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防治药械因素

1.1防治机械、药剂过于农业化,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一方面,现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药械过于依赖于农业平原施药机械,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为体积大、质量大,不适宜在坡度大、杂灌多、海拔相对高度较大、交通不便的森林中使用;而药剂主要制约因素则表现为对森林生态危害性大的化学药剂种类、数量过多,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生物、仿生、物理药剂种类和数量太少,不能适应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防治机械种类、药剂理化性质、森林环境和施药操作人员之间也体现出不相适宜的相互制约现象。如粉剂型化学药剂具有通过风送方式,能很方便地使之与高大乔木的树叶、枝条接触,具有单位时间施放面积大、防虫效果好的优点。但是,施药人员要背负近20kg的重量(喷粉机重量加上药的重量)在布满杂灌的森林中爬山越岭进行施放。这就产生了3个问题:一是粉剂型化学药剂的颗粒非常细微,施放后随风在空气中飘散,如果防护不到位,极有可能被施放人员吸入口鼻中,造成中毒;二是化学药剂大多残留期长,剧毒,在杀死林业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的昆虫和其他生物,对森林生态中的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破坏。三是由于杂草灌木的阻碍和负重过大,造成单位时间施放面积缩小,充分显示出四者之间的不相适宜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1.2原因。主要是因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直以来是借用农业药械的成果,而农业药械研制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放在平坦的农田田间作业的特点上,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林间作业的特点。而林业系统并没有组建药械研究团队,即使近年来有部分林业科研院所已经开始了林业药械的研究,也仅仅针对某一种机械或一种药剂进行研制,没有将林间作业的特点、林业有害生物的特性,森林生态、林间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等各个因子综合考量而进行系统研制,仍然是单一的各自为战的研制格局。这就从客观上直接造成了药剂、施药机械、施药人员和森林生态环境四者不相适宜的制约局面。

2、技术因素

2.1检疫检验设备、工具书过于单一,检验速度较慢。制约检疫检验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检疫检验设备和工具书种类少。基层检疫机构的检验设备除了生物显微镜就是放大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快速检验和定性分析的需要。而林业有害生物工具书的问题则表现为以文字形式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的较多,以直观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实物标本和彩色照片等实物直观信息进行描述的十分稀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实物直观信息储存量少。

2.2原因。产生检疫检验工具种类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定性分析都是沿用传、帮、带的方式对其外部结构和形态进行肉眼判定的方法,而对林业有害生物内部结构(比如遗传基因等)的定性研究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很难推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工具的研制和开发。

3、法规因素

3.1防治检疫法规中部分条款表述过于简单、含糊,导致依法行政处罚时法律条款适用困难。基层林业检疫机构在进行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执法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法规条款很难适用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法规条款的表述过于简单、含糊,难于操作。如《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第30条第5项中对“疫情扩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没有进行详细的表述。假设1车松材线虫病染疫松木从疫情发生的甲县运到了乙县,这一违法行为中是将“带疫植物运出县境”直接定性为“引起疫情扩散”,还是应将“带疫植物运出县境,并引起再次感染和疫情发生”才可定性为“引起疫情扩散”,对其如何界定就存在争议。又如《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规定“木材或其产品的检疫费按其货值的2‰标准收取”,假定一批带有木材包装材料的电缆从甲地运抵乙地后,经检查,包装材料没有进行检疫,也没有检疫证书,按规定应补收检疫费,是按电缆的总价值的2‰收取补检费,还是仅按包装材料价值的2‰收取,办法中没有明确。诸如此类的现象也存在于《森林病虫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的有关条款中,使县级森防站在执法过程对违法事实定性可能不准确,引起不必要的行政复议或投诉,从而打击工作人员的执法积极性,这种现象直接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的依法行政处罚的力度。

3.2原因。主要是由于法规没有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形势适时地进行修改或进行解释,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参照标准与依据。

二、对策

1、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一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二是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2、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工程;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及对策

