在广场或公园等开敞空间地面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用做停车场或商业空间,既可高效发挥城市广场和公园使用功能,又可利用地面开敞空间将地面阳光、绿化和新鲜空气引入地下,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旅游区保护地段,开发利用地下交通、服务、商业空间,既保护地面旅游环境,又吸引地上大量游客利用地下空间的各种功能设施。

(3)功能的协调性

功能协调主要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必须与地面空间规划相协调,做到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资源统一规划。

3.3重点地区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布局

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动力,是地下空间存在的本质特征,而形态布局是表象的,是功能与结构高度的概括,它反映城市发展的延续和继承,体现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环境特色。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是各种地下结构(要素在地下空间的布置)、形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个与城市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系统。一般地下空间开局主要有点状布局、辐射状布局、线状(脊状)布局和面状布局。

(1)点状布局

点状地下空间是相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形态而言,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地下单体,大多由某个区域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地下空间构成。点状地下空间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这些地区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昂贵,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缓解地区人流过于集中、停车困难、地面环境嘈杂等问题,以获取较高经济、社会效益。

(2)辐射状布局

辐射状地下空间主要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它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这种形态一般是与地下空间发展的点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即通过一处或几处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的开发,带动周围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地下空间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由单点发展向多点开花的布局发展,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二级模式。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说:“地下空间是重要资源,必须统筹规划好、开发利用好。要遵循公共利用优先、商业开发其后的原则,不允许单独开发地下商业空间。为保护水生态,湖泊地下空间禁止开发。唐良智要求相关部门,对地下空间开发进行严格审批、严格执法,地下‘长高长胖’危害更大,如发现违规开发,一律禁止,并恢复原状。”

日前,德州市人防办表示,德州将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从今年至2015年底,力争完成社会融资3亿元用于人防工程建设,全德州市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新增地下停车位8000个。

据统计,近年来,德州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地下停车位9000多个,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停车难等问题。今年,德州将开工修建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确保全市新增人防工程竣工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新增地下停车位1000个,新增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开发利用面积10万平方米。同时,还将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战时有人口接收任务的县市,建成2个疏散地域和5个疏散基地。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标志;实用;经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商业的繁荣,城市广场的建设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城市精神、特质的一种体现。同时它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他以风格、体量、色调、高度、功能等形态元素向外界展示各个城市的文化和风貌。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广场形态更是趋向多元化。

一个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层次,某种程度反映该城市的经济、市民文化素养、行政效率、投资环境的好坏。城市广场正式扮演了这个角色;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空间的中心,是市民活动、聚会、休闲的主要空间,是一个城市向外界自身展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是塑造城市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城市构成的一种重要元素。因此,城市广场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硬件之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另外,根据广场在城市中的定位的不同,他在城市中的作用、性质、规模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等,同时具有迅速汇集与疏散功能,与城市主干道相连,面积较大。交通广场是具有交通枢纽功能的广场。主要位于城市主要交通要道会交处,交通流量大。此类广场也可装饰街景,但小品布置要适宜,不能分散驾驶员过多的注意力,为了方便交通组织,此类广场主要以硬质景观为主要表达元素。在软质景观设计上,要符合交通视线安全规范要求,不能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商业广场,是现代城市中较为多见的广场形态之一。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显现,已经是现代城市都面临的问题,例如:北京、上海、重庆等。因此出现了和商业空间结合的类似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集市露天广场等形式,从而做到人车分流。

适宜的空间尺度对于城市广场是非常重要的;他要与城市大小、人口规模、性质相适应。实践证明,广场的尺寸太大,感觉空洞、缺乏层次,也很难营造出好的空间和艺术效果;按照人们休闲活动的习惯,一些小的广场,相对来说更具有亲和力,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依据城市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地建设一些小广场,这样投资小,利用率高,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广场可以根据场地特点和周边环境采用各种布局形态;运用丰富的高程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空间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包括空间结构;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现代社会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保护、利用、尊重自然已经是现代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作品必须具备要素。城市广场作为公共性非常强的活动空间,要考虑城市广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融入这个环境中,是周边环境和广场之间能够很好的促进、改善和融合;比如;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风向、风速的影响、开辟生态走廊等。