林业工程的规划与管理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林业工程的建立,不仅能够改善我国的气候环境,还能够提高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还能够实现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建设。那么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就要提高林业种植技术,改善林业种植环境,优化森林结构。特别是在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应针对不同的生物的生活习性,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特点等进行分析,提高科学防治的水平。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我国在目前来讲,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在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上也就加大了力度。尤其表现在林业方面,因为林业的建设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我国在对林业的投入上也是倾注了很大的精力。近年来,我国大量的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湖还林等等一系列的项目。那么以上这些做法就使得森林的面积得到了大量的扩展,但是在森林的面积扩展的情况下,隐藏的危害也就暴露了出来,对于林业的管理也就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对林业进行管理的时候,有害生物的防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的,因为只有保证林业的健康才能谈得上以后对于林业的保护和发展。但是森林的面积增加了,也就为有害生物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环境,对其进行的防治工作也就增加了难度。有些地方在种植林木上在树种的选择方面比较单一,这样就使得有害生物可以大量快速的进行繁殖,而没有其他生物的制约。我国虽然在林业的建设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并没有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致使对于这方面的工作管理不到位,而有害生物的种类还在不断的增加,潜在的威胁还很巨大,有些有害生物只是在目前还没有表现出它的有害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这就为我国的有害生物防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监测预报技术落后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监测预报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内容。基于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的起步时间比较晚,相关制度规定和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在监测预报中,需要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对有害生物实施动态监测,但是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监测设备的实际监测结果并不理想,不能做到有效的跟踪,并在数字分析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了监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影响了森林工程建设中有害生物的及时防治。尤其在病虫害的防治中,一旦没有进行及时的跟踪与预防,当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后,将会给森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在在局部先进设备的监测使用中,技术人员操作水平有限,造成了监测结果误差大,预警能力不足的现象,也阻碍了林业的有害生物的及时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部门缺乏协调,防治手段落后,经费短缺

对于我国目前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上存在着技术比较落后的状态,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对于森林进行大面积的喷洒农药,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大面积的农药喷洒,会让有害生物对于药物的抗药性增加,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免疫力,对于再次喷洒这样的农药根本构不成威胁。然后农药的喷洒还对有害生物的天敌进行了灭杀,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有害生物大量的繁衍。

三、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预测与预防工作,在现代化的优化建设中,应加大监测预测资金的投入,引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并提高相关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对该地区的综合分析,对有害生物的动态生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具体预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化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并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技术,建立有害生物的数据库信息,并通过共享平台的建立,了解最新的有害生物信息,通过治疗手段和借鉴,改善既有的预防措施。并对有害生物预测预防技术落实培训,促进科学工作的建立。

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病虫传入

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结语:我国的经济建设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利用大量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利用都会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那么只是一味的索取,却忘了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所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失衡,导致了生态环境被破坏,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建设发展的脚步。因此,必须要加强林业工程的科学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民族地方院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主要靠地方财政支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地域性、结构性就业困难突出。使得民族地方院校的就业工作比其他高校难度更大,一些专业已面临生存的巨大挑战。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专业中唯一师范类专业,亦是民族地方院校就业难度大的专业之一。在当前形势和现有条件下,高校需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有效解决该专业就业困难的问题。

1. 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现状

1.1 初次就业率普遍偏低,就业形势严峻。据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体育教育专业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仅是同期大学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与2011年的情况相同,在各类院校中排名最后。而民族地方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问题显得更加严峻,如果预征入伍部分的数据不纳入统计,近几年的实际初次就业率徘徊在35%-50%之间。

1.2 实际就业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对应。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合格的中学(小学)体育教师,以及从事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而从近几年纳入高校初次就业率统计的数据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师及相关工作的比例不足50%,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选择从事其他职业、自主择业或者待业,民族地方院校情况亦是如此。

1.3 就业区域集中在基层,兼课情况较多。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集中在乡镇和农村的初中和小学,工作量大、工资待遇偏低,且大多需要兼任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部分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还需要“包班”:即一个人负责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并担任班主任。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普遍存在。

2. 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亟待完善,效果不明显。

2.1.1 理论知识偏多,实践内容偏少。近两年来,虽然民族地方院校已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但课程建设还相对滞后。一是有些高校采用的是材,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且课程内容都偏向理论化,实际操作性不强。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程度不高,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民族地方院校使用校本教材,但课程内容面向全校学生,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自然不佳。

2.1.2 教学师资不够,缺乏专家级教师。在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一般由辅导员充当着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角色。辅导员普遍年纪较轻、工作经验少、阅历不足,且往往并不具备丰富的就业指导知识和相关职业技巧,大部分未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或仅有初级资格证,只能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效果不佳。

2.1.3 教学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就业指导课目前属于公共理论课科目,一般采用 “讲授法”教学,即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听取的方式。方式呆板,缺乏吸引力,难以发挥其本该具有的指导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虽然部分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只是用于展示PPT或者播放影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 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民族地方院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并未像“一本”院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单独分离出来,工作受院校学工处领导。系部的就业工作,由辅导员具体负责。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办公条件较差、工作难度大,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偏低,服务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2.3 学校及专业的社会声誉不高。民族地方院校大多是由专科学校升级或是新组建的“二本”、“三本”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薄弱、社会声誉不高,对学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历年学生参加“双选会”和招聘面试的情况看,许多用人单位设置了非“一本”院校毕业生不用、非获得区级以上奖励毕业生不用等等“门槛”。即使在能力水平相近的情况下,也更愿意录用“一本”院校和中心城市院校的毕业生。因此,使得该专业的近半毕业生不得不流向乡镇和农村中小学,而想留在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只好选择做民办教师、其他职业或待业。

3. 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现行的专业培养目标。目前,民族地方高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一本”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类似,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体育教育人才,这与当前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有一定的偏差。同时,与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定位也不够一致。当前,通才教育理念已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复合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和人才浪潮中才具有竞争力。因此,民族地方院校有必要对现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完善,将专业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相结合,这样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3.2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实施“多专多能”的培养思路,构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一些应用型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培养出具有知识面宽、思路开阔有、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2)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与地方民族文化相契合的专业特色。通过与地方政府、体育部门、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民族体育传承和训练项目建设等,增强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同时能有效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声誉;(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监督力度,适当延长实习实践时间,改革实习实践方式;(4)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担任院校各项比赛及校外各级比赛的裁判工作、承接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训练工作、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等。

3.3 重视专业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1)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和民族地方体育工作特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从职业生涯的规划、基本能力培养、择业指导等四个阶段,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指导;(2)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法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该教学法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能够较有效地弥补当前教学实效性的不足,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通过分析和辩论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4 重视就业观念转变的教育。(1)帮助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客观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环境,进行适当的社会比较,特别是要通过与自己条件、地位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做出正确判断,明确自己的发展;(2)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选定合理可行的择业期望。通过宣讲当前全国、省区和地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形势,让学生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让学生明确工资待遇、个人发展、家庭期望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可行的择业期望;(3)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当前的教师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乡镇及农村的初中、小学、民办学校。这既是社会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毕业生服务的新领域;(4)鼓励毕业生从事其他与体育相关的岗位,如社区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读研、公务员、参军和预征入伍、公司企业、自主创业等,拓宽就业渠道;(5)重视创新及创业教育。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工程,提倡用创新驱动发展,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和自主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整个社会创业环境良好。而随着我国创业环境的日益成熟,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培养主动创业的意识。

3.5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缩短求职时间,拓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畅通渠道;(2)构建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质量跟踪。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系统,提高信息的收集能力、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3)要积极加强与地方用人单位的联系并不断拓展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掌握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来源,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4. 结语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族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适当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兼容整合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加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践环节的比重,注重实践环节内容的安排和指导,积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加快与社会融合提供平台。还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形成积极正确的择业观,把握机遇,主动就业。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学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

[2] 刘伟,余晓宏.从职业生涯管理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系统的构建.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2(4)