(二)“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作用应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应重视绿化,从而改善小气候。传统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小品、雕塑等,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三)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建设应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或延续地方的风俗文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加强人们的参与性。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打造出地方建筑特色品牌,同时建设还要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体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与融合。

(四)空间功能多样性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们主要的户外活动“客厅”。广场功能、形式的多样性是对人性化设计的最好体现。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城市广场的建设对于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灯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空间产生多样性的空间环境。

(五)突出主题原则

景观设计犹如写文章一样,确定什么样的主题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章。城市广场虽然根据不同的空间,功能形式会有所不同,但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主题方向。应该根据主题定为以及区域特点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合理处理城市广场在城市中的空间尺度关系,营造变化丰富、多样的广场空间。

综合上述,城市广场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的综合体,城市设计中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文化广场 的环境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它的设计手法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 境质量密切相关,城市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虑来实 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 从而服务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为城市和市民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活动空间,为城市营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商业空间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街;规划;设计;研究

一、引言

商业街是实现商业活动的物质空间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商业得到了革命性的大发展。当前,商业街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街才开始引入我国,国内商业街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以上是通过交通疏导吸引顾客;二是强调对步行消费者的关怀;三是强调成为地区中心。目前国内商业街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利润下滑、经营序列矛盾、商业功能单一以及文化休闲功能不强等,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街的发展。

二、商业街的特色定位

商业街的特色定位不仅是商业街的个性体现、品牌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是商业街后期设计的主题,这一主题将贯穿商业街设计的全过程和内容,要在商业街的建筑特色、文化特色、经营特色等各方面得到体现。商业街的特色有两种方法获得。

2.1专业化

所谓专业化是指将各类产品集中销售满足一类消费者的需要。小型的商业街,可以根据其周边的商业环境,如紧邻某种商品的大型市场,可以借用其人气,规划与之互助或互补的特色社区商业街,但也要注重营造自有的风格特色;对于有些大型的商业街是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的,可以多规划几条,并以不同的功能进行专业化定位。

2.2经营商品与经营文化结合

挖掘地区、历史、民族、人文、民俗等的文化特点,经营反映这些文化特点的商品,结合餐饮、娱乐,商业街的整体定位要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氛围,开发旅游潜力,同时有利于形成社区意象,加强居民的认同感。

城市商业街中经营成功,比较有特色的大多是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沉淀的。对于新建商业街特色的营造,可以借用其城市与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但要注意与文化特色相协调。

目前新建商业街以欧式风格、异国情调居多,也有体现我国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

三、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

3.1 街道空间的尺度

3.1.1 商业街的宽度

商业街是一种融合了城市商业街和生活性街道特征的特殊的街道空间形式,它要求既有商业的繁华感受又要有生活的气氛。如果过于宽敞,则缺少生活性街道的舒适感,且对商业街的方向性、引导性和街道两侧店铺的可达性都有影响;较窄的街道空间虽然能加强人与人的接触,有利于生活气氛的培养,但由于现代商业街的功能复合化特征,它需要一定宽度的空间来满足各种人群的活动行为,另外,商业气氛的营造需要大量的人流聚集来形成,因此对空间容量的要求提高了,尺度也相应加大。

通过调研,发现商业街与入口广场结合的方式较多,与入口结合的部分,一般尺度较大,有的甚至达到25m以上,虽然利用铺地、绿化及其它景观设施分隔不同的交通空间,但在此尺度下,空间感受开始逐渐失去街道的意义,倾向于广场的做法。当空间的尺度超过其人流交通量和使用能力范围过多时,稀少的人流不能起到聚集效应,因此无法形成热闹的商业环境。另外,这也是对空间资源及其它设施等资源的浪费。

普通商业街道宽度在7~12米,建筑视觉高度在二至三层左右的街道空间最为宜人;与入口广场结合的街道部分,可根据最大人流量的预估,在满足基本交通和功能使用下,合理定位,建议不超过20m。

3.1.2 商业街的长度

商业街的长度主要与商业量有关,要根据条件具体布置,但规模不宜过大,长度宜控制在200米以下。

3.2 街道空间形态设计

3.2.1 “直”与“曲”