[3] 薛红.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21)

[4] 李英,杨爱华.我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

[5] 陈纯华.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4)

[6] 向先孟.体育院系毕业生求职技巧的训练与指导[J]. 中国成人教育,2012(6)

[7] 曾剑斌.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研究——以华东地区11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2)

[8] 徐建明. 加强就业指导 重视创业教育[J].科教文汇,2009(7)

[9] 马海涛.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2012(14)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 风险 研究

房地产抵押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之一。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既是商业银行贷前审查的必要程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的依据,也是维护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降低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评估机构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房地产抵押价值高估现象普遍存在

现行的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程序是先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后再由商业银行评估审查确定的。因此,房地产评估机构成为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当事人之一。

我国开展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加快,房地产评估机构、估价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估价技术渐趋成熟,有关的行业管理和行政许可不断规范。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产生了许多诸如恶性竞争、职业操守偏离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产权登记部门为自身利益指定有着利益关联的评估机构为抵押登记评估的专门机构,这种非市场行为必然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对评估机构缺乏监管和制约,滋生道德风险,阻碍房地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现实中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委托方大多数是抵押人,评估机构是为委托方服务并收取佣金。为了获取较高的贷款额,抵押人要求高估房地产抵押价值;某些房地产评估机构,迎合客户的不合理要求,随意提高评估价值,形成房地产价值高估的风险。

另外,我国虽已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准的房地产估价师队伍,但是没有能力从事抵押评估的房地产估价师混迹其中。专业能力上的缺陷致使评估报告往往格式简单、方法单一,不作认真细致和全面的分析,评估参数的选取是闭门造车所得,缺少市场调查,评估结果严重偏离合理的市场价值。

(二)商业银行过分推崇和迷信外部评估机构的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意见

目前,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建立了抵押品评估价值的内部评估审定程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外部评估结果的状况。由于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加之商业银行缺乏既懂金融又有房地产价值评估知识和技能的内部评估人员,对评估结论的内涵和价值定义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对不恰当的评估报告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只能简单地依照评估值打个折扣。

另外,由于有较大的业务营销压力,加上商业银行也是特殊的企业,而银行业竞争同样激烈,需要基层银行向社会争夺优质信贷客户。绩效的显性和风险的隐性使得基层机构在委托评估时,更多情况下,其立场已实质站在客户一边。内部评估难以在业务营销和基层机构的压力而独善其身。

(三)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理论滞后,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缺乏针对性

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中,房地产估价师只是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的公开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并将其提供给银行信贷部门。这不是房地产抵押价值,房地产抵押价值应是清算条件下的市场价值。由于没有抵押贷款价值作为参照,银行无法确定最适宜的、风险最小的贷款成数。往往是各家银行都提供相同的贷款成数,这种盲目确定贷款成数的做法,一方面如果贷款成数过低,则有可能降低消费者本来可以享有的贷款效用,挤占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如果随意提高贷款成数,又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解决房地产价值评估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选择评估机构,为防范房地产抵押价值高估风险提供基本保障

在政府和房地产估价师协会加强对房地产估价行业监管的同时,商业银行要对外部评估机构的资质能力、评估结果、执业道德进行遴选和动态监管,对那些道德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的评估机构,要中止和它们的业务合作,将它们列入“黑名单”,金融监管机构对列入“黑名单”的评估机构要进行全行业的业务制裁。

(二)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评估体系,从内部强化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

无论外部评估机构提供怎样的评估结果,商业银行贷款最终发放的依据是内部评估确认的价值。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外部评估结果的审查,建立独立于营销和信贷审批部门的内部评估部门,对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做到独立自主;在内部配备既精通银行业务又有房地产评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部评估审查人员;加强对内部评估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岗位规范,提高内部评估人员的履岗能力。内部评估人员要认真审核外部评估报告,将外部评估结果中的“水分”挤出,以便准确确定贷款发放额度。