“直”与“曲”是从商业街道线型走势来谈。

“直”,方向性强,一目了然,容易造成单调的空间视觉感受。

“曲”,在这种空间中,行人随着空间的方向、大小等变化,视野中景物不断变化,其空间效果犹如造园艺术的“步移景异”。

3.2.2 “收”与“放”

“收”与“放”是从空间组合的变化来谈。

单一的重复性的街道空间使人极易产生视觉和心理的疲劳,因此商业街道的纵向空间应在连续基础上富有收放的节奏变化,空间的变化可以通过围合的方式和不同性质空间的组合来实现。

3.2.3 “高”与“低”

“高”与“低”是从空间层次来谈。

高低错落的空间组合能丰富街道景观,提升空间容量,也能满足“人看人”的心理需求,促进居民交往。

3.2.4 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起伏的地形、多样的动植物资源都是社区环境发展的依托,与自然环境结合的商业街不仅在形态上产生丰富的变化,也使生态设计的最佳选择。

3.3 建筑设计

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商业建筑更强调丰富性与多样化,以烘托繁华热闹的商业气氛。

3.3.1 天际线与空间的融合

商业街天际线设计要注意连贯性。

单体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高矮各不相同,因此在组合中要注意屋顶造型风格的一致和高度的自然承接,可以利用并置、重复和对比的手法进行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跃的节奏。

3.3.2 垂直界面的连续与变化

商业街道垂直界面是步行环境空间的背景和轮廓。界面的连续可以使商业街道实现视觉上的统一、连贯性,从而加强商业街道整体的识别性和形象性。

西方城市的街道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连续统一感,相似的材料、色彩和开窗等酝酿的迷人氛围让人流连忘返,街道中除主体建筑外每一栋建筑都表现得很谦和、宁静,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中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垂直界面也有很好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统一的建筑风格,连续的建筑立面和天际线,连续的木质结构。

3.3.3 底界面的设计

商业街地面铺装的连续和统一可以对行人起到明示或暗示,引导他们行走方向和路线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空间形态做相应的风格变化既能加强既定的场所特性,使场地上的各类建筑物和设施良好结合,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比如,沙砾的铺地设计,既可以营造滨水环境的气氛也从视觉和心理给人们带来别具一格的空间享受并可以增添新鲜的娱乐项目。铺地的图案设计还可以有一定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另外,和人流方向垂直的图案可以减弱步行的漫长感,向心性的图案具有方向性,可以吸引人流,并使人停留。

3.4 商业街的休闲性设计

商业街的环境空间强调休闲氛围,营造特色休闲、风情购物区,在购物中休闲,在休闲中购物。因此休闲环境设计要适应居民休闲行为的特点,与之形成互动,反映休闲文化,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丰富多彩的休闲场所。

3.4.1 休闲绿化景观

现代景观多采用绿化和水景的做法。潺潺流水能放松人的心情,丰富的绿化和水景配置不仅丰富景观和空间层次,而且带来人的轻松怡然的感受。

3.4.2 休闲设施

(1)休息空间与设施

休息空间与设施不仅能为购物者提供歇脚之所,更是留住人气的重要一环。如雕塑基座、水池、花坛围沿等等,皆设计成为一种可以坐的特殊类型的座位。

休息设施应结合景观、活动空间、商业设施设置,休息椅数量满足需要,形式多样化,讲究趣味性、舒适性。同时,休息椅可与绿化、水景、树木、帐篷、太阳伞、灯柱等一起形成亲切宜人的休息空间。另外,休闲环境设施,如路灯、花坛、标识、电话亭等,都要与人体尺度相比较来设计。片面追求宏伟或图面效果,大而无度,大而空洞,都不能诱发休闲行为。

(2)设置娱乐设施

在商业街内布置一些儿童游戏设施,供孩子们玩耍,享受玩的乐趣。多彩的游戏设施本身就丰富了空间,孩子们的欢笑更活跃了商业街空间。此外,青少年和年轻人也是娱乐设施热情的光顾者。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社区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规模等级、地理环境、居民结构、周边商业环境、区域商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因素,既有商业街道的繁华气氛又能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是衡量社区商业街空间设计的标准,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寿宝海.对商业街规划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16)

[2]焦键.商业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初探[J].江苏商论.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