(三)商业银行要制定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准则,为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我国尚无统一的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准则。在评估假设、评估方法、评估目的等方面,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都存在差异。因此,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制定出内部的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准则,针对不同的房地产类型,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确定参数范围,充分考虑未来市场变化和短期强制处置等风险因素,尽量使内部确认的抵押价值反映房地产在变现时的清偿价值,有效发挥房地产抵押的风险缓释作用。

三、结束语

房地产抵押只是风险缓释的一种措施,具有违约风险,并且在价值评估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商业银行要强化房地产抵押管理,谨慎评估房地产抵押价值,严格控制抵押率,定期对存量房地产抵押价值进行重估,严格防范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佳木斯 森防 基本情况 有害生物 问题 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02-0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防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安全、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导致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种类、危害程度不段扩大。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佳木斯市林业及森防基本情况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下辖三县、两市、四区。森林经营总面积47.0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7.03万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12万公顷;天然林面积15.04公顷。全市共有9个森防站,测报站10个,测报点32个,共有专兼职森防人员259人。全市有害生物种类共350多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对象18种,监测面积1200万亩/次。检疫对象共34种,检疫面积0.38万公顷。每年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经济损失近亿元。

2、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测报工作基础薄弱,经费相对短缺

目前,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已逐渐得到加强,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反映在监测网络建设不完善、测报调查技术落后、监测经费不足、人员不稳定、测报数据积累在完整性连续性和长期性上有所欠缺。造成了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因此预测、预报的准确性相对欠佳。

2.2 防治力量投入不足,机制落后

由于防治基础设施的缺乏、陈旧和老化,造成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仍然运用一些比较传统的防治方法。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环境建设的投入比仍显得十分不足。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认为造林绿化是政府主导和全社会的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业务部门的事。个人的林地出现了有害生物不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等、靠、要情况严重。

2.3 森林林分及龄组结构不合理,致使病虫危害加剧

我市现有森林中,人工林、天然林结构为1:0.2,且幼、中、近、成熟林比例不合理。由于结构的不合理为致病菌和害虫的存在提供了较大空间。在连片的人工林内致病菌和害虫始终存于,并随着天然林数量的减少,其数量逐年累计,当病原菌遇到湿度大和树木生长衰弱等有利条件时,则病害爆发流行。而虫害在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时,由于森林内丰富的营养,促使害虫繁殖力和保存力提高,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导致虫害爆发。

2.4 检疫工作重视不够,力度欠缺

虽然《植物检疫条例》明确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执法职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检疫执法工作的开展困难较大。特别是对园林绿化使用的苗木、花卉、包装物的检疫执法工作中还有一定死角。

2.5 检疫法规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目前,现行《植物检疫条例》及《黑龙江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均颁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直没有进行修订,其中很多条款已不适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发展需要,急需进行修订。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防控能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及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渠道仍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检查“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逐步完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激反应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3.2 严格检疫执法,阻止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检疫工作,有效防止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一是要严格禁止使用带林业有害生物繁殖材料育苗造林。特别是对于生物引种,引入前应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不仅要考虑到引进的生物在当前的各种生物生态学表现,还应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仅要看外来种的经济利益,还要看其生态、社会影响,引入后应加强跟踪观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造成大面积危害。二是要严格检疫复检和执法检查,加强对木材市场、木材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及松木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和复检工作。三是要要严格对调进木材检疫审批,进一步强化外调、木材的检疫管理。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规从疫区调进松木、松木制品及包装材料。对特殊行业及一些重点工程建设单位,确因生产需要从外省、市、县、区调入的,须向当地森防检疫部门登记、审批后方可凭检疫证调入。

3.3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研力度

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森林有害生物的试验研究,在课题立项和科研经费上予以倾斜与支持,逐步开展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研究、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外来种鉴定与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并形成有害生物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

3.4 加强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森防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森林工作的重视。一要完善和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通讯员工作制度和重要信息制度。二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与林业有害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三要树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典范,以带动他人、积极引导教育他人,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的局面